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教案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教案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P4页的例3、例4你知道吗及练一练和P6练习一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昨天学习了正数和负数,谁能说说什么样的数是正数?负数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提问: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4、教学例4

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走了2千米,到了什么地方?

小林如果向西走2千米,到了什么地方?

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 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人们通常把向东走的路程用正数表示)

小结: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

5、出示数轴,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

(1)教师逐步画出数轴,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过程。(先画带有箭头的直线,再标上0,然后分段标出0右边的几个点和0左边的几个点。)

(2)引导想象:如果从0开始,向东走1步、2步、4步,到达的位置用数轴上“0”右边的点及相应的数1、2、4表示,那么向西走1步、2步、5步,到达的位置应该用“0”左边的点及相应的-1、-2、-5表示。

(3)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4)从0开始,向右依次读一读;从0开始,向左依次读一读。边读边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5)闭眼想一想,-2接近2还是接近0?,你想对了吗?

小结: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左边的数都是负数。-2和2到0的距离相等。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1)观察蓝色线框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2012年2月10日又存入2000元,应记作()元;2月25日取出400元,应记作()元。这里的正负数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结:收入和支出是一对相反的量,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2、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相关知识。

小结:负数就来源于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想法。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同桌互说。

全班交流。

5、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想法。

比较-2和-4谁更接近0?为什么?

6、完成练习一第8题

讨论表中的正数和负数各表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

你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公开课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椒江区云健小学丁丹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2~5页“负数”。 【教材分析】 负数这个教学内容是学生“数”概念认识的一次拓展。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丰富了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教材中没有出现正式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第介绍了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书上也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也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数学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六年级下册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今天将六年级下册的学习材料让四年级学生上,起点非常难把握。根据简要的前测,发现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负数有了少许的认识。本节课,将从数据分类入手认识负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多元表征相反意义的量,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 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和“0”的内涵。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学习纸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师: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听明白了吗? 课件出示:(1)白天(黑夜);(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3)电梯上升5层(电梯下降5层);(4)气温是零上15℃(气温是零下15℃);(5)在银行存入1000元(在银行取出1000元);(6)小红表现好加了10分(小红表现不好扣了10分);(7)商场赚了5200元(商场亏了5200元);(8)顺时针旋转90度(逆时针旋转90度)。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反应很敏捷!真棒!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认识负数教案

认识负数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认识负数教案 【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观认为,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本节课,充分挖掘知识背后折射出得数学思想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教师应创造性的运用好教材,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使数学课变得充实起来。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页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 【学情与教材分析】 负数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与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与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等等。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原有的数的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我在教材提供的素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些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很自然的引出有关正负数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猜想等活动,感受负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联系实际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优质课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 要和方便。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揭示相反意义的量 1.玩一玩:相反的游戏。 2.说一说:照样子写反话,再与附近的同学或家人一人说一句,另一人说反话。向前走100 米(向后走100米);小明存入银行200元,();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5米,冬季水位();③本学期我校五年级转进2名学生,六年级;。(揭示:相反意义的量。)二、揭示正负数 师:你会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比如,我们以最后一个信息为例:“本学期我校五年级转进2名学生,六年级转出2名学生。”五六年级学生增减变化情况表年级人数五年级2人,六年级 师:你觉得这样能表示清楚吗?请你想个办法试着表示。 汇报、展示。 介绍:数学家们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介绍负数的历史: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用“红和黑”两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两种相反的量。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刘徽除了用两种不同颜色来区分外,还用摆放位置的正与斜来区分。到了十三世纪, 人们开始用画斜杠的方法来表示,还用加符号的方法来表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欣赏哪种方法? 介绍:40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吉拉尔首次用“+”和“-”来表示,一出现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直沿用至今。 师:用吉拉尔的方法进行表示,五年级的变化记着+2人,六年级记着-2人。我们把这些数贴到黑板上。会读这个数吗?符号叫作正号,读作正二,+2,也可以省略“+“号写成2。像+2或者写成2,像这样的数,我们称为正数。 师:这是什么数?会读吗?像负二这样的数我们称为负数。 (板书:负数) 这个符号称为负号。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负数。 (板书课题) 三、用正负数来表示气温和海拔高度 1.回顾温度计 师:气温的测量中,我们常常用到正数和负数。这是一个温度计,你们会看 温度计吗? 师:温度计的左边表示摄氏度,右边表示华氏度,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在温测气温时用华氏度,我们国家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六年级下册负数教案

