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造船差距
船舶纵横[1]
![船舶纵横[1]](https://img.taocdn.com/s3/m/a70758c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8.png)
港口经济!""!#"美国海洋工程市场调研咨询机构 IMA 发表的一项市场调查报告称9随着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的油气开发向海洋特别是向深海延伸9今后海洋工程订单将激增0IMA 预计9今后5年全球海洋工程设备订造量将达130套0现在国际市场上该类设备严重不足9即使在租赁市场9该类设备也严重供不应求0这一较大的市场缺口让韩国船企更坚定了向该市场重点转移的信心0韩国船企已把承接海洋工程设备订单列为其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点9并计划于2015年使海洋工程的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0韩国对该市场的争夺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0据统计9截至2006年11月底9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当年承接的海洋工程设备订单总价值均突破了40亿美元9相当于他们上年海洋设备订单金额的3倍0三星重工接获6艘深海油气勘探船订单9其中最高造价为6.3亿美元9这使其2006年以来9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抓住修船市场兴旺的有利时机9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9使修船业出现了总量扩大\效益上升的可喜局面0修船产值几年徘徊在10亿元左右的局面被打破9到2006年10月底已完成产值14.8亿元9同比增长14%9创历史最好水平0受航运市场拉动和海事规范修订的影响9修船市场出现了大型化\改装船增加\外轮为主的局面0面对修船市场的大好机遇9中船重工各企业在加强修船经营工作的同时9强化修船生产组织与协调9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能优势9使修船生产呈现总量大幅增加\附加值明显提高的态势0山海关船厂2006年以来主动走访用户9使修船产量扩大\利润率提高\修船款回收加快\修船业务快速提升0加拿大CSL 公司改装2艘7.4万吨油船为自卸船\希腊船东2艘11万吨油船单壳改双壳\韩国2艘4000车PCC 船改为重载船\马来西亚5000TEU 集装箱船修理等9均为大工程量\高附加值项目9最近他们又承接希腊船东1艘VLCC 单壳改双壳订单0北船重工搬迁改造后修船能力大幅度提高92006年以来通过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9修船业务向大型化\高附加值转变9修船涉足近20个国家和地区0目前9该公司已完成挪威船东1艘散货船改装为水泥自卸船的项目9并先后承接VLCC \VLOC \30万吨散货船和世界最大的36万吨散货船\国内最大的3800吨浮吊等大型船舶修理项目9承接修理的FPSO 船已交付0北船重工2006年1月~11月份累计修船100艘9其中外轮95艘9修船创汇同比增长33.56%0大连船舶重工在造船生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9通过打 时间差 承接修船订单9不仅提前40天完成全年修船任务9而且实现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0天津新港船厂加大船舶改装和高附加值船修理比例9提高修船总量和效益9目前所修船舶90%为外轮9修船产品以改装船为主9其中包括散货船改装成汽车滚装船\船体上加装分段9并承接了化学品船等高附加值船舶修理任务0伯修船舶纵横22000066年年我我国国造造船船业业实实现现利利润润9966亿亿元元中中船船重重工工修修船船产产值值大大突突破破韩韩国国造造船船争争夺夺海海洋洋工工程程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信息 2006年我国船舶完工量达1452万载重吨9同比增长20!9占当年全球造船产量的近五分之一9新承接船舶订单达到4251万载重吨9同比增长150!9手持船舶订单6872万载重吨9同比增长73!0完成工业总产值172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6亿元9分别同比增长37!\102!0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分析9我国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造船大国02006年9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实现大幅增长9成交量超过 十五 造船完工量的总和9创历史最高水平0我国船舶工业手持订单充足9有的已经承接到了2010年以后0我国去年承接油船比例大幅上升9集装箱船形成系列化建造9而且高新技术船舶的比重明显增加0此外92006年我国船舶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0全员劳动生产率已经超过全国工业平均水平0骨干船厂万吨以上船舶平均生产周期近两年缩短了30!