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 6个芡实食疗方

芡实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 6个芡实食疗方

芡实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6个芡实食疗方

民间许多老人都知道,当腹泻拉肚子久了,可以用芡实煮粥辅助治疗。芡实是广受人们喜爱的补品,也是治病的良药。芡实营养成分主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尼古酸、抗坏血酸等。中医认为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膝痹痛等。民间称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佳品,尤其是夏秋之际进补的首选。

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涩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炒芡实一般药店有售,因炒制时,要加麦麸,并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将芡实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补脾止泻为主。

中医解读

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主要的功用是补脾止泻,固肾涩精。由于味甘,方能补脾;由于味涩,才能固肾。在古药书里,芡实被称作是“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粮菜佳品。芡实药性平和,不温不燥,四季均可食用。

芡实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特别是夏天炎热季节脾胃功能衰退,进入秋凉后功能尚差,及时给予本品,不但能健脾益胃,又能补充营养素,若平时消化不好,或热天出汗多又易腹泻者,经常用芡实煮粥,或煮红糖水吃,有很好效果。若用芡实与瘦肉同炖,对解除神经痛、头

补脾益肠丸用量是多少

补脾益肠丸用量是多少 补脾益肠丸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药品,它主要是对一些消化不良等疾病比较有作用,但是很多人在食用这种药的时候却不知道补脾益肠丸用量是多少,误以为越多越好,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经常服用该种药品的人必须对此种药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补脾益肠丸用量是多少呢? 脾益气肠丸为泄泻类中成药,为胃肠分溶型双层水蜜丸,气香、味甘辛、微苦。共由15味中草药制作而成,是治疗慢性肠炎,如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的良药。那么,补脾益肠丸小孩的用法用量是多少? 从药理药性上讲,服用补脾益肠丸是根据“脾主运化、泄泻之本”的中医理论,选择用黄芪、党参、砂仁、白芍、白术、肉桂、延胡索、干姜、防风、木香、补骨脂等中药制作而成的胃肠分型水蜜丸。其外层药物在胃内崩解,体内吸收后扩张微血管,改善组织营养供给,有利于炎症的消失和溃疡组织的修复,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温阳,使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的功效;内层药物对动物在体和离体肠管蠕动均有显著减慢作用,对肠管平滑肌有松弛和双向调节作用,具有涩肠止泻,散寒止痛,生肌消肿的功能。

长期服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显示补脾健脾、益气升阳,亦有减慢人体肠管蠕动而起到止泻作用。但请对症下药,只要对症可以吃一段时间,如果没有疗效或不明显,也没必要长期服用,毕竟是药三分毒,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服用期间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感冒发热者慎用。服药三天症状未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患泄泻后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用法用量为:口服,一次6g,一日3次;儿童酌减;重症加量或遵医嘱。30天为一疗程,一般连服2~3个疗程。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如有第二瓶还可以用个笨办法:把整瓶药倒在干静的容器内点一下粒数,总粒数除以72或130再乘以6,得出的数字就是6 克的粒数。其实这种药每次多几粒少几粒没多大关系! 补脾益肠丸用量不是一个统一的数字,它分为大人和小孩两种,因为大人的身体素质和小孩的身体素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药

补脾不如补肾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补脾不如补肾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大家都知道脾脏和肾脏都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脾脏负责气血的调和,而肾脏去负责排毒养颜,但是对于某些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来说,一旦脾脏 大家都知道脾脏和肾脏都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脾脏负责气血的调和,而肾脏去负责排毒养颜,但是对于某些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来说,一旦脾脏和肾脏都出现功能受损的现象的时候,那么先对哪一种器官进行保养就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选择的难题,其实我要告诉大家,补肾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补脾,那么补脾不如补肾的原因是什么呢? 五脏六腑在整体功能和谐的基础上,各个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中医治病八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区别,每一种方法只要应用适宜,都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肾脏为后天之本”,脾肾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对虚弱病症如何用补上,是该补脾还是补肾,历代医家有着不同意见。 “药王”孙思邈倡导“补脾不如补肾”,他说:“肾脏既壮,则能饮食既入,能旺荣卫,荣卫既旺,滋养骨骸,保养精血……”。肾藏精气,但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秉受于父母,决定一个人的体质遗传因素,这是自己不可选择的;后天之精来源于日常饮食,也称水谷精微,是由“后天之本”的肾脏所决定的。 李东垣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肾脏之气充盈,而后能滋养元气”,强调了肾脏对元气的充养作用。不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需要肾脏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才能盛而不衰,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由此可见肾脏保养是养生的重中之重,一个人即使先天禀赋不足,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 一、中医食疗的内容与特点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究其关系,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补脾益肾丸的功效有哪些

