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大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思考题

农林大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思考题
农林大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思考题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使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环境污染: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兽药残留: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非热力杀菌:指食品在杀菌过程中不引起食品本身温度有较大增加的杀菌方法。

超高压杀菌:将食品放置在高压容器中,在常温或低温下,对食品施加100MPa 以上的压力完全杀死或降低食品中的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同时能较好地保持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品质的一种物理杀菌方法。

转基因食品:是指用转基因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等。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指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出来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又称生态食品或天然食品。

二、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后,与老的《食品卫生法》有哪些不同点?

1.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2.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

3.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

4.取消食品“免检制度”

5.对“问题食品”实行召回制度

6.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十倍赔偿

7.民事赔偿优先8.“问题食品”代言者承担连带责任

9.保健食品宣传不得涉及治疗功能10.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

三、请举例说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食品中的内源有毒成分

1.1植物性的有毒成分 1.2 动物性的有毒成分

2、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

2.1 霉菌污染产生的霉菌毒素2.2 细菌污染产生的细菌毒素

2.3 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2.4 寄生虫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3、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

3.1农药对食品的污染3.2有毒有害金属的污染与控制

3.3二恶英对食品的污染与控制3.4兽药残留及其危害

3.5食品添加剂危害及控制

4、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危害

5、容器和包装材料

6、转基因食品、新资源食品

7、营养不平衡

四、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食品的腐败变质?

1、微生物的作用如:细菌、霉菌、酵母

一般来说,当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达到107-108个/克(毫升),即可认为已发生腐败变质了。

2、食品的特性:

(1)食品的理化性质如:食品的营养成分、酶、水分含量、pH、渗透压、完整性(2)食品的种类

3、环境因素

(1)温度和湿度(2)阳光和空气

五、霉菌产毒的特点及其产毒条件?

1、霉菌产毒的特点

(1)同一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有可变性和变异性

(2)产毒菌种所产的霉菌毒素不具有严格的专一性

(3)产毒霉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条件

2、霉菌产毒的条件

(1)基质:一般而言,营养丰富的食品其霉菌生长的可能性就大,天然基质比人工培养基产毒为好;以富含糖类的小麦、米为基质比油料为基质的黄曲霉毒素产毒量高。

黄曲霉(玉米花生)、镰刀菌(小麦玉米)、青霉(大米)

(2)水分:食品中的水分对霉菌的繁殖与产毒特别重要。Aw《0.7停止

(3)相对湿度:80%以下主要是干生性霉菌;80~90%主要是中生性霉菌;90%以上主要是湿生性霉菌。

(4)温度: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5)通风情况:大部分霉菌繁殖和产毒需要有氧条件。

六、对于黄曲霉及其毒素有哪些预防措施?

主要措施是防止食品受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1)食品防霉:控制粮粒的水分在13%以下,低温保藏,注意通风

(2)去除毒素

1)挑选霉粒法2)碾轧加工法3)植物油加碱去毒法

4)物理去除法5)加水搓洗法6)微生物去毒法

(3)制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标准

七、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1、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2)发病与食品有关。

(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2.、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的季节性特点(2)发病的地区性特点

(3)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种类分布特点(4)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

八、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可分为感染型、毒素型和混合型三种。

(1)感染型:常伴有发热,中毒潜伏期较长。

(2)毒素型:很少有发热,以恶心、呕吐为突出症状,中毒潜伏期长短与毒素类型有关。

(3)混合型:致病菌对肠道的侵入及其产生的肠毒素的协同作用。

九、环境污染有什么特点?石油污染物危害水生生物的原因有哪些?

环境污染的特征:

(1)浓度低、持续时间长,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和其它生物;(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生物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改变其原有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3)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受影响的对象广泛。2、石油污染物危害水生生物的原因为:生物被石油污染物覆盖造成窒息而死亡;或生物体与油污染物接触中毒而死亡;或亚致死剂量的油和油产物进入生物体

内,降低生物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或油污染物中致癌成分或遗传变异部分进入生物体,产生潜在威胁;或生物食物链的某一中间环节遭受损害所产生的影响等。

十、兽药残留的来源有哪些?兽药残留的危害有哪些?

兽药残留的来源:1、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2、不遵守休药期规定

3、超量用药或把治疗药物当成添加剂使用

4、滥用药物

5、饲料加工过程受到污染

6、用药方法错误,或未做用药记录

7、屠宰前使用兽药8、厩舍粪池中含有兽药

9、环境污染造成药物残留10、有关部门对兽药残留的监督管理不严

兽药残留的危害:1、毒性作用2、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3、细菌耐药性

4、菌群失调

5、“三致”作用

6、激素的毒副作用

十一、抗生素残留对健康和生态有哪些影响?

1. 毒理作用:与医用比较。氯霉素能导致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且其发生与使用剂量和频率无关。

2. 诱导耐药菌株

亚治疗量抗生素及其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一,易于诱导耐药菌株;其二,组织残留可能干扰人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和诱导耐药的病原菌株。

3. 变态反应:致敏作用

4. 对环境的影响:动物排泄物污染水源和土壤

十二、有毒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毒作用特点及影响其毒作用强度的因素?

