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基本原理

网络爬虫工作原理

网络爬虫工作原理 1 聚焦爬虫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概述 网络爬虫是一个自动提取网页的程序,它为搜索引擎从Internet网上下载网页,是搜索引擎的重要组成。传统爬虫从一个或若干初始网页的URL开始,获得初始网页上的URL,在抓取网页的过程中,不断从当前页面上抽取新的URL放入队列,直到满足系统的一定停止条件。聚焦爬虫的工作流程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一定的网页分析算法过滤与主题无关的链接,保留有用的链接并将其放入等待抓取的URL队列。然后,它将根据一定的搜索策略从队列中选择下一步要抓取的网页URL,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达到系统的某一条件时停止,另外,所有被爬虫抓取的网页将会被系统存贮,进行一定的分析、过滤,并建立索引,以便之后的查询和检索;对于聚焦爬虫来说,这一过程所得到的分析结果还可能对以后的抓取过程给出反馈和指导。 相对于通用网络爬虫,聚焦爬虫还需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1) 对抓取目标的描述或定义; (2) 对网页或数据的分析与过滤; (3) 对URL的搜索策略。 抓取目标的描述和定义是决定网页分析算法与URL搜索策略如何制订的基础。而网页分析算法和候选URL排序算法是决定搜索引擎所提供的服务形式和爬虫网页抓取行为的关键所在。这两个部分的算法又是紧密相关的。 2 抓取目标描述 现有聚焦爬虫对抓取目标的描述可分为基于目标网页特征、基于目标数据模式和基于领域概念3种。 基于目标网页特征的爬虫所抓取、存储并索引的对象一般为网站或网页。根据种子样本获取方式可分为: (1)预先给定的初始抓取种子样本; (2)预先给定的网页分类目录和与分类目录对应的种子样本,如Yahoo!分类结构等; (3)通过用户行为确定的抓取目标样例,分为: a) 用户浏览过程中显示标注的抓取样本; b) 通过用户日志挖掘得到访问模式及相关样本。 其中,网页特征可以是网页的内容特征,也可以是网页的链接结构特征,等等。现有的聚焦爬虫对抓取目标的描述或定义可以分为基于目标网页特征,基于目标数据模式和基于领域概念三种。 基于目标网页特征的爬虫所抓取、存储并索引的对象一般为网站或网页。具体的方法根据种子样本的获取方式可以分为:(1)预先给定的初始抓取种子样本;(2)预先给定的网页分类目录和与分类目录对应的种子样本,如Yahoo!分类结构等;(3)通过用户行为确定的抓取目标样例。其中,网页特征可以是网页的内容特征,也可以是网页的链接结构特征,等等。 基于目标数据模式的爬虫针对的是网页上的数据,所抓取的数据一般要符合一定的模式,或者可以转化或映射为目标数据模式。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教案资料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 昆虫是自然界中最昌盛的动物类群,其种类及数量极多。据报道,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已描述的昆虫种类约110万种,约占整个已知动物种类总数的60%以上,并且每年仍以7000种的速度增加。 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多样,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昆虫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报道,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种类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目前已记载鉴定的昆虫种类不超过8万种,还有更多的昆虫尚未被发现和开发,而且,有不少种类在未被我们认识之前就已灭绝。因此,查清自然界昆虫资源及区系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昆虫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分布范围之广也是惊人的,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它们的踪迹,其中有很多种类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利害关系。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不但有许多害虫和益虫要认识,而且有许多在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近似种类或易混淆的种类要区别。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昆虫学(entomology)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

(classification)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在数以百万计的昆虫种类中,存在着血缘的远近和亲疏关系。亲缘关系越近,其形态特征和对环境的要求、生活习性以及发生发展规律也愈相近。而昆虫分类就是在这种亲缘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科学方法,对地质年代中的化石昆虫与现存的昆虫种类之间,现存昆虫彼此之间以及近缘生物间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种与种、类与类间的异同,反映不同类型昆虫间的亲缘关系,进而阐明昆虫的起源和进化,以及各类昆虫的系统发生,探讨种及种群的形成与变异,从而建立一个客观完整的分类系统来反映自然谱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预见性的分类系统和丰富的信息存取系统,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益虫(包括资源昆虫及天敌昆虫),测报及控制害虫,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依据。 第一节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一、分类的阶元 昆虫分类的阶元(也称单元)和其它生物分类的阶元相同。分类学中有7个主要阶元: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为了更详细地反映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还常在这些主要阶元加上次生阶元,如“亚”“总”级阶元等。例如在“门”下添加“亚

网络爬虫技术(新)

