动量守恒题型分类总结

动量守恒题型分类总结
动量守恒题型分类总结

动量守恒定律

第一部分:

一、动量守恒条件类题目

动量守恒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某个方向合外力为零,这个方向动量守恒

3爆炸、碰撞、反冲,内力远大于外力或者相互作用时间极短,动量守恒

1、关于动量守恒的条件,其中错误的是( )

A.系统所受外力为零则动量守恒

B.采用直角坐标系,若某轴方向上系统不受外力,则该方向分动量守恒

C.当系统所受外力远小于内力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

D.当系统所受外力作用时间很短时可认为系统动量守恒

2、A、B两个小车,中间夹着一个被压缩的弹簧,用两手分别拿着两个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然后由静止开始松手,则( )

A.若两手同时放开,A、B两车的总动量守恒

B.若先放开A车,稍后再放开B车,两车的总动量指向B车的运动方向

C.若先放开A车,稍后再放开B车,两车的总动量指向A车一边

D.无论同时放开两车,还是先后放开两车,两手都放开后两车的总动量都守恒

3、斜面体的质量为M,斜面的倾角为α,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处于静止。一个小物块质量为m,沿斜面方向以速度v冲上斜面体,若斜面足够长,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gα,则小物块冲上斜面的过程中( )

A.斜面体与物块的总动量守恒

B.斜面体与物块的水平方向总动量守恒

C.斜面体与物块的最终速度为mv/(M+m)

D.斜面体与物块的最终速度小于mv/(M+m)

4.(04天津理综2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 B=2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 kg·m/s,则( )

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二、给出碰前的动量,判断碰后的可能情况

解题原则:1、碰前后动量守恒,即碰后大小方向与碰前相同

2、一般只能碰一次

3、碰撞动能不增加原理

5、两个钢球在一直线上运动.=2.0kg,=4.0kg,以1m/s的速度向右运动,以5.0m/s的速度向左运动.碰撞后,以7m/s的速度向左运动,若不计摩擦,则碰撞过程中的动量损失和它在碰后的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A.1.6kg·m/s,1m/sB.16kg·m/s,1m/s

C.0.6kg·m/s,2m/sD.6kg·m/s,2m/s

6、A、B两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已知,当两球相碰后,其中一球停止,则可以断定() A.碰前A球动量等于B球动量B.碰前A球动量大于B球动量

C.若碰后A球速度为零,则碰前A球动量大于B球动量

D.若碰后B球速度为零,则碰前A球动量大于B球动量

7、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小球M和N,它们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M球的速率为5m/s,N球的速率为2m /s,正碰后沿各自原来的反方向而远离,M球的速率变为2m/s,N球的速率变为3m/s,则M、N两球的质量之比为( )

A.3∶1 B.1∶3 C.3∶5 D.5∶7

8、甲乙两球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向同方向运动,已知它们的动量分别是=5kg·m/s,=7kg·m/s,甲从后面追上乙并发生碰撞,碰后乙球的动量变为10kg·m/s。则二球质量与间的关系可能是下面的哪几种?()

9、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0.2kg的球,以5.0m/s的速度向前运动,与一个质量为0.3kg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假设碰撞后木块的速度V=4.2m/s,则( )

A.碰撞后球的速度为1.3m/s.

B.碰撞后木块的速度V=4.2m/s这一假设不合理,因而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C.碰撞后木块的速度V=4.2m/s这一假设是合理的,但碰撞后球的速度不可能为负值.

D.碰撞后木块的速度V=4.2m/s这一假设是可能发生的,但由于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不足,碰撞后球的速度不能确定.

10.(08石家庄复习教学质检)向空中发射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此物体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物体炸裂成a、b两块,若质量较大的a块物体的速度方向仍沿原来的方向,则有( )

A.b的速度方向一定与原速度方向相反??

B.从炸裂到落地的这段时间里,a飞行的水平距离一定比b的大

C.a、b一定同时到达水平地面

D.在炸裂过程中,a、b受到的爆炸力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

三、人船模型

1、能看成人船模型的条件:系统初态静止,合外力为零

2、表达式:0=M1V1–M2V2,0=M1S1–M2S2,S1+S2=L,L 为船长度

3、规律:你动我动,你快我快,你停我停

11、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长度为L,质量为M,车的一端站有一个人,人的质量为m,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当人从车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小车移动的距离为( )

A.mL/(m+M)

B.ML/(m+M)C.mL/(M-m) D.ML/(M-m)

12、停在静水中的船质量180kg,长12m,船头连有一块木板,不计水的阻力和木板跟岸间摩擦,当质量为60kg的人从船尾走到船头,并继续由木板走到岸上时,木板至少应多长()