左右9部分主力船型建造周期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0 钟传#$港口经济!""!#"中国诲运船队在世界地位类型年份世界排名国旗船队方便旗船队合计总控制运力19955 6.98% 3.74% 5.32%200057.87% 3.83% 5.38%200549.10% 5.18% 6.54%液体散货船19959 2.81% 2.10% 2.43%200014 2.68% 1.28% 1.82%20059 4.67% 2.23% 3.10%干散货船199538.81% 6.06%7.37%2000312.03% 6.48%8.40%2005313.04%8.50%9.89%集装箱船199567.20% 4.07% 6.00%20006 6.10% 5.64% 5.84%2005780.6%4.17%5.62%船型韩国设计自重 吨 中国设计自重 吨4.5万吨散货船9500108107.5万吨散货船116001280010.5万吨油船168001800017.5万吨散货船21800235004250TEU 集装箱船1720018500VLCC4100044500中日韩交船期 从签约到交船 对比单位 月国家1995年2006年韩国21.535日本18.736.5中国30.935.1世界平均24.536中 韩船舶设计自重对比表2006年海洋设备订单金额达45亿美元 创其历史新高 大宇造船海洋工程设备订单金额也突破40亿美元 其中 最高一套造价为12.7亿美元 现代重工接单金额为29亿美元随着油价走高 世界上一些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均将目光转向深海区域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 甚至开始向地球北部的极地海域进发 因而深海作业的油气工程设备订造量增多 英国石油公司 皇家壳牌石油公司 美孚埃克森 舍布伦等自2005年以来相继订造海洋工程设备IMA 的市场调查资料显示 2005年 一艘深海油气勘探船的日租赁费为30万美元 2006年已升至近50万美元中国海运长兴基地码头工程已正式开工 标志着这个国际一流 上海最大的现代化修船基地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作为中海长兴基地的核心装备 一艘由退役油轮改装的20万吨级 中海九华山 浮船坞也已竣工投产 跻身我国三大浮船坞行列中海长兴基地是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带的重要项目之一 也是洋山深水港重要配套工程 中国海运集团从上海城市建设和黄浦江两岸开发大局出发 主动调整位于黄浦江岸边的船厂布局 中海长兴基地拥有长兴岛马家港下游3.5公里岸线的规划使用权 将分二期进行建设 建成后可形成3坞13泊位的合理配置 码头总长度超过4500米 总坞容量逾50万载重吨 具备年修船200余艘 改装船舶20余艘 维修海洋平台6艘的生产能力 可为世界各大航运公司和海洋石油公司提供船舶修理改装服务已经开工的中海长兴基地码头工程将在长江口建设第一座f 型双层码头 12个修船泊位中有半数为30万吨级修船泊位 由中海工业有限公司自行建造的20万吨级 中海九华山 浮船坞总长305米 举力3.8万吨 最大沉深17.5米 采用了高度智能化的压载控制系统 可承担20万吨级以下各类船舶的坞修作业 尚达船舶纵横上上海海最最大大的的修修船船基基地地中中海海长长兴兴码码头头开开工工#$。
日本强震撼动全球供应链 中国企业要在反思中前进

Spe a ci lConc n er
日本 强 震撼 动 全 球 供 应 链 中 国企 业 要 在 反 思 中前进
谢 奇
导读 :日本在全球产 业链 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在此次9 级强震 中,主要 制造 厂商并未受到毁 灭性影响 ,但所有 . o
港 口关闭并停 止卸货 ,已经足以影响供给。交通工具 中断,原材料及成本无法运至机 场或港 口,这对全球在某些领域 须仰仗 日
I E I ;I 睡 己 : j 韧 ●
Sp i ecal Conc n er
的接 单也 无重 大影 响。
的 后 果 。 ” 3 1 日 , 中 国 船 舶 工 业 经 济 研 究 中心 首 席 研 月 7
究 员包 张静在 接 受 中国工 业报 记者 采访 时表 示。 核辐射 危 机 一旦 不能短 时期 内解决 ,日本 灾后重 建 工作 无法正 常进
据 了解 , 日本 船 厂 目前 手 持 7 0 3万载 重 吨船 舶 订 ,8 单 ,约 占全 球 总订 单 的1 %。 目前 地 震 并未 对 短 期 内 7 的 新船 交付 与 新 接订 单 产 生 重大 影 响 ,因此 对 中国船 厂
受 灾 地 区 非 船 舶 相 关 企 业 聚 居 区
截 至 发 稿 日 期 , 日 本 强 震 已 导 致 包 括 新 日 铁 、 J E、 F
住 友 金属 在 内 的5 家钢 厂停 产 ,部分 钢 厂甚 至 遭遇 “ 构 结 性破坏 ” ,很可 能面 临长 达 半年 的停 工修缮 。 由于 日本 是 重 要 的中高端 钢 材 出 口国 ,也 是亚 洲地 区主 要 的铁矿 石客 户 ,日本 钢 厂遭破 坏 ,很 可能推 高中 国中高 端 的钢材 出 口 报 价 ,并对 铁矿 石短 期需 求造 成打 击 。将短 期 的船 厂施 工
船市长冬未尽未来动力何在?

