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溶液 第3课时 物质的溶解度计算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32溶液 第3课时 物质的溶解度计算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32溶液 第3课时 物质的溶解度计算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3.2 溶液

第3课时物质的溶解度计算、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溶液知识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上节课对溶解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从概念中推出计算式,并通过计算式掌握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碰到问题。然后通过观察,图表知道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溶解度概念,学会用溶解度进行有关计算

(2)应用溶解度曲线,知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规律

(3)理解结晶的原理,知道结晶水和结晶水合物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1)从溶解度概念,推出溶解度计算式,进行有关计算

(2)从溶解度曲线图,分析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通过溶解度计算,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2)体验到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溶解度计算

四、教学用品

药品:食盐、白糖、硝酸钾、蒸馏水、面粉、硫酸铜晶体

仪器:放大镜、玻璃片、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石棉网、三角架、显微镜、酒精灯、火柴

媒体:投影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2. 流程说明

[1]复习提问:在20℃时,S=36g/100g水,表示什么意义。此时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多少?能推出怎样一个关系式?

[2]师生共同完成:推出关系式。

[3]投影例题1:40℃时,在120g水中溶解多少克硝酸钠才能达到饱和?(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0g/100g)

[4]溶解度计算式

[5]巩固练习1:某温度时,蒸干35克硫酸钾饱和溶液,得到10克硫酸钾,求该温度时硫酸钾的溶解度。

[6]巩固练习2:10℃时,100克氯化铵饱和溶液中,含有75克水,求此时氯化铵的溶解度?

[7]巩固练习3:在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g/100g水,在20℃时,把6.8克氯化钾晶体放入17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晶体是否能完全溶解?

[8]什么是晶体?

[9]学生实验1:观察晶体,与非晶体。

[10]得出结论:晶体与非晶体

[11]通过查溶解度曲线图,

[12]学生实验2:食盐晶体、白糖晶体、硝酸钾晶体。

[13]得出从溶液中的到结晶的方法

[14]观察实验3:用显微镜观察面粉。

[15]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

[16]师生共同完成。小结:1.溶解度计算。2.晶体与非晶体3.物质从溶液中得到晶体4.结晶水合物

六、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2. 主要板书

3. 相关链接

古代从自然界提取纯碱

在古代,人们把草木灰用热水浸泡后再过滤,得到一种灰黑色的碱液,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碳酸钾和氯化钾。另外从天然碱湖中提取碱。冬天时,气温低,碱湖中析出晶体,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名叫天然碱。随着碱的用途日益广泛,天然碱的产量与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开创了纯碱工业。

我国丰富的食盐资源

我国有极为丰富的食盐资源,出产海盐、井盐、池盐和岩盐等。在河北长芦、辽宁、山东、两淮各沿海的盐场都盛产海盐。很多盐场已实行机械化,并且综合开发生产氯化钾、硼砂、硫酸钠、溴和碘等。井盐则以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四川自贡市为最有名,采取钻井吸卤,利用天然气煮卤制盐。岩盐产于四川、新疆、湖南、江西、云南、青海等地。在宁夏、青海、陕西、山西、甘肃、内蒙、黑龙江等咸水湖中,盛产池盐,其中最大的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据统计足够全国十亿人口食用4800年。