六年级下册负数教案 【篇一: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负数》教案设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 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孩子:(1)□中学 (2)学科:数学(3)年级:六年级 2、课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4课时,选送参评教案为第2课时。 3、互联网应用: (1)孩子利用互联网回顾2008抗震救灾情况。 (2)孩子利用互联网了解负数的相关知识。 (3)孩子利用互联网了解生活中的负数。 教学课题:认识负数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 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 认识负数打下基础。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 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 生了负数。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 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 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 的基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 p2-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 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 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负数。

(出示抗震救灾图片)孩子们,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全国人民悲痛万分。救灾人员发现一栋楼房下陷了二层,你能 说说原来的一楼、二楼地震后变成了几楼吗?(附带进行防震和爱 心教育) 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后试说出楼层。 有的学生会说:下一楼、下二楼;也有的学生会说出;负一楼、负 二楼等。 师:你觉得用哪种表示方法比较恰当? 刚才我们接触了一个新的数,谁知道它称为什么数?根据学生的回 答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负数无处不在。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负数。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出示课本第2页上面的插图,那位同学手中拿着什么?(出示温度 计模型) 1、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生3:?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0℃)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当温度降到0℃时你有什么感觉?(冷) 2、小组讨论:(课件显示)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并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小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 对“数”进行重新分类:(师板书) 4、温度的读法。 老师下载了二月份某天的气温预报: 上海:0℃——8℃北京:-5℃——5℃哈尔滨:-15℃——-3℃ 师: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 生读:零摄氏度——(零上)八摄氏度零下五摄氏度——(零上) 五摄

小学五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课标》调整安排在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们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我们精心安排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活动: 1.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一开始即创设说天气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背景,促使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讨论学习, 2.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本质。 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渎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自然引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

的需求。继而借海拔高度这一生活事例,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使学生再一次感知相反的量这一负数概念的本质意义。 3.以比较反思提升丰富概念内涵。 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通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等分界点,并借助直线上的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正数部大于0,负数都小于0。同时在习题中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4.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概念外延。 在基本练习之后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来激发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既与开头的生活引人情景相呼应,又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行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足正数,也不足负数,负数都小于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和垃圾分类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

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曾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六年级数学 认识负数教案 人教版

第一单元负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 1

认识负数教案设计

认识负数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例1例二(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温度和海拔高度引入负数的学习。学生已有的关于负数的生活经验,最普遍的是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看到用负数表示的零下温度。例1呈现了用温度计显示的上海、南京、北京这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让学生初步理解零上4℃和零下4℃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学习负数和正数的写法和读法。例2呈现了我国珠穆拉玛峰和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初步理解海拔8844米和海拔负155米的意义。练习时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在练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设计理念: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详尽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这些都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2、通过现实生活问题,是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同学们,想和老师玩儿个游戏吗?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和老师反着来,说一句相反的话,看谁反应快。 (上课;向东走5米;向北走3米;小军打乒乓球胜了2局;小卖部上个月亏了800元;小明存了50元零用钱。) 看来难不倒你们,我要增加难度,我喊口令,请你们做相反的动作,谁想上来试试,精神集中。(向左转,向后退两步,向右走三步),有兴趣的下课后玩儿一玩儿。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情境引入: 请看大屏幕,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出示片头)。 老师搜集了某一天部分城市的最低气温,并通过温度计显示。 我们先看我国东方明珠所在的城市(出示上海图片),你知道这一天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 生:4摄氏度,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认识负数优秀教案1

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负数,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并对生活中的一些负数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意义相反的现象,比如说:“向上看(向下看);向东走200M(向西走200M);电梯上升15层(电梯下降15层)…….. ”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一)用正号(+)和负号(—)记录相反意义的量

