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手太阴肺经篇

第一讲 手太阴肺经篇
第一讲 手太阴肺经篇

第一讲手太阴肺经篇

肺与五行方位关系

先把肺与五行方位等关系列出来,肺主宣降(宣发和肃降),藏魄(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五行中属金,五方为西,充于皮(肺主皮毛)其华在毛,开窍在鼻,与大肠相表里,其色为白,其味辛,其嗅腥,另外四季主秋,其志在悲或也在忧,其变动(即病变)为咳。

这里面的一些应用主要是在临床里的主要,一、肺主皮毛,就是皮肤毛孔开合是肺在管。比如说一个人自汗,自汗是白天动不动就出

汗的症状,白天阳气外越于表,作为人体防御外邪的第一到屏障(卫气),如果阳气虚弱使得卫气守卫不力,不能使皮肤腠理开合有度,汗就容易溢出。因为心主汗,但同时肺主皮毛的开合,所以这样可以从心脏上去治,也可以从肺上治,肺经上的鱼际穴,鱼际穴五行属火,所以补鱼际既可以补肺气,也可以补心气,临床上这就是一个治疗自汗的非常有效的一个穴位,一般用针灸的话,一针起效。

当我们充盈肺气,让皮毛开合有度,汗就不容易溢出,这个在临床上用鱼际补法(下针的时候针尖向手指方向)或用灸法,效果很好。肺经经过的是大鱼际穴。

鼻炎和肺的关系

肺开口在鼻也是我们临床时的一个重要治疗原,就是鼻病除了在鼻部治疗,更重要的是治肺。象我们治疗鼻炎症状,我们除在在鼻局部治疗,如取迎香,鼻通,合谷配攒竹(攒竹是上鼻窦的地方,当鼻窦炎的时候常取此穴)取上星和通天取鼻通天之意,另外就取肺俞和云门(取云门和通天有异曲同工之意,均为通天气)鼻炎不全是里寒所致,目前认为过敏性鼻炎为肺脾肾寒共同所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缺陷对外界某些刺激不可免疫的一种,其它鼻窦或副鼻窦炎也可以是热或燥或湿和其它原因所。西医不知道鼻与肺的关系,只知道症状在鼻就治,所以西医治不好过敏性鼻炎,可是中医来治,就知道表里标本兼治,效果举手可得,有几位群友来治过,都知道这个效果了,多数一次见效,症状轻的几次就控制住症状了,病程长的调理一段时间把免疫能力提上去也就能断根了。

喝热汤都流鼻涕情况,就可能是肺寒的了。是寒是热可以从鼻涕状态来分的,稀清凉者为寒,稠黄浓热者为热燥症。当我们在调理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长时间的流清鼻涕,而且又是在没有外感风寒的情况下发生的,其实那就是在排肺里的寒气,只需要加强调理,扶正去邪,一段时间后清水鼻涕就能慢慢少下来了.。

五行关系

肺在五行中属金,土生金,所以其母为脾土,又金生水,其子为肾水,又火克金,所以胜其者为心火,又金克木,即所胜者为肝木,“胜其者为心火,所胜者为肝木”的意思是火克金(心克肺),金克木(肺克肝)。

这里的五行主要在临床上两个作用:一个是脏病的时候用,比如我们有母实泄其子,子虚补其母,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就是当肺有病时先实肝木令肺病止步,心有病者先实肺而使心病不前。肺不足,就要考虑补其母―脾。(治肺一般都要考虑脾的调理。而且脾生痰,肺储痰,这个痰和鼻涕是不是同样的,当然不是一样的,痰是脾湿所结,涕为肺之液所表)。另一个是利用其经络上的五俞穴的五行穴性来治疗脏病的作用。五行中的生和克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极广和重要,一定要掌握清楚。

咳嗽溢尿,夜尿频

另外与肺相关,在临床上会用到的是肺为水之上源。有人常在咳嗽时会有尿溢出,上次有一位网友家小孩也出现小孩总是不自主的漏尿症状,只治肾是没有用的,后来我让她推补小孩的太渊到鱼际,灸肺俞,症状一天天好转。形象比喻一下,我们一根吸管比喻尿道,肾是主下,肺主上,如果肺气不能固守就等于吸管上面漏气,一漏气,吸管里的水就会往下漏。

当人肺气弱的时候,一咳就让肺气变动不能守,另外肺为肾之母,母虚者子也难实,所以肺虚常令肾也虚,上下皆虚,当咳上源不能守,尿自出。

问:夜尿频,也与肺有关了?

答:夜尿频,主病在肾,肾阳不足不能汽化水液,所以主要补肾之阳气,肾司二便。3-5点醒后小便,一般不是肺虚而是肺实肾虚,肺经不畅,肾阳不足,就是3-5点肺经运行时间醒然后小便,当然如果起夜后又能马上入睡,那病还主在肾了。

肺实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知道,经常在3-5点钟醒,五点后

才能再睡的人,一定是肺经不畅或肺内有异物占位了,所以一定要及时调理,否则很大一部分人会最后变成肺占位的病变。

这里的肺实是指实症了,比如瘀,滞,堵,塞等。(问:肺实,肾虚,怎么泻?直接泻肺?这时候不能泻子了吧?)肺实当然不能泻肾了,但可以以其它方式来泄,比如:利用肺经上的子穴和原穴本穴来泄,象尺泽,太渊,别外还可以依其表里关系,泄大肠经的本穴和子穴如曲池和二间。别外上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母能令子虚,肺之母为脾胃土,所以补脾胃其实也可以令肺实症转正。”

问:肾经的原穴也不要泻了吧?

答:肾经上的原穴一般也不泻。

肺主忧主悲

还有一个情志上的病也要提一提,就是肺主忧主悲,因为心能克肺,心主喜,所以喜能胜忧胜悲,当一个人长期忧愁悲伤的,想办法让其开心喜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些人肺上有病,可以一边在家看轻喜剧看相声小品笑话幽默,一边做艾灸调理,好得快,如果一边看悲情剧,一边艾灸,灸了也白灸,效果要更差些。

肺经上的穴位详解

肺经上的穴位自中府始,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经渠,列缺,太渊,鱼际,终于少商。

下面分述各个穴位的具体定位穴性及其常用治疗病症

■中府,云门

『取穴方法』中府是肺经的募穴,

募者,门也,就是肺在胸腹表所开之门

在中府,中府定位,先定云门,锁骨下

方这边与肩部相接的地方,这凹洞,就

是云门穴。云门穴往下跨一个胸肋,就

是中府穴。(中府要以云门为参照物,锁骨和肩胛骨的窝处是云门,云门往下跳一个胁骨。两个拇指的宽度,找到一个窝窝就是中府。)『主治』这两个穴位的应用主要是治肺病,针灸的时候一般是从中府透云门,如果小孩子咳嗽,直接单刺云门,可以迅速止咳,云门通天气,气一通就能顺,气顺就不咳了。治疗肺病有一个治疗原则为俞募治疗原则,就是用肺俞和中府一起配穴治疗肺部疾病。

