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教学计划与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

1藏族

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准确地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或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动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

2.膝关节颤动、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4靠步位 5踏步位

二脚形:1绷脚 2勾脚

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身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

一手的动作:1交替划圆 2摆手

二动律:1“8”字晃动 2摆 3颤膝

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 2退踏步 3连三步 4抬踏步 5嘀嗒步 6后退步(七点连续) 7摆步 8悠踢步 9胯悠步 10跳分步 11二三步

四短句:1开头步 2结束步 3悠踢步 4胯悠步 5跳分步

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

一动律:1曲伸

二步伐:1靠步 2靠点步 1)靠点靠 2)靠点悠 3平步 4收步 5撩步 6三步一撩 7二步踏步 9刨步 10颤点步

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

一踢踏舞部分:1库玛拉组合 2恰地宫保组合 3青稞丰收组合 4快乐青年组合

二弦子舞部分:1尤子巴母组合 2牧羊女组合 3弦子组合

一年级第二学期

2东北秧歌

教学目的: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难点:“艮劲儿”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协调把握,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步伐要点,“点紧促,线延伸”“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节奏处理。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3周完成)

一脚位:1正步位 2别步位 3大八字位

二持巾法:1攥手巾边 2满把攥巾

三基本体态:脚下正步位,重心略前倾,下颏微收,略含胸眼睛平视,双手叉腰。

第二节基本动律 1前后动律 2上下动律 3划圆动律

第三节稳相 1双叉腰 2双扣手 3双护头 4双护胸 5双推山 6单扶肘

第四节步伐 1前踢步 2后踢步 3旁踢步4顿步 5双颤步 6走场步 7跳踢步 8抬提步第五节手巾花

一里外绕花 1单臂花 2双臂花 3交替花(大小) 4蝴蝶花 5小展翅6蚌壳花 7肩上花 8缠头花

二片花 1里片花 2外片花 3小五花 4立片花

第六节鼓(四五六节内容4----7周完成)

一一至五鼓

二鼓相 1顺风旗 2叉腰单推掌 3叉腰单托掌

第七节组合1动律组合 2双颤步组合 3顿步组合 4走场组合(8----10周完成)

3云南花灯

教学目的:通过对云南花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云南花灯中各种崴的动律、舞姿及扇花的配合训练,达胯、腰、肋三部的协调舞动,“以情带动”舞出南国女性内秀、淡雅、清秀的风格和恬静的心理特征,进而准确地把握云南花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云南花灯“崴”的动律。

难点:胯、腰、肋三个部位在松弛的状态下,左右摇摆中兼上下的弧线运动。

第一节基本概念(11----12周完成)

一持扇法:指捏扇 2握扇 3五指夹扇 4扣扇

二基本体态:脚下正步位,面向一点,略含胸,双手下垂,自然立直。

三脚位:1正步位 2踏步位

四基本动律:1小崴动律 2正崴动律 3反崴动律

第二节基本步伐(二三节内容13----15周完成)

一小崴步

二正崴步 1平崴步 2柔踩步

三反崴步

四跳踮步 1吸跳踮步 2撩跳踮步

五小俏步

六十字步 1小崴 2正崴 3反崴

第三节基本扇花

一团扇 1团扇放扇 2团扇别扇

二握扇 1搬扇

三扣扇 1推扇 2提撩扇 3耳旁绕花

四摆扇五扛扇

第四节基本动作四五节内容16----18周完成)

一小鱼抢水

二荷花爱莲

三崖鹰展翅

四蜻蜓点水

五月光花

六喜鹊登枝

第五节组合 1小崴组合 2正崴组合 3跳踮步组合 4走场

二年级第一学期

4蒙古族舞

教学目的:通过本学年对蒙古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蒙古族舞蹈女性所特有的“稳重、端庄、含蓄,柔中见刚”的风格特征;男性掌握蒙古族舞蹈所特有的“粗犷豪放彪悍矫健”的特征。准确的把握蒙古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女性突出“稳重、端庄、含蓄,柔中见刚”的风格特点。

男性突出“粗犷、豪放、彪悍、矫健”的风格特点。

难点:在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的基本体态上,达到脚下的灵活敏捷, 肩部的松弛自如,臂与腕部的柔韧优美。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2周完成)

一脚位:1正步位 2八字位 3点步位

二脚形: 双脚保持自然外开45度小八字位上的脚形。

三基本体态: 体朝二点面向八点,胯前按手位,后点步位。

四手形: 1五指平伸 2自然张开 3握空心拳

五手位: 1胯前按 2体后端 3斜下 4平手 5斜上 6叉腰 7勒马

第二节动律

一绕圆动律

二拧转动律

第三节肩部动作

一 1硬肩(单双) 2柔肩 3笑肩 4耸肩 5碎肩

第四节手部动作(四五六节内容3----7周完成)

一 1硬腕 2甩手 3绕手 4弹拨手 5绕腕 6提压腕 7柔臂

马鞭动作:1提鞭手 2扬鞭手 3绕鞭手

第五节步伐

一基本步伐 1平步 2点步 3错步 4垫步 5迂回步 6碎步

二马步 1立掌步 2轻骑步(硬软)3刨地步 4跺步 5跑马步 6旁伸步 7摇篮步 8走马步 9跺掌步

第六节舞姿

一勒马式二扬鞭勒马式三抽鞭勒马式四套马式

第七节组合(8----9周完成)

一胸背体态动律

二硬腕

三肩组合

四柔臂

五马步

5安徽花鼓灯 (女班)

教学目的:通过对安徽花鼓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徽花鼓灯舞蹈“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 紧收, 积突射及流动中的倾拧”等动律特征,准确地把握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的风格特点。

难点:动作中,要保持提臀立腰弧线上提自始至终的“三道弯“的基本体态,就是流动中的倾拧;在步伐的行进中膝部不松,控制住脚底板整体着地,以重心略偏后走起不飘为要点,配合”上身风摆柳“和臂的贴身划圆摆动,形成花鼓灯体态与动作的配合。

第一节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

一脚位 1 正步位 2踏步位 3点步位 4八字位

二持扇法 1握扇 2夹扇

三基本体态正步位,对1点,双手胸前抱扇,提胯收腹略含胸,重心前倾。

四基本动律 1划圆动律 2上下动律 3三点头动律 4倾拧动律

第二节基本动作(二三节内容12----15周完成)

一步伐 1碎步(进退横) 2起步 3风柳步 4簸箕步 5颤点步 6双环步 7筛子步 8别步 9车水步 10蹭步 11单拐弯

二扇花 1舀扇 2挽扇 3摆扇 4绕扇

第三节舞姿

一端针匾二凤凰单展翅三腰中盘带四荷花爱莲五手搭凉棚六凤凰穿天

第四节组合(16----18周完成)

一风摆柳组合二扇花组合三倾拧组合四步伐组合

6男班教材

重点:突出男性在舞蹈中的“顽”“逗”风格特征。

难点:无论是流动中的动态,还是静止中的体态,都要体现“倾”和“拧在动作中,首先是“紧收”,而后是“积蓄”力量,最后“突射”的动态。

第一节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

一脚位 1正步位 2八字位 3点地位

二基本体态正步位,对1点,收腹拔腰头微仰,双手反叉腰,双膝伸直(切忌僵硬),重心前倾。

三基本动律 1倾拧动律 2划圆动律 3上下动律

四手形 1握空拳 2掌式(四指并拢)

第二节基本动作(二三节内容12----15周完成)

一鼓架子 1打虎式 2扁担式 3顶天立地 4霸王举鼎 5浪子踢球 6狮子回头 7金鸡独立 8扛包式 9二郎担山

二步伐 1踩锣步 2双环步 3双环探步 4跑场步 5赶步 6碎步

第三节打腿类

打腿动作是鼓架子下肢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腿时节奏短促刚劲突发灵巧,打腿动作带有竞技性,又富技巧性,很具淮北人的性格。