1、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

(1)某些地区特殊自然环境中的高本底含量

(2)由于人为的环境污染而造成有毒有害金属元素对食品污染

(3)食品机械、容器及添加剂

2、有毒有害金属的毒作用特点

(1)强蓄积毒性,进入人体后排出缓慢,生物半衰期多较长。

(2)可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而在生物体及人体内达到很高的浓度

(3)对人体的危害以慢性中毒和远期效应为主

3、影响有毒有害金属毒作用强度的因素

(1)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以有机形式存在的金属及水溶性较大的金属盐类,其消化道吸收较多,通常毒性较大。

(2)机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以及食物中某些营养素的含量和平衡情况。

(3)金属元素之间或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拮抗作用、相互协同作用

十三、N-亚硝基化合物的种类及其结构;硝酸盐、亚硝酸盐、N-亚硝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亚硝基化的阻断与预防措施?

1、N-亚硝基化合物的种类及其结构:

(1)、N-亚硝胺类

R1

N-N=O,R1 R2为烷基或芳香基。

R2

(2)、N-亚硝酰胺类

R1

N-N=O ,R1为烷基,R2 CO为酰基

R2 CO

2、硝酸盐、亚硝酸盐、N-亚硝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

(1)、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A、正铁血红蛋白症

常发生在饮水中高硝酸盐含量地区。

形成原因:人体内大量的亚硝酸盐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使正铁血红蛋白含量上升,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B、婴儿先天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C、甲状腺肿

(2)、N-亚硝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

A、一般毒性作用

一般毒性与N-亚硝基化合物的烷基碳链长度成反比,当然还与动的物种类有关。对于对称性烷基亚硝胺而言,其碳链越长,急性毒性越低。

B、致癌性

C、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

3、亚硝基化的阻断与预防措施:

(1)、防止食物霉变或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2)、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用量(3)、施用钼肥

(4)、增加维生素C等亚硝基化阻断剂的摄入量(5)、制定标准并加强监测

十四、加工中B(а)P的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加工中B(а)P的污染来源:

1.原料中B(а)P的污染

(1)烟尘的污染(2)工业废水、废气的污染

2.烹饪加工中B(а)P的污染:(1)烟熏(2)烘烤煎炸

危害:

致癌性:经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B(а)P致癌性强,是一种高度致癌性物质,可致多种动物的多种肿瘤,并可经胎盘使子代发生肿瘤,可致胚胎死亡,或导致仔鼠免疫功能下降。对人体最小致癌量为40-200μg。

致突变性:是间接致突变物。

B(а)P有组织和细胞毒性作用,可导致上皮分化不良、细胞损伤、柱状上皮细胞变形等。

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食品中B(а)P含量与胃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防止措施:

(1)防止污染,改进烹饪工艺,减少熏烤或烘烤时间,防止烤焦和炭化。(2)严禁在柏油公路上脱粒或翻晒粮食(3)去毒:吸附处理。

(4)制定食品中允许含量标准

十五、根据安全评价资料可将食品添加剂分成哪四大类?

(1)GRAS物质:一般认为是安全的物质,可按照正常需要使用,不需建立ADI 值。

(2)A类:JEGFA已经制定ADI和暂定ADI的添加剂。

A(1):经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GFA)认为毒理学资料清楚,已制订出ADI值(即每人每天容许量,以mg/Kg体重计)的添加剂。

A(2):JEGFA已制定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整,暂时允许使用于食品的。

(3)B类:JEGFA曾进行过评价,由于毒理学资料不足,未建立ADI值,或未进行安全评价的。

B(1): JEGFA曾进行过评价,因毒理学资料不足,未建立ADI值。

B(2): JEGFA未进行安全评价。

(4)C类:JEGFA进行过安全评价,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应该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或应该严格限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C(1):JEGFA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食品上应该禁止使用的。

C(2):JEGFA认为应严格控制在某些食品的特殊用途上。

其中列入A表的有448种,B表463种,C表26种。

十六、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乳酸链球菌素等防腐剂的作用机理?

苯甲酸作用机理:选择性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尤其是对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具有较强的阻碍的作用。

山梨酸作用机理:抑制菌体内脱氢酶系的作用而阻止微生物的生长。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微生物细胞呼吸酶与电子传递酶系活性,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其抑菌能力随烷基链的增长而增强。

乳酸链球菌素抑菌机制:①乳酸链球菌素吸附于敏感细胞表面

②与细胞膜结合形成管状结构,引起细胞膜渗漏,导致小分子量的细胞质成分迅速流出,引起膜内外能差的消失,并立即对DNA、R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的生物合成产生抑制作用。

十七、还原型漂白剂均为亚硫酸及其盐类,它们漂白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1、亚硫酸被氧化时可使着色物质还原褪色,使食品保持鲜艳色泽;

2、植物性食品的褐变多与食品中的氧化酶有关,亚硫酸对氧化酶有强抑制作用,故可防止其酶性褐变;

3、亚硫酸与糖进行加合反应,其加合物不形成酮结构,可以阻断含羰基化合物与氨基酸的缩合反应,从而防止非酶性褐变;

4、亚硫酸为强还原剂,能阻断微生物的生理氧化过程,对细菌、霉菌、酵母菌也有抑制作用,也可作为防腐剂。

十八、请举例说明植物性天然有毒物质有哪些?

主要的种类有氰苷、皂苷、茄碱、棉子酚、毒菌的有毒成分以及植物凝集素等。

1、毒苷物质

(1)氰苷:

植物中的氰苷主要有苦杏仁苷和亚麻苦苷。

(2)芥子甙(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类有毒成分,又称作为致甲状腺肿原。主要存在于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葱、大蒜等植物,是引起菜籽饼中毒的主要有毒成分

(3)皂苷:主要存在于菜豆(四季豆)和大豆中。

2、生物碱:

(1)茄碱:

又称为龙葵碱或龙葵素, 存在于茄子、马铃薯等茄属植物中

(2)秋水仙碱:

主要存在于黄花菜等植物中。

3、毒酸成分

植酸:影响钙、镁、铁、锌等金属元素的吸收利用。

草酸:草酸及其盐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中,其在菠菜、豆类、黄瓜、食用大黄、甜菜中的含量比较高

4、毒酚——棉酚

十九、请举例说明动物性天然有毒物质有哪些?