七、教学反思

在第二部分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教学中,讲到晶体知识,我认为要强调三点:一是结晶水是晶体结构内部结合的水,从表面观察结晶水合物是“干燥”的。二是结晶水合物中所含的结晶水都是有一定比例,不是任意的,因此结晶水合物不是混合物。三是有些晶体失去结晶水或得到结晶水都有明显的化学变化特征,属于化学变化。例如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晶体,又叫胆矾和蓝矾。“胆矾”的名称来自它味苦似苦胆(当然现在不能允许去尝,硫酸铜有毒!)。“蓝矾”的名称来自硫酸铜晶体的颜色。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作业练习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作业练习 1.在20℃时,将250g氯化钠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30g水,再冷却到20℃时,有10.8氯化钠晶体析出,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A.10.8g B.36g C.26.5g D.21.6g 2.已知6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现有500g60℃的硝酸钾溶液,若蒸发掉10g水,温度恢复到60℃,不可能有的情况是 [ ] A.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等于11g B.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小于11g C.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大于11g D.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3.在t℃时,将120g氯化钠溶液蒸发掉10g水时有2.5g晶体析出,再蒸发掉10g水时有3.6g晶体析出,若继续蒸发掉10g水,将析出晶体[ ] A.10g B.8g C.7.5g D.3.6g 4.下图表示的是在不同温度下,5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所含硝酸钾的质量(g)与温度间的函数关系。 (1)把39g硝酸钾溶解在61g水中,所得溶液恰好饱和。这时的温度应是______。 (2)在80℃时,使18g硝酸钾溶于57g水中,然后把溶液冷却到______度时,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5.已知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4g,求在20℃时,要将1000g蔗糖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现将该温度下的100g饱和溶液蒸发掉20g水,再冷却到20℃,问有多少克食盐晶体析出? 7.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如把9.3g硝酸钾溶解在70g水里,试通过计算说明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欲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应蒸发多少克水或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晶体?(20℃) 8.20℃时,无水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5g,要配制20℃时的饱和碳酸钠溶液73.5g,需要称量多少克水和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Na2CO3·10H2O)? 9.某温度下,将Wg某物质A完全溶解制成VmL饱和溶液,此溶液的密度为ρg/cm3,求物质A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10.将100g盐酸溶液和足量的镁条反应,生成氢气0.8g。求: (1)原盐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生成物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3)在20℃时,将生成物溶液制成饱和溶液需自然蒸发掉多少克水?(20℃时,生成物的溶解度是54.5g。) 溶解度的计算 一、有关溶液的基本知识 ⒈溶解过程的热效应:物质的溶解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⑴物理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⑵化学过程:物质分子或离子与水结合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

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 (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王际定老师撰写) 学习误区: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关键是要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找出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间量的关系,如果要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必须用上密度。还要注意溶解度是对饱和溶液而言,溶液的浓度则与此无关。 学习点拔: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这个概念有四个要点:温度一定,溶液是饱和溶液,溶剂(一般是水)是100克,溶解溶质的克数,这个概念本身告诉了我们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量的关系,也告诉了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例如物质A在t℃时的溶解度为xg,则t℃时的饱和溶液中有溶剂(水)100g,溶质Axg,溶液为(100+x)g,质量百分比深度为[x/(100+x)]×100%=质量百分比浓度。如果要求A在t℃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把溶质除以A的摩尔质量得到物质的量,把(100+x)g除以密度得到溶液的体积(mL),再根据溶液的物质的量概念(或公式)去计算。 例1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为110g,求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每含100g水,必有110g硝酸钾溶质,则溶液为:(100+110)g,然后根据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去计算。 解:硝酸钾的质量分数=[110/(100+110)]×100%≈52.4% 答: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52.4%

例220℃时的饱和食盐水的食盐质量分数为26.5%,试计算20℃时食盐的溶解度。 分析:已知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知道食盐水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关系,因为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从而可求出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溶解度。 解:设溶解度为x,则有: [x/(100+x)]×100%=26.5%x≈36(g) 或假设溶液为100g,则溶质为26.5g,溶剂为73.5g,溶解度为: [26.5g/(100g-26.5g)]×100g≈36g 例3某物质的式量为M,取V1ml该物质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加Vml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试求: (1)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时,求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2)原溶液铁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①已知深度为a%,若为饱和溶液,则溶解度可按公式求得。 解:设溶解度为x [xg/(x+100)g]=a/100x=100a/(100-a) 溶解度为[100a/(100-a)]g/100gH2O (1)已知原溶液的体积为V1ml,求物质的量浓度C,关键是求出V1ml溶液中

溶解度及计算

腾大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 教师: 学生: 年级: 审 核: 日期: 时间: 复 核: 溶解度及计算 一、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 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用字母S 表示。 表示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须注意四点: (1)指出一定 ; (2)指出溶剂的质量为 克; (3)溶液必须处于 状态; (4)溶质的质量单位 _。 【例1】以下四句话错在哪里? (1)l00g 水中最多溶解38g 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 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 (3)在60℃,100g 水中溶有75g 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 (4)60℃,100g 水中最多溶解124g 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二、利用溶解度,对溶液进行简单的计算 1. 计算式 1) 2) 2. 计算 1)求物质的溶解度:根据一定温度时某物质饱和溶液里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可以求出这种物质的 溶解度。 2)求溶质、溶剂的质量: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求出该温度时一定量饱和溶液里 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S 溶质质量 100+S 溶液质量 = S 溶质质量 100 溶剂质量 =

