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与脱位康复
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

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骨折与脱位是常见的外伤性损伤,其治疗原则是保证骨折或脱位部位的稳定性,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
一、保证骨折或脱位部位的稳定性保证骨折或脱位部位的稳定性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首要原则。
稳定性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还可以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
对于一些较严重的骨折或脱位,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来保证其稳定性。
二、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促进愈合:1. 采用适当压力和支撑:适当压力和支撑可以促进骨折部位间接愈合。
常见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外固定和内固定等。
2. 应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或脱位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愈合。
常见方法包括电疗、热敷、冷敷等。
3. 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或脱位部位的愈合。
常见药物包括钙剂、维生素D等。
三、减轻疼痛减轻疼痛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常见方法包括:1. 应用止痛药:止痛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但需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
2. 采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四、恢复功能恢复功能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最终目标之一。
在保证稳定性和促进愈合的前提下,需要采用以下方法恢复功能:1. 应用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
2. 采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
3. 采用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骨折或脱位,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来恢复其功能。
总之,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是保证稳定性、促进愈合、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骨折后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

骨折后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者完全脱位的一种损伤,常见于外伤或者骨质疏松等因素的影响下。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是骨折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环节。
康复训练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治疗手段和康复技术,帮助骨折患者重建骨骼结构和恢复受损功能,使其能够重新参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
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骨折类型、位置、复杂程度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科学、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功能恢复是骨折康复的核心内容之一。
骨折后,患者的骨骼、肌肉、关节等组织结构和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限制。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采用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功能锻炼等手段,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组织再生,改善肌肉力量、关节稳定性和身体平衡能力,从而实现功能的逐步恢复。
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对骨折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专业技术的指导和全面细致的护理,可以加速骨折患者的康复进程,减轻功能障碍和残疾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因此,骨折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管理,以期早日康复,重返正常生活。
一、预防骨折的策略预防骨折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调理保持饮食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有利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富含的钙和维生素D可以增强骨骼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风险。
1.注重体育锻炼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
这些活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稳定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适当锻炼还可以帮助维持合适的体重,减少对骨骼的压力。
1.安全环境改善营造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安全环境,减少跌倒和意外伤害的风险。
确保房间明亮、走道通畅,避免摆放障碍物和杂物。
在需要的地方安装扶手、防滑垫等防止摔倒的设施。
1.避免高风险行为避免从高处跳下、攀爬危险的高墙或物体,以及参与高风险运动和活动,例如滑板、滑雪等。
对于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尤其需要避免这些高风险行为。
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髋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它能够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改善关节疼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髋关节骨折术后的
康复训练包括以下几类:
一、运动训练
对于运动训练,应该采取步行、抬腿等安全运动,尽可能增加活动量,让肌肉松弛,
改善肌肉功能,防止关节疼痛发作。
如果病人在运动训练时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训练,
以免发生意外。
二、力量训练
病患术后需要缓慢逐步地进行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如果病
人力量不足以完成运动,应立即停止训练,避免将负担放在关节上。
三、柔韧训练
柔韧训练是减少病患关节活动度不稳定性、提高关节活动度和灵活性、强化腰部肌肉。
因此,康复训练中应该包括弹力带、拉力带、哑铃等器械来强化腰部肌肉,以及瑜伽、拉
绳等活动以增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减少关节的疼痛。
反复训练并不能马上改善髋关节骨折术后的活动功能,但它却是实现目标的基础,从
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更快地康复。
因此,应正确安排训练量,避免过度劳累,不
断地完善自身训练技能,以争取最佳的恢复结局。
髋部骨折如何康复?

