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合集下载

消化内镜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防护策略研究进展

消化内镜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防护策略研究进展

消化内镜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防护策略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二、消化内镜概述 (4)2.1 消化内镜的发展历程 (6)2.2 消化内镜的工作原理 (7)2.3 消化内镜的种类与应用 (8)三、消化内镜相关感染危险因素 (9)3.1 内镜消毒与灭菌不当 (10)3.2 患者自身因素 (11)3.3 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12)3.4 设备老化与维护不足 (13)四、防护策略研究进展 (14)4.1 加强内镜消毒与灭菌管理 (16)4.2 提高患者免疫力与健康教育 (17)4.3 规范医务人员操作流程 (18)4.4 定期维护与更新内镜设备 (19)五、案例分析 (21)5.1 案例一 (21)5.2 案例二 (23)5.3 案例分析与启示 (24)六、结论与展望 (25)6.1 结论总结 (25)6.2 研究局限与不足 (26)6.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27)一、内容概览消化内镜相关感染是当前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危险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内镜本身的清洁与消毒、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内镜作为医疗器械,其清洁和消毒是预防感染的基础。

内镜的清洁和消毒质量直接影响其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不充分的清洁和消毒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残留,从而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是影响消化内镜相关感染的重要因素,熟练掌握内镜操作技术的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同时也能更好地遵守感染控制规范,降低感染风险。

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不容忽视,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况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其对抗感染的能力。

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

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也是决定消化内镜相关感染风险的关键因素。

医院和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

这包括对内镜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限制手术室内的人员数量和时间、加强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等措施。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的初步探讨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的初步探讨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的初步探讨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问题及改进。

方法通过分析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结果有效提高了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消化内镜内腔合格率由85%提高到99%。

结论通过严格控制内镜消毒的质量控制,结合新方法,提高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标签:内窥镜检查;清洗消毒;问题及改进随着科技进步和各种微创术的开展,内镜正广泛在临床各科室中得到使用和发展,内镜的清洗与消毒是否彻底,已成为医学界、患者和社会媒体关注的问题[1],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材质特殊给使用后的消毒灭菌带来困难。

因此,对其消毒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尤为必要。

1制定管理制度临床上,医护人员采用内镜诊疗时要严格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制度进行,这样能够做到内镜中心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

医院要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将相关制度落实到位,保证内镜清洗、消毒等能够达到相关标准[2]。

2设施配置内镜在诊疗过程中需要两百多平方米的面积,有独立的操作空间,并且设有ERCP诊疗操作间、内镜清洗消毒间等。

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要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清洗、消毒,采用高压水枪、气枪冲洗,通过高压冲洗代替选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保证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穿好隔离衣、将帽子等戴好,防治被患者患者唾液、血液等污染,手套尽量选用一次性手套,手套一次性使用,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3]。

3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存内镜在清洗、消毒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做好内镜的日常消毒工作。

每次内镜使用结束后,医护人员要立即对其进行消毒,防止黏液干燥结痂影响清洗效果。

清洗步骤具体如下:首先,先对内镜进行初步处理,然后放入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并连接相关管道进行清洗。

一个清洗消毒周期主要包括:水洗-酶洗-水洗-戊二醛消毒-0.2μm过滤水(相当于无菌水)冲洗-干燥过程,整个清洗过程大约控制在15min作用,清洗结束后要进行消毒,消毒时要严格控制消毒灭菌时间。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研究进展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研究进展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研究进展消化内镜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医疗设备。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消化内镜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到各种污染,因此对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灭菌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清洗消毒灭菌的重要性消化内镜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它经常与患者的体液、消化道内物质等接触,容易受到污染。

如果不及时清洗、消毒和灭菌,内镜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导致交叉感染。

对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十分重要。

1. 清洗消化内镜使用后,首先要对其进行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将内镜表面的异物、残留物质等清除,使内镜表面整洁。