①60℃时,将40g 硝酸钾溶解在40g 水里,恰好成为饱和溶液,求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100g/100g H 2O ②将20℃时,6.8g 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固体1.8g ,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36g/100g H 2O ③在t ℃时68g 某氯化锌配成溶液360g ,若向其中加入5g 氯化锌,则使溶液变成t ℃时氯化锌的饱和溶液;若将原溶液蒸发掉20g 水,也可以使原溶液变成t ℃时氯化锌的饱和溶液。求t ℃时氯化锌的溶解度。(保留整数)25g/100g H 2O 两种方法100 205S = S=25(简单) 巩固练习 1. 把60℃时,100g 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溶液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C.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 D.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2. 把60℃时,一定量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2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D.硫酸铜的溶解度不变 3. 20℃时,Ca(OH)2的溶解度是0.165g/100g 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习惯上称Ca(OH)2为微溶物质 B.习惯上所说的澄清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 C.20℃时,将2gCa(OH)2和100g 水混合,组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 D. Ca(OH)2的悬浊液不稳定,尽管隔绝空气、温度不变,久置后还是会分层,下层为熟石灰,上层水 4. 下列溶液接近饱和,通过升高温度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 ) A.Ca(OH)2 B.NaCl C.NH 4NO 3 D.KNO 3 5. 20℃时,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溶解与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C ) A.150g 物质溶解在1000g 水中 B.25g 物质溶解在350g 水中 C.0.5g 物质溶解在1.5g 水中 D.1g 物质溶解在10g 水中 6. T ℃时,物质A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克,则在T ℃时的A 的饱和溶液中,下列质量关系中正确 的是 ( C ) A.溶质∶溶剂 = 1∶1 B.溶质∶溶液 = 1∶10 C.溶液∶溶剂 = 11∶10 D.溶剂∶溶液 = 9∶10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 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 也可代入分式(2) 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 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 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

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 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 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 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 例4 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 解:先计算150g20%的KNO3溶液里含KNO3的量为150×20%=30g,含水为150-30=120g,则欲使之饱和,所要加进溶质或蒸发溶剂后的量之比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比相等进行列式。 设要使20℃150克20%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x克KNO3或蒸发yg水,依题意列式: 答:要使20℃150g20%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KNO37.92g,或蒸发25.1g水。 五、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 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 设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xgKNO3或蒸发yg水后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先计算20℃此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量,设含溶质为ag

高考化学溶液溶解度的计算

高考化学溶液溶解度的 计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化学复习热点内容专题训练(九) 溶液溶解度的计算 1.胶体溶液区别盐溶液(一般)的特征是() A.有丁达尔现象B.电泳C.加入电解质可形成沉淀 D.透明 2. 下列方法不会使硅酸胶体凝聚的是() 溶液B.加入蔗糖溶液C.加热D.加入硫A.加入CaCl 2 化砷胶体 3.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 A.稳定的液体B.透明的液体C.混合物D.化合物 4. 将 5.6g生石灰与94.6g水充分混合后,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20o C)为() A.可能为5.6%B.一定大于5.6%C.可能小于5.6%D.一定小于5.6% 5.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平衡:Ca(OH) == 2 Ca2++2OH-, 当向混合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又恢复到原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数目减少B.溶液中[Ca2+]增大 C.溶液pH值不变D.溶液中H O量不变 2 6. 在一定温度下,把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投入硫酸铜饱和溶液里,隔一段时间后取出(假定温度不变及溶剂不蒸发),发现晶体外形变成规则的了。下列有关溶液、溶质、晶体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7. T 3 O C时,将A、B、C三种物质分别溶于100克水中,制成饱和溶液.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从T3降至T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T 3 O C时,由A物质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最大 B. T 2 O C时,由A、C两物质形成的溶液质量分数 相等 C. T 1 O C时,由B物质所形成的溶液质量分数最 大,C的最小 D. T 1 O C时,由A物质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小 A增加减小饱和B减小增加饱和C不变不变饱和D增加减小不饱和