中府是肺的募穴。募上面说了就是后勤部的意思。后勤就像我们家庭和工作一样的。是家。生病时后方要稳,前方才好放心打仗。调气散淤。中储是主内的。比如是大肠蠕动慢,抑郁症。还可以调肺脏本身气的问题。

云门穴痛是怎么回事呢?云门穴,也有人把它当成肺的募穴之一,所以当云门按痛,也可能是肺部不正常的一个表现。云门穴是主外的,散外面的气。表皮上的。一般云门中府同时用。

■天府穴、侠白穴

『取穴方法』天府穴,位于人体臂内

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

寸处。按照书本上,古人用墨在鼻头素髎

穴点一下,然后手横过来,这样手臂上就

有一个黑点,即为天府穴。我们自己找

穴位的时候,在腋纹头往下3寸,沿肱二头肌边在约3寸的地方按,一按到穴位,很酸痛,就是这个穴位。(天府在肩膀横纹和肘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天府穴用得少,用得最多的就是治疗鼻子大出血,先取左边的穴位,因为人体左属血,所以用左边的就好用了。

但其实在治疗鼻出血,我们还有很多更方便更有效的穴位,比如尺泽,和少商,因为出鼻血多为上焦血热上冲,鼻又为肺之开口,所以从肺经上的子穴尺泽和井穴,直接下针,刺血,都可以迅速止鼻血,侠白穴,在天府穴下一寸,因为用得少,就不多说了。下针最好,只要是泄法刺激就有用。

比如,少商,用任何利器都可以点刺出血,也可以用火柴划燃的时间按在少商穴上刺激两三秒钟(强烈刺激即为泄法),也可以迅速止血。经闭,滞产,等。直刺0.5—0.8寸。

■尺泽穴

『取穴方法』尺泽穴,手曲肘横纹线上面

有条大筋,大筋的外侧,就是尺泽穴。(手肘

内侧横纹,手弯曲稍微用点力会出现一个大

筋。在大筋的外侧。)

『主治』尺泽穴用得比较多,尺泽是肺经的子穴,属水,可以治疗肺实之症,比如刚咳嗽三五天内,用尺泽就非常好的效果。尺泽刮痧可治肺实之咳病,刺血就可以治因气机不畅引起的高血压了。

另外尺泽又是肺经上的合穴,“合主逆气而泄”,故可泻肺胃之逆气,治疗气机不利而引起的各种病证如急性胃脘痛,急性胃炎,鼻出血。

尺泽穴,因为它的穴性就是属于肺经上的子穴,所以当针刺得气,它就会自动泄肺经上的实症,如果用强刮痧和刺血的手法,那泄的力量更大了。比如对于急性呕吐的患者,针刺尺泽穴出血5ML左右,一般五分钟之后就能止呕。

对于胃脘痛的病人,采用下针的时候,一用要针尖往上,刺入穴位,得气后得插捻转针身强刺激,让针感沿经上传到肩胸,最后到达剑突位置,一般胃痛立止,时间约为一到两分钟.

井荥输经合,这是十二正经上的五俞穴。肺经上对应是: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穴性分属木火土金水。

尺泽的用途非常广。肺经堵了,很痛实症,找尺泽泄其子。或者是实症的胃痛。也可以处理尺泽。因为肺不降所以胃不降。也可以从手的方向往肩膀的方向刮痧尺泽和整条肺经都可以。同样可以达到泄肺来泄胃的目的。手腕这热。全身热发烧的人。尺泽是水性的,水不够就热了。可以选尺泽,让金去生水,水够了热自然就通了。所以尺

泽可以退热。再全身肌肉挛缩的时候,肝主筋啊。肝血不足的时候就会抽筋。肝主木,水生木。因为水生不了足了,所以肝不足。同样的找尺泽放血。把这个堵点和异物搬走。金可以生水,水可以养木,肝得血的滋养,筋自然就松开了。补肾的时候可以选尺泽。肾为水。强金来生水。泄肺来补肾。所以尺泽是个大穴,大家平时可以多灸灸这里。就肝肾肺胃同调了

■孔最穴

『取穴方法』下面是孔最穴,孔最穴

在尺泽下五寸,沿两个肌肉之间按,请一

定记住,穴位一般都在肌肉与肌肉,肌肉

与骨头,肌肉与筋,筋与筋,筋与骨之间,

不会在血管,肌肉,骨头和筋上。

『主治』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常用来治疗痔疮,咳血,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按着痛的朋友,可能有痔疮哦。因为郄穴,就是专门用来治疗相关脏器的急症痛症。

咙喉容易疼,扁桃体炎,我灸这个孔最穴能起到效果吗?这种急症,用针灸,一般针到得气后就能缓解症状,一到三次能治愈症状。如果是慢性的咽炎和扁桃体炎,一般就不用孔最治。可以用列缺和照海,及天突,如果扁桃体已化脓肿大,直接三棱针刺破扁桃体放出脓血,用生理盐水漱口,再用上述穴位治疗,几次就好了。我们群嗓子疼的很多人用过少商刺血,有的人刺下去血出来嗓子就舒服了。

华素片吃多了,就变成慢性顽固性的咽炎了,更难治了

孔最是肺经的郄穴。所以他可以消炎止痛散淤。孔最是痔疮的反应点之一,同时也是治疗痔疮。在孔最周围最痛的点来点刺和按摩来艾灸都可以。找到那个痛点没有了,痔疮也就好了。

郄穴有消炎针镇的作用。那就可以治疗炎症,大肠炎,肺炎孔最。肺癌时胸痛可以孔最。会郄疗法。会是脏,脏会章门。那就可以选章门加孔最就可以止痛了。那大肠癌的痛呐,就找腑,腑会中脘再加上孔最的郄穴也一样可以止痛。孔最固名思义就跟孔有关。痔疮是肛门

孔的地方。那还有耳孔鼻孔尿道这些跟孔有关的地方出了问题,都可以配合找孔最。

■列缺、经渠穴

『取穴方法』列缺,在挠骨茎突上方,腕

横纹上1.5寸。取穴时两虎口交叉,当食指尖

所至凹陷处。(列缺在尺脉下,自己食指和拇

指交叉,食指尖下到的地方就是列缺,或者这

个尺骨下缘。)

『主治』中医里有说,头项寻列缺,就是偏正头痛,脖项酸痛下列缺,列缺还是肺经与大肠经的络穴,又通任脉,所以列缺穴用得很多,即可可治疗与肺、大肠、任脉有关的病症。如急性乳腺炎,咽喉炎,遗尿,肺经上的疼痛等。如果是属于虚症,列缺是可以灸的,比如遗尿。但如果象头项痛,急性乳腺炎,落枕等实症,就要用针灸泄法。

列缺是任脉的主管穴。就是任脉的问题都可以找列缺。比如任脉经过的地方痛,包括龟头疼,睾丸疼,肝经肾经经过的肾脉疼,都可以找列缺。只要是任脉经过的地方都归他管。嗓子疼嗓子干。

古代的雷电之神叫列缺,打雷闪电的时候是不是震的你蒙蒙的晕晕的。所以取类比像。头蒙蒙的疼,或者头上罩了个罩子,找列缺,头发上就清醒了,这里如果不会用针要强刺激,用力按或者悬灸让艾的能量穿透进去才行,遇到这种特殊情况的时候,这些小的穴位不建议用盒子灸。雷电之神在最上面的,所以他可以管着头部的问题。这样记和联想就好记了。列缺管头部的问题跟古代的叫法有关。雷电之神叫列缺。