补脾益肾丸的功效有哪些 很多时候,当我们的身体哪方面开始出现了虚弱现象的话,那么我们就要从这个时候开始给自己的身体进补,这样才能够及时的改善疾病的症状,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好处也是很多的,而当脾肾不好的时候人们也会选择一些药物来治病,就比如说这个补脾益肾丸,是专门用来治疗这个脾肾不好的现象,那么补脾益肾丸的功效到底有哪些呢? 益类中成药分别以益气、补血、滋阴、助阳的药物为主所组成,具有补虚扶弱,增强抗病机能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虚证。 所谓虚证,一般说来,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但是,人的气、血、阴、阳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气虚和阳虚是表示机体活动能力的衰退;血虚和阴虚是体内阴血津液等物质的亏损。在临床上阳虚每兼气虚,气虚常致阳虚;阴虚每兼血虚,血虚亦可导致阴虚。 气和血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是互相生成和互相依赖的。所以,气血两亏的病症,更是临床多见的。阴和阳在病理和症状上,虽各有重点,但阴阳是相互

依存和相互为用的(阴阳互根),在病理变化上常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所以,阴阳两虚的病症,也是临床经常出现的。因此,补气养血和滋阴助阳的药物,在中成药的处方中,是经常配伍应用的。 现将疾病的主要症状和适宜的中成药分述如下。 一、气虚:指脾气虚和肺气虚而言。脾气虚则症见:气短懒言,倦怠无力,饮食不振,腹胀便溏;如果气虚下陷,则见脱肛,妇女子宫下垂等症。肺气虚症则见:少气,气息不能续接,说话声音低弱,易出虚汗,劳动则喘促等症。气虚虽有脾气虚与肺气虚之分,但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而肺气的来源,则又赖于脾胃运化水谷之精华以润养,故补气以补脾为主。脾气旺,则肺气自充。健脾则可以补气,常用的补气的中成药有补脾益肾丸、补益资生丸、参苓白术丸等。 补脾益肾丸(片)为水丸或洁剂,主要功用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适用于由脾胃气虚引起的气短懒言,身体倦怠,肌热有汗,头痛怕风,渴喜热饮,食欲不振,以及气陷脱肛,子官脱垂等。另外,此药对于固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等均有较好效果。凡一般慢性病,症见脾胃虚弱,气短懒言,身体乏力,自汗,动则气促,食欲不振等症均可应用。用法为水丸每服6克,片剂

健脾补肾祛湿的中草药范文

健脾补肾祛湿的中草药篇1:健脾祛湿的中草药 整理了一份中药功效表,不妨看看,用处很大呢! 第一章食补药补,男女通用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可不少,男女通用的也很多,一起总结出来,看看吧! 祛湿每天吃一点徽琼散,健康延年好福气美容养人又养颜,平民百姓首选益颜散便秘通便润肠的好手金荷散减肥肥胖体虚的首选荷炭灰脚气御百邪,去脚气的必备冰矾散菊花最佳保肝茶饮,养肝必喝薏仁不是珍珠胜似珍珠,祛湿消肿还美白(徽琼散在两广地区卖得那么火不是没有道理的) 花椒麻辣医生,中药驱寒很有性格火麻仁润肠通便,排毒降脂(巴马长寿之宝,必提火麻油) 黄芪首屈一指的补气要药白茅根凉血止血的草根医生第二章好草药让女人美丽一生哪个女人不想如花似玉要对抗地心引力,保养少不了,若能在吃吃喝喝中轻松变漂亮,自然是极好的。白茯苓女皇武则天平生只用益颜散是有她的道理的当归养血圣物,女人每天喝一杯艾草天然养生“舒肤佳”,天然抗菌药红花活血养颜,号称“女人花”白芍养阴补血,女性知音好友雪莲花冰山来客养出花样年华葛根解热生津的“女人参”杏仁润养肌肤,容颜不老白嫩嫩芦荟埃及艳后靠它征服世界,美容少不了玉簪花养血祛斑,像花一样美丽无瑕白芨草药里的美白仙子第三章. 保佑我们的先天之本先天体质不行后天也能补。这些珍贵的药材,不好好利用,真是太可惜了! 何首乌温补肾阳,没有白发烦恼(洗发水里很常见) 枸杞子古人的四季养生不老丹菟丝子温和补养,孕期可多吃冬虫夏草世间有、天上无的阴阳双补药(个人觉得太夸张了) 三七起死回生“金不换”(影视里的起死回生草就是它) 女贞子补肝益肾,完美的天人合一杜仲双向调节血压第一药芡实对脾肾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第四章后天之本的健康源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身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毛病,胃痛、脾虚、消化不良……没事,吃点以下食物来调理吧! 白茯苓健脾补中,连慈禧都一生用益颜散能“返老还童”丁香香喷喷的暖胃好手(尤其是长白山丁香茶效果更好) 山药神仙药食,养足我们的后天之本陈皮身边最常见的健脾良药(经常泡陈皮茶喝) 藿香助脾胃正气,让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番木瓜“万寿果”,肠胃的好朋友第五章常见病不求人小病小痛自己调理,不去医院乱花钱,是不是很多人的梦想呢若是苦于不懂药理常识,赶紧看过来南瓜子每天吃一把,不用担心前列腺(敲黑板男同胞记住了!) 板蓝根治感冒的经典药方(这个大家都懂) 罗汉果可以降血糖的甜果子(高血脂必喝的罗汉果荷叶茶大概就是这个原理) 仙鹤草让人迅速恢复体力冬桑叶止盗汗、自汗之妙品桃仁最擅长活血祛瘀、润肠通便落地生根傣家跌打损伤圣药紫苏散寒暖胃,吃海鲜绝对少不了它桔梗让大长今微笑的止咳药膳(难怪大长今的主题曲是《桔梗谣》,原来如此) 槟榔消食化积,南药第一名(槟榔吃太多,当心口腔癌哦) 蒲黄可以降血脂的花粉石菖蒲善入心经,冠心病患者的福音大蓟无论外用还是内服,都是止血良药茱萸外用降血压的最佳选择卷柏消炎止血的还魂草款冬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选良药第六章现代白领的健脑安神大法上班族的亚健康问题已经说了很多了,但真正重视的有多少说到底,一是不重视,二是觉得调理起来太麻烦,其实,简单的食疗也不错哦! 天麻聪明人一辈子不糊涂的保护神红枣补血安神,女人可以拿来当零食酸枣仁失眠去无踪,美梦伴一生(失眠必喝百合枣仁茶) 桂圆养血安神、益智强身,说不完的好处黄花菜健脑清心,乐而忘忧(所以“等你等到黄花菜”都凉了,多么悲伤,放着这么好的食物不能吃) 远志治疗惊悸健忘、失眠多梦的特效药莲花清心养神,固精气、强筋骨的宝贝第七章轻轻松松草本排毒毒素堆积在体内,有怎么也减不下来的小肚子,而口臭、便秘等问题也接踵而来,