初二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 [例1]已知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 [例2] 把20℃的282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到60℃,需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为110g)。 [例3]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例4]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求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例5]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达饱和。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 [例6]一定温度下,取某固体物质的溶液mg,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将一份溶液恒温蒸发达饱和时,其质量减轻一半。给另一份溶液里加入原溶质的晶体(该晶体不含结晶水),当达饱和时,所加晶体的质量恰好是此份溶液质量的1/8,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例7]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该物质的A、B两种不同浓度的不饱和溶液,当A冷却至10℃时有晶体析出,B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若取10℃时A的100g饱和溶液,取60℃时B的50g饱和溶液混合得C溶液,则需降温到多少时能析出5g无水晶体? [例8]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 KNO3的溶解度见下表: 求: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KNO3的质量。 [例9]在加热情况下,300 g水中溶解了231.9 g氯化铵,如果把这种溶液冷却到10℃,会有多少克氯化铵析出?如果把析出的氯化铵在10℃又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多少克(10℃时氯化铵溶解度为33.3 g) [例10] 在20℃时,将氯化钠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体混合物30 g,投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后,尚余15.6 g固体,将这15.6 g固体再加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5 g固体,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及其20℃时的氯化钠的溶解度。

初三化学溶解度的计算题

初三化学专题------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题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 40℃时,25g 水中溶解16 g 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 g B.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g C.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 g D.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 2. 下列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后能达到饱和的是( ) A. NaCl 溶液 B. KNO 3溶液 C. 2)(OH Ca 溶液 D. NH 4Cl 溶液 3. 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 A. 增大溶剂量 B. 充分振荡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4.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将5 g 食盐放入10 g 水中,在20℃时,所得食盐 饱和溶液( ) A. 15 g B. 14 g C. 13.6 g D. 12.5 g 5.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 g 溶剂与某固体物质制成的饱和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 B. 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多克数 C.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 g 溶剂与某固体物质制成的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 D. 表示某物质在100 g 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克数 6. 20℃时,25g 水中溶解0.1g 某物质即达到饱和,该物质的溶解性是( ) A. 难溶 B. 易溶 C. 可溶 D. 微溶 7. 下列因素中,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的是( ) A. 溶液的质量 B. 溶液的浓度 C. 溶液的温度 D. 溶液体积 8. 25℃时,80g 水中最多能溶解8gM 晶体,5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10 g N 晶体,则M 和N 的溶解度相比( ) A. M >N B. M <N C. M =N D. 无法比较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作者: ————————————————————————————————日期: ?

课题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1、掌握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正确描述温 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并会简单的应用。 2、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公式,掌握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3、学会运用溶液的稀释、变浓、混合的有关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1、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2、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公式,掌握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3、溶液的稀释、变浓、混合的有关计算 难点:1、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运用2、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3、溶液的稀释、变浓、混合的有关计算 考点及考试要求溶解度曲线的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 【基本知识回顾】 (1)某浓度的食盐溶液取出部分后,剩余溶液的浓度( )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 (2)将4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在温度变化前后,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液浓度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溶质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4).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5).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⑤ (6)20℃时,在100 g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列,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选项 A B C D 加入食盐的质量/g 10 20 36 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10 120 136 136 (7)判断正误: (1)向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克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 (2)随水量的增加,能溶解的物质增加,所以溶解度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3)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克采用加溶剂、降温的方法。 (4)一定温度下,100克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有氯化钾10克,则: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10克。 一、溶解性和溶解度 1、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竞赛试题资源库--溶解度及计算(含答案)