清洗方法通常包括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两种。

机械清洗是利用清洗机器对内镜进行清洗,能够高效地去除表面污渍;手工清洗则是通过人工操作清洗内镜,需要细致耐心地清洗每一个区域。

2. 消毒清洗后的内镜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内镜表面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和真菌。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两种。

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内镜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化氢、乙醛等;物理消毒则是利用高温、高压等物理条件对内镜进行消毒处理。

3. 灭菌消毒后的内镜还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内镜表面的所有微生物都被完全杀灭。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乙烯氧化物灭菌等。

三、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关于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和灭菌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研究者们针对不同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总结出了一些较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研究表明,采用高效的机械清洗系统可以有效地去除内镜表面的污渍和残留物质,提高内镜的清洁度。

一些新型的机械清洗系统还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清洗工作。

2. 低温等离子气体消毒技术近年来,低温等离子气体消毒技术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问题与策略分析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问题与策略分析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问题与策略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且提出合理的有效处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分析的60件消化内镜以及20名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所有资料,分析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问题,提出合理对策。

结果我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包括医院人员缺少专业培训、基础设备不完善、不规范护理过程等护理问题,进而采取合理措施来健全管理机制,提升消毒操作技术,切实满足消毒基本需求。

结论采取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水平、改正人员防护意识来改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对于以后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问题;策略消化内科中消化内镜是常用的一种仪器,因仪器设备存在较为特殊的材质,繁琐的结构,继而会增加清洗消毒难度,在清洗消毒仪器设备过程中高压消毒、高温灭菌以及强酸灭菌等方式不能获得理想效果[1],但反复使用消化内镜十分容易引发医院感染,进而需要医院操作人员注重消毒清洗质量。

目前为了避免不全面消毒清洗仪器引发感染现象,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逐渐发展成为内镜消毒的依据。

现对我院60件消化内镜与20名消毒内镜清洗操作人员分析情况予以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分析的60件消化内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消化内镜消毒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其中包括20名消毒内镜清洗操作人员。

1.2 方法调查护理人员培训情况,如是否公开工作方式、消化内镜消毒监督机制应用情况、是否有专业消毒人员、消毒护士是否经过专业培训,是否有专业监督消毒工作;检查设备情况,如一次性活检钳是否使用、单独消毒清洁应用情况、是否分开诊治两端消化道、是否利用清洗刷清洗内镜;调查操作流程,每天是否清洗仪器,是否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清洗、酶清洗使用原则、是否高温灭菌处理活检钳、是否顺利执行清洗步骤;检查每月消毒记录情况,每月是否有专门护理对仪器附件检测情况进行记录;检查人员防护情况,如防护眼罩、手套、帽子等,消毒人员是否每次消毒都更换手套。

消化内镜检查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消化内镜检查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消化内镜检查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作者:陈宜兰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5期消化内镜检查已成为现代临床上的主要诊疗技术之一。

本文介绍消化内镜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临床消化内镜检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清洗不到位造成交叉感染如果消化内镜清洗不当,会存留较多的病毒和细菌,导致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消化内镜清洗不到位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消化内镜的数量较少,但是需要诊疗的患者较多,导致消化内镜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清洗和消毒。

第二,护理人员为了节约消毒剂的成本,从而导致在消化内镜清洗和消毒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清洗。

第三,护理人员的清洗和消毒意识不强。

第四,护理人员对于交叉感染的意识不强。

第五,患者没有被全部检测到相关传染病的指标,使护理人员放松警惕。

(二)消毒剂没冲洗干净消化内镜是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且主要的诊疗方式,但是消化内镜的消毒剂通常为碱性戊二醛,如果该类消毒剂没有得到很好的冲洗,则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再加上消化内镜在临床上使用的次数较多,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还会诱发医疗纠纷。

(三)缺乏沟通造成护理纠纷1.由于需要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较多,护理人员与患者没有充足的时间沟通,所以导致护理人员在解答问题时存在有些急躁和缺乏耐心的情况,从而增加患者的不满。