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早中期51例

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早中期51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早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升高,随后出现微量蛋白尿,一旦出现明显蛋白尿,病情将不断进展,直至发展为肾衰竭。故防治糖尿病肾病或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控制血糖基础上用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51例。并与单纯控制血糖治疗51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①2型糖尿病病程>5年,②糖尿病肾病III、Ⅳ期, ③排除原发性肝、肾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病,急性炎症反应,④无严重心脏,肝功能不良者。 1.2一般资料全部102例均为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龄36~70岁,平均(55±10)岁,糖尿病病程>5年,糖尿病肾病半~10年,平均(7± 2.3)年。对照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35~71岁,平均(53±10)岁,糖尿病病程>5年,糖尿病肾病10个月~12年,平均(6.9±2.9)年。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1.3.1基础治疗两组均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同时口服ACEI类药物(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2次/d口服),做好糖尿病宣教及饮食控制。空腹血糖控制在5~7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5~10 mmol/L。 1.3.2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补脾益肾汤(组成:生地30 g熟地20 g、川断15 g、枸杞子15 g、生黄芪30 g、苍、白术各10 g、砂仁6 g、生薏米30 g、益母草30 g、白茅根30 g、丹参20 g、川芎10 g)水煎服,1剂/d,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饭后)。 1.3.3对照组单纯予基础治疗。 1.4检测指标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HbA1C。 1.5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UAER降至正常或下降1/2以上,24 h 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下降明显,血糖HbA1C恢复正常或下降超过1/3。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好转,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指标有所下降,UAER有所下降,血糖HbA1C指标有所下降。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恶化,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上升。

益肾健脾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床研究

益肾健脾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04-02T14:17:12.80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作者:胡思航1 朱宏2 [导读] 研究益肾健脾方在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中的应用效果。 1.湖南省委机关医院湖南长沙 410011; 2.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 410011 【摘要】目的:研究益肾健脾方在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对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本科接诊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病患58例进行分组:甲组、乙组均29例。两组都施以常规西医治疗,甲组加用益肾健脾方。综合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比乙组的72.4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病患常规西药联合益肾健脾方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病情,增强疾病治疗效果。 【关键词】蛋白尿;益肾健脾方;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 临床上,慢性肾小球肾炎乃终末期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病以蛋白尿为主要病理特征[1]。现代研究表明,蛋白尿乃判断患者肾小球损伤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故,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尿蛋白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肾脏,抑制肾衰竭进展。祖国医学中,慢性肾小球肾炎被纳入“尿浊”等范畴之中[2]。本文将重点分析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用益肾健脾方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间接诊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病患58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将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 (n=29)。甲组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47.2±10.3)岁;病程为0.5-8年,平均(4.1±2.6)年。乙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47.6±10.0)岁;病程为0.5-7年,平均(4.0±2.7)年。患者都知情同意此研究,既往无相关药物过敏史,依从性良好,符合伦理道德。比较各组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3] ①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中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慢性肾脏病1-2期,24h尿蛋白定量500mg及以上;中医诊断符合《中医肾脏病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属于脾肾气虚型,以面浮肢肿、腰部酸痛、食少纳呆以及体倦乏力等为主症,伴舌淡红、便溏、脉细或尿频等症。 ②排除标准。现阶段应用免疫抑制剂与激素者,尿路感染者,造血系统疾病者,合并精神疾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继发性慢性肾脏病者,心血管疾病者,依从性较差者,病历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乙组明确诊断后开始实行常规治疗:消肿,调脂,低盐低蛋白饮食。对于合并高血压的病患,指导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 1/d,本药品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30514”。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之上加用益肾健脾方,详细如下: ①方剂成分:熟地黄,15g;党参,15g;白扁豆,15g;山药,15g;黄芩,30g;茯苓,15g;白术,15g;山茱萸,15g;牡丹皮,12g;金樱子,15g;泽泻,12g;菟丝子,15g。 ②加减方:对于热毒盛者,于方中加蒲公英、金银花和连翘。对于血瘀者,于方中加丹参和赤芍。 ③用法:水煎留取汤汁约400ml,于早晚2次进行分服,1剂/d。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12w。 1.4 疗效判断[4] ①完全缓解,24h尿蛋白定量低于200mg;尿蛋白转阴;肾功能正常>3个月。 ②基本缓解,肾功能恢复;尿蛋白减少50%及以上;或者血肌酐上升不足50%,且维持超过3个月。 ③有效,肾功能改善3个月以上;尿蛋白减少25%及以上;血肌酐升高不足100%。 ④无效,尿蛋白等症状均未改善或者加重。 计算总有效率按照以下公式进行:(完全缓解+基本缓解+有效)/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3.1%,比乙组的72.4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成年人罹患慢性肾脏病的概率显著增加,据有关调查数据,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10.8%左右的范围之内。而慢性肾小球肾炎则是终末期肾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健康人的肾小球滤过膜有电荷以及机械屏障,能有效维持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当滤过屏障受损之时,可引发蛋白尿。有报道称,肾性蛋白尿与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并且,肾小球通透性增加以及基底膜变性等也都是蛋白尿的几个常见病因。长时间蛋白尿可改变患者的肾小球功能与结构,能加重近端小管细胞蛋白负荷,让小管细胞因破裂和膨