1、无鳞鱼毒素

主要存在一些海产鱼以及龟、鳖、鳝等鱼类

2、河豚鱼毒素

主要存在于河豚的卵巢、肝脏、肠、皮肤、血液、眼球及卵中

3、海产藻类和贝类毒素

主要存在于双壳类、膝沟藻和蓝藻类

4、螺类毒素

主要存在于螺的肝脏、腮下腺、唾液腺、肉和卵内

5、肉毒鱼毒素

存在于鲨鱼、梭鱼、鲈鱼、八目鱼等鱼类中

二十、纸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纸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1)造纸原料中的污染(2)造纸过程中添加的助剂残留

(3)彩色颜料污染(4)纸表面杂质及微生物污染

(5)纸在加工处理时使其含有较多的化学污染物

2、纸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制纸原料

制纸原料主要有木浆、草浆、棉浆等,木浆最佳。原料中农药的污染。

制作食品包装用纸不应采用回收废纸作原料。回收废纸中铅、镉、多氯联苯等有害物质的残留。

(2)添加物

制纸中所用的添加剂有亚硫酸钠、硫酸铝、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松香、防霉剂等,这些物质残留将对食品造成污染,因此应防止其在纸中残留。此外,为了使纸增白,往往在纸中添加荧光增白剂,这种增白剂是一种致癌物,应禁止在食品包装纸中添加。

(3)油墨

油墨中含有铅、镉、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

锡纸中铅易超标

为了防止油墨对食品造成的污染:一方面要加强对油墨配方的审查,选用安全的颜料和溶剂;另一方面印刷面不能直接接触食品。

二十一、影响超高压杀菌的主要因素?

1、pH对高压杀菌的影响

2、温度对高压杀菌的影响

3、微生物生长阶段对高压杀菌的影响

4、食品成分对高压杀菌的影响

二十二、简述转基因食品的主要安全性问题有哪些?

当前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争论主要在两个方面:

1、是通过食物链对人类产生影响;

2、是通过生态链对环境产生影响。

食物安全性因素需要考虑的有:

转基因产物的直接影响:营养成分、毒性或增加食物过敏性物质的可能;

转基因间接影响:最终产物可能含有新的成分或改变现有成分的含量

环境安全性的核心问题:

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外源基因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

二十三、在转基因食品中何为“实质等同性”原则?等同或相似原则?

“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一种新的食品或成分与一种传统的食品或食品成分“实质等同”(即它们的分子结构、成分与营养特性等数据,经过比较而认为是实质相等),那么,该种食品或成分即可视为与传统品种同样安全。

只有当转基因食品或其成分完全不同于传统食品时,则须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估。“等同或相似原则”:该原则要求对转基因食品从营养和毒理学两方面进行个案评价。

1、SAFEST 1:与传统食品极其相同或相似。这类食品则不需进一步进行更多的营养和毒理学评价。

2、SAFEST 2:与传统食品极其相似,但存在某个新成分或新特性或缺乏某一个原有的成分或特性。这类食品要对其不同成分与特性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3、SAFEST 3:与传统食品既不相同也不相似,这一类食品要做广泛的毒理学评价。

二十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指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出来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又称生态食品或天然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依据无公害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生产,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安全食品。

从总体上讲,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都具有无公害、无污染、安全、

平衡营养等特征,但三者在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资料使用、生产加工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上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产地环境条件

均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源的地区,应符合各自相应的标准和规定。其中以有机食品产地环境要求最为严格,其次是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原料基地至少3年未使用过任何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对农用化学物质使用年限未作规定。

二、生产加工要求

1、生产资料:在A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而在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生产资料

2、农产品生产:有机农产品要求最严,其次是绿色食品。

3、食品加工:绿色食品是根据我国绿色食品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工;有机食品是根据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具有国际性。

三、管理机构和标准体系

1、管理机构和颁证管理

各类安全食品的管理机构、管理方法、颁证机构、证件的有效期有所不同。

?绿色食品:管理机构是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效期3年

?有机食品:管理机构是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效期1年

?无公害食品:管理机构是农业部,有效期尚未规定

2、标准体系与产品要求

三者的标准体系内涵和标准构成不完全相同。

一般而言,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有机食品标准高,产品安全卫生标准严,能与国际接轨,其次是A级绿色食品,再次是无公害食品

二十五、如何制定HACCP计划;ISO9000系列标准的五个主干标准?

制定HACCP计划:

1、组建HACCP小组

2、产品描述

3、确认用途

4、绘制流程图

5、确证生产流程图

6、施行危害分析

7、确定关键控制点

8、确定每个关键控制点的临界限值

9、确定关键控制点的监测系统10、确立纠正措施11、确定证明程序

12、记录保存和建立文档

ISO9000系列标准的五个主干标准:

1、ISO9000-1(GB/T19000.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第一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

2、ISO9001(GB/T1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3、ISO9002(GB/T1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4、ISO9003(GB/T1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5、ISO9004-1(GB/T19004.1)质量管理质量体系要素,第一部分:指南。

