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期末复习大纲全!!

哲学导论期末复习大纲全!!
哲学导论期末复习大纲全!!

第一讲哲学的出务

一,人在世界中

1.在世是人最基本的状态

2.世界的含义

3.人的在世与其他事物的不同

4.人体悟自己存在的渺小和短暂

5.只有人能认识到自己的有限

6.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追求伟大与不朽

二,人把握世界的方式

1.神话

2.宗教

3.常识

4.艺术

5.科学

三,哲学的诞生

1.哲学源于惊讶

2.哲学惊讶的两个条件

(1)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是出于对真理的自由探索

(2)必须是对普遍性问题的惊讶

第二讲哲学史现世的智慧

一,哲学史对智慧的追求

1.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智慧

(1)智慧是对知识的态度

(2)智慧是一种获得知识,把握世界的方法。

(3)智慧更侧重于对世界质的把握,更有恒久的魅力

(4)智慧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

2.哲学不仅是智慧之学,还是追求智慧的行动

(1)“爱智慧”中“爱”的含义

(2)哲学不等于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永远的追求

(3)哲学最为核心的行动是获得真理

二,哲学追求的是大智慧

1.哲学和其他学科在追求智慧上的差别在于:

2.哲学智慧之“大”首先体现在其研究对象的广和深

3.哲学智慧之大体现在功能上

(1)哲学的功能在于使人成为人

(2)生活中大智若愚

三,哲学是追求智慧的激情

1.哲学的“刻板”印象

2.激情驱动人们追求智慧

3.哲学对于智慧追求的激情是一种建基于爱,体现为关怀与牵挂的激情

4.激情是哲学事业一以贯之的保障

5.哲学的激情是冷静的激情

四,哲学是智慧的生存境界

1.何为境界?

2.哲学所追求的境界是一种人与世界的贯通

3.智慧的境界需要实践的磨砺

4.领悟智慧的生存的境界也需要一定的哲学修养

5.哲学对日常生活的回归

第三讲思想的功夫

一,以思想的方式把握世界

1.哲学专门从事思想的工作

2.哲学是思想中把握的现实

3.哲学是思维领域的奥铃匹克运动

4.哲学需要深刻的功夫

二,思维的一般方法

1.概论,判断,推理

2.推理的基本方法

(1)形式逻辑方法:归纳方法,演绎方法,分析,综合

(2)辩证的思维方法

(3)直觉是人们在思维中直接对事物

三,哲学思维地独特品质

1.哲学思维的怀疑品质

(1)怀疑是哲学的气质,是哲学的基本态度

(2)怀疑起于问题或产生问题,因此怀疑精神与问题意识是等价的

(3)哲学思维地怀疑不同于日常中的怀疑

(4)不少哲学家把怀疑看成是哲学的基本存在方式,把普遍怀疑作为最根本的哲学方法(5)怀疑也是一种勇敢的哲学精神

2.哲学思维的反思品质

(1)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智慧

(2)哲学的反思最终是人自身的反思

(3)哲学反思具有“从后思索”的特性

(4)反思的好处一是更为全面,一是更为深刻

(5)怀疑与反思开启了人们的觉悟之门,开启了人生享受心灵幸福之源,同时也开

启了人生体验精神痛苦之源

3.哲学思维地批判品质

(1)批判是哲学思维最重要的品质,哲学天生石批判的武器,哲学乃是批判的事业。

(2)哲学思维批判的两个层次:一是对日常生活进行批判;二是对思想理论的前提性进行批判

(3)哲学思维批判的两个维度

(4)哲学批判的社会历史作用

4.哲学思维的超越品质

(1)哲学思维地目的在于超越

(2)哲学思维的超越性首先表现为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3)超越也意味着一种理想的创制

(4)还可以是以一种洒脱超尘的人生境界

第四讲哲学是人类文明精神的精华

一,时代精神的精华与文明活的灵魂

1.真正的哲学史时代精神的精华

(1)何为时代精神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方面,哲学是离不开时代的,世界之外的遐想不是真正的哲学

另一方面,哲学对时代精神的反映与其他时代精神形态是不一样的,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集中了一个时代“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藏的精髓。”

(3)哲学是普照的光

(4)哲学引导和塑造时代精神

2.真正的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

(1)文化和文明

(2)把握文明的精神维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握一个民族在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3)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

二,哲学就是哲学史

1.哲学是历史的产物

2.哲学在哲学史得以展现和完成

3.对哲学史的研究本身是一种哲学活动

(1)哲学的诠释性

(2)哲学的自我扬弃特

性三,哲学的民族性与世

界性

1.哲学的民族性

(1)哲学民族性的表现

(2)哲学民族性的原因

A.各民族生活条件的差异是主要原因

B.不同的历史经历深刻地影响着哲学的民族性

C.不同的语言文字是形成不同哲学传统的重要原因

(3)当今哲学民族性的理由

2.哲学的世界性

A.根本原因是不同的民族都从属于人类

B.各民族哲学的终极目的的一致性也表明他们的哲学必然具有共

同性C.当代哲学具有世界性的根源主要与全球化有关

第五讲东西文明及其哲学

一.五大文明及三大哲学系统

1.古希腊文明及欧美哲学传统

2.古代中国文明及中国哲学传统

3.古代印度文明及印度哲学传统、

4.三大哲学传统的简单比较

(2)思维方式

东西方思维的差异:

A.外向与内向的思维向度的差异

B.个体和整体的思维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C.理智分析与直觉综合的思维方法上的差异

二,东西哲学的历史

1.西方哲学史略

第一阶段:自然哲学与理智主义传统

第二阶段: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

第三阶段:经验论与唯理论

第四阶段:现代西方三大哲学流派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

2.印度哲学史略

奥义书时期—史诗时期—正统六派哲学—系统化时代—近现代印度哲学3.中国哲学史略

先秦哲学,汉唐哲学,宋明哲学,清代哲学,近现代哲学

三,东西方哲学的相互影响

1.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对中国的影响

2.中国哲学对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的影响

第六讲哲学的基本问题,派别学科领域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样的问题才可能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世界的关系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世界从何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第二,人能否把握世界?如何把握世界?

第三,人如何改变世界?

4.如何理解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

二.哲学的主要派别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4.经验论与唯理论

5.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主要有三种含义

人文主义派别

6.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

后现代哲学特点

三.哲学的学科领域

1.西方哲学家对哲学内容的划分

2.新近的《哲学概论》教材对哲学内容的划分

3.中国哲学一级学科内容划分

第七讲世界观与本体论

一.面向终极的追求

1.形而上学与本体论

2.本体论的特征

3.本体论的确立

(1)西方本体论的确立

(2)中国本体论的确立

4.一元论,二元论与多元论

二.本体论的流变

1.西方的流变

2.对本体论的攻击

3.中国传统哲学中本体论的变化

三.现代哲学视野中的本体论

1.科学主义本体论的语言转向奎因的“本体论承诺”

2.人文主义本体论的生存转向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

3.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实践转向实践本体论

第八讲知识论或认识论

一.真理:追求与怀疑

1.真理喜欢“隐藏”自己

2.对真理的追求

3.对真理的怀疑: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二.认识及其体验

1.六种真理观:符合论,启示论,融贯论,实用论,主观论,存在论

2.七种检验标准:实证标准,经典标准,子明标准,实用标准,公共约定标准,否证

标准,实践标准。

哲学认识论的现代走向:

科学领域:相对论,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

哲学领域:科学哲学,现象学,语言哲学,哲学解释学,后现代主义

第九讲历史观与历史哲学

一.哲学的“历史性”转折

1.历史哲学的开创

(1) 历史的三重含义:

(2) 人们对历史的惊讶和反思

(3) 维克哥白尼革命—新科学

(4) 伏尔泰,卢梭,赫尔德的贡献

2.历史哲学兴起的原因:

3.历史哲学的含义:

二.历史哲学的历史

1.思辨的历史哲学

2.批判和分析的历史哲学共同特点是不再把重点放在历史事实或客体上,也不再去寻找历史

的规律,本质之类,而是把焦点放在主体方面,探讨人们怎样认识和解释历史,揭示历史对

主体的意义。

3.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三.当代历史哲学的进展

1.对存在的历史性的追问向一种实践哲学转变

2.“继承”马克思历史哲学“改变世界”的精神

3.对叙述话语的关注走向与文学的合流

第十讲价值观与哲学价值观

一.哲学价值论的一般理论

1.哲学价值论的开创

2.价值论的含义:

3.价值的性质

4.价值的构成

二.哲学价值论的主要领域

1.伦理学话语:道德价值论

(1)什么是道德?

(2)我们为什么要道德?

(3)我们怎样做才称得上道德?

2.政治哲学维度:政治价值论

(1)什么样的政府算是好政府?

(2)什么样的社会算是好社会?

3.美学视角:审美价值论

(1)美是什么?

(2)什么是美的?

三.哲学价值论前沿问题

1.价值中立

2.风险与代价

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4.价值共识、

5.文化批判

第十一讲人性论与人的哲学

一.走向人类的自我理解

1.对人的哲学理解贯穿于哲学史

2." 人"是当代哲学的突出主题

(1)哲学自身逻辑中心的转移

(2)当代现实问题的焦点:自然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人自身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3.对人的自我理解的学科定位

二.人性与人的本质

1.对“人是什么”的三重回答

2.Human nature

3.Humanity

4.Essence of human

三.自我及其认同

1.无我与有我

2.我是什么样的?

(1)自我的特征:肉身性,同一性,私人性

(2)自我的结构

3.我如何成为自我?

四.存在的意义

1.人生:

2.人生意义的有无

3.人生幸福论

4.存在的勇气

5.相信思想与智慧的力量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 (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 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6.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7、情感性 (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二)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由审美价值评价的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情感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情感因素在文学中具有主导形式,因此,情感性成为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重要特征。 文学的情感性的形式尽管有不同,但都是要发乎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 (三)情景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1)审美艺术是人类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的创造活动,其中既表现了创造者的感性直观,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因此是直观与认识,情感与理性的相互统一。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乐趣,学会了许多看待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技巧等。总之,受益匪浅! 记得起初老师讲什么是哲学的时候,我是迷惑的,同时内心也是好奇的。老师说哲学词源学解释是Philosophy,爱智慧的意思,哲学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这显然和我以前的理解是大相庭径的。 老师又问中国人爱智慧吗? 这个问题相信我们的同学的回答都是一致并且肯定的,但是老师给我们的回答却是否定的,当时我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我想从古至今,中国人才济济,人才辈出,怎么会不爱智慧呢?于是大家便纷纷列举爱智慧的人物,像老子,孔子,诸葛亮等。实际我在心里比较佩服书里描写的诸葛亮,他是那么的绝顶聪明,举世无双,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精通各种兵法等。但老师却说他那不是爱智慧,最多算是个匠工,这我就纳闷了。难道就连诸葛亮也不爱智慧,没智慧?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有所恍悟,哲学果然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我从此便更喜欢哲学这门课了。 哲学脱胎于宗教与神话,世界各民族都有宗教与神话,但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哲学。哲学的三大起源民族是中国,印度,希腊。印度哲学与宗教联系最为紧密,是对宗教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精致思辨和系统论证。希腊哲学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中国哲学与宗教处

于若即若离,无可无不可的关系。 哲学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基于有限的经验世界,导向无限的超验世界。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神学。哲学有他的分支学科,有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等。 本体论即关于“being” 的理论,又译为“存在论”、“是论”、“有论”。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方知梦也,不知其梦也”,觉得这样的境界实在是太美妙了。 认识论即关于知识的理论,什么是知识?知识与见解有何不同?知识需要确定性吗?或者,如果某物并非被确定无疑,它是否可知?知识实际上存在吗?我们是不是必须仅满足于见解?如果知识存在的话,我们如何获得它?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逻辑学是一门有效推理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创立了这门学说,它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研究。研究什么样的论证“形式”才是有效的,这种有效性本身与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真是假没有关系,与论证所采用的论据也没有关系。其中“白马非马”令我印象深刻,即这是一个概念大小的问题,白马特指白色毛的马,而马是一个物种的宽泛概念,听完老师的解释我有种涣然冰释的感觉。 伦理学或称道德哲学,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有没有道德责任或义务这类的东西在束缚我们?也就是说,有些事是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有些道德观点要比其他道德观点“好”吗?还是说,所有的道德观点都是一样正确,或者,都一样不正确?价值观是绝对的吗?或者,价值观是否与时间和地点有关?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非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000 新课号:PHI-0-000 课程名称:哲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开课学期:秋季 周学时: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一、基本目的 在东西方交叉视野中,展示哲学问题的各个侧面和哲学思维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哲学之门。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此课程阐释东西方哲理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以作为初学哲学者的入门之阶。将以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哲学”的含义,终极实在,知识论,伦理学[人生论],政治哲学等)为讨论的着眼点,看东西方古今哲人们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相互关系。揭示问题与争论的要点与难点,呈现哲理思维的天趣,开阔从学者对于世界多种文明和精神境界的理解视野。教学安排: (一)什么是哲学?东西方哲人与哲理思维基本取向的对比(二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5-17,21-25,29;61-65,68-71(苏),83-90(哲学家);119-120(亚);361-365(笛)。 (2)《资料》423-425(泰利士),399-402(普罗塔哥拉),426-428(毕达哥拉斯)。(3)《论语》2.4;7(述而);9(子罕);5.28 (好学),11.26(吾与点也)。[《附加材料》74左;86;86-3-86-5; 82左,缺11.26] (4)《老子》10,15,20。[《资料》147左,150右,155左] (5)《庄子》6(大宗师)。[《资料》197左-202左] (6)《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资料》355-382] 思考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特点(比如它与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举出哲学问题的例子。(2)西方传统哲学的门类。 *(3)西方早期哲学家的特点(起码举两个例子)。苏格拉底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家吗?为什么? *(4)孔子、老子、庄子和释迦牟尼为人为学的特点(就你能找到的材料而言)。 *(5)中西哲学思想特点的参比。 (6)试思产生中西印哲学不同特点的原因。 (二)终极实在——古代西方、中国与印度的有关思想(三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8-20(毕);30-34(巴);34-37(芝);47-48(德);72-74;83-93(柏);122-125(亚),133-145(亚);211-219(柏罗丁,奥)。 (2)《书经》康诰,召诰。《国语》:周语上:伯阳父论地震;郑语:史伯论和同;越语下:范蠡论天时人事。[《资料》10-22;58,61-71左] 《周易》:乾、坤、屯、蒙、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剥、复、井、革、震、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适用于王德峰版): 1、如何理解“哲学”(定义、作用) 哲学之为何物?以现在术语说之,宇宙论:目的在于求一“对于世界的道理”(A Theory ofWorld);人生论:在于求一“对于人生的道理”(A Theory of Life);知识论:在于求一“对于知识的道理”(A Theory of Knowkedge)。人生哲学应该研究人究竟是什么,人究竟该怎么活,其根本问题即伦理学中关于“善”的解答。 2、哲学思维的特点 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是研究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对人类所有知识进行高度抽象的总结,目的在于获得真理。真理具有相对性:没有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批判性地继承。真理是对事物的概括,若应用到具体事物就要具体分析,反过来用其丰富充实真理本身,这是反思。 3、什么是本体论?什么是形而上学? 何谓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研究存在,而不再研究存在者。黑格尔说:“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了”。追问“存在是什么”,Sein(being)就被当作了一个对象性范畴加以探究。关于存在问题的范畴体系称为Ontologie(本体论)。所谓Ontologie,就是以希腊文On(拉丁文ens,英文Being,德文Sein)为核心范畴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范畴构成的具有形而上特征的理论体系,通常被译为“本体论”、“存在论”。以Ontologie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称为“形而上学”。 4、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特征 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是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是探讨phusis 自然、本性;古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是朴素直观的辩证性,他们从经验观察出发 是自然为神圣的、自我涌现的、活生生的有机整体,试图以知识来说明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自然事物的统一性;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这里的绝对主义是相对于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言的,意指绝对地肯定或绝对地否定,它的论断主要是宇宙论或本体论上的,而不是认识论上的;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古希腊哲学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古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世界观。 5、为什么说苏格拉底使古希腊哲学的思考方式发生了转变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使古希腊哲学发生转向,即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的哲学。苏格拉底发展了古希腊的辩证法。他之前的哲学叫自然哲学,是以研究客观自然界为对象的。都是独断宣称的提出自己的学说的。后人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认为自然界不可知,因而转向研究人自身。苏格拉底喜欢和人讨论问题,追问概念的的定义。比如什么是美、什么是正义等等,有人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就是从研究自然转到研究人自身。在思维方式上对概念的辨析定义和前面的哲学家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之前爱莉娅学派等哲学家和智者学派的哲学家也都比较注重对概念的辨析定义,但是在苏格拉底这里开始发生明显的转变。 6、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