一二起腿二里外拐蹁腿三小五腿四缠丝腿

第四节短句(四五节内容16----18周完成)

一头鼓二赶步转身接鼓架子三二起腿接小五腿

第五节组合

一步伐组合二打腿组合

二年级第二学期

7维吾尔族舞

教学目的: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维吾尔族舞蹈“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身洒的开”的风格;准确的把握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动态、神态、动感、力感的“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身洒得开”风格特点。

难点: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附点,脚下要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步法灵活善变,同时要求膝部微颤的动律贯穿始终;在流动中快速的旋转,突然止住在舞姿上和向上挑胸闪腰,形成回旋的动感特点。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2周完成)

一脚位 1正步位 2踏步位 3点步位 4八字位

二手形 1立腕手指自然弯曲 2握空心拳(四指握拇指出)

三手位 1叉腰 2斜前手位 3横手位 4顶手位 5托帽手位 6 扶胸礼位 7背手位

四基本体态自然位站,重心略偏前,提胯立腰挺胸垂肩昂首平视双手自然下垂。

第二节基本动律一摇身二颤三移颈

第三节步伐(三四接内容3----6周完成)

一垫步二三步一抬三进退步四自由步五两步一踏六跺移步七滑冲步八三步一点

第四节与步伐配合的上身动作

一垫步:1叉腰式 2 托帽式 3猫洗脸 4双背手 5扶胸式

二进退步:1波浪手 2摊绕手 3点腕手 4叉腰式 5扶胸式 6背手式 7托帽式

三三步一抬:1叉腰式 2托腮手 3扛撩手 4托帽手

第五节组合(7----9周完成)

一体态动律组合二步伐组合三赛乃姆四刀郎组合

8胶州秧歌

教学目的:通过对山东秧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胶州秧歌舞蹈在动态、动势、动律上的“碾拧抻韧”等风格特点;男性掌握鼓子秧歌舞蹈在动态、动势、动律上“稳沉抻韧”等特点。准确的把握山东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在舞蹈中要突出“扭拧碾抻韧”的风格特点。

难点:脚下的抬重落轻走飘,始终贯穿于体态上的“三道弯”,在力度幅度的展开方面,使身体的运动方式处于对抗状态,从碾拧抻韧中达到上下配合自如整体协调一致。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接内容10----11周完成)

一脚位 1丁字位 2小八字位 3正步位 4踏步位

二脚形 1自然脚形 2快脚

三持扇法 1五指握扇 2五指扣扇 3五指夹扇 4三指捏扇

四基本体态倒丁字位对3点,上身拧至1点,呈三道弯体态。

第二节基本动律一拧碾动律二提拧动律

第三节步伐(三四节内容12----15周完成)

一正丁字拧步二提拧步三丁字三步四倒丁字碾步五曼扭步

第四节基本舞姿与动作

一推扇二抱扇三打撇扇四扣扇五八字扇

第五节短句(五六节内容16----18周完成)

一扣扇短句二推扇短句三小曼扭短句

第六节组合

一丁字拧步组合二小曼组合三综合性组合

9鼓子秧歌

重点:在舞蹈中突出“稳沉抻韧”的风格特点。

难点:在“大开大合“的动作过程与动作衔接时,对”稳抻沉韧“的综合运用,腰部不同发力和用力而构成的不同动律展开递进与互补,时动作的内容充满内在张力。

第一节基本体态(一二节内容10----14周完成)

1稳:体态站相和神情上要稳,是第一要素,是基础。

2沉:气沉丹田,动作步态中要有重量感,给人视觉上一种沉敦实的力感。是“稳”的进一步深化。

3抻:指流动过程中力度的变化,是“稳”“沉”在内外形态上的一种升华和展现。

第二节动作

一鼓子 1平晃鼓子 2下晃鼓子 3上晃鼓子

4颠鼓子 5 背鼓子 6抡鼓子 7劈鼓子

二伞 1走伞 2摆伞 3推手抄伞

第三节短句(饿三四节内容15----18周完成)

一扬家庙二不倒松三劈鼓子四四面八方五点鼓子

第四节组合

一鼓子组合二伞组合三鼓伞综合组合

三年级第一学期

10朝鲜族舞

教学目的:通过对朝鲜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朝鲜族舞蹈纵向、横向的运动规律,体验朝鲜族舞蹈含蓄、内在的个性特征。准确地把握朝鲜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形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女性舞蹈柔韧优雅而深沉的风格特点;男性舞蹈稳重潇洒而幽默的风格特点。丰富鲜明的节奏长短是朝鲜舞蹈的核心,朝鲜舞的每个动作无不在节奏长短之中,与节奏共振动、共起伏、共延续。

难点:在古格里长短中以气息的运用来带动膝部的屈伸与步法,在这种屈伸动律的动作下,使连接过程呈现出“涌浪式下弧线”“上抛式弧线”在其间形成抻拉的韧劲感。

在安旦长短中腰借助节奏长短的强弱特点向下发出的“力”要短促有力的造成动律的艮顿跳跃。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 1自然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二脚形 1勾脚腕脚趾 2绷脚背勾脚趾

三腿形双膝稍弯靠拢(女) 双膝微向外开45度(男)

四手位 1垂手 2围手 3斜手 4横手 5顶手 6扛手 7提裙手

五手形二三指错开,中指自然弯曲,无名指稍微弯曲,拇指接近中指。

六基本体态身体处于自然状态,含胸收腹垂肩提气。

第二节基本动律

一垂直曲伸动律二横移晃动动律三顿动律

第三节下肢的基本动作(三四节内容6----10周完成)

一蹲部分韧性蹲起 1垂直起伏的蹲起 1)自然位基本位 2)双脚重心单脚重心移动

二步伐 1鹤步 2平步 3垫步 4碎步 5之字步 6 横步 7丁字压步 8顿步

第四节手臂基本动作

一围手二扛手三划手四抽手五推手六扔手七拍手

第五节组合(11----14周完成)

一动律组合二臂部训练组合三古格里组合四安旦组合

一年级第一学期

1藏族

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准确地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或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动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

2.膝关节颤动、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4靠步位 5踏步位

二脚形: 1绷脚 2勾脚

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身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

一手的动作 1交替划圆 2摆手

二动律 1“8”字晃动 2摆 3颤膝

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 2退踏步 3连三步 4抬踏步 5嘀嗒步 6后退步(七点连续) 7摆步 8悠踢步 9胯悠步 10跳分步 11二三步

四短句 1开头步 2结束步 3悠踢步 4胯悠步 5跳分步

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

一动律 1曲伸

二步伐 1靠步 2靠点步 1)靠点靠 2)靠点悠 3平步 4收步 5撩步 6三步一撩 7二步踏步 9刨步 10颤点步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

一踢踏舞部分 1库玛拉组合 2恰地宫保组合 3青稞丰收组合 4快乐青年组合

二弦子舞部分 1尤子巴母组合 2牧羊女组合 3弦子组合

一年级第二学期

2东北秧歌

教学目的: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难点:“艮劲儿”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协调把握,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步伐要点,“点紧促,线延伸”“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节奏处理。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3周完成)

一脚位 1正步位 2别步位 3大八字位

二持巾法 1攥手巾边 2满把攥巾

三基本体态脚下正步位,重心略前倾,下颏微收,略含胸眼睛平视,双手叉腰。

第二节基本动律 1前后动律 2上下动律 3划圆动律

第三节稳相 1双叉腰 2双扣手 3双护头 4双护胸 5双推山 6单扶肘

第四节步伐 1前踢步 2后踢步 3旁踢步4顿步 5双颤步 6走场步 7跳踢步 8抬提步

第五节手巾花

一里外绕花 1单臂花 2双臂花 3交替花(大小) 4蝴蝶花 5小展翅6蚌壳花 7肩上花 8缠头花

二片花 1里片花 2外片花 3小五花 4立片花

第六节鼓(四五六节内容4----7周完成)