食品安全法考试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餐饮处)试题

精心整理 餐饮食品安全知识试题 (注:标红的为答案)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自(B)起施行。 A、2015年5月1日 B、2015年10月1日 C、2016年1月1日 2、制定《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C)。 A C 3 A、 4 A、1 5 A、10 6 金。 A、 7 A 8 A、 9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C、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10、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B)。 A、可降价销售 B、不能销售 C、可作处理食品销售 11、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购食品或原料时,除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外,还应查验(A)。 A、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B、健康证明 C、培训证明 12、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A)。 A、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B、出口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C、美国食品安全标准 13、冷藏: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以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贮存的过程,冷藏温度的范围应在(A)之间。 A、0℃~10℃ B、-1℃~10℃ C、-1℃~0℃ 14、冷冻: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温度以下,以保持冰冻状态贮存的过程,冷冻温度的范围应在(C)之间。 A、-1℃~0℃ B、-1℃~-10℃ C、-20℃~-1℃ 15、(C)是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A、政府负责人 B、监管部门负责人 C、餐饮单位负责人 D、消费者 16、下列可以不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餐饮单位是(C) A 17 A、冷冻 18 A、12 19 A 20 A、1 21 A、10秒 22 A 所 23 A、10米 24 A 25、各类餐馆、快餐店、小吃店的凉菜间面积应占食品处理区域面积(A)以上 A、10% B、20% C、15% D、8% 26、食品处理区内需经常冲洗的场所及易潮湿的场所应有墙裙,其高度应为(B) A、1m以上 B、1.5m以上 C、2m以上 D、铺设到天花板 27、专间的墙裙铺设高度应为(D) A、1.5m B、2m C、2.5m D、铺设到天花板 28、食品处理区内,不应使用明沟方式排水的包括(B) A、粗加工间 B、凉菜间 C、烹饪间 D、餐具洗消间

食品安全法试题答案

《食品安全法》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本法自(A)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A、2009年6月1日 B、2009年6月28日 C、2009年8月1日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C)。 A、公众身体健康 B、公众生命安全 C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A)年。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A、2 2 B、3 3 C、5 5 4、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要求支付价款(C)倍的赔偿金。A、3 B、5 C、10 5、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中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将处以(B)元以上(B)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A、1000 10000 B、2000 20000 C、3000 30000 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A)。A、免检 B、不定期抽检 C、定期抽检 7、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B)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3 5 B、5 10 C、5 5 8、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C)。 A、道德谴责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9、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 A)。 A、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 C、餐饮服务许可。 10、(C)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A、卫生部 B、质检总局 C、国务院 1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A)应当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每年 B、每两年 C、每半年 12、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C),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

小学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竞赛题试题 答案

垫江县界尺学校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竞赛题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20分) 1、儿童青少年应该多喝含咖啡因的可乐饮料。 (×)2、爆米花不能多吃是因为过量食用,可使人铅中毒。 (√)3、食物变质后经过加工处理,煮熟煮透后仍不可以食用。(√) 4、松花蛋中含有一定量的铅,经常使用会引起铅中毒。(√) 5、烤羊肉串在烟熏、烧烤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不宜多吃。(√) 6、儿童少年不要常吃巧克力糖。(√) 7、食品放入制作粗造的小玩具、卡通画,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 8、粗粮、杂粮的营养成分比精白米、精白面粉多,要提倡常吃。(√) 9、油炸食物营养丰富宜多食用。(×) 10、补充维生素,种类越多越好。(×) 11、只要吃足够多的饭菜,就可以满足人体所需全部维生素和矿物质。(×) 12、营养过剩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13、适量的皮下脂肪可以为人体防寒保暖,维持正常体温。(√)

14、长期过量吃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易诱发肥胖病、冠心病等疾病,对健康不利。(√) 15、锻炼身体,应该在吃饱了以后立即进行。(×) 16、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许多疾病。(√) 17、晚上看电视时,可以关闭室内所有的灯,这样可以减轻眼睛的疲劳。(×) 18、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看书会引起视力损伤。(√) 19、游泳后要用清洁的水洗澡,还要点眼药水预防眼病。(√) 20、水果营养价值比蔬菜高,可以考虑多吃水果代替蔬菜。(×) 二、单选题(20分) 1、食用鲜豆浆,以下哪种食用方法最安全(D) A、鲜豆浆压榨后即可食用B、鲜豆浆压榨经过滤后即可食用C、加入一定量的开水后便可食用D、必须将鲜豆浆彻底煮沸并持续5分钟后再食用,最安全 2、下列食品中不得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是(A) A、纯牛奶B、酱油C、奶油 D、火腿 3、儿童不宜经常食用以下哪种食品:(C)A、五谷杂粮B、坚果类的零食 C、各种保健品 4、发霉的茶叶不能喝的主要原因是(C)A、霉变的茶叶失去了香味B、发霉的茶叶泡出的茶水混浊C、发霉的茶叶可能含有毒素,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法试题答案

医疗法律法规试题(三) 姓名:分数: 1.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年。 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2.对生产经营者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A.二B.三C.四D.五 3.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A.道德谴责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 4.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 )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A.可以 B.不可以 5.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A.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B.成分或者配料表 C.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D.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实施免检。 A.可以B。不可以C。有权 7.食品检验由食品()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A.行政机构B。监督机构C。政府机构D。检验机构 8.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 A.生产许可B。食品流通许可C。餐饮服务许可。 9.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A.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B。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C。渗出性皮肤病 10. 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物品一同运输; A.安全B。有毒C。无害D。有害

