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处理作业指导书

表面处理作业指导书
表面处理作业指导书

篇一:表面处理作业指导书

发黑表面处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范围

为保证本公司生产需发黑处理的产品符合技术标准要求而编制的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管接头、法兰等附件的发黑处理。 2.准备工作

2.1每天上班后开动电源将槽液加热至沸点,扒去槽中的氧化铁(沉淀物);

2.2扒去沉淀物后加入0.5kg左右的黄血盐(亚铁氰化钾); 2.3按发黑工艺技术要求加入一定量亚硝酸钠(符合5~8:1); 2.4用温度计测量发黑槽液湿度,确保槽液温度140~144℃,若温度过高要加水,并控制好加热电源;

3.发黑工艺

去油———(去铜)→酸洗→清洗→氧化(或二次氧化)→清洗→热水清洗→皂化→浸水膜装置换油→入库。 3.1去油

3.1.1化学去油naoh100~150克/升+na2co320-27克/升加热至沸点滚桶

内加入少量废酸和铁悄; 3.1.2.用汽油或柴油洗洗油; 3.1.3.用喷砂或喷丸去除油及锈;

3.1.4.淬火回火的工件可用滚桶去油及锈。

3.2去铜

用铬酸250~300克/升+硫酸铵80~100克/升(无铜时可省去此道工序)加水浸1~2分钟,然后再在清水中清洗。 3.3 酸洗

用30%工业盐酸浸1~2分钟去除油污及锈酸洗时间不能太长。 3.4 清洗

清洗后在弱碱槽内中和,防止酸带入氧化槽中。3.5 氧化

氢氧化钠650~700克/升+亚硝酸钠100~150克/升加热到140~ 144℃,保温30~60分钟naoh: nano2=5~8:1。 3.6 清洗

氧化后在流动的清水中冲洗。3.7 热水清洗

热水90~100℃,清洗1~2分钟。3.8 皂化

10%~20%工业皂片或三乙油酸皂加热50~60℃1~2分钟温度不能太高。 3.9 上油

浸ms-1水膜置换防锈油.3.10入库

4.发黑过程

4.1发黑前,工件必须经充分的酸洗和清洗,拉力工件必须垂直装框,便于清洗;

4.2发黑时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要求,液面的油渣要及时捞掉,槽液要及时补充;

4.3发黑后须经高压水度分喷洗,经沸水清洗,皂化温度控制在50~60℃; 4.4工件经沥掉过量油后装框、入库。倒去工件的铁框须经高压水喷洗后再重复使用;

4.5下班时,在氧化槽中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关掉电源,清理、打扫工作

场地,保持场地的整洁。 5.发黑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5.1氧化工件如发现有黄色挂霜现象,说明槽液温度过高,水份太少; 5.2氧化工件不黑,呈灰色,是槽液温度过低或缺亚硝酸钠; 5.3氧化槽的沸点在140℃以下则要加氢氧化钠;

5.4皂化槽要经常补充皂片或三乙油酸皂以保持一定的浓度; 5.5含硅钢材的氧化膜允许呈棕色或棕黑色;

5.6工件发黑质量自检时,应在工件上油工序前进行,2%硫酸铜溶液浸泡

法30秒后不析出铜为合格。 6.质量检验

3%硫酸铜点滴试验。在工件上点滴上硫酸铜或2%硫酸铜浸蚀试验,将工件完全浸设入此硫酸铜溶液,在30秒钟后肉眼观察氧化膜不变色为合

格。点滴试验和浸蚀试验都在工件未上油前进行,成品抽验时应先用酒清清除油污。发黑氧化后的工件在正常保管下一年内不生锈。

电镀方面资料

公司标准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标准(eqy-3-95 代替eqy-3-86)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的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技术规范及膜层的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2 引用标准

o* ]: f0 n! t# ^* ~! @! l

, x- g+ k+ e; i2 k0 \, b

gb4956-85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 gb5270-85 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6458-86 金属覆盖层-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

9 t4 h+ _3 d) n7 n3 ~; ]+ x

8 l; p# _ s3 r- i [/ g! l

& @3 h* _1 z0 j% k0 l

gb6460-86 金属覆盖层-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

gb6461-86 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

! w5 n5 {9 p4 b4 _ t; p* j

8 y! b; i: t: g# n3 h# @& |+ u

gb6462-86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t12610-90 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3 术语

gb9792-88 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上膜层质量的测定-重量法

* b( s- g3 h5 m: q0 l: k- k

3.1 主要表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镀层或化学处理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厚度的最小值

4 镀覆及化学处理的表示方法

4.1 电镀表示方法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镀复层特征·后处理

. y5 y o* c9 s/ b d

, s4 d9 f, d; t1 r8 l+ n

3.2 厚度工件的主要表面上,凡是能与直径为20mm的球体相接触的部位上的

4.2 化学处理表示方法基体材料/处理方法·处理特征·后处理(颜色)

( r y4 }$ g p& v+ s

4.3 基体材料为钢铁材料时,其符号允许省略。

4.4 如果镀层或化学处理层的特征、厚度、颜色及后处理无具体要求时,其符

号允许省略。

8 j* m2 q( n$ s) t6 k

4.5 表示符号

j4 z) z: a2 i, \& g

4.5.1 基体材料表示符号:金属材料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材料用国际通用缩写字母表示,如铜用cu表示,塑料用pl表示。

4.5.2 镀覆方法和处理方法的表示符号见表1。

) _$ ]6 j2 g+ @) i

5 b# {. x5 ?. g1 `

方法名称电镀

符号备注 ep

镀覆方法

2 \5 q e) n* z2 ~

化学镀机械镀锌铬膜co

4 n8 l& \7 @# z. v+ j l- n

) b g1 g* m. l: n% m+ z9 _# e

9 r2 {- } c* v6 v$ h+ y7 d! }

cp

mp jzncr 化学氧化

钢铁化学氧化又称发兰

* b n6 r f: d6 z, d% u

化学处理方法

阳极氧化

. v/ \$ h! v. {1 z e l- h n

ao 包括镀铬阳极松孔

{! m g: a9 k# g9 a: e/ u

锰盐磷化

\5 i0 o# u7 emnph 磷化无特定要求时只标注ph

锌盐磷化 znph

铬酸盐处理(白色)c

铬酸盐处理(绿色) g

简称绿钝化

h简称黑钝化

x l, y9 w- u

磷化无特定要求时只标注ph

9 w* v6 `; j, u; [. b e8 e% n

- d( j q3 z; v0 c7 y) e

b简称白钝化

, ]3 _0 k/ o p* b# g8 {

铬酸盐处理(彩色)

简称彩色钝化

铬酸盐处理(黑色)