一一至五鼓

二鼓相 1顺风旗 2叉腰单推掌 3叉腰单托掌

第七节组合1动律组合 2双颤步组合 3顿步组合 4走场组合(8----10周完成)

3云南花灯

教学目的:通过对云南花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云南花灯中各种崴的动律、舞姿及扇花的配合训练,达胯、腰、肋三部的协调舞动,“以情带动”舞出南国女性内秀、淡雅、清秀的风格和恬静的心理特征,进而准确地把握云南花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云南花灯“崴”的动律。

难点:胯、腰、肋三个部位在松弛的状态下,左右摇摆中兼上下的弧线运动。

第一节基本概念(11----12周完成)

一持扇法 1三指捏扇 2握扇 3五指夹扇 4扣扇

二基本体态脚下正步位,面向一点,略含胸,双手下垂,自然立直。

三脚位 1正步位 2踏步位

四基本动律 1小崴动律 2正崴动律 3反崴动律

第二节基本步伐(二三节内容13----15周完成)

一小崴步

二正崴步 1平崴步 2柔踩步

三反崴步

四跳踮步 1吸跳踮步 2撩跳踮步

五小俏步

六十字步 1小崴 2正崴 3反崴

第三节基本扇花

一团扇 1团扇放扇 2团扇别扇

二握扇 1搬扇

三扣扇 1推扇 2提撩扇 3耳旁绕花

四摆扇五扛扇

第四节基本动作四五节内容16----18周完成)

一小鱼抢水

二荷花爱莲

三崖鹰展翅

四蜻蜓点水

五月光花

六喜鹊登枝

第五节组合 1小崴组合 2正崴组合 3跳踮步组合 4走场

二年级第一学期

4蒙古族舞

教学目的:通过本学年对蒙古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蒙古族舞蹈女性所特有的“稳重、端庄、含蓄,柔中见刚”的风格特征;男性掌握蒙古族舞蹈所特有的“粗犷豪放彪悍矫健”的特征。准确的把握蒙古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女性突出“稳重、端庄、含蓄,柔中见刚”的风格特点。

男性突出“粗犷、豪放、彪悍、矫健”的风格特点。

难点:在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的基本体态上,达到脚下的灵活敏捷, 肩部的松弛自如,臂与腕部的柔韧优美。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2周完成)

一脚位 1正步位 2八字位 3点步位

二脚形双脚保持自然外开45度小八字位上的脚形。

三基本体态体朝二点面向八点,胯前按手位,后点步位。

四手形 1五指平伸 2自然张开 3握空心拳

五手位 1胯前按 2体后端 3斜下 4平手 5斜上 6叉腰 7勒马

第二节动律

一绕圆动律

二拧转动律

第三节肩部动作

一 1硬肩(单双) 2柔肩 3笑肩 4耸肩 5碎肩

第四节手部动作(四五六节内容3----7周完成)

一 1硬腕 2甩手 3绕手 4弹拨手 5绕腕 6提压腕 7柔臂

马鞭动作:1提鞭手 2扬鞭手 3绕鞭手

第五节步伐

一基本步伐 1平步 2点步 3错步 4垫步 5迂回步 6碎步

二马步 1立掌步 2轻骑步(硬软)3刨地步 4跺步 5跑马步 6旁伸步 7摇篮步 8走马步 9跺掌步

第六节舞姿

一勒马式二扬鞭勒马式三抽鞭勒马式四套马式

第七节组合(8----9周完成)

一胸背体态动律

二硬腕

三肩组合

四柔臂

五马步

5安徽花鼓灯 (女班)

教学目的:通过对安徽花鼓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徽花鼓灯舞蹈“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 紧收, 积突射及流动中的倾拧”等动律特征,准确地把握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的风格特点。

难点:动作中,要保持提臀立腰弧线上提自始至终的“三道弯“的基本体态,就是流动中的倾拧;在步伐的行进中膝部不松,控制住脚底板整体着地,以重心略偏后走起不飘为要点,配合”上身风摆柳“和臂的贴身划圆摆动,形成花鼓灯体态与动作的配合。

第一节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

一脚位 1 正步位 2踏步位 3点步位 4八字位

二持扇法 1握扇 2夹扇

三基本体态正步位,对1点,双手胸前抱扇,提胯收腹略含胸,重心前倾。

四基本动律 1划圆动律 2上下动律 3三点头动律 4倾拧动律

第二节基本动作(二三节内容12----15周完成)

一步伐 1碎步(进退横) 2起步 3风柳步 4簸箕步 5颤点步 6双环步 7筛子步 8别步 9车水步 10蹭步 11单拐弯

二扇花 1舀扇 2挽扇 3摆扇 4绕扇

第三节舞姿

一端针匾二凤凰单展翅三腰中盘带四荷花爱莲五手搭凉棚六凤凰穿天

第四节组合(16----18周完成)

一风摆柳组合二扇花组合三倾拧组合四步伐组合

6男班教材

重点:突出男性在舞蹈中的“顽”“逗”风格特征。

难点:无论是流动中的动态,还是静止中的体态,都要体现“倾”和“拧在动作中,首先是“紧收”,而后是“积蓄”力量,最后“突射”的动态。

第一节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

一脚位 1正步位 2八字位 3点地位

二基本体态正步位,对1点,收腹拔腰头微仰,双手反叉腰,双膝伸直(切忌僵硬),重心前倾。

三基本动律 1倾拧动律 2划圆动律 3上下动律

四手形 1握空拳 2掌式(四指并拢)

第二节基本动作(二三节内容12----15周完成)

一鼓架子 1打虎式 2扁担式 3顶天立地 4霸王举鼎 5浪子踢球 6狮子回头 7金鸡独立 8扛包式 9二郎担山

二步伐 1踩锣步 2双环步 3双环探步 4跑场步 5赶步 6碎步

第三节打腿类

打腿动作是鼓架子下肢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腿时节奏短促刚劲突发灵巧,打腿动作带有竞技性,又富技巧性,很具淮北人的性格。

一二起腿二里外拐蹁腿三小五腿四缠丝腿

第四节短句(四五节内容16----18周完成)

一头鼓二赶步转身接鼓架子三二起腿接小五腿

第五节组合

一步伐组合二打腿组合

二年级第二学期

7维吾尔族舞

教学目的: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维吾尔族舞蹈“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身洒的开”的风格;准确的把握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动态、神态、动感、力感的“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身洒得开”风格特点。

难点: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附点,脚下要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步法灵活善变,同时要求膝部微颤的动律贯穿始终;在流动中快速的旋转,突然止住在舞姿上和向上挑胸闪腰,形成回旋的动感特点。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2周完成)

一脚位 1正步位 2踏步位 3点步位 4八字位

二手形 1立腕手指自然弯曲 2握空心拳(四指握拇指出)

三手位 1叉腰 2斜前手位 3横手位 4顶手位 5托帽手位 6 扶胸礼位 7背手位

四基本体态自然位站,重心略偏前,提胯立腰挺胸垂肩昂首平视双手自然下垂。

第二节基本动律一摇身二颤三移颈

第三节步伐(三四接内容3----6周完成)

一垫步二三步一抬三进退步四自由步五两步一踏六跺移步七滑冲步八三步一点

第四节与步伐配合的上身动作

一垫步:1叉腰式 2 托帽式 3猫洗脸 4双背手 5扶胸式

二进退步:1波浪手 2摊绕手 3点腕手 4叉腰式 5扶胸式 6背手式 7托帽式

三三步一抬:1叉腰式 2托腮手 3扛撩手 4托帽手

第五节组合(7----9周完成)