四.判断题:1分×10题 1.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2. 食品检验实行食品监督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 3.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记录保存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 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5.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6.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7.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8. 食品生产者可以适当采购或者使用接近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相关产品。(×) 9.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10.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五、问答题:8分×5题 1.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哪些食品安全标准及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教学文稿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第45号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已经2018年8月20日教育部第20次部务会议、2018年12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9次局务会议和2019年2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12次委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2019年2月20日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学生和教职工在校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以下统称学校)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集中用餐是指学校通过食堂供餐或者外购食品(包括从供餐单位订餐)等形式,集中向学生和教职工提供食品的行为。 第三条学校集中用餐实行预防为主、全程监控、属地管理、学校落实的原则,建立教育、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学校集中用餐应当坚持公益便利的原则,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 第五条学校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和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宣传教育。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对工作,将学校食品安全纳入本地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第七条教育部门应当指导和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管理制度,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作为学校落实安全风险防控职责、推进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评价考核;指导、监

最新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 一、名词解释(5个,每题2分,10分) 1.食品卫生 2.食品腐败变质 3.环境污染物 4.有机食品 5.绿色食品 6.无公害食品 7.转基因食品 8.农药残留 9.寄生虫 10.发酵 11.防腐剂 12.抗氧化剂 13.食品添加剂 二、选择题(10个,每题1分,共10分) 相关内容,全面看书。 1.不属于“食品腐败”定义的内容是()。 A.蛋白质受细菌产生的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而被分解。 B.生成各种有毒物质 C.生成不愉快气味 D.物理、化学因子的作用使食品的化学组成和感观指标等品质发生改变 2.和真菌毒素有关联的是()。 A. 蘑菇 B. 霉菌 C. 病毒 D. 细菌 3.有机磷,有机氯农药中毒的机理是()。 A. 消化系统障碍 B. 神经障碍 C. 循环系统 D. 过敏 4.HACCP是 ( )。 A.Hazard Assesment Critical Control Procedures B. Hazard Assesment Crisis Control Point C.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D.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rocedures 5.正确的食品保存说明是 ( )。 A. 低温杀菌处理的食品里不存在微生物 B. 冷冻食品可提高食品品质 C.Aw越低微生物越容易繁殖 D. 好气性腐败菌的防止最好是密封罐装法 6.评价餐厅空气卫生质量的指标中“可吸人颗粒”不包括( )。 A.尘 B.烟 C.雾 D.粒 7.我国食品卫生法中对未作必须消毒的规定( ) 。 A. 餐具 B.饮具 C.炊具 D.熟食品容器 8.餐具消毒时,限用漂白粉是因为( )。 A.杀菌不彻底 B.不能灭活病毒 C.成本高 D.游离性余氯污染周围环境

2014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标准答案解析

食品安全卫生学总复习题 食物中毒部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 C ) A.伤寒 B.甲性肝炎 C.肉毒中毒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 E.禽流感 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B ) A.化学性食物中毒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真菌性食物中毒D.有毒动物中毒 E.有毒植物中毒 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 A.家畜、家禽 B.海产品C.人化脓性伤口D.苍蝇 E.尘埃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C ) A.高烧+腹泻B.高烧+呕吐 C.呕吐+腹泻 D.不吐不泻 E.呼吸困难 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D ) A.奶类 B.畜禽肉类C.蛋类D.海产品 E.粮豆类 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 D ) A.山东 B.湖北 C.浙江 D.新疆E.广西 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C ) A.鱼肉B.血液和皮肤 C.卵巢和肝 D.肾和眼睛 E.胃肠 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D ) A.加热不彻底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 C.贮存不当D.误食 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 B )解毒 A.EDTA—Na2Ca B.美蓝 C.阿托品 D.巯基解毒剂 E.抗生素 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 )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 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 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 A.传播媒介——食物 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 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ABCDE)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 ABD )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 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E.用苦井水煮饭菜 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BC) A.禽蛋 B.奶油蛋糕 C.剩饭 D.还带 E.植物性食物 5.下列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有(ACD )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D.志贺菌食物中毒 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6.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下列类型(ABE) A.急性胃肠炎型 B.急性菌痢型 C. 败血症型 D.神经、精神型 E.出血性肠炎型 7.毒覃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ACDE) A.胃肠炎型 B.败血症型 C.溶血型 D. 神经、精神型E. 脏器损害型 8.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有(ABCDE ) A.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 B.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C.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 D.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 E.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

食品安全学试题库答案版

名词解释:5道,每道3分(7选5) 填空题:40空,20分,16道 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问答题:5题,每题8分 论述题:15分(做一个危害分析表)2选1 HACCP考察专题 瓶装纯净水的生产工艺过程如下: 原水→检验→过滤→去离子→消毒→灌装→封口→成品 试运用HACCP原理,对瓶装纯净水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并确定其关键控制点。(危害分析占10分,判断CCP占5分) 答:瓶装纯净水的生产过程的危害分析如下:

绪论 1.什么是粮食安全?它涉及那些方面? 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中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联合国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为: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目前的一种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涉及: (1)粮食安全包括宏观安全和微观安全。宏观安全是从总体、总量上看粮食供求是均衡的;微观安全是从局部、个体上看粮食供求是均衡,任何人都能买得到并且能够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 (2)粮食安全包括短期安全和长期安全。既要保证短期内任何人都能买得到并且能够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又要满足长期的需求。(3)粮食安全的目标应该是实现长期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包括量的安全和质的安全。粮食安全的目标不仅仅是维持生存还要保证健康,不仅仅是从数量上有足够的粮食,还要确保粮食食用的卫生、安全。通过对粮食安全进行长期和系统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即粮食经济学。 2.什么是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卫生? 食品安全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它主要是指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达到危害程度一定剂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加入,从而保证人体按正常剂量和以正确方式摄入这样的食品时不

