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站计算书

污水处理站计算书
污水处理站计算书

1.设计污水流量

1.1城市每天的平均污水量

11=q Q N Q ?+∑∑工

Q ----城市每天的平均污水量(m3

/d ) 1q ----各区的平均生活污水量定额[m3

/(人·d )] 1N ----各区人口数(人) Q 工----工厂平均废水量(m3/d ) Q =3125×0.08=250m3/d=2.89L/s 1.2设计秒流量

z 1=Q K Q Q ?+∑工

Q ----设计秒流量(L/s )

Q 工----工业废水设计秒流量(L/s ) 1Q ----各区的平均生活污水量(m3

/s ) z K ----总变化系数

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平均日流量(L/s ) 5 15 40 70 100 200 500 ≥1000

总变化系数

2.3 2.0 1.8 1.7 1.6 1.5 1.4 1.3

总变化系数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z K =2.3

2.污水的一级处理

2.1格栅计算

设计中选择二组格栅,N=2,每组格栅单独设置,每组格栅的设计流量为 0.0033m3/s

s

L Q /655.660

60241000

2503.2=????=

2.2.1栅条的间隙数 过栅流量Q=0.0033 m3/s 栅条间隙数

αsin ——考虑格栅倾角的经验系数

2.2.2栅槽宽度 B=()1S n bn -+ S----栅条宽度 设计中取S=0.01m

m 1.009.0501.0)15(01.0≈=?+-? 2.2.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设进水渠宽B 1=0.08m ,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1?=30o

1l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 1B ----进水明渠宽度(取1.0m )

1α----渐宽处的角度(°

),一般采用10°~30° 2.2.4栅槽与进水渠道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

2l ----出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m ) 2α----渐窄处角度,取30°

。 2l =0.51l =0.015m 2.2.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5

6

.005.0010.0260sin 0033.0sin ≈????==o Nbhv Q n αm

B B l o 03.0577

.0206

.01.030tan 211=?-=-=

1

22

2B B l tg α-=

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 β=2.42

1h ----水头损失(m )

β----格栅条的阻力系数,矩形断面为2.42.

k ----格栅受污物堵塞时的水头损失增大系数,一般采用3

2.2.6栅后槽总高度 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1m H=h+h 1+h 2=0.05+0.1+0.1=0.25(m) 2.2.7栅槽总长度

L----格栅的总长度(m ) H 1——格栅明渠的深度(m )

2.2.8每日栅渣量

应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油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机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送走。 2.2.9进水与出水渠道

城市污水通过DN800mm 钢管送入进水渠道,设计中取进水渠道宽带B 1

=0.06m,进水水深h 1=h=0.05m ,出水渠道B 2=2B 1=0.12m ,出水水深h 2=h 1=0.05m 2.3 竖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 2.3.2中心管直径 :

1.0866.02

8.96.001.001.042.2360sin 22

3

/423

/41=?????

? ???=?

?

? ??=o g v b S k h β4/3

2

1sin 2S v h k b g

βα??

= ?

??d

L W Q W /6.151000

03.0007.0864001000864001=??==

28.2601

.10.15.0015.003.00.15.00

121=++++=+

+++=tg tg H l l L α

36

6max 24.010

3.286400

3030007.01086400m K XT Q V Z =????=?=

取400mm 2.3.3池子直径: 取13m

2.3.4水流部分高度:m t v h 8.33600300007.022=??== 2.3.5沉沙部分所需容积:

2.3.6每个沉沙斗容积:

2.3.7沉沙部分高度:设沉沙室锥底直径为0.4m

()()m tg tg r R h 64.0552.075.055004=-=-=

(7)圆锥部分实际容积: (8)池总高度:

m h h h h H 4.164.025.021.03.04321=+++=+++=

图3-1竖流式初沉池示意图

m v Q d 39.003

.014.32007

.0441max =???==

π()()m

v v v v q D 7.120007

.03.014.30007.03.0007.0442121max =??+?=+=

π3012.02

24

.0m V ==

()

()

3

32222

4

127.050.02.02.075.075.03

64

.014.33

m m r Rr R

h V >=+?+?=

++=

π

2.4ABR 反应器

ABR 反应器即折流式水解反应器,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

运用挡板构造在反应器内形成多个独立的反应器,实现了分相多阶段缺氧,其流态以推流为主,对冲击负荷及进水中的有毒物质具有很好的缓冲适应能力,还具有不短流,不堵塞,无需搅拌和易启动的特点。

2.4.1设计参数

设计条件:废水量250 m3/d ,PH=4.5,水温15℃,COD=500mg/L ,水力停留时间3h 。 1、反应器体积计算 按有机负荷计算q QS V /0=

按停留时间计算 HRT Q V ?= 式中:V ——反应器有效容积,m3; Q ——废水流量,m3/d ;

0S ——进水有机物浓度,g COD/L 或g BOD5/L ; q ——容积负荷,kg COD/m3.d ;

HRT ——水力停留时间,d 。

已知进水浓度COD500mg/L ,COD 去除率取80% q=2.7~8.0kgCOD/m3d ,取q=8.0 kg COD/m3.d 。则 按有机负荷计算反应器有效容积

30208

8.01000800

250/m q QS V ??

=

= 按水力停留时间计算反应器有效容积

33224

2

250m HRT Q V =?

=?= 取反应器有效容积21m3校核容积负荷

d m kgCOD V QS q ???

=

=30/0.532

8.01000800

250/ 符合要求[1]P206 3 取反应器实际容积32 m 。 2、反应器高度

采用矩形池体。一般经济的反应器高度(深度)为4~6m ,本设计选择5m 。

3、反应器上下流室设计

进水系统兼有配水和水力搅拌功能,应满足设计原则: ①确保各单位面积的进水量基本相同,防止短路现象发生; ②尽可能满足水力搅拌需要,保证进水有机物与污泥迅速混合; ③很容易观察到进水管的堵塞; ④当堵塞被发现后,很容易被清除。

反应器上向反应隔室设计

虑施工维修方便,取下向流室水平宽度为0.8m ,选择上流和下流室的水平宽度比为4:1。 校核上向流速

s mm u /42.07

.72.324250

=?= 基本满足设计要求,要求上向流速度0.55mm/s 。(1.98m/h ) 要求进水COD 大于3000mg/L 时,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1~0.5m/h ;进水COD 小于3000mg/L 时,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6~3.0m/h 。 要求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1~0.9m/h 。 下向流速

s mm u /11.07

.78.024250

=?= 4、配水系统设计

选择折流口冲击流速1.10mm/s ,以上求知反应器纵向宽度为7.7

:

m B h Q u 34.010

7.71.1360024250

3=???=?=- 选择h=300mm ,校核折流口冲击流速

m B h Q u 25.110

7.73.0360024250

3=???=?=- 设一45斜板,使得平稳下流的水流速在斜板断面骤然流速加大,对

低部的污泥床形成冲击,使其浮动达到使水流均匀通过污泥层的目的[5]。

2.4.1CASS 反应器

一、设计参数

一期设计进水量:Q=250T/d=10.4 m3/h ;

本期共建设 2 座,每座每格进水量为:Qh=5.2 m3/h 设计周期为 N=6(1/d),每周期 h T c 4= 每个周期设计 进水 h T j 2=, 反应时间 h T F 2= 沉淀时间 h T S 1= 滗水 h T e 1=