髋部骨折如何康复 ?髋部骨折是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对其的诊治方法有简单的也有困难的,这需要依据患者髋部骨折情况作出判断。
不过髋部骨折中的误区和陷阱也较多。
髋部骨折一般较常发生在老年群体中,生活中也较常听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髋部骨折,这也可以说明这一疾病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若不提早对其进行预防,在髋部骨折后并不依照科学方法进行康复,那么就极容易产生并发症,或留下后遗症,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
1.髋部骨折髋部是将人体躯干与下肢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关节,人们常说的髋骨则指的是髋关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为股骨颈、股骨头、股骨近大粗隆和股骨近端。
另外,髋部骨折包含多种类型,分别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以及髋臼骨折。
1.髋部骨折具体表现当髋关节出现骨折现象后,髋部以及下肢活动会出现障碍,局部还会出现肿胀、青紫现象,双下肢还会出现畸形,不等长,少见的还会出现同侧膝关节疼痛。
简单的来说就是,当人体髋关节部分出现骨折时,骨折部位周边区域会出现淤青、肿胀以及发红现象。
这时患者无法正常下地行走,躺在床上时也无法自行翻身。
另外,也无法自行下蹲进行大小便。
髋部骨折还会影响大腿部位的动脉,使得两条腿出现不等长现象。
若骨折块过大,可能会导致髋关节出现脱位现象,髋关节会出现变形。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患者需要考虑到自己髋关节出现骨折,并及时到院进行治疗,以便进一步确认髋关节是否骨折。
1.髋部出现骨折的原因出现髋部骨折的原因有:体重过轻,人体所需摄入的钙、维生素D含量少导致出现骨质疏松症状、有骨质疏松家庭病史以及有酗酒、抽烟、不锻炼等行为。
另外,在髋部骨折患者中,最多的就是中老年群体,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骨骼较为脆弱,在意外跌倒后,常会出现髋部骨折现象。
1.髋部骨折康复1.饮食方面髋部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因此他们的肠胃蠕动较为缓慢,消化功能出现减退现象。
但是为了能够使得髋部骨折患者尽快恢复,在饮食护理方面就极为重要。
髋部骨折如何恢复

髋部骨折如何恢复髋骨骨折指的是我们股骨的近端骨折,就是大腿的上段靠近髋关节这个部位的骨折。
年轻的人群中,髋骨骨折较为少见,大部分的髋骨骨折主要是因为外力创伤而导致。
髋骨骨折的高发率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其中患者的年龄大于70岁以上的占90%,大多是错位明显、粉碎性的骨折。
髋骨骨折又被称之为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骨折,即使经过了治疗,髋骨骨折也不一定会痊愈,很有可能出现畸形愈合或者骨折处不愈合等不定性因素,这样不仅会导致患者丧失行动能力、生活上不能自理,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和影响。
所以说无论年老或年少,髋骨骨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一种骨折。
那如果我们不幸患上该病,那又该如何进行术后的恢复呢?又有哪些因素会导致髋关节骨折呢?一、导致髋骨骨折的因素髋部在我们身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能带动我们机体运动的中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致使我们的髋骨遭到损伤,尤其是舞蹈演员、运动员和体力工作的从业人员。
但这并不能代表体力活动少的人能完全避免髋骨受损的风险。
无论年纪大小髋骨骨折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髋骨骨折主要发生在我们髋关节球部位置,也就是我们的股骨,当然也有可能发生在别的部位,那导致髋骨骨折的因素具体有哪些呢?1、体力运动因素髋关节是我们身体上肢和下肢转换力量时的重要枢纽,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原因行动起来不便利也不灵活,这样容易导致髋骨骨折,年轻人在托举重物、运动时不注意容易造成髋骨脱臼,严重者容易造成骨折。
2、老龄化因素老年人伴有骨质疏松等骨科疾病,骨质变得脆弱不堪,过度扭动髋关节或是不小心摔倒时都会容易造成骨折,这也是老年人中普遍的一种疾病。
3、潜在因素(1)我们可能会因为不注意,跌倒在坚硬的地面或是从很高的地方坠落从而造成髋骨骨折。
(2)撞击、挤压等外力伤害造成的臀部钝伤,也有可能会造成我们的髋骨骨折。
(3)过度肥胖会给我们的骨盆和髋骨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很多肥胖者们长时间不进行运动,常年保持坐卧的姿势,身体重心全部压在骨盆上,稍不注意就会导致我们的髋骨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对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随着社会人 口老龄化进 程的加快 , 髋关节病变 、 骨颈骨 股 折及髋关节置换术I l l 者 日益增多 ; 的患 髋关节骨折手术 包括股
11 研 究对 象 .