网络爬虫技术 网络机器人 1.概念: 它们是Web上独自运行的软件程序,它们不断地筛选数据,做出自己的决定,能够使用Web获取文本或者进行搜索查询,按部就班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2.分类: 购物机器人、聊天机器人、搜索机器人(网络爬虫)等。 搜索引擎 1.概念: 从网络上获得网站网页资料,能够建立数据库并提供查询的系统。 2.分类(按工作原理): 全文搜索引擎、分类目录。 1> 全文搜索引擎数据库是依靠网络爬虫通过网络上的各种链接自动获取大量 网页信息内容,并按一定的规则分析整理形成的。(百度、Google) 2> 分类目录:按目录分类的网站链接列表而已,通过人工的方式收集整理网 站资料形成的数据库。(国内的搜狐) 网络爬虫 1.概念: 网络爬虫也叫网络蜘蛛,它是一个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提取网页程序,其会自动的通过网络抓取互联网上的网页,这种技术一般可能用来检查你的站点上所有的链接是否是都是有效的。当然,更为高级的技术是把网页中的相关数据保存下来,可以成为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使用网络爬虫寻找网络内容,网络上的HTML文档使用超链接连接了起来,就像织成了一张网,网络爬虫也叫网络蜘蛛,顺着这张网爬行,每到一个网页就用抓取程序将这个网页抓下来,将内容抽取出来,同时抽取超链接,作为进一步爬行的线索。网络爬虫总是要从某个起点开始爬,这个起点叫做种子,你可以告诉它,也可以到一些网址列表网站上获取。

现有聚焦爬虫对抓取目标的描述可分为基于目标网页特征、基于目标数据模式和基于领域概念3种。 基于目标网页特征的爬虫所抓取、存储并索引的对象一般为网站或网页。根据种子样本获取方式可分为: (1)预先给定的初始抓取种子样本; (2)预先给定的网页分类目录和与分类目录对应的种子样本,如Y ahoo!分类结构等; (3)通过用户行为确定的抓取目标样例,分为: a) 用户浏览过程中显示标注的抓取样本; b) 通过用户日志挖掘得到访问模式及相关样本。 其中,网页特征可以是网页的内容特征,也可以是网页的链接结构特征,等等。 一些算法的介绍 1> 网页分析算法

八爪鱼爬虫原理详解

https://www.360docs.net/doc/b99048446.html, 八爪鱼爬虫原理详解 大家都知道八爪鱼采集器可以抓取网页数据,云采集还可以有加速的效果,但是你知道八爪鱼的爬虫云加速的原理是什么吗?下面就跟随小八了解一下强大的云采集爬虫原理吧! 对于旗舰版以上的用户,可以通过云采集实现多任务并发和单任务加速的采集效果,以便用户快速的收集整理互联网公开数据。本教程主要讲八爪鱼爬虫云采集原理、规则加速设置。 一、云采集原理 A.一个规则任务进行云采集最少占用一个云节点,最多可以占满所有云节点 B.一个规则任务满足可拆分成子任务的情况下,最多拆成199个子任务 C.一个子任务占用一个节点,子任务全部执行完成意味着任务完成 D.一个规则任务拆成多个子任务分配到不同云节点就达到加速采集的效果 E.如果云节点被占满,那么新启动的任务或被拆分的子任务会进入等待队列,直到用户某个云节点执行完用户的某个任务释放出节点资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b99048446.html, 图 1 云采集运行中 如图红线处任务分配到云节点,多任务并发采集数据,如图红框处,由于节点被占满,只能进入等待队列,等待某个云节点执行完成后释放资源。 二、云采集加速设置 由云采集原理D可知,如果要一个任务加速采集的效果,那么这个任务要满足拆分条件或者将任务改成满足拆分条件的任务,这样才能达到单任务加速的效果。 满足拆分条件的任务分别为: A.URL列表循环 B.文本列表循环

https://www.360docs.net/doc/b99048446.html, C.固定元素列表循环 1、URL列表循环、文本循环 示例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99048446.html,/search/category/15/30 对于非AJAX网站,以大众店铺为例,假设我要采集该网站所有分类下的店铺,那么我们可先采集分类的URL,然后做URL循环进行采集店铺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 :以先将所有具体分类采集下来,如图2 采集点评分类URL 图 2 采集点评分类URL 小贴士采集完分类的URL后,我们就可以将这个URL作为URL循环进行数据提取,这样的话,通过八爪鱼自动拆分任务,就可以将不同的URL拆分成不同的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云节点进行数据采集,达到单任务加速的采集效果

昆虫分类学笔记

第五篇 昆虫分类学 第一章 概 述 一、分类学的意义、任务及历史发展 1.意义 分类学是适应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科学。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分类不仅是对世界上浩如繁星的物种进行分门别类列成系统,而且探索各个分类阶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反映生物界中的自然关系。此外,昆虫分类在生产实践上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益虫利用和害虫防治工作中,对某些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种类,因形态近似而易混淆,若忽视分类鉴别,可能给工作带来巨大损失。 ●在卫生害虫方面。区别能传播疾病的种类,对划分疫区及制订防治措 施均有重要意义。e.g.我国按蚊共40多种,但能传播疟疾的主要是中华按蚊Anophehes hycanus sinensis Wiedemam等10余种。弄清了这一基本情况。我们可根据这些传疟种类的分布进行重点防治。 ●在植物检疫方面。正确鉴定害虫种类并查明分布区,有助于准确划分 疫区和确定对外对内植树物检疫对象名单。eg.棉红铃虫在新疆尚未发现。 ●在国防上。昆虫分类工作也很重要。eg.美国侵朝战争中曾空投大量 携带细菌的昆虫,查明空投下来的大量带菌昆虫,对揭露敌人罪行,迅速扑灭病菌害虫,保障中、朝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都有巨大意义。 当时前往现场工作的有: 刘崇乐, 马世骏(东北地区);1952年9月5日,中国昆虫学会作出(第一届理事长,解放初主席) 《关于抗议并扑灭美帝撒布细菌毒虫的决议》。 何琦, 陈世骧,朱弘复(赴朝鲜前线) (第二届理事长) (第三届理事长) ●在农业上。对于农业害虫的防治更是不言而喻进行农作物,果树,蔬菜等方面害虫的科学研究工作,首先必须正确的鉴别种名。 2.分类学工作的基本任务 ①鉴定和描述物种 ②在种类鉴定准确的基础上,按物种的亲疏关系建立系统关系,研究并 阐明其进化过程。 ③预见该系统范围内尚未发现的新物种。 原则:共同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方法:分析特性与归纳共生的综合运用,是分类的基本方法。 3.昆虫分类学的历史发展 ①古代至林奈时期 在古代,由于受分类学知识的限制,昆虫常易同其它节肢动物、甚至和其它动物混淆。故追溯古代昆虫分类学的历史时,就自然联系到动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