则污泥实际沉淀时间为:h T T T S S 833.16/1-e =+=实 二、工艺计算 (以单座池计算) 1、主反应池容积计算 设计池水深:m H 5= 安全水深:m H f 7.0= 反应泥龄:d CF 10=θ

污泥产率系数:D 1KgSS/KgBO Y = 污泥指数:SVI=100mg/L

反应池污泥量:1000/)(Se Sc Y Q XF CF d -??=θ= 总污泥量:XT= XF ×(TC /TF)=59400 Kg 主反应池池容: V=(Hf+(Hf 2

+(62400×Qh ×H ×TS 实)/(XT ×SVI ×N )) -0.5 )×((X

T×SVI)/1300 TS 实)

=(0.7+(0.7

2

+(62400×417×5×1.833)/ (59400×130×6))

-0.5

)×((59400×130)/1300

×1.833)= 9948m

3

≈10000 m

3

2、缺氧池池容计算:VP=0.1V=0.1×9948= 994.8m

3

≈1000 m

3

3、总池容计算:VT= V+ VP=10000+1000=10942 m

3

≈11000 m

3

2

4、排水深度计算:△H=24 Qh×H/(N×VT)=24×417×5/ (6×11000)=0.76 m

5、污泥浓度计算:XH= XT

/V=59400/9948=5.97g/L

XL=(H/(H-△H))×XH=(5/(5-0.76))×5.97=7.04g/L

6、单格容积:Vi = XT/2=11000/2=5500 m3

7、单格面积:Fi= Vi /H=5500/5=1100 m2

7、单格贮水容积:△Vi= Fi×△H=1100×0.76=836 m

3

8、水力停留时间:T=24 VT

/ Qh=24×11000/10000=24×11000/10000=26.4h

9、污泥负荷:0.10KgBOD (KgMLSS.d)

10、需氧量、供气量计算(计算过程略)

实际需氧量:O2=4558KgO2/d

单位需氧量:1.69 KgO2/ KgBOD

修正系数K0=1.26,则标准需氧量为:QS= K0×O2= 1.26×4558=5743 KgO2/d

设曝气器效率E=20%,供气量为:GS= QS/0.28×0.2=102553N m

3

/d

曝气时间TO

=1.8h/周期,则每格供气量为:

(GS )ih= GS/(N ×M ×1.8) =4747 Nm 3 /(池.h)

三、Cass 池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1、曝气器数量计算:

设每个曝气器供气量为:4 Nm3/.h

则每格需曝气器数量:M=(GS )ih/4=4747/4=1187≈1200 只 每座池需曝气器数量:1200×2=2400 只 2、鼓风机选型计算: (一期设计 1 用 1 备) 每台风机风量: 4747 N m3/.h=79.1 N m3/min 风机风压 P=0.6 bar 3、滗水器

每格贮水量△Vi 即为滗水量,

6.1沉淀池表面积:设计中取表面负荷321.4/q m m h =?

23600

0.5853600/1.41504i Q F m q

?=

=?= 6.2沉淀池直径:441504

44F

D m π

π

?=

=

= 即半径r=22m 。

6.3沉淀池的有效水深:设计中取沉淀时间t=3h 。

2 1.4

3 4.2h q t m

=?=?=

6.4径深比:()

2/44/4.210.4612D h ==满足径深比—

6.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012(1)1

()2

r R Q X

V X X N +=

+

设计中取0Q =1.79m 3/s ,R=50%

66

1010 1.212000/100

r X r mg L SVI =?=?= X=4000mg/L

3012(1)2(10.5) 1.7936004000

241610.5(400012000)4()2

r R Q X V m X X N +?+???=

==++

6.6沉淀池总高度:设计中取沉淀池超高m h 3.01=,沉淀池缓冲层高度m h 3.03= 池底坡度06.0=i ,沉淀池进水竖井半径r 1=2.0m ,污泥区下部分半径r 2=1.0m 。

池底圆锥体高度为:()()412210.05 1.05h r r i m =-?=-?=

沉淀池污泥区高度:

2232 1.05(2222 1.01=5573V m =??+?+π

1252416557

1.231504

V V h m F --=

== 则 123450.3 4.20.3 1.05 1.237.1H h h h h h m =++++=++++= 6.7进水管计算

10Q Q RQ =+

设计中取Q =1.17m 3/s ,0Q =0.447 m 3/s ,R=50%

3100.5850.4470.50.808/Q Q RQ m s =+=+?=

进水管管径取DN1000mm 的钢管,设计流速1.04m/s 6.8进水竖井计算

进水竖井直径采用2D =2.0m

进水竖井采用多空配水,配水口尺寸a *b=0.5m*1.5m,共设6个沿井壁均匀分布 流速V=0.808/0.5*1.5*6=0.179m/s(0.15-0.20),符合要求

孔距2a 6

=0.55m 6D l ?=π-

6.9稳流筒计算

筒中流速:v=0.02-0.03m/s (设计中取0.025) 稳流筒过流面积2130.80832.320.025

Q f m v =

== 稳流筒直径2

324432.32=4=6.83.14

f D D m ?=

++π 6.10 出水槽计算

设计中采用双侧 90°三角堰出水槽集水,出水槽沿池壁环形布置,环形槽中水流由左右两侧汇入出水口。 集水槽中流速s m v /6.0=,集水槽宽度

0.8B m =。

每侧流量:3/20.585/20.293/i Q Q m s

===

槽内终点水深:2/0.293/0.60.80.62h Q vB m ==?=

槽内临界水深:2

23322

0.5850.38m 9.810.6

k aQ h gB ===? 槽内起点水深:33

21222h 20.380.620.750.62

k h h m h ?=

+=+= 设计中取出水堰后自由跌落0.1m ,集水槽高度:0.10.750.85H m =+= 集水槽断面尺寸:0.850.8m m ?

6.11出水堰计算:设计中取三角堰单宽b=0.1m ,水槽距池壁0.5m 6.12出水管:出水管管径采用DN1000mm 钢管。

6.13排泥装置:沉淀池采用周边传动刮泥机,周边传动刮泥机的线速度为2-3m/min ,刮泥机底设有刮泥板和吸泥管,利用静水压力将污泥吸入污泥槽,沿进水竖井中的排泥管将污泥排除池外。 排泥管管径600mm ,回流污泥量223.7L/s 。

6.14集配水井的设计计算:

设计中取中心管内污水流速20.8/V m s =,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33.25/b Q m s =。

配水井内污水流速30.3/V m s =,集水井内污水流速10.3/V m s =。 设置两座集配水井 (1)配水管中心管直径 224Q 4 3.25

5.17,m 0.8

D v ππ?=

==?施工时取5.2 (2)配水井直径:223234Q 4 3.25

D 5.2 6.39,m 0.3D v ππ?=

+=+=?施工时取6.40

(3)集水井直径:223314Q 4 3.25

D 6.397.39m,7.40m V 0.3

D ππ?=

+=+=?取

(4)进水管管径

进入二沉池的管径DN1000mm ,设计流速1.02m/s (5)出水管直径

出水管直径的管径DN1000,设计流速1.02m/s (6)总出水管

总出水管选管径管径DN1800,设计流速1.2m/s 7.消毒设置计算 7.1加氯量计算 0864008 2.3386400

1617.4kg /10001000q Q q L

???=

==

二级处理出水采用液氯消毒,液氯的投加量0q 为8.0mg L 7.2加氯设备

液氯由真空转自加氯机加入,加氯机设计三台,采用二用一备。每小时的加氯量为:

h /kg 7.332

244

.1617=? 设计中采用1ZJ -型转子加氯机。

7.3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2个3廊式平流式接触消毒池,单池设计计算如下: 7.3.1消毒接触池容积:设计中取接触消毒时间min 30=t 3