本组 资料共计 1 例 , 0 4 为甘肃省 中医院创伤骨一 科( 三病 区)05年 3月- 0 7年 9月在住院部收治的髋部骨折术后的 20 20 10例患者 , 中股骨颈骨折者 7 4 其 8例 , 隆间骨折者 5 例 , 粗 1 陈 旧性股骨头坏死者 1 l例。 本组病例男 6 例 , 7 ; 3 女 7例 年龄 3~ 9
优者 3 ,良者 2 , 8例 9例 尚可者 2例 , 差者 1 例。对照组优者 3 例, 良者 2 例 , 1 尚可者 3 , 5例 差者 1 例。 l
练习的强度 以每次训练量不引起肌肉过度疲劳为宜。术后第 2 天开始做膝关节为主的屈伸活动 , 膝关节弯曲 2 o3 o每天 1 0一 0 , O
一
本研究为治疗康复相关 性研究 ,主要研究设 计参数 有 : 局
部疼痛程度 、 关节恢复程度等指数及 Ha i综合评分指数旧 rs r 。
】 — 41
9 O岁 , 中 5 岁 以下者 5例 ,0 7 其 O 5  ̄ 0岁者 7 例 , 18 1 7 — 0岁者 3 8 例 ,1 8 岁者 2 例 ,6 9 岁者 5例。 8~5 1 8—0
12 研 究 方 法 .
骨颈骨折手术及 股骨头坏死手术 、 隆间骨折 手术 , 3类手 粗 这
术术后 的功能恢复都要求进行髋部 的功能锻炼。因此髋关节术
后康 复功能 的训练 , 对患者术后 的康复质量直接产 生积极的影
响。对 于进行功能锻炼 , 介入时机 的早晚以及如何 综合锻炼就 显得特别重要 。
髋部骨折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是否成活的 取决因素
• 残留的血液供应系统是否足够营养股骨 头, • 能否在股骨头晚期塌陷之前重建股骨头 血液供应 • 骨折复位情况对股骨头血运有很大影响 • 内固定物也是股骨头血运的影响因素之 一,应选择置入时对股骨头颈损伤较小 的内固定物
手术方法的选择
依据:年龄、全身状况、骨折类型、功能要求
人工关节置换术
• 1940年,Moore与Bohlman首先应用 金属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股骨近端 骨肿瘤。 • 曾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新鲜股骨颈 移位型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优缺点
• 置换术的优势
1、术后病人可以尽快肢体活动,防止合并症发 生,降低死亡率。 2、对股骨颈骨折后骨折不愈合及晚期股骨头缺 血性坏死是一次性治疗。
• 急诊尽快手术
12小时内手术股骨头坏死率25% 13~24小时内手术股骨头坏死率30% 24~48小时内手术股骨头坏死率40% 目前多数作者主张6~12小时之内急诊手术
对移位骨折手术前是否需要牵引 的争议
• 术前皮牵引对病人疼痛的缓解、术中骨 折复位以及手术难易程度均无影响,皮 牵引价值不大,增加皮肤压创及护理困 难 • 从恢复血运角度考虑应予以骨牵引 Mussbichler应用动脉造影研究指出中立 位或轻度内旋位牵引后,股骨头血运较 牵引前明显增加
初次治疗采用内固定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仍有争议。 大部分主张对较年轻患者(50岁以下)采用内固定方法, 对老年患者(70岁以上)采用关节置换术,而对于年龄 处于两者中间的患者采用何种方法则没有共识。
目前倾向: 相对年轻、功能要求很高,采用内固定术
年老,功能要求不高,可采用关节置换术 相对健康,活动量大而无认识或精神 疾病,采用 全髋置换术 有认知或精神疾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髋部骨折的术后护理

老年髋部骨折的术后护理髋部骨折是多发生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由于骨质疏松使股骨颈脆弱,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就可发生骨折[1]。
手术治疗较青壮年危险而复杂,加之老年人体弱多病,各种脏器机能减退的特點,采取确实有效的术后护理,对手术成功和预后尤为重要,2000~2010年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2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岁。
摔伤23例,车祸致伤9例;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
治疗方法:手术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11例130°角钢板固定,9例加压螺丝与角钢板联合固定,1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结果本组病例平均住院23天,全部病例痊愈出院,均无感染、脱位、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经1~2年的随访,骨折治愈,康复良好。
