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研究综述_曹桂全-2014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研究综述_曹桂全-2014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研究综述_曹桂全-2014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研究综述

曹桂全,

赵阿敏(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作者简介:曹桂全,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赵阿敏,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硕士研究生。摘要: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弥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撬动社会资本、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形成机理、应对策略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问题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4)04-0121-04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投融资体制创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有利于扩大内需、弥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并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撬动社会资本、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数量、规模激增及发展速度过快,带来了融资风险、道德风险等诸多问题。

一、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问题的研究(一)投资主体、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有限导致融资风险高度集中

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普遍面临投资主体、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均有限的困境,导致融资风险高度集中。在投资主体方面,主要局限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银行,尚未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投融资平台、银行和银团、企业、外商等结合的多元投资主体格局。在融资渠道方面,投融资平台资金来源有限,除财政拨款外,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主要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大类,其中,非经营性投资项目往往涉及金额大、还款时间长,且无法盈利或盈利较少。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面临的融资风险

形成机理,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李丽虹认为,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以及地方发债功能受到抑制等因素,导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单一融资渠道的形成。[1]

谈建军认为,融资成本和收益均较高以及国家紧缩政策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受到限制,进而导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渠道有限、融资结构不合理,并易诱发融资风险。

[2]

(二)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主要存在三层委托代理关系:全民对政府的委托、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委托、投融资平台对投资公司的委托。因此,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如,陈家洪认为,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某一方也会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在获取收益的同时,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这主要因为投融资平台运作机制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不足,政府、银行、公众等都无法全面掌握其运营情况,致使投融资平台游离于政府监管和公共监督之外。而在复杂的委托代理链条中,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

经济纵横·2014年第4期

道德风险问题,从而损害政府、银行等相关主体的利益。[3]

(三)传统政绩观易给地方投融资平台埋下政策风险隐患

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地方政府干部晋升仍以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在这种政绩观下,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下达指导思想、意见,通过投融资平台大量举债,盲目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区投资力度,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如,赵嘉晓认为,由于贷款期限较长,导致政府换届成为投融资平台的政策风险之一。地方政府换届后,领导风格的不同易导致出台政策的不尽相同。同时,新一届地方政府官员极有可能产生新的投资冲动,从而产生债务衔接风险。如果政策的延续性出现问题,投融资平台原有项目就可能发生相应变化,再加上政府官员责任终身追溯制的缺乏,导致无法对政府投资进行长期、有效的控制,从而给地方投融资平台埋下政策风险隐患。[4]

(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问题突出

首先,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投融资平台的性质大多是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容易出现政企不分的问题,并极易受政策影响。如,迟晓燕认为,投融资平台具有政府背景和市场定位双重属性,在产权、管理权等方面普遍存在政企不分问题。我国大部分投融资平台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法人治理结构,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5]其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责任主体不清晰。投融资平台主要由地方政府以国债资金、土地储备、税收收入等形式注资设立,是地方政府进行市场融资的直接工具。许多投融资平台由政府独资成立,决策权自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地方政府成为实际的运作者和管理者。地方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责任主体不清晰,政府行为边界模糊,容易导致政府的越位、缺位、错位行为,对投融资平台运作过度干涉或涉入不当。最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程序不规范。部分投融资平台成立时间短,相应的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信息披露等制度尚未完备,严重影响项目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五)过度举债与还款能力弱的矛盾导致投融资平台面临债务风险

投融资平台天然的软约束机制,使过度举债情况比较普遍。第一,资本金不实、资本金不足、“垫资”和抽逃资本金等问题,易诱发债务风险。如,米璨认为,一些承担省市级建设任务的投融资平台存在注入资产不实或滥竽充数、平台层级较低等问题,致使自身负债率过高。[6]第二,投资时间长、投资回报率低、项目盈利能力弱等特征易引发偿债风险。如,李丽虹认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自偿能力低及平台公司缺乏主营业务是导致项目盈利性风险的主要原因。[7]大部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自身没有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弱,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债务偿还过于依赖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还款主要依赖于土地批租和税收收入,如果政府收入大幅下滑,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债务的第一还款源,也将丧失偿还能力。即使是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如地铁、机场等公共盈利性项目,也很难实现收益与债务的对冲和缓释。第三,债务结构复杂及隐性债务等问题易引发债务运作风险,而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则会导致隐形债务显性化。