/2 2.333060/22106V Q t m =?=??=

7.3.2接触消毒池表面积:设计中取接触消毒池有效水深m h 0.41= 2

15.5260.4/2106/m h V F ===

7.3.3消毒接触池廊道总长:设计中取接触消毒池廊道单宽m B 0.5=

213.1050.5/5.526/m B F L ===

7.3.4消毒接触池池长:设计中消毒接触池采用3廊道

,211.353/3.1053/m L L ===

设计中取36m 。

7.3.5校核长宽比:,满足要求1006.215/3.105/1≥==B L 7.3.6池高:设计中取超高20.3h m =,m h h H 3.43.00.421=+=+= 7.3.7进水部分:每个接触消毒池的进水管管径1200DN mm , 1.03v m s =。 7.3.8混合:采用管道混合的方式,加氯管线直接接入接触消毒池进水管,为增强混合效果,加氯点后接1200DN mm 的静态混合器。

7.3.9出水计算:设计中采用非淹没式矩形薄壁堰出流 ,设计堰宽为 5.0b m =,接触消毒池个数2=n ,流量系数42

.0m =

堰上水头:

8.计量设备

污水厂中常用的计量设备有巴氏计量槽、薄壁堰、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污水测量装置的选择原则氏精度高、操作简单,水头损失小,不宜沉积杂物,其中以巴氏计量槽应用最为广泛。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水头损失小,不易发生沉淀。

本设计中选用巴氏计量槽,测量范围为:30.17~1.30m s 。

8.1设计参数

1、计量槽应设在渠道的直线上,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渠道宽度的8—10倍,在计量槽的上游,直线段不小于渠宽的2—3倍,下游不小于4—5倍。当下游有跌水而无回水影响时,可适当缩短;

2、计量槽中心线应与中心重合,上下游渠道的坡度应保持均匀,但坡度可以不同;

3、当喉宽W=0.3—2.5m 时,7.0H /H 12≤为自由流,大于此数时为潜没流;

4、当计量槽为自由流时,只需计上游水位,而当其为潜没流时,则需要同时记录下游水位,涉及计量槽时,应可能做到自由流;

m g mnb Q H 25.08.920.542.0234.223

23

2=??? ??????=????

?

?=

5、设计计量槽时,除计算通过最大流量时的条件外尚需计算通过最小流量时的条件。

8.2计量槽主要尺寸计算:设计中取计量槽喉部宽度0.75b m =,则

计量槽的渐缩部分的长度:10.5 1.20.50.75 1.2 1.575A b m =+=?+= 计量槽的喉部长度:20.6A m = 计量槽的渐扩部分的长度:30.9A m =

计量槽的上游渠道长度:1 1.20.48 1.20.750.48 1.38B b m =+=?+= 计量槽的下游渠道长度:20.30.750.3 1.05B b m =+=+= 8.4计量槽总长度:

计量槽应设在渠道的直线段上,直线段的长度不应小于渠道宽度的8—10倍,在计算量槽上游,直线段不小于渠道宽度的2—3倍,下游不小于4—5倍。

则计量槽上游直线段长度为:1133 1.38 4.14L B m ==?= 计量槽下游直线段长度为:2255 1.05 5.25L B m ==?= 计量槽总长度为:

11232 4.14 1.5750.60.9 5.2512.465L L A A A L m =++++=++++=

8.5计量槽的水位:

当0.75b m =时: 1.55811.777Q H =?

式中 1H ——上游水深,m 。 当0.3~2.5b m =时,210.7H H ≤时为自由流; 20.70.90.63H m ≤?= 取20.6H m =

m Q H 9.0777

.1528

.1777.1588.1588

.1=== 当0.3~2.5b m =时,210.7H H ≤时为自由流;

20.70.90.63H m ≤?= 取20.6H m = 8.6渠道水力计算:设计中取粗糙度为0.013

上游渠道计算:

过水断面面积:2111 1.380.9 1.24A B H m ==?= 湿周:1112 1.3820.9 3.18f B H m =+=+?=

水利半径:111 1.240.393.18

A R m f =

== 流速:s m A Q v /23.124.1/528.1/11===

水利坡度: %09.039.0013.023.12

322

3

21

11=???? ????=??? ??

=--nR v i 下游渠道计算:

过水断面面积:2222 1.050.60.63A B H m ==?= 湿周:2222 1.0520.6 2.25f B H m =+=+?=

水利半径:2220.63

0.282.25A R m f ==

= 流速:s m A Q v /43.263.0/528.1/22===

水利坡度:%54.028.0013.043.22

322

3

2222=???

? ????=??? ??=--nR v i 8.7水厂出水管:采用重力流铸铁管,流量为s m Q /528.13=,管径为1300mm ,

流速为s m v /54.1=,坡度为1.66‰。 9.污泥处理构筑物计算 9.1剩余污泥量计算

9.1.1曝气池内每日增加的污泥量:

(0.6(30020)179142/10000.11060722000/10007754.1/a e d V

X Y S S Q K VX kg d ?=--=-?-??=),

式中 V X ——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本设计中取2000mg/L d K —— 污泥自身氧化率,一般采用0.04—0.1,本设计采用0.1 9.1.2曝气池每日排出的剩余污泥量: 332r 7754.1

861.6/0.0099/0.7512000/1000

X Q m d m s fX ?=

===? 9.2辐流浓缩池 9.2.1单池流量

33

0.0099/20.005/18/Q m s m h ===

9.2.3沉淀部分有效面积 21810

1801

QC F m G ?=

==

式中 C —— 流入浓缩池的剩余污泥浓度,一般采用103/m kg

G —— 固体通量,一般采用)/(2.18.02h m kg ?—,本设计中取)/(12h m kg ?

9.2.4浓缩池直径 4

1804

15.2F D m π

π

??=

=

=

9.2.5浓缩池容积

30.005133600234m i

V QT ==??= 式中 T —— 浓缩池浓缩时间(h ),一般采用10-16h ,本设计中采用13h 9.2.6浓缩池有效水深

2234

1.3m 180

V h F =

== 9.2.7浓缩后剩余污泥量

3311

10010099

0.0050.00166/143/10010097P Q Q

m s m d P --==?==--

式中 P —— 浓缩前污泥含水率,一般采用99% 0P —— 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一般采用97% 9.2.8池底高度 415.20.010.07622D h i m =

=?=

式中 i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1 9.2.9污泥斗容积

())(43.1)25.025.1(55tan tan 5m b a h =-=??-= 式中 a ——污泥斗上口半径,设计中取1.25m b ——污泥斗下口半径,设计中取0.25m

