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体育文化来源流行语对比及日译汉分析 ——以中日2008~2018 年十大流行语为例
中日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比较研究——以2010-2020年中日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

038文化纵横中日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比较研究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7.0%。
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日本互联网普及率达91.2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语言形式,青年群体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使用者。
其中,新造词既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也体现出年轻一代的生活态度。
网络上对于中日网络流行语的对比研究很多,但有很多的研究将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混为一谈,对比研究的时间跨度较短,具有单一性。
笔者认为针对网络流行语中的某一特定部分,进行时间跨度较长的对比研究,继而分析中日两国的社会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比分析,探寻中日两国年轻群体表现出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特征,加深中日青年群体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一般指网络语言,是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其代表性强、创造性高,具有新颖性和便利性。
与流行语不同,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更加自由,涉及的方面更加广泛、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
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流行趋势。
网络流行语有很多类别,根据词性将其分为新造词类和非新造词类。
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是指通过网络被网民所创造出来的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者虽有但是被赋予新的含义的词语。
非新造词类是指原来的词汇系统中存在的词语。
通过研究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背景、语言构成、内容、涉及群体等方面能直观表现出那一时期的中日两国青年的关注视角、语言风格以及价值观等的差异。
中日两国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网络流行语,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日本《ネット流行語大賞》发布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中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异同。
崔筱玉 张吉媛 刘 鸿(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225)摘 要:网络流行语就像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及时地反映出现实生活的诸多现象与问题。
中日两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对比分析近年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体育运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中日两国的学校体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对两国的学校体育发展进行对比分析。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差异。
日本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学校之间也进行了大量的体育竞赛。
而中国在20世纪初期正值民族危机时期,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体育很难得到重视,此后在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变动中,学校体育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体育教育理念的差异日本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西方教育模式的引进,更是因为其强调“全人教育”的理念。
日本政府实行了全民教育制度,以促进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而中国则长期以来强调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学校体育有时被视为“副科”,重视程度不如日本。
三、教育资源的差异在教育资源方面,日本在学校体育方面的投入明显高于中国。
日本政府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同时,日本的体育产业发展非常成熟,市场供需趋于平衡,这也为学校体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支持。
而中国的学校体育设施总体仍处于滞后状态,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设备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学校体育资源相对贫乏。
日本对学校体育的管理和监督比较严格,每年都会举行不同层级的体育比赛和竞赛,这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同时,日本的社会各方面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支持学校体育,如政府的资金支持、企业的赞助等。
而中国在学校体育的管理上存在一些政策和机制上的缺陷,部分学校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师资力量和管理机制上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的学校体育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
日本的学校体育发展成果显著,学校体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相对丰富,体育教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比较成熟。