十种健脾药物

十种健脾药物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店员经典培训教材:健脾胃的10种中成药 健脾胃的中成药众多,该如何选呢 人的阳气与脾胃着密切的关系,脾胃的功能正常运转,人体内的阳气才能生长并充实。另外,脾胃功能正常运转,则心肾相交,肺肝调和,阴阳平衡;一旦受损,功能失常,易内伤阳气,严重的还会因此而影响全身而患病。因此,人若要养生,还要重视养脾胃,那么吃什么才能养脾胃呢健脾胃的中成药众多,该如何选呢 健脾胃的中成药包括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归脾丸、健脾丸、启脾丸、补脾益肠丸、理中丸等。 健脾胃的中成药众多,不同药物在功效上也细微的不同,而且脾胃虚弱通常表现为不同的症状特点,所以药物的选择必须结合患者自身的症状,只有辩证准确,方能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或者不规范使用。以下介绍十种健脾胃的中成药,以供大家参考。 人参健脾丸 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木香、砂仁组成。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功效。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人参健脾丸除了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外,还有安神功效,并侧重于补气养血。人参健脾丸以补为主,不太适合阴虚体质的人,会上虚火,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归脾丸

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组成。归脾丸在益气健脾方面比人参健脾丸稍弱,侧重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参苓白术丸 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有健睥胃、益气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参苓白术除了健脾益气外,还有利水消肿作用,并侧重于和胃养胃。参苓白术散劲小,以补脾气为主,药性平和,治疗脾虚湿盛证,对于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健脾丸 由党参、白术、陈皮、山楂、麦芽、枳实组成。健脾丸除了健脾外,还兼有消食化滞、理气开胃功效。健脾丸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也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或手足心热,脘腹作胀,不欲饮食。 小儿健脾丸 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法半夏、白扁豆、山药、莲子、南山楂、桔梗、砂仁、六神曲、麦芽、玉竹组成。主要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弱无力。 启脾丸 由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山楂、麦芽、甘草、山药、莲子、六神曲、泽泻组成。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启脾丸方中有和中的中药,侧重于治疗胃气不和,适用于胃肠湿热、脾胃湿热者。 理中丸

结肠炎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治法】补中益气止泻。【方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治法】健脾温中,清肠化湿。【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法】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方名】赤石脂汤。 【组成】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 【辨证】湿热邪毒壅滞胃肠。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方名】解毒清肠汤。 【组成】白头翁30克,秦皮20克,黄柏12克,黄连16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苍术12克,茯苓30克,猪苓16克,匾蓄16克,山药3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仙桔汤 [组成] 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克,甘草4克。 [功能] 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 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用法] 一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二次服。 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化裁治疗慢性结肠炎(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水煎参苓白术散成汤剂,每剂约140 mL,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20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6%.结论以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肯定. 内治法 肾阳不足型