溶 解度 \克 t /℃ ·P 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溶解度及计算 i .20℃时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发生如下不同变化,其中不会出现白色浑浊的是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温度不变,蒸发溶剂 D 通入CO 2 ii .要使wg 10%的NaCl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再加入w 10g 固体NaCl B 蒸发浓缩成w 2 g NaCl 溶液 C 蒸发掉一半溶剂 D 再加入2wg 25%的NaCl 溶液 iii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随温度变化 的曲线如图: 现分别在50g A 和80g B 中各加水150g ,加热溶解后并 都蒸发水50g ,冷却到t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1℃时溶液中A 、 B 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 B t 1℃时溶液中A 的浓度小于B 的浓度 C t 1℃时两者均无固体析出 D t 1℃时析出固体B iv .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v .右图是物质M 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 点表示 A 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 C M 未完全溶解 D 无法配制 vi .将5g 纯净物A 投入95g 水中,使之完全溶解,所 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一定等于5% B 一定大于5% C 一定小于5% D 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5% vii .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若用8%硫酸25g ,通入直流电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则电解水的质量为 A 2.5g B 5g C 8g D 10g viii .已知某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现将一定量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当温 度降至30~20℃时,才发现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 则原盐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可能的是 A 15% B 20% C 18% D 22% ix .已知某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现将一定量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当温 度降至30~20℃时,发现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则原盐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不可能的是 A 15% B 20% C 18% D 22% x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原温度,则 A 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 C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xi .Ca(OH)2在80℃时的溶解度为x g ,20℃时溶解度为y g ,取80℃时Ca(OH)2的饱和

溶解度及有关计算.

溶解度及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溶解度概念。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能力培养:结合溶解度计算,培养学生学会用比例法和守恒法解决溶解度有关计算的能力。 科学思想:结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辩证思想。 科学方法:结合溶解度计算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守恒法、比例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上一讲我们复习了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分。而且在一定温度下,固体不能无限溶于水中,因此存在溶解度的问题。本节我们将复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同时要重点复习溶解度的有关计算。 【板书】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投影】问题:1.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2.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时,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倾听、回忆。

回答: 1.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溶解的速率和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速率相等,此时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条件下,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它与化学平衡状态相似,具有“等”、“定”、“动”、“变”等特点。即在一定条件下,当溶液达饱和时,溶质溶解和结晶的速率相等,溶液处于动态平衡,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当条件改变时,例如:改变温度,可使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 【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里还应明确两点: 1.当溶液溶解一种溶质达饱和时,溶液中仍可溶解其他溶质。 倾听、思考。 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适用于溶解平衡,条件改变时,溶液可由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倾听、思考。 【投影】练习题:氯气在下列液体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 A.水 B.饱和食盐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石灰水 分析并回答: 氯气溶于水中发生如下反应: Cl 2+H2O H++Cl-+HClO 当氯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石灰水时,由于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与碱反应,可加速氯气在溶液中的溶解,并生成金属氯化物和次氯酸盐。 而在饱和食盐水中,由于存在下列溶解平衡: NaCl Na++Cl-

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 知识点归纳: 一、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 的不饱和溶液 例:根据图所示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当温度高于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C的温度范围是t1

2.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82-3所示,在40℃时将75克物质放入150克水中,则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28.6% (B)33.3% (C)40.0% (D)50.0% 3.如图82-4所示,配制33.33%的NH4Cl饱和溶液的最低温度是( ) (A)0℃ (B)30℃ (C)50℃ (D)70℃ 4.如图82-5所示,m克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则在此变化过程中,纵坐标溶液的质量分数(a%)与横坐标时间(t)的变化关系是 ( ) 5.图82-6为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X、Y的混合溶液在100℃时都达到饱和,高温时降低到70℃时, 得到的固体成分是 ( ) (A)纯净的X (B)纯净的Y (C)等量的X和Y (D)大量的X和少量的Y 二、填空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计算

■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 (1)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3)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4)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溶解度S 与质量分数C%之间的换算 (1)c%=100 s s ×100% (2)S =c -100c ×100g 换算前提:温度不变、饱和状态 ■溶解度曲线 (1)曲线上方区域点表示在该温度下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并有 溶质析出, 即没有全部溶解,如图中点a (2)曲线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没有溶质析出也不能继续溶解,如图中点b (3)曲线下方区域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是不饱和状态, 即溶质全部溶解且还能继续溶解,如图中点c 【练习题】 1.求某温度下,溶解度为20g/100g 水的物质a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百分含量(物质a 与水不反应) 2.已知某温度下,物质a 的溶解度为50g/100g 水,则在该温度下,含a 物质30%的200g 溶液中,需要加多少克物质a 才能达到饱和状态?或者加热蒸发多少克水后,恢复到原温度下达到