下针斜刺5到8分,向上为泄,向下为补,自已依症虚实选择。如果是两条经上的病变,那就用络穴列缺或偏历,络穴就是两条主经之间沟通联络的穴位。打个比方,两条平行线代表肺经和大肠经,在两线间连一条线,这两个点就分别是列缺和偏历。

孩子稍微运动激烈些就咳嗽为什么呀? 这种运动激烈就咳嗽的,

一般为肺气不顺上逆,可以用揉按膻中,从鱼际推摩到太渊,的方法来理顺肺气,效果也很好。

不是太渊到鱼际吗? 太渊到鱼际是补,小孩逆气咳嗽,不能用补,用泄可以顺气止咳,所以要反着来。

■经渠

『取穴方法』经渠穴位于手掌平放,掌心

与拇指向上,距腕横纹1寸的桡动脉搏动处,

即按脉时中指所按之处即是。

『主治』肺经的经穴,关脉下,有嗓了失

音方面可以找经渠,经穴治病变于音。

■太渊

『取穴方法』太渊穴,伸手仰掌,腕横纹

上,于桡动脉桡侧陷中取穴。这个也很好找了。

『主治』太渊是肺经上的原穴,五行属土,

土能生金,所以刺激太渊能补益肺气,如果是

因肺脾气虚引起的肺气升降失常,咳嗽,气喘,呕吐,噫气,用太渊穴有效。

太清之渊,没有津液,嗓子发干,嘴巴干都是肾水不足的表现。要强金,让金生水,可以取太渊。任脉的主管穴列缺,又属于肺金。所以列缺加照海可以统治一切的嗓子问题。

问:太渊穴是按摩呢还是灸呢?

答:按摩灸都可以。

■鱼际穴

『取穴方法』下面是鱼际穴,这个穴用得比较多,仰掌,在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常用来治冶支气管哮喘、急性扁桃体炎、小儿疳积、自汗、岔气、屈拇指长肌腱鞘炎。因为鱼际穴属于肺经的荥穴,属火,时间病和颜色病都可取荥穴,所以当有3-5点钟易醒的朋友,可以多刺激鱼际,当然太渊也可以一起用。

鱼际穴在第一掌中间,按照全息理论,此中间也属于脾胃反应点,而脾胃是肺的母脏,所以刺激鱼际,可以调补脾胃也可以。也可以调理肺脏。

每天3-5点醒来咳嗽发烧等,都可以找鱼际。3-4点鱼际。4-5点太渊俞穴。灸也可以。肺积水,小便不通都是阴太多,阳不足。那可以灸大鱼际,强刺激大鱼际。

■少商穴

『取穴方法』少商最好找了,拇指指甲根

的桡侧角边上。

『主治』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咽喉

炎,鼻出血,喉头血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穴位刺血可以治喉咙痛了。

少商是肺经井穴,井穴放血还可以治疗上肢及指端麻木的病症。

如果是肺,那一定有鼻干咽干的症状。如果是脾热,一定有口唇发干甚至唇内溃疡,胃热等症。

扁桃体炎,嗓子干哑,撕痛。一般点刺放血。加上蛋花汤喝或者婴幼儿熬红糖油都很快好。

对了,另外提一点,很多穴位解说上都说可以治咳嗽,但当我们碰到咳嗽的症状时,一定要分清其虚实寒热及其标本,再选穴。

打嗝,咽口水三十下。灸中魁,打嗝针灸的治疗穴位是很多的,内关,中脘,足三里,天鼎,扶突,膻中,膈俞,太冲……。

以前乡下治这种打嗝,用一口气喝一大杯水的方法,中间不透气,

一下就好,这只针对突发性嗝气,对于顽固性呃逆这方法无效。

十二正经的五腧穴

十二正经都有五腧穴,都在肘膝以下,即所谓的手不过肘,腿不过膝,从手指脚趾头开始分别称为井荥输经合,井荥输经合五穴有其特殊的穴性,阴经的顺序排列为木火土金水,即井为木性,荥为火性,输为土性,经为金性,合为水性;阳经的顺序排列为金水木火土,即井为金性,荥为水性,输为木性,经为火性,合为土性。

先跟大家说说这些穴性有什么用

比如肺经上的五输穴,井为少商,荥为鱼际,输为太渊,经为经渠,合为尺泽。分别的穴性为木火土金水性。

少商——井穴、急性扁桃体、咽喉炎、鼻大量出血

井穴主心下满,就是脏满闷胀实性病可用井穴治疗,井是最外端的一个开口,可以泄实,用得最多的就是少商刺血可治疗肺热引起的急症。

比如急性扁桃体和咽喉炎,以及鼻子急性大量出血。还有象肺热引起的高烧也可用井穴少商。因血热妄行引发的中风也可用井穴刺血急救,还有象心脏突发胀闷,可以用经过心脏部位的胃经井穴厉兑,心经的少冲和心包经的中冲穴刺血来做。

这就是井穴的穴性和作用

井主心下满,主治实热之症。

井穴用灸比较少,但少商穴可以用强刺激的方法,昨天说了用火柴划燃时点按的瞬时高温,以热引热泄肺之邪热的办法治疗鼻衄。

鱼际——荥穴、补益心脏

荥穴在内经里用法为“荥主身热”即荥穴也有泄热作用,同时荥

穴还可治病变于色的病症,最常用的就是内庭可以泄胃热,劳营泄心热,行间泄肝火。

象鱼际是荥穴,属火,所以刺激鱼际穴呢,也可以补益心脏,同时火又生土,所以还能有补益脾胃作用,这就是为什么鱼际穴常用来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引发的疳积症,这些都是临床上验证的。

(心脏急救为什么用鱼际呢?心脏急救用鱼际?那不是用鱼际穴,而是用鱼际那边的那块肉捏按刺激来做的,因为依全息理论,大鱼际那边那块肉属于心脏,按压可刺激心脏。要分清鱼际穴,和常说的大鱼际小鱼际的区别。心脏急救郄门也可以用,那是郄穴治急症的一个应用)

输穴——主体重节痛、时间上发的病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即输穴常用来治疗关节方面的病,比如三间穴的使用,我们常用三间透后溪,来治疗五指指关节麻木不仁曲伸不利之症。

昨天我还给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用三间透后溪,入针后得气三五分钟出针,手指麻木感就消失,伸握正常,效果非常好。

另外输穴也用在治疗时间上发的病,比如几点几点钟定时出现某种症状,就可以选该经上的输穴来治疗,如果经常四点多醒并头热,那就可以用肺经上的输穴即太渊来治。

定时发病,就用该时段循行经络的输穴和荥穴来治疗,输穴可以,荥穴也可以配合使用,加强效果

肺气不足有哪个穴位?肺气不足可以用太渊,太渊是肺经的原穴,有补益肺气的作用。艾灸可以。肺俞和中府也有补益肺气,调节肺脏功用作用,所以也好用。虚者补其母,所以肺气虚还可以从补益脾胃上做。方法很多,灵活应用