一体态动律组合二步伐组合三赛乃姆四刀郎组合

8胶州秧歌

教学目的:通过对山东秧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胶州秧歌舞蹈在动态、动势、动律上的“碾拧抻韧”等风格特点;男性掌握鼓子秧歌舞蹈在动态、动势、动律上“稳沉抻韧”等特点。准确的把握山东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在舞蹈中要突出“扭拧碾抻韧”的风格特点。

难点:脚下的抬重落轻走飘,始终贯穿于体态上的“三道弯”,在力度幅度的展开方面,使身体的运动方式处于对抗状态,从碾拧抻韧中达到上下配合自如整体协调一致。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接内容10----11周完成)

一脚位 1丁字位 2小八字位 3正步位 4踏步位

二脚形 1自然脚形 2快脚

三持扇法 1五指握扇 2五指扣扇 3五指夹扇 4三指捏扇

四基本体态倒丁字位对3点,上身拧至1点,呈三道弯体态。

第二节基本动律一拧碾动律二提拧动律

第三节步伐(三四节内容12----15周完成)

一正丁字拧步二提拧步三丁字三步四倒丁字碾步五曼扭步

第四节基本舞姿与动作

一推扇二抱扇三打撇扇四扣扇五八字扇

第五节短句(五六节内容16----18周完成)

一扣扇短句二推扇短句三小曼扭短句

第六节组合

一丁字拧步组合二小曼组合三综合性组合

9鼓子秧歌

重点:在舞蹈中突出“稳沉抻韧”的风格特点。

难点:在“大开大合“的动作过程与动作衔接时,对”稳抻沉韧“的综合运用,腰部不同发力和用力而构成的不同动律展开递进与互补,时动作的内容充满内在张力。

第一节基本体态(一二节内容10----14周完成)

1稳:体态站相和神情上要稳,是第一要素,是基础。

2沉:气沉丹田,动作步态中要有重量感,给人视觉上一种沉敦实的力感。是“稳”的进一步深化。

3抻:指流动过程中力度的变化,是“稳”“沉”在内外形态上的一种升华和展现。

第二节动作

一鼓子 1平晃鼓子 2下晃鼓子 3上晃鼓子

4颠鼓子 5 背鼓子 6抡鼓子 7劈鼓子

二伞 1走伞 2摆伞 3推手抄伞

第三节短句(饿三四节内容15----18周完成)

一扬家庙二不倒松三劈鼓子四四面八方五点鼓子

第四节组合

一鼓子组合二伞组合三鼓伞综合组合

三年级第一学期

10朝鲜族舞

教学目的:通过对朝鲜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朝鲜族舞蹈纵向、横向的运动规律,体验朝鲜族舞蹈含蓄、内在的个性特征。准确地把握朝鲜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形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女性舞蹈柔韧优雅而深沉的风格特点;男性舞蹈稳重潇洒而幽默的风格特点。丰富鲜明的节奏长短是朝鲜舞蹈的核心,朝鲜舞的每个动作无不在节奏长短之中,与节奏共振动、共起伏、共延续。

难点:在古格里长短中以气息的运用来带动膝部的屈伸与步法,在这种屈伸动律的动作下,使连接过程呈现出“涌浪式下弧线”“上抛式弧线”在其间形成抻拉的韧劲感。

在安旦长短中腰借助节奏长短的强弱特点向下发出的“力”要短促有力的造成动律的艮顿跳跃。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 1自然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二脚形 1勾脚腕脚趾 2绷脚背勾脚趾

三腿形双膝稍弯靠拢(女) 双膝微向外开45度(男)

四手位 1垂手 2围手 3斜手 4横手 5顶手 6扛手 7提裙手

五手形二三指错开,中指自然弯曲,无名指稍微弯曲,拇指接近中指。

六基本体态身体处于自然状态,含胸收腹垂肩提气。

第二节基本动律

一垂直曲伸动律二横移晃动动律三顿动律

第三节下肢的基本动作(三四节内容6----10周完成)

一蹲部分韧性蹲起 1垂直起伏的蹲起 1)自然位基本位 2)双脚重心单脚重心移动

二步伐 1鹤步 2平步 3垫步 4碎步 5之字步 6 横步 7丁字压步 8顿步

第四节手臂基本动作

一围手二扛手三划手四抽手五推手六扔手七拍手

第五节组合(11----14周完成)

一动律组合二臂部训练组合三古格里组合四安旦组合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一) 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 前言 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章原始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 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 2、画中的舞蹈形象 二、原始舞蹈的种类 1、图腾祭祀 2、劳动生产 3、战争生活 三、原始舞蹈的性质 1、强烈的功利目的 2、高度的生命情调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标准(男) 编写:颜万龙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民间舞蹈以传授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底蕴及民间流传的舞蹈风情为主心,使学生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多种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和民间风情,教学方法和表演技能。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间舞并立志投身于舞蹈教育的信念与能力,是中国民间舞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和训练能掌握一定的民间舞,主要是藏族舞蹈、羌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和汉族舞蹈的舞蹈风格及组合表演。能做到动作准确、连贯、优美。 三、教学内容结构: 一年级 第一学期:藏族民间舞 第二学期:藏族民间舞和汉族民间舞 二年级 第一学期:羌族民间舞 第二学期:羌族民间舞和蒙古族民间舞 三年级 第一学期::藏族民间舞和羌族民间舞

第二学期:藏族民间舞、羌族民间舞汉族民间舞、蒙古族民间舞 期未:汇报所学舞蹈组合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要树立中国民间舞特有的学风:“情动于中,身心交融,自娱应变,表现灵活”; 2.编排组合的方法应依据不同班级灵活掌握,以便不同基础的学生更好接受规范的要求; 3.集体训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原则; 4.课堂示范要准确,语言要规范清晰 5.授课程序: (1)单一开法儿(体态、动律、步伐、道具) (2)单一元素训练 (3)复合性组合 (4)综合性组合 6.每学期的教学要求: 前半学期:初步建立支配身体的舞蹈意识,打下外部动作与内在节奏协调的基础,营造积极投入,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后半学期:在初步掌握支配身体能力的基础上,巩固以

情带舞、以舞传情的意识,要培养在表现中区分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心态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节奏变化中轻、重、缓、急的变化规律。不断后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加强民间舞性格化的表现意识要求,提高身体部位的灵活性。 期未:组织汇报课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简表 教学内容与要求简表