?——污泥斗倾角,圆形污泥斗倾角一般采用55

32222519.2)25.025.125.025.1(43.13

1

)(31m ab b a h V =?++??=++=ππ

9.2.10污泥斗中污泥停留时间 h Q V T 97.000083

.036009

.236001=?==

9.2.11浓缩池总高度

123450.3 1.30.30.076 1.43 3.41H h h h h h m =++++=++++= 式中 1h ——超高,一般采用0.3m

3h ——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采用0.3m 9.2.12浓缩后分离出的污泥量

330i

099-97

0.0050.0034/292/10010097

P P q Q m s m d P -==?==--

9.2.13溢流堰

浓缩池溢流出水经过溢流堰进入出水槽,然后汇入出水管排出。出水槽流量

s m q 30017.0=,设出水槽宽0.5b m =,水深为m 05.0,则水流速为s m 17.0。

溢流堰周长:()()215.220.532.4C D b m ππ=-=?-?=

溢流堰采用单侧90°三角形出水堰,三角形顶宽0.16m ,深0.08m ,每个浓缩池有三角堰:个20316

.04

.3216.0===

C n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s m n

q q /0000084.0203

0017

.030==

=

三角堰堰水深:m q h 007.00000084

.07.07.05

25

20=?=='

三角堰后自由跌落m 10.0,则出水堰水头损失为m 107.0007.010.0=+ 9.2.14溢流管:

溢流管选用:DN300 的钢管,流速为:0.31m/s 。溢流管接入厂区污水管, 分离出的污水回到进水闸井。 9.2.15进泥管:

进泥量为 s m /0189.03,进泥量很小,采用污泥管道最小管径DN300mm ,管 道中流速为0.58m/s 。 9.2.16排泥管:

剩余污泥量 s m /0056.03,泥量很小,采用污泥管道最小管径DN300mm ,间 歇将污泥排入脱水机房的储泥池里,排泥时间为8h 。 10.储泥池

贮泥池用来贮存来自浓缩池的污泥,设置两个贮泥池,每日贮泥池流量

d m Q /6.65623.3283=?=。

10.1贮泥池容积:设计中取贮泥时间h t 10=

38.1362

2410

6.65624m N Qt V =??==

10.2贮泥池设计容积:设计中取污泥斗倾角?=45α,污泥贮池边长m a 0.8=,污泥斗底边长m b 0.5=,贮泥池有效水深m h 0.32=

10.3污泥斗高度:()m h 5.12

0.50.845tan 3=-?

?=

()()

3222223225.25655885.13

1

0.3831m b ab a h h a V =+?+??+?=+++=

10.4贮泥池高度计算:设计中取贮泥池超高m h 3.01=

m 8.45.10.33.0321=++=++=h h h H

10.5管道部分设计:

贮泥池中设的mm DN 300=吸泥管两根

11.污泥加药调理池 12污泥机械脱水

12.1脱水后污泥量:设计中取脱水后污泥含水率%751=P

d m P P Q q /66.65751005.971006.656100100310=--?=--=

12.2脱水后干污泥重量为:

()()h kg d kg P q M 684164151000%75166.65100011==?-?=?-=

12.3脱水机型号的选择:

选择三台DYQ-1000A 压榨过滤机,两用一备。 DYQ-1000A 压榨过滤机性能

型号

滤网

功率

()KW

处理能力

()()

2

/m h Kg ? 泥饼率 ()%

重量

()Kg

有效宽度()mm

速度

()min /m

DYQ-1000A

1000

0.4~4

2.2

50~5000

65~75

4500

13厂区高程设计

13.1高程布置注意事项

1) 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并留有适当余

地,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理系统能正常运行。

2) 污水尽量经一次提升后就能依靠重力通过净化构筑物,中间不需要加压提升。

3) 计算水头损失时,一般应以近期最大流量作为处理构筑物和管渠的设计计算流量。

4) 污水处理后污水应能自流排入下水道或水体,包括洪水季节(一般按25年一遇防洪标准考虑)。

5) 高程布置时应考虑某些处理构筑物(如沉砂池、调节池、沉淀池等)的排空,但构筑物的挖土深度不宜过大,以免土建投资过大和增加施工困难。

6) 高程布置时应注意污水流程和污泥流程的配合,尽量减少需抽升的污泥量。

7) 进行构筑物高程布置时,应与厂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相联系。当地形有自然坡度时,有利于高程布置;当地形平坦时,既要避免二沉池埋入地下过深,又要避免沉砂池在地面上架得太高,这样会导致构筑物造价的增加,尤其是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较高时。

13.2高程布置原则

为了使污水和污泥能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通畅流动,以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必须进行高程布置,以确保各处理构筑物、泵房以及各连接管渠的高程;同时计算确定个部分水面标高。水力计算常以接受处理后污水水体的最高水位作为起点,逆污水流程向上倒推计算,以使处理后的污水在洪水季节也能直流排出,而水泵需要的扬程则较小,运行费用也较低。但是同时应考虑土方平衡,并考虑有利排水。

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水头损失主要包括:水流经过各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水流经过连接前后两构筑物的管渠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损失与局部损失;水流经过量水设备的损失。高程计算分污水高程与污泥高程。

13.3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

因河流的最高水位为35.00m,故计算高程时令出水口的管底标高为35.00m 起算点。

1)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估计值见表2.1。

表2.1 构筑物水头损失值表

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m)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m)

粗格栅0.07 氧化沟0.34

细格栅0.25 二沉池0.51

沉砂池0.35 接触池0.19

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第二篇设计计算书 1、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1、1处理规模 污水厂得设计处理规模为城市生活污水平均日流量与工业废水得总与:近期1、0万m3/d,远期2、0万m3/d。 1、2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污水厂在设计构筑物时,部分构筑物需要用到最高日设计水量。最高日水量为生活污水最高日设计水量与工业废水得总与。 Q设=Q1+Q2 = 5000+5000 = 10000m3/d 总变化系数:KZ=Kh×Kd=1、6×1=1、6 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CASS工艺流程图 3、污水处理构筑物得设计 3、1泵房、格栅与沉砂池得计算 3.1。1 泵前中格栅 格栅就是由一组平行得得金属栅条制成得框架,斜置在污水流经得渠道上,或泵站集水井得井口处,用以截阻大块得呈悬浮或漂浮状态得污物。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格栅就是一种对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泵站机组具有保护作用得处理设备。 3。1.1、1 设计参数: (1)栅前水深0.4m,过栅流速0、6~1.0m/s,取v=0。8m/s,栅前流速0、4~

0。9 m/s; (2)栅条净间隙,粗格栅b= 10 ~ 40mm, 取b=21mm; (3)栅条宽度s=0.01m ; (4)格栅倾角45°~75°,取α=65°,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5)栅前槽宽B1=0.82m,此时栅槽内流速为0。55m/s; (6)单位栅渣量:W1 =0。05m3栅渣/103m3污水; 3。1.1、2格栅设计计算公式 (1)栅条得间隙数n,个 式中, -最大设计流量,; -格栅倾角,(°); b-栅条间隙,m; h-栅前水深,m; v-过栅流速,m/s; (2)栅槽宽度B,m 取栅条宽度s=0.01m B=S(n-1)+bn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得长度L1,m -进水渠宽,m; 式中,B 1 α1-渐宽部分展开角度,(°); ,m (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得渐窄部分长度L 2 (5)通过格栅得水头损失h1,m 式中:ε—ε=β(s/b)4/3; h0 —计算水头损失,m; 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ξ- 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