组织理论期末复习大纲

《组织理论》课程期末复习大纲 1、什么是“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指为谋求实现公众的社会价值观而对社会变革进程的管理。 2、什么是“行政人” 行政人是指依法代表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具体个人。在我国主要是公务员和一些受到行政机关委托的个人。 3、什么是泰勒的“最好的方法” 泰勒基于工人都是一群懒惰的恶棍的假设下,分解工人的工作要素并对此进行计时,由此制定出各项工作的规范操作,并因此而得到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利润。西方学者将泰勒称为管理学之父。“最好的管理是一种真正的科学,它建立在明确的法则、规章和原理纸上。” 4、什么是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法”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法”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方式进行修改,通过一连串连续的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5、什么是雷德福特的“民主道德” 雷德福特认为“民主道德”取决于三个问题:1、民主道德假设人(个人)是任性价值的基本测量标准; 2、它承认所有的人都有权得到社会体系的关注; 3、它假设个人的要求可以通过参与决策过程得到表达,参与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对我们目标的实现有帮助,并且对公民民主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6、什么是“代表性官僚”,什么是“治理” “代表性官僚”是唐纳德.金斯雷明确提出的,他认为官僚机构作出的决定可以更接近公众的意愿,如果这些机构的职员能反映一般人的人口统计特性。他希望,一个官僚组织的构建能够充分考虑种族、性别和民族背景等差异。 7、简述韦伯对理想型官僚制的分析 韦伯认为虽然科学能告诉我们“是什么”,但不能告诉我们“应该是什么”,这些问题必须必须通过不同的讨论加以澄清。同时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行为进行阐释性理解并进行因果解释的科学”,这样社会学家关注的是互动的行为主体如何建构一种意义结构体系,并以此知道他们的行动。韦伯的理想型官僚组织是指每一个权威体系都必须建立并取得一种对其合法性的信任,这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在声称的合法性类型、谋求服从的行使、行政人员支持权威的方式以及权威的执行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表现行使。具体的合法性权威有三种: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超凡魅力型权威。 8、简述弗洛伊德对群体心理行为的分析 弗洛伊德后期更深入地研究了精神分析对于理解社会团体乃至整个文化系统的意义。“群体的潜意识活动”即隐蔽在群体表面之下,以一种直接和通常无法说明的方式影响群体活动和工作的形式或关系。群体行为时常与人们设想的理性成年人的行为不同,既荒诞又鲁莽,既紊乱又糊涂。群体成员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人帮助他们,以成功地实现他们的欲望,领导者都被看作是能够使群体的“妄想”变为现实的人。但是由于领导者和群体都在不可控制的环境中活动,领导者往往无法满足群体期望,或者领导的想法和群体愿望无法一致。群体就会因为失望而开始迁怒、愤恨领导者。 9、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原因 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公共组织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方法、文化等,以取得更好的组织绩效的过程。 组织变革的动力及原因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两个部分。 1.外部环境因素:

哲学导论 期末复习大纲全!!

哲学导论期末复习大纲全!! 1、在世是人最基本的状态 2、世界的含义 3、人的在世与其他事物的不同 4、人体悟自己存在的渺小和短暂 5、只有人能认识到自己的有限 6、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追求伟大与不朽二,人把握世界的方式 1、神话 2、宗教 3、常识 4、艺术 5、科学三,哲学的诞生 1、哲学源于惊讶 2、哲学惊讶的两个条件(1)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是出于对真理的自由探索(2)必须是对普遍性问题的惊讶第二讲哲学史现世的智慧一,哲学史对智慧的追求 1、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智慧(1)智慧是对知识的态度(2)智慧是一种获得知识,把握世界的方法。(3)智慧更侧重于对世界质的把握,更有恒久的魅力(4)智慧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