A.3m

B.4mC.5m D.6m

13、质量为m的人站在静止于地面的长为L的平板车右端,如图,车质量为M.当人以对地速度v从车的右端走到左端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14、如图所示,一辆总质量为M的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右壁固定着一个发

射装置,装置内共有n粒质量为m的子弹。车左壁固定有一砂袋,砂袋离装置内子

弹的距离为d。启动发射装置的开关,将子弹一粒一粒断续水平发射出去,最后子

弹都陷入砂袋中。求停止发射子弹后车总共移动的距离。

15、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长L=2m的木板C,它的两端各有一块档板,C的质量mc=5kg.在C的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A和B,质量分别为=1kg,=4kg,开始时A、B、C都处于静止,并且A、B间夹有少量塑胶炸药,如图所示,炸药爆炸,使得A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滑动,如果A、B与C间的摩擦也可忽略不计,两滑块中任一块与档板碰后都与档板结合成一体,爆炸和碰撞所需时间都可忽略.

(1)两个滑块都与档板碰撞后,板C的速度多大?

(2)到两个滑块都与挡板碰撞为止,板C的位移大小和方向如何?

第二部分:

五、子弹打木块模型

通常有的情况:子弹打进木块,留在里面则有共同速度---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若子弹穿过,则两者没有共同速度,也是同样方法

1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A以4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自右向左运动,一颗质量为20g的子弹以500m/s的速度自左向右穿过A,并使A静止.则子弹穿过A后的速度为m /s.

2、如图所示,有两个物体A和B.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桌面上,已知=2kg,=3kg,有一质量为m=0.1kg的子弹以=800m/s的水平速度射入A物体,经过0.01s又射入B物体.最后停留在B内未穿出.设A对子弹的阻力为3×N,并略去重力对子弹的影响.求:

(1)在子弹穿越A的过程中,B受到A的作用力的大小.

(2)当子弹停在B中时,A和B的速度各是多大?

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3、一质量为M=1kg的木块,有质量为m=1

0g的子弹以=510m/s的水平速度射穿木块后落在B点,已知木块落地点A

距O点2m远,桌面高为h=0.8m,g=10m/,求OB间的距离是多大?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固定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向木块,并能射穿,设木块的厚度为d,木块给子弹的平均阻力恒为f.若木块可以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自由滑动,子弹以同样的初速度水平射向静止的木块,假设木块给子弹的阻力与前一情况一样,试问在此情况下要射穿该木块,子弹的初动能应满足什么条件?

5、如图所示,一质量m2=0.20 kg 的平顶小车,车顶右端放一质量m 3=0.25 kg 的小物体,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与车顶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现有一质量m 1=0.05 kg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0=12错误! m /s射中小车左端,并留在车中.子弹与车相互作用时间很短.若使小物体不从车顶上滑落,g 取10 m/s 2.求:

(1)小车的最小长度应为多少?最后小物体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多少? (2)小物体在小车上相对小车滑行的时间.

六、追赶模型、多物多态

解题注意:跳车问题,不再相碰,通常有速度相等为临界条件;两物体通过弹簧作用也是如此。研究对象的选取,动量守恒的矢量性,掌握推箱,传球模型

1、如图所示为三块质量均为m,长度均为L 的木块。木块1和木块2重叠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木块3沿光滑水平桌面运动并与叠放在下面的木块2发生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如果要求碰后原来叠放在上面的木块1完全移到木块3上,并且不会从木块3上掉下,木块3碰撞前的动能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并排放置的木块A 和B ,已知m A =0.5 k g,m B =0.3 kg,有一质量为mC=0.1 kg 的小物块C以20 m/s 的水平速度滑上A 表面,由于C 和A 、B 间有摩擦,C 滑到B 表面上时最终与B 以2.5 m/s 的共同速度运动,求:

(1)木块A的最后速度; (2)C 离开A 时C 的速度。 1

2

3

3、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 0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 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碰撞的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哪个或哪些说法是可能发生的: ( )

A .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变为v1、v 2、v 3,满足(M+m 0)=M v1+mv 2+m 0v3 ; B.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 1和v 2,满足 M v= Mv 1+mv 2; 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v 1,满足Mv=(M十m)v 1; D.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 1,木块的速度变v 2,满足(M+m0)=(M+m0)v 1+v2

4、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相向行驶,速度均为6m /s.甲车上有质量为m=1kg

的小球若干个,甲和他的车及所带小球的总质量为M 1=50k g,乙和他的车总质量为M2=30kg 。现为避免相撞,甲不断地将小球以相对地面16.5m/s 的水平速度抛向乙,且被乙接住。假设某一次甲将小球抛出且被乙接住后刚好可保证两车不致相撞,试求此时: (1)两车的速度各为多少?(2)甲总共抛出了多少个小球?