2.患者对消化内镜的检查工作沒有基础的认知,就诊排队的时间过长,从而增加患者的不满。

3.护理人员关于患者明确活检的部位以及患者的基本信息记录不准确或者是不清晰,会出现混淆以及误诊的情况。

(四)不尊重患者增加其不满情绪在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医生在患者不同意的情况仍进行带教进修以及实习医师的宣教工作,使患者感受到侵犯,从而增加不满情绪。

(五)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护理人员要在放射性工作环境中配合医生,从而使护理人员更易患上放射性疾病。

消化内镜检查工作的科室当中,需要定期地进行消毒工作,消毒气体也会诱发护理人员出现哮喘、头痛、恶心以及支气管炎等情况,不利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健康安全。

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PDCA.

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PDCA.

办公室
对本科室护理不良事件
及时通报,每月组织安 无资源消
2015.5
全教育学习

2
关于器械 清洗制度 及流程
提高工作责任 全科护理人
意识及规范

办公室
组织大家学习相关制度 科室相关
2015.5
及流程
管理资料
3
追就责任 人并予以
惩罚
引起每个人的 医院保洁管
重视
理员
办公室
2015.6
1.组织学习相关规范和 标准2。加强监管
实用精品课件PPT
21
步骤9.将上一循环未解决的问题带入下一循 环
从《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来看,本次
活动的执行效果比较满意,但从质量要 求规范性和可追溯性来看,内镜清洗消 毒登记的及时性仍存在一些不足。针对 这些不足进入下一个循环(pdca)
实用精品课件PPT
22
Thank You
更多精品 敬请关注!
原因
频数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内镜数量不足 工作人员因素
16
32%
32%
12
24%
56%
科室因素
清洗剂及清洗工具 其他因素 合计
10
8 4 实用精5品0 课件PPT
20% 16%
8% 100%
76%
92% 100%
6
实用精品课件PPT
7
整改前原因分析柏拉图
实用精品课件PPT
8
步骤4. 现状分析
2015年2---5月清洗不合格器械50例,共清洗 内镜约880件,占6%,合格率94%。
实用精品课件PPT
1
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消化内镜清洗及消毒质量监测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消化内镜清洗及消毒质量监测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消化内镜清洗及消毒质量监测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曹艳;刘丁;杨莹莹;韩然;李佼;高灼;沈小春;兰春慧;陈东风;毕玉田【摘要】目的:分析本院内镜洗消效果不合格原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相关依据,确保内镜诊疗安全。

方法调查分析2015年4至5月和2015年10至11月本院清洗、消毒后的内镜987镜次和980镜次的监测结果。

后者每镜次监测结果不合格者均进行溯源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追踪并落实,直至重新采样监测结果为合格。

结果2015年4至5月随机采样清洗、消毒后的内镜987镜次,合格率为97.87%,有21镜次不合格,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后,2015年10至11月再对清洗、消毒后的胃肠内镜随机采样检测980镜次,合格率提高到99.69%,仅3个不合格的镜次,与采取干预措施前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引起院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及时溯源分析,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完善内镜洗消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追踪落实,能明显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7(046)001【总页数】3页(P111-113)【关键词】内镜;清洗;消毒;干预措施【作者】曹艳;刘丁;杨莹莹;韩然;李佼;高灼;沈小春;兰春慧;陈东风;毕玉田【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4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9本院内镜中心是目前西南地区技术最先进的消化内镜诊疗中心之一,内镜中心总面积1 000 m2,年诊疗操作大于5万例次。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消化内镜是一种用于检查人体内部消化道的医疗设备。

由于该设备需要接触人体内脏器官和体液,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消化内镜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必要性消化内镜是一种处于高风险使用状态的设备,其接触的患者体液和组织液可能存在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如果清洗和消毒不彻底,就可能对下一位患者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如果对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不注意,还可能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对于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医院要求实施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流程一般来说,医院都会制定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具体流程和方案,这种方案涵盖的内容通常包括:1.消化内镜的预处理:在清洗冲洗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内镜直接或通过附件将管道内污染物排出,然后按照要求拆分部件以便清洗消毒。