2、哲学不仅是智慧之学,还是追求智慧的行动(1)“爱智慧”中“爱”的含义(2)哲学不等于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永远的追求(3)哲学最为核心的行动是获得真理二,哲学追求的是大智慧 1、哲学和其他学科在追求智慧上的差别在于: 2、哲学智慧之“大”首先体现在其研究对象的广和深 3、哲学智慧之大体现在功能上(1)哲学的功能在于使人成为人(2)生活中大智若愚三,哲学是追求智慧的激情 1、哲学的“刻板”印象 2、激情驱动人们追求智慧 3、哲学对于智慧追求的激情是一种建基于爱,体现为关怀与牵挂的激情 4、激情是哲学事业一以贯之的保障 5、哲学的激情是冷静的激情四,哲学是智慧的生存境界 1、何为境界? 2、哲学所追求的境界是一种人与世界的贯通 3、智慧的境界需要实践的磨砺 4、领悟智慧的生存的境界也需要一定的哲学修养 5、哲学对日常生活的回归第三讲思想的功夫一,以思想的方式把握世界 1、哲学专门从事思想的工作 2、哲学是思想中把握的现实

新版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硕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 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 本文章很长,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硕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44)环境科学概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51)地球科学概

论 (844)环境科学概论参考书目: 《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 (851)地球科学概论参考书目: 1、舒良树《普通地质学》 2、《地球科学概论》石油工业出版社柳成志、冀国盛、许延浪著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的同

专升本《组织理论与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组织理论与设计》专升本 一 1、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的学者是:()。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马克斯·韦伯 D 西蒙 2.现代行为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为()。 A 梅奥 B 麦克里格 C 巴纳德 D 西蒙 3.现代组织的权变理论强调的是组织的()。 A 多适应性 B 多变量性 C 多转化性 D 多权变性 4.()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 A 股东会 B 董事会 C 监事会 D 经理层 5.矩阵式的组织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 A 双重的职权等级关系 B 一种横向协调机制 C 一种纵向职能关系 D 良好的沟通机制 6“U”型组织结构又称()。 A 事业部制组织机构 B 部门化组织结构 C 直线职能组织机构 D 矩阵式组织结构 7.流程型组织结构是一种()为中心的结构。 A 企业 B 产品 C 生产 D 顾客8.企业集团的着重点是()。 A 强调地域和产业联系 B 强调动态、短期、任务导向 C 强调长期、稳定地域地位相对平衡 D 强调产权、资本联接 9.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企业组织结构决定组织战略 B 企业战略决定企业组织结构 C 组织结构与战略没有必然的联系 D 两者相互促进 10.非正式组织就是企业成员在工作中,由于抱有共同的()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 A 工作志趣 B 工作目标 C 社会感情 D 经济、利益 二多选 1.组织理论的研究包含()。 A 个体 B 群体 C 组织 D 社会 2.有以下()情况时,需要进行组织设计。 A 新建的企业 B 原有企业组织结构出现很大的问题时 C 组织结构需要进行局部的调整和完善时 D 企业老板有裁员的意识时 3.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旧三会”是指()。 A 股东会 B 党委会 C 职工代表大会 D 工会 4.职能设计的主要内容()。 A 基本职能设计 B 关键职能设计 C 职能分解 D 明确职能的职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101 新课号:PHI-0-100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开课学期:春季 周学时: 2 学分:2 先修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一、基本目的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精神实质,学习、借鉴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经验。特别注重两个方面:一是突出发掘马克思哲学源头,重新理解马克思,真正看清马克思哲学创新的思想底蕴、精神实质与当代价值、现代意义;二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全球化与中国化的时代潮头,为建构新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作哲学奠基。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历史规律、历史经验。 第一阶段,即“第一个五十年”,大体是1844—189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为教学内容的第一篇或第一单元,包括四个时期:第一,青年马克思哲学创新铺垫期,——青年马克思的理论来源、三大理想、三大转变;第二,1843—1848年,早年马克思哲学创新关键期;第三,1848—1871年,中年马克思哲学创新深化;第四,1872—1883年,晚年马克思哲学创新升华期、恩格期著作,尤其是晚年的《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自然辩证法》、后期书信,应结合以马克思为主的哲学创新来理解。 第二阶段,即“第二个五十年”,约1895—194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次生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为主要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为东西两大潮头,重点突出列宁哲学三部曲:《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认识论、《哲学笔记》中的辩证法、列宁最后著作中的社会主义观;对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等人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作出新的反思。 第三阶段,即“第三个五十年”,约1945—199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再生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主流形态;苏东剧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曲折的历史教训;世界之交,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新走向与新问题。 三、教学方式 四个要点:“问题引入,原著铺路,还原历史,面对当代”。“问题引入”,就是开门见山地提出当代现实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尖锐问题,以及同学们先入为主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迷惑,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和本来面目究意是什么样”的问题,激发大家在课内、课外自己读原著。“还原历史”,我们力图突破原来苏联模式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哲学简单化的理解,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面对当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代,为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作出哲学奠基。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卷本),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哲学导论讲课提纲第一讲