5 u b) r. a% f! o& {

铜及合金钝化

0 f n- k& q1 t) }% c2 h# x

p 也用于银层钝化表示

4.5.3 镀层厚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μm。

4.6 如有特殊要求,应在镀层或化学处理层后面注明,如: ep·zn15 除氢处理篇二:21表面处理作业指导书

昆山市千灯吴桥电器厂

篇三:材料表面处理作业指导书

材料表面处理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材料表面处理-发黑作业指导书 q/kv-wd-09 rev a

材料表面处理-发黑

1.0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日常发黑操作程序及要点。

本规范适用于钢、铁、铸铁件的常温表面发黑处理。 2.0准备

2.1 检查待发黑工件的质量

2.1.1 工件表面不得有裂纹、磕伤、漆膜和金属镀层。 2.1.2 表面不得有严重锈蚀难以去掉的厚氧化皮。 2.1.3 工件有装饰性要求时,表面粗糙度应达到

一般应达到2.1.4 2.1.5 配制后除锈酸液,一般用10%~15%盐酸水溶液。

2.1.6 配制好发黑液,通常用常温发黑原液与水稀释1:7,若发黑件为铸铁稀释比为1:12~11。

2.1.7 排除脱水封闭油底层水分。

3.0发黑操作 3.1 去油

先用刷子清除工件表面杂质,再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处理:方法a:将工件浸泡在90~100℃,5~8g/lna2co3水溶液中15~20分钟(配备专用除油箱或槽)。

方法b:用汽油、酒精或丙酮对工件进行清洗。

方法c:烘烤去油,一般烘烤温度为200℃以下,时间为30~60分钟,在不影响零件性能情况下,烘烤温度允许控制在400℃以下。

除油务必完全、彻底。 3.2 水洗

流水漂洗一分钟,若烘烤去油不需此程序。 3.3 酸洗

除锈可用10%~15%工业盐酸酸洗5~10分钟,务必将锈除尽。 3.4 水洗

流水漂洗一分钟。 3.5 发黑

将经过上述处理的工件浸没于配制好的常温发黑液中,上下搅动几次,约2~3分钟即可。 3.6 水洗

流水漂洗一分钟。 3.7 上油

将工件浸入脱水封闭油,晃动脱水2分钟后取出即可。 4.0检验

4.1 外观:呈黑色或黑蓝色,无花斑、锈迹。 4.2 3%cuso4滴上发黑膜,30秒内不显铜色。2012.10.15发布第1页共2页 2012.10.30实施材料表面处理-发黑作业指导书 q/kv-wd-09 rev a

5.0注意事项

5.1 发黑膜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膜层牢固度增加,发黑件一般应在48小时以后再使用。

5.2 返修工件,应重新去油、酸洗。

2012.10.15发布第2页共2页 2012.10.30实施材料表面处理-磷酸锌作业指导书q/kv-wd-09 rev a

材料表面处理-磷酸锌

1.0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日常磷酸锌操作程序及要点。

本规范适用于钢、铁、铸铁件的常温表面磷酸锌处理。当处理vam螺纹时,还必须遵守附录a中的附加说明。2.0 涂层系统

? ? ? ? ?

solucoat 5047(working solutions, inc, 德克萨斯州休斯顿) keykote? 36(macdermind, inc, 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 parco? 3mu /(henkel singapore, ltd) ferrosphat 70?(henkel ltd, 巴西)

gardobond z3190(chemetall, gmbh, 法兰克福)

2.2涂布量:1500到3000 mg/平方英尺(16.2到32.3g/m2)。 2.3涂层颜色:灰色到黑色2.4应用:适用于有色金属合金、铝合金、锌压铸件。在磷酸盐涂层中,金属表面会与磷酸稀释溶液及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整层不溶性磷酸盐结晶体软性保护膜。

3.0

运行数据

注:此信息出自制造商的产品数据表,仅供参考。实际运行参数可能因本地设备、

运行条件及涂层钢类型不同而不同。

2012.10.15发布第1页共1页 2012.10.30实施材料表面处理-磷酸锌作业指导书q/kv-wd-09 rev a将部件沉浸在盐酸除锈液中(aerotech cr 102或aerotech p 65或同等除锈液)大

约10-20分钟。

盐酸浓度必须保持在30-40%,温度为100-140℉(38-60℃),或者遵照制造商的指导,必须保持部件的彻底清洁。用水彻底冲洗部件,首选通气搅动冲洗方法。

2012.10.15发布第1页共1页 2012.10.30实施篇四:表面处理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注塑成型作业指导书

一、使用目的:指导注塑成型的规范操作,预防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各种意外事故。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注塑操作员在成型作业中的操作指导。 三、操作规程: 1、开机步骤(适用机型:震德JN-M3V系列) 合上电源总闸,合上电控箱右侧空气开关,右旋操作面板下方的红色按钮,控制器电源已接通,通过控制面板将胶筒温度设为“开”状态,此时,料筒加热圈开始加热,待显示器所示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相当(时间大约半小时左右),按下“油泵”键,待屏幕“马达启动中”字样消失,同时听到“咔嚓”一声,表示油泵马达已完成启动,关上前安全门,将模具完全闭合,把胶筒内过热的胶料连续对空排射几次,熔胶后,将射台前移至限位,按下“半自动”键,机台即入半自动运行状态。 2、关机步骤(适用机型:震德JN-M3V系列) 关上料斗落料口闸刀,直至胶筒内残胶射完为止,将射台退出至限位,模腔及模芯喷上防锈剂,关上安全门,模具闭合至前后模面刚接触但机铰未完全伸直为宜,按下“油泵”键2秒后,油马达即关闭,将温度设定为“关”状态,按下红色“急停掣”,关闭控制器电源,拉下电控箱右侧空气开关,关闭机台总闸,大约10分钟后关闭冷却水阀,关机完毕。注:如遇长时间停机,应卸下模具,将冷却系统中积水排净。 3、注塑作业流程图 4、操作员在操作机台前的准备工作 1)、应先熟悉机台的性能及操作方法,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 2)、目视机台机械保险杆位置调节是否适当(保险杆离挡板的距离一般规定为2—4CM),前后安全门开关是否失灵(当任一安全门打开时,机台没有锁模为正常)。 3)、拿好修边刀、斜口钳、包装袋、纸箱(胶框)等必需用品。 4)、了解生产的产品名称、型号、材质、颜色、包装、质量等要求及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导常情况。 5、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 A、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标准进行作业。 1)、取拿产品时,应平衡用力取拿,避免因取拿不当造成掰裂、拉断或碰伤等。 2)、产品修边时,应均匀平稳用力,刀口尽量放平,小心谨慎操作,避免深挖,割