经穴——主寒热咳喘

经穴,经主寒热咳喘,就是因寒热引起的咳嗽气喘气机不利之症,

都可使用经穴来治,因为咳嗽不仅在于肺,五脏皆能令肺咳。寒症引起的就用灸,热症就用针,不过对于肺经上的经穴经渠,用得少是因为这个穴位在桡动脉边上,取穴不方便,大多改成用其它穴位来调理了。

尺泽——合穴、主逆气而泄

合穴,肺经的合穴是尺泽,合穴主逆气而泄,就是说尺泽可泻肺胃之逆气,治疗气机不利而引起的各种病证。如刚发的咳嗽,急性胃脘痛,鼻衄等。

尺泽属水性,水为金之子,母实泄其子,所以肺实热症可用尺泽来治。

象刚开始咳嗽的三五天之内,一般可理解为肺实,用尺泽就效果非常好,但如果是咳嗽半月以上了,那这时就由实转虚了,就不能再用尺泽治,而要选其母穴穴性的穴,比如太渊,太渊属土,土生金,甚至鱼际,鱼际属火,火克金,可以治其实症。

在尺泽上下针,因为尺泽的穴性就是子,所以如果治这个咳嗽实症,只要下针后捻针得气就是泄法,但如果用逆经下针,然后得气后又采用快提慢按的强刺激手法,当然效果更好。

但有一个症,就是用尺泽治急性胃脘痛,需要用针尖往上的强刺激手法,让针感上传到胸然后转至剑突胃脘处才能有效,否则效果不明显。当然胃脘痛,我们不一定用这个穴,可以选公孙、内关、足三里、梁丘、中脘等等,都能有效。

《注:主要取材于倪海厦大师的针灸资料》

分享完毕。感谢大家聆听。

手太阴肺经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位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肺经的功效 本经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满,膨胀气喘,咳嗽,两锁骨上窝(缺盆)之中(包括喉咙部分)疼痛;严重时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见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腧穴主治“肺”方面所发生的病证:咳嗽,气上逆,喘息气粗,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边(经脉所过处)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本经气盛有余(实症)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自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口鼻嘘气;本经气虚不足(虚证),多见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色异常。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等。 如何保养肺经

肺经11个穴位详解

肺经11个穴位详解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而经络穴位在我们的医疗或日常养生中广泛使用。 本文提供肺经11个穴位详解, 以供大家参考选用。

中府穴 拼音:zhōnɡfǔ 拼音 别名: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别名 解析:口禾髎。禾,细长之物也。髎,孔隙也。该解析 穴名意指大肠经体表经水由本穴回归大肠经 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扶突穴与迎香穴二穴 提供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冷降归于地部并 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地 部孔隙细长狭窄,如孔隙之状,故名。禾 髎、长频、长髎、长颊之名皆与口禾穴同。 长指地部孔隙细长,频指气血的运行频频不 断,颊通挟,皆为对穴内气血物质的运行或 穴位的微观形态的描述。 意义:大肠经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肠经体内经意义 脉。 运行: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大肠经的体运行 内经脉。

气血 气血: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取穴:中府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云门穴下1寸,取穴 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解剖 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 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 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能 功能:导引大肠经的体表之液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口噤。〖治法〗寒则通主治 之,热则泻之。〖注意〗大肠经体表经脉的 终结点在迎香穴,而其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 的交接点则在口禾髎。〖生理解剖〗在上颌 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 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 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取穴图穴位图商阳 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阳溪穴偏历穴温溜穴 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肘髎穴手五里 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 穴迎香穴计算器关税税率对联大全快递网点 DNS服务器信用卡进度旅游景点格式转换衣 服尺码亲属关系银行卡归属图书大全音乐专 辑电影大全古籍大全银行网点军事百科武器

经络穴位按摩速查大全集

从头到脚经络穴位按摩速查大全集(黄中全+东方教育研究院图解白金附盘)第1章手太阴肺经经穴 1.手太阴肺经:调呼疗吸的通脉 2.中府穴:气力不足时的顺气穴,通畅肺腑无阻碍 3.尺泽穴:治疗半身不遂的法宝,腹痛发热首选穴 4.孔最穴:赶走痔疮便秘带来的疼痛. 5.列缺穴:身体天然的戒烟穴,“列缺”霹雳,阴霾消散 6.经渠穴:保障呼吸通畅的全效穴,呼吸畅通的法宝 7.太渊穴:保护老年心脏平稳的安定穴,气血不足太渊相助 8.鱼际穴:常揉鱼肚子身体不疲劳.,失声莫担心,鱼际在手边 9.少商穴:没事常掐按,咳嗽感冒不来找.,没事常掐,感冒不来烦 第2章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1.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键臂助泄的蓄脉. 2.商阳穴;汗水出,感冒发烧都不见,胸中气闷找商阳 3.三间穴:从此远离鼠标手,五官病痛全拿下 4.合谷穴:牙疼真要命,虎口能治病 5.阳溪穴:手肩疼痛一扫光.,头痛耳鸣一扫光 6.下廉穴:肠胃不痛,天天轻松 7.曲池穴:按时点穴就能降血压,腹痛吐泻不用愁 8.肩髃穴:肩部的保健卫士.9.扶突穴:从此不怕秋燥咳嗽 10. 迎香穴:远离鼻炎反复发作的困扰.,抛掉鼻炎鼻塞的烦恼 11. 手三里穴:一条龙解决手臂肩疼痛. 第3章足阳明胃经经穴 1、足阳明胃经:生气养血的康脉 2.承泣穴:常按摩能美容明视力 3.四白穴:给您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明目养颜的好帮手 4.地仓穴:不用打针也能治疗说话流口水,祛风、治感冒,地仓有疗效 5.颊车穴:口歪眼斜的克星. 6.下关穴:平衡阴阳止牙痛,要想口耳好,按摩下关少不了 7.头维穴:难过就哭,开心就笑,头痛不可怕,头维赶走它 8.人迎穴:消除双下巴,还你青春美丽,咽喉肿、高血压,人迎有办法 9.乳中穴:消除脂肪粒的美容师10.乳根穴:不用手术也能丰胸 11.滑肉门穴:体内清痰的环卫工 12.天枢穴:通便秘养肠道,天枢有奇效 13.归来穴:归来帮你扫清难言之隐.14.气冲穴:月月不痛很轻松. 15.伏兔穴:想要腿脚好,按摩伏兔少不了. 16.犊鼻穴:让老年人远离大便失禁的尴尬. 17.足三里穴:活到百岁的强壮要穴.18.丰隆穴:常按丰隆让你神清气爽. 19.解溪穴:医生找不到的病因解溪帮你治疗 20.内庭穴:调节食欲的减肥穴.21.厉兑穴:要想睡眠好早晚按厉兑. 第4章足太阴脾经经穴 1.足太阴脾经:运食化物的血脉 2.隐白穴:隐白帮你快速止血 3.太白穴:逛街腿痛捏捏脚趾就解决,消除湿疹有太白 4.公孙穴:调节血压显奇效,调理脾胃的保健师 5.三阴交穴:气血畅通,妇科疾病不敢扰.