舞蹈概论教学大纲

舞蹈概论》教学大纲 《舞蹈 概 论》 36 学时 、2 学分 舞蹈学( 舞蹈 教育 )专 业 第 2 学年 上学 期 必修课 七、课程目的与任务: 1、本 门课 程是 舞蹈 学科 的基 础理 论课 程 ,是 舞蹈 学科 各专 业本科 生必 须学 习的 必修 课程。 2006 版培 养方 案,将舞 蹈学( 舞蹈 教育 )专业 的本 科生 专业 规格 设定为 ,要系统 地掌 握民族 舞蹈 教育 专业 所必备 的基 本技 能、技巧 和基 础理论 知识 ,因 此,将 此门 课程 设为 专业 基础理 论必 修课 程。通过 本门 课程的 学习 ,使 同学 们掌握 舞蹈 文化的基 本知识 ,认 识舞 蹈文 化的 基本 原理,掌 握舞 蹈文 化的 基础 理论,使同 学们 对舞 蹈文 化有 较为 系统 、深 入的认 识,以企 提高 同学们 的专 业基 础理 论修养 。为 进一 步学 习中 外舞 蹈历史 以及 与舞 蹈专 业相关 的边 缘学 科,如舞蹈 教育 学、 舞蹈 心理 学、 舞蹈人 类学 等奠 定专 业理论 基础 ; 2、作 为一 门学 科的 基础 理论 ,首 先, 呈现在 我们 面前 的是 诸多概 念,这些 概念 是建 构理论 的基 础,也是 我们认 识、掌握 理论 的前提 ,所 以,应 讲清 概念。其 次,重 点要 分析、讲 解基 本原 理,即 舞蹈 发生、发 展的 原理 ,舞 蹈分 类的原 理, 并概 括舞 蹈文化 乃至 于种 类舞 蹈的特 点。 为此,前三 章将 舞蹈 文化 作为 研究 对象,以下 章节 将种 类舞 蹈 作为 研究 对象,使我 们的 分析 、讲解 形成 整体 或一 般性 研究 与个 别或 独 特性 研究 相结 合,以使 同学 们对舞 蹈文 化的 一般 及对舞 蹈种 类的 个性 有 较为 深入 的认 识。 八、课程重点与难点 1、本 门课 程的 重点 是讲 解、 分析 舞蹈 文化的 一般 性知 识和 基本原 理,且 对种 类舞 蹈的 发生、发展、形态 特征、文 化功 能、文 化内涵 做深 入、 细致 的分 析; 2、本 门课 程虽 然是 舞蹈 学科 的基 础理 论课, 然课 程内 容蕴 涵一定 的其 他学 科的 知识 , 如艺 术学 、历 史学 、 文化 学、 宗教 学、 心理学 等, 就学 理而 言,如有 这些方 面的 基本 知识 ,学习 将得 心应 手。但 舞蹈 学科 各专 业的 学生 ,年 龄尚小 ,且其他 学科 的知识 较弱 ,故教师 讲解或 学生 理解 均有 一定 的难 度 。 九、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 学内 容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名称 三、学时学分 四、开课对象 五、开课学期 六、课程类型

舞蹈系本科班芭蕾舞基训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系本科班芭蕾舞基训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学时:本科大一第一、第二学期 总学时数:共学习两学期,每学期18周,每周6个课时,共计216课时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地位:芭蕾舞基本功课在舞蹈专业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课主要训练身体各部分肌肉能力,解放关节,使学员能自如地完成舞蹈表演的各种基本技术、技巧动作。同时培养学员的舞蹈感觉,努力使形态动作富有艺术表现力。 性质:本课程在全部舞蹈表演训练中既是基础又是主干,它与舞蹈技巧互促互补,为《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现代舞》等科目的学习和训练提供必备的形体要求和扎实的技术技能,同时也是《剧目排练》和学员的舞台表演中具有长期作用的素质基础。 任务:考虑到本科生的特殊情况,学员都具有一定功底,但个别学员对芭蕾基训接触不一。首先,应采取灵活教学方案,要根据学员情况进行施教。开始应着重注意基础训练,而后加入更复杂和难度较大的动作训练。使学员在一年的芭蕾基本功训练里,达到学员了解动作的规格和要领,在掌握躯干的开、绷、直及重心感觉基础上,通过地面、把杆与中间的训练过程,锻炼学员的肌肉能力,从而尽可能的完成多种旋转和跳跃等各种技术技巧。走向舞台或从事舞蹈事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以结合教学法进行古典芭蕾舞动作的训练教学,帮助不同舞种的

学生掌握如何教授芭蕾的初学者,使他们懂得脚、上肢、躯干等部位的基本姿势,寻找肌肉外旋、延伸的运动感觉,为古典芭蕾的基础教学打下良好的基本功。 三、各章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地面训练 教学内容: 1、地面勾绷脚训练 2、地面腿部外开训练 3、地面吸伸腿训练

舞蹈概论教学大纲

《舞蹈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名称:《舞蹈概论》 三、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四、开课对象:舞蹈学(舞蹈教育)专业 五、开课学期:第2学年上学期 六、课程类型:必修课 七、课程目的与任务: 1、本门课程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舞蹈学科各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2006版培养方案,将舞蹈学(舞蹈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专业规格设定为,要系统地掌握民族舞蹈教育专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将此门课程设为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舞蹈文化的基本知识,认识舞蹈文化的基本原理,掌握舞蹈文化的基础理论,使同学们对舞蹈文化有较为系统、深入的认识,以企提高同学们的专业基础理论修养。为进一步学习中外舞蹈历史以及与舞蹈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如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人类学等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2、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诸多概念,这些概念是建构理论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掌握理论的前提,所以,应讲清概念。其次,重点要分析、讲解基本原理,即舞蹈发生、发展的原理,舞蹈分类的原理,并概括舞蹈文化乃至于种类舞蹈的特点。为此,前三章将舞蹈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下章节将种类舞蹈作为研究对象,使我们的分析、讲解形成整体或一般性研究与个别或独特性研究相结合,以使同学们对舞蹈文化的一般及对舞蹈种类的个性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八、课程重点与难点 1、本门课程的重点是讲解、分析舞蹈文化的一般性知识和基本原理,且对种类舞蹈的发生、发展、形态特征、文化功能、文化内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 2、本门课程虽然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然课程内容蕴涵一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艺术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就学理而言,如有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习将得心应手。但舞蹈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年龄尚小,且其他学科的知识较弱,故教师讲解或学生理解均有一定的难度。 九、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

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一课程名称:民间舞 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 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练习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练习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适用专业:舞蹈表演 五设置宗旨: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方面得到有效的练习。 六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 躲族 教学宗旨:通过对躲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躲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正确地把握躲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抖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 2.膝关节颤抖、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2八字位3丁字位4靠步位5踏步位

二脚形:1绷脚2勾脚 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体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第二节踢踏 一手的动作1交替划圆2摆手 二动律1“8”字晃动2摆3颤膝 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2退踏步3连三步4抬踏步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7摆步8悠踢步9胯悠步10跳分步11二三步 四短句1开头步2结束步3悠踢步4胯悠步5跳分步 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 一动律1曲伸 二步伐1靠步2靠点步1)靠点靠2)靠点悠3平步4收步5撩步6三步一撩7二步踏步9刨步10颤点步 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 一踢踏舞部分1库玛拉组合2恰地宫保组合3青稞丰收组合4快乐青年组合 二弦子舞部分1尤子巴母组合2牧羊女组合3弦子组合 一年级第二学期 东北秧歌 教学宗旨: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把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广播电视中专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组织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熟悉律动、幼儿舞蹈的教学过程,有条件的要参与具体教学活动。部分边远地区如不具备条件,应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教学录像带中的案例部分。结合案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特殊说明 1.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基本概念和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具体的舞蹈技能技巧,按“掌握、会、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规范性、实践性较强,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实例,善于借助录像课,引导学生互看互学,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园舞蹈教学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教师在组织本课程教学时,要经常关心这些变化,注意适时地吸收有关的教育新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教好教活本课程的内容。 (3)我国幅员广大,各个地方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教学中,既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出发,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舞蹈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理解幼儿舞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个人简历(76)

霸象文化 - 舞蹈表演应聘简历范文 基本资料 姓名:邮箱:111111111 性别:年龄: 学历:毕业院校: 电话:薪资要求: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xx师范学院最高学位:本科 专业:舞蹈专业 主修业课程舞蹈专业知识:舞蹈编导、基训、民间舞、现代舞基训、古典舞身韵、剧目表演、中国舞蹈史、西方芭蕾史、舞蹈剧目分析、舞蹈解剖学、艺术概论、曲式分析、音乐基础 工作经历 XX舞蹈学校 舞蹈系教研室主任 在职期间主要担任芭蕾舞形体、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古典舞身韵教师!同时兼教研室主任一职!曾多次带学生考级并获得优异成绩!