污水处理厂工艺的设计计算书

5000T 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设计水量: 近期(取K 总=1.75):Q ave =5000T/d=208.33m 3/h=0.05787 m 3 /s Q max =K 总Q ave =364.58m 3/h=0.10127m 3 /s (截留倍数n=1.0)Q 合=n Q ave =416.67 m 3/h=0.1157m 3 /s 远期(取K 总=1.6):Q ave =10000T/d=416.67m 3/h=0.1157m 3 /s Q max =K 总Q ave =667m 3/h=0.185m 3 /s 一.粗格栅(设计水量按远期Q max =0.185m 3 /s ) (1)栅条间隙数(n ): 设栅前水深h=0.8m ,过栅流速v=0.6m/s ,栅条间隙b=0.015m ,格栅倾角a=75°。 °max sin 0.185sin 75=25Q n α==(个) (2)栅槽宽度(B ) B=S (n-1)+bn=0.01(25-1)+0.015*25=0.615m 二.细格栅(设计水量按远期Q max =0.185m 3 /s ) (1)栅条间隙数(n ): °max sin 0.185sin 60=430.003 2.20.6 Q n bhv α==??(个) (2)栅槽宽度(B ) B=S (n-1)+bn=0.01(43-1)+0.003*43=0.549m 三.旋流沉砂池(设计水量按近期Q 合=0.1157m 3 /s ),取标准旋流沉砂池尺寸。

四、初沉池(设计水量按近期Q 合=416.67 m 3/h =0.1157m 3 /s ) (1)表面负荷:q (1.5-4.5m 3 /m 2 ·h ),根据姜家镇的情况,取1.5 m 3 /m 2 ·h 。 面积2max 416.67 277.781.5 Q F m q = == (2)直径418.8F D m π = =,取直径D=20m 。 (3)沉淀部分有效水深:设t=2.4h , h2=qt=1.5*2.4=3.6m (4)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2232*20*3.61130.44 4 V D h m π π '= = =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设S=0.8L/(人·d ),T=4h , 30.8120004 1.610001000124 SNT V m n ??= ==?? 污泥斗容积:设r1=1.2m ,r2=0.9m ,a=60°,则 512()(1.8 1.5)60=0.52h r r tg tg α=-=-o ,取0.6m 。 222235 111220.6 ()(1.8 1.5 1.8 1.5) 5.143 3 h V r r r r m ππ= ++= +?+= (5)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设池底径向坡度0.1,则 4()0.1(10 1.8)*0.10.82h R r m =-?=-=,取0.8m 222234 2110.8 ()(1010 1.8 1.8)101.523 3 h V R Rr r m ππ= ++= +?+= (6)污泥总容积: V 1+V 2=5.14+101.52=106.66m 3>1.6 m 3 (7)沉淀池总高度:设h 1=0.5m , H= 0.5+3.6+0.8+0.6=5.5m (8)沉淀池池边高度 H ′=0.5+3.6=4.1m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1 工程概况 本污水处理站为镇区处理生活污水。 2项目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 设计依据 (1)《城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1918-2002); (2)《给排水设计手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98);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细则》(1989);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97);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1994); (10)《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1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2.2设计原则 (1)污水处理工艺应因地制宜并力求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高效节能、易于维护管理。 (2)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在合理利用资金的同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与效率。 (3)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小区污水的特点,处理设施能适应较大的水量变化。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及设

备的供应情况,妥善确定。 (4)设计应适当注意美观和绿化,其美化的方式和周围地区的环境相协调。 2.3设计范围 (1)污水处理站内工程的工艺及方案设计,不包括化粪池和场外污水管线工程。 (2)与工艺相配套的电器、仪表控制系统设计。 3 水质要求 3.1设计进水水质 由于各乡镇均为生活污水,确定本污水处理工程进水水质指标为: 本设计中污水经过格栅、调节池、生物集成处理设备后,最终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即: 水质特性分析

污水处理厂计算书

污水处理厂计算书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污水厂设计计算书 一、粗格栅 1.设计流量 a.日平均流量Q d =30000m 3/d ≈1250m 3/h=s=347L/s K z 取 b. 最大日流量 Q max =K z ·Q d =×30000m 3/d=42000 m 3/d =1750m 3/h=s 2.栅条的间隙数(n ) 设:栅前水深h=,过栅流速v=s,格栅条间隙宽度b=,格栅倾角α=60° 则:栅条间隙数4.319 .08.002.060sin 486.0sin 21=???== bhv Q n α(取n=32) 3.栅槽宽度(B) 设:栅条宽度s= 则:B=s (n-1)+en=×(32-1)+×32=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设:进水渠宽B 1=,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 m B B L 3.020tan 29.011.1tan 2221=? -=-=α 6.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 设:栅条断面为矩形断面,所以k 取3 则:m g v k kh h 18.060sin 81 .929.0)02.0015.0(42.23sin 2234 201=?????===αε 其中ε=β(s/b )4/3

k —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为3 h 0--计算水头损失,m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形状系数β=将β值代入β 与ε关系式即可得到阻力系数ε的值 7.栅后槽总高度(H) 设:栅前渠道超高h 2= 则:栅前槽总高度H 1=h+h 2=+= 栅后槽总高度H=h+h 1+h 2=++= 8.格栅总长度(L) L=L 1+L 2+++ H 1/tan α=++++tan60°= 9. 每日栅渣量(W) 设:单位栅渣量W 1=栅渣/103m 3污水 则:W 1=05.01000 86400347.010********??=??W Q =m 3d 因为W> m 3/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 二、细格栅 1.设计流量Q=30000m 3/d ,选取流量系数K z =则: 最大流量Q max =×30000m 3/d=s 2.栅条的间隙数(n ) 设:栅前水深h=,过栅流速v=s,格栅条间隙宽度e=,格栅倾角α=60° 则:栅条间隙数69.1049 .08.0006.060sin 486.0sin 21=???==ehv Q n α(n=105) 设计两组格栅,每组格栅间隙数n=53

5000吨生活废水MBR方案

50003/d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处理并回用工程设计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1 三、设计原则------------------------------2 四、设计条件--------------------------------------2 五、工艺流程及工艺流程说明----------------------3 六、系统主要构(建)筑物及设备参数-------------7 七、建筑结构设计-------------------------9 八、主要工艺设备----------------------------------10 九、工程费用预算-----------------------------------11 十、工程总报价----------------------------------12