手太阴肺经穴位讲解

手太阴肺经穴位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肺经的功效 本经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满,膨胀气喘,咳嗽,两锁骨上窝(缺盆)之中(包括喉咙部分)疼痛;严重时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见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腧穴主治“肺”方面所发生的病证:咳嗽,气上逆,喘息气粗,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边(经脉所过处)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本经气盛有余(实症)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自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口鼻嘘气;本经气虚不足(虚证),多见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色异常。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等。 如何保养肺经 肺经位于上肢内侧,平常看电视、等车等空闲时间都可以用手掌拍一拍该经所循行的位置,不过力度一定要轻。因为人的肺气是永远都不会多,只会变少,因此轻度拍打是补气,而用力过重的话,就会“泻”气。因此,每次轻轻拍打1~3分钟即可。 肺经不通怎么办 《黄帝内经》中说,寅时(3:00~5:00)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经,肺有病的人经常会在此时醒来,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保养肺经此时按摩最好,但此时正是早上睡眠的时间。因此,可在同名经上,也就是足太阴脾经当令的时段(上午9: 00~11:00),对肺经和脾经进行按摩。 ①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散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②穿过膈肌,属于肺脏。③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④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⑤下向肘内(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⑥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腕后一支:⑦从腕后(列缺)分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于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穴位: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 (1 中府穴LU1 Zhōng Fǔ [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完整版)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一、督脉穴位分寸歌(28穴) 尾骨尖端是长强,二一椎下腰俞藏。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细推详。十一椎寻脊中穴,十椎中枢穴需量。第九椎是筋缩穴,七椎之下即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一椎之下陶道当。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哑上五分取,脑户府上寸半量。强间后顶两个穴,相距俱做寸五量。百会颅顶中央取,向前寸半前顶张。顖会百前三寸是,上星入发一寸量。神庭入发五分处,素髎乃在鼻尖上。水沟鼻下唇上纪,兑端上唇正中央。龈交门齿微上取,二十八穴已章详。 二、任脉穴位分寸歌(24穴)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耻骨之上缘。中极脐下四寸取,脐下三寸是关元。石门脐下二寸是,气海乃在寸半间。阴交脐下一寸是,脐窝中央神阙传。脐上上行各一寸,水分下脘建里参。中脘上脘与巨阙,气穴行至鸠尾边。中庭膻中下寸六,膻中位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穴,上行俱做寸六看。璇玑华盖上一寸,天突胸骨上凹探。廉泉喉头节上陷,承浆唇下窝中间。 三、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11穴) 肺经穴起于中府,华盖平去六寸处。云门璇玑旁六寸,锁骨之下外端处。天府腋三臂内求,侠白泽上五寸渚。尺泽肘中横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属。列缺食指交叉尽,经渠腕后五分处。太渊腕后横纹头,鱼际红白肉界处。少商大指甲根旁,喉痛刺之可除苦。 四、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端,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河谷虎口歧骨间。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溪上三寸端。温溜偏历上二寸,溜上一寸下廉堪。再上一寸上廉穴,池下二寸三里辩。曲池曲肘纹头陷,池上一寸肘髎探。池上三寸手五里,臂臑池上七寸观。肩髃最好举手取,前后凹陷穴在前。巨骨肩锁两端间,天鼎扶突下寸端。扶突喉节旁三寸,禾髎沟旁五分参。迎香鼻旁五分取,大肠经穴已完篇。 五、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寸歌(45穴)

肺经穴位得主要功能及肺经保养

肺经穴位得主要功能及肺经保养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首穴中府,末穴少商,太渊穴就是肺得原穴。与手太阴肺经关系密切得内脏有肺、胃与大肠。 肺得主要功能就是:吸入自然界得清气,呼出体内得浊气;使卫气散布全身保护肌表,输送水分与血液。当肺得正常功能失去平衡时,除了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方面得疾病外,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 一、肺经穴位得十种主要功能 1、寅时醒来寻太渊 肺经得经气旺在寅时,即在早上3~5点。寅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经,肺有病得人经常会在寅时醒来,这就是气血不足得表现。因此,过敏气喘、咳嗽等与肺经相关得疾病,通常会在这个时辰发作,尤其就是患过敏气喘得小孩,常在此时咳到醒来。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按五脏有疾当取之原得理论,肺有疾当取肺原穴即太渊穴。根据《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即对于按时发病或症状加重得,可以取此时当令经得“输”穴。肺经得输穴还就是“太渊”。 晨咳:一般多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 夜咳: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慢性左心功能不全。

无痰咳嗽:多见于慢性咽炎或喉炎、胸膜炎。 多痰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等。 青壮年咯血:可能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病。 中老年咯血:如果常反复发作,可能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癌。 1)对于寅时醒来难寐者针刺太渊穴,常可一穴见效。对于不会针刺者,自己轻柔(轻柔属补,重按为泻)地按摩一下太渊穴,或许能够收效。如果自己按揉后不能取效,最好得办法还就是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2)寅时醒来后要就是觉得睡不着得话,不妨披好衣服练习静坐。坐姿以自己能接受得动作,或散盘或单盘或双盘均可。寅时乃肺经当令,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所以就是练气得最好时机。两手握固或结印或掐诀置于腹前,存神内守,以舌于口腔中上下搅动舔揉牙齿牙床内外,术称“赤龙绞海”。舌下系带两边有“金津”、“玉液”两穴,当津液满口时,叩齿鼓漱(次数自定,如果怕影响别人可以直接鼓漱),然后分数次咽下,意随吞咽动作转移至小腹。依法吞咽七次。应该注意得就是,在行功过程中呼吸应始终保持自然舒畅,不论有无唾液或唾液多少,皆应做以上意想与吞咽动作。闭口绞海鼓漱可刺激唾液分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唾液中含有黏蛋白、球蛋白、淀粉酶、溶菌酶等有机物。因此,“赤龙绞海”、“吞津”就是