5、人和冰车的总质量为M ,另有一个质量为m 的坚固木箱,开始时人坐在冰车上静止在光滑水平冰面上,某一时刻人将原来静止在冰面上的木箱以速度V 推向前方弹性挡板,木箱与档板碰撞后又反向弹回,设木箱与挡板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的损失,人接到木箱后又以速度V推向挡板,如此反复多次,试求人推多少次木箱后将不可能再接到木箱?(已知2:31:=m M )

6、如图所示,甲乙两小孩各坐一辆冰撬,在水平冰面上游戏,甲和他乘的冰撬质量共为kg M 30=,乙和他乘的冰撬质量也是30kg 。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kg m 15=的箱子,共同以速度s m v /0.20=滑行,乙以同样大的速度迎面而来,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时乙迅速把它抓住。若不计冰面的摩擦。求甲至少以多大的速度(相对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相撞。

7、一辆列车总质量为M,在平直轨道上以v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后一节质量为m的车厢脱钩,假设列车所受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牵引力不变,当后一节车厢刚好静止时,前面列车的速度多大?

8、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块都以V0=6m/s

A B C

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所

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当弹簧的弹性势能

达到最大为J时,物块A的速度是m/s。

9、如图所示,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相向行驶,速率均为υ0=6m/s.甲车上有质量m=1kg的小球若干个,甲和他的车及所带小球的总质量为=50kg,乙和他的车总质量=30kg,甲不断地将小球一个一个地以υ=16.5m/s的水平速度(相对于地面)抛向乙,并且被乙接住.问:甲至少

要抛出多少个小球,才能保证两车不会相碰?

七、力学综合

五大规律的复习

1、质量m=2kg的物体,以水平速度v0=5m/s滑上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小车,小车质量M=8kg,物体与小车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取g=10m/s2 ,设小车足够长,求:

2)物体相对小车滑行的时间距离是多少?

(1) 物体在小车上滑行多长的时间相对小车静止??

(3)在物体相对小车滑动的过程中,有多少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如图所示,光滑半圆轨道竖直放置,半径为R,一水平轨道与圆轨道相切,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一个质量为M = 0.99kg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 =0.01kg的子弹,以v o= 400m/s的水平速度射入木块中,然后一起运动到轨道最高点水平抛出,当圆轨道半径R多大时,平抛的水平距离最大?最大值是多少?(g 取10m/s2)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4.0kg的平板车,车的上表面是一段长L=1.0m的粗糙水平轨道,水平轨道左侧连一半径R=0.25m的1/4光滑圆弧轨道,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在0’点相切.车右端固定一个尺寸可以忽略、处于锁定状态的压缩弹簧,一质量m=1.0kg的小物块紧靠弹簧放置,小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弹簧解除锁定,小物块被弹出,恰能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A.取g=10m/s2.求:

(1)解除锁定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2)小物块第二次经过0’点时的速度大小;

(3)小物块与车最终相对静止时距O,

4、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m A=1kg的物块A与质量m B=2kg的物块B,A与B均可视为质点,A靠在竖直墙壁上,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P=49J。在A、B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所示。放手后B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0.5m, B恰能到达最高点C。取g=10m/s2,求

(1)绳拉断后瞬间B的速度vB的大小;

(2)绳拉断过程绳对B的冲量I的大小;