页) 2.历史追溯:哲学的诞生和初期发展 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始于惊奇。对什么惊奇呢?按上述分析,当然应该是对宇宙和人性的惊奇。事实上,我们的确可以在哲学的童年时代发现从侧重于探索宇宙(自然哲学)到侧重于探索人性(精神哲学)的演变轨迹。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的概念、观点、原则和方法。 (1)自然哲学时期:“本原” (Principle)、“存在” (Being). “逻各 斯”(Logos)、“努斯” (Nous) (a)“本原/始基” 在古希腊的神话、史诗和悲剧中已有“世界统一”的假定,不过,它们提供的理解方式是一些想象的故事。哲学同样假定世界的统一性,但开辟出了理性的、概念化的理解方式。 “木原/始基”就是第一个哲学概念邙可那克西曼德)。这个概念开出了理解世界统一性的两个维度:从“构成”维度看,木原是构成万物的基质;从“变化”维度看,万物既产生于本原,又复归于本原。正是基于这两个维度,最早的哲学问题是:构成宇宙中万物的基质是什么?宇宙中万物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是什么? 相对而言,重要的不是各种具体回答(如对基质问题的回答依次有“水”、“无定形”、“气”、“数”、“火”、“四根”、“种子”、“原子”), 而是各种回答所共同遵循的提问方式、分析方法和论证思路。 (b)“逻各斯”(Logos) 这是赫拉克利特提出来的,关注重点是“变化”维度。他把宇宙比喻为一团“永恒的活火”,它“按照一定的尺度燃烧,按照一定的尺度熄灭”。一方面,万物皆流,无物常驻;另一方面,万物流变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Logos, “世界上的物理、伦理、逻辑诸方而的规律是完全一样

的”(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第56页) Logos的原意是“说话”、“话语”、“表述”、“语言”,引申义为“尺度”、“分寸”、“规律”、“法则”。关键是:Logos不能由感性识得,只能靠理性来认识,而理性只能凭借语言加以把握。 (c)“存在”这是巴门尼德提出来的概念(虽然赫拉克利特己使用过“存在” 一词)。巴门尼德是埃利亚派的代表人物,而埃利亚派的兴起标志着从本原论向本体论的过渡。 巴门尼德依照Logos思路提出两个重要命题: “存在存在着,非存在不存在”。 “能被表述、被思想的必定存在”。 以此为据,巴门尼德提出了“存在”与“非存在”、“真理”与“意见”的区分,为哲学反思奠定了“语言(话语)一思想(心灵)一实在(存在)”的平台,开创了基于Logos的概念分析和理性论证方法。 (d)“努斯”(Nous)这是阿那克萨戈拉为解答事物变化的动因问题而提出的概念。“Nous”的原意是“灵魂”、“心灵”,引申为“理性”、“意志”、“目的性”。 注意:Logos和Nous都可以译成“理性”,但来源和含义均不同。我们己知,Logos来源于“话语”,而Nous来源于“心灵”。Logos 是规范性的、逻辑性的“理性”,而Nous是能动性的、超越性的“理性”。可以说,二者共同为我们理解语言(话语)一思想(心灵)一实在(存在)的语义关系奠定了理智基础。 (2)精神哲学时期:“理念/理型”(Idea, eidos)、“实体/本体”

公共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公共组织行为学概论 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以社会公共事物为管理对象,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公共组织以管理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通过行驶公共权利来管理公共事物并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花费公共财政,推动公共伦理,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质设备。 2:精神要素: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组织文化。公共组织的特点: 1:公共组织以管理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 2:不以赢利为目的 3:公共组织通过行驶公共权利管理公共事物 4: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高度监督 5:公共组织的政治性倾向及其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6: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及其责任的多元化 公共组织的思想基础: 1: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2:以法约尔为代表的行政组织理论(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以韦伯为代表的行政性组织理论(又称为官僚主义,三种社会权力:传统权力、魅力权力、法定权力) 4: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5:以巴斯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 6:以卡斯特、罗森茨威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 7:以莫尔斯、洛西为代表的权变理论 8:詹姆斯?布坎南所创建的公共选择理论 9: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第二章:个体行为基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论(俄国的巴甫洛夫学说) 2:桑代克的试误说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论: 四个重要的维度:个体注意与集体主义、权力差距、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和女性化 第三章:知觉与个体行为 知觉:是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知觉特点: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社会知觉: 含义:社会知觉是人或人际的知觉,它包括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知觉,也包括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体、群体对群体的,以及对个人间关系和群体间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伦理观点:归因理论。 凯利对个人行为的解释可以归结为三个因素:行为者自身、(内部归因)行为所指对象、行为发生的情景。(外部归因) 归因三原则:普遍性、差异性、一惯性原则 成败归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的。成败归因四要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知觉偏见及其解决思路: 社会知觉偏见的表现形式: 1: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在理解他人行为时高估他人的内在因素,而低估了外部环境因素的现象。代表人物:罗斯 2:行动者和观察者的差别:观察者高估个人特质因素,行动者高估情景因素的作用。代表人物:尼斯本特 3:自我服务偏见:是指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内在因素,而将自己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的现象。 4:晕轮效应:又称为光环效应。是指知觉主体对知觉客体有了整体印象后,影响到对知觉客体其他方面的评价。代表人物:笛恩、阿伦森