而中国的学校体育则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和管理机制的制定和完善,同时扩大教育资源和提高师资力量,提升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
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因素探究

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因素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究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汉语网络流行语在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一部分流行语来源于日语,表明了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借鉴。
本文通过对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日语借鉴现象的分析,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并探讨了这种借鉴对于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日语借鉴,汉语网络流行语,文化因素,语言交流,相互影响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
在网络时代,汉语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趣的是,一些汉语网络流行语中出现了日语的借鉴现象,这反映了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探究,深入了解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因素,并分析其对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意义。
1.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表现形式1.1 借词现象借词现象是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这种现象中,一些日语词汇被直接引入到汉语网络流行语中,并在使用中逐渐被汉语使用者接受和采用。
这些借词通常保留了其原本的日语发音和意义。
例如,"萌"(moe)是一个源自日语的借词,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被广泛使用。
它原本表示对可爱、迷人事物的喜爱和热爱,如动漫、二次元角色等。
该词因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逐渐在汉语网络文化中流行起来,被用于形容各种可爱、讨人喜欢的事物。
1.2 词汇和短语的借鉴除了借用单个词汇外,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还涉及到一些词汇和短语的借鉴。
这种借鉴形式主要体现在对日语特定表达方式的模仿和引用上。
例如,"咕噜咕噜"(gū lū gū lū)是一个源自日语的借鉴短语,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广泛使用。
它模仿了日语中用于形容物体滚动或旋转的声音的表达方式。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从外来语译法剖析中日文化特质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从外来语译法剖析中日文化特质日本作为一个东亚国家,其文化特质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语言中的外来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对外界文化和知识的接纳与吸收。
本文旨在从外来语译法的角度来探讨日本文化的特质。
一、外来语在日语中的使用外来语在日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几乎贯穿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外来语主要来自于英语、法语、德语等欧美语言,以及汉语等亚洲语言。
这些外来词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定的语用功能,为日语的表达提供了便利。
二、外来语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外来语的过程中,日本人往往采用的是直接音译的方式。
直接音译不仅可以保留外来语原有的发音和语素结构,还能够快速传达外来词汇的含义。
例如,从英语中引入的“コンピュータ”(计算机)一词,通过直接音译的方式,日本人便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计算机这个概念。
三、外来语译法的背后文化特质外来语译法的选择与日本文化的特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注重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但又积极吸纳外界的先进知识和技术。
因此,日本人在翻译外来语时,往往希望保持原词的语音和形态,以体现其独特性和外来性。
这一特点也反映了日本文化对多样性的包容与融合。
四、外来语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外来语的存在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外来语丰富了日本人的表达方式,使得他们能够更准确、更简洁地表达意思。
其次,外来语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技术,为日本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再次,外来语的使用促进了日本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使得日本文化更具国际化的特点。
五、外来语译法的挑战与发展尽管外来语在日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外来语译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外来语的直接音译不一定能够完全传达原词的意义和内涵,有时会存在歧义。
另一方面,随着日本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外来词汇不断涌现,对外来语的翻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综上所述,外来语作为日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日本文化对外界文化的积极吸收和融合。
从流行语看中日差异