一、工程概况: 清远市狮子湖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向来农产品丰富,为了防止工业经济的发展破坏该地区原有的自然环境,决定建一座处理量为5000m3/d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站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对区内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回用,以保护周围的水体环境。 经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的生活污水变得清澈透明,能全面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且面对将来日益严格的水质标准,MBR的出水也能稳定达标,充分体现其先进性。MBR工艺自2003年非典流行开始,被卫生部、建设部列为县级以上医院推荐性污水处理工艺,其阻隔细菌、病毒特性优异。MBR即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又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设计水平既要高水平高起步,又要经济可行;设计标准既要适当超前,又合理经济。 二、设计依据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4、执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 5、执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6、《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7)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1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1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J50191-92) 13、《工业企业采暧、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 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15、《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140-90) 1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J50057-94) 18、《给排水工程概预算与经济评价手册》(1993年版)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 第一节 格栅 。 1.1 设计说明 栅条的断面主要根据过栅流速确定,过栅流速一般为0.6~1.0m/s ,槽内流速0.5m/s 左右。如果流速过大,不仅过栅水头损失增加,还可能将已截留在栅上的栅渣冲过格栅,如果流速过小,栅槽内将发生沉淀。此外,在选择格栅断面尺寸时,应注意设计过流能力只为格栅生产厂商提供的最大过流能力的80%,以留有余地。格栅栅条间隙拟定为25.00mm 。 1.2 设计流量: a.日平均流量 Q d =45000m 3/d ≈1875m 3/h=0.52m 3/s=520L/s K z 取1.4 b. 最大日流量 Q max =K z ·Q d =1.4×1875m 3/h=2625m 3/h=0.73m 3/s 1.3 设计参数: 栅条净间隙为b=25.0mm 栅前流速ν1=0.7m/s 过栅流速0.6m/s 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δ=60° 单位栅渣量:ω1=0.05m 3栅渣/103m 3污水 1.4 设计计算: 1.4.1 确定栅前水深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221ν B Q =计算得: m Q B 66.07.0153 .0221=?= = ν m B h 33.02 1== 所以栅前槽宽约0.66m 。栅前水深h ≈0.33m 1.4.2 格栅计算 说明: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α—格栅倾角,度(°); h —栅前水深,m ; ν—污水的过栅流速,m/s 。 栅条间隙数(n )为 ehv Q n αsin max = =)(306 .03.0025.060sin 153.0条=??? ? 栅槽有效宽度(B )

污水处理基本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基本计算公式 水处理公式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要使用到的东西,在这里我总结了几个常常用到的计算公式,按顺序分别为格栅、污泥池、风机、MBR、AAO进出水系统以及芬顿、碳源、除磷、反渗透、水泵和隔油池计算公式,由于篇幅较长,大家可选择有目的性的观看。 格栅的设计计算 一、格栅设计一般规定 1、栅隙 (1)水泵前格栅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2) 废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最大间隙40mm,其中人工清除25~40mm,机械清除16~25mm。废水处理厂亦可设置粗、细两道格栅,粗格栅栅条间隙50~100mm。 (3) 大型废水处理厂可设置粗、中、细三道格栅。 (4) 如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废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2、栅渣 (1) 栅渣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以采用以下资料。 格栅间隙16~25mm;0.10~0.05m3/103m3 (栅渣/废水)。 格栅间隙30~50mm;0.03~0.01m3/103m3 (栅渣/废水)。

(2) 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m3。 (3) 在大型废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3、其他参数 (1) 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2) 格栅前渠道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3) 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小角度较省力,但占地面积大。 (4) 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5) 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6) 大中型格栅间应安装吊运设备,以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 二、格栅的设计计算 1、平面格栅设计计算 (1) 栅槽宽度B

5000吨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CM5K 移动式水体 净化站 河道水处理项目 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及所在位置 (1) 第二章项目概述 (2) 第一节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设计依据 (2) 二、设计原则 (2) 三、设计范围 (3) 第二节项目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第三章磁分离工艺工程设计 (5) 第一节方案设计 (5) 一、工艺流程 (5) 二、工艺流说明: (6) 三、工艺设计 (7) 第二节主要设备表 (8) 第三节建构工程设计 (11) 第四节电气工程设计 (12)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及所在位置项目名称:5000吨/天移动式水体净化站河道水处理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所在位置:杭州市

第二章项目概述 第一节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 号(1989);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 号(1998);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9)《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 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13)《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 1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85; 1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6)《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二、设计原则 1)主题性原则 新建的污水处理工程以净化湖水为主,兼具一定的河道功能。工程建设完成后要提升区域水质和河道水平,方便游人观水、亲水、戏水。

污水处理场设计计算书

第二篇设计计算书 1.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1.1处理规模 污水厂的设计处理规模为城市生活污水平均日流量与工业废水的总和:近期1.0万m3/d,远期2.0万m3/d。 1.2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污水厂在设计构筑物时,部分构筑物需要用到最高日设计水量。最高日水量为生活污水最高日设计水量和工业废水的总和。 Q设= Q1+Q2 = 5000+5000 = 10000 m3/d 总变化系数:K Z=K h×K d=1.6×1=1.6 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CASS工艺流程图 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3.1泵房、格栅与沉砂池的计算 3.1.1 泵前中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的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斜置在污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井的井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污物。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格栅是一种对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泵站机组具有保护作用的处理设备。 3.1.1.1 设计参数:

(1)栅前水深0.4m ,过栅流速0.6~1.0m/s ,取v=0.8m/s ,栅前流速0.4~0.9 m/s ; (2)栅条净间隙,粗格栅b= 10 ~ 40 mm, 取b=21mm ; (3)栅条宽度s=0.01m ; (4)格栅倾角45°~75°,取α=65° ,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5)栅前槽宽B 1=0.82m ,此时栅槽内流速为0.55m/s ; (6)单位栅渣量:W 1 =0.05 m 3栅渣/103m 3污水; 3.1.1.2 格栅设计计算公式 (1)栅条的间隙数n ,个 max sin Q n bhv α= 式中, max Q -最大设计流量,3/m s ; α-格栅倾角,(°); b -栅条间隙,m ; h -栅前水深,m ; v -过栅流速,m/s ; (2)栅槽宽度B ,m 取栅条宽度s=0.01m B=S (n -1)+bn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 1,m 式中,B 1-进水渠宽,m ; α1-渐宽部分展开角度,(°); (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m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m 式中:ε—ε=β(s/b )4/3; h 0 — 计算水头损失,m ; k —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1 112tga B B L -= 1 25.0L L =αε sin 22 01g v k kh h ==

5000立方米每小时生活污水设计方案

5000立方米每小时生活污水设计方案

5000立方米每小时生活污水设计方案 ***污水处理工程 设 计 方 案 *******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二00七年五月 ~1~ 目录 1. 总论 1.1 工程概况 1.2 编制依据 1.3 设计原则 1.4 工程规模和范围 2. 水质水量及设计要求 2.1 水质水量 2.2 设计要求 3 工艺流程 3.1 污水情况分析 3.2 工艺流程的选择 3.3 工艺简述

3.4 工艺特点说明 3.5 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简介 3.5.1 选用接触氧化工艺的原则 3.5.2 接触氧化法工艺特点 4 工艺处理效果 5 工程设计及设备选型 5.1 主要构筑物与设备选型 5.1.1 调节池 5.1.2 好氧池 5.1.3 二沉淀 5.1.4 操作间 5.2 电气控制及运行班制 5.2.1 电气控制 5.2.2 运行班制及人员编制 5.3 管道与阀门及设备安装 5.3.1 管道 ~2~ 5.3.2 阀门 6鼓风机房 7工程投资费用的预算 7.1 土建费用预算 7.2 设备清单及投资估算 7.3 工程总投资

~3~ 1. 总论 1.1 工程概况 城市生活污水。 1.2 编制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4、建设方提供的有关生活污水水质、水量 5、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 1.3 设计原则 1、结合污水处理站接纳污水水质水量的实际情况,选择处理构筑物形式和设计参数,确保污水处理系统在运行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调整余地,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2、处理系统采用经工程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技术经济效益明显、适应性强、管理简单、效果稳定的型式,充分保证处理后出水达标排放。 3、污水和污泥处理设备选用新材料、低能耗、高效率、易维护、性能价格比好的产品。 4、控制管理按处理工艺过程要求尽量考虑自控,降低运行操作的劳动强度,使污水处理站运行可靠、维护方便,提高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水平。