食品安全学题库答案版

食品安全学题库答案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名词解释:5道,每道3分(7选5) 填空题:40空,20分,16道 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问答题:5题,每题8分 论述题:15分(做一个危害分析表)2选1 HACCP考察专题 瓶装纯净水的生产工艺过程如下: 原水→检验→过滤→去离子→消毒→灌装→封口→成品 试运用HACCP原理,对瓶装纯净水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并确定其关键控制点。 (危害分析占10分,判断CCP占5分) 答:瓶装纯净水的生产过程的危害分析如下: 加工工序潜在危害危害 是否 显著 判断依据预防显著危害 的措施 是否关 键控制 点 原水检生物性:病原是原料可能带有按照国家有关是

绪论 1.什么是粮食安全它涉及那些方面 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中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联合国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为: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目前的一种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涉及: (1)粮食安全包括宏观安全和微观安全。宏观安全是从总体、总量上看粮食供求是均衡的;微观安全是从局部、个体上看粮食供求是均衡,任何人都能买得到并且能够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 (2)粮食安全包括短期安全和长期安全。既要保证短期内任何人都能买得到并且能够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又要满足长期的需求。(3)粮食安全的目标应该是实现长期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包括量的安全和质的安全。粮食安全的目标不仅仅是维持生存还要保证健康,不仅仅是从数量上有足够的粮食,还要确保粮食食用的卫生、安全。通过对粮食安全进行长期和系统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即粮食经济学。 2.什么是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卫生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鉴定方法,预防措施及卫生学的意义。 食品腐败变质:食品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官性质的一切变化。腐败变质与发酵的区别:腐败:有害。发酵:有益! 1、腐败的原因: (1)微生物作用:细菌、霉菌、酵母:主要因素通过自身酶的作用使食品腐败变质。微生物含有的酶包括胞外酶和胞内酶。 胞外酶:分解食品中的蛋白质、多糖等,使成为简单小分子。 胞内酶:将吸收到胞内的物质进行分解,代谢产物使食品产生不良的气味或味道。(2)食品本身因素:○1食品自身含有许多内源酶,在适宜的条件下,酶的活性会发生变化,产生分解,导致食品腐败变质。○2食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食品的营养组成、水分含量、pH、渗透压等 (3)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紫外线、氧等作用因素对食品的腐败变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补充)羰基价:脂肪氧化所产生的羰基化合物(醛、酮类化合物)的聚积量。 2、鉴定方法:感官鉴定、理化鉴定、微生物鉴定 *感官鉴定: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对食品卫生质量的鉴定,称为食品的感官评价。 辅助感官鉴定—当感官检验难以判断产品质量时,做水煮实验。 *理化鉴定:食品腐败变质后伴有物理及化学特性的变化,通过检测来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称为理化鉴定。 (1)物理指标:食品腐败变质时分解时小分子物质增多这一现象,先后研究有食品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率、折光率、冰点下降、粘度上升及pH改变等变化。 (2)化学指标: A.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 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肉、鱼、豆类)水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称为TVBN。TVBN≤30mg/100g) B、组胺(组胺可作为某些鱼是否腐败的指示物。); C、K值(鱼肉ATP依次分解为ADP、AMP、IMP、HxR(肌苷)、Hx(次黄嘌呤),其中低级分解产物HxR和Hx与ATP及其系列分解产物的比值(百分数)称为K值。K值≤20%,绝对新鲜;腐败,K值≥40%。); D、pH变化(“V”形变动)。 *微生物鉴定: (1)细菌总数:指单位质量(g)、体积(mL)或表面积(cm2)的被检食品中所含的细菌数量。 食品细菌总数的卫生学意义 A.代表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B.预测食品耐储藏的期限 (2)大肠菌群近似数(MPN):100g或100ml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可能数. 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 A.粪便污染指示菌,其中典型大肠杆菌表示近期污染,非典型大肠杆菌表示陈旧污染。 B.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指示菌。 3、食品腐败变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预防微生物污染:从食品原料到食用的整个食品链过程注意防止微生物的污染。(2)控制微生物繁殖

公共卫生营养与食品安全卫生学题

公共卫生(中级)营养与食品安全卫生学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得范畴(C ) A、伤寒 B、甲性肝炎 C、肉毒中毒 D、眾饮暴食性胃肠炎 E、禽流感 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得就是(B )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真菌性食物中毒 D、有毒动物中毒 E、有毒植物中毒 3、沙门菌食物中毒得主要食物来源就是(A ) A、家畜、家禽 B、海产品 C、人化脓性伤口 D、苍蝇 E、尘埃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得临床表现为(C ) A、髙烧+腹泻 B、高烧+呕吐 C、呕吐+腹泻 D、不吐不泻 E、呼吸困难 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得中毒食品主要就是(D ) A、奶类 B、畜禽肉类 C、蛋类 D、海产品 E、粮豆类 6、据统汁,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得地区就是(D ) A、山东 B、湖北 C、浙江 D、新疆 E、广西 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得部位就是(C ) A、鱼肉 B、血液与皮肤 C、卵巢与肝 D、肾与眼睛 E、胃肠 8、毒覃中毒得常见原因就是(D ) A、加热不彻底 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 C、贮存不当 D、误食 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B )解毒 A、EDTA—Na2Ca B、美蓝 C、阿托品 D、兢基解毒剂 E、抗生素 10、有机磷农药中毒得主要毒作用机制为(A )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 C、抑制琥珀酸脱氢齣活性 D、抑制枸椽酸合成酶活性 E、抑制异枸椽酸脱氢酶活性。 1、( A )与微生物得生长繁殖,食品得品质与储藏性存在着最密切关系 A水分活度B湿度 C PH值 D温度 E渗透压 2、食品腐败性细菌得代表就是(E ) A乳杆菌属B肠杆菌科C微球菌属 D芽胞杆菌属E假单胞菌属 3、食品在细菌作用下发生变化得程度与特征主要取决于(C ) A细菌来源B环境温度C细菌菌相 D菌落总数E食品本身理化特性 4、我国规定婴幼儿奶粉中黄曲霍毒素Ml ( E ) A£l、0ug/g B WO、5ng/g CW0、2ug/g DWO、lug/g E 不得检出 5、200吨花生油被黄曲签毒素污染,急需去毒,首选措施为(C ) A兑入其她汕 B白陶土吸附C加碱去毒D紫外线照射 E氨气处理 6、镰刀菌毒素中,(B )有类雌激素样作用。