补脾肾的偏方

补脾肾的偏方 文章目录*一、补脾肾的偏方1. 补脾肾的偏方有哪些2. 补脾肾吃哪些中药好3. 补脾肾有哪些方法*二、补脾肾如何调理*三、补脾肾吃什么好 补脾肾的偏方 1、补脾肾的偏方有哪些 1.1、杜仲腰花 【原料】取杜仲、川断各15克 ,猪腰子1对 ,白酒25毫升 ,葱、味精、酱油、大蒜、姜、盐、白糖各适量。 【制作】先将猪腰洗净切成腰花放碗内 ,加白糖、盐、酒 ;另将杜仲、川断煎取浓汁后加入腰花中。用武火烧热锅 ,倒入腰花速炒熟 ,然后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每日1次。 1.2、茴香炖煮肾 【原料】取小茴香20克 ,猪腰1对 ,葱、姜、盐、酒各适量。 【制作】先将猪腰(即猪肾 )洗净后 ,在凹处剖一口子 ,将茴香、盐装入猪腰剖口内。用白线缝合剖口后 ,放入锅内 ,加葱、姜、酒、清水适量,用文火炖熟后食用。此法适用于偏肾阳虚的肾虚腰痛。 1.3、杞地山药粥 【原料】取生地黄20克 ,山药、杞果各50克 ,大米100克。 【制作】将生地黄切碎 ,山药捣碎 ,和杞果、大米共放锅内

加水适量煮粥 ,代早餐食。每日1次。此法适用于偏肾阴虚的肾虚腰痛。 2、补脾肾吃哪些中药好 2.1、何首乌 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 2.2、枸杞子 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肾虚之人,食之最宜。 2.3、芡实 性平,味甘涩,有益肾固涩、补脾止泄的双重功效。《本草经百种录》称之为“脾肾之药也”。《本草新编》中说:“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凡肾虚之人遗精、早泄、带下、小便不禁或频多者,宜常食之。 2.4、杜仲 性温,味甘微辛,能补肝肾、强筋骨,对肾虚所致的腰脊酸疼、足膝软弱无力、小儿肾虚两下肢麻痹,以及妇女肾亏引起的习惯性流产者,最为适宜。 2.5、胡桃 性温,味甘,既能补肺止喘,又能补肾固精,还能润肠通便。适宜肾虚喘嗽、遗精阳痿、腰痛脚弱、小便频数、大便燥结之人服食。

健脾补肾养生茶配方大全

健脾补肾养生茶配方大全

健脾补肾养生茶配方大全 补肾的方法有很多,想要补肾?喝茶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补肾茶配方有很多具体有哪几种呢?下面给大家介绍补肾的茶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健脾补肾茶的配方 1、首乌生地茶 做法:何首乌10克、生地7克。将何首乌和生地放入杯中,加入500c.c.的热水冲泡,待温凉即可喝。 功效: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心、肺经,能养血、补肝肾;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助强心养肾。将何首乌和生地冲泡成茶饮用,有助补足身体不足的肾气,使气血循环佳。 2、枸杞茯苓茶 做法:枸杞子、茯苓各5~10克,红茶6克。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细末,每次取5~10克,加红茶6克,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2次,代茶饮用。

功效:枸杞子甘平能补肾益精,茯苓甘淡能健脾利尿,红茶能利尿提神,是治疗小便不利的理想饮料。 3、益智仁茶 做法:益智仁15g,绿茶3g。先将益智仁打碎与绿茶一同放入茶杯内,沸水冲泡服用。 功效:此方有温肾止遗之功效,用于下焦肾元不足所致遗精早泄,阳痿不举,性欲低下,心烦失眠等症。 4、桂圆红枣茶 做法:桂圆12克、红枣15克。将桂圆和红枣一起放入杯中,加入500c.c.的热水冲泡,放凉后即可饮用。 功效:桂圆有补心脾、益气血的作用,红枣可养血安神。将桂圆和红枣泡成茶饮用,可滋补气血,当气血充盛时,发量就会较多,发色也会较黑且有光泽。 5、合欢茶 做法:人参3克,牛膝2克,巴戟2克,杜仲2克,枸杞2克,红茶5克。用500毫升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即可冲泡红茶饮用。

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效:滋补气血、固肾养精。 健脾养胃的秘诀 除了合理饮食外,下列方法,选择第一个加上其余三法中的任一个,都能帮您健脾胃。 1、捏脊。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