(3)绳拉断过程绳对A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 上表面为一段圆弧的大滑块放在水平面上,圆弧面的最底端刚好与水平面相切于水平面上的B 点,B 点左侧水平面粗糙、右侧水平面光滑,质量为m=0.5kg 的小物块放在水平而上的A 点,现给小物块一个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 0=4m/s ,小物块刚好能滑到圆弧面上最高点C 点,已知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53°,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L=1m ,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重力加速度为g=10m/s 2.求: (1)圆弧所对圆的半径R ; (2)若AB 间水平面光滑,将大滑块固定,小物块仍以v 0=4m/s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则小物块从C 点抛出后,经多长时间落地? 【答案】(1)1m (2)4282 25 t s = 【解析】 【分析】 根据动能定理得小物块在B 点时的速度大小;物块从B 点滑到圆弧面上最高点C 点的过程,小物块与大滑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和系统机械能守恒求出圆弧所对圆的半径;,根据机械能守恒求出物块冲上圆弧面的速度,物块从C 抛出后,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求落地时间; 【详解】 解:(1)设小物块在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v ,根据动能定理得:22011122 mgL mv mv μ= - 设小物块在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v ,物块从B 点滑到圆弧面上最高点C 点的过程,小物块与大滑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则有:12()mv m M v =+ 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22 01211()(cos53)22 mv m M v mg R R =++- 联立解得:1R m = (2)若整个水平面光滑,物块以0v 的速度冲上圆弧面,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22 00311(cos53)22 mv mv mg R R =+- 解得:322/v m s = 物块从C 抛出后,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38 sin 532/5 y v v m s =?= 这时离体面的高度为:cos530.4h R R m =-?=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在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用质量分别为3kg 和1kg 的甲、乙两滑块,将仅与甲拴接的轻弹簧压紧后处于静止状态.乙的右侧有一挡板P .现将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甲的速度大小为2m/s ,此时乙尚未与P 相撞. ①求弹簧恢复原长时乙的速度大小; ②若乙与挡板P 碰撞反弹后,不能再与弹簧发生碰撞.求挡板P 对乙的冲量的最大值. 【答案】v 乙=6m/s. I =8N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恢复原长时,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和,对两滑块及弹簧组成的系统,设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又知 联立以上方程可得 ,方向向右。 (2)乙反弹后甲乙刚好不发生碰撞,则说明乙反弹的的速度最大为 由动量定理可得,挡板对乙滑块冲量的最大值为: 2.水平放置长为L=4.5m 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速度为v =3m/s ,质量为m 2=3kg 的小球被长为1l m =的轻质细线悬挂在O 点,球的左边缘恰于传送带右端B 对齐;质量为m 1=1kg 的物块自传送带上的左端A 点以初速度v 0=5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运动至B 点与球m 2发生碰撞,在极短的时间内以碰撞前速率的 1 2 反弹,小球向右摆动一个小角度即被取走。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0.1,取重力加速度2 10m/s g =。求: (1)碰撞后瞬间,小球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与传送带间摩擦而产生的内能是多少? 【答案】(1)42N (2)13.5J 【解析】 【详解】 解:设滑块m1与小球碰撞前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及练习题(全面)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 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五个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宏观 反应物和生产物总质量不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宏观) 两个一定改变 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微观)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 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C和O2 ; 2、表示生成物是 CO2 ; 3、表示反应条件是点燃;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每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 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质量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整理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1、二甲醚(CH3OCH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C2H5OH B 、H 2O2 C 、C2H4 D 、H 2 2、为防止硝酸厂产生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这些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 x+2NaOH=2NaNO2+H2O,方程式中x的值是() A.1 B.2 C.3 D.任意值 3、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g CH4完全燃烧生成8g CO2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4、右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共涉及四种原子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5、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观察不到的化学反应。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模型示意图如下,图中相同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A、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B、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6、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观察不到的化学反应。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模型示意图如下,图中相同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A、图示中共有4中分子 B、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A 、C B 、N2C、CO D、O2 7、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 物质苯氧气二氧化碳水X 反应前质量/g3.99.6000 反应后质量/g006.62.7m A.表中m的值为13.5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动量守恒定律模块知识点总结

动量守恒定律模块知识点总结 1.定律内容: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者它们受到的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一般数学表达式:''11221122m v m v m v m v +=+ 3.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到的外力之和为零(∑F 合=0); ②系统所受的外力远小于内力(F 外 F 内),则系统动量近似守恒; ③系统某一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分方向动量守恒) 4.动量恒定律的五个特性 ①系统性: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明确研究对象是一个至少由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同时应确保整个系统的初、末状态的质量相等 ②矢量性:系统在相互作用前后,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当各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应选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③同时性:12,v v 应是作用前同一时刻的速度,''12,v v 应是作用后同—时刻的速度 ④相对性:列动量守恒的方程时,所有动量都必须相对同一惯性参考系,通常选取地球作参考系 ⑤普适性:它不但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而且还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它与牛顿运动定律相比,适用范围要广泛得多,又因动量守恒定律不考虑物体间的作用细节,在解决问题上比牛顿运动定律更简捷 例题. 1.质量为m 的人随平板车以速度V 在平直跑道上匀速前进,不考虑摩擦阻力,当此人相对于车竖直跳起至落回原起跳位置的过程中,平板车的速度 ( A ) A .保持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先变大后变小 E .先变小后变大 2.两名质量相等的滑冰人甲和乙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在其中一人向另一人抛出一个篮球,另一人接球后再抛回.如此反复进行几次后,甲和乙最后的速率关系是 ( B ). A .若甲先抛球,则一定是V 甲>V 乙 B .若乙最后接球,则一定是V 甲>V 乙 C .只有甲先抛球,乙最后接球,才有V 甲>V 乙 D .无论怎样抛球和接球,都是V 甲>V 乙 3.一小型宇宙飞船在高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飞船沿其速度相反的方向弹射出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 .物体与飞船都可按原轨道运行 B .物体与飞船都不可能按原轨道运行 C .物体运行的轨道半径无论怎样变化,飞船运行的轨道半径一定增加 D .物体可能沿地球半径方向竖直下落 4.在质量为M 的小车中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 。,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V 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 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哪些说法是可能发生的( BC ). A.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变为V 1、V 2、V 3,满足(m 。十M )V =MV l 十mV 2十m 。V 3 B .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 1、V 2,满足MV =MV l 十mV 2 C .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V ’,满足MV=(M 十m )V ’ D.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 1,木块的速度变为V 2,满足(M +m o )V =(M +m o )V l +mV 2