网络爬虫详解

网络爬虫详解 一、爬虫技术研究综述 引言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万维网成为大量信息的载体,如何有效地提取并利用这些信息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例如传统的通用搜索引擎AltaVista,Yahoo!和Google等,作为一个辅助人们检索信息的工具成为用户访问万维网的入口和指南。但是,这些通用性搜索引擎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 (1) 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用户往往具有不同的检索目的和需求,通用搜索引擎所返回的结果包含大量用户不关心的网页。 (2) 通用搜索引擎的目标是尽可能大的网络覆盖率,有限的搜索引擎服务器资源与无限的网络数据资源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深。 (3) 万维网数据形式的丰富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图片、数据库、音频/视频多媒体等不同数据大量出现,通用搜索引擎往往对这些信息含量密集且具有一定结构的数据无能为力,不能很好地发现和获取。 (4) 通用搜索引擎大多提供基于关键字的检索,难以支持根据语义信息提出的查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定向抓取相关网页资源的聚焦爬虫应运而生。聚焦爬虫是一个自动下载网页的程序,它根据既定的抓取目标,有选择的访问万维网上的网页与相关的链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与通用爬虫(general purpose web crawler)不同,聚焦爬虫并不追求大的覆盖,而将目标定为抓取与某一特定主题内容相关的网页,为面向主题的用户查询准备数据资源。 1 聚焦爬虫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概述 网络爬虫是一个自动提取网页的程序,它为搜索引擎从万维网上下载网页,是搜索引擎的重要组成。传统爬虫从一个或若干初始网页的URL开始,获得初始网页上的URL,在抓取网页的过程中,不断从当前页面上抽取新的URL放入队列,直到满足系统的一定停止条件,如图1(a)流程图所示。聚焦爬虫的工作流程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一定的网页分析算法过滤与主题无关的链接,保留有用的链接并将其放入等待抓取的URL队列。然后,它将根据一定的搜索策略从队列中选择下一步要抓取的网页URL,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达到系统的某一条件时停止,如图1(b)所示。另外,所有被爬虫抓取的网页将会被系统存贮,进行一定的分析、过滤,并建立索引,以便之后的查询和检索;对于聚焦爬虫来说,这一过程所得到的分析结果还可能对以后的抓取过程给出反馈和指导。 相对于通用网络爬虫,聚焦爬虫还需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1) 对抓取目标的描述或定义; (2) 对网页或数据的分析与过滤; (3) 对URL的搜索策略。 抓取目标的描述和定义是决定网页分析算法与URL搜索策略如何制订的基础。而网页分析算法和候选URL排序算法是决定搜索引擎所提供的服务形式和爬虫网页抓取行为的关键所在。这两个部分的算法又是紧密相关的。

昆虫分类学

第四章昆虫分类学 第一节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一)定义和研究内容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 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这一定义是根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发展历史和现状确定的。 众所周知,昆虫是世界上最昌盛的动物类群,个体和种类繁多,分布广。据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88年提出的报告,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现巳描述约90万种,并且每年仍以大约7000种的速度递增。这就是说昆虫中90%的种还是未知种,它们还未被科学家记述和命名,缺乏鉴定用的科学资料。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已记载的昆虫约45,000种,已知种仅占3%,说明我国昆虫种类的未知数太大了。这就充分表明,研究昆虫、确定种类、描述识别特征、予以命名、提供正确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的科学资料,仍然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如此繁多的昆虫,我们要认识它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分类classification的方法。昆虫分类实践的过程是:先把看到的昆虫个体individuals按照形态特征的相似性similarity,即共同性,归为同形体phenon(phena),再根据生物种的科学概念和知识,把同形体鉴定到种species,进一步把种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归入高级分类单元 higher taxonomic taxon(taxa),属,科、目等,这样就成为一个有序的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system。现在一些昆虫分类单元,如昆虫纲的分目,有些目的分科,有些科的分属分种,已有分类系统,即有了由高级分类单元逐级向属、种鉴定认识的基本科学资料。但是很多昆虫科以下的分类还缺乏细致研究,没有科下的分类系统和认识属,种的科学资料,这就为分类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类,研究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带来极大困难。鉴于此,研究和建立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昆虫类群的分类系统,也是当代昆虫分类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分类学家的研究,绝不是以提出种名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分类系统而满足,最终目的是建立符合进化实际的分类系统,因为这样的系统是一个信息存取系统,又是一个历史总结系统,具有最大的科学预见性。例如人们能够从昆虫一个科的分类地位上,取得这个科的昆虫种类的基本信息,如成、幼期的生活习性,有关特性,和人的关系等,另一方面能够反映系统发育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搞清这些种类的进化和宗谱关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综合研究各个分类单