讨论术后护理:与麻醉师和麻醉护士做好床边交换,搬动患者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安置于适当体位,检查静脉输液是否通畅,注意患者的保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病情与伤口引流量:护理的重点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创伤大,术时长,易引起出血。
注意检测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测量1次脉搏、血压;注意呼吸频度和深度,有无呼吸道梗阻,切口有无渗血,若患者出现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处理。
密切注意输液速度,老年患者滴注速度以40~60滴/分为宜,防止出现急性心衰和肺水肿。
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尿量;对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要注意有无血压升高、心前区不适或心律失常等变化;对留置引流管的患者要注意引流液体的量及性质并作好记录。
保持正确的体位:术后患肢制动,尤其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使患肢呈外展30°中立位,可穿丁字鞋或皮牵引[2],应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盘腿致股骨头脱出或钉板腿出而致骨折移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主要承重点,因此需 要强力的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01
手术治疗一般采取压缩螺钉或髓内固定
02
康复治疗从部分到全体重承逐步开展
股骨干骨折
(Sub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
01 骨折通常由高强度的直接暴力所致
02 骨折有可能是横断或短斜形、长斜 形或螺旋形、粉碎性骨折
03 一般出血量较大,闭合性骨折估计 出血量在1000-1500ml,开放性骨 折则更多
人工股骨头置换适应症
55-65岁合并严重的骨 质疏松,骨折不能得到 满意复位和内固定者
65岁以上的头下骨折, Garden Ⅲ和Ⅳ型骨折
60岁以上的陈旧性股骨 颈骨折未愈合者或基础 疾病较多,一般情况差, 不能耐受第二次手术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骨折最常见类型 粉碎性骨折可能出现大 量出血和导致缺血性休克 术后可能由于骨折固定 状态可能导致下肢不等长 因股骨粗隆区域是下肢
2、4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 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01
02
康
屈髋>90°
肌力达4级以上
复
外展>30°
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04
疗
目
稳定的无辅助下步 上2-3层楼梯
标
行20-30分
康复程序-术前训练
01 非急症处理者的宣教
02 牵引患肢,活动健肢
03
床上自主运动(等长收缩及健肢) 04
体位指导,避免侧卧、盘腿、 负重及主动抬腿
手术治疗
加压钢板内固定 髓内钉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疼痛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ADL评定 髋关节功能评定 骨折愈合情况 膝关节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
肢体长度及周径 测量
肌力评定 关节活动度评定 步态分析 下肢功能评定 神经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
肢体长度及周径测量
肢体长度测量:髂前上棘通 过髌骨中点到内踝最高点
股骨颈骨折 (Femoral Neck Fracture)
➢ Gardan分类法将股骨颈骨折分为4期: ❖ Ⅰ期:不完全性骨折,没有成角畸形和移位; ❖ Ⅱ期:完全性骨折,没有移位,但偶尔不稳定 ❖ Ⅲ期:移位,但髋关节囊部分完整; ❖ Ⅳ期:移位并伴有髋关节完全撕裂