1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3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 (2)30℃时,要配制45克A物质的饱和溶液,需A物质 克; (3)30℃时,取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1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写序号)。 【补充练习题】 1.在20℃时,将食盐溶液溶于水中,配成50克饱和溶液,求溶液的的质量百分比浓度。2.60℃时,22克硝酸钾溶解在2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求60℃硝酸钾的溶解度。 3.10℃时,有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将此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硝酸钾晶体8.65克,求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此时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4.1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克/100克水,求1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5.在80克15%的硝酸钠溶液中,再加入20克约5%的硝酸钠溶液,求混合后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6.在60℃时,从500克硝酸钾溶液中蒸发掉80克水后,溶液饱和,再把这溶液蒸干,可以得到220克硝酸钾固体。(1).求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2)原不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7.已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8.现有60克3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入多少克的水才能是浓度降为25%? 9.100克27%的氯化钠溶液,如何才能是溶液浓度升至35%?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典型例题

溶解度计算专题 A组基础训练 1.2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20克,表示_ ____。此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2.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__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3、55g50℃的硼酸饱和溶液蒸干,得到5g硼酸固体。求硼酸在50℃时 的溶解度。 4、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 5、t℃时,将ag某物质溶于水配成bg饱和溶液,求t℃时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6、40℃时,10克水最多能溶解2g物质A,60℃时50克水最多能溶解15g物质B,问哪种物质溶解度大() A、A比B大 B、A比B小 C、A和B一样大 D、无法比较 7、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这温度时,将某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8、已知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192克,现在要配制此温度下的硝酸铵饱和溶液500克,需要硝酸铵和水各多少克? 9、80℃时把15.8g硝酸钾溶解于50g水中形成溶液。根据溶解度曲线(见课本)和计算说明: ①此溶液是否饱和?②欲使其达到饱和,可采取哪些方法? 10、在50℃,向100克水中加入9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的溶液质量为多少?。

溶解度及溶液的计算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一、定义(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为克) 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意义 (1)查询物质的溶解度; (2)观察溶解度的特征(右图甲、乙、丙三种情况); (3)对比同一温度 ....下.的溶解度大小 练习 1、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则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____。 20 ℃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________g,形成_________g氯化钠溶液。 2、在40℃时,200g水中溶解80g氯化钾溶液达到饱和,则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____。 40 ℃时将40g氯化钾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了氯化钾的________(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_____g 。 3、右图是KNO3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0C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 C.t20C时,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 定相等 D.温度高于t20C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 4、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 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填 “甲”或“乙”)。 (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填 “相等”或“不相等”)。 (3)8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 g。 (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填“甲”或“乙”)。 三、物质的分离方法: (1)两种可溶性物质的分离:结晶(结合溶解度选择对应的方法) (2)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的分离:过滤 练习 1、下列物质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分离开的是 A、氯化钠和硝酸纳 B、碳酸钠和碳酸钙 C、木炭和氯化铜 D、酒精和水 2、不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是 A、KNO3 B、NaCl C、Ca(OH)2 D、NH4Cl 3、要从CaCO3、KNO3和少量NaCl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分离出CaCO3和KNO3 加适量的水搅拌后 正确的分离方法是 A、先结晶再过滤 B、先过滤再结晶 C、只需过滤 D、只需结晶 4、在横线上填写分离各混合物所采用的主要操作 ①除去自来水中的泥砂 ②氯化钾溶液中得到固体KCl ③硝酸钠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 5、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溶液 溶解度测试题及答案