网络爬虫工具如何爬取网站数据

https://www.360docs.net/doc/b99048446.html, 网络爬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目前网络爬虫已经是当下最火热的一个话题,许多新兴技术比如VR、智能机器人等等,都是依赖于底层对大数据的分析,而大数据又是从何而来呢?其中最常用的手段即是使用网络爬虫工具去获取。提起网络爬虫工具,很多小伙伴还可能没这么接触过。本文将解决以下问题:网络爬虫是什么,基本原理是什么;网络爬虫工具是什么;八爪鱼采集器是什么;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先上重点:八爪鱼是一个网页采集器,网页采集器是一种专门的爬虫工具。 爬虫、网页采集器、八爪鱼关系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b99048446.html, 一、网络爬虫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爬虫是什么:网络爬虫,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地抓取万维网信息的程序或者脚本。又被称为网页蜘蛛,聚焦爬虫,网络机器人。在FOAF社区中间,更经常的称为网页追逐者,另外一些不常使用的名字还有蚂蚁、自动索引、模拟程序或者蠕虫。 爬虫工作原理:网络爬虫系统一般会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出度(网页中链出超链接数)较大的网站的URL作为种子URL集合。以这些种子集合作为初始URL,开始数据抓取。 其基本工作流程如下: 1)将这些种子URL集合放入待抓取URL队列。 2)从待抓取URL队列中,取出待抓取URL,解析DNS,并且得到主机的ip,并将URL 对应的网页下载下来,存储进已下载网页库中。此外,将这些URL放进已抓取URL队列。3)分析已抓取URL队列中的URL,分析其中的其他URL,并且将URL放入待抓取URL 队列,从而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反复进行,直到遍历了整个网络或者满足某种条件后,才会停止下来。

https://www.360docs.net/doc/b99048446.html, 爬虫工具原理 二、网页采集器是什么八爪鱼采集器是什么 网页采集器:这里讲的网页采集器,专门指会根据用户的指令或者设置,从指定的网页上获取用户指定内容的工具软件。严格来讲,这里说的网页采集器也是爬虫的一种。 八爪鱼采集器:八爪鱼采集器就是一种网页采集器,用户可以设置从哪个网站爬取数据,爬取那些数据,爬取什么范围的数据,什么时候去爬取数据,爬取的数据如何保存等等。 八爪鱼采集的核心原理是:模拟人浏览网页,复制数据的行为,通过记录和模拟人的一系列上网行为,代替人眼浏览网页,代替人手工复制网页数据,从而实现自动化从网页采集数据,然后通过不断重复一系列设定的动作流程,实现全自动采集大量数据。 八爪鱼采集器可应对各种网页的复杂结构(AJAX页面、瀑布流等)和防采集措施(登录、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 1.种: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近似的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 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2.模式标本:在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模式标本。 3.正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的一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正模。 4.配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另选出一个与正模性别不同的标本。 5.副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正模和配模后,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 为副模。 6.双名法:昆虫和其他动物一样采用双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 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 7.命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 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通常还有第三个词:命名人的姓氏。 命名规则: 1)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学名印刷体时常用斜体。 2)学名中如果引用亚属名,可将亚属名加“()”放于属名和种名的中间 8.并胸腹节:膜翅目昆虫常常第一腹节并入后胸,成为后胸的一部分,叫做并胸腹节。 9.拟3节:跗节是4节,第3节小,包藏于第4节形成的槽内,看似3节。 10.通常用的检索表有三种:包孕式、连续式、两项式。 11.昆虫分类的形态学依据: 1)翅的有无和类型 2)口器的类型 3)触角的类型 4)跗节的类型 5)变态的方式 12.鳞翅目成虫的形态特征: 1)体型有小有大,颜色变化很大,有的非常美丽,雌雄形态和颜色常有区别。 2)身上和膜质的翅上密被扁平细微的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 3)触角丝状、栉齿状、羽毛状 4)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口器虹吸式。 13.鞘翅目的形态特征: 1)体小型到体大型,体壁坚硬,前胸背板发达,常露出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 2)前翅加厚,合起来盖住胸腹部的背面和折叠的后翅,后翅膜质 3)口器咀嚼式,触角变化大:线状、锯齿状、锤状、棒状、膝状、鳃叶状 4)腹部末节常退化,缩在体内。 二、各目区分 ?口器:咀嚼式口器: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蜻蜓目、蜚蠊目;舐吸式口器:双翅目虹吸式口器:鳞翅目;刺吸式口器:半翅目、双翅目;嚼吸式口器:膜翅目 ?翅:直翅目:前翅复翅;半翅目:前翅半鞘翅、复翅或膜翅 鳞翅目:前翅鳞翅;鞘翅目:前翅鞘翅 双翅目:前翅膜翅;膜翅目:前翅膜质 蜻蜓目:前翅膜质;蜚蠊目:若有翅、前翅为革质 ?触角:直翅目:丝状;鳞翅目:丝状、栉齿状、羽毛状 双翅目:丝状、念珠状、具芒状膜翅目:膝状、丝状