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

} 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 计算依据 1、工程概况 该城市污水处理厂服务面积为,近期(2000年)规划人口10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万人。 2、水质计算依据 A.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生活污水水质指标为: COD Cr 60g/人d BOD5 30g/人d — B.工业污染源,拟定为 COD Cr 500 mg/L BOD5 200 mg/L C.氨氮根据经验值确定为30 mg/L 3、水量数据计算依据: A.生活污水按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300L/人·d; B.生产废水量近期×104m3/d,远期×104m3/d考虑; C.公用建筑废水量排放系数近期按,远期考虑; , D.处理厂处理系数按近期,远期考虑。 4、出水水质 根据该厂城镇环保规划,污水处理厂出水进入水体水质按照国家三类水体标准控制,同时执行国家关于污水排放的规范和标准,拟定出水水质指标为: COD Cr 100mg/L

BOD5 30mg/L SS 30mg/L NH3-N 10mg/L 污水量的确定 ¥ 1、综合生活污水 近期综合生活污水 远期综合生活污水 2、工业污水 近期工业污水 远期工业污水 3、进水口混合污水量 处理厂处理系数按近期,远期考虑,由于工业废水必须完全去除,所以不考虑其处理系数。& 近期混合总污水量 取 远期混合总污水量 取 4、污水厂最大设计水量的计算

近期; ,取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 。 ; 远期; ,取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 。 拟订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水量为 污水水质的确定 近期取 取 /

远期取 取 则根据以上计算以及经验值确定污水厂的设计处理水质为: ,, ,, 考虑远期发展问题,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处理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B)排放要求。 拟定出水水质指标为: 表1-1 进出水水质一览表 基本控制项目一级标准(B)进水水质去除率 % 序号 % 1COD80· 325 2BOD20150% 3` 20300% SS 4氨氮8[1]30、 % 5T-N204050% 6T-P) 350% 7pH6~97~8 ' 注:[1]取水温>12℃的控制指标8,水温≤12℃的控制指标15。 [2]基本控制项目单位为mg/L,PH除外。

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介绍及对比

几种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一、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生活污水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作简单介绍,包括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BAF)、A-0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二、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完整工艺如下: 污水——前处理——生化法——二沉池——消毒——出水 | | ——-——污泥处理系统-- 前处理也称为预处理技术,常用的有格栅或格网、调节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于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们称污水处理工艺是特指这部分,如接触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厌氧和好氧)处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经济、最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质及现场的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投资及运行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作一简介。 1、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其池体狭长,故称为氧化沟。氧化沟有多种构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罗塞式;B:奥巴尔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沟;D: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氧化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其规模从每日几百立方米至几万立方米,工艺日趋完善,其构造型式也越来越多。其主要特点是:进出水装置简单;污水的流态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体狭长,又类似于推流式;BOD负荷低,处理水质良好;污泥产率低,排泥量少;

污水处理厂计算书

污水厂设计计算书 一、粗格栅 1.设计流量 a.日平均流量Q d =30000m 3/d ≈1250m 3/h=0.347m 3/s=347L/s K z 取1.40 b. 最大日流量 Q max =K z ·Q d =1.40×30000m 3/d=42000 m 3/d =1750m 3/h=0.486m 3/s 2.栅条的间隙数(n ) 设:栅前水深h=0.8m,过栅流速v=0.9m/s,格栅条间隙宽度b=0.02m,格栅倾角α=60° 则:栅条间隙数4.319 .08.002.060sin 486.0sin 21=???==bhv Q n α(取n=32) 3.栅槽宽度(B) 设:栅条宽度s=0.015m 则:B=s (n-1)+en=0.015×(32-1)+0.02×32=1.11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设:进水渠宽B 1=0.9m,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m B B L 3.020tan 29.011.1tan 2111=? -=-=α 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 m B B L 3.020tan 29.011.1tan 2221=? -=-=α 6.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 设:栅条断面为矩形断面,所以k 取3 则:m g v k kh h 18.060sin 81 .929.0)02.0015.0(42.23sin 2234 201=?????===αε 其中ε=β(s/b )4/3 k —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为3 h 0--计算水头损失,m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形状系数β=2.4将β值代入β与ε关系式即可得到阻力系数ε的值 7.栅后槽总高度(H) 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4m

10万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计算书

工艺计算书

1设计总说明 (3) 工程项目概况 (3) 进水水质及处理目标 (3)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3)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3) 污染物预期去除率 (4) 2建设规模 (4) 3粗格栅计算 (5) 4集水井计算 (6) 集水井提升泵选型 (6) 集水井有效容积 (6) 集水井尺寸设计 (6) 5细格栅计算 (6) 6沉砂池计算 (8) 7初沉池计算 (9) 8A2/O池计算 (11) 9二沉池计算 (17) 10消毒接触池计算 (19) 11污泥池计算 (19) 12脱水间计算 (20)

1设计总说明 1.1工程项目概况 处理规模:10万吨/日。 处理对象:本项目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 1.2进水水质及处理目标 本工程污水进水水质指标如下: 本项目处理后的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各主要指标如下: 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1.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粗格栅→集水井→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A2/O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放 1.4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污泥→污泥浓缩池→污泥压滤机脱水→干泥外运处置

1.5污染物预期去除率 2建设规模 本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10万m3/d。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流量总变化系数表,采用内插法得本项目流量总变化系数Kz,本工程设计污水流量为:平均流量Q:Q=100000t/d≈100000m3/d=4167 m3/h=1.157m3/s 设计流量Q max :Q max =130000 t/d≈130000 m3/d=5417m3/h= m3/s

5000人口小型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

1引言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工业用水大幅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城镇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而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不够完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国家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问题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当前,各地都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此其中,小区污水处理的建设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建设小区污水处理厂是一个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趋势。 城市污水的特征及建造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 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20亿吨,比上年增长%。其中城镇污水排放量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可是,2008年我国污水的处理率仅为32%。远低于我国环保规划纲要规定的要求,所以以后重点是解决水污染问题,而水污染中的重点是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的性质特征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人们的生活习惯;气候环境条件;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所占的比例;所采用的排水体制以及国家、地方部门对水质的要求等。为了经济有效的解决水污染问题,必须深入了解城市污水的各项特性。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国外先进国家较为落后,城市污水处理厂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所带来的污水排放问题。污水处理技术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污水处理率低,结果造成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应加强对城市污水治理的政策措施,将城市污水处理列为环保工作重点,保证我国水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工农业生产刚刚起步,当时的污水污染程度很低,且提倡利用污水进行农业灌溉,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将污水灌溉利用作为经验进行推广,所以全国仅有几个城市建设了近十座污水处理厂(还包括1921~1926年间外国人兴建的

污水处理记录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 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 预处理阶段(物理法) 1、粗格栅是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起到一个过滤作用。