预成型机作业指导书

预成型机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规范预成型机作业操作,保证产品品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 密封件车间预成型机的使用工序,挤出合适的硫化胶片。 三、操作步骤: 1、接通水源;打开油冷却器用的手动截至阀,以使油温在工作时不超过55℃;接通气源, 检查是否到位;接通控制电源,控制柜上电源指示灯就亮。 2、检查水循环系统加热是否正常,温热液压油。 3、打开机头 3.1、松开机头门扣板,按柱塞后退键,然后同时按住控制面板上的两个按钮SB19(机头 - 开 /关)、SB18(机头- 关)。 3.2、按控制面板上的按钮SB19(机头开/关),机头即可打开。 4、口型和附件的装入或更换 4.1、根据生产半成品的规格,确定选用何种口型结构。将口型、芯型、口型支板、过度环、芯型架均彻底擦洗干净,并预热到与胶料相同的温度,按序装入机头。(一般可随同机头一同加热)。 4.2、必须将口型完全加入口型支架以内,紧贴口型支架,否则预成型时,口型会向前移动,从而造成切刀的损坏。 4.3、全部口型组件在机头内正确就位后,把机头上顶端和底部的两个紧固螺栓拧紧。(螺栓端部易涨大,应经常注意调换。) 4.4、更换胶坯生产时,要放松机头部位上下两个紧固螺栓和三个口型调节螺钉,并用卸口型夹具装在机头前端,将机头中的口型和组件推出。严禁用锤子打出口型,易使口型支座的唇部受损,破裂或操作者受伤。 5、喷涂隔离剂 5.1、用喷雾器或浸有隔离剂(一般为硅油)的织物在机筒、机头、口型、附件上稍许涂上隔离剂,以利胶料的清除。 6、胶料的装入 6.1、NBR胶料温度<60℃;FKM胶料温度<70℃。 6.2、将打了卷(经开炼机下片)的热胶料立即送入机筒,以减少热损失。 7、关闭机头 7.1、同时按下两个机头控制按钮,合拢机头。落下门扣板将门卡开关合上。

最新DFMEA作业指导书.pdf

DFMEA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在产品设计阶段,预先发现、评价产品可能潜在的失效与后果,及早找出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 失效发生的措施,并将此过程文件化,为以后的设计提供经验与参考。 2范围 适用于公司车辆产品设计FMEA 的开发。 3术语 3.1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是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英文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 YSIS的缩写,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和过程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子系统、零部件,对构成过 程的各个工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所有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从而预先 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系统化的活动。 3.2设计FMEA(DFMEA):简称DFMEA,是由负责设计的工程师或工程师小组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的一 种分析技术,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种潜在的失效模式及相关的起因、机理在产品设计时得到充分 的考虑和说明。 3.3 顾客:在FMEA中所指的客户是通常意义的车主。但广义的讲也指后道工序(产品设计、生产、售后 服务)的工程师和操作人员。 4相关流程 4.1工作流程 4.1.1 项目选定 专业所/项目小组在新项目的初期(设计开始前)制定DFMEA分析的项目清单和计划,经部所长/项目经理批准后,报开发管理部备案。 4.1.2 成立小组 专业所/项目小组在DFMEA分析时应成立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进行DFMEA表单的填写。 4.1.3 实施 DFMEA小组根据“第5条(附录)”的规定,进行DFMEA的表单(附录1)的填写,并一直跟踪 到产品批量生产时为止;由供应商/协作设计单位负责的DFMEA项目,专业所/项目小组负责调 度。 4.1.4 管理 开发管理部负责确认DFMEA编号是否重复、表单填写是否符合编制规则、是否按照计划完成编 制任务,同时建立DFMEA数据库;“建议措施”中需进行设计更改的部分由DFMEA小组负责实

《售后服务管理流程作业指导书》

售后服务(保期外)管理流程

一、目的 规范售后服务工作流程,通过提升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故障问题的解决质量,加强客户与企业的联系,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依赖感和信任感。通过流程规范售后服务标准,使售后服务常态化,使售后服务变成企业的赢利点。 二、适用范围 质保期外的收费服务。 三、职责分工 1、客服部:客服部是企业售后服务的责任主体,售后服务包括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两种类型。客服部制定客户 售后回访标准(频次标准、内容标准、话术标准)和售后服务价格,制定电话排查问题的故障排查问题树,培训内部客服人员。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电话、短信、面访),做好客户拜访的记录工作,对客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响应,通过专业的服务提升公司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价值,达到二次营销、老客户带新客户的目的。接受客户方的投诉电话、故障电话等,做好故障定位,故障解决方案及售后服务报价,委派合适的售后服

务人员。 2、营销部:协助客服部做好客户售后服务工作。当售后服务需要与客户进行价格深度洽谈,客服人员无法通过 电话方式进行处理时可转销售人员协助处理,销售人员在与客户进行售后服务价格洽谈时应尽可能遵循售后服务报价体系,如出现报价负偏差超过10%的情况应由总经理审批。 3、工艺设备部/电气部:在售后服务环节扮演售后服务技术人员角色,接受客服部售后服务委派,前往客户处 进行故障与问题的排除,对整个售后服务全过程进行记录,服务结束后应由客户方签字,将所有文字性资料、图片资料、数据资料等带回公司交客服部存档。 4、财务部:负责与售后服务相关的成本、费用的核算、审批等工作。 四、流程节点、节点性质说明