2.清洗过程:清洗过程是指在去除表面污渍和对消化内镜核心部分进行清洗。

清洗的步骤通常如下:–拆开清洗:将内镜各个组成部分都进行拆卸,并进行详细清洗。

–使用清洗剂:给内镜的各个部位使用专业清洗剂,对内部和外部均要进行清洗。

–冲洗:使用高压水进行内镜管道和内部清洗。

3.消毒过程:清洗完内镜后,需要对内镜进行消毒,这一步骤是带有一定危险的过程。

这一步骤需要将消毒剂涂在内镜管道内和外表面上,从而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等。

消毒的步骤通常如下:–选择消毒剂:必须按照制定的方案使用。

最常用的消毒剂是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酒精等。

–消毒时间:将涂抹在内镜上的消毒剂在合适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以达到消毒效果。

–消毒后的处理:将内镜进行温水冲洗和放置,即可使用。

摆脱交叉感染需要注意1.消毒的重要性:消毒是保证患者身体健康的关键措施,维护并确保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一定是医院的一个重要任务。

2.人员操作:消化内镜的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程序和考核。

此外,在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允许存在非医护人员观察或者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 为防止经内镜传播疾病,我们对消化内镜从清洗消毒到诊
疗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清洗消毒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消毒液浓度不足、消
毒过程中一些细节未注意、内镜保存不当、病人未分诊等是影响消化内镜消毒
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了有效对策,如:加强内镜的消毒管
理,杜绝操作不规范的一切因素,加强消毒液的监测,注意酶洗液的应用,注
意消毒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及消毒后内镜的保存,加强诊疗病人的分诊。 【关键
词】 消化内镜;消毒效果;质量;院内感染 [Abstract] To
prevent endoscopic transmitted diseases,th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to the entire process was analyzed and we
found that the process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peration was not
standardized,disinfectant concentration was inadequate,in
disinfection process we did not pay attention to some
details,endoscopic preservation was improper,triage was not at the
patient affecting digestive endoscope disinfection efficacy were the
main factors.For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we had taken effective
measures such as:strengthening the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ic
management and eliminating all non-standard operations,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of disinfection,paying an attention to application of
lotion,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coss of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of the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after the preserv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patients,triage,we conducted on a regular basis
endoscopic biological monitoring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ndoscopic
disinfection to prevent hospital infec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gastroendoscope;disinfection;quality;nosocomial
infections 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消化内镜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得到
了较广的应用,但通过内镜传播疾病亦时有发生,感染率在不断增加,成为导
致医院感染的一个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内镜的清洗消毒问题已越来越引
