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在主义到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答案:人本主义心理学继承了人道主义的传统,主张人性的解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人的充分发展,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大多数人本心理学家的人性观即人性本善,人性具有建设性,可以通过教育得到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试图通过研究人的心理,促进人格的发展并建立比较健全的科学体系。
本主义心理学是以人为本以人类为中心我是主角,其他的物与事都是配角存在主义心理学则是认为自我的存在是有目的性的,他人才是中心的本体主义心理学则是万物根源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
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理解

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理解人类作为有意识的存在,对于自身的存在方式和意义一直有着追问和探索的需求。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对心理学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理解,从个体的存在经验、自由意志、责任感和死亡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经验。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独特的、个体化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研究个体的存在经验,深入了解人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例如,通过对人们面对困境时的思考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和问题解决的方式。
其次,存在主义对自由意志的理解对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存在,有能力做出自主选择和决定。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行为和决策时,可以参考存在主义的观点,关注个体的自由意志。
通过分析人们的选择过程和动机,揭示背后的意义和意图,可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人的行为。
第三,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责任感。
存在主义主张人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有责任,这种责任感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行为后果,并发掘潜在的积极资源和潜力。
最后,存在主义对死亡的理解也给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存在主义认为,死亡是个体存在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个体应当正视死亡并从中发掘生活的价值。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理解个体对死亡的态度和情感,深入了解人们面对死亡时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综上所述,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理解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关注个体的存在经验、自由意志、责任感和死亡等方面,心理学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这种理解不仅能够促进心理学科的发展,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帮助他们实现更全面、积极的个体发展。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一)基本理论观点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来的,它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吸取其哲学的基础,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被称为心理学中有别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传统的第三势力。
一般说来,这一学派理论具有四个共同的认识:1、强调人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反对还原主义,着重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
2、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和主动性,人们能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其自身存在的意义。
3、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4、人性研究的重点是意识经验,应该遵循现象学途径。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反对把人看作是简单的生物人、自然人,而特别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
它认为人的行为不象动物,并不全是环境条件作用的结果,而是自由的、能够独立自主的、具有无限潜能的,并且每一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各种变化;能理解自己的需要和经验;能分析自己的行为;也能作出抉择并对此承担责任。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处于具有良好成长氛围之中,例如有温暖和同情支持的父母以及家人,每个人就都会发现他的真正的自我,实现他的全部创造性与潜能。
但是,一个人如果遭到虐待或受到重大的生活经历中的挫折与否定时,自我就会发生创伤或裂痕,内在的潜能不能发挥出来,而且还会受到损害。
这样,人们就不会是一个真正自我实现的人,而可能是一个自我防御和心理失调的人。
马斯洛(A. H. Maslow)、罗杰斯(C.R.Rogers)均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
人类都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各种潜能的趋向,人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
”这是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罗杰斯还提出了“自我概念”,认为它是在人自我发展过程中,在与环境或别人的接触与交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自我的认识和看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潮渊源和历史背景查看:[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阅读153次一、社会历史背景首先,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满足了当时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战”以后,美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高度繁荣的黄金时期,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大批民众的生活从贫困走向了富裕。
随着经济繁荣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出现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的满足。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充分发掘人的潜能、追求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等观点,迎合了美国当时时代精神发展的需求。
其次,美国社会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面临着许多尖锐的矛盾和严重的异化现象,特别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加以解决。
人本主义心理学崛起的20世纪60年代,既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又是一个“令人头晕眼花的大旋转时期”。
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恶化,二是经济增长与科技发展面临着新的危机和困境。
在国际形势方面,二战以后美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时而缓和,时而紧张,加上核战的危险,使美国人普遍生活在“军备竞赛、冷战的阴影”之中。
在国内政治上,当时美国陷入越战中难以自拔,反战运动风起云涌;许多城市发生了种族骚乱事件,一系列的恶性事件使美国当时的社会充满了动荡和不安。
与之同时,美国在经济与科技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问题。
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而科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人的生活质量,相反带来了严重的异化现象。
在教育上,当时美国存在的“重科学而轻人文”的倾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批评。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正是代表了一种对“科技中心主义”的反省,代表了美国心理学界对时代精神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
第三,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变迁、心理冲突与价值观的危机,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模式。
美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乐观主义文化,他们特别崇拜“白手起家的好汉”。
但在70年代,这种传统的价值信念受到了怀疑,悲观主义开始普遍抬头,许多人陷入孤独、焦虑、价值危机、意义丧失等心理冲突中难以自拔。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对桑代克的评价
1 其贡献表现为:
• 首创动物学习实验 • 通过心理量表的编制和运用;推动了心理测量运
动; • 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
2 桑代克的局限在于:
• 他是个遗传决定论者;强调动物和人之间的连续 性
格式塔心理学
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 夫卡
接受了这个论点;把心理视为一种机体有效适应生活 环境的活动过程;具有动态的特性;这构成了机能主 义心理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3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为机能主义发展应用心理学提供了 哲学基础;
杜威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哲学家
教育家;20世纪对东西方文 化影响最大的人物; 心理学1886 怎样思考1910 人性与行为1922 认知与所知1949等
主要著作: 动物智慧1911 教育心理学19131914 人类 学习1931等;
动物实验研究
桑代克是动物实验的首创者 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学习理论
1 尝试错误说: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是以本能活动 开始的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
2 学习律:桑代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 条学习主律即练习律 效果律和准备律;
进了心理学家之间的交流和科学心理学的传播; ——他的严格的科学态度被保留下来了;并且在实验倾向的心理学家
中享有至高的荣誉; 维内;1998
对铁钦纳和构造心理学的评价
二主要局限 1 过分地限制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 过分强调心理学的纯科学性;反对应用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使构 造心理学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3 构造心理学研究方法单一化;过于倚重内省; 同时重分析;轻整合; 具有内省主义和原元素主义倾向;
存在主义哲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17作者简介:陈艳梅(1996— ),女,汉族,湖南怀化人,硕士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一、存在主义哲学概念存在主义是从揭示人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关系的哲学流派。
其核心观点是描述和揭露在充满矛盾和危机的现代社会中人的个性丧失、人的自由被剥夺、人之受物及一切异己力量支配,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异化状态,恢复人的个性和尊严。
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虚无主义、冒险主义及自由主义特征。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克尔凯郭尔,他认为存在就是主观性的个人存在。
存在实质上不是经验的客体而是带着激情的主体,因而对存在的客观反思应转变为主观的体验。
真理寓于自我的内在精神主体之中,即“真理就是主观性”。
他称客观反思的方法是一种抽象思维,只能得到数学及其他科学的知识,决不能达到主体存在的真理。
真理只有对于人的主观性才有意义,哲学不应奢望向外追求客观存在,而应向内探索主观存在。
(2)海德格尔,他认为人所要关注的是从现在到死亡之间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自我筹划”。
“自我筹划”的意义不仅是选择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它还有另一层意义,即筹划中还要发挥潜能,由此非但要实现自己,更要超越自己。
这一过程中尊重价值,关注潜能,人不仅创造了自己的价值,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3)萨特,他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他将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
前者指外部的客观世界,它“不是被创造出来的,也不是自己创造自己”,是荒谬的存在;它是固定化的、自身封闭的存在;在时间之外,是没有变化的,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后者指人的主观意识,是真正的存在,同时却又是一种虚无;是主动的、自由的、不确定的;它不断否定、创造着自身,不断展示、维系着他物;具有可能性、暂时性和超越性。
萨特从“存在先于本质”推出人是绝对自由的观点。
他主张人的本质是由人的自由的本身创造的。
只有人存在表明其本身了,才能认识、改变、创造世界,创造人所想要的一切;只有人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自由意志和自由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决定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
17.人本主义心理学