手太阴肺经 穴位

手太阴肺经人体穴位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 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阴肺经穴位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中府穴 ?云门穴 ?天府穴 ?侠白穴 ?尺泽穴 ?孔最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别名] 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穴义] 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名解] 1)中府。中,与外相对,内部也。府,脏腑也。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中府。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膺,胸也。俞,输送之意。府,脏腑也。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内部。 3)肺募。肺经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中府穴何以是肺之募穴?肺经经脉的起始点何以在前胸上部而不在其它之处?这是因为,其一,肺所主的物质为人体中比重最小的气态物,气态物在人体系统中通过运动后它总是向人体系统重力场中的最高位置聚集;其二,从不同的系统角度考察,人体中有多个不同系统层次的重力场对人体中的气态物起着制约作用,有局部的三焦腑重力场,有整体的脊骨重力场,而除人体系统自身的重力场之外还有地球重力场。在以二肾为重力场坐标中心的三焦腑重力场中,离肾最远的胸上外部为最高,在以脊骨中心为人体整体重力场坐标中心的脊骨重力场中,离脊骨最远的胸上外部也是最高,而从地球重力场来看,人体无论是平趟还是直立,胸上外部都是处于三焦腑系统的高位之处。由于上述的原因,胸上外部的中府穴就成了在人体系统及地球系统两个重力场合作用下的最高位置,因此三焦腑中的气态物在中府穴处聚集并向肺经传输,中府穴也就成为了肺经募穴。) 4)手足太阴之会。中府穴为手足太阴之会,非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手太阴和足太阴二经物质交会而成,而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同时具有此二经气血物质的特性,以"手足太阴"名之是为了和其它的交会穴统一说法。(中府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三焦腑中各个脏器的气化之气,它不光包括肺的气化之气,也包括心的气化之气、脾的气化之气和肾的气化之气。由于肺的气化之气比重最小,因此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所聚集的肺之气最多。由于脾脏的燥热之故,脾脏气化的气态物中比重较小的部分它也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聚集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中府穴中的气血物质分布是肺气最多,脾气其次,其它脏器的气化之气很少,肾的气化之气最少,它主要体现了肺与脾二脏的气血特性,故称手足太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气态物,以肺气和脾气为主,分布为少气多血,即是气压低、温度高。 [运行规律] 体内的温热水湿气态物由三焦腑系统跃迁到体表系统的皮部层次。 [功能作用] 以水湿气态物的形式由三焦腑系统向体表系统输送高温能量、体液及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向外输送物质能量的形式来调节改变三焦腑系统和体表系统的温、压状况。[治法] 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莫灸。 [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手太阴肺经各穴讲课稿

手太阴肺经各穴

手太阴肺经各穴 中府 Zhōngfǔ肺之募穴 穴位名称检索请直接输入名称,如中府。 中府-体表示意图中府-体表图 中府-体表示意图(点击放大)中府-体表图(点击放大) 以下信息来自于《针灸学》七版教材 【定位】在胸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见图3-2)。【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1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满痛;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以下信息来自于互联网 取穴方法: 中府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云门穴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中府穴(膺中府,膺俞,府中俞)解析: 1)中府。中,与外相对,内部也。府,脏腑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膺,胸也。俞,输送之意。府,脏腑也。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内部。 3)肺募。肺经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中府何以是肺之募穴?肺经经脉的起始点何以在前胸上部而不在其它之处?这是因为:其一,肺所主的物质为人体中比重最小的气态物,气态物在人体系统中通过运动后它总是向人体系统重力场中的最高位置聚集;其二,从不同的系统角度考察,人体中有多个不同系统层次的重力场对人体中的气态物起着制约作用,有局部的三焦腑重力场,有整体的脊骨重力场,而除人体系统自身的重力场之外还有地球重力场。在以二肾为重力场坐标中心的三焦腑重力场中,离肾最远的胸上外部为最高,在以脊骨中心为人体整体重力场坐标中心的脊骨重力场中,离脊骨最远的胸上外部也是最高,而从地球重力场来看,人体无论是平趟还是直立,胸上外部都是处于三焦腑系统的高位之处。由于上述的原因,胸上外部的中府就成了在人体系统及地球系统两个重力场合作用下的最高位置,因此三焦腑中的气态物在中府处聚集并向肺经传输,中府也就成为了肺经募穴。) 4)手足太阴之会。中府为手足太阴之会,非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手太阴和足太阴二经物质交会而成,而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同时具有此二经气血物质的特性,以“手足太阴”名之是为了和其它的交会穴统一说法。(中府的气血物质来源于三焦腑中各个脏器的气化之气,它不光包括肺的气化之气,也包括心的气化之气、脾的气化之气和肾的气化之气。由于肺的气化之气比重最小,因此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所聚集的肺之气最多。由于脾脏的燥热之故,脾脏气化的气态物中比重较小的部分它也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聚集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中府中的气血物质分布是肺气最多,脾气其次,其它脏器的气

人体的列缺穴

人体的列缺穴 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它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在该穴处按摩,除能治疗腕臂部病变外,还有助于治疗头部、项背部病证,故有“头项寻列缺”的歌诀流传 1.取穴方法

(1)握拳,掌心向内,手腕微微向下垂,腕后桡侧可见一高骨突起,此即桡骨茎突。该茎突的上方在用力握拳时可见一凹陷,即是列缺穴。 (2)两手虎口张开,垂直交叉,食指压在所取穴位侧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之处,于赤白肉际,有一凹陷,即是列缺穴。 2.按摩方法 (1)按法:用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逐渐用力,作深压捻动。 (2)掐法:用拇指指端甲缘按掐列缺穴处,作下掐上提的连续刺激。 (3)揉法:用拇指指端揉动列缺穴。 (4)推法: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作有节律而缓慢均匀地推动。 3.养生作用 (1)治疗头面部疾病:在列缺穴处按摩,有助于治疗偏头痛、头痛、颜面神经痉挛及麻痹、咽喉炎、牙关紧闭、齿痛等头面部疾病。 (2)治疗上肢病变:手肘、腕无力及疼痛,半身不遂,可在列缺穴处按摩。 (3)治疗肺经病证: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及咳喘等肺经病证,均可按摩列缺穴。 4.说明 (1)按摩时,患手宜轻握拳,拳心向上,轻放桌上,然后如法或按或掐或揉。

(2)按掐时,列缺穴处会有酸胀或疼痛感,以酸胀感者为好。 怎么如何让皮肤变光滑细腻有弹性-列缺穴位置图-------------------------------------------------------------------------------- - 怎么如何让皮肤变光滑细腻有弹性-列缺穴位置图在哪里 让皮肤细腻光滑有弹性——再谈列缺穴 列缺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络穴,通于任脉,能同时调节肺经、大肠经和任脉,可以通经络、调肺气。而肺主皮毛,所以皮肤的问题可以找列缺来解决。 有些人的皮肤很粗糙,脸上或者手臂上有很多像米粒似的小红疙瘩,摸上去一粒粒刺刺的,不光滑,虽然不疼不痒,但还是感觉很不舒服。这类皮肤问题只靠用一些保养品是不会有太大效果的,因为其根源在于肺,是肺功能不好导致的。 《素问*五脏生成》中这样记载肺的功能:“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意思是说,肺管理汗孔的开合。我们知道,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为一身之表,依赖肺宣发卫气和津液温养、润泽,是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肺的生理功能正常,皮肤得养,毫毛有光泽,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强,故其荣在皮毛。如果肺功能不好,汗孔就不能正常开关,体内代谢的垃圾就不能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而是在毛孔处堆积,渐渐的,就把毛孔堵住了,所以皮肤会起小疙瘩。因此,要想消除这些烦人的小疙瘩,就要想办法调理肺的功能,让汗液顺利排出,这时列缺穴当然是首选的穴位了。 (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列缺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能同时调节肺经、大肠经和任脉,可以通经络、调肺气。 具体操作方法:每天用食指按压此穴3分钟。时间最好是在凌晨3~5点,因为这个时间段里肺经运行最旺盛。但凌晨3~5点也正是人们睡得正熟的时候,为了不影响睡眠,我们可以把时间改在上午9~11点。上午9~11点是脾经运行最旺盛的时候,而脾经跟肺经最亲近,它们是同名经,一个在手,一个在足,所以按压的效果也是很理想的。当然,除了指压法,我们还可以采用艾灸法,或者用热毛巾敷列缺穴,效果也很不错。 另外,还可以采用多运动和喝热水的方式达到多出汗的目的,只要汗出来了,小疙瘩也会慢慢消失.