霸象文化 - XX艺术培训中心 教育职业技术教师 曾在XX艺术团担任舞蹈老师,在XX舞蹈健身俱乐部担任舞蹈教练。 XX文艺学校 艺术系讲师/助教 在校艺术系担任舞蹈专业、音乐舞蹈专业、音乐专业舞蹈专职教师。并编写《XX教育学院舞蹈基本功(大专)教材教学大纲》和《XX教育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大专)教材教学大纲》,并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演出实践,受到学校和学生的好评。被学校评为“师德模范”和“优秀教师”。 XX舞蹈学校 舞蹈系教研室主任 在职期间主要担任芭蕾舞形体、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古典舞身韵教师!同时兼教研室主任一职!曾多次带学生考级并获得优异成绩!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大方,待人热情真诚,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对待工作细致认真,有责任心,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我热爱生活,热爱美的事物;爱学习,爱新事物,爱与人交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生活中,我开朗、自信、爱笑,我善良、有责任心。我热爱舞蹈,喜欢用肢体表达感情,喜欢用艺术能独立编舞,编乐,经常参加文化艺术团举办的一些文艺活动。

业务课考试要求(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一致)

附件:2 业务课考试要求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一致) 一、中国音乐史 (一)古代音乐史部分 ⒈远古(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 ⑴远古时期的考古音乐资料; ⑵历史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 ⒉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⑴“六代乐舞”与“雅乐”; ⑵《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和《楚辞》; ⑶乐器的发展; ⑷乐律学的形成; ⑸乐器和器乐音乐; ⑹音乐思想。 ⒊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 ⑴音乐机构; ⑵相和歌和清商乐; ⑶乐器和器乐; ⑷少数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 ⑸乐律学的发展; ⑹嵇康和《声无哀乐论》。 ⒋隋、唐(公元589年——公元960年): ⑴音乐机构; ⑵曲子和变文; ⑶唐大曲; ⑷古琴音乐; ⑸参军戏、钵头、大面、踏摇娘; ⑹乐律学的发展; ⑺记谱法。 ⒌宋、元、明、清(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 ⑴民歌和小曲; ⑵词调音乐与姜白石的歌曲; ⑶散曲音乐; ⑷宋元明清乐器和器乐; ⑸说唱音乐; ⑹戏曲音乐; ⑺乐谱与乐律学; ⑻音乐论著。

(二)近、现代及当代音乐史部分 1.中国近代音乐(公元1840年——公元1919年): ⑴西洋音乐的传入; ⑵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 2.中国现代音乐(公元1919年——公元1949年): ⑴音乐社团与音乐教育机构; ⑵20世纪早期的音乐创作; ⑶黄自与学院派音乐家的创作; ⑷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及音乐创作; ⑸抗日根据地、国统区的歌曲创作; ⑹三、四十年代歌剧、秧歌剧和新歌剧创作; ⑺王光祈和青主的音乐理论研究。 3.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公元1949年——公元1990年): ⑴建国初期的音乐(公元1949年——公元1966年): ①声乐创作----群众歌曲、抒情歌曲、合唱音乐的创作; ②器乐独奏曲----民族器乐独奏曲创作、钢琴、小提琴独奏曲创作、合奏音乐及管弦乐、交响乐创作; ③简述建国后17年的歌剧、舞剧音乐创作。 ⑵文革中的音乐创作(公元1966年——公元1976年): ①声乐创作----语录歌、歌曲创作、合唱; ②革命样板戏; ⑶改革开放后的音乐创作(公元1976年——公元1990年): ①多元的声乐创作—歌曲创作、通俗歌曲创作、合唱; ②歌剧与舞剧; ③小型器乐独奏; ④室内乐重奏与“新潮音乐”的崛起; ⑤交响音乐的繁荣。 二、西方音乐史 ⒈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⑴古希腊音乐的特点; ⑵常用乐器; ⑶音乐理论。 ⒉中世纪音乐: ⑴格里高利圣咏; ⑵复调的兴起; ⑶中世纪方言歌曲。 ⒊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⑴法国和意大利的“新艺术”; ⑵尼德兰乐派; ⑶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⑷威尼斯乐派; ⑸世俗音乐的发展。

135106舞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士(舞蹈)培养方案 (2013年入学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13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艺术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 135106 专业领域名称:舞蹈(舞蹈编导、舞蹈表演) 学制:3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专业领域介绍: 广州大学全日制艺术硕士舞蹈专业研究领域包括舞蹈编导和舞蹈表演与指导两个方向,体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的艺术教育特点,强调舞蹈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舞蹈艺术专门人才。 舞蹈编导本方向主要是对舞蹈编导基础理论与舞蹈创作的研究。注重舞蹈编导教学、舞蹈剧目创作、舞台导演研究的同时,系统地理解、掌握、运用舞蹈编导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创作实践;发展舞蹈动作语言,继承岭南传统舞蹈文化,积累舞蹈创作素材,形成正确的舞蹈创作思维方式;能自如地运用舞蹈编导理论与技术技法编创不同风格题材舞蹈作品和舞蹈晚会;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的教学原则,培养创造和创新意识,适应舞蹈创作工作的需要。 舞蹈表演本方向主要包括芭蕾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等舞种的表演研究。坚持舞蹈表演的艺术和技术统一的原则,在接受本专业严格的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舞蹈表演理论、舞蹈史论、舞蹈作品体会与分析、舞蹈美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理论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舞蹈表演能力和丰富、全面的舞蹈文化修养,掌握舞蹈作品的分析方法,有较强舞蹈鉴赏能力和表演不同风格及题材舞蹈作品的能力;并能运用现代传媒工具,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三、培养目标 培养舞蹈专业领域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艺术创作技能及表演技能、较强艺术理解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本专业的各种舞蹈艺术表现形式的高层次、应用型舞蹈艺术专门人才。 四、培养方式 (一)充分利用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和广州市艺术学校“两团”的优质资源,共享“两团”所拥有的师资、设备、场地等有利条件,紧密结合艺术实践,聘请“两团”高水平舞蹈专业艺术家指导实践类课程,加强舞蹈表演实践与舞蹈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将“两团”作为艺术硕士研究生的艺术实践基地。 (二)采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度。聘请“两团”高水平舞蹈专业艺术家为校外导师,主要负责艺术表演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校内导师主要负责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 (三)采用“课题制”实践教学,探索“院团结合”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新路子。 (四)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对岭南舞蹈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强调艺术创作与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在艺术技能、技巧、艺术基本功方面的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价值观;对不同类型生源,实施分类培养。根据这一基本思路将艺术硕士课程体系分设为文化与艺术素质、表演技能、创作实践三大板块。 1.文化与艺术素质板块 (1)专业外语(2学分) (2)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学分) (3)舞蹈表演艺术精华(3学分) (4)舞蹈美学(3学分)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舞蹈史 课程编号:05203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从舞蹈的起源到历代舞蹈发展的状况,来了解中国舞蹈文化的悠久历史,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认识,增强对舞蹈文化事业的热爱。通过对古代舞蹈史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舞蹈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艺术风格及在舞史上有影响的舞蹈、著名舞人。重点掌握两周、汉代、隋唐三大舞蹈集成时期舞蹈的变革和发展。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上去认识舞蹈。 二、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原始舞蹈的产生与表现形式 本章要点: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来把握原始舞蹈与原始生活的紧密联系。原始舞蹈的产生不是审美的需要,而是原始人必不可少和必须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及生存方式的需要。 第一节舞蹈的起源 1、舞蹈起源于劳动 2、最早的民间集体歌舞表演形式 3、崖画中的舞蹈形象 第二节“求偶舞”的形成 1、“求偶舞”形成的原因 2、崖画中“求偶舞”的舞蹈形象 第三节征战与古武舞 1、“古武舞”与原始战争的紧密联系 2、崖画中“古武舞”的舞蹈形象 第四节原始宗教观与祭祀性舞蹈 1、原始宗教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祭祀舞 2、对氏族首领的图腾崇拜 3、对本氏族徽号的图腾崇拜 复习思考题: 1、原始舞蹈与原始人类生存关系 2、原始舞蹈得以保存、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舞蹈的质变与进化 本章要点:国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发展、夏商时代“乐舞奴隶”的出现,使原始舞蹈开始从自娱性表演向表演性方向转化,标志着舞蹈最早审美功能的体现。商朝的神权社会,原始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第一节奴隶制度下的表演性舞蹈 1、夏朝,乐舞开始步入表演性舞蹈范畴 2、“以巨为美”、“北里之舞”的商朝 第二节巫舞与宗教祭祀舞 1、祭祀舞蹈发展兴盛的因素 2、甲骨文中“”字与“”字的文字记载 3、商代的“巫舞”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表演性舞蹈的发展是奴隶制时代的重要进程 2、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奴隶时代舞蹈发生的质变和进化 第三章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与变革 本章要点:礼乐制的形成,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先王之乐”,成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特权的工具,“六代舞”、“六小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课程,并形成体制,是雅乐体系的开端;礼乐制的衰落和民间舞的兴盛与社会根源及艺术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儒家乐舞理论对中国古代舞蹈的深刻影响;楚舞的多种表演风格,标志着我国古代舞蹈最早的审美风格的形成。 第一节周代主要成套祭祀乐舞 1、《六代舞》的内容和祭祀对象 2、《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艺术成就 3、《六小舞》的内容和祭祀对象 4、西周礼乐制的作用及意义 第二节礼乐制的衰落与民间舞的发展 1、“礼崩乐坏”的社会原因与艺术发展规律的关系 2、民间乐舞的兴盛 (1)、《诗经》 (2)、《九歌》 (3)、《傩舞》 (4)、孔子的乐舞教育文化观 3、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1)、表演性舞蹈的发展 (2)、舞蹈活动与政治斗争