补肾方剂

补肾方剂 补肾生精方 【功能主治】功能补肾生精,助生育。主治精子减少引起的男性不育症。 【处方组成】熟地 15 克、杞子 15 克、淮山药 15 克、楮实子 15 克、菟丝子 15 克、山萸肉 10 克、淫羊藿 12 克、丹皮 10 克、茯苓 10 克、泽泻 23 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肾阴不足选加苁蓉 10 克、首乌 10 克、复盆子 12 克精液清稀,肾气不足,加党参 12 克、韭菜子 9 克、肉桂 9 克、附子 9 克精子活率低下,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 加肉桂 9 克、附子 9 克、巴戟天9 克、鹿茸 6 克精液中红细胞或白细胞多,阴虚火旺兼有湿热下注,加知母 10 克、黄柏 10 克、木通 10 克、金银花 12 克精子畸形,阴虚火旺,加知母 10 克、黄柏 10 克、苁蓉 10 克、首乌 12 克相火旺盛者加黄柏10 克、龙骨 15 克、牡蛎 15 克、芡实 15 克。 【临床疗效】应用 22 例,全部治愈。服后精子数上升到 6000-7000 万/毫升者 4 例上升到 8000 万/毫升者 6 例上升到达 9000 万/毫升者 7 例上升到 1 亿/毫升者 5 例。精子活动率上升到 70 %者 7 例上升到 75 %者 5 例上升到 80 %者 5 例上升到 85 %以上者 5 例。 补肾壮阳方 【组成药物】鹿茸(去毛)770克,人参 620克,熟地180克,穿山甲240克(苏合油制),生地240克,石燕300克(鲜姜炙),肉苁蓉270克(酒蒸),麻雀脑100个,地骨皮120克,杜仲60克(盐水炒),炙甘草30克,天冬120克,枸杞子90克(蜜炙),牛膝120克(黄酒炙),大蜻蜒60克(去足翅),海马300克(苏合油制),大青盐240克(炒),淫羊霍60克(牛乳炙),蚕蛾27克(去足翅), 【用量用法】上药中麻雀脑、硫黄装人猪大肠内,用清水煮之,至硫黄和麻雀脑溶合一起时倒出,去猪大肠,晒干;再合以余药轧成粗末,装人银桶内蒸,蒸至32小时,将粗末倒出;再将朱砂末75克,与药末和匀,再装人银桶内继续蒸32小时,倒出晾干装瓶,每瓶3克,分10次服,白开水送下。现今,龟龄集已制成散剂、胶囊剂和酒剂等多种剂型,散剂,每服0.6克,每日2次,可用黄酒送下;胶囊剂,每服1~2粒,每日1次,早饭前2小时用淡盐汤送服;酒剂,每服15~30毫升,每日3次。临床证明本品安全无毒,可长服。 【现代研究】本方有增强记忆,镇静安神,抗御疲劳,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能直接兴奋心肌,显示强心作用;有促性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性功能。 并能保护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保护肝脏,增强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等多方面的综合保健作用。 【进补应用】龟龄集有补肾壮阳,增精益髓,强筋健骨之功。全方由多味中药组成。既有补肾壮阳的鹿茸、海马、肉苁蓉、补骨脂、锁阳、淫羊藿、麻雀脑、蚕蛾、石燕、蜻蜓、硫黄、细辛、附子,又有滋肾填精的熟地黄、生地黄、天冬、枸杞子、菟丝子;还有强腰壮筋的杜仲、牛膝,大补元气的人参;活血通络的急性子、穿山甲,宁心安神的朱砂,同时又配用了行气醒脾的丁香、砂仁,和中调药的甘草,引药人肾的大青盐。综合全方,阴阳并补,互根互生;气血双补,相辅相成;补行兼施,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补而不滞。适宜于长期服用。对下元不足,肾阳虚衰引起的腰膝冷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动则气急,性欲低下,阳痿早泄,夜尿增多等衰老征象尤其有针对性。 1.骨折延迟愈合用本方散剂,每次0.6克,每日2次,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有较显著的补肾健骨,促进愈合之功。 2.老年性贫血用本方散剂,每次0.6克,每日1次,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有较显著的补肾生血之功。

胃肠道疾病的分类 w

1脾胃阴虚证:脾胃阴虚,胃气不降所致。脾胃阴虚,不能滋养脉络,则胃脘隐隐作痛;胃气上逆,则饥不欲食;阴津亏虚,不能滋荣,则口干舌燥;阴津不能滋润于下,则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治当滋补脾胃,养阴生津。 2、肝郁脾虚证:又称肝脾不调证。 (1)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胁胀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 (2)本证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横乘脾土;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壅木郁,肝失疏泄而成。 (3)肝失疏泄,经气郁滞,则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可引气舒展,气郁得散,故胀闷疼痛可减;肝郁气滞,情志不畅,则精神抑郁;气郁化火,肝失柔顺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不调;肝气犯胃,气机郁滞,运化失常,故腹痛则泻;便后气机得以条畅,则泻后腹痛暂得缓解。 3、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胃肠气滞三证的鉴别 ①前两者均有肝气郁结,而见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烦躁等表现,但肝胃不和证兼胃失和降,常有胃脘胀痛、嗳气、呃逆等症;②肝郁脾虚证兼脾失健运,常有食少、腹胀、便溏等症。③胃肠气滞则肝郁气滞的症候不明显,而但见胃肠气机阻滞的症状,以胃脘胀痛走窜、嗳气、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 4、小儿:(1)小儿喜食咀嚼片 复方鸡内金散+止泻灵糖浆+小儿止泻贴+蒙脱石散 山麦健脾口服液 理由:①都具有消食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根据小孩的喜好选择片,冲剂或口服液;② 小儿:(1)小儿喜食咀嚼片 复方鸡内金散+止泻灵糖浆+小儿止泻贴+蒙脱石散 山麦健脾口服液 理由:①都具有消食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根据小孩的喜好选择片,冲剂或口服液;② 5、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洁、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基本病理因素有气滞、湿热、血瘀、痰浊等。本病病位在大肠,涉及脾、肝、肾、肺诸脏。湿热蕴肠,气滞络淤为基本病机,脾虚失健为主要发病基础,饮食不调是主要发病诱因。本病多为本虚表实之证,活动期以表实为主,主要为湿热蕴肠,气血不调;缓解期以本虚表实,主要为正虚邪恋,运化失健