吸塑作业指导书

吸塑作业指导书 一、客户发出询价请求:途径一打电话询价,途径二发传真询价,途径三发Email询价,途径四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询价。客户必须提供吸塑制品的长、宽、高和所用材料的厚度、颜色和型号(PVC、PET、PS),产品数量和生产周期。 二、业务部门报价:吸塑制品单价的高低跟以下因素有关:吸塑制品的长、宽、高和吸塑成型的复杂程度;所用材料的类型、厚度和颜色;吸塑产品的后道加工工艺(折边、打孔、封边等)、订单数量和订单周期。报价员会以客户的样品和描述有一个最初报价,最终报价会在打样之后报出。 三、电脑设计:客户对于报价基本认可后,会将要求、实物或是吸塑样品交到业务部,生产调度会要求电脑设计部将客户的实物扫描并结合印刷品的设计,制作出吸塑制品的平面设计图 四、吸塑打样:客户认可电脑设计稿后,生产调度会根据吸塑产品的复杂程度决定采用哪种方式开发模具(石膏模、铜模、铝模),开发周期3-5天。吸塑打样以石膏模打样居多,其操作步骤是:1.先将实物用手工泥糊出成型轮廓;2.放到吸塑打版机上成型泡壳毛胚;3.用配好的吸塑专用石膏倒入泡壳毛胚中,风干后形成石膏毛胚;4.采用电动铣床对石膏毛胚和规则形状进行深加工;5.手工打磨和手工添加部件;6.将各个抛光好的石膏部件粘合成完整的石膏模;7.再放入吸塑打版机吸塑成型完整的样品;8.按成品尺寸,手工切边、封边,完成全部打样过程。如果有需求,印刷打样部门同时会将吸塑样品所用的纸卡、不干胶或彩盒一起制作,他们会借助全开的印刷数码打样机能将实际印刷结果反映出来。 五、制作生产模具:样品被客户认可后,通常会下一定数量的生产订单。生产调度会根据产量、吸塑成型的复杂程度决定采用哪种模具量产:采用石膏模生产,模具制作过程类似于吸塑打样,优点在于生产周期短,成本最低,制作一整版(60X110cm)模具只需一到两天时间,不足之处在于吸塑成品表面粗糙,生产中模具容易碎裂,耐用性差无法成型深度大、复杂度高、片材厚的产品。采用电镀铜模,其工艺是将打好样的泡壳表面喷上一层导电剂,再放入电解槽内镀上厚厚的铜层,电镀过程需要72小时,接着要对铜模进行灌石膏(增加硬度)、抛光、打气眼处理,采用电镀铜模生产的优点是吸塑制品表面光滑,成本适中,耐用性适中,缺点是模具制作周期长,无法完成精密吸塑制品的生产。采用吸塑铝模生产,模具制作需要先采用电脑设计图纸,再采用CNC数控铣床加工,优点是制作周期适中,后期模具处理时间短(钻气眼工作在CNC加工时完成),吸塑产品尺寸精度高,模具耐用性强,缺点是成本高。由于全自动高速吸塑成型机的成型范围是66X110cm左右,所以不管是石膏模、铜模还是铝模,都需要将单个的模具拼在一起,达到成型尺寸,我们都称这个过程为拼版,需要拼在打好气孔的铝板或木板上,拼好后的整版模具我们称之为底模。对于吸塑成型深度大的产品,还需要制作上模,在底模将片材真空吸成型的同时,从片材上方施加压力,将片材均匀地拉伸到每一个部位,否则会引起局部厚度过薄。生产模具的整个制作周期应为5至7天。 六、吸塑成型生产:采用全自动高速吸塑成型机生产,其基本原理是:将成卷的片材拉进电炉烘箱内加热至软化状态,乘热再拉到吸塑模具上方,模具上移并抽真空,将软化的片材吸附到模具表面,同时将冷却水以雾状喷于成型片材表面,使其硬化,成型的片材再自动被拉至贮料箱,气动裁刀将成型与未成型片材分离,从而完成全部过程。吸塑产品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大多在此过程发生:1.吸塑不到位,是指形状变形,没有吸塑成与模具相同形状的产品;2.吸塑过度,是指产品过薄;3.拉线,是指成型产品上出现不应有的线痕;4.厚薄不均。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上好模具后,调试到位,包括:

产品开发作业指导书

产品开发作业指导书 负责单位工作流程工作接口 《项目立项治理作业指导书》3.1.1 AM 公布立项通知《开发合同评审作业指导书》 产品立项通知 3.1.2 产品部 3.1.3 程序部 3.1.4 开发部 3.1.5 测试经理 3.1.6 技术支持部 3.1.7 产品部 3.1.8 程序 3.1.9 程序部 3.1.10 产品经理开发评审流程 评审结论 3.2.1 产品部市场打算 用户教育打算

3.2.2 程序部 功能说明书项目打算书 3.2.3 测试部测试打算 3.2.4 开发部开发打算 3.2.5 技术支持部安装打算 概念设计 3.2.6 程序经理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3.2.7 产品经理 3.2.8 程序经理 测试打算 3.2.9 程序经理市场打算 设计打算 安装打算 3.2.9 程序经理 3.3.1 产品经理治理客户愿望/用户界面设计/风险治理 3.3.2 程序经理和谐沟通/打算跟进/风险治理概要设计方案3.3.3 开发经理详细设计/编码/风险治理 bug 治理流程

3.3.4 测试经理测试用例设计/测试/风险治理 bug 治理流程3.3.5 售后经理 3.3.6 程序经理 3.3.7 开发经理 alpha 版本 3.3.9 产品经理 3.3.10 测试经理 3.3.11 3.3.11 开发经理 3.4.1 产品经理 3.4.2 程序经理 3.4.3 开发经理 beta版 3.4.5 测试经理 bug报告 3.4.6 技术支持部安装运行报告 3.4.7 程序经理 3.4.8 产品经理《版本公布通知》 相关部门 3.4.9 测试经理 3.4.10 技术支持

售后作业指导书

工程售后部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在从工程项目开始直到验收过程当中的职责和工作程序,以保证软硬件安装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满足客户的要求,取得客户信任,提高公司的声誉。 2范围 适用于工程项目的控制和实施。 3 职责 3.1 项目管理部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和监督。 3.2 售后技术支持部工程负责项目的计划、实施、记录。 3.3 客户服务中心负责工程的跟踪、检查、监督 3.4 数据后台的查看,电话卡的管理 3.5 工程信息的获取, 3.6现场产品信息的反馈,技术文件的归档 3.7 公司产品调试及板件的维修 3.8 售后备品备件的准备 3.9 外出费用的考核 3.8 4程序 4.1设备发货 4.1.1设备发往客户现场时,先按发货单清点设备箱数,检查设备外观和包装4.1.2开箱验货:按合同设备清单检查设备型号、数量、序列号等 4.1.3用户、负责工程师和第三方负责人共同进行此过程,并签署《开箱验货报告》和《缺坏件报告》。 4.2设备安装 4.2.1设备的安装包括机架、主机和走线槽的安装。 4.2.2要求安装符合电信工程与设备厂家的安装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如:位置、防震要求等。

4.3综合布线 4.3.1综合布线系统中所用到的电缆分为电力电缆、信号电缆(包括SCSI电缆、网络电缆、PCM电缆等)两大类。 4.3.2要求电源电缆与信号电缆不能绑扎在一起,并且布放在不同的走线槽中。 4.3.3要求电缆的布放要整齐、清晰、美观,电缆不应打折、有割痕等。 4.3.4安装必须符合《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国标)》(外来文件)、《综合布线施工与验收规范(国标)》(外来文件)的要求。 4.4设备接地 4.4.1这里的接地是指机器和设备的保护地。 4.4.2要求分离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4.4.3应检查每个机器和I/O终端电源的接地情况。 4.5设备、线缆标签制作 4.5.1要求所有的机架、主机设备、线缆接头的两端都应有标签。 4.5.2要求标签清晰、正确、固定牢靠。 4.6系统安装 4.6.1工程实施前撰写《安装调试计划》、工程实施方案(按具体项目制定) 4.6.2工程实施完成后撰写《安装测试记录》、《安装调试报告》 4.6.3应根据《安装调试计划》、《安装配置方案》完成所有软、硬件的安装。4.7设备上电测试 4.7.1应根据厂家技术文件和系统集成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所有硬件的上电测试。 4.8缺坏件情况登记 4.8.1要求清点工程中出现的缺、坏件数量,按要求填写《缺坏件报告》。 4.9余料清点 4.9.1要求清点完工后的余料数量。 4.10机房、设备的清洁。 4.10.1 要求完工后,机架、设备清洁、无尘。 4.10.2 要求机房整齐、清洁、没有余料、杂物等。 4.11工程验收