起医学界和患者关注[1]。而影响内镜消毒效果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工作中易
勿视的、有些是人为的因素,要清楚地了解,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通过对消
化内镜从清洗消毒到诊疗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其影响因素及对策,现
介绍如下。 1 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 1.1 操作不
规范,未达到彻底清洗消毒的目的 (1)内镜室护士未经专业培训,致操作
不规范、清洗不彻底,残留有机物[2]而影响消毒效果;(2)护士素质不
高,缺乏必要的医德修养,不按操作规范执行清洗消毒。(3)存在供需矛盾:
需要做胃镜检查的病人多,而镜子少,造成清洗不彻底、消毒时间不
足。 1.2 消毒液浓度不够,致消毒效果受影响 (1)多数医院使
用的2%碱性戊二醛,可因保存不当、有效期已过、反复浸泡消毒次数过多等而
影响消毒效果。(2)近年逐渐被许多医院采用的一种绿色环保型消毒剂酸性氧
化电位水(EOW),起杀菌作用的是ORP值、pH值、有效氯含量,而其影响因
素是食盐浓度、电解时间及储存条件,而储存时的温度、时间、密闭情况、振
荡等都可影响消毒液的杀菌效果[3]。 1.3 多酶液浓度不够或未
用 以致内镜腔道中的污物不能被完全洗净,残留有机物而影响杀菌效
果。 1.4 清洗消毒过程中一些细节未能注意,以致消毒后的内镜被
再次污染 (1)如用未经消毒或已污染的纱布擦干已消毒的镜子致使被再污
染。(2)消毒清洗槽每日用后未刷洗消毒致污物残留、细菌繁殖,影响消毒效
果。(3)内镜消毒后,未重新更换无菌手套,致使内镜被再污染。(4)消毒
后的内镜送诊疗室过程中被污染:专用送镜容器已被污染或护士直接运送时被
周围环境污染。(5)内镜操作完成后未及时清洗消毒,因内镜上附着的污物形
成凝块后不易清洗彻底而影响消毒效果。 1.5 当天不用的内镜消毒
后保存时污染 无专用储存设施,消毒后悬挂于内镜主机旁,导致再污染;第
二天使用前未按要求消毒。 1.6 病人未分诊 检查前未了解病史,
存在感染性疾病如结核、肝炎、HIV阳性等病人都在同一时间段检查,使内镜
不能充分消毒,也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2 对策 2.1 加强内镜的消毒管理,杜绝操作不规范的一
切因素 (1)内镜室护士应接受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2)加强内镜护士的
思想品德、医德医风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使每一位护士都能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按规范(《内镜清洗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2004年版)操作。(3)控制
每日病人的就诊量或根据就诊量及医院能力适当配备镜子。 2.2 加
强消毒液的监测及管理,确保消毒效果 (1)2%碱性戊二醛每天使用前应对
其浓度进行监测,溶液及器械放在加盖容器中消毒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每
批消毒液规定检查限定人数、并根据使用频率及时更换。(2)EOW生产时应严
格掌握食盐的浓度,小量生产,现生产现用,生产EOW的设备固定安置在消毒
室,储存的容器应密闭、避光;每日监测其pH 值、有效氯含量,定期监测OPR
值,确保杀菌效果。 2.3 了解多酶洗液的重要性 注意酶洗液一镜
一换液,根据镜子被污染程度准备适当浓度的酶洗液,保证理想的清洗效果。
另外,多酶液浸泡后的镜子,可采用高压水枪冲洗钳道及送气送水管道,使腔
道中浸泡后松脱的污物及酶洗液更易冲洗干净。 2.4 注重细节、确
保消毒效果 擦干内镜的纱布应无菌、清洗消毒槽每日用含氯消毒剂刷洗消
毒、工作人员的手套按要求更换、转运容器及转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严格
按规范执行、病人检查后的内镜应及时清洗消毒。 2.5 当天不用的
内镜经消毒后抽吸乙醇并干燥,然后挂于专用储镜柜内保存,并用紫外线照射
1 h,储镜柜每周消毒并干燥防霉;内镜第二天使用前仍需按要求消
毒。 2.6 加强分诊 根据病人的就诊量调整检查时间,加强内镜室
的管理,预防医源性感染发生。检查前了解病史,确定有无感染性疾病,把该
类病人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进行,或者有条件的医院可单独准备一条内镜诊
治同类病人,根据病情决定消毒的时间,防止感染他人。 2.7 定期
对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 每月1次对内镜室的消毒液、镜子表面及钳道取样作
生物学培养,培养结果应达到消毒合格标准。 3 小结 综上所
述,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清洗消毒不规范、消毒液浓度不
够、清洗消毒过程中许多细节未能注意、保存不当、未分诊等原因使消毒质量
不达标,是造成医源性传播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力的防范措
施,规范内镜室的消毒管理制度,提高消化内镜的消毒质量,才能有效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广岚,胡庆生,徐庆华,等.安徽
省26所医院胃镜消毒工作质量的调研.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
549-551. 2 刘六亿,巩玉秀,武迎宏,等.内镜清洗消毒方法的研究.中华医院
感染学杂志,2003,13(10):901-903. 3 熊汉华,刘俊.酸性氧化电位水与
消化内镜消毒进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6):35-3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