现实自我(actual self)是指真实存在中的自我,即个人目 前的真实状况。 理想自我(ideal self)指期望中的自我,如我希望将来成为 什么样的人,即个人向往的自我形象。 两者的一致性程度可作为个体心理和谐程度的标志。两 者的相关程度越高,其心理越是和谐和健康,反之,则 越不和谐,越不健康。
(三)科学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背景主要有生物学、生 态学和机能整体学。 (四)心理学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种 心理学思潮,它的产生受到了行为主义、精神 分析、整体心理学(holistic psychology)和格式 塔心理学的影响。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简史
3.低层需要和高层需要的差异
①在生物进化进程中,低层需要出现得早,高层需要出现 的迟。 ②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低层需要出现得早,低层需要出现 的迟。 ③低级需要比高级需要对人的生存更为重要。 ④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更能获得积极而持久的主观感受。 ⑤高级需要相对低级需要的满足要求更多的条件。 ⑥低级需要比高级需要更躯体化、部位化。
1924年,从威斯康星大学毕业后进入纽 约联合神学院学习,同时选修了相邻的 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 两年后,正式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主攻心 理学,并于1928年获得临床心理学硕士 学位。 之后到了位于纽约罗彻斯特的社会儿童 研究中心防止儿童虐待协会工作直到 1940年。 1940年,受聘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授 。1945年,受聘为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 授兼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四)价值论
自然主义的价值观(naturalistic values):马斯洛认为, 人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人 之所以能在自然中发生、生长和存在,说明人和自然必 然在某种程度上是同型的或者是相似的。
人本主义流派

心理失调的原因
自我不协调:当一个人自我和经验之间出现了不一致、不协调,个体否 认或歪曲经验,就会导致焦虑、自卑或对人敌视、恐惧等适应不良状态。
人际环境差:人的许多变态行为和疾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适当的环 境使人的潜能不能发展或向歪曲的方向发展。在这些不适当的环境因素 中,最重要的心胸象瓶颈一样狭窄。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试着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考虑 问题。
对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要多一份欣赏,少一份抱怨;即使有不如 意的地方,也要尽力想办法解决;多一份实干,少一份空谈。
制定积极可行的生活目标,并且要全力以赴;但不要期望未来的 结果一定成功。
积极看待的需要包含了要求获得他人或自己的关注、赞赏、 接受尊敬、同情、温暖和爱。与积极看待相反,那些漠不 关心、蔑视、讥讽、冷淡、憎恨、打骂等,是消极看待
随着个体自我的发展和成熟,积极看待会逐渐的从他人转 向为由自己来提供。也就是说个体能够自我尊重,能够接 受自己,能够奖赏自己
他人提供的关怀尊重这些东西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罗 杰斯称之为价值条件
人格理论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假设人应该对其行为负主要责任。 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都忽略了人性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比
如自由意志和人的价值等。 人本主义—我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行动方向,因为
我们有自由意志。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思想倾向是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 尊严和权力,解放个性,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实现 现实生活的个人幸福。提出人存在的意义、自由意志的作 用、人的惟一性等问题。
人格发展
自我是发展的,不是与生俱来的
婴儿最初受到的良好照顾使他们形成万能自我
当需要不能每次都得到及时、全面满足时,万能自我开始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