从流行语看中日差异作者:占思聪钱红慧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第10期【摘要】流行语由其鲜明的时代性,能及时、深刻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本文从近五年中日流行语的来源、表达意思、分类这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探讨中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希望能促进中日文化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流行语;中日对比;文化心理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里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本文通过2009年—2013年的五年中日流行语的比较来探讨中日差异,为了使之具有一定权威性,本文选取的中国流行语来自每年由《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而日本流行语则是来自每年由日本自由国民社颁布的“U-CAN新语·流行语”十大热词。
在政治方面,日本的流行语较多,而中国仅有“中国梦”一个词。
“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深切期望。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政治稳定、国泰民安的现状。
反观日本,近年来政坛更迭频繁,政局不稳定,政治局势受到日本民众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因此在政治方面的流行语也相对较多。
其中事業仕分け(预算甄别)、脱官僚、维新、第三极等流行语都可以反映出日本的政局混乱,各种政治势力此起彼伏。
而通过“近いうちに”(近期之内)、“特定秘密保護法”(特定秘密保护法)等流行语可感受到日本民众对政府官员的不信任以及对现行政策的不满和失望。
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的流行语“秒杀”表现了人们对购物“秒杀”活动的热衷。
商品贸易的繁荣也折射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
与之相对,日本则面临着经济不景气的难题,而这些也体现在近年的流行语中。
ファストファッション(快餐时尚)指的是廉价商品受到欢迎,反映了日本民众消费水平较低的现状。
“LCC”(低价航空)、“東京ソラマチ”(东京天空街)、“ご当地キャラ”(当地吉祥物)等流行语都反映了地方或企业为推动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作者:许晓雅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5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类社会文化的交流和经济快速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广为流传和传诵的语言词汇,即为流行语。
这些流行语的产生,不仅是时代变化的体现,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中日两国流行语在诸多方面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两国的流行语不断的促进两国交流的同时也让两国人民更为了解彼此。
关键词:中日流行语;起源;影响;异同点;作用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88-02一、流行语的定义说起流行语,近年来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是何为流行语呢?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词汇。
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
它是对某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文娱等方面的流行反映。
也许是年轻人比较喜欢新鲜事物,也或许是因为他们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在流行语的创造者中年轻人相对居多,他们也是使用流行语的主要群体。
流行语可以是积极意义的,也可以使消极意义的,虽然流行语的流行时间相对短暂,但是它却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它使用范围之广使用频率之高,这都体现着流行语的特点。
二、日语中的流行语日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流行语,日本的许多文化机构每一年也都会组织评选当年的流行语。
每年日本“ユーキャン新語、流行語大賞”都会对当年的流行语作一个评选。
例如2013新语·流行语大奖中就评选出了如下流行语:(1)“倍返し(加倍奉还)”:因日剧【半泽直树】中的台词而走红的。
(2)“PM2.5”:相信是中国人都比较了解,但是这也成了日本的流行语,说明环境问题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地球上所有人都关注的问题。
(3)「お·も·て·な·し」“礼仪之心”:这是东京申奥最终PR上泷川克里斯汀演讲的一部分。
考虑到IOC委员多以法语为母语,演讲以法语进行,展示了日本国民所具有的“礼仪之心”。
寒暄用语中中日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总第499期Vol.499大学(社会科学)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1年2月Feb.2021寒暄用语中中日文化差异对比研究赵丽丽(鲁迅美术学院鲁美·文化国际服装学院,辽宁大连116650)摘要: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寒暄语的应用上具有非常高的典型性和准确性要求,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国家,对于寒暄用语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也通常相对较高。
本文针对中日两国的寒暄语表达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为基础探寻中日两国文化维度的差异。
研究可见,不同类型的寒暄语的应用在中产生中日差异有来源于文化方面、语言习惯、礼仪文化以及情感表达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寒暄语问候性质虽然反映着中日文化的差异,但同时也体现着中日文化的特色,对于跨文化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辅助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日文化;寒暄用语;影响因素;差异对比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029-02作者简介:赵丽丽(1985—),女,硕士,鲁迅美术学院鲁美·文化国际服装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日本语教育。
中国和日本对于寒暄用语都是非常重视的,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寒暄语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也会产生相应的差异。
从专业的角度对于寒暄语的表达进行分析,是进一步研究文化差异、合理应用寒暄语的前提条件。
一、中日双方寒暄语的内容特征(一)中国寒暄语在我国,由于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寒暄语的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饮食文化层面上。