人体手臂穴位图[精选]

人体手臂穴位图[精选] 手太阴肺经穴 尺泽穴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详见此手臂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喉咙疼痛、感冒、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指压法有:治疗喉咙痛、鼻塞。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尺泽穴Chǐ zé(LU5) 〖取穴方法〗人体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位置:手肘朝上稍微弯曲,中央凹陷处,可以摸到一根大筋,大筋外侧即为尺泽穴。 〖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咳血,哮喘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太渊穴,经渠穴治咳嗽,气喘;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尺泽穴肺经合穴,属水。 〖别名〗鬼受,鬼堂。 〖穴义〗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名解〗 (1)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少,性温热(即是血液)。 〖运行规律〗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汇合本穴的经水循肺经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内的经水不断气化并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汇聚肺经阴液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灸胜补),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经穴秘密详解尺泽穴 尺泽肺经合穴,属水。 别名:鬼受,鬼堂。 穴义: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名解:1)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手太阴肺经按摩穴位图

手太阴肺经按摩穴位图(附图在第四页) 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左右各11穴。 本经循行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 本经所主病候: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痛,缺盆部及手臂前侧桡侧缘痛,肩、背寒痛。 本经主治病证:肺、胸、咽喉。 中府(手太阴肺经穴;肺之募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 位置: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肩背痛,腹胀,哎逆,喉痹,浮肿。 云门(手太阴肺经穴) 位置:胸前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热。 天府(手太阴肺经穴) 位置: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展3寸处。 主治:气喘,鼻衄,吐血,瘿气,上臂内侧痛。 侠白(手太阴肺经穴)

位置: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展4寸处;或肘横纹上展5寸处。 主治:咳嗽,气短,气喘,干呕,烦满,心痛,上臂内侧痛。 尺泽(手太阴肺经穴;合穴) 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胸胁胀满,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痛。 孔最(手太阴肺经穴;郄穴) 位置:小臂掌面桡侧,尺泽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与太渊穴(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连线上,腕横纹上展7寸。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肘臂挛痛,痔疮。 列缺(手太阴肺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位置:小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展1.5寸,肱桡肌与拇长肌肌腱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掌中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惊痫,溺血,小便热,阴茎痛,齿痛。 经渠(手太阴肺经穴;经穴) 位置:小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展1寸。 主治:咳嗽,气喘,喉痹,胸部胀满,掌中热,胸、背痛;咽喉

十二经脉歌诀(易)手太阴肺经讲解学习

十二经脉歌诀(易)手 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左右共22穴)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足阳明胃经(左右共90穴) 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鹰窗乳中沿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足太阴脾经(左右共42穴)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凌穴血海萁门冲门开府舍府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阴白,终于大包。手少阴心经(左右共18穴)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随神门少府少冲寻流注线:起于极泉,终于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38穴)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收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134穴)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阙阴四 心俞督俞隔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 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 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 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髎下 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 附分侠脊第二行魄户膏肓于神堂 噎嘻膈关魂门九阳纲壹舍于胃仓 肓门志室骲肓续二使椎下秩边场 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 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 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 通骨至阴小指旁 流注线:起于睛明,终于至阴。 足少阴肾经(左右共54穴)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 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 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蜜通谷幽门寸半辟 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灵墟 神藏彧中俞府毕 流注线:起于涌泉,终于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共18穴)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天池,终于中冲。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共46穴)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 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 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丝竹张 和髎耳门听有常 流注线:起于关冲,终于耳门。 足少阳胆经(左右共88穴)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窍阴完骨本神邀 阳白临泣目窗辟正营承灵脑空摇 风池肩井渊液部辄筋日月京门标

手太阴肺经经穴

手太阴肺经经穴 2.1.1 中府2.1.2 云门2.1.3 天府2.1.4 侠白2.1.5 尺泽2.1.6 孔最2.1.7 列缺2.1.8 经渠2.1.9 太渊2.1.10 鱼际2.1.11少商 本经小结 2.2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2.2.1 商阳2.2.2 二间2.2.1 三间2.2.4 合谷2.2.5 阳溪2.2.6 偏历”2.2.7 温溜2.2.8 下廉2.2.9 上廉2.2.10 手三里2.2.11 曲池2.2.12肘髎2.2.13 手五里2.2.14 臂臑2.2.15 肩髃2.2.1 6 巨骨2.2.17 天鼎2.2.18 扶突2.2.19 禾髎2.2.20 迎香 本经小结 2.3 足阳明胃经经穴 2.3.1 承泣2.3.2 四白2.3.3 巨髎2.3.4 地仓2.3.5 大迎2.3.6 颊车2.3.7 下关2.3.8 头维2.3.9 人迎2.3.10 水突2.3.11 气舍2.3.12 缺盆2.3.13 气户2.3.14 库房2.3.15 屋翳2.3.16 膺窗2.3.17 乳中2.3.18 乳根2.3.19 不容2.3.20 承满2.3.21 梁门2.3.22 关门2.3.23 太乙2.3.24 滑肉门2.3.25 天枢2.3.26 外陵2.3.27 大巨2.3.28 水道2.3.29 归来2.3.30 气冲2.3.31 髀关2.3.32 伏兔2.3.33 阴市2.3.34 粱丘2.3.35 犊鼻2.3.36 足三里2.3.37 上巨虚2.8.38 条口2.3.39 下巨虚2.3.40 丰隆2.3.41 解溪2.3.42 冲阳2.3.43 陷谷2.3.44 内庭2.3.45 厉兑 本经小结 2.4 足太阴脾经经穴 2.4.1 隐白2.4.2 大都2.4.3 太白2.4.4 公孙2.4.5 商丘2.4.6 王阴交2.4.7 漏谷2.4.8 地机2.4.9 阴陵泉2.4.1O 血海2.4.11 簸门2.4.12 冲门2.4.13 府舍2.4.14 腹结2.4.15 大横2.4.16 腹哀2.4.17 食窦2.4.18 天溪2.4.19 胸乡2.4.20 周荣2.4.21 大包 本经小结 2.5 手少阴心经经穴 2.5.1 极泉2.5.2 青灵2.5.3 少海2.5.4 灵道2.5.5 通里2.5.6 阴郄2.5.7 神门2.5.8 少府 2.5.9 少冲 本经小结 2.6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2.6.1 少泽2.6.2 前谷2.6.3 后溪2.6.4 腕骨2.6.6 阳谷2.6.6 养老2.6.7 支正2.6.8 小海2.6.9 肩贞2.6.10 臑俞2.6.11 天宗2.6.12 秉风2.6.13 曲垣2.6.14 肩外俞2.6.15 扁中俞2.6.16 天窗2.6.17 天容2.6.18 颧髎2.6.19 听宫 本经小结 2.7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2.7.1 晴明2.7.2 攒竹2.7.3 眉冲2.7.4 曲差2.7.5 五处2.7.6 承光2.7.7 通天2.7.8 络却2.7.9 玉枕2.7.10 天柱2.7.11 大抒2.7.12 风门2.7.13 肺俞2.7.14 厥阴俞2.7.15 心俞2.7.16 督俞2.7.17 膈俞2.7.18 肝俞2.7.19 胆俞2.7.20 脾俞2.7.21 胃俞2.7.22 三焦俞2.7.23 肾俞2.7.24 气海俞2.7.25 大肠俞2.7.26 关元俞2.7.27 小肠俞2.7.28 膀胱俞2.7.29 中膂俞2.7.30 白环俞2.7.31 上髎2.7.32 次髎2.7.33 中髎2.7.34 下髎2.7.35 会阳2.7.36 承挟2.7.37 殷门2.7.38 浮郄2.7.39 委阳2.7.40 委中2.7.41 附分2.7.42 魄户2.7.43 膏肓俞2.7.44 神堂2.7.45 譩譆