中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题型总结

中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题型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定律。该定律的内容可以运用两个方法去加以理解: 1.剖析法理解内涵。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其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是三个。剖析三个的含义是理解定律内涵的常用方法。“参加”一词的含义是: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列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中,否则会使算出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比实际总质量偏大。如,2g氢气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就不是10g,而是9g,因为,氢、氧化合时两者的质量比固定为1:8,2g氢气在上述反应中有1g氢气没有参加反应。“化学反应”的含义是:质量守恒定律是揭示化学变化前后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规律,化学变化以外的质量变化现象,不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质量总和”的含义是:质量守恒不是说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而是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线索法理解实质。 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之间存有内在联系,因此,可以用下列线索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子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守恒。这一线索的具体内容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构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 一、考查对定律内容、实质的理解 例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g冰融化成10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D。电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解析】D。质量守恒定律指①化学反应②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所有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例2.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 C。原子数目D。物质种类 【解析】C。化学变化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其中,一定不变的有: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改

动量定理知识点与题型解析

第6章第1课时动量动量定理 2.掌握并能应用动量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及解释有关现象.

?考点梳理 1.[对动量概念的考查] 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 .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的动量一定相同 C .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不一定改变 D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答案 D 解析 根据动量的定义p =mv ,它由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故A 错;又因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其动量大小一定相同,方向不一定相同,故B 错;一个物体速率改变则它的动量大小一定改变,故C 错;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指速度发生变化,它的动量也就发生了变化,故D 对. 2.[对冲量概念的考查] 关于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B .作用在静止物体上的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C .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 D .冲量的方向就是物体受力的方向 答案 A 解析 力作用一段时间便有了冲量,而力作用一段时间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量就发生了变化.因此说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A 选项正确;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经历一段时间,这个力便有了冲量I =Ft ,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共同产生的效果,所以B 选项不正确;物体所受冲量I =Ft 与物体的动量的大小p =mv 无关,C 选项不正确;冲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某一过程中力的方向不变时,冲量的方向才与力的方向相同,故D 选项不正确. 3.[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一位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 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 )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 mv 2 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 mv 2 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空气与生命-质量守恒定律重难点梳理及常考题型

4.微观解释 O H H H H O H H H H O O +水氢气氧气 (H 2)(O 2)(H 2O)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学习殿堂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学习殿堂 小试牛刀 下列事实:①铁制品生锈后,其质量增加; ②湿衣服晾干后,质量比湿的时候减少③石灰水放在敞口的容器内,其质量增加; 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实验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固体质量小;⑤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⑥100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 过氧化氢和70g 水;其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①③B .①③④C .①③④⑤⑥D .①③④⑤ 【例1】

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t1表示反应已完全 某同学用图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 与锌粒充分接触生成氢气,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最终 】 学习殿堂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原子守恒: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在化 学反应前后不变。【例6】 小试牛刀

学习殿堂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根据元素守恒,确定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式元素守恒: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小试牛刀 某物质A 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的二氧化碳和3.6g 水,则下列关于物质A 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物质A 中必然含有C 、H 、O 三种元素 B .物质A 中必然含有 C 、H 元素,不含有O 元素C .物质A 中必然含有C 、H 元素,可能含有O 元素 D .无法确定【例8】 某物质A 2.0g 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的二氧化碳和3.6g 水,则下列关于物质A 描述正确的是( )A .物质A 中必然含有C 、H 、O 三种元素 B .物质A 中必然含有 C 、H 元素,不含有O 元素C .物质A 中必然含有C 、H 元素,可能含有O 元素 D .无法确定 【例9】 的水,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学习殿堂(双选)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Y 、Q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1∶9 C .参加反应的X 、Z 的质量比为1∶4 D .反应后X 的质量为0【例12】小试牛刀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24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823