1.像这样意义相反的现象,在我们学校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出示班级人数变化表)我们班本期的人数和上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班呢?指名说说。 (有的班学生人数增加了,有的班人数减少了)人数增加、减少是一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你觉得老师这样记录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吗?你有更好的方法进行记录吗?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学生填表,指名展示反馈,说说自己的想法。 你觉得哪一种最具数学味的?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是的,数学家们也喜欢采用这种既简洁又方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加号“和”减号”在这里应读作“正号”和“负号”,现在你会读这些数吗?谁来试一试?(师带读),那我们就一起用带有正号和负号的数重新记录一下好吗? 2.现在你会用带有正号和负号的数来记录其他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吗?(课件出示) (1)一辆公交车经过胡长保教育集团站时有13人上车,9人下车。 如果上车13人记作(+13人),读作(正13人), 那么下车9人记作(-9人),读作(负9人)。 (如果上车记为正,那么下车就记为负) (2)高老师九月份存入3000元,十月份取出2500元。 如果存入3000元记作(+3000元),读作(正3000元), 那么取出2500元记作(-2500元),读作(负2500元)。 (如果存入记为正,那么取出就记为负) (3)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0.85米,冬季水位下降0.79米。 如果上升0.85米记作(+0.85米),读作(正0.85米),

(完整版)《负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2。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一张练习纸、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三亚20摄氏度。 师:这天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三亚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哈尔滨零下20摄氏度。 师:和南京比,哈尔滨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三亚、南京、哈尔滨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20摄氏度和零下20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20摄氏度记作+20摄氏度或20摄氏度,规定零下20摄氏度记作-20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20”读作正二十,在写的时候,只要在20前面加一个“+”——正号,“+20”也可以写成20。“-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20。(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这天三亚的气温是+20℃,哈尔滨的气温是-20℃。 4、练习。 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二、教学例2。 1、引入。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同样的各地的海拔一样吗?(出示例2)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吗?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2、小结。 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1、出示卡片。(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像+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磨课心得 负数是《标准(2011版)》第二学段规定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认识负数是数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一次拓展。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基于课标要求,我作课时做以下思考: 1.关注教材的意图 本课教材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如负数的引入以学生熟悉的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日常生活中对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在练习中提供应用负数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负数的理解。这样编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数系扩充必要性的认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逐步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 2.关注学生的起点 生活起点: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或见到过负数,只是不知道负数所表示的意义。 知识起点:“认识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是在基本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终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知道负数的读法,并借助具体的温度理解负数所表示的含义。又通过存折明细中存入和支出的对比,理解学习负数是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体会用正数、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学习过程。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数学能力,渗透符号意识和分类思想,发展数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等。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 数;知道数可以分为正数、0、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23-12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数?(生答) 师:(过度)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那我们把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出示课件)(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下面请同学们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北京某一天的气温是零下5摄氏度至5摄氏度。 师:测量气温我们常常要用的工具是什么?

生:温度计。 师:老师现在给大家带来了一支温度计(出示并介绍温度计)比0摄氏度高的温度我们用带“+”号的数来表示;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我们用带“-”号的数来表示。 现在请同学们用带“+”号或“-”号的数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学生在本子上完成,师巡视,在集体评讲(出示课件)教师小结:3℃记作+3℃或,读作正3摄氏度 零下5℃记作-5℃,读作负5摄氏度。 因此,这里的加号、减号和过去的意义不同,在这里加号叫做正好,减号叫做负号。 师:-5℃和5℃一样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示课件)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表示以下的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 (课件演示)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

认识负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联想、概括、推演中,体会数学的丰富、联系以及其生活中应用的价值,渗透进行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1.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图片),大家觉得我们苏州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苏州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2.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28℃,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 (设计意图:气温变化是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和感觉到的自然话题,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自然,贴切,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考虑到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并不是非常熟悉,先单独安排一个看温度计的插曲,为后面新知教学时做好了铺垫。) 二、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一)教学例1,初步认识负数。 1.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关注天气变化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有一次我记录了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