成型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汇编 成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序 目录 一、成型前段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一、成型前段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无钉夹包作法) 前段工序:领料—推楦头-下料—刷内里胶水—擦中底胶—入港宝-车鞋包边线-修鞋面内里—擦鞋面胶—樊前帮—拉中帮(腰帮)—压后帮—锤鞋-品检-插管—入加硫. 第一道工序:备料 1、根据《成型四天细进度》查阅并熟悉本线四天之内计划生产得订单资料-—《生产指令表》,了解楦头型号、订单号、型体、订单总双数、每个SIZE得指令数、大包装法以及完成日期等。 2、针对每一张上线订单,提前两天去中仓查整齐备料状况——鞋包、中底、港宝、楦头等,发现有欠缺材料时应立即报告带线课长。 3、所有上线所需材料———鞋包、中底、港宝、楦头,提前4小时从中仓领回,分类整齐摆放在前段备料区域(含拼包材料)。 4、了解成型车间不同型号得楦头,其每个SIZE得库存数量,对照《生产指令表》上每个SIZE 得指令数,算出不同号码得楦头周转次数。 5、根据材料得到位情况,不同号码得楦头周转次数,确定各号码鞋面与中底投放得先后顺序。

一般来说,转次越多得号码优先放料。 第二道工序:推楦头(或称备楦) 从下料员或前段组长处了解准备上线得订单之楦头型号、各SIZE得指令数,根据楦头周转顺序,准备好楦头,整齐排放于前段楦车停放处. 第三道工序:下料 下料员根据工作计划,确定各SIZE投放得先后顺序,将鞋包、楦头、中底配双整齐排放于流水带上,其中中底得背面按4双一个循环分别在左右脚用大头笔写上1、2、3、、、阿拉伯数字. 第四道工序:刷内里胶水 1、工具牙刷,检查左右脚就是否正确、有无混码、有无后套里破损。 2、刷胶时两腿夹住靴筒,左手拿住后套内里,右手用牙刷沾胶水适量刷入后套里内刷大小要与港宝大小一致。 3、注意胶水不要溢到面上。 第五道工序:擦中底胶 左手拿中底,右手拿泡棉,沾上适量白胶,均匀地刷在中底帮脚处,宽度15-20m/m,刷胶时,先刷前半部,然后倒过来刷后半部,注意从中间往外刷,沾胶不宜过多,以免白胶从中底上面流到流水带上。 品质要求:胶水不能过宽过窄,可在15—258M/M之间,边缘得胶水线低于1M/M可接受,以胶水不外溢为标准,中底中间不可上胶,以免影响中段拉力. 备注:凉鞋之中底刷胶一般用黄胶,用油画笔,宽度以飞机板位置而定。 第六道工序:入港宝 1、入港宝工序编制2人,其中入前港宝1人,入后港宝1人. 2、按2:8或3:7之比便调好港宝水,倒入港宝浸湿机. 3、根据下料得SIZE先后顺序将港宝提前浸湿,适当凉干。具体作法:左手拿港宝一片一片

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新开发产品样件、试生产和生产控制计划的编制与使用管理。 2、引用标准和文件 2.1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2.2 控制计划定义 控制计划是对受控零件和过程体系的书面描述,一个单一的控制计划可以适用于从相同过程、相同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一组和一个系列的产品,控制计划作为配套文件,反映当前使用的控制方法和测量系统。 3、职责 3.1 技术开发部是控制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控制计划的编制。 3.2各相关部门负责控制计划的实施。 3.3各相关部门对控制计划有更改需求时,用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技术开发部。 4、具体规定和要求 4.1控制计划编制时机 4.1.1样件控制计划应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制定,并经过多方论证小组确认,由技术开发部负责制定样件控制计划。 4.1.2试生产控制计划应在过程开发阶段由技术开发部制定。 4.1.3生产控制计划应在产品和过程确认阶段制定,并经过质量策划认定,由技术开发部制定。 4.2控制计划编制原则 4.2.1样件控制计划应对样件制造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和材料与性能试验作出描述,多方论证小组负责评审所有样件,以保证满足下列要求: a)符合所要求的规范和报告数据; b)已对特殊产品和过程特性给予特别的控制; c)使用数据和经验制定初始过程参数和包装要求。 4.2.2试生产控制计划应在APQP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制定,并经多方论证小组确认,多方论证小组成员在样件试选之后、投产之前应对所涉及的尺寸测量、材料性能试验做出描述(如:过程名称/操作的描述)。 4.2.3生产控制计划是试生产控制计划的逻辑扩展,应对控制零件和过程体系等

作出规定。 4.3控制计划编制论据 4.3.1过程流程图。 4.3.2 DFMEA、PFMEA。 4.3.3特殊特性明细表。 4.3.4相似零件和经验教训。 4.3.5设计评审结果。 4.4控制计划中典型的识别变差源和合适的控制方法及过程分析。 4.4.1对以机器加工为主要过程,机器的安装调整是主要影响输出变量,这些过程特性是需要控制和测量的变量,应采用X-R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分析。 4.4.2对以夹具或流水线为主的过程,夹具的变差导致产品的变差,因此要注意特殊特性的控制,须经常进行统计产品取样。 4.4.3对以工装(模具)为主的过程,工装寿命与设计是影响过程输出的变差,此过程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产品上,首件检验可以验证工装是否合格,巡回检验可以验证过程能力,产品特性是正常工装寿命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度量。 4.4.4对以操作人员为主的过程,系统对操作人员知识和控制具有较严格的要求,因此对特殊特性过程的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测量技术。 4.5控制计划的编制说明。 4.5.1样件、试生产、生产表示分类,用划“√”方式表示。 4.5.2控制计划编号,用年、月、日和控制计划顺序表示,当顾客要求时,控制计划编号应可追溯。 4.5.3零件编号,最新更改水平应将源于图样规范的最近一次工程变更及时间填入。 4.5.4零件名称/描述,填写被控制零件或工序的名称。 4.5.5供方/工厂,填写本公司全名或分厂(车间)名称。 4.5.6供方编码,填写不同主机厂给定的识别编码。 4.5.7主要联系人/电话,填写本公司经理或技术开发部长办公电话、手机。 4.5.8核心小组,将所有多方论证小组成员姓名、电话填入。 4.5.9供方/工厂批准/日期,按要求填写。