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1.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保险粉”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 SO2 B.连二亚硫酸钠与水能剧烈反应,化学性质很活泼 C.Na2SO3 是一种盐,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D.Na2S2O4 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Na原子个数前后相等,由S、O 原子个数守恒,则X的化学式为S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Na2SO3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 等于 21 C.b 等于 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b =64+10+1+16﹣54=37,根据题目提供信息可知,甲、丁是反应物,乙、丙是生成物,故A 正确; B 、设t 时刻生成乙的质量为x ++64g 54g-10g 64g-48g x →甲丁乙丙 64g 64g-48g = 54g-10g x x =11g a =10g+11g =21g ,故B 正确; C 、根据A 中计算结果可知b =37,故C 正确; D 、设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 + b c + d 26416am bm g g →甲丁乙丙 2am 64g =bm 16g a : b =2:1,故D 错误。 故选:D 。 3.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 B .一个Y 和W 分子中均有11个电子 C .参加反应的X 与生成的Z 的质量比为9:7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 3和NO 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 2和H 2O 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 3催化剂 5N 2+6H 2O 。 【详解】 A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X 、Y 都含有氮原子,不能确定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故A 不正确; B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Y 和W 分子分别是氨分子和水分子,一个Y 和W 分子中均有10

动量守恒定律的四类基本题型

动量守恒定律的四类基本题型

作者:日期: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四类基本题型及其解题思路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三大守恒定律之一,也是解决物理综合问题时不可 或缺的基本思考方向,所以学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及其重要 且有意义的事。然而,尽管现实的物理课堂之中师生对于动量守恒定律重要性认 识很充分,可由于缺乏有效的训练和总结,使得对于动量守恒定律的训练陷入了 无尽的题海训练之中,甚至于把物理综合题目也直接用到对此内容的练习中, 使 得学生茫然不知所从,对于能否顺利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也心中无数。鉴于上述原 因,我从众多的关于此类问题的题目中,归纳出了四类基本题型 ,并将其所对应 的解题思路予以梳理,如此,无论老师、学生都能对杂乱无章的题目有个清晰的 认识,也使学生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人船模型 此类问题的特点在于,系统动量守恒得同时,其内部各对象间有相对位置的 变化,包括人在船上走、人在车上走、人拉气球的绳向上爬三种具体情况。其解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再在等式两边乘上时间,将动量关系变成质量 与位移乘积的关系 ④、根据已知关系式求解 例:质量为m 的人站在质量为M 长为L 的静止小船的右端,小船的左端靠 在岸边.当他向左走到船的左端时,船左端离岸多远? 解:画出示意图. 题思路有: ①、 画出系统位置变化前和位置变化后的对比图。 ②、 从图中找到位置变化前后各对象位移的关系。 ③、

人、船系统动量守恒,总动量始终为零,所以人、船动量大小始终相等 从图1中可以看出,人、船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L.即1 1 + 12= L 设人、船位移大小分别为11、12,则:mv 1 = Mv 2,两边同乘时间t, 得到ml 1=M1 2 m 解得1 2=. M+m 二、碰撞合理性问题 此类问题包括了已知碰撞前后动量求质量关系或是知道碰前动量而求碰后动量变化量两类。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主要是要认识到碰撞的特点 ①、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②、碰后系统总动能不大于碰前系统总动能 ③、如果两个小球同向运动碰撞前后面的小球的速度必须大于前面的小球的速度,碰撞后原来在前面的小球速度必增大,且大于或等于原来在后面的小球的速度。 ④、如果碰前同向运动,则绝不会发生二次碰撞 例:如图1-3-8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小球沿同一条直线向右运动, 并发生对心碰撞.设向右为正方向,碰前A、B两球动量分别是pA=10 kg ? m/s, pB=15 k g ? m/ s,碰后动量变化可能是(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 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 A.18克 B.7克 C.8克 D. 6克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的分子数。 4.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a-b)克 B.(a-b-c)克 C.(a+b-c)克 D.(a-b+c)克 5.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4CO+2H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22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 A. CH B. CH C. CH 24422 D. CH 66 6.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镁条放入盐酸中A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2是() A.镁的质量2克,氧气质量3克,氧化镁质量5克。 B.镁的质量3克,氧气质量2克,氧化镁质量5克。 C.镁的质量1克,氧气质量4克,氧化镁质量5克。 D.镁的质量4克,氧气质量1克,氧化镁质量5克。 8.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 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 60克 B. 80克 C. 90克 D. 120克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较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C.一定量的水的质量与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相等,因此符合质