《广场健身舞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广场健身舞课程编号:1021230016 总学时:20学时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实践1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导论、健美操、体育舞蹈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大纲是根据巢湖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系及学生近年来体育课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的,适用于社会体育专业初选广场健身舞课程的学生。通过广场健身舞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广场健身舞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一般教学规律,并能运用于教学与社会指导;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体育社会指导员所必备的广场健身舞教学能力、简单创编能力和组织能力,并具有运用广场健身舞手段在全民健身中指导他人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示范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广场健身舞社交、娱乐奠定基础;通过广场健身舞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韵律感,培养学生欣赏和表现形体美、姿态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要求: (1)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是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培育目标、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同时重视与国家推广的广场健身舞各种套路内容衔接,坚持科学性、健身性、时尚性和实效性的原则。 (2)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本技术特点,了解基本动作,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 (3)课堂上重视实用性知识传授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广场健身舞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来指导大众健身、表演和比赛,做到学以致用。 (4)坚持课后实践练习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教师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每次课布置一定量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认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进行定期抽查。 (5)身体素质练习安排在每一次实践课中,具体练习内容不再在教学内容里单独列出。 教学重点:健身舞基本技术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一) 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 前言 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章原始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 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 2、画中的舞蹈形象 二、原始舞蹈的种类 1、图腾祭祀 2、劳动生产 3、战争生活 三、原始舞蹈的性质 1、强烈的功利目的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授课时数 《舞蹈》课程建议讲授216学时.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 :Ⅰ、教学要求幼儿舞蹈与.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起源与发展,舞蹈的特点与种类通过本章的学习, .幼儿舞蹈教育的关系 :Ⅱ、教学内容舞蹈基础理论第一章 .1、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理解幼儿舞与幼儿舞蹈教育的关系、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 3 Ⅲ、教学建议:、通过舞蹈基础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地了解舞蹈的起源与发展.1 以在舞蹈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2、幼儿舞蹈的创编, 第二单元 :Ⅰ、教学要求、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1 蹈的基本舞步.协调和柔美度韵律感,2、通过舞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舞蹈的节奏感, Ⅱ、教学内容: 舞蹈基础训练第二章、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古典芭蕾舞的基本手形、脚位、手位、脚形。1 、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胯关节训练,腰的训练、胯的训练,压腿和跑2 腿训练,走跑跳训练,幼儿基本舞步训练,身段组合训练。,腰的训练、吸腿、大踢腱的节奏变、把握基本功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脚 3 化训练,训练学生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身、跳、翻、 )(4、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训练: 1 转、大跳的训练。 5、身段组合训练和即兴表演训练 Ⅲ、教学建议: 基本功训练中,可组织学生成立互助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组合成组共同训练。 第三单元 Ⅰ、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掌握舞蹈训练方法,学会民族民间舞和舞蹈表演,能注意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具有一定的舞蹈智能及舞蹈鉴赏力。

舞蹈编导课程教学大纲模板1

《编舞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简介 二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该课程为舞蹈专业中舞蹈表演,舞蹈教育,流行舞蹈等专业方向课的辅助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编舞技巧中的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以适应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其多种艺术可能,适应社会需要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一般性舞蹈编排工作。 三 专业能力规格与实现途径 通过课程的缩减方式,将编舞技巧中最基本的几大要素作为重点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到编舞 技巧的主要方法,以及群舞常用的编排方式。并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以及形象捕捉能力,最终达到能创编一般性舞蹈作品。 四 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章节 第 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合 计 授课学时 4 4 8 8 8 8 6 6 8 12 68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即兴舞练习 一 1.听音乐即兴2.命题即兴 二 内部心里技巧练习;情绪,想象力,提示。 三 模仿练习;出题;人,物,联想 。 四 节奏练习;各种不同节奏的音乐,动作的表达练习。 教学重、难点:把握音乐的基本情绪,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课程类型 学时(理论+实践) 开课学期 10321005 编舞技巧 专业发展必修课 68 4 开 课 对 象 先修课程 开 课 单 位 大纲修订时间 08舞蹈专业本科生 《基训》、 《民族民间舞》 音乐舞蹈系 2014年12 月 教 材 《中国舞蹈编导教材》 孙天路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本要求:掌握瞬间抓住命题的基本要求;理解几种不同即兴方式方法;了解即兴所训练的目的。 第二章编舞基础练习 一空间练习和变化 二时间认识和变化 三动作的分解变化 四舞段的练习 五群舞小品训练 教学重、难点:动作的编创以及变化的要求。 基本要求:掌握基本的编创手法;理解编创时注意人物的性格个性;了解舞蹈编创时要创新、出新。 第三章舞蹈编创的主题动作 一主题动作的含义 二主题动作的变化 三把握主题动作 四主题动作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重、难点:动作的发展变化。 基本要求:掌握基本发展变化手法;理解编创时主题动作对舞蹈作品的决定作用;了解舞蹈编创主题动作的意义。 第四章编舞时舞句的练习 一编创舞句的要求 二舞句对舞蹈的作用 三分析舞蹈作品中精彩的舞句 四舞句中节奏的练习 五舞句中点与线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打破”与“重建”的运用。 基本要求:掌握基本的舞句中的发展手法;理解编创舞句时注意的几点要求;了解舞蹈编创时舞句的气息。 第五章舞段的训练 一舞蹈段落的含义 二段落对于舞蹈的重要性 三舞段的编创练习