2、污水提升泵站的作用就是将上游来的污水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所要求的高度。污水处理厂在运行工艺流程中一般采用重力流的方法通过各个构筑物和设备。但由于厂区地形和地质的限制。必须在前处理处加提升泵站将污水提到某一高度后才能按重力流方法运行。 3、细格栅作用与粗格栅作用相同,主要用来连续清除污水中较小的固体污染物。 4、旋流沉砂池是利用机械力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加速沙粒的沉淀并使有机物随水流带走的沉砂装置。 生物处理阶段 1、前置的选择池可以使其内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选择性的发展絮状菌,运用生物竞争机制抑制丝状菌的过度生长和繁殖,控制污泥膨胀。 其缺氧的环境适合反硝化细菌生长,起到一定的脱氮作用,并减弱了硝酸盐对厌氧池的不良影响; 达到更好的厌氧环境,提供聚磷菌良好的作用条件,从而达到较好的除磷效果。。 2、厌氧池内利用厌氧菌的作用,使有机物发生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3、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废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曝气池内不断循环流动,主要采用生物处理的方式。污水首先进入到氧化沟的外沟,再到中沟,

再到内沟,最后流到沉淀池中。

氧化沟脱氮 氧化沟厌氧区对小分子有机物实现氨化(将小分子有机物转化为NO X的过程)和反硝化的过程。 氧化沟缺氧区实现硝化(将NH3、NH4+转化为NO X的过程)、反硝化(将NO X转化为N2的过程)。 氧化沟好氧区最后进行硝化等好氧处理的过程 注意:生物除氮主要是利用生物吸收转化将有机物最终转变为N2排出,从而达到除氮的效果。 氧化沟除磷 厌氧区实现聚磷菌释放P的过程 好氧区实现聚磷菌过量吸收P的过程 注意:生物除磷主要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区释放P的量<聚磷菌在好氧区吸收的P的量,总体来说是吸收P的过程,从而达到除磷的效果。 曝气是使空气与水强烈接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换言之,它是促进气体与液体之间物质交换的一种手段。它还有其他一些重要作用,如混合和搅拌。 后处理阶段 1、沉淀池利用悬浮物和水的密度差,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 沉淀池上清液到消毒池进行消毒后排放。

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介绍及对比

?几种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一、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生活污水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作简单介绍,包括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BAF)、A-0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二、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完整工艺如下: 污水——前处理——生化法——二沉池——消毒——出水 | | ——-——污泥处理系统-- 前处理也称为预处理技术,常用的有格栅或格网、调节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于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们称污水处理工艺是特指这部分,如接触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厌氧和好氧)处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经济、最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质及现场的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投资及运行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作一简介。 1、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其池体狭长,故称为氧化沟。氧化沟有多种构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罗塞式;B:奥巴尔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沟;D: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氧化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其规模从每日几百立方米至几万立方米,工艺日趋完善,其构造型式也越来越多。其主要特点是:进出水装置简单;污水的流态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体狭长,又类似于推流式;BOD负荷低,处理水质良好;污泥产率低,排泥量少;污泥龄长,具有脱氮的功能。 设计要点: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5000mg/l;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去除BOD5时,取5~8天,当要求硝化反应时取10~30天;水力停留时间为20、24、36、48h,根据对处理水水质要求而定;BOD—SS负荷(Ns)为0.03~0.07kgBOD/(kgMLSS.d);BOD容积负荷(Nv)为0.1~0.2 kgBOD/(m3.d);污泥回流比为50~150%;混合液在渠内的流速为0.4~0.5m/s;沟底流速为0.3 m/s。 但氧化沟工艺与SBR和普通活性污泥工艺比较,能耗高,且占地面积较大。 2、A/O法 即厌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完整版)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计算书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给排121班 姓名李子恒 学号201210524123 设计时间2014.12.15~ 2015.01.02 指导老师刘嵩、孙洪伟 成绩 城市建设学院 2014年11月

目录 1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4) 1.1设计目的 (4) 1.2 设计任务 (4) 1.3设计要求 (4) 1.4 原始资料 (4) 2 污水处理流程方案 (5) 3 处理程度的确定 (6) 4 污水的一级处理 (6) 4.1 格栅计算 (6) 4.1.1单独设置的格栅 (7) 4.2 沉砂池计算 (10) 4.3 初次沉淀池计算 (14) 4.3.1 斜板沉淀池 (14) 5 污水的生物处理 (19) 5.1 曝气池 (19) 5.1.1设计参数 (19) 5.2.2 平面尺寸计算 (20) 5.1.3 进出水系统 (22) 5.1.4 曝气池出水设计 (24) 5.1.5 其他管道设计 (24) 5.1.6 剩余污泥量 (24) 6 生物处理后处理 (25) 6.1 二沉淀池设计计算 (25) 6.1.1 池形选择 (25) 6.1.2 辐流沉淀池 (25) 6.2 消毒设施设计计算 (32) 6.2.1 消毒剂的投加 (32) 6.2.2 平流式消毒接触池 (32)

6.3 巴氏计量槽设计 (34) 7 污泥处理构筑物计算 (35) 7.1 污泥量计算 (35) 7.1.1 初沉池污泥量计算 (35) 7.1.2 剩余污泥量计算 (36) 7.2污泥浓缩池 (36) 7.2.1 辐流浓缩池 (37) 7.3 贮泥池 (39) 7.3.1 贮泥池的作用 (39) 7.3.2 贮泥池计算 (40) 7.4 污泥消化池 (41) 7.4.1 容积计算 (41) 7.4.2 平面尺寸计算 (44) 7.4.3 消化池热工计算 (45) 7.4.4 污泥加热方式 (48) 8 污水处理厂的布置 (50) 8.1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50) 8.1.1 平面布置原则 (50) 8.1.2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图 (52) 8.2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52) 8.2.1 高程布置原则 (52) 8.2.2 高程布置计算 (53) 8.2.3 污水处理厂高程图 (55)

200m3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200m3/d生活废水处理初步设计方案

目录 1. 工程概况 (4) 2. 设计原则 (4) 3.设计依据 (4) 4.设计范围 (5) 5. 设计参数 (5) 5.1废水来源及水量 (5) 5.2废水进水水质 (6) 5.3设计出水水质 (6) 6. 处理工艺 (6) 6.1污水水量与水质情况分析 (6) 6.2本案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6) 6.3 工艺流程框图 (8) 6.4各处理单元功能 (10) 6.5主要构筑物工程 (11) 7.主要构筑物、设备清单 (15) 7.1土建工程 (15) 7.2主要设备 (16) 8.工程设计 (17) 8.1结构设计 (17) 8.2电气及自动控制 (17) 8.3防腐设计 (18) 8.4保温 (18) 9.工程投资估算 (18) 9.1 投资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经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能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人员费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级水处理设计计算

第一章污水的一级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1.1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制成,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 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碎皮、毛发、果皮、蔬菜、塑料制品等,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进行。被截留的物质称为栅渣。 设计中格栅的选择主要是决定栅条断面、栅条间隙、栅渣清除方式等。 格栅断面有圆形、矩形、正方形、半圆形等。圆形水力条件好,但刚度差, 故一般多采用矩形断面。格栅按照栅条形式分为直棒式格栅、弧形格栅、辐流式格栅、转筒式格栅、活动格栅等;按照格栅栅条间距分为粗格栅和细格栅(1.5?10);按照格栅除渣方式分为人工除渣格栅和机械除渣格栅,目前,污水处理厂大多都采用机械格栅;按照安装方式分为单独设置的格栅和与水泵池合建一处的格栅。 1.1.1格栅的设计 城市的