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

1.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 中府乳上三肋闯,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皱是,孔最腕侧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 2.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闻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吱骨间,阳溪腕上筋间是,偏厉交叉中指端,温漓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下廉寻,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纹头尽,肘觸大骨外廉近,若问五里何处寻,肘上三寸向里行,臂鹰肘上七寸量,肩偶肩端举臂取,苴骨肩尖,靖上行,天鼎扶下一寸真,抉突人迎后寸五,禾慢三水沟旁五分,迎香禾慢上一寸,大肠经穴是分明. 3.足阿明胃经穴分寸 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一寸取,巨髏鼻孔旁八分,地仓抉吻四分近,大迎前寸三分,颊车耳下曲颊陷,下关耳前动脉行,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缺盆舍外横骨内,相去中行四寸明,气户璇玑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库房屋翳腐窗近,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陷不相侵,却去中行须四寸,以前穴道为君陈,不容,巨阀旁二寸,却近幽门寸五新,其下承满与粱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二寸,寻,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即外陵,.枢下三寸大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在,,水下)-.寸归来好i距离中行二寸边,气冲鼠躁上一寸,又距曲骨二寸间,髀关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上方三寸,粱丘膝上二寸记,膝膜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穴,膝下六寸名上廉,膝下八寸条口位,膝下九寸下廉看,踝上八寸丰隆量,解溪跗上系鞋处,志就在踝横纹中央,冲阳跗上五寸唤,陷谷庭后二寸闯,内庭次趾外间陷,厉兑大次趾外端. 4.足太阴脾经久分寸歌 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求大都,,,太白节后白肉际,节后一寸公孙呼,商丘踝前陷中遭,,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机朝,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膑上内廉,箕门穴在鱼腹取,动脉应手越筋问,冲门横骨两端同,去腹中行三寸半,冲上七分是府舍,舍上三寸腹结算,结上寸三是大横,却与脐平莫胡乱,建里之旁四寸取,便是腹哀分一段,中庭旁六食窦穴,膻中去六是天溪,再上寸六胸乡穴,周荣相去亦同然,,大包腋下有六寸,渊腋之下三寸绊。 5.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 少阴心经极泉中,腋下筋间动引胸,青灵肘上三寸觅,少海肘后五分充,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去腕五分的,神门掌后锐骨逢,少府小指本节末,小指内侧是少冲。6.手太阳小肠经穴分寸歌 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外侧节前觅,节后握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侧,锐骨下陷阳谷讨,腕后锐上觅养老,支正腕后五寸量,小海肘后五分好,肩贞胛下两筋解,臏俞大骨下陷保,天宗秉风后骨中,秉风量雾外举有空,曲垣肩中曲肩陷,外俞去脊三寸从,中俞二寸大椎旁,天窗扶突后陷详,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髂面颇锐端量,.听宫耳中大如菽,此为小肠手太阳。7.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 足太阳是膀胱经,目内眦角始睛明,眉毛内佣攒竹取,眉冲直上旁神庭,曲差入发五分际,神雇旁开寸五分,五处旁开亦寸半,,细算却与上星乎,承光通天络却穴,相去寸半调匀看,玉枕夹脑一寸三,入发三寸枕骨取,天柱顶后发际取,大筋外廉陷中献,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榷肺俞厥阴四,心五督六椎下论,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俞在十五椎,大肠十六椎下取,十七关元俞可推。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启环甘一椎下当,以上各穴可推之,更有上次中下髏,一二三四腰空好,

中医-经络-手太阴肺经-推拿按摩手法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經筋圖手太陰肺經經別循行路徑圖 循行路線: 1.起於中焦 2.下絡大腸 3.還循胃口 4.上膈屬肺系 5.出腋下 6.至肘中 7.入寸口 出大指之端

手太陰肺經 肺乃主氣,司呼吸,主皮毛,肅降,通條水道,主節制。刺激此穴,氣(能量)能透過經絡(氣走的路線)傳入肺產生止咳的作用。因為它又主皮毛,所以又是有名的保健美容四大名穴之一。經常揉壓或艾灸本穴,可以美容肌膚潤毛髮,更能提高免疫抵抗力,比較不容易得外感疾病(例如感冒)。 現代醫學常治疾病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府,止於少商,左右各11穴位。

中府穴(氣喘/氣管炎/肩背痛) 治療:及喘息的特效穴。 【取穴】 1. 乳頭外開2寸上按取第三第四肋骨之間是穴。 2. 鎖骨外端凹陷處向下移2寸位置。

雲門穴(胸痛/胸悶) 位於鎖骨正下方的凹陷中,也就是鎖骨和上臂骨頭的交界。 取第一第二肋骨之間是穴,鎖骨下方,與肩部關節間凹陷處 「雲門」跟下方一指寬的「中府」穴是強化呼吸系統的重要穴道,再順便說,此兩穴也是淋巴聚集之處,女性朋友請切記,這是預防乳癌的重要穴道。 天府穴(腻充血/嘔吐/鼻出血)---腋窩橫紋頭直下四橫指處。 俠白穴(心痛/喀血)--伸臂仰掌,從肘橫紋(尺澤穴)上量5吋處取之 天府穴下一指寬處 尺澤穴(咳嗽/肘關節痠痛)-在肘窩橫紋上,大筋外側之大凹陷處 尺澤穴位於手肘內側橫紋外三分之一點上

孔最穴(痔瘡/頸痛)--位置在手肘窩紋靠拇指的外側往下四個手指寬 (也就是一個巴掌)處。 列缺穴(頭痛/顏 面神經麻痺/鼻 塞) 將雙手的拇指和食指都伸開,兩手虎口自然平行交叉, 食指盡端,找到在骨的縫細中就是列缺穴。 經渠穴(喉痛/胸痛/嘔吐)--取穴法:伸臂仰掌從腕橫紋上量一寸,與尺澤穴相對 太淵穴(牙疼/感冒)—位於手掌下,手腕之拇指側的橫紋頭,大指立起時有大筋豎起,在筋內側凹陷處,摸起來有脈搏跳動之處。

手太阴肺经图,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手太阴肺经图,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1) 中府LU1 Zhōng Fǔ [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2) 云门LU2 Yún mén [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3) 天府LU3 Tiān fǔ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4) 侠白LU4 Xiá bái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