认识负数 张齐华 课堂实录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T::现在我想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请把你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放在课桌右上角,最近老师总是忘记字,请大家写上拼音。 T: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类,叫做负数。有谁见过负数?在哪里? (预设)S:电梯;温度计、、、 T:电梯按钮去1层以下的,温度计上0度以下都用负数来表示;…… T:好,谁能在图里面写上负数(叫5个学生)记住,尽量写跟别人不一样的; (学生写负数) T:好的。谁能来说说负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S:数字前面有减号(负号) T:有人认为这是减号;有人认为这是负号。其实,这个符号在运算过程中是减号,在单独的数字上则是负号。 T:除了这个特点,还有吗? (预设)S:负数都要比0小。 T:好的这位同学不紧看到了负数的表面,还看透了负数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火眼金睛。谁能来总结一下负数的特点。 (预设)S:负数有负号而且比0小。 T:说的不错。谁能再来说一下; (预设)S:负数有负号而且比0小。 T:恩,说的真不错。好,同桌之间说一说。说完以后再纸上写上负数。 (学生说) T:既然有负数,那么相对的,肯定有(S:正数) T:谁能上来写一下正数,一人写一个,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直到学生写+)

T:我也写个数,0,认为是正数的请举手;认为是负数的请举手;没有举手的请举手,好,你来说一下为什么不举手? (预设)S: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T:为什么呢?也就是说正数要怎么样? (预设)S:正数都要比0大。 T:好的,那我这个0应该写在哪里?边上?还是中间? (预设)S:中间 T:写大点,还是写小点? (预设)S:大点 T:好我们来看这些同学写的数,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S:有正号(T:+号在运算中是加号,在单独的数字上则是正号) T:那不写正号还是正数吗? (预设)S:是。 T:既然可以不写;为什么有时候要写上呢? (预设)S:为了看起来方便。 T:看来有没有正号不是正数的关键;那你认为,正数的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预设)S:比0大。 T:好的。刚才说到0,0除了表示数,还能表示什么? (预设)S:表示起点。 T:好的,这是数轴(PPT出示数轴),负数应该写在0的哪边? (预设)S:左边。 T:(PPT数轴显示负数)没有负数的时候,数轴是一条什么线?(射线)有了负数呢?(直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负数的认识优秀教案课程

数学优秀教案评选 《负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西平县焦庄金刚小学:张赞扬 2016-4-10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知道正负数和0的关系。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等 课前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上 2、左。 3、起立。 下面要加大点难度了,仔细听,看谁反应最快。 1、服装店今年九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伴随着这熟悉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在节目中,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资料,并通过温度计来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在科学课上,我们曾经学过一点看温度计的方法,在这,老师做

一个简单的介绍:在温度计上,有两个计量温度的单位。左边这个表示“摄氏温度,”右边这个表示“华氏温度。”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摄氏度”作为计量温度的单位。所以,只要看温度计左边的刻度。师:我们先来看看南京,那一天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 师:在摄氏温标里,它规定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 (出示图片:上海零上4摄氏度) 师:那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你是怎么看的?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师:它以0摄氏度为分界线,每小格是2摄氏度,那半格是多少摄氏度呢? 师:拿上海的气温和南京的比一比,感觉怎么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4摄氏度) 师:我们再来看北京,北京那一天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北京的气温和上海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呢? 师:他巧妙的以0摄氏度为分界线,他说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师:那你们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来区分和表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为了更方便于表示,在数学上采用了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人们规定,零上4摄氏度可以记作+4摄氏度或4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4”读作正4,在写的时候,我们先写一个正号,再写一个4,读作正4。“+4”也可以写成4。这个数读作负四,-4在书写时,也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第3-5页的例3、例4及“试一试”,练习一第7-10题,正负数的应用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情境中去体验负数的应用,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实践等过程,尽可能安排多角度,多情境去让学生感受到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自己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负数,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应用中感受价值,在探索中激发兴趣,在收获中享受快乐。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分清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数量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卷、自制演示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轻松上阵,复习引入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认识负数”,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正数和负数的应用”。请问正数和负数这两个量有什么关系啊? (设计意图:直接切入本课主题“正数和负数的应用”,然后以谈话方式复习“认识负数”的知识,让学生有“现学现用,学以致用”“现场磨刀,马上砍柴”的感觉,激发学习冲动,轻松上阵。) 师:同学们,这几天的气温比较冷,你能估计一下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 教师出示演示温度计模型,直观演示温度的变化,让读数下降,表示温度越低。(板书: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设计意图:用最贴近生活的例子为切入点,用气温变化来感受身边的正负数知识,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可以认为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二、激趣探索,感受新知 师:其实,负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用来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小学五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认识负数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cognize negative number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增长学生的自然知识,产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放在课前)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

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2.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⑴(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这里有个温度计。 那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问:好,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学生交流:是0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