现场服务作业指导书

现场服务作业指导书 1.安装调试前的工作 1.1通过随《发运单》交付给客户的《售后服务通知》或电话向用 户询问安装调试日期。 1.2安装调试计划应根据反馈的信息作出,客户无反馈 信息的,则根据设备的出厂时间估算做出。 1.3如果安装和调试是一次性完成的工程,则现场条件 的确认一般只须进行"安装前的确认"一项。 1.4对于本地工程现场条件的确认一般由电话联系并确认或现 场察看确认。 2.安装--应在ABB现场服务工程师指导下进行 2.1按照相应的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对配电室、预留 孔和基础框架进行最后检查。如果使用三芯电缆,一定 要准备好电缆头。 2.2拆开开关柜的包装,移进配电室并按照柜子排列图将柜子移 到适当的位置。 2.3柜子的定位、拼柜及母线安装要按照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 相应条款进行。 2.4为所有的母线联接做接触电阻试验。 2.5将开关柜的接地母排接到配电室的接地母线上,确 保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满足要求。 2.6根据二次图连接所有的柜间二次小母线及联闭锁控制电缆。 2.7连接和检查所有来自用户方面的信号、控制和辅助电源电 缆。 3.调试与检测 3.1按照相应的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进行柜子的最后检查。 3.2加入辅助电源。 3.3按照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完成开关柜的操作试验。 3.4进行控制、信号、指示及联闭锁功能的检查。 3.5进行远方控制、信号、指示及联闭锁功能的检查。 3.6按照用户的要求完成继电保护的整定和校验。

3.7按照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完成各主要元件的高压试验及相关测试。 4.送电 4.1确认所有的功能和性能试验都已达到要求。 4.2确认所有的电缆头都已完好封闭。 4.3确任所有的工具都放在了适当的位置。 4.4确认所有的回路都有正确的标志。 4.5确认结线图被固定在配电室内的适当位置。 4.6确认已清理开关柜,没有任何无关东西剩留在柜内。 4.7确认所有的开关柜门都已可靠关上。 4.8确认所有的进线、馈线、母联柜的断路器都处在分闸状态。4.9确认所有的辅助电源都处在正常状态、 4.10进线电源送电。 4.11逐个合进线断路器并监视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4.12进行核相,以确保不同的进线电源同相且幅值相同。 4.13合上母联柜。 4.14如果馈线柜要关合--使客户的设备送电,应确认电 缆和要送电设备都连接正确并通过了检测。 5.安全事项: 5.1对于新建工程:售后服务到达安装施工现场时,应尊 重施工现场的安全规范,服从工地安全监管员的管理。5.2对于已经送了电的工程,售后服务人员到达现场后, 应首先确认工作票所列明的工作内容,停电范围和安全 措施后方能开始工作。并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管理。 6.验收报告和证明 6.1现场工作报告由现场服务工程师填写,应有用户或施工方代表签名,以便存档。 6.2填写设备交接证明,由现场服务工程师和用户代表 签名并加盖双方公章。未解决事宜可列出,留待进一步 处理。 7.用户培训、操作示范

注塑机生产作业指导书

注塑机生产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1.1. 规范注塑机操作,确保人员和机台安全。 2.0. 范围: 2.1. 注塑机操作人员作业指导以及新员工培训之用. 3.0. 内容: 3.1. 准备工作: 3.1.1. 认真查阅上一班操作员的交接记录,了解上一班的生产状况和异常状况,相互之 间进行工作交接; 3.1.2. 认真做好“ 5S ”工作;每天上班前10分钟,首先要整理、清扫自己的工作场所; 把无用的东西扔掉,把有用的东西按照标识整齐有序地排放,擦拭工作台、设备 等,保持整洁的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1.3. 准备好上班期间所要使用的工具、表格记录、物品等; 3.1. 4. 在工作期间,各操作员随时清洁、整理、擦拭自己工作区域的卫生;使用、借用 后的物品归还原处; 3.2. 机台操作: 3.2.1. 交接班时,先检查机台、落产品槽内“5S”项目是否合格,工具、是否齐全、完整。 3.2.2. 所有注塑机必须在技术员或班长要求开机生产时方可开机,严禁私自开机生产。 3.2.3. 在生产过程中,若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如:设定料筒温度与实际温度不符,模 具或其它部位螺丝突然断裂或脱落、异味、异声等,立即按下红色按钮,打开安 全门并报告技术员或班长处理 3.2. 4. 生产过程中,若发现产品或水口未脱离模具时,不要关安全门,待处理脱落后方 可生产。

3.2.5. 若检查模具或处理粘膜一定将机台打成“手动”状态并关掉电源,方可工作。3.2.6. 在生产过程中,若遇到粘模断水口时,操作员不可以私自用嵌子将断水口直接从 模具中拉出,应急时报告计术员或领班处理。 3.2.7. 操作员不得私自调机。 3.2.8. 未经技术员或班长许可不得使用脱模剂,若需使用脱模剂要按技术员或班长的要 求做。 3.2.9. 未经技术员或领班许可,所有机台均不能打成“全自动”生产。 3.2.10. 暂时离开机台时,先将模具合成相距3-5mm,关掉电源后方可离开。 3.3. 检查产品: 3.3.1. 严格按技术员或班长要求进行。 3.3.2. 对品质标准判定不准的,要及时向技术员、品检询问,避免误打,造成浪费。3.3.3. 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现产品品质异常,应报告技术员或领班处理,查明原因。 3.3. 4. 生产的产品要按要求的数量放入规定的产品筐内,做满一筐后及时送出 检验不能积压。 3.3.5. 品质出现问题时调机的产品与正常生产的产品要分开待调机正常后,经QC或技术 员判定是否可接收,不能接收的产品直接报废,产品放置入红色物料筐内并写好 标识。 3.3.6. 摆放产品时,不同产品不能相掺,不同模号不能相混,已返修品与未返修品要严 格区分。 4.0. 报表填写: 4.1. 同一产品,不同操作员,分开填写报表。 4.2. 同模不同型号要分开填写报表。 4.3. 同型号不同模具分开填写报表。 4.4. 同一产品,不同机台分开填写报表(调换机台)。

2016设备维修作业指导书

在化工生产装置检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如果作业人员没有能够充 分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防范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导致在工作中产生某种失误, 造成事故的发生。有关数据表明,在化工企业生产、检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中,由于 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8%,由于工作中的不安全条件 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0%,其余2%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在相同的工作条件 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进行风险识 别和安全评价,认为落实防范措施,杜绝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生产、检修 的基本保障。在此,对化工生产装置区内以下种典型的检修作业所存在的风险以及相 应安全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归类。 1.目的:通过本规定,确保设备保持良好性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保证生产 正常运行。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的维修管理。 3.工作职责: 3.1机修部门负责监督、执行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制订年度保养计划并执 行 。 3.2生产设备部负责设备的日常点检保养,及故障设备的维修申请。 3.3生产设备部负责对设备保养、维修费用进行审核及管理。 4.管理内容及要求: 4.1设备的日常保养 4.1.1日保养。每天由操作人员(设备维护责任人)进行保养,主要是上班前、上 班中和下班后进行保养。 4.1.2上班前。要求机台操作工班前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检查、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确认正常后才能使用。 4.1.3下班前。下班前清扫、擦拭设备,填写相关记录;班后清扫维护。 4.1.4机修工实行区域保养负责制,按照区域分工对所管范围设备每日进行1-2 次日常巡回检查,及时处理点检或日常保养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和预防维修工作; 设备的一级保养为每天,二级保养原则上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设备累计运行时间根据各机械制定的保养时间按计划进行二级保养。 4.2设备的故障维修 421生产设备部在使用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后,由设备班长(或车间主任)及时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经部门主管签字后及时报送机修主管。 422机修主管接到《设备维修申请单》后及时安排机修人员进行处理,初步判定故障原因,确认修复时间及所需配件,如无配件填写采购申请单,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配件后及时对故障设备进行修复。 4.2.3故障设备经机修人员判定故障原因后,如无法自行修复,填写《设备委外维修申请单》,经采购部审核批准后进行委外维修。 4.2.4生产设备部负责对设备修复情况进行验收并签字。 4.3封存、闲置设备由使用部门报告机修部门进行实施,各车间组织专人定期进行维护。 5.腐蚀性介质检修作业 5.1作业风险 泄漏的腐蚀性液体、气体介质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肢体、衣物、工具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5.2安全措施