动量守恒题型分类总结

动量守恒定律 第一部分: 一、动量守恒条件类题目 动量守恒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某个方向合外力为零,这个方向动量守恒 3爆炸、碰撞、反冲,力远大于外力或者相互作用时间极短,动量守恒 1、关于动量守恒的条件,其中错误的是() A.系统所受外力为零则动量守恒 B.采用直角坐标系,若某轴方向上系统不受外力,则该方向分动量守恒 C.当系统所受外力远小于力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 D.当系统所受外力作用时间很短时可认为系统动量守恒 2、A、B两个小车,中间夹着一个被压缩的弹簧,用两手分别拿着两个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然后由静止开始松手,则( ) A.若两手同时放开,A、B两车的总动量守恒 B.若先放开A车,稍后再放开B车,两车的总动量指向B车的运动方向 C.若先放开A车,稍后再放开B车,两车的总动量指向A车一边 D.无论同时放开两车,还是先后放开两车,两手都放开后两车的总动量都守恒 3、斜面体的质量为M,斜面的倾角为α,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处于静止。一个小物块质量为m,沿斜面方向以速度v冲上斜面体,若斜面足够长,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gα,则小物块冲上斜面的过程中( ) A.斜面体与物块的总动量守恒B.斜面体与物块的水平方向总动量守恒 C.斜面体与物块的最终速度为mv/(M+m) D.斜面体与物块的最终速度小于mv/(M+m) 4.(04理综2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 B=2m 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 kg·m/s,则() 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二、给出碰前的动量,判断碰后的可能情况 解题原则:1、碰前后动量守恒,即碰后大小方向与碰前相同 2、一般只能碰一次 3、碰撞动能不增加原理

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讲解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 二、考点清单 1.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 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 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1、从宏观上讲,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发生物理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仍是原物质,如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 2、从微观上讲,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但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典型例题】 例: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解析与答案: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选项正确;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B 选项正确。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C选项正确。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选项错误。

知识点2:质量守恒定律 1、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 (1)白磷燃烧 实验目的:在密闭容器中,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这一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 步骤: A、在锥形瓶底部铺上一层薄细沙; B、在细沙上放一火柴头大小的白磷,用塞子塞紧锥形瓶; C、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取反应前各种物质质量; D、取下锥形瓶,注入热水浴或用聚光灯照射锥形瓶,使白磷自燃; E、冷却后称量反应后各物质质量。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 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技巧小结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技巧小结及练习题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物块甲和乙,它们的质量分别为2m 、m ,甲与地面间无摩擦,乙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现让甲以速度0v 向着静止的乙运动并发生正碰,且碰撞时间极短,若甲在乙刚停下来时恰好与乙发生第二次碰撞,试求: (1)第一次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 (2)第一次碰撞过程中甲对乙的冲量 【答案】(1)2 014 mv ; (2) 0mv 【解析】 【详解】 解:(1)设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甲、乙的速度分别为1v 、2v ,之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以 2v 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乙刚停下时甲追上乙碰撞,因此两物体在这段时间平均速 度相等,有:2 12 v v = 而第一次碰撞中系统动量守恒有:01222mv mv mv =+ 由以上两式可得:0 12 v v = ,20 v v = 所以第一次碰撞中的机械能损失为:2 2 22012011 11222 2 24 E m v m v mv mv ?=--=g g g g (2)根据动量定理可得第一次碰撞过程中甲对乙的冲量:200I mv mv =-= 2.如图,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固定着一竖直挡板,挡板前L 处静止着质量m 1=1kg 的小球A ,质量m 2=2kg 的小球B 以速度v 0运动,与小球A 正碰.两小球可看作质点,小球与小球及小球与挡板的碰撞时间忽略不计,且碰撞中均没有机械能损失.求 (1)第1次碰撞后两小球的速度; (2)两小球第2次碰撞与第1次碰撞之间的时间; (3)两小球发生第3次碰撞时的位置与挡板的距离. 【答案】(1)04 3 v 013v 方向均与0v 相同 (2) 065L v (3)9L 【解析】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 典型例题带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守恒”。首先我们要清楚有哪些守恒: 宏观上:1、物质的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注意:是“质量总和”,不是单个的某些物质的质量 2、元素的守恒——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质量 微观上:原子的守恒——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另外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定律除了这些守恒之外,还表现为,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和生成的各种物质之间有固定的质量比。例如: 4 P + 5O 2点燃 2P 2 O 5 化学计量数(也就是配平系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31 5*32 2*142 124 160 284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磷与氧气的反应中,磷与氧气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都是124:160:284。比如用31克的磷燃烧,需要消耗多少氧气呢?我们可以利用“比恒定”列出数学式子:124:160=31g:x 求出氧气质量 所以,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为:“和相等,比恒定” [例1]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因此A、B不正确。C中“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不一定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故不正确。 答案:D。 [例2]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答案:C。 【例3】已知蜡烛的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由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 分析:可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为水(H2O)、二氧化碳(CO2)的实验事实,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石蜡中含有哪些元素。 答案:蜡烛燃烧后生成了H2O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物中有C、H、O三种元素,说明反应物中也应含有这三种元素。反应物是石蜡和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那么石蜡中肯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如果条件充足,根据元素的质量守恒还可以计算出石蜡中是否含有氧元素)[例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粉末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质量守恒定律精选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 1.判断正误,说明原因 ①卫生球逐渐变小,它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 ②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和,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 ) ③8克硫在8克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16克二氧化硫。现有8克硫在10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8克二氧化硫。 ( ) ④5克A 与5克B 物质发生化合反应一定生成10克C 。 ( ) 2.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煤燃烧后生成的煤灰质量比煤质量减小了。 3.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 .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 .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 .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 2O+CO 2→淀粉+O 2,则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该题属于定性分析) 6.山茶油是绿色保健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克柠檬醛,将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0克二氧化碳和72克水,则柠檬醛中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该题属于定量分析) 7.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克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 ①一定含C 、H 元素;②一定不含O 元素;③可能含O 元素;④一定含O 元素;⑤分子中C 、H 的原子个数比为2︰5;⑥分子中C 、H 、O 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8. 酒精检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 2H 5OH + 4X (橙红色)+ 6H 2SO 4 2Cr 2(SO 4)3(绿色)+ 2CO 2 + 9H 2O ,则该物质X 的化学式为 ( ) A. CrO 3 B. Cr 2O 3 C. Cr 2S 3 D. CrSO 3 9.燃煤发电厂利用反应2SO 2 + 2CaCO 3 + X 2CaSO 4 + 2CO 2来减少SO 2的排放,其中X 的化学式为 ( ) A. O 2 B. CO C. CO 2 D. H 2 10.二甲醚(CH 3OCH 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 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4X CH 3OCH 3 + 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 A. C 2H 5OH B. H 2O 2 C. C 2H 4 D. H 2 11.A 、B 、C 、D 四种纯净物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 有关数据如下: 一定条件