(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易引发金融风险

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情况透明度不够,导致银行无法全面、科学地分析和掌握其发债和担保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有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一个项目甚至可以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支持,造成“多头信贷、多头融资”现象的发生。相对于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处于信息弱势地位,难以掌控地方政府的债务总体水平、财务担保情况和还款能力,导致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低。如,张丽恒认为,如果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债务,则会转嫁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或转移为中央财政负担,容易诱发银行信贷风险。[8]李侠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贷款一般采用政府担保或质押方式,这种不透明的方式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易引发信贷风险。[9]同时,如果银行业出现大面积坏账,还会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地震”,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如,王庆安、贺辉认为,地方政府以土地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而担保抵押品的价格下行可能带来金融系统性风险。[10]

经济纵横·2014年第4期

二、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投融资平台的法律约束

应尽快建立健全投融资平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规范地方政府各类投融资行为,加强投融资平台法律约束,依法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明确界定各方的权、责、利,实现公平、有序竞争,实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规范化、市场化、透明化。首先,应不断完善《预算法》、《担保法》等现有法律法规。我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见,《预算法》否定了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合法性。对此,万莎认为,应修订《预算法》,明确地方政府举债的合法性。[11]王开怀等认为,应不断完善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范围,使地方政府成为独立的财政主体。[12]其次,尽快出台《地方公债法》、《财政收支划分法》等法律法规。如,张琦认为,应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制订和出台一部《地方公债法》,该法律涉及地方债发行的种类、规模及债务管理和债务风险评估等内容。[13]

(二)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结构,提升财政能力

首先,应合理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适当上移地方政府部分事权,明确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范围,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其次,适度下放税权、增加新税种。如,张琦提出增加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地方政府拥有的比例,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新税种,并将监管权交予地方政府。[14]张丽恒建议建立和完善财产税,使其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以此改变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为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提供新途径。[15]

(三)理顺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关系

理顺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关系,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政府与投融资平台之间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等问题,消除预算软约束和“共同池塘”的影响。[16]如,吴亚平建议从合理确定投融资平台的隶属关系、确保投融资平台独立法人地位两个方面理顺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权责利关系。[17]迟晓燕认为,鉴于投融资平台与生俱来的政府背景和市场定位的双重属性,要科学界定投融资平台的经营职责和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18]

(四)促进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

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是解决投融资平台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政府投融资平台应打破单一投资主体的现状,转变为政府、投资公司、企业、民间投资者、外商等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发展格局。李侠认为,应积极拓宽地方政府及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模式,提升融资能级,促进财政投资、发行债券、贷款、项目融资、产业投资基金、集中推介招商、社会捐赠等多种融资渠道的发展,保障财政投资、债券融资、项目融资、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社会捐赠的有效衔接和综合发展。同时,降低信贷融资比重,调整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市场化方式募集资金。[19]

(五)构建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应加强投融资平台风险评估,制定一套完整的投融资平台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科学选取和界定监控指标,实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如,陈伟和陈赟提出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收集各类地方政府风险相关数据,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加强风险监测和管理。[20]其次,实行合理的债务分类和区别管理。张丽恒认为,应区分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实现纯公益性项目、准公共性项目、竞争性项目的分类管理和核算。[21]

(六)建立投融资平台的风险监管机制

首先,应树立公民监督意识,加强社会监督。赵敏认为,应增强社会公众的监督意识,健全政府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投融资平台资金运行情况的透明度,从而避免由信息不公开引发的投融资平台风险问题。[22]其次,构建全面、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和债务规模量化指标体系,完善投融资平台的跟踪、识别、评价、预测和监控机制。张琦、赵敏等学者认为,应将影响政府负债率的因素纳入当前的信用评价体系中,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信用评价体系。[23][24]米璨认为,应建立投融资平台信用评价制度,以改善投融资平台经营状况、提高内

经济纵横·2014年第4期

控和盈利水平。[25]张丽恒认为,地方政府应在了解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参考国际标准,建立包含负债率、偿债率、债务依存度、负债收入比和担保债务比重等指标的地方债务规模量化指标体系,实现债务总量控制。[26]再次,建立专业监管机构。张琦认为,应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以及时跟踪、加强年审、严格和规范监管。[27]此外,迟晓燕和张晓曼认为,还应加强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金融机构等专业中介机构参与投融资平台的风险监管。[28][29]

(七)改进投融资平台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

首先,要逐步完善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许航敏等认为,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由政府独资注册向合伙制或股份制治理结构转变。投融资平台建立决策、管理和监管三位一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提高投融资平台资金使用效率、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30]其次,要加强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运作。李侠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运作应从坚持贷款审慎原则、遵循市场化投资导向等方面入手。[31]再次,要完善投融资平台相关规范和约束制度。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制度建设应向纵深推进,项目公示制度、专家评议制度、信息发布制度、投资监管制度等的实施,可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和相关利益主体的投融资行为。