船市长冬未尽 未来动力何在?中船重工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谭 松待船市复苏你可仍安好才是关键命题。
长冬未尽一、中日韩三国造船供给侧景气指数极度不景气从综合指标中日韩三国造船供给侧景气指数来看,尽管已经出现回暖迹象,但三国均处于极度不景气区间(75以下)的时间仍在拉长,依旧是磨底阶段。
造船供给侧景气指数为无量纲指标,为月度指标,由产能利用率、新接订单保障系数、手持订单保障系数三者构成。
按照指数大小,我们将景气指数分为六个景气度区间,分别为超景气、强景气、景气、弱景气、不景气、极度不景气。
中国造船供给侧景气指数(CTSI)9月份为59.1,三项子指标产能利用率为69%、新接订单保障系数为54%、手持订单保障系数仅为146%,CTSI上涨不明显的原因是受产能利用率降低的拖累,我国造船产能仍处于优化阶段;日本造船供给侧景气指数(JTSI)9月份为66.9,三项子指标产能利用率为74%、新接订单保障系数为53%、手持订单保障系数为186%,仍是三国中数据最高的造船国;韩国造船供给侧景气指数(JTSI)9月份为55.9,上升最为明显,三项子指标产能利用率为75%、新接订单保障系数为54%、手持订单保障系数仅为113%。
2017年的船舶新造市场筑底前行,新船成交量大幅上升,但当我们审视市场变化趋势,造船厂经历的长冬仍未结束,低迷的船价、趋高的成本、过剩的能力依旧迷漫在造船厂的周围。
作为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从复苏走向繁荣,走向衰退,再坠入萧条,之后再酝酿复苏这一规律仍然有效,我们必须尊重市场的周期性规律,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每一轮周期的脉络尽管都是类似的,但每一轮周期的推动力却又不尽相同。
未来智能科技、商业模式创新、清洁能源革命、老旧船舶拆解、新的经济体崛起都是市场恢复的可能动力,春江水暖一定会有,2017.11 CHINA SHIP SURVEY 中国船检69市场 Market二、航运运力依旧过剩金融危机后,全球船队保持增加。
新形式下船舶行业面临的挑战——访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升档程庆和

种 种要 求
,
特 别是 船 舶 质 量 上 的过 高 要
。
工 成 本提 高等压 力 给造船 企 业 带来 了
年1
—
8
月份
。
.
全 球 累计共 有 9 4 艘 新船 订
、
求
,
这 是 船企 必 然会 面 临的难 题
哪 些 影 响?
单被撤销 其 中韩 国 中国 的被 撤 新船 订
:
.
第五
,
可 能 面 临重 新洗 牌的痛苦
需求牵引
二是配套业 发展严 重滞后 。我国船舶 配
套本土化率平均只有 4 % 左 右 . P 、化学 0 LG船
品船 、 大型集 装箱船 等平均不足 2%。目前国 O
内船舶主机缺 口达5 % ~7 % , 0 0 大缸径 中速柴 油机基本依赖进 口。 关键配套设备长期依赖 进 口.受制于人的隐忧逐渐 凸显 出来 。 三是 能源资源 消耗 较高 。大部分 造船企 业万美元产值耗 电量超过 日、韩造船企业 的 3 倍 占造船 总成本 6 % 以上 的大宗原材料消 O 耗 与日韩 差距更大 , 国船 厂钢材利用率约 为 我 8 % -8 % ,而 日韩达到 9 % ~9 % 。 5 8 2 5 四是造 船能力扩 张过快 。近年来 受持续
、 、
,
初 步形
滑不可避免
。
航 运 市场 带 来 巨 大 影 响 由于 航 运 业 面 临
,
成 了 中 日 韩三 足 鼎 立 的世 界 造 船 竞
36
.