溶液溶解度测试题及答案 一、溶液选择题 1.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在60℃到80℃之间 B.t℃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C.两种饱和液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不含结晶水)无法比较 D.把60℃时的105g KNO3饱和液降温至20℃,能析出晶体73.4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t℃时K2CO3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60℃到80℃之间溶解度都包括126-139间的数值,所以t℃在60℃到80℃之间,故A正确; B、t℃时,两种物质只有是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B正确; C、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液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硝酸钾比碳酸钾多,如质量不等,则无法比较,故C正确; D、把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105g KNO3饱和液中溶剂是50g,溶质是55g,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g水中最多能溶15.8g,所以降温后能析出晶体39.2g,故D不正确。故选D。 2.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且在同一杯溶液中相互不干扰)。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在20℃时,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B .30℃时,同一杯甲乙二者饱和溶液,甲溶质质量不一定比乙多 C .分别恒温蒸发30℃时两杯溶液,析出的甲比乙多 D .30℃时,将60g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5g 甲物质 【答案】D 【解析】A. 甲、乙在2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B. 30℃时,同一杯甲乙二者饱和溶液,甲溶质质量一定比乙多,错误;C. 分别恒温蒸发30℃时两杯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的甲比乙多,错误;D. 30℃时,将60g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5g 甲物质,正确。故选D 。 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 .20℃时,在00g 水中加入20g 甲可得到饱和溶液 C .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D .若要将组成在M 点的乙溶液转变为N 点的乙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升温至50℃ 【答案】C 【解析】A .由溶解度曲线知,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正确;B .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20g ,20℃时,在00g 水中加入20g 甲可得到饱和溶液,正确;C .同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最浓,20℃时乙的溶解度是30g ,所以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30130g g ×100%<30%,故错误;D .根据若要将组成在M 点的乙溶液转变为N 点的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升温至50℃,故正确;故选C 。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C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习目标】 1.学会浓溶液稀释的计算。 2.知道配制某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和步骤。 3.巩固对溶解度的涵义的理解。 4.理解溶解度计算的基本思路。 【知识要点】 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1. 用固体配制溶液: ①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②所用仪器:托盘天平、胶头滴管、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例: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g. 步骤: (1)计算:溶质的质量:g g 5%1050=?;溶剂的质量:g g g 45550=-; 水的体积: mL mL g g 45/145=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5g 氯化钠倒入烧杯中,用50mL 量筒量取45mL 水倒入烧杯中.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待氯化钠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即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g.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2.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①步骤: 计算、量取、溶解。 ②所用仪器: 胶头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依据 溶液浓缩方法:加入溶质,蒸发溶剂,加入高浓度的浓溶液. 溶液稀释方法:加入溶剂,加入低浓度的稀溶液。 1.加溶剂稀释和蒸发溶剂浓缩(没有晶体析出)的计算依据,变化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可用下列关系式表示:2211w m w m ?=?,已知三量通过方程可求另一量. 2.加溶质增浓的计算:加入溶质溶解后,溶质和溶液质量都增加.

增浓后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加入的溶液的质量 原溶液质量加入的溶质质量 原溶质质量. 3.两种浓度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小浓度,小于大浓度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121?++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质量 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 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溶液、溶剂的关系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 ,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 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或 式中W 溶质、W 溶剂、W 饱和溶液分别表示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 表示该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典型例题】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 克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 克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2 .已知在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现有20℃时的KNO 3饱和溶液131.6g ,求其中含KNO 3和H 2O 各几克? 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 ,在20℃时要把40g 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

相关计算浓度、密度、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换算 一、知识概要 (一)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间有一定量的关系。由此可进行以下计算:(1)根据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量推算溶解度;(2)根据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所含的溶剂和溶质量;(3)根据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在蒸发掉一定量溶剂后析出的结晶量;(4)由于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可以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求算出一定量饱和溶液由于温度改变(或同时有溶剂量改变),析出结晶的量。(5)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度: 解题时要熟练运用下列比列关系:饱和溶液中 (二)有关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比较简单,但注意两点:一是含结晶水化合物的浓度均按无水物含量计算;二是有些溶质溶解后与水发生了反应,其不能直接按原物质的量表示,如SO3、Na2O2溶于水,溶液浓度按H2SO4、NaOH含量计算。 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计算有:(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所需溶质、溶剂量或浓溶液稀释用量的计算;(2)根据所溶溶质的量求算物质的量浓度、离子物质的量浓度;(3)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四.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根据公式及公式变形可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和溶质物质的量。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换算 依溶质的质量分数(a%)和密度()可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取1升溶液进行计算, 即: 3.溶液的稀释(配制) 因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量不变,所以可设未知数列等式,解出所求。 4.溶液混合后的浓度 1) 同浓度溶液的混合,浓度不变。 2)不同浓度溶液混合,浓度改变。应求出混合液中溶质物质的量和混合液的体积。 n(混)=n1+n2+……(即各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