食品安全法试题 - 含答案

2015版食品安全法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上,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具体部署。会议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A.十二届全国人大十四次会议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D.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2.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于()起施行。 A.2015年10月1日 B.2015年1月1日 C.2015年6月1日 D.2015年12月31日 3.投诉或咨询食品问题,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统一投诉举报电话() A.12315 B.12306 C.12331 D.12333 4.( )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A.任何组织或个人 B.食品生产经营者 C.消费者 D.食品企业 5.()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市场监督管理局 D.食品安全委员会 6.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A.刑满一年后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B.刑满二年后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C.刑满三年后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D.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7.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许可证。 A.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B.处50万元以上罚款 C.处10万元以下罚款 D.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8.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 A.10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B.终身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C.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D.3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9.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A.检验制度 B.登记制度 C.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D.信用档案 10.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A.5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 B.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 C.2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 D.半年后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 11.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 A.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B.食品生产保险 C.风险保险 D.三个都选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如何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 2、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可具体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4、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二、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作为一“种”概念,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 作为“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通常被理解为部门概念或者行业概念)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内容和全部环节。 三、安全食品包括哪些层次? 我国目前生产的安全食品包括以下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四、食物链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食品不安全因素。 英国C.E.Fisher(1993)对当代发达和较发达社会或国家提出的一张饮食风险清单: ①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污染。 ②环境污染。 ③农用、兽用化学物质的残留。如化肥、农药、兽药等。 ④自然界存在的天然毒素。 ⑤营养素不平衡。 ⑥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毒素。 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⑧食品掺伪。 ⑨新开发的食品资源及新工艺产品。 ⑩包装材料。 ⑾过量饮酒。 ⑿其他。 五、简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一)食品标准化工作正在不断完善 食品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健全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网络,其中包括国家级食品检验中心,省、地市及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加上有关行业部门设置的食品检验机构(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技术、工艺设备以及质量管理水平取得较大提高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校园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校园食品安全教育教案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食谱。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食谱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问题、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较结果、牛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什么是营养配餐等资料。 学生: 1.分成小组,选出发言人。 2.搜集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教学设计: 1.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分小组讨论资料后的相关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的交流和总结。

3.学生分别在组内和班内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资料和信息。 4.各小组同学制定适合青春期学生的营养食谱。 5.各小组的发言人在全班宣布本小组的营养食谱。 教学过程: 教师:现在许多学校中午为同学们配送营养午餐,但是一些同学少吃或不吃学校配送的午餐,而吃方便面或是汉堡包,更有部分同学到校外的肯德基、麦当劳去吃洋快餐。这种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对同学们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几个资料。 学生: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思考题。 资料:

1.汉堡包造就了美国严重超重超肥的一代,美国政府试图将国民脂肪摄入量从40%降至30%,却非常困难。而目前,洋快餐正在向我国青少年大举进攻。部分青少年偏食洋快餐,那只是摄入了高脂肪、高糖、高热量,而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极少。一旦形成饮食习惯,将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身体素质。 2.世界银行的统计表明,仅微量营养素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失,至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据介绍,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将1790年至1980年间经济的增长,归功于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而消除碘、维生素A和铁的缺乏,能提高人群平均智商10至15分。 3.我国自1985年到1995年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进行了10年动态调查,结果显示7—18岁青少年中,男生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从2.75%升至8.65%,女生从3.38%升至7.18%;与体质密切相关的肺功能、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水平下降。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青少年肥胖者激增的趋势更加明显。那么,肥胖是营养过剩?不是。肥胖不仅不等于营养过剩,而且是营养缺乏的主要表现。

2010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安全学》考试 考试地点:2204、2206 考试时间:1月10日上午10:05~11:45 闭卷考试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重点: 一、有机、绿色及无公害食品的定义 答: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绿色食品一般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只是严格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无公害农产品是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一般农产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它着重于解决农产品中农残、有毒有害物质等已成为“公害”的问题,即“吃了不倒”。 二、决定食品安全与否的因素 答:(1)食品中污染物本身的固有毒性 (2)暴露水平(剂量):当食品中的污染物含量低于国家标准的限量时,食品是相对安全的。 (3)不同的群体或个体

三、“生物放大”作用 答: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 四、酸雨的定义 答:酸雨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和雾。 五、食品包装的特点 答:(1)不可食用; (2)对食品的保护; (3)对食品产生一定的影响。 (4)对食品的感官特征的影响(如白酒在陶瓷缸、葡萄酒在橡木罐内酿造风味最佳、超过保质期保存期的罐头食品有不良的异味金属味等); (5)对食品的理化性能有影响(保持食品最佳的理化性能.防水、防潮、防震、防氧化、透气、透氧、隔热、保温、抗辐射等); (6)对食品的卫生状态的影响(避免一切可能性出现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浸出量而对食品的内在质量造成不良反应)。 六、纸制食品包装主要存在的安全卫生问题 答:食品包装用纸:

浅谈学习食品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性

浅谈学习食品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性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而纵观当今社会,各类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关于食品安全,我们虽然看到了国家对法律法规、检验检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但是消费的主体是我们,所以学习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下,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希望通过食物来调节身体,使之处于更加优良的状态。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食品健康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健康认识体会 正文: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可供我们选择的食品日趋丰富,大街小巷商店超市,五花八门的食品让人应接不暇,各式各样的食物虽然丰富了我们的餐桌,但是,在这个到处充斥着地沟油、注水肉、问题奶粉的混乱市场上,如何擦亮眼睛,区分优劣就变动更加重要了,这不仅是要维护我们消费者的权利,更是要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健康负责。学习食品安全与健康知识,就是给自己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纷繁的食品市场上,甄别安全的优质的食品。 我觉得食品安全与健康这门课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首先是食品安全,其次是食品与健康。 正如老师经常说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有保证了生命安全,才能有进一步追求健康的基础。 食品安全事件容易造成群体性发病,引起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食源性疾病是使人遭受痛苦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能带来不必要的死亡和经济负担。而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如农药残留、滥用食品添加剂、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及食品污染等。在国内,长期以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有关劣质食品的报道层出不穷,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福寿螺、毒火腿、瘦肉精、

学校食品安全及营养健康教育

学校食品安全及营养健康管理方案 学校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学校食物中毒或其他食堂性疾患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能正常摄入所需营养,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为做好食品经营工作,切实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健康,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防止“病从口入”,保障就餐者的身体健康。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经营。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体检一次,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凡有传染病者坚决予以辞退。 二、进入食堂的各种原料,全部实行定点采购,确保食品质量。 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即不买腐烂变质原料;保管员不收腐烂变质原料;加工人员不用腐烂变质原料;售食品人员不卖腐烂变质食品。 1、成品存放实施“四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品、药品隔离;食物与天然冰隔离。 2、用具实行“四过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3、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办法: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 4、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 5、定时做好餐具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食品实行“五隔离”;

即主食与副食,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食,食品与鼠药、农药隔离。 三、放置食品的橱柜、货架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食品应当分类、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四、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与肉类、水产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五、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盘、框、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六、冲洗灶具、地面、清洗水池,每星期大扫除一次,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齐全,食堂无污染、无杂物杂物。 七、经常对从业人员进行营养、卫生、职业道德和法制纪律教育,努力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八、学校相关领导要经常检查饭菜质量,抓好卫生制度落实。保证学生就好餐。严禁闲杂生人进入食堂。 九、学校行政人员每天检查食堂管理、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后勤服务等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每天有人组织学生有序安全地就餐。 十、如发现食物中毒事故,及时上报领导,采取积极措施,并保护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配合卫生、行政部分调查和处理。

2019最新食品安全法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2019最新食品安全法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 不得分。) 1、消费者在消费食品过程中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拨打(C)全国消费者申诉举报统一电话。 A、315 B、12348 C、12315 D、99148 2、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应遵守(A )的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 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 防疫法》 3、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的部门是( C) A.质量监督部门 B.食品安全委员会 C.卫生行政部门 D.食品科研机构 4、《食品安全法》规定,(A )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 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 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 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 5、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 D)设立派出机构。 A.县(市)区 B.乡镇 C.特定区域 D.乡镇或者特定区域

6、国家建立(A ),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B.食品安全监督制度 C.食品安全抽检制度 D.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自( D)起施行。 A.2009年5月1日 B.2009年6月1日 C.2015年6月1日 D.2015年10月1日 8、某消费者在食用某经营者出售的食品后出现了胃肠不适,并到医院就医花费了一些费用,消费者有权利要求经营者支付的赔偿项目包括:(D)。 A、支付医疗费 B、治疗期间的护理费 C、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 D、以上都包括 9、食品生产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应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A)备案。 A.卫生行政部门 B.农业行政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部门 10、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 A)报告。 A.卫生行政部门 B.农业行政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部门 11、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 A)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C.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

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 各位领导、老师,早上好: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和学习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方面的知识。 大家都知道,食品安全事件影响范围广,容易引发社会与心理影响。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部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更是首当其冲。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下阶段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教育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下发通知,决定联合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部门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 通知要求,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各地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各级各类学校食堂、校内食品小卖部、饮食店、食品超市、学校自备供水及二次供水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要特别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重点检查。检查重点包括:食堂、食品小卖部、饮食店等领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情况;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相关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落实情况,对承包食堂的监督管理、食堂承包者资质与准入要求;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餐饮具消毒等各个环节卫生制度和卫生要求落实情况;食堂安全保卫制度落实情况;自备供水、二次供水水质消毒、检测及达标情况。 通知强调,各地由教育部门牵头,要尽快结合实际,制订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迅速组织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并于今年11月底前完成学校自查和地方教育、卫生行政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督查工作,确保排查治理工作扎实有效。 通知指出,地方各级卫生行政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食品、饮用水监督职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学校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教育、卫生行政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对排查整治不力,整改措施不落实的地方和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要总结经验,宣传推广。 据悉,教育部将会同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于对各地开展专项排查整治情况进行抽查。 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的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2)种植业、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威胁很大,经营者违法使用高毒农药,违法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兽药,违法使用瘦肉精等等; 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仍然偏低;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