中国 制造 业 信 息化
200 8
年
11
月
J一
一
一
・
.
…
我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分析

我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分析摘要:随着国际船舶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正确评价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促进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中日韩三国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分析,得出与日韩等造船强国相比我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并提出培育造船行业所需的高级生产要素、促进相关与扶持产业发展、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等提升造船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造船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对策建议造船业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对促进劳动力就业、发展出口贸易和保障海防安全意义重大,船舶制造业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造船业在各国经济中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国际船舶制造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应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本国造船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本文在造船业体上选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和市场占有率三个指标,通过与日韩等造船强国的比较,对中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定位了我国造船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造船业竞争优势的评价指标选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张金昌等人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来评价分析我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
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 (balassa bela)[1]提出,它通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
NG船技术的韩日对决

NG船技术的韩日对决陈杏儿【摘要】近年来造船界在LNG船领域竞争激烈,2010年底以来的LNG船订造热,累计向市场投放了50余艘订单,其中的大部分订单被韩国船厂所包揽,日本船厂受日元超常升值影响,在本轮订造热中,几乎没有接到订单。
于是,日本造船界有人疾呼:在LNG船方面,韩国已经超越日本。
【期刊名称】《中国船检》【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3页(P57-59)【关键词】LNG船;技术;市场投放;订单;日本;造船;订造;船厂【作者】陈杏儿【作者单位】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74.133.3近年来造船界在LNG船领域竞争激烈,2010年底以来的LNG船订造热,累计向市场投放了50余艘订单,其中的大部分订单被韩国船厂所包揽,日本船厂受日元超常升值影响,在本轮订造热中,几乎没有接到订单。
于是,日本造船界有人疾呼:在LNG船方面,韩国已经超越日本。
推进装置比拼长期以来LNG船的主机,主要采用蒸汽透平机。
近年来韩国船厂开始采用双燃料发动机(DFDE)。
在上一轮订造热中,韩国造船巨头与“瓦锡兰”联手,加速双燃料发动机(DFDE)的推广应用,此间韩国承接的LNG船中有40艘安装了DFDE,所以韩国市场2010年以后竣工的LNG船基本以DFDE为主。
预计到2014年全球安装DFDE的LNG船将超过80艘,约占目前在航船舶的20%。
然而,DFDE因为是中速机,所以一艘船上需要配置数台。
这种机型的特点是,电力推进,轴不能直接与螺旋桨连接。
三菱重工目前有三款LNG船推进装置,即:UST超级蒸汽透平装置(Ultra Steam Turbine Plant)、双燃料发动机(DFDE)以及低速燃气型柴油发动机(SSD-GI)。
虽然每种装置各有特色,但是业界认为,UST与SSD-GI机种在航运成本方面最为经济。
“三菱”认为,DFDE推进装置虽然柴油发电机本身能效很高,但是在将柴油机发出的电力转化成推力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损耗。
近百年的船舶发展及造船趋势分析

绪论近百年来,世界经济正飞速地向前发展。
世界经济与交通运输业是息息相关的,而航运业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一环,航运业的发展与水运工具船舶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而,世界经济的发展正推动着水运工具船舶的发展,而水运工具船舶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着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而我国船舶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周边安全,未来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我国虽然是一个造船大国,但却不是造船强国,因而,我国未来的安全以及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容乐观,我们年轻一代应该肩负起国家的重任,努力将我国变成造船强国。