中外舞蹈史2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舞蹈史2》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中外舞蹈史》2015级群众文艺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系统普及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扎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作为舞蹈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着人类社会、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探寻舞蹈艺术的发展沿革,让学生掌握史学知识的同时提升群众文艺班的史外舞蹈的审美情趣,有针对性、策略性和系统性的整合中外舞蹈的资源优势。它与舞蹈技能技巧课之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外舞蹈史学的基础理论,为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思考、研究舞蹈打下基础,为学生更好地表现舞蹈作品提供了理论指导,实现继续世界舞蹈传统文明,弘扬世界舞蹈传统文化。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以中外民俗传统舞蹈为本,立足舞蹈传承的视角,从中外舞蹈文化的意蕴中分析舞蹈形态学。掌握不同中外舞蹈不同的民俗文化及风情;多视角研究中外舞蹈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具有识别中外各种舞蹈的界定能力,开发学生学习中外舞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舞蹈评论的写作未来的脉搏,传承和发展中外舞蹈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我国原始舞蹈史入手,了解我国古今的舞蹈历史渊源,再进入西方芭蕾史纲,再进入现代舞的发展史,从而让学生掌握中外舞蹈的风格特性。 (2)结合其他舞蹈课程,拓展课堂的容量空间,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在世界舞蹈文化风格的格调中,以“作品”调动“思维”,以“文化”促进“风格”,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中外舞蹈作品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个性,增强快速掌握中外舞蹈不同地域各时期不同风格舞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解力。 (3)本课程通过科学的讲授教学,结合多媒体,结合与学生谈论及作业练习,欣赏部分经典作品并分析,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进入图书馆查资料,激活学生独立撰写舞蹈论文的能力,继承创作发展、突破创新的能力和联想整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立足中外舞蹈文化之根,围绕“基础元素”和“根元素”,维系中外舞蹈文化精神,引领大学生寻找世界各地域族群血脉中生存信仰的源流,完成对“根”的体认,坚实地植根世界人民赖以生存的大地上,深入区域传统挖掘其精神与灵魂之根,走向传衍美德的原始情结,保持祖先的灵魂在主流文化中拥有自己的空间,刷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品格和内在精神张力,在“根”文化的教学中,在传统人文精神中塑造美好的人性与人格。解读置放在一个广袤的文化背景上来观察和分析,审视和剖析了历史所遗留下的文化、心态、民族结构,通过平实却极富穿透力的活体,聚焦在区域根脉,从而进入民族繁衍、生生不息的巨大精神内力的真实,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挤压现实面前,希冀通过区域文化的土壤寻找一种调和,以弥补新旧价值观念之间的真实地带。 四、课程进度表

《舞蹈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概论》课程教案大纲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为师范学院音乐学(群众文艺)专业的选修课程,是该专业的舞蹈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论体现。本学期的教案分为三个部分,一、什么是舞蹈概论、舞蹈概论的内容、学习舞蹈概论的目的与方法。二、舞蹈的特性、舞蹈的功能、舞蹈的种类、舞蹈的起源、舞蹈的发展。三、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舞蹈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通过教案使学生掌握舞蹈这门艺术的基础理论,为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思考、研究舞蹈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舞蹈的起源和发展态势,了解舞蹈作品的实际内涵,具有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了解分析舞蹈,并进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表演。 其中主要知识点: 舞蹈的特性、舞蹈的功能、舞蹈的种类、舞蹈的起源、舞蹈的发展。 技能: 内容美的创造,形式美的技巧,舞蹈传播的生态、舞蹈交流的手段、舞蹈评论的写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与学生谈论及作业练习,欣赏部分经典作品并分析,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进图书馆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在掌握艺术共性的基础上,了解舞蹈所独有的艺术特性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需要学习了之前的舞蹈技能技巧课程的有兴趣于理论的同学选修。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选用教材:《舞蹈艺术概论》 、参考书:《舞蹈形态学》

多媒体教案 课堂讨论 影像资料观摩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与学生谈论及作业练习 、欣赏部分经典作品并分析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 、进图书馆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 、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中国舞蹈发展史》《西方现代舞史纲》和理论书籍《武功技巧》 、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课内个学时,课外学时以上 、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学生应该完成老师要求课前资料的搜集以及课堂讨论的知识储备的要求,以及课后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 、学生参与教案评价要求。 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

舞蹈评论范文怎样写好舞蹈评论

舞蹈评论范文怎样写好舞蹈评论 写好舞蹈评论的四个标准: 标准 舞蹈评论的标准是“真、善、美”的统一。 真:一方面要求编导在作品中反映的内容是典型的、符合生活的本质;另一方面要求演员表演要真挚而富于激情。 善:作品既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又要抒发舞蹈创作者(编导、表演、音乐、美工等)对这种生活的情感和态度,通过作品给观众以影响。舞蹈作品的社会效果,是衡量它的重要尺度之一。 美:舞蹈是一门形式感很强的诉诸视觉的动态艺术,真与善必须通过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评价作品时,必须把是否富于美感放在重要位置。 舞蹈评论dance criticism,人们以一定的美学观点,对社会生活中的舞蹈现象(舞蹈作品、舞蹈家、舞蹈艺术思潮、群众舞蹈活动)进行分析、鉴别、评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是舞蹈学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促进舞蹈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学

而深刻的舞蹈评论对于舞蹈理论的发展、舞蹈创作、舞蹈家的成长,以及群众业余舞蹈活动和艺术欣赏活动,能起到引导作用;反之,错误和肤浅的评论,则会给舞蹈事业带来消极的影响。 参考资料: 要写舞蹈观后感,可以参照之前的影片观后感,大家小的时候多少都写过,还是应该有一点印象。首先可以交代一下所看的舞蹈,剧目名称、剧目基本内容、框架,先从宏观上把握大的东西,然后可以根据个人所擅长的方面,重点分析一两个细节之处,谈谈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该舞蹈作品的理由,评论一下该舞蹈作品的长处、优点,或者不足与有待改进的地方,给出一个自己个人的明确观点。这样写下来,你的观后感的内容会很充实,结构很严谨 人们以一定的美学观点,对社会生活中的舞蹈现象 (舞蹈作品、舞蹈家、舞蹈艺术思潮、群众舞蹈活动) 进行分析、鉴别、评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是舞蹈学 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促进舞蹈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重

《幼儿舞蹈与创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013316 《幼儿舞蹈与创编》课程教学大纲 (The Children Dance and Creation)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总学时:36实训周数:18 学分:2 制定单位:教育系执笔者:王娜审核人:薛萍编写日期:2009年9月20日 一、实验(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幼儿舞蹈与创编》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术拓展课程。本课程从幼儿舞蹈表现形式入手,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幼儿舞蹈不同形式、不同创编方法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技术技能,找到儿童舞蹈创作的规律和方法,自如运用所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对中外各民族舞蹈文化的深度内涵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创造力和表现力。 1.懂得幼儿舞蹈创编在幼儿园、小学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特点,能根据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生活情趣、审美标准,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内容、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以培养合格的、业务素质优良的幼儿教师为出发点,遵循美学的基本原理和舞蹈教学规律,发挥学科的特点,在舞蹈创编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师德。

三、实训内容 1、实训地点:舞蹈室 2、实训内容 模拟实践课程 第一单元幼儿舞蹈创编的基础知识 1、幼儿舞蹈创编的要求 2、幼儿舞蹈的选材 3、幼儿舞蹈创编的方法 第二单元幼儿舞蹈的记录方法 1、律动记录法 2、歌表演记录法 3、集体舞记录法 4、音乐游戏记录法 5、表演舞记录法 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图文音像和理论教学进行指导,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查找资料、观摩儿童舞蹈演出,欣赏儿童舞蹈,进行儿童舞蹈作品分析。 综合实训实践课程 第三单元幼儿各个年龄阶段舞蹈创编 1、小班幼儿园舞蹈创编 2、中班幼儿园舞蹈创编 3、大班幼儿园舞蹈创编 第四单元幼儿民族民间舞蹈创编 1、幼儿藏族民族民间舞蹈创编 2、幼儿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创编 3、幼儿维吾尔族民族民间舞蹈创编 4、幼儿东北秧歌民族民间舞蹈创编 教学形式:案例剖析,教师导讲,学生模拟,老师点评,再次模拟;分批次为学生创编的内容进行点评,经过修改后进行规范化排练。 3、时间安排第五学期 18周 4、实验(实习)形式及方法:包括演示、实践训练、观看录像等。 四、考核方法 实训课程结束之后将组织课程考核,考核采取学生作业展示并对其现场评议等方式。 考核项目包括幼儿舞蹈即兴、集体舞、游戏、幼儿群舞,分别对创编理论与实际创编能力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进行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