纸杯成型作业指导书

纸杯成型作业指导书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纸杯车间生产指导书 工序1 领料 操作说明: 1、接受生产任务,领取该任务的订单生产过程记录表和样品; 2、查看订单详情(包括产品名称,纸杯规格,原纸生产厂家,纸张克重,包装要求和订单特殊要求等); 3、根据订单详情领取所需原材料和辅料(片料,杯底,合格证,包装袋,缪带,包装箱等); 4、对原材料和辅料进行初步检验(1领取的物料是必须与订单所需物料的规格型号,数量相符;2合格证盖印清晰,信息内容要与实际相符;3片料整体需清洁无异物,印刷面图案应轮廓清晰,色泽均匀,无明显色斑;4包装袋内外要清洁无异物); 5、敷纸(操作工根据原纸生产厂家和纸张克重来决定敷纸的时间,施水程度); 工序2:首件检验 操作说明 1、给滚花加油,检查滚花旋转是否正常; 2、逐步给机器该加油的地方加油(机器两侧的立柱,机头平衡轴,以及瓦片下轴承等) 3、检查机器台面是否放有杂物,检查杯底是否连接好,使用酒精浓度为75%到80%的酒精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并作记录。 4、检查设定温度是否正常(杯身温度应设在180℃~230℃之间,预热温度和主热温度应在300℃~320℃之间,滚花温度应在300℃~360℃之间) 5、开机预热,用抹布擦洗八个模具(预热前必须是无底或不穿底状态) 6、检查实际温度是否正常(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相差不大于20℃) 7、一切正常后,开始穿杯底 8、架纸开机试生产 9、将首批生产的连续的八个纸杯对照样品及质量要求进行外观检验(1、杯体整体要圆,呈锥形;2杯口圆滑,不起皱,不凹陷,无裂口;3杯底不凹陷,不起皱 , 底部滚花清晰;4杯身内外清洁无异物,且无明显压痕;5印刷图案应轮廓清晰,色泽

滚塑成型机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滚塑成型机安全操作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19-88 滚塑成型机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按一号臂点动按钮,使模具法兰旋转到安装位置,开始装模,安装好模具后,按一号自动启动按钮,烘箱门自动打开,臂车自动启动,开始前进,臂车前进到限定位置后自动停止,然后自动关闭烘箱门。 2、.燃烧器在温控条件下自动启动,开始对烘箱内的模具加热,计时器开始计时,在屏幕上调整需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燃烧器与风机同时启动。 3、烘箱门完全闭合后,下列同时开始启动: 加热器在温控下开始启动,开始对烘箱内模具加热,计时器开始计时,在屏幕上调整需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烘箱内臂盘正反转时间、温度。 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臂盘自动开始按设定要求自动正反转,此时烘箱继续升温。 待模具内粉料加热到充分融化后,加热完成(时

海绵成型工序作业指导书

柳州市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细则 模塑泡沫工序作业指导书 (A版) 文件编号: 发放号码: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日期:年月日 热熟化模塑泡沫成型工序作业指导书 ①升温、模具预热:合上烘箱电闸,将温控表温度下限设定为120℃,上限设定为150℃,给烘箱升温。将模具推进烘道内预热,使烘箱温度升至120℃~150℃之间,模具预热12-15分钟。 刷脱模剂:,将模具从烘道内拉出,迅速打开模具并清理干净,立即趁热在模具内表面用毛刷洒上脱模剂,擦拭均匀,不得有漏刷之处,在模具低洼处不应积存有未干脱模剂,如有则擦试干,整个操作过程应保证模具温度在100℃以上,以便使脱模剂内的水分蒸发干。 模具冷却:将刷好脱模剂的模具敞开推到电风扇下吹干冷却,当

模具内表面用手摸不觉得烫时(此时温度约为40℃左右)便可生产了。 ④原料准备及配比:将已配制好的组合B料倒入盛料斗中;将 C料从大桶中倒进提桶内放在C料斗下。G料用小杯装好。按不同产品,不同配比,量好原料,各种产品用料配比如下表: 注射器量取。 ⑤注料、熟化: 根据不同的产品,用相应的筒杯量取组合B料和C料,操作顺序为先将组合B料倒入搅拌桶内,再加入G料和适量填充物(滑石粉),最后加入C料,并迅速搅拌5-10秒,后立即倒入已刷好脱模剂放好钢线冷却的模具中,放好垫布,盖好模盖,上紧扣子,静置,当自模具中冒出的反应物料已定型时,便可将模具推进烘道进行熟化,熟化温度为140℃-150℃,时间不少于12分钟。 ⑥脱模:当产品已完全熟化后,将模具自烘道内拉出打开模具,取

出产品,清理模具,刷好脱模剂进行下一轮生产。 ⑦剪边、修补:将产品边缘剪整齐,有缺陷可以修补好的产品要补好,然后盖上自己的生产工号,放到指定的存放区域,做好标识,待检。 ⑧入库:当检验员检验完后,合格的产品搬入仓库,不合格的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编制:审核:批准: 柳州市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二00六年 冷熟化模塑泡沫成型工序作业指导书 ①模具预热:合上循环水箱加热电闸,将水箱温控表设定在55-60℃,启动模具加热循环水泵,给模具通水加热。预热水温为55-60℃,循环预热时间60-120min,使模具预热均匀、充分。 ②原材料准备:将组合A料泵入发泡机A料缸中,将C、D料按2∶3加入发泡机B料缸中混合,将清洗剂加入清洗剂缸中。(注意:加料量不应超过缸体的四分之三)。 ③开机、调机:开启空压机,使主气压保持在0.75±0.05mpa,启动发泡机A料、B料计量泵电机及恒温装置,使原料温度保持在30±2℃左右。将清洗剂桶中压力调到0.3±0.05 mpa,调整A、B计量泵调速手柄,使A计量泵转速保持在100±2rpm,压力为30lbs/in2左右,B计量泵转速保持在108±2rpm ,压力为0.08±0.01 mpa,