1 全球近百年的船舶发展历史远在史前时期,由于渔猎的需要,人类已经制造了众多的原始渡水工具,诸如筏、树皮舟、独木舟等。
随着制作工具的进步,利用木榫乃至铁钉连接或鏠合的木板船就此问世。
人类为了进入江湖和走向海洋,先后出现了桨船和帆船,由于海战和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需要,相继出现了功能各异的战船和商船。
帆船时代几乎延续了近五千年。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帆船发展到其顶峰飞剪式帆船时代,1853年建造的“大共和国”号,长93米,宽16.2米,深9.1米,排水量3400吨,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积3760平方米,航速每小时12~14海里,横越大西洋仅需要13天时间。
自从轮船发展到螺旋桨船以及造船材料以钢代木之后,它不论载重量、航速、航行安全等诸多方面都超过了帆船,最终完成了帆船到轮船的过渡,从而到20世纪初进入了现代船舶的新时代。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中国船舶制造业运行态势及船舶进出口情况分析

中国船舶制造业运行态势及船舶进出口情况分析1、中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领先2020年,全球船舶制造业三大指标情况如下。
2020年世界造船业造船完工量为8944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为15891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为5933万载重吨。
《2021-2027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保持世界领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1%、48.8%和44.7%。
近十年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中心。
2020年中国分别有5家、6家和6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
虽然,我国船舶制造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受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缓,新冠疫情影响,近几年,全球市场新船需求处于低位,2020年全球船舶制造业新接订单量为5933万载重吨,较2018年下降9.2%。
中日韩为全球三大造船国家,2020年全球造船业新接订单量5933万载重吨,其中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2893万载重吨,占比48.8%,其次为韩国,2020年新接订单2454万载重吨,占比41.4%。
2、中国造船完工量情况2013年以来,我国造船完工量维持在3000-4500万载重吨之间。
2020年,全国造船完工量为3853万载重吨,同比2019年增长4.9%。
我国出口船完工量保持在3500万载重吨左右。
2020年,我国出口船完工数量为342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
2016年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94.7%,之后出口船舶占比呈下降趋势,2020年出口船舶占全国造船完工量88.9%。
3、船舶进出口情况1981年“长城”号货轮是新中国第一艘出口船,也是我国船舶工业史上第一次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建造的万吨级以上船舶。
此后,我国船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船舶出口数量为5712艘,进口船舶数量为2195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船企与日韩船企的差距 随着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与日本、韩国造船业展开正面竞争的主战场。尽管我国引进了与日、韩造船企业基本相同的加工设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分道生产流水线,但我国船企与日、韩船企的差距仍是全方位的。 一、生产效率 按人均生产修正总吨计算,日本的生产效率为185.6修正总吨/人年,韩国的生产效率为123.33修正总吨/人年,而中国为19.54修正总吨/人年。按修正总吨消耗工时计算,日本为10小时/修正总吨,韩国为15小时/修正总吨,中国为95小时/修正总吨。我国人工成本较低,但这一优势被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功能过剩、规模效益低下大大抵消了。以下为几家船厂4万吨散货船建造工时对比表。 船厂 建造工时(万小时) 日本大岛造船厂 10 日本川崎 17 日本大阪船厂 24 南通中远川崎 34
中国新港船厂 定额实动:100 日报工时:72 我国造船企业与日、韩造船企业生产效率差距如此之大,体现在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生产方面主要是在如何压缩生产过程中的无效作业时间上存在差距。造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作业时间分为有效作业时间和无效作业时间,在传统造船模式中,无效作业时间远远大于有效作业时间。日、韩造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基本方法就是压缩无效作业时间。压缩无效作业时间的关键是从管理上不断消除产生无效作业时间的环节。日、韩造船企业采取的方法是:
开展岗位分析。按区域/阶段/类型对造船生产作业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饱和程度不间断地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岗位合并,培训复合技能人员,提高工时利用率。日本大阪船厂上世纪80年代对船台划线作业进行分析,通过改革划线工具,把本来由两个人完成的划线作业合并为1人,提高划线工时利用率50%。大岛船厂在上世纪90年代末,针对船坞和码头施工的不同特点,按“船台完成安装,码头进行调试”的原则,对舾装作业人员重新进行调整,把舾装、设备安装和调试分开,消除了不同工种交叉作业的混乱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从事舾装工作的人员由179压缩到162人。 压缩辅助作业工时。日本大岛船厂非常重视压缩吊运、整理等辅助作业时间。在材料管理上.按材料使用顺序确定材料存放位置,尽量减少集配整理时间。在流程上。要求物件在物流过程中不停顿、不倒退、不转向,尽量缩短物流路线,减少吊运时间。与大岛船厂相比,我国船厂的差距较大。大岛船厂小组立构件焊缝打磨、清理占作业时间的2%,新港船厂(35200吨散货船)比大岛船厂超出9.3%。大阪船厂上世纪80年代80吨货舱底段船台吊装定位时间为15分钟,大岛船厂上世纪90年代600吨艏总段船坞搭载定位时间为1.5小时.我国造船企业现在的搭载速度远没达到日本造船企业20年前的水平。为了减少分段吊运搭载过程中的无效作业时间,日、韩造船企业制定了精细的船坞门机吊装计划表,吊车使用时间按分钟计,如此精细化的门吊使用计划大大提高了门机使用效率。目前.韩国大字船厂530米长的大坞同时建造4艘船,只配置一台900吨门机,但能够做到40天打开一次坞门,9天交一艘船。 积极推进工序前移。大岛船厂把工序前移形象地定义为“l、3、6、9法则”——小组立、大组立、船台、码头各工艺阶段在分别完成相同工作量的情况下,所消耗的作业时间比例为l:3:6:9。我国各造船企业近几年推进工序前移也取得了成效。根据新港船厂对32500吨散货船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将下游工序的工作前移到上游工序,对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下表示: 小组立 中组立 大组立 船台 装配长度(米) 2453.07 32233.25 3658.83 11261.8 工时(小时) 5171.99 89149.9 14188.6 51808 原单位(小时/米) 2.11 2.77 3.88 4.60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组立效率高于船台19%,中组立效率高于大组立40%,小组立效率高于中组立31%。 目前,我国各造船企业推进工序前移发展不平衡,效果有差别,特别是在理解有效劳动和无效劳动的深刻含义上,我国造船企业和日本有明显差距。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对无效劳动的大量存在估计不足,对通过压缩无效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很好地认识到生产技术准备不到位、生产资源配置不精细等一系列管理问题是产生无效作业时间的主要原因。一旦生产“卡壳”首先想到的是增加设备、加斑加点。各企业复合技能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一人工作多人干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企业生产组织的设置和中间产品的生产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应关系,导致工种交叉、相互冲突,从而产生大量无效劳动。 二、物耗和能耗 降低产品资源消耗是降低造船成本的根本途径。日、韩造船企业降低造船资源消耗的基本方法是全面推行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日、韩造船企业从合同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全过程推行功能成本分析,对船体自重、设备选型、管系布置、电缆走向等专业设计进行优化分析,全面开展消除多余功能的研究。 我国造船业的资源消耗明显高于日、韩等先进造船国家的造船业,功能过剩,同等吨位的船体设计自重高于日、韩10%左右。中、韩设计自重对比如下表:
船型 韩国设计自重(吨) 中国设计自重(吨) 4.5万吨散货船 9500 10810 7.5万吨散货船 11600 12800 10.5万吨油船 16800 18000 17.5万吨散货船 21800 23500 4250TEU集装箱船 17200 18500 VLCC 41000 44500
我国造船企业能耗水平与日、韩相比差距跟大,中国船厂的平均电耗达到3606度/万美元产值,是世界先进造船企业的10倍以上。产生如此差距的原因一是我国造船企业在粗放型管理模式下,追求吨位及产值增长的热情较高,习惯于以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发展造船经济,对降低造船资源消耗没有紧迫感;二是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人员对开展功能成本分析、消除产品多余功能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减少设计与生产脱节而造成的重复消耗,大宇船厂提出:设计部门要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树立以生产为主的先进理念,必须依据生产部门的需求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向生产现场提供图纸和相应数据。大宇船厂副总裁徐浣澈一再强调:“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将生产现场的意见反馈到初步设计部门,使初步设计和分段划分相互联系起来,这样的船厂才是高效率的船厂。” 降低成本的关键在设计。根据日、韩造船企业的经验,我国造船企业应积极推行造船成本管理工作前移,把设计作为降低成本的第一步。 三、中间产品生产社会化 目前,日、韩造船企业加快了推行总装化的步伐,各总装厂的上层建筑、管子零部件和单元模块基本委托专业生产厂家生产。 韩国东方精工株式会社是上层建筑、烟囱的专业生产厂,也是克令吊、救生艇、绞车等甲板机械设备生产厂。该社是韩国现代、大宇、三星以及日本川崎等大型造船企业长期合作的外协企业,每年生产上层建筑达100余个。