股骨颈骨折 (Femoral Neck Fracture)
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
理
培养战胜疾病的信心
咨
询
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
与
疏
积极主动地参与康复治疗中
导
股骨颈骨折注意事项
01
不要跷 二郎腿
02
不要做 矮沙发
03
不要盘 腿坐
04
不要跨 过中线
股骨颈骨折最严重并发症为股骨头坏死 小结
后脱位是髋关节脱位最常见类型
思考
01 02
01 股骨颈骨折后为什么会引起股骨头坏死 02 康复过程中如何能更好的避免再发骨折
疼痛
X线、CT、MRI、ECT的作用
股骨颈骨折治疗原则
Garden Ⅰ期和Ⅱ期:
01 手术治疗: 一般采用螺 钉跨越骨折 区域或髓内 钉保持关节 稳定性
02 如果患者不 适合手术治 疗时可采取 保守治疗
03 一般早期术 后康复采取 部分承重和 全体重承重
金属螺钉
如果股骨颈完全骨折, 但骨折未发生移位,可 以采取此种手术方式, 也叫髋钉。 一般允许病人在手术后 即可进行负重训练。
二、临床特点
(二)临床处理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大粗隆、小粗隆骨折 股骨粗隆下骨折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
后脱位 (最常见)
前脱位
中心脱位
髋关节脱位类型
髋部骨折以股骨颈骨折 最为重要
一、股骨颈部位承受较大的剪力 和扭转应力
二、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外伤暴力 常较轻
三、年轻人髋部骨折常因严重暴 力引起并常有合并伤
Garden Ⅲ期和Ⅳ期
手术治疗:股骨头置换一般采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半髋 关节置换术;采取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置换术
理论上通过两个部分的活动来减少假体和髋臼连接处的 摩擦和应力:假体内轴承表面和假体轴承的髋臼表面
通过减少髋臼的活动,理论上可减少髋臼的破坏和增生
半髋关节置换术
当股骨颈骨折端完全移位时, 将有极大的可能导致股骨头供 血的破坏。大多数手术医生会 建议移除股骨头后置换为人工 股骨头,但髋臼保持完整。
下
第一节、髋部骨折与脱位
肢
第二节、股骨干骨折
创 第三节、膝部骨折
伤
康
第四节、胫腓骨骨折
复
第五节、足踝部骨折与脱位
髋部骨折与脱位
一、概述
髋部常见的创伤包括髋关节部位的骨折和脱位 其中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常见 老年人:骨质疏松(内因)、跌倒(外在因素) 青壮年:严重车祸、高处坠落 病理性骨折(股骨上段为肿瘤转移好发部位) 偶有疲劳性骨折 以50-70岁居多
肢体周径测量:大腿周径髌骨上方10cm处、小腿周 径-取髌骨下方10cm处
骨折愈合标准
局部无压痛,无 纵向叩击痛。
局部无异常活动
X线照片显示骨折 线模糊,有连续性 骨痂通过骨折线。
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 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数 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 分钟,并不少于30步。
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则观察的第1天即为临床愈合 日期。
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症状:疼痛、不能站立、肢体活动困难
体征:畸形:屈髋屈膝,内收及外旋畸形 • 部分移位骨折受肌肉牵拉出现患肢缩短 • 髋关节后脱位者也可出现患肢缩短 • 疼痛:腹股沟中点处有压痛 大粗隆部位有叩击痛 下肢纵轴有叩击痛 • 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度、肌力等 影像学检查:X-ray、CT、MRI
非手术治疗一般牵引8周或8
05 周以上,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前
通常也需牵引1-2周
辅助器具指导,如拐杖、轮椅、
06 助行器等
牵引
固定
肌肉收缩形式
➢踝泵训练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臀大肌等长收缩
➢髋关节和膝关节伸展训练
➢髋关节外展/内收训练
➢卧位下踢腿
➢直腿抬高
➢坐位下踢腿
➢站立位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