比较典型的寒暄语内容主要涉及的方面集中在询问是否用餐方面,在以此为开头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询问寒暄对象的身体和心情状态。
这种寒暄语问候方式有典型的中国特征。
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语言表达习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且我国的寒暄语在内容表达的字数上也相比较少,一般通过简洁明快的方式将所要表达意思浓缩在内。
(二)日本寒暄语日本的寒暄语则重视将询问的重点放在对天气情况的询问上,主要的寒暄内容是对当天的天气、季节等进行询问。
体育词汇的汉日互译分析——以足球领域为例

体育词汇的汉日互译分析——以足球领域为例随着日本足球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踏上国际足球舞台,其中不乏中日混血球员,也极大地推动了足球词汇的汉日互译。
本文将以足球领域为例,讨论体育词汇的汉日互译现状及问题。
要做出准确的汉日足球词汇互译,就必须全面了解二者的文化差异,关注语言学上的细微差别,才能做出最准确的翻译。
比如,“足球”一词在日文中被称为“サッカ”,而“サッカ”,从汉字上看,就是“足踢球”的意思,这与“足球”英文名称“soccer”是完全一样的。
因此,汉语足球词汇也可直接翻译成“サッカ”。
另一方面,汉日体育词汇互译也会出现“一致性”问题。
比如说,“黄牌”一词的汉日翻译,汉语的翻译是“黄牌”,而日语的翻译是“いばら”,两种语言的翻译都代表着一种相同的概念,但用词不太一致,这就会使汉日互译产生混淆。
此外,汉日足球词汇互译还受到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
由于两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差异,有些体育词汇在日文中并不存在,汉语词汇需要用日文衍生词来进行翻译,这也会使体育词汇汉日互译变得复杂。
另外,随着足球领域的发展,足球行业都会持续创新,因此,体育词汇的汉日互译也需要实时更新,以保证翻译准确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体育词汇的汉日互译非常耗费时间和认知,需要很长的过程才能做出准确的翻译,因此,体育词汇汉日互译应受到重视,为实现真正的汉日文化交流搭建起翻译基础。
再次,汉日足球词汇互译也需要保持全方位的交流,以充分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用最恰当的词语才能达到最准确的互译效果。
另外,还需要深入了解足球行业的发展变迁,实施实时翻译更新,以期达到体育词汇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要做出准确的汉日足球词汇互译,除了要全面领会汉日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还需要深入了解足球行业发展,保持及时有效的翻译更新,才能做出最完美的汉日体育词汇互译。
最后,希望汉日足球词汇互译可以为足球爱好者提供更方便的交流环境,推动国际足球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9, 7(6), 967-975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19.76127Comparison of Sports Culture PopularWord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Analysis of Japanese Translationinto Chinese—Take the Top 10 Popular Words of China and Japanfrom 2008 to 2018 as an ExampleDantong Liang, Zhaohui Bu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Received: Nov. 12th, 2019; accepted: Dec. 5th, 2019; published: Dec. 13th, 2019AbstractPopular words are a kind of vocabulary phenomenon, characterized by being easy to understand and catchy, reflecting a country or a region of people in a certain period of general attention to things and problems.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ports related sentences in the top ten sports words of China and Japan from 2008 to 2018,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large num-ber of Japanese sports words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ed sports industry in Japan, the perfect and detailed sports policies, and the high degree of national attention to sports.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Japanese catchword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nd the existing Chinese words, and found that when translating Japanese catchwords into Chi-nese, not only the words, but also the background connotation and subtle emotion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o as to find a suitable translation strategy for the translation.KeywordsPopular Words, Sports Cultur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ranslation中日体育文化来源流行语对比及日译汉分析——以中日2008~2018年十大流行语为例梁丹彤,卜朝晖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梁丹彤,卜朝晖收稿日期:2019年11月12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5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3日摘要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其特点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民在某个时期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08~2018年的中日十大流行语中的体育类相关语句后得出,日语体育类流行语数量多与日本体育产业发达、体育政策完善细致、国民对体育关注程度高等原因相关。