东方精工株式会社生产的上层建筑舾装相当完整,电缆、铁舾件、设备安装及内外舾装工程全部完成,满足船厂对中间产品完整性的要求。 韩国杰森管子加工株式会社是管子零部件和管子单元的生产厂,是大宇、三星、现代造船企业长期合作的外协单位。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两万件。目前韩国有40家管子加工企业,规模较大的有4~5家。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造船企业开始学习和引进日本造船企业的先进经验,在推行总装造船的起步阶段,主要是推行“壳、舾分离”模式,也就是把铁舾件生产从造船生产作业主流程中分离出来.逐步向外扩散。广船国际在分段扩散外协制造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原大连新船重工推行单元、模块社会化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国造船中间产品社会化程度和日、韩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今,我国还没有专业化的上层建筑制造厂家。除大连外.其他地区还没有专业化的管子单元、模块制造厂家。由于上层建筑、单元、模块等中间产品生产厂家在我国还未形成合理的布局,致使正在或准备扩建、迁厂的造船企业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在工厂规划设计上,如果把上层建筑、管子生产都放在厂内,不符合总装造船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在配套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管子和上层建筑等中间产品由工厂自己生产,将会给造船正常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为加快总装造船的发展步伐,我国在重点发展总装造船基地的同时,应该把建立与总装造船基地相配套、布局合理的中产品专业化协作厂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把总装厂的规划建设与配套厂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不同规模的中间产品加工中心,如钢材加工中心、管子加工中心、模块加工中心、上层建筑加工中心,与总装厂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这是推进我国船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精细化造船 精细化造船包括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推行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强化数据管理。日、韩造船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设计、生产、管理数据体系。企业从上至下非常重视数据管理工作,并把能否有效推进数据管理作为评价管理人员是否合格的标准。大阪船厂对管理人员的评价标准是“数据、常识、良心”。所谓数据就是用数据说话,所谓常识就是像运用常识一样熟练运用技术管理知识,所谓良心就是事业心与进取心。日、韩造船企业的设计邮门能提供系统完整的满足生产部门需要的生产管理数据,生产现场也能通过规范的信息反馈渠道收集到完整的反馈信息,形成有效的数据管理循环。工程计划管理完全依据物量、工时、能率等一系列数据计算生产能力,进行生产负荷和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分析,编制日程计划、负荷计划和资源配置计划。上世纪80年代初,大阪船厂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管理还没有完全铺开,就已经积累了100多艘船的物量、工时、能率数据,这些数据是采用人工统计的方式完成的。我国造船企业和日、韩造船企业数据管理的差距是惊人的,通过对日本造船企业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有关资料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造船企业的数据管理水平落后日本30年!目前我国造船企业数据管理的最大问题就是设计部门不能提供系统完整的生产管理数据,生产现场也不能收集到规范的反馈信息。我国造船企业在数据管理上存在两大障碍:一是认为现在企业的数据不真实,收集整理这样的数据没有实际意义;二是习惯于调度式的生产指挥方式。 关于对反馈工时信息真实性的认识,我国船企和日、帏造船企业有明显的区别。日本船企有非常明确的观点:一是反馈工时信息收集必须坚持日报制度,只要是推行日报,而不是周报、月报,并能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收集到可靠的信息。日报信息可能一天、两天不真实,但不可能一年365天都不真实,这是采集数据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二是反馈工时信息的处理分析不是把某些局部的、个别的数据作为制订计划的依据,而是对大量的、系统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加权平均值、统计平均值作为制订计划的依据,因此个别不真实数据对数据分析结果影响不大。 我国造船企业推行数据管理困难还有管理机制上的原因。工时日报管理在日、韩造船企业已经推行了几十年,是收集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企业开展工程计划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我国推行工时日报管理却困难重重,阻力极大。 我国造船企业推行数据管理,要学习日、韩造船企业数据管理的先进理念,深刻理解并掌握日、韩造船企业数据管理的三大关键环节,理解数据管理的精髓,在实践中脚踏实地做好数据的积累工作,这是推进现代造船模式深入发展不可跨越的一个环节。 在推行精细化造船的过程中,我国造船界对“零库存”理念进行了热烈讨论。根据我们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