注塑成型机的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注塑成型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完整正式规范)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注塑成型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1. 目的:为了避免技术人员在使用注塑机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发生安全事故. 2. 范围: 昭和公司的所有注塑机的操作过程. 3. 职责: 3.1 技术员:按照注塑机安全操作规程点检和使用注塑机. 3.2 操作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注塑机安全操作规程. 3.3 技术员有责任协助副领班安全工作的进行. 4. 定义: 无 5. 程序: 5.1 岗前培训. 5.1.1 成型技术员和操作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直至合格后方可操作注塑机. 5.1.2 未经培训人员,严禁操作注塑机. 5.2 开机前应注意事项. 5.2.1 进入工作岗位必须把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等劳保用品穿戴

整齐,完备. 5.2.2 节假日后第一班开机时,要用试电笔检查设备有否漏电,检查冷却水系统是否堵塞和 滴漏. 5.2.3 检查注塑机有无漏油,保持注塑机及其四周环境清洁整齐,无油污、无原料颗粒. 5.2.4 检查紧急停机按钮是否失灵,机械式安全杆的位置是否生效. 5.2.5 检查前后安全门安全咭掣是否失灵. 5.2.6 车间严禁吸烟,火枪严禁在易燃、易爆物旁边使用,以免造成火灾. 5.3 安装模具应注意事项. 5.3.1 安装模具时,必须要戴安全帽、穿安全鞋. 5.3.2 模具安装前,先检查定位套与定位孔是否配合合适,在吊装模具前要检查纲缆,吊环有

修订记录 修订内容修订日期 版次 修订者 审批 批准

《售后服务管理流程作业指导书》

售后服务(保期外)管理流程 一、目的 规范售后服务工作流程,通过提升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故障问题的解决质量,加强客户与企业的联系,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依赖感和信任感。通过流程规范售后服务标准,使售后服务常态化,使售后服务变成企业的赢利点。 二、适用范围 质保期外的收费服务。 三、职责分工 1、客服部:客服部是企业售后服务的责任主体,售后服务包括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两种类型。客服部制定客户售后回访标准(频次标准、内容标准、话术标准)和售后服务价格,制定电话排查问题的故障排查问题树,培训内部客服人员。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电话、短信、面访),做好客户拜访的记录工作,对客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响应,通过专业的服务提升公司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价值,达到二次营销、老客户带新客户的目的。接受客户方的投诉电话、故障电话等,做好故障定位,故障解决方案及售后服务报价,委派合适的售后服务人员。 2、营销部:协助客服部做好客户售后服务工作。当售后服务需要与客户进行价格深度洽谈,客服人员无法通过电话方式进行处理时可转销售人员协助处理,销售人员在与客户进行售后服务价格洽谈时应尽可能遵循售后服务报价体系,如出现报价负偏差超过10%的情况应由总经理审批。 3、工艺设备部/电气部:在售后服务环节扮演售后服务技术人员角色,接受客服部售后服务委派,前往客户处进行故障与问题的排除,对整个售后服务全过程

进行记录,服务结束后应由客户方签字,将所有文字性资料、图片资料、数据资料等带回公司交客服部存档。 4、财务部:负责与售后服务相关的成本、费用的核算、审批等工作。 四、流程节点、节点性质说明

五、流程附表单 《售后服务台账》 《售后服务材料费用清单》《售后服务单》

注塑成型作业指导书

企业行政培训系列 注塑成型作业指导书 编制:行政部 批准:张三丰 实施:2018-10-31 文件编号:WEL-B10/A1-2018 编号: WEL-B10/A1-2018 XX I 口限责任 限责任公 注塑成型作业指导书xx

1. 初始开机时,应打开水冷系统,再打开电脑,开启电热,然后升温,(升温温度不得超过165C,正常运行时,可根据塑化状态相应提高温度,但不得超过230C),升温时,先打开电热开关、一段165C、二段170C、三段175C、四段180C,炉嘴升温50%,升温1小时,方可开机进行生产。中途停机再开机,保温应在120°C —160°C之间。 2. 启动液压马达,负荷电流不得超过25安培。进行手动操作,正常后,进行全自动运行。运行两 周期正常后,可开机 3. 当运行中出现突发故障时(程序运行),可启用急停开关,在各部位复位后恢复急停开关,可进入 循环作业。 4. 在运行中调节重量或修理模具时,必须停止油泵,方能进行操作。 5. 在运行中出现主机超负荷运行时,必须停止主机和一切设备,排出故障后方能开机。 6. 正常运行时必须保证料斗里不断料;同时不准有带水分物质进入料斗,更不准有铁屑、杂质等掺入。 7. 循环运行中,应以最快速度取出成品,不能影响下一循环作业和延长操作时间。 8. 制品应修削平整,不准有刀子划破现象,提手部位应不刺手。 9. 在机组运行时进行维修,必须有两人在场,并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挥。 10. 停机时应先停止电热,关闭冷却系统,待取出制品后停止油泵电机,最后关闭电源。 11. 停止水泵,作好原始记录,搞好车间卫生。 行政部 2018 年10月31号 第2页共2页

成型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编号:SM-ZD-62789 成型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成型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并专人专机,不准私动他人机台; 2.操作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女工必须戴工作帽(长发盘入帽内); 3.打开电源开关后,检查机台各仪表是否正常; 4.开机前认真检查机器各部位有无异声、油路是否畅通,并运转1-2分钟; 5.由当班挡车检查车上各类防护罩是否完好、有效; 6.挡车工开车前应通知机台人员,待人员全部到岗就位后才能开机; 7.开机后应经常检查机器上各种防护装置的完好状态; 8.开机时不准将手伸入螺纹开送辊组、比例辊组及预紧辊轮内清除废丝; 9.机器运转中,严禁用手或铁器接触机器转动部位;

10.机器运转中发现异声,应立即停机,并通知维修人员检修,挡车工不得擅自处理; 11.加注热溶胶时一定要戴好防护手套; 12.排除故障时必须停车,机器运转时严禁用手排除故障;停机修理(特别机内部、传动等部件)应挂好警示牌,防止有人启动; 13.经常检查刀片是否需更换,并及时清除刀头箱内杂物,防止堆积起火; 14.使用“天那水”擦拭烟枪时,要防止明火,擦拭完毕应把天那水瓶盖拧紧,谨防泄漏; 15.不准私自拆卸设备各线路管道及各部位安全罩,发现损坏及时修复; 16.机器周围严禁乱置乱放,应实行定置管理,并保持环境清洁、整齐; 17.下班前认真检查机器各部位安全状态,并把运转及安全情况填写在交接班日志上; 18.如无人接班,必须切断总电源,并清除净机器各部位杂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