网络爬虫论文

网络爬虫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壮大,搜索引擎技术飞速发展。搜索引擎已成为人们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工具,利用何种策略有效访问网络资源成为专业搜索引擎中网络爬虫研究的主要问题。文章介绍了搜索引擎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阐述了网络爬虫技术的搜索策略,对新一代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爬虫;策略;搜索引擎 概念: 网络爬虫也叫网络蜘蛛,它是一个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提取网页程序,其会自动的通过网络抓取互联网上的网页,这种技术一般可能用来检查你的站点上所有的链接是否是都是有效的。当然,更为高级的技术是把网页中的相关数据保存下来,可以成为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使用网络爬虫寻找网络内容,网络上的HTML文档使用超链接连接了起来,就像织成了一张网,网络爬虫也叫网络蜘蛛,顺着这张网爬行,每到一个网页就用抓取程序将这个网页抓下来,将内容抽取出来,同时抽取超链接,作为进一步爬行的线索。网络爬虫总是要从某个起点开始爬,这个起点叫做种子,你可以告诉它,也可以到一些网址列表网站上获取。 网络爬虫的构成及分类 网络爬虫又被称为做网络蜘蛛、网络机器人,主要用于网络资源的收集工作。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时,首要获取舆情信息内容,这就需要用到网络爬虫(蜘蛛程序)这个工具,它是一个能自动提取网页内容的程序,通过搜索引擎从互联网上爬取网页地址并抓取相应的网页内容,是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典型的网络爬虫主要组成部分如下: 1. URL 链接库,主要用于存放爬取网页链接。 2. 文档内容模块,主要用于存取从Web 中下载的网页内容。 3. 文档解析模块,用于解析下载文档中的网页内容,如解析PDF,Word,HTML 等。 4. 存储文档的元数据以及内容的库。 5. 规范化URL 模块,用于把URL 转成标准的格式。 6. URL 过滤器,主要用于过滤掉不需要的URL。 上述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主要是确定爬取的内容以及爬去的范围。最简单的例子是从一个已知的站点抓取一些网页,这个爬虫用少量代码就可以完成。然而在实际互联网应用中,可能会碰到爬去大量内容需求,就需要设计一个较为复杂的爬虫,这个爬虫就是N个应用的组成,并且难点是基于分布式的。 网络爬虫的工作原理 传统网路爬虫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选择初始URL,并获得初始网页的域名或IP 地址,然后在抓取网页时,不断从当前页面上获取新的URL 放入候选队列,直到满足停止条件。聚焦爬虫(主题驱动爬虫)不同于传统爬虫,其工作流程比较复杂,首先需要过滤掉跟主题不相关的链接,只保留有用的链接并将其放入候选URL 队列。然后,根据搜索策略从候选队列中选择下一个要抓取的网页链接,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满足终止条件为止。与此同时,将所有爬取的网页内容保存起来,并进行过滤、分析、建立索引等以便进行性检索和查询。总体来讲,网络爬虫主要有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URL 库初始化然后开始爬取。

网络爬虫的设计与实现(完整版)

网络爬虫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网络爬虫将下载的网页和收集到的网页信息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以供搜索引擎使用,它是一个专门从万维网上下载网页并分析网页的程序。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搜索引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网络爬虫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搜索引擎的质量。 本课题研究的是通用网络爬虫,它是从一个或若干个初始网页的链接开始进而得到一个链接队列。伴随着网页的抓取又不断从抓取到的网页中抽取新链接放入到链接队列中,直到爬虫系统满足了停止条件。该课题主要涉及到了缓冲池技术,多线程技术,套接字技术,HTTP和SSL协议,正则表达式,Linux网络编程技术,PHP+Apache的使用等相关技术。 本说明书叙述的网络爬虫是以Linux C实现的,加以PHP语言编写的界面使用户更加方面的操作,利用Shell脚本和Apache服务器使得爬虫系统和界面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网络爬虫缓冲池正则表达式 SSL协议多线程

目次 1 引言 (1) 1.1 课题选题背景 (1)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2 需求分析 (3) 2.1 功能需求分析 (3) 2.2 系统性能分析 (4) 3 系统设计 (5) 3.1 系统工作流程图 (5) 3.2 数据结构设计 (6) 3.3 系统各功能流程图 (7) 4 系统实现 (10) 4.1 相关技术分析 (10) 4.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11) 5 测试与结果 (17) 结论 (23)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24)