“补肾不如补脾”和“补脾不如补肾”辨析

“补肾不如补脾”和“补脾不如补肾”辨析 “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是中医学中争论颇多的两大治病法则,后学者常感扑朔迷离,难得要旨。为此,浏览前人典籍,广寻诸家之言,以定其确切之意,勉力成文,尚祈教于同道。 (一)“补肾不如补脾”说 明清大多医家都称此说出自唐代孙思邈,但遍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均未见到。其说最早提出者,当是宋代孙兆,原著可能已佚,仅载于张锐《鸡鸣普济方〃卷十二》“大效厚朴

煎”条下,其曰:“治脾胃虚弱,不入饮食。孙兆云:补肾不如补脾。脾胃既壮,则能饮食既入,能旺荣卫,荣卫既旺,滋养骨骸,保养精血,是以素问云:精不足补之以味,形不足补之以气。宜服此药。大补脾肾虚损,温中降气化痰进食。”其基本观点就是,脾为后天之本,津血精液生化之源,肾须脾的供养,才能充盛,肾虚则补脾。这一观点得到后世医家的继承和发挥。如朱丹溪云:“补肾不如补脾,脾得温则化而食味进,下虽暂虚,亦可少回。”(《格致余论》)胡慎柔也说:“先天固有损者,非后天损之,治先天后治后天耳,岂能舍后天治先天。”(《慎柔五书》)陈修园亦曰:“人之既生,全赖中宫输及肾后肾得补益”,“真阴精血亏损,必救太阴阳明。”甚至还绝对地说:“真正肾虚,必专补脾。”(《景岳新方砭》)

(二)“补脾不如补肾”说 明清医家都称此说出自宋代许霞微,但查许氏著作,均未见到。许氏在《普济本事方〃卷二》“二神园”条下仅说:“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验,予授此方即服之欣然能食,此病不可全作脾虚。盖因肾气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饮食,譬如鼎釜之中,臵诸米谷,下无火力,虽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最早提出此说者,当是宋代严用和。严氏在《济生方〃五脏门〃脾胃虚实论治》“补真丸”条下说:“大抵不进食,以脾胃之药治之多不效者,亦所谓焉。人之所生,不善调养,房劳过度,真阳衰虚,坎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是致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或已食而不消,大腑溏泄,此皆真火衰虚,不能蒸蕴脾土而然。古人云:补肾不如补脾,余谓补脾不如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经

提高免疫力的几款食疗方及健康指导

中药增强免疫力 抗日战争的时候,毛主席曾经说过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如今虽然抗击甲流的方法已越来越多,但我们还是不可以掉以轻心,仍要有持久的防护心理。在防护甲流的战斗中,通过传统的中医药、饮食来调理身体通常效果奇佳。 战术分析 持久战就是战争中正义的一方,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通常在战略上采用持久战的方针,通过长期的作战,逐步削弱敌人,转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最后赢得战争的胜利。敌人进入游击队活动区后,游击队员又钻进敌人后方重创敌人的后勤补给。这就表示我们在防护甲流的时候,除了做到日常的防护,还可以经常采用中药及饮食防护,像是按穴位、全身肢体防护,自身调理,煲汤等。通过这些方式提高自己的免疫力,让自己在“甲流”这场持久战中保持足够的体力,取得最后的胜利。 特别提醒 食醋熏蒸法:醋是个好东西,以往防感冒都少不了它,这次“甲流”来了,它也是首先出来帮助大家对抗“甲流”。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8-10毫升,加水一倍稀释后加热,每次蒸熏1-2小时,每天或隔天一次,连续3-6天。 中药预防篇 我国甲流病死率低,得益于中医药治流感的优势 中药抗病毒有奇效 在北京召开的海峡两岸医药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表示,我国甲流病死率为0.065%,而世界各国平均病死率约为1.24%,比我国高近20倍。李连达院士认为,我国甲流病死率低,和得益于中医药治疗流感的优势不无关系。 据记者了解,众生药业等多家生产中药抗病毒药物的厂家都委托专业实验机构对中药抗病毒药物进行了药理分析,结果发现众生丸等几种中药抗病毒药物除了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滋阴降火的功效外,还有抗病毒、防治禽流感、流感、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中药能有效防治甲流的观点已经开始被国外的专家所接受。 生活起居应食饮有节