李猛哲学导论期末复习笔记

哲学导论 主讲:李猛 《斐多篇》 关于灵魂不朽的四组论证 在证明之前,苏格拉底讲了一番道理,说人应当通过净化使身体与灵魂尽量分离,只有这样才能接近真理;他说身体是一种障碍,而死亡则是摆脱了这种障碍[见《裴洞》篇66A-68B。]。” 第一组证明:对立生成论证引出:一个古老的传说:认为这些灵魂从这 个世界到那个世界,再回到这里,从死者托 生。所以,如果活人都是死者托生的,我们 的灵魂就曾经存在于彼处? 论证:如果一切东西都有相反的一面,则它 们只能由其相反的那一面产生,那么如同醒 只能由睡产生一般,生也就只能由死产生, 这就充分证明死者的灵魂一定存于某处,再 从那里回到活[ 见72A] 这个论证的前提的三个前提:一切 东西都有其相反的面,一切东西都 由既有的东西生成,一切东西都需 要生成。 对立面相互生成是在可见世界层 面,由此推断出来的存在于某处的 灵魂也是属于可见世界的生灭事 物? 第二组证明:学习回忆论证学习回忆说:我们看到、听到或感觉到某物, 不仅知道是此物,并且会由此忆起另一个东 西,那个东西则只能是我们原有的知识。忆 起的这个东西会令我们对原来感觉到的某 物更加理解。这便是我们理解所有知识的模 式。 人在出生时便已有了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人 对于“等”的知识在身体能够感觉之前便已 存在,那么这种知识就一定不是由身体而是 由灵魂认识的,并且灵魂在我们出生之前就 早已存在了。 辛弥亚和格贝认为这两个证明只证 明了问题的一半,即灵魂在生前是 存在的,可是人死后灵魂会如何, 却仍有待证明。 第三组证明:第一个相论论证这个证明是说,既然‘某本身’是存在的, 它们是不可见的、不变的;而它们在现象世 界的投影则是可见的、不断变化的,这些实 物经由身体感觉到,‘某本身’则由灵魂体 认到,那么身体显然是比较接近可见的那一 类,而灵魂接近不可见的,即不变的那一类 [ 见80B]。 辛弥亚和格贝仍不满意这三组证明。 辛弥亚提出了灵魂即和谐,尽管灵 魂比身体神圣崇高,却会先损坏, 因为它是一种和谐。苏格拉底反驳 说如果灵魂即和谐,那么因为和谐 只能听从于成分的指挥,那么灵魂 只能听从于身体的指挥,但这跟我 们的现实体验是相反的。 格贝提出了假说:灵魂可能像是一 件耐穿的衣服,穿坏过很多身体, 但并不是永恒存在的。由此引出了 苏格拉底的哲学自传平【首航;次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说明

03164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说明 一、本课程使用教材、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参考书:《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修订版,刘培桐编著。 二、本课程的试卷题型结构及试题难易度 1.试卷题型结构表 课程代号03163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 题型单选题填空题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应用题合计每题分值 1 1 2 3 5 10 ※题数20 10 5 5 5 2 47 合计分值20 10 10 15 25 20 100 2.试卷按识记、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命制试题,四个认知层次在试卷中所占 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理解占30%、掌握30%、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难易度大致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根据课程的特点,每份试卷中不 同难易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依次为容易占30分、中等偏易占30分、中等偏难占20分、难占20分。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 章次内容平均分值 第1章绪论10 第2章自然环境 6 第3章人工环境7 第4章人类活动与环境8 第5章全球环境变化10 第6章环境伦理10 第7章环境地学7 第8章环境生态 4 第12章环境监测 5 第13章环境评价 4 第14章环境规划 4 第15章环境污染控制 4

第16章环境政策与法规 3 第17章流域环境管理 3 第18章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 3 第19章工业环境管理与生态工业 4 第20章农业环境管理与实践 4 第21章环境教育 4 四、各章内容的重、难点 章次重点难点 第1章环境,环境的特性无难点 第2章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大地女神(Gaia)假说第3章各种人工环境的特点城市环境功能理解 第4章资源危机,环境问题实质,生态平衡,生态破坏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关 系 第5章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视听系统退化,环 境安全 环境变化的机理第6章环境伦理观的演变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几种发展模式 第7章人类-地球复合系统的类型及特性、人文干扰影响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第8章生态系统的特性、演替,干扰的种类及影响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第12章环境监测的分类,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指标环境监测技术愈发案第13章环境评价的原则、方法评价的程序 第14章环境规划的原则、内容和作用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第15章环境污染控制类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无难点 第16章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作用,环境标准无难点 第17章流域环境问题,流域环境管理的原则及方法无难点 第18章城市环境管理特性及发展,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无难点 第19章工业环境污染的特点及防治,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 区 第20章农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管理,生态农业, 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无难点 第21章环境教育的意义和目标,环境素质与环境行为无难点