同时,笔者将日语流行语进行汉译后与已有的汉译词进行对照分析后发现,将日语流行语汉译时,不仅要考虑文字,还需要考量其背景内涵及微妙情绪等,找到适合的翻译策略再进行翻译。
关键词流行语,体育文化,中日对比,翻译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新型交流方式与崭新的文化景观。
中国自2003年学界发起“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评选活动”起,越来越多的机构、单位等通过不同的评选机制对流行语进行分类评选,目前较为科学和权威的发布有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北京语言大学等联合发布的年度流行语排行榜,国家语言文字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评选,以及《咬文嚼字》杂志的“十大流行语”评选活动。
“人民网日语版”“沪江日语网”等网络平台也纷纷推出日汉互译的流行语讲解版块,方便人们对于中日流行语的认识与理解。
与流行语相关的论文研究也有很多。
例如:在韦少敏,卜朝晖(2016)的期刊论文《日语新语的构词特点探析一一以“新语·流行语大奖”为例》[1]中先对日语新语的构词特点进行了初步探析,之后,韦少敏(2016)在硕士论文《日语新语_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日汉翻译研究》[2]中,又继续从流行语的构词法、文化翻译等方面探究了日语流行语的汉译方法;在盛烨,卜朝晖(2018)的期刊论文《网络流行语的起源、词义分析及分类——以2014年~2016年“网络用语”为例》[3]中,总结了网络流行语的一般特点,然后分析了2014~2016年“网络用语”的起源和词义并在此基础之上将流行语分成了九大类,而在之后盛烨(2018)的硕士论文《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日译考察》[4]中,进一步分析了中文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并通过文化翻译、异化归化等方法探究了中文流行语日译的方法。
日本方面,自1984年起,日本的语言类期刊《現代用語の基礎知識》通过读者审查员问卷调查和由各行业名人组成的选拔委员会两方的筛选,每年12月1日进行新语·流行语大赏公布活动,从提名的50个流行语中选出年度十大流行语。
但对于日语流行语的研究基本没有涉及汉译,只是对日语流行语进行语言学研究。
如佐藤智雄(1960)「流行語の社会心理学的考察」[5],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方面阐明了流行语产生的原因与传播;小矢野哲夫(1997)「流行語と若者ことば」[6],对于流行语所反映的社会现梁丹彤,卜朝晖象以及年轻人的心理特征做了研究考察;篠崎晃一(1997)「流行語の発生と伝播」[7],通过对流行语现象的产生以及传播阐述了自己对流行语的独到见解。
综上所述,有关中日流行语的研究不少,但在笔者所见范围中,未见有针对体育文化类别的流行语的考察研究。
因此本文通过统计对比2008~2018年的中日十大流行语中体育相关流行语的文化色彩,考察中日两国民众对于流行语和体育的态度及心理,并对此类日语流行语的汉译方法进行探讨。
本文的流行语数据来源于中国《咬文嚼字》网站2008~2018历年十大流行语,以及维基百科日语版日本流行语大赏2008~2018年10年间入围前十的流行语。
2. 中日流行语定义《辞海》中对于“流行”一词的解释是:“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流行语”的释义为:“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词汇。
”《日本大百科全书》对流行语作出了如下定义:流行语本质上是一种语言。
是适应某一时期人们的兴趣和关心焦点、有着强烈的感化意义、并被广泛而大量使用的语言。
很多流行语寿命较短,但也有被大众长期使用的普通词汇[8]。
参考以上说法,本文对流行语的定义作出如下总结。
流行语是某一国家在某一时期突然被大多数人所关注、频繁使用并广为流传的词、词组或句子。
既有新生词汇,也有以前的固有词句。
有些在短暂被使用后就销声匿迹,也有一些会被固定下来长期使用,或被收录到词典中。
3. 中日2008~2018年十大流行语中的体育流行语统计笔者为考察中日流行语中体育相关流行语的含义、背景以及相关事件,通过参考搜索中国《咬文嚼字》网站2008~2018历年十大流行语中与体育相关的流行语,另外通过维基百科日语版搜索到日本流行语大赏2008~2018年10年间入围前十的流行语,并对其中体育相关流行语进行统计后制作如表1、表2。
其中①~③为中文流行语,在人民网对于中文流行语日译的基础上,笔者也进行了翻译,④~⑲为日语流行语,笔者参考沪江网站对于日语流行语的汉译进行了翻译。
另外,本论文中对于体育类流行语的界定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规范,笔者在选取体育类流行语时采用的方法是,寻找与体育赛事、运动员、教练、新闻等相关的流行语,这个可能带有一定的个人局限性,但也应该在相当程度上收集和反映了相应的情况。
4. 中日体育类流行语的异同4.1. 中日体育类流行语的共性收集中日两国2008~2018年十大流行语中体育类相关的流行语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在数量上日本相比较中国要多得多,中国3个,日本16个。
但双方还是具有一些共性。
内容方面,中日两国近十年的体育类流行语中都出现了与奥运会、奥运会比赛项目相关的流行语,如中国的“和”、“洪荒之力”,日本的“上野の413球(上野413球)”、“エンブレム(标志)”。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和日本都举办过或即将举办奥运会,作为一个国际性体育盛会,奥运会不仅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奥运会举办国更是自申奥成功后便会举国做好万全准备迎接。
另外,奥运会比赛期间,作为各国体育最高水平的代表,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上的表现自然会备受国民关注,例如中文流行语“洪荒之力”,是指在2016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之后接受采访之时,中国选手傅园慧表示:“我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今天没有力气了”。
日本也有相同情况,例如“手ぶらで帰らせるわけにはいかない(绝不能让他空手而归)”,也是日本奥运选手所说的话语。
因此可以看出,中日两国人民对于奥运会此类大型体育盛事的关注度、参与度都很高。
梁丹彤,卜朝晖Table 1. Sports buzzwords among the top 10 buzzword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8表1. 中国2008~2018年十大流行语中的体育流行语流行语笔者译人民网译时间①和和2008②洪荒之力洪荒(こうこう)の力究極のパワー2016③一言不合就oo 一言が合わないと意見が合わなければ2016Table 2. Sports buzzwords among the top 10 buzzwords in Japan from 2008 to 2018表2. 日本2008~2018年十大流行语中的体育流行语流行语笔者译沪江网译时间④上野の413球上野413球(上野由岐子在2008北京奥运会垒球比赛的投球数)上野413球2008⑤ぼやき教练的念叨嘟囔2009⑥何か持っていると言われ続けてきま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