2017高考动量守恒定律题型特点与命题规律分析及复习策略

2017高考动量守恒定律题型特点与命题规律分析及复习策略本专题内容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拓展,但是动量守恒定律是独立于牛顿运动定律之外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因而非常重要. 一、本章内容、考试范围及要求 内容要求题型 (1)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选择、解答 (2)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Ⅰ选择、解答 (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二、常见题型展示 1.定量定理的简单应用及对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 2.用动量定理解决反冲类等各种问题 3.碰撞(爆炸,反冲)类问题 4.某一方向上动量守恒问题 5.人船模型问题 6.动量与能量综合问题 7.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 考试的题型:选择题、实验题、解答题 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 (1)选择题:动量的矢量性的考查,某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问题。 (2)解答题:碰撞等五种模型及动量与能量的综合考查。 三、近几年高考在本章中的考查特点 1.动量定理的考查 【典例1】(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i)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ii)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答案】(i )0v S ρ(ii )220222022v M g g v S ρ-【解析】试题分析:(i )设t ?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体积为V ?,质量为m ?,则 =m V ρ??① 0=V v S t ??②由①②式得,单位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质量为 0=m v S t ρ??③(ii )设玩具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h ,水从喷口喷出后到达玩具底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对于t ?时间内喷出的水,有能量守恒得22011()+()=()22 m v m gh m v ???④在h 高度处,t ?时间内喷射到玩具底面的水沿竖直方向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 =()p m v ??⑤ 设水对玩具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 ,根据动量定理有 =F t p ??⑥ 由于玩具在空中悬停,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F Mg ⑦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得 220222022v M g h g v S ρ=-⑧【典例2】(2016北京卷)(1)动量定理可以表示为Δp =F Δt ,其中动量p 和力F 都是矢量。在运用动量定理 处理二维问题时,可以在相互垂直的x 、y 两个方向上分别研究。例如,质量为m 的小球斜射到木板上,入射的角度是θ,碰撞后弹出的角度也是θ,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都是v ,如图1所示。碰撞过程中忽略小球所受重力。 a .分别求出碰撞前后x 、y 方向小球的动量变化Δp x 、Δp y ; b .分析说明小球对木板的作用力的方向。 (2)激光束可以看作是粒子流,其中的粒子以相同的动量沿光传播方向运动。激光照射到物体上,在发生 反射、折射和吸收现象的同时,也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光镊效应就是一个实例,激光束可以像镊子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