非营利组织期末复习题

《非营利组织管理》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非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侧重于和()的区别,强调这些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是独立于市场体系之外的一种组织。 C.企业 2.()也可称为民间性,这是非营利性组织区别于政府的根本属性。C.非政府性 3.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非政府性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D.非营利组织虽然是政府组建的,但是不从属于政府部门 4.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对它有不同的称谓或相关术语,下列关于各种称谓或术语表述错误的是()。A.相对非政府组织这个概念来说,非营利组织在国际社会更为通用,历史更悠久 5.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依据()将非营利组织分为12个大类,24个小类。 A.所属产业的不同 6.下列组织不属于社团法人的是() B.养老院 7.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市场经济的发展 8.()是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其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国外非营利组织最早出现于古代各文明国家的()。 D.奴隶制晚期 9.非营利组织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这一渊源不包括()。C全球结社革命 10.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 D 集体主义 11.人们都不愿意花钱购买公共物品,而期望别人出钱购买,自己享受同样的权利,这就是经济学上的()。B 搭便车现象 12.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任何投票者都有对于物品的需求(包括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政府、市场和非营利部门都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B伯顿·韦斯布罗德 13.下列关于政府失灵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D所有公共物品都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14.美国学者汉斯曼1980年在《非营利企业的作用》中提出(C契约失灵理论 15.就获取资源的方式而言,政府的特征是“强制”,营利组织的特征是“自愿”和“互利”,而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是“自愿”和()。A 公益 16.新制度经济学用()概念来重新解释和阐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 D 交易成本 17.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市场失灵问题和()密切相关,市场制度因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矛盾导致某些方面的产品供给需付出的信息和交易成本过高。B制度 18.自治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D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19.自治组织理论主要从微观角度探讨自治组织如何发生作用,采用了()的假设。C理性人 20.最早的非宗教性质的操作类非营利组织是1863年由亨利·杜南特在经历索佛利诺战役之后组建的()。B国际红十字会 21.下列关于英国非营利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B其使用最多的是“公益组织”的概念 22.日本在1998年之前长期采取限制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为()。C主管官厅负责制 23.非营利组织在香港又称为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而存在,因此也称作()。C“第三部门” 24.由国际非营利组织——()构想和起草的《禁止使用、储存、生产、转让并销毁杀伤人员地雷公约》,最终被138个国家签署,其中40多个国家已经批准了这个公约,从而使其变成了国际法。D国际禁止地雷运动 25.下列关于国际非营利组织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C1948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给予41个非营利组织咨商地位 26.1950年9月我国制定的有关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政策法规是()。A.《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 27.关于20世纪初到1949年阶段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D.多数由官方组织发起 28.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的()。 D.登记管理机关 29.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内完成审查工作。 B.30日 30.《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这体现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原则。B.分级管理 31.“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当作“没有必要成立”的判断时,可不予登记。这体现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原则。 C.非竞争性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金融保险业除外)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纳税所得()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A.3%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C.30% 34.下列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表述正确的是()。 C.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经海关审查无讹,可以免税 35.下列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监督管理职责表述错误的是()。 D.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可向非营利组织收取费用 36.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C.战略目标高度清晰 37.战略分析即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包括()和环境分析两个部分。 D.组织分析 38.()是一种将组织内部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相匹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和利用外部机会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A.SO战略 39.()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的战略,即组织存在外部的机会,但内部却存在劣势,妨碍着外部机会的实现。 B.WO战略 40.()是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战略规划变为现实的必要途径。C.战略实施 41.识别战略实施中的关键变量,并对它做出灵敏度分析,这些关键变量的变化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原定的战略就应当调整,并准备相应的替代方案,这体现了战略实施中的()。 D.权变原则42.()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战略实施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目的在于获得相关信息,作为决定战略变革、战略改进和制定新战略的依据。D.战略评价 43.战略评价不包括下列哪项活动()。 B.战略分析 44.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A 依法理财原则 45.()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原则。B 勤俭节约原则 46.在我国整个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法规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法律法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47.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级次分为:主管预算单位、二级预算单位和()三个级次。 D 基层预算单位 48.实行()办法的非营利组织,应根据定员或基本数字,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定额标准进行计算编制。 B 定额补助 49.实行()办法的非营利组织,应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项目,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

哲学导论 第一章 ·何谓哲学: 对哲学的理解应该从哲学一词的起源说起。哲学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滥觞。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一词被定义为“爱智慧”。其实东方古代思想从东西方哲学所囊括的含义上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并不是说中国古代哲学就是从西方演变而来的。中国的大禹就曾说过:“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后人对此解释道:“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可见,东方的先人也将哲学作为一种智慧的表现,哲学在先人眼里是一门使人聪敏的学问。 现在的哲学已经具有明确的定义了,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亦或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我认为这样的定义未免有些枯燥,哲学的思想在我看来是充满无穷的奥义的,但并不意味着哲学就是远离世人、深不可测的。不同的人看哲学会有不同的理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可见爱因斯坦从科学的角度看哲学认为哲学和科学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文学家说起哲学则认为哲学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是精神的栖息地。其实,哲学的本质就是精神还乡,就

是一种寻觅精神家园的活动。当然哲学还有一种极为宝贵的品质,那就是自我批判。综上所述,哲学可以被定义为以批判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是自己更具有智慧,更能自我反省,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 ·哲学的特点(品质) 1.哲学是非功利的。就像西方谚语所说的:“哲学不能烘面包,但哲学能使面包的滋味更香甜。”的确,哲学作为一种高贵的精神活动,他不能带给你诸多的实际利益,但他能教会你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理解生活的真谛,从而生活的更好。 2.哲学具有反思、批评的高贵品质。现在的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接受社会所给予的各种条律并认为这是约定俗成、理所当然的,而不去思考这些条律何以存在。而哲学就恰恰教会人们对其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它往往会使人们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它会使人们对诸多问题加以寻根究底的思考。哲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 ·哲学的基本领域 历史上东西方哲学家都对哲学的基本领域做过明确的分类,尽管差异很大,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的。目前,一般将哲学分为本体论(有时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词)、认识论或知识论、价值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