昆虫生产学

第一节昆虫生产学原理基本概念 昆虫生产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Insect production)主要论述经济资源昆虫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它的任务是研究具有某种预定经济性状特点的昆虫始祖种源群体(实验种群)及生产群体(或称目标昆虫培养物、昆虫培养物)建立和再生产的理论、技术和实践问题。 昆虫始祖种源群体的建立是昆虫生产的物质基础,是自然野生昆虫种质资源(原始物质基础)向昆虫生产过渡的必经阶段;目标昆虫培养物是指为了某种经济目的而在人工管理条件下大量生产培养的昆虫及其各种副产物,既可包括人工生产培养的益虫,也包括人工生产培养的某些害虫,同时涉及不断发现和发掘其经济价值的新种类以及具有潜在市场前景的土著资源昆虫。比如,人工大量生产培养的家蚕、紫胶虫、蜜蜂、白蜡虫、五倍子蚜虫、赤眼峰等益虫可视为传统经济昆虫;蝗虫本是著名农业害虫,但为用于食用或生物防治目的而进行生产养殖时,则成为一个具有很大市场发展空间的特色经济项目;蚱蝉、豆天蛾、蜻蜓、木蠹蛾、鱼蛉、松毛虫、甘蔗龟等在一些地区具有历史的应用;黄粉虫、蝇蛆、蛴螬等虫粉已经成为新型的常规饲料蛋白源,如此等等。一旦某种昆虫被列入生产培养计划,即可称之为产业昆虫(Industrial Insect)。 昆虫生产学是促进虫业发展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昆虫生产饲料、食品、保健品,利用授粉昆虫作为农业增产的措施,发展很快。目前除家蚕、柞蚕、蜜蜂等可作食用外,新开发的昆虫有家蝇、黄粉虫、豆天蛾、蝗虫、蚱蝉等,其中家蝇、黄粉虫、土元、东亚飞蝗等工厂化生产养殖技术已获成功。在生产昆虫源蛋白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生产高蛋白食品和保健食品以及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发高利润附加值产品,是昆虫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主导方向。目前以饲用、食用、鉴赏昆虫等为代表的十二个虫业领域逐步形成了明晰的轮廓。 “虫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传统虫业、近代虫业与现代虫业发展阶段。传统虫业最为著名的有“养蚕业”(图1-1,图1-2)和“养蜂业”(图1-3),近代虫业的代表种是白蜡虫、紫胶虫、五倍子蚜等工业原料昆虫,现代虫业的发展以天敌的繁殖利用为主体(图1-4),逐步扩大至各个领域;以黄粉虫为代表的饲用昆虫发展最为迅速(图1-5,图1-6)。 第二节昆虫生产学的发展历史时期 昆虫生产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人们对经济昆虫资源以及昆虫的全面认识发展基础上的。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状态下,大多数的昆虫由于取食植物的各个组织而造成全球每年20%~30%农产品的损失,此外,在热带,每年有成千上万人死于由昆虫传播的疟疾、睡眠病及其它疾病。因此,人们过多地重视了昆虫有害的一面,导致昆虫学长期进行害虫防治学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应用,对于昆虫的资源功能和生态转化功能的认识失之偏颇,利用极少。 虽然中国古代就有益虫利用,如养蚕、养蜂、生物防治(天敌昆虫黄猄蚁、瓢虫的利用)等,但在昆虫学的研究和应用中,仍是害虫防治占主导地位,即以“害虫防治学或植保昆虫学”的局部内容代替了昆虫学的整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经济昆虫资源学的研究异军突起,引起国内外昆虫学界、农业界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经济昆虫资源学的研究又促进了昆虫学科更全面的发展,一改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害虫防治学或植保昆虫学”发展方向,自2000年以来,对昆虫资源的发掘和产业化推进已经成为各国昆虫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昆虫学已经明显地表现出“理论昆虫学与昆虫技术学”、“害虫防治学”和“经济昆虫资源学与昆虫生产学”三个发展方向。昆虫生产学是实现昆虫资源产业化利用的技术基础。 昆虫生产学既是一门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领域,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基础。我国是世界蚕业的发源地,桑蚕生产利用已有近8000年的悠久历史,公元前一世纪就以“丝国”而闻名世界。公元四世纪永嘉地区(即今浙江温州一带)农民发明了人工低温催青制取生种,一年能养八批蚕。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蚕业生产知识,许多古农书都曾对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作过总结。列有专章论述蚕业生产的重要农书有:后魏的《齐民要术》,北宋的《秦观农书》,南宋的《陈敷农书》,元代的《农桑辑要》、《士农必用》、《务本新书》、《王祯农书》,明代的《农政全书》,清代的《湖蚕述》、《蚕桑辑要》、《蚕桑萃编》、《广蚕桑说》等。我国的养蜂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早在两千年前就有养蜂酿蜜和蜂蜜用于医药治病的记载。记载养蜂的古农书有:春秋时代的《致富全书》,战国时代及西汉初年的《山海经》,晋代的《博物志》,宋代的《蜂说》、《尔雅翼》,元代的《琅环记》、《农桑辑要》、《农书》、《农桑衣食撮要》,明代的《郁离子》、《明兴记》、《本草纲目》、《农政全书》,明末清初的《物理小识》,清代的《蜂衙小记》等。 我国是生物防治历史最久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进生物防治产业化的国家。早在公元304年,晋代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一书中就有利用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的记载:“交趾人以席囊贮蚁鬻(yu) 街市者,其巢如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巢同卖。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桔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 养蚕、养蜂和生物防治中的天敌昆虫利用对昆虫生产学做出巨大贡献并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撑。 18世纪从动物学范围内分出一门独立学科——昆虫学,19-20世纪末从昆虫学中分出应用昆虫学,首先是农业昆虫学、森林昆虫学,后来又形成卫生昆虫学和兽医昆虫学等。 昆虫生产学经历了起源、成长和成熟的发展阶段。 昆虫生产学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近60-80年期间,为了生物防治(包括遗传防治)目的培养昆虫和昆虫人工饲料(培养基)的研究取得了成就,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培养节肢动物,其中包括昆虫,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国内外生物防治范围内的会议上不止一次地讨论过。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它被分为一个独立范围,但主要服从生物防治。1963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美国盖总斯维尔召开了培养节肢动物的第一次会议。20世纪80年代昆虫生产学的问题和任务迅速扩大。1982年国际有害动植物防治组(IOBC)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大量培养昆虫优质管理会议。1985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二届会议,此届会议主要讨论大量饲养天敌昆虫与无脊椎动物