21种健脾益气的中药分享给你

21种健脾益气的中药分享给你 1、四君子丸: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党参益气,白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凑益气健脾,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四君子丸的四味药,不热不燥,温补中气,就像温文尔雅的君子,因此叫“四君子”,此方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益气健脾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2、六君子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半夏、陈皮。因此除了补脾益气功效外,还有燥湿化痰作用。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3、香砂六君丸:是在六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木香、砂仁。因此除了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外,还兼有和胃、消胀作用。用于脾虚气滞,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4、归芍六君丸:是在六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当归、白芍,兼有柔肝、养血功效,用于肝脾不和,脘胀腹痛。 5、理中丸:在四君子丸的茯苓换成炮姜。炮姜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6、附子理中丸:在理中丸的组方基础上增加附片,附子是回阳气,散阴寒之猛药,因此附子理中丸的散寒力度比理中丸大。 7、桂附理中丸在理中丸的组方基础上增加肉桂、附片,肉桂温补肾阳、调和气血,温补的力度加大,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四肢厥冷。 8、丁蔻理中丸:在理中丸的组方基础上增加丁香、豆蔻,除了温中散寒,补脾益气外,还有健胃消食、止呕功效。 9、归脾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增加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因此,归脾丸除了益气健脾,还有补养气血、镇静安神的功效,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肢倦乏力。 10、人参归脾丸:其的组方与归脾丸相似,其补气力度比归脾丸大。 11、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木香、砂仁组成。人参健脾丸除了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外,还有安神功效,并侧重于补气养血。人参健脾丸以补为主,不太适合阴虚体质的人。 12、健脾丸:是由党参、白术、陈皮、山楂、麦芽、枳实组成,健脾丸除了健脾外,侧重于消食化滞、理气开胃功效。 13、参苓白术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因此,除了健脾益气外,还有利水消肿作用,并侧重于和胃养胃。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证、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14、启脾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陈皮、山楂、麦芽、山药、莲子、六神曲、泽泻组成。方中有和中的中药,用于胃肠虚弱、消化不良。 15、开胃健脾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木香、黄连、六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甘草。开胃健脾。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吞酸。 16、小儿健脾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增加陈皮、法半夏、白扁豆、山药、莲子、南山楂、桔梗、砂仁、六神曲、麦芽、玉竹组成。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弱无力。 17、八珍丸:即四君子丸+四物汤。既补气又益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18、十全大补丸:在八珍丸的组方基础上增加炙黄芪、肉桂,补气血力度比八珍丸大,八珍丸为平补气血,而十全大补丸为温补气血。 19、补中益气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减去茯苓,加上黄芪、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其中升麻、柴胡升举阳气,陈皮理气和胃,诸药共凑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20、补脾益肠丸:外层由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肉桂组成;内层由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炙甘草、防风、木香、盐补骨脂、煅赤石脂组成。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泄泻症。 21、固本益肠片:由党参、炒白术、补骨脂、麸炒山药、黄芪、炮姜、酒当归、炒白芍、醋延胡索、煨木香、地榆炭、煨赤石酯、儿茶、炙甘草组成。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收起

3款祛湿茶可健脾补气

3款祛湿茶可健脾补气 转眼已入秋多日,虽说秋天的气温相对凉爽一些,但是暑气未消,人体很容易受到湿气的侵袭。有句老话常说:湿是万病之源,另外中医认为脾胃主水,如果体内湿气过重很容易扰乱正常的脾胃机能,同时还会让人觉得黏腻不适、浑身乏力。所以说为了更好的养生防病,做好祛湿的事项是很重要的。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秋天喝什么茶能祛湿和防病 1、绿茶 在所有的祛湿茶中绿茶当属一个极好的祛湿茶饮之选,绿茶是茶饮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茶,因为绿茶不发酵,没有经过氧化作用,所以说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绿茶本身所含的营养素以及味道。因此,多喝点绿茶是祛湿的不二之选。 另外,在绿茶中含有丰富的咖啡碱、茶多酚等营养素,所以多喝点绿茶能有效使得血管中的血清胆固醇以及纤维蛋白物质能快速降低,从而起到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的作用。 并且多喝点绿茶还能有效抑制细胞突变以及癌变的作用,并能抑制人体内癌细胞的生长以及扩散,从而起到极好的抗病防癌的作用,这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保障。 且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绿茶性寒,因此为了更好的起到祛湿的作用,每次不宜多饮以及长饮,否则还会加重体湿的症状。

此外,在喝绿茶的时候,最好不要在刚吃完饭后,因为在茶叶中含有单宁酸物质,这种成分被人体摄取后会大大降低铁的吸收,另外胃部中所含的蛋白质还会和单宁酸产生结合,进而形成一种难溶性物质,大大影响营养素被人体吸收和消化的速度。 2、乌龙茶 乌龙茶是中国茶饮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茶饮,对于秋季来说,多喝点乌龙茶还是祛湿的佳选。 乌龙茶属于一种半发酵的茶饮,且中医认为,乌龙茶性温,具有行气活血、祛湿、解热消暑的保健功效,特别适合湿热体质的人群饮用,其中对于脾胃不适的人而言也是极佳的茶饮选择。 同时,在乌龙茶中还含有大量的茶多酚物质,这种成分被人体摄取之后能有效促进脂肪分解酶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这也是起到降低血压、防癌的有利方法。 试想一下,在秋高气爽的秋天,品一口乌龙茶,萦绕在乌龙茶香的氛围中,使得沉闷的心情也能在袅袅茶香得以缓解,岂不美哉? 3、芡实薏仁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薏仁味甘、微寒、且无毒,具有消水肿、除湿气的作用,而芡实则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祛湿、补气活血等养生功效,所以说多喝点芡实薏仁茶便是极好的祛湿之选。 另外,薏仁还是一种常见的谷物,多以水煮或是炒熟为主,所以很利于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另外其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成分,这种物质也是促进肠胃吸收的重要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