三、结论

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形成机理以及缓释对策开展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政府和投融资平台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学者们大多全面地列举了投融资平台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未找到或指明投融资平台面临的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研究者们尚未提出导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或根源所在。三是目前关于投融资平台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衡量投融资平台风险的数据和定量分析。如,一些学者建议建立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系统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评价体系,但通过定量分析该问题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匮乏。四是关于投融资平台问题的基础性研究较多,以某一地区或某一投融资平台为对象的应用性研究和个案研究较少。五是现有文献中的对策研究主要指明了缓解风险的方向,但普遍缺乏可操作性。这些不足之处构成了未来研究的方向,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7]李丽虹.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2(4):56-58.

[2]谈建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防范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2(10):79-83.

[3]陈家洪.从道德风险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规范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13(2):52-55.

[4]赵嘉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其防控[J].现代金融,2011(1):18-19.

[5][18][28]迟晓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及治理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2(4):58-60.

[6][25]米璨.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风险与防控[J].中国流通经济,2011(4):123-127.

[8][15][21][26]张丽恒.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纵横,2011(4):81-85.

[9][19][31]李侠.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成因与规范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10(2):162-167.

[10]王庆安,贺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与融资约束机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11):115-119.

[11]万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风险分析———基于经济学维度的思考[J].财经政法资讯,2010(2):48-53.

[12]王开怀,刘光涛,仵永恒,王凤.防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西部金融,2010(12):22-23.

[13][14][23][27]张琦.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及风险防范分析[J].地方财政,2012(3):69-72.

[16]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课题组.中国财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169.

[17]吴亚平.投融资体制改革:何去何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239-340.

[20]陈伟,陈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快速发展的原因及风险防范[J].地方财政研究,2011(8):49-53.

[22][24]赵敏.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生活文摘,2013(2):28-34.

[29]张晓曼.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问题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2):34-35.

[30]许航敏,葛小南,孙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10):28-38.

(责任编辑:杜磊)

经济纵横·2014年第4期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危机爆发及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拟定后成立了近5000个平台公司。

从平台公司产生的效果看,确实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公司不仅撬动了银行贷款,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较有成效地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面对外需下滑、消费需求短期乏力的局面,平台公司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然性 尽管平台公司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承载的压力、带来的风险、引起的社会矛盾早已引起广泛关注,问题不容小觑。一是融资能力下降。市容改善、城市发展外加政绩考核等因素使各级地方政府要不停地进行城市投资,平台公司是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的融资压力愈来愈大,而这些项目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短期内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大多数平台公司经过几年的折腾,负债率偏高,财务状况不理想,继续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二是过度依赖土地。土地出让收入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弥补了许多城市建设资金的缺口。但土地储备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收购资金主要依赖银行,土地出让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此外,有些收购的土地还需要完成整治,增加储备风险和成本。在房地产市场起伏不定的情况下,以土地出让金作为还贷资金主要来源的“时间换空间”模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风险显而易见。三是引发社会问题。土地是平台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这些土地往往是城市周边居民用地或老企业土地,涉及拆迁安置、旧城改造、老企业搬迁等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可能导致群众上访等

浅析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浅析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本文论述了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背景下,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急剧扩大,其所蕴含风险的几种表现形式,并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标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及防范 0 引言 各级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大量融资,有力地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扩大内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较快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贷款总量的急剧增长,从中长期来看,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所蕴含的风险需高度关注。本文就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防范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业务概况 按照人民银行的口径,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各级政府出资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或者以财政补贴、政府担保作为还款承诺,包装起来的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到融资标准的、政府实际控制的企事业、机关法人。主要包括:各类政府组建的开发园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类公司,农投、工投、城投、交投等政府类投资公司。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即金融机构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各地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快速扩张。截止2010年末,全国各类政府融资平台已超过一万多家,其贷款余额超10万亿元,近两年全国新增贷款中,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新增占比高达39.6%。 2 当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 2.1 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缺乏深入调查评价,存在过度授信的风险 在金融同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政府融资平台由于具有政府背景,被各金融机构视为优质客户,竞相争抢营销。在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进行授信时,经办人员往往乐观认为有地方政府作后盾,还款有保障,而忽视其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的深入调查评价,尽量降低信贷准入门槛,满足其融资需求,导致过度授信,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据《银行家》(2010年4月号)杂志报道,2009年我国的地方政府负债远超过财政收入,平均为2.4倍,有的甚至达到4倍,过度负债导致贷款到期难以正常归还的风险不断增大。 2.2 部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当地财政作担保,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和对策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和对策 摘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对我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能够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的回暖和发展。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随着地方融资平台数量的增多和负债的大幅膨胀,使得地方融资平台出现了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操作的不规范就会日益凸现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从而影响整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本文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存在的风险入手,提出了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对策 基金项目: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4年校级青年基金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研究”研究结果(编号:QN201420)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内部存在的风险 1.融资平台管理风险 首先,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营过程中,由于融资平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其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在职能的边界划分上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划分依据,最终导致融资平台在投资的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如投资状况不明

确等。其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人员大多数为政府官员,对市场经营和管理缺乏经验,所以在投资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误的决策。第三,在运作过程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并没有利用法律的效力明确规定债务的最终偿还主体,一旦当投资发生失误出现还款困难的情况时,就会出现偿债主体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第四,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公开、公平、及时、准确的原则对其运作信息进行披露,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营信息不透明,从而导致银行不能准确的估计其经营能力和还债能力,银行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的存款就会存在巨大的风险。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的道德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的一些管理者为了追求绩效,经常会通过融资平台来加大对城市的建设力度,这样一来就会因投资项目建设的重复性和盲目性而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此外,地方政府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筹集资金,往往会将一个融资平台的融资用来当做新的融资公司的注册资金,并利用新的融资公司向银行贷款,这样就会加快风险的产生。 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投资收益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设立主要是为地方基础设施以及 公共设施建设来筹集建设资金的。但是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基础设施在定价方面会受到政府的限制,使其在较长时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渠道及资金来源分析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渠道及资金来源分析 摘要:分析、评价了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政策性产业扶持基金融资和农业产业投资公司融资三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模式及其 各自的优势;以山东和天津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借鉴国外政府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分析了我国在融资模式及资金来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金来源融资模式 一、引言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为了融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 投资建设所组建的各种不同类型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地方政府所划拨的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 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重点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 从我国经济的情况来看,投资始终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政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地方政府投资职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要有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虽然也保持一定增长,但与快速增长的支出需求相比普遍拮据,财力基本上仅够维持“吃饭”,基础设施欠账和建设资金缺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确立,财政资金要更多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通过深化投融资改革,搭建市场化融资平台,充分发

挥有限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和重点关键领域战略性开发开辟稳定筹资渠道。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及评价 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过程看,目前主要存在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性产业扶持基金、农业产业投资公司三种运行模式。这三种模式适用于不同条件的融资需求,且各有其优劣势。 (一)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及评价 1、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bot适用于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常是由国外企业和国内的民间资本来承担,因而有效地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和避免大量的项目风险,并且给项目所在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促进了国际经济的融合。同时,给出了明确项目回报率,严格按照中标价实施,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协调容易,双方的利益纠纷少,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 2、 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模式 tot是bot融资方式的新发展。近些年来,tot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它是指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一定期限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

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防控措施

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防控措施摘要:本文就防止政府融资平台及政府背景项目贷款的操作风险,提出了合理确定授信总规模,对融资平台及项目作优选,做好项目资金的测算,完善贷款方案,有效落实项目贷款的担保条件,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等建议。关键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信贷风险;风险防控中图分类号:F832.4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防控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及政府投融资平台信贷投放的增加,银行信贷风险在不断累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及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推动各家银行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大量增加,政府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比例迅速提高,提高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集中度。(2)中长期贷款的迅速增加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加大。(3)政府融资平台及政府背景项目贷款的操作风险。尤其是政府融资平台及政府背景项目贷款的操作风险不容忽视,下面将作重点分析。 一、政府融资平台及政府背景项目贷款的操作风险(1)政府信用风险。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政府背景,决定此类贷款的本质是政府信用,还款有无保证取决于政府是否有能力和有意愿归还这类贷款。由于中长期项目贷款期限较长,历经几届政府,贷款偿还将取决于各届政府对贷款存续期内建设性资金的使用安排,存在因政府换届而导致金融机构贷款不能正常偿还的风险,因此政府信用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按期偿还。 (2)政策性风险。国家政策改变,会导致政府财政收支波动较大,影响金融机构贷款的正常偿还。贷款期内政府财政收支、财税体制等存在变化的可能,同时,财政支出受地方政府发展思路、城市建设整体规划、未来规划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融资力度与效度、财政经常性开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用于项目还款的资金能否按预测归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3)法律及合规性风险。政府对金融机构贷款的任何担保或变相担保、承诺等支持行为目前仍不受法律保护。 量公共资产拼凑注入,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项目附属土地的使用权出让出入返还或地方财政补贴收入。由于政府融资平台在职能定位、财务收支和债权债务方面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贷款期内不能排除借款人体制发生变化的可能,一旦出现政策性破产,银行贷款将面临巨大风险。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财务透明度及可信度不高,其评信的难度降低了银行对贷款主体风险识别能力。 (5)还款来源的风险。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明显提前,投资规模放大,融资平台在数量上有增加的趋势,规模扩张明显,债务急遽

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

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 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为此,一些地方政府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对原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改革,开始建设新模式的投融资平台,在运作过程中拓展了巨大融资空间。 一、新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 (一)新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地方政府搭建新型融资平台,其目的就是要抢抓此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发挥国有资本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激活政府资源的资本属性,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资决策科学化、投资管理规范化、经营运作市场化,建立制度完善、运作规范的投融资体系和融资、投资、建设、管理、偿债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投融资由部门各自负责向政府集中主导转变、由行政决策向市场选择转变、由政府举债向资本运作转变、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由无偿投入向有偿回报转变。 (二)新平台的主要职能。一是统一化的政府融资平台。新型投融资平台通过整合政府优质资源,利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为政府募集资金,以落实重大项目的配套资金、补充基础

设施建设资金,实现政府的投资引导意图。二是市场化的国资管理平台。新型投融资平台作为国有公司及国有资产的管理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对下属公司以及划入的经营性资产进行整合调整,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实现国有资本有序进退,推进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价值链的高端集中、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延伸,实现国有资产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三是政策性的产业投资平台。新型投融资平台作为政府的产业投资平台,代表政府出资,根据地方产业政策进行产业投资,一方面可以开拓投资资金来源,顺利实现政策意图;另一方面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管理,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四是先导性的创业引导平台。新型投融资平台作为政府先导性的创业引导平台,将发挥政府资金的种子资本作用,以国有资本先期投入引导战略投资者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地利用股权、基金等市场化手段与其他机构进行资金合作,通过资本经营服务、培育和辅导创业企业成长,发展一批与区域核心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新项目、新企业。 二、新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效应评估 新型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对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投融资所具有的政策性效应和诱导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这些平台公司自成立时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防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c13496907.html,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防范 作者:郭攀可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1期 [提要] 本文论述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发展现状,立足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环境中不同主体的视角,分析融资平台风险传导机制及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按照分主体防治的思路,提出厘清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的边界、创新融资平台盈利模式、规范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等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维护新常态下我国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成因;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19日 一、引言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经营运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由来已久,而伴随着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城镇化、工业化浪潮,这一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从而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讨论;但与此同时,受某些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致使三大主体之间违规操作、政治寻租、债台高筑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内部因素而言,由于融资平台成立之初的目的是承担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维护及建设工作,因此注定了其经营范围更多是非营利性、惠民性的项目,从而存在投资回收期长、盈利能力较低、现金流量少等天然的特性。 从外部因素而言,其注册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补贴及相关配套款项,导致在经营过程中对政府财政产生较高的依赖性。当政府财政收入因区域内宏观经济走势低迷而减少时,势必会反过来影响融资平台还本付息及进一步获得贷款的能力。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信用风险的上升。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问题引人关注,国内不少学者对这一领域展开了研究,较多的学者采用了定性分析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曹红辉(2010)认为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成因可概括为:公益性与收益性项目不分、欠发达地区融资平台设立过度、各地财政能力高估以及地方政府对其注资过少,并分别从短期和长期内提出了预防与控制地方融资平台系统性风险的措施。吴蔚等(2012)将地方投融资平台面临的风险划分为以融资风险、经营风险为主的内部风险和以财政体系风险、银行信贷风险、金融系统性风险为代表的外部风险,并根据不同风险种类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刘兆云等(2011)针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提出了要强化行业管理、重申投融资平台使命、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及建立投融资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等风险防范措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

危机爆发及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拟定后成立了近5000个平台公司。 从平台公司产生的效果看,确实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公司不仅撬动了银行贷款,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较有成效地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面对外需下滑、消费需求短期乏力的局面,平台公司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然性 尽管平台公司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承载的压力、带来的风险、引起的社会矛盾早已引起广泛关注,问题不容小觑。一是融资能力下降。市容改善、城市发展外加政绩考核等因素使各级地方政府要不停地进行城市投资,平台公司是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的融资压力愈来愈大,而这些项目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短期内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大多数平台公司经过几年的折腾,负债率偏高,财务状况不理想,继续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二是过度依赖土地。土地出让收入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弥补了许多城市建设资金的缺口。但土地储备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收购资金主要依赖银行,土地出让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此外,有些收购的土地还需

【发改办财金[2010]288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办财金[2010]28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精神,进一步规范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券融资行为,有效防范投融资平台公司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更好地发挥债券融资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规范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有关问题要求如下: 一、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投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从事政府指定或委托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近年来,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一方面按照募集资金投向,推动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改革,改善了城镇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按照规范、公开、透明的要求,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为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风险、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要在有效防范风险,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引导投向的基础上,继续支持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文件规定、符合企业债券发行条件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二、防范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券融资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券风险以及连带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投融资平台公司应不断增强公司的自营性经营收入,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凡是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其偿债资金来源70%以上(含70%)必须来自公司自身收益,且公司资产构成等必须符合国发[2010]19号文件的要求。经营收入主要来自承担政府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建设,且占企业收入比重超过30%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除满足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债券发行条件外,还必须向债券发行核准机构提供本级政府债务余额和综合财力的完整信息(政府债务余额和综合财力的统计口径见附表),作为核准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的参考。如果该类投融资平台公司所在地政府负债水平超过100%,其发行企业债券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三、规范融资担保行为 根据《担保法》和国发[2010]19号文件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规范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担保行为,有效隔离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系,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机构和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均不得以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单位等的国有资产,或其他任何直接、间接方式,为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或增信。以资产抵(质)押方式为投融资平台公司发债提供增信的,其抵(质)押资产必须是可依法合规变

地方政府平台融资项目的风险分析要点

时间:2013-10-21 作者:王雅琼来源:用益信托网 〖写在前面的话〗其实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就萌生了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地方政府平台融资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梳理,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尽职调查,尽可能准确地判断项目的风险程度。然而在梳理的过程中,我开始对这项工作的意义产生怀疑,由于平台公司的主营业务基本都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及其他相关业务,所谓经营性现金流最终来源还是当地财政。对于这种背靠财政的平台公司,常规的风险分析方式,如通过测算现金流、设置抵质押率等方式真的适用吗?如果对当地财政状况进行分析,又面临相关资料不全,而能找到的资料的真实性也无从查证的问题。而一个地方的平台公司又不止一个,交易对手的再融资能力和协调财政资金的能力对于项目的安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又怎么判断呢?想得多了,我越发觉得无从下手,一度得出了“地方经济形势的好坏决定平台公司还款能力”这样一个非常正确但是毫无疑义是废话的结论。诚然,经济上行期就像一路直奔6000点的股市,随便选个股票跟风就能赚钱,而在经济平稳运行尤其是下行期,如何遴选项目并客观进行风险评估就越发重要。如果直接将特定项目的风险指标与当地财政甚至中国大范围的经济形势挂钩,而不对其本身进行特定的风险分析,无异于缘木求鱼。在此要感谢@证券小兵和各位热心的群友,正是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才使我理清了思路。谨以此文分享,不成熟之处还望指点。

时间:2013-10-21 作者:王雅琼来源:用益信托网 一、当地财政状况 (2) (一)政府财政收入情况 (2) (二)政府财务支出和负债情况 (3) (三)估算财政偿债压力 (4) (四)考虑意外因素影响 (5) 二、平台公司的综合实力 (5) (一)平台公司的股东结构。 (5) (二)平台公司的资产结构 (6) (三)金融机构负债和民间融资 (8) 三、项目交易结构 (9) (一)应收账款投资附加回购 (10) (二)股权投资附加回购 (11) (三)各类收益权投资附加回购 (12) 四、担保措施 (13) (一)大型国企担保 (13) (二)实物抵押——土地和房产 (13) (三)应收账款质押 (15) 五、结语 (15) 本文所指地方政府平台的共同点在于其大部分经营收入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财政,包括财政直接补贴和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获得作为对价支付的财政资金,如因承建当地基础设施项目而获得的投资成本返还等。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平台的最终还款来源均为当地的财政资金。 自2011年开始,银监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行名单制管理,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统计上报符合要求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并动态调整。同时银监会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名单内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贷款等融资行为提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综述 日期:2010-5-24 13:38:50 来源:本站原创阅读次数:408 秦德安、田靖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近年来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以及当前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扩大了地方融资需求,地方纷纷成立了投融资平台。本文对国内外分析地方政府构建融资平台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动因、特征和功能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现行剖析地方融资平台运行风险的文献进行总结,以期对未来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地方融资平台资本性公共产品财政困难 一、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债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动因 通过分析地方融资平台的参与主体及其体现的经济关系,郭励弘(2009)认为,地方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把基础设施领域中政府投资的项目、企业、行业整合,成立一家规模较大、涉及企业及行业较多的政府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运作。贾银萍(2009)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常是指地方政府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部门发起设立并授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土地开发的市政实体公司。还有部分学者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了地方融资平台的演进,姜彬(2008)认为,地方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指定或建立融资平台公司(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公司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作为借款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打包后统一从银行贷款,地方政府以未来的经常性财政收入和土地转让收益作为贷款清偿保障。 (一)政府举债融资的理论基础 1.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理想的市场经济应该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来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所有商品和劳务都完全按照市场价格自愿交换。然而,由于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充分、外部性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现象的存在,政府必须运用合理手段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通过采用征税方式筹集收入来向公民提供市场自身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无疑是政府的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

要完成整治,增加储备风险和成本。在房地产市场起伏不定的情况下,以土地出让金作为还贷资金主要来源的“时间换空间”模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风险显而易见。三是引发社会问题。土地是平台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这些土地往往是城市周边居民用地或老企业土地,涉及拆迁安置、旧城改造、老企业搬迁等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可能导致群众上访等社会问题。而土地出让不断涌现“地王”,政府从中获得巨额差价,让本已对高房价极度不满的人更加怨声载道。 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率还在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快速增长,据测算,这样的城市化进程每年市政建设投入需3500亿-5000亿元,而当前地方财政只能安排约1000亿元左右,资金缺口巨大,在地方财政状况无法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各级平台公司还要继续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平台公司发展问题,相继出台国发〔2010〕19号、国土资发〔2012〕162号和财预〔2012〕463号等文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规范平台公司的融资行为,帮助地方政府逐渐摆脱依赖土地财政的怪病。 三、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建议 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转型发展必然同时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文章主要论述了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背景下,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从银行角度分析了其所蕴含的六种风险表现形式,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标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防范 1 引言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底国务院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人民银行和银监会2009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地方政府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央投资项目进行信贷支持。于是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等资产,积极建设各种类型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迅速增长导致银行贷款额的迅速膨胀。就此出现了两种声音,一些学者认为多年的经济增长提升了地方政府承担债务的能力,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并不会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现象;而另一些经济学者则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为洪水猛兽,呼吁银行应停止对其发放贷款。因此如何正确识别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风险是摆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管理者面前具有重要意义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概况 按照银监会的定义标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3000多家各级地方政府资平台,贷款总额逐年攀升。在2013年年度监管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2万亿,占到银行业贷款余额的13.8%。 3 政府及银行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政策 融资平台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运作不够规范,银监部门已经意识到其不可忽视的风险隐患。国务院2010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文件,提出了要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同年,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文件,对国发〔2010〕19号文件提出的工作要求进行细化和落实。在随后的两年中,银监会连续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

河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办法1.doc

河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办法1 河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健全和完善全省政府投融资体系,形成有效的投融资运作管理机制,加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实行统借统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范债务风险,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县级以上政府批准,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融资项目,主要包括:依靠政府投资建设的公路交通、市政工程、环境整治、社会事业等非经营性公益类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政府经营性投资项目;政府确定的其他准经营性项目。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投融资是指在完善投融资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手段,规范投融资方式,加强信用建设,防范财政风险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投融资平台实施的投融资行为。对一般竞争性领域项目,原则上不列入政府投融资范围。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信托产品、上市募集、转让经营权、资产证券化、股权质押、股权投资基金、BT、BOT等多种融资方式。政府投融资平台应按综合成本最低的原则选取融资方式。

第六条各级政府建立债务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分析评估自身偿债能力,按量力而行、规模适度的原则,把融资的数量、总体规模控制在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范围内,使政府投融资平台既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又能保持融资功能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清理整合,提升融资能力。 (一)已设立多家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将现有投融资平台的债务分类清理规范后,进行有效整合。将投融资平台改造成为有现金流和净收益的经营性公司,将实力弱、资质差的公司整合为实力强、资质好的公司,将实力强、资质好的公司整合为上市公司。 (二)指导政府投融资平台加快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投融资决策机制、运营机制和内控机制,构建“借、用、管、还”相匹配、“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借得来、用得好、管得住、还得上。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八条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监管制度。省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管理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是省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管理工作的协调机构,由分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财政厅和省金融办主要负责人担任副召集人,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资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审计厅、省金融办、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设区市、县(市、区)政府都要成立相应机构,实行省、市、县分级管理,各负其责。政府投融资平台由各级投融资平台建设管

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不得授权融资平台公司承担土地储备职能和进行土地储备融资,不得将土地储备贷款用于城市建设以及其他与土地储备业务无关的项目。 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出具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直接或变相担保协议,不得以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企业融资进行抵押或质押。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不得以委托单位建设并承担逐年回购(BT)责任等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对符合法律或国务院规定可以举借政府性债务的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项目,确需采取代建制建设并由财政性资金逐年回购(BT)的,必须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落实分年资金偿还计划。 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注资必须合法合规,不得将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将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公司必须经过法定的出让或划拨程序。地方各级政府不得将储备土地作为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融资平台公司偿债资金来源。 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需要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不得通过金融机构中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直接或间接融资。 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 (银监发[2013]10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2013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遵循“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总体原则,以控制总量、优化结构、隔离风险、明晰职责为重点,继续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简称“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控。现就2013年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严格把握定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机关、事业、企业三类法人。 (二)完善“名单制”管理。各银行要继续完善融资平台“名单制”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并按季报送监管机构。 (三)动态调整风险定性。各银行要继续按照融资平台自身现金流覆盖债务本息的情况,将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上海模式分析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上海模式: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并举 ——赛迪投资顾问发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战略与资本运作研究(2012)》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其基本职能在于为当地经济提供投融资支持。上海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依托区域经济资源,以平台自身发展为主体,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两种作用,完成为区域经济提供投融资支持的基本使命。一方面夯实自身基础,提高多种运营模式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又要寻求外部支持,通过资本运作吸收外部资源,完成公司资本的整合优化。内外兼修,寻求自身做大做强,同时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上海模式: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运营模式:政府引导,实行公司化运作模式,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主体定位明晰,确立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城市建设基金会,实施城建资金统一管理和市场运作。投资项目多元化,除承担政府的公益性项目之外,还有自己专长的实业投资,因而在政府的补贴收入之外还能获取其他的稳定收益。 项目管理:采取“政府—城投公司—工程管理公司”三级管理模式,权责分明。政府通过授权城投公司组建相应的项目法人公司,通过市场竞争方式选择工程管理公司。项目法人与工程管理公司签订委托合同,由工程管理公司承担自前期准备至工程竣工期间的项目管理工作,上海城投公司负责实施的政府工程采取代建制和总承包建设模式。

使命成绩:完善城市硬件升级,保障城市运营。上海城投,是政府性的投融资主体、重大项目建设主体和城市安全运营主体。自成立以来,已为上海城市建设累计筹措资金3000多亿元,并承担着全市约1700万市民的饮水安全保障,70%以上生活垃圾、近50%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以及310公里的公路桥隧运营。既体现公益性质,承担了大量政府公益性设施的建设运营任务,服务和改善民生;又按照市场规律,对接资本市场,并将市场经营的盈利部分反哺公益性项目获得良性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上海“城投模式”。 资本运作: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上海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持续“造血”和“输血”。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在全国城投公司中率先发行了企业债券,率先引用保险债权计划。2008年,上海城投实施了上市公司“城投控股”的重组,通过经营性资产分阶段整体上市,实现了上海城投经营性业务和公益性业务的分开管理、分开核算。重组后的城投控股以环保、地产和创投业务为核心,稳步开创市场之路。经过重组后的城投控股不但每年为城投总公司节约了2.8亿元补贴资金,大幅减少了关联交易,还通过市场化经营,年均提供6亿元以上的利润,在提升城投总公司融资能力的同时,也为反哺公益项目提供了支撑。 图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并购重组流程图 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2012.10 典型案例:城投控股——适时重组,通过企业间置换优化资本结构

研究论文: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风险分析

80811 公司研究论文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xx年来,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因其发展速度的迅猛、负债金额的巨大以及其潜在的风险等因素,常常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研究热情更是空前高涨,但是缺乏对平台公司出路的探讨,本文尝试结合地方平台公司的风险及成因、风险控制等方面探索平台公司的最终出路。 1平台公司概述 对平台公司的定义已有很多研究,各有不同,但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或机构主导设立的公司;二是依托政府资源使其达到相应融资标准,进行融

资;三是承担政府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建设等项目以及特殊项目和产业;四是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2004年,平台公司逐步发展起来,2008年政府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国家的政策鼓励,其数量和融资规模飞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范围平台公司的数量至少达到8220个,其中近5000个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及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拟定后成立。截止20xx年末,商业银行中平台公司贷款达7.66万亿,大部分为银行贷款,规模大,利率低,还款周期长,平台公司的风险已被列为银行信贷的首要风险。 2平台公司造成的主要风险及成因 本文主要分析政府信用风险和银行信贷风险。 超额负债与无力还款导致政府信用风险。目前平台公司的总体负债水平都相当高,负债率普遍超过80%甚至更高。1994年分税制改革出现了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放的倾向,财力与事权的不匹配,造成大量资金缺口和债务负担,地方政府在不能减少公共支出的又不能公开举债的情况下,只得绕过限制通过平台公司大规模举债。虽然平台公司解决了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但一些平台公司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