网络爬虫基本原理

网络爬虫基本原理 网络爬虫根据需求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 1. 一种是爬取网页链接,通过url链接得到这个html页面中指定的链接,把这 些链接存储起来,再依次以这些链接为源,再次爬取链接指向html页面中的链接……如此层层递归下去,常用的方法是广度优先或者深度优先,根据爬取层次需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达到最优效果,爬虫的效率优化是一个关键。搜索引擎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通过爬虫得到需要索引的链接或数据,存放于数据库,然后对这些数据建立索引,然后定义查询语句,解析查询语句并利用检索器对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检索。 2. 一种是爬取数据信息,如文本信息、图片信息等,有时需要做数据分析,通 过某种手段来获取数据样本以供后续分析,常用的方法是爬虫获取指定数据样本或利用现有的公共数据库。本文的微博爬虫和新闻数据爬取都属于第二种类,根据自定义搜索关键字爬取微博信息数据。 3. 对于网络爬虫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基本思路是:由关键字指定的url把所 有相关的html页面全抓下来(html即为字符串),然后解析html文本(通常是正则表达式或者现成工具包如jsoup),提取微博文本信息,然后把文本信息存储起来。 重点在于对html页面源码结构的分析,不同的html需要不同的解析方法;还有就是长时间爬取可能对IP有影响,有时需要获取代理IP,甚至需要伪装浏览器爬取。(主要是针对像新浪等这些具有反扒功能的网站,新闻网站一般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对于微博,通常情况下是必须登录才能看到微博信息数据(比如腾讯微博),但是有的微博有搜索机制,在非登录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通过搜索话题来查找相关信息(如新浪微博、网易微博)。考虑到某些反爬虫机制,如果一个账号总是爬取信息可能会有些影响(比如被封号),所以本文采用的爬虫都是非登录、直接进入微博搜索页面爬取。这里关键是初始url地址。 网络爬虫是搜索引擎抓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爬虫的主要目的是是将互联网上的网页下载到本地形成一个活互联网内容的镜像备份。这篇博客主要对爬虫及抓取系统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 一、网络爬虫的基本结构及工作流程 通用的网络爬虫的框架如图所示:

网络爬虫(Spider)Java实现原理

“网络蜘蛛”或者说“网络爬虫”,是一种能访问网站并跟踪链接的程序,通过它,可快速地画出一个网站所包含的网页地图信息。本文主要讲述如何使用Java编程来构建一个“蜘蛛”,我们会先以一个可复用的蜘蛛类包装一个基本的“蜘蛛”,并在示例程序中演示如何创建一个特定的“蜘蛛”来扫描相关网站并找出死链接。 Java语言在此非常适合构建一个“蜘蛛”程序,其内建了对HTTP协议的支持,通过它可以传输大部分的网页信息;其还内建了一个HTML解析器,正是这两个原因使Java 语言成为本文构建“蜘蛛”程序的首选。 文章后面例1的示例程序,将会扫描一个网站,并寻找死链接。使用这个程序时需先输入一个URL并单击“Begin”按钮,程序开始之后,“Begin”按钮会变成“Cancel”按钮。在程序扫描网站期间,会在“Cancel”按钮之下显示进度,且在检查当前网页时,也会显示相关正常链接与死链接的数目,死链接将显示在程序底部的滚动文本框中。单击“Cancel”按钮会停止扫描过程,之后可以输入一个新的URL;如果期间没有单击“Cancel”,程序将会一直运行直到查找完所有网页,此后,“Cancel”按钮会再次变回“Begin”,表示程序已停止。 下面将演示示例程序是如何与可复用“Spider”类交互的,示例程序包含在例1的CheckLinks类中,这个类实现了ISpiderReportable接口,如例2所示,正是通过这个接口,蜘蛛类才能与示例程序相交互。在这个接口中,定义了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spiderFoundURL”,它在每次程序定位一个URL时被调用,如果方法返回true,表示程序应继续执行下去并找出其中的链接;第二个方法是“spiderURLError”,它在每次程序检测URL导致错误时被调用(如“404 页面未找到”);第三个方法是“spiderFoundEMail”,它在每次发现电子邮件地址时被调用。有了这三个方法,Spider类就能把相关信息反馈给创建它的程序了。 在begin方法被调用后,“蜘蛛”就开始工作了;为允许程序重绘其用户界面,“蜘蛛”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线程启动的。点击“Begin”按钮会开始这个后台线程,当后台线程运行之后,又会调用“CheckLinks”类的run方法,而run方法是由Spider对象实例化时启动的,如下所示: spider = new Spider(this); spider.clear(); base = new URL(url.getText()); spider.addURL(base); spider.begin(); 首先,一个新的Spider对象被实例化,在此,需要传递一个“ISpiderReportable”对象给Spider对象的构造函数,因为“CheckLinks”类实现了“ISpiderReportable”接口,只需简单地把它作为当前对象(可由关键字this表示)传递给构造函数即可;其次,在程序中维护了一个其访问过的URL列表,而“clear”方法的调用则是为了确保程序开始时URL列表为空,程序开始运行之前必须添加一个URL到它的待处理列表中,此时用户输入的URL则是添加到列表中的第一个,程序就由扫描这个网页开始,并找到与这个起始URL相链接的其他页面;最后,调用“begin”方法开始运行“蜘蛛”,这个方法直到“蜘蛛”工作完毕或用户取消才会返回。 当“蜘蛛”运行时,可以调用由“ISpiderReportable”接口实现的三个方法来报告程序当前状态,程序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spiderFoundURL”方法来完成的,当“蜘蛛”发现一个新的URL时,它首先检查其是否有效,如果这个URL导致一个错误,就会把它当作一个死链接;如果链接有效,就会继续检查它是否在一个不同的服务器上,如果链接在同一服务器上,“spiderFoundURL”返回true,表示“蜘蛛”应继续跟踪这个URL并找出其他链接,如果链接在另外的服务器上,就不会扫描是否还有其他链接,因为这会导致“蜘蛛”不断地浏览Internet,寻找更多、更多的网站,所以,示例程序只会查找用户指定网站上的链接。 构造Spider类 前面已经讲了如何使用Spider类,请看例3中的代码。使用Spider类及“ISpiderReportable”接口能方便地为某一程序添加“蜘蛛”功能,下面继续讲解Spider类是怎样工作的。 Spider类必须保持对其访问过的URL的跟踪,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蜘蛛”不会访问同一URL一次以上;进一步来说,“蜘蛛”必须把URL分成三组,第一组存储在“workloadWaiting”属性中,包含了一个未处理的URL列表,“蜘蛛”要访问的第一个URL也存在其中;第二组存储在“workloadProcessed”中,它是“蜘蛛”已经处理过且无需再次访问的URL;第三组存储在“workloadError”中,包含了发生错误的URL。 Begin方法包含了Spider类的主循环,其一直重复遍历“workloadWaiting”,并处理其中的每一个页面,当然我们也想到了,在这些页面被处理时,很可能有其他的URL 添加到“workloadWaiting”中,所以,begin方法一直继续此过程,直到调用Spider类的cancel方法,或“workloadWaiting”中已不再剩有URL。这个过程如下:cancel = false; while ( !getWorkloadWaiting().isEmpty() && !cancel ) { Object list[] = getWorkloadWaiting().toArray(); for ( int i=0; (i processURL((URL)list[i]); } 当上述代码遍历“workloadWaiting”时,它把每个需处理的URL都传递给“processURL”方法,而这个方法才是真正读取并解析URL中HTML信息的。 读取并解析HTML Java同时支持访问URL内容及解析HTML,而这正是“processURL”方法要做的。在Java中读取URL内容相对还比较简单,下面就是“processURL”方法实现此功能的代码: URLConnection connection = url.openConnection(); if ( (connection.getContentType()!=null) &&!connection.getContentType().toLowerCase().startsWith("text/") ) { getWorkloadWaiting().remove(url); getWorkloadProcessed().add(url); log("Not processing because content type is: " + connection.getContentType() );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基本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Insect Taxonomy 基本内容: (1)物种概念Species concept(2)分类阶元Category(3)分类特征Characters (4)学名Scientific names(5)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s(6)异名与同名Synonymy and homonymy 基本要求: (1)掌握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动物命名法的主要原则(3)学习检索表的原理与制作 教学重点: (1)物种概念(2)学名与俗名 教学难点: (1)模式标本(2)同物异名 第二章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 The Phylogeny of Haxapoda 基本内容: (1)系统发育学Phylogenetics(2)现生六足总纲Extant Hexapoda 基本要求: (1)了解六足总纲的分类和系统发育(2)掌握各目的识别特征 教学重点:各目的识别特征教学难点:各目之间的亲缘关系 第三章直翅目Orthoptera 基本内容: (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 (4)娱乐性Recreation(5)分类Systematcis 基本要求: (1)掌握剑尾亚目Ensifera和锥尾亚目Caelifera的特征 (2)识别螽斯科Tettigoniidae、蟋蟀科Gryllidae、蝼蛄科Gryllotalpidae、蝗科Acrididae、锥头蝗科Pyrgomorphidae、癞蝗科Pamphagidae、菱蝗科Tetrigidae 教学重点: (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 教学难点:系统发育 第四章缨翅目Thysanoptera 基本内容: (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 (4)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5)分类Systematcis 基本要求: (1)掌握锯尾亚目Terebrantia和管尾亚目Tubulifera的特征(2)识别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蓟马科Thripidae 教学重点: (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 教学难点:系统发育 第五章同翅目Homoptera 基本内容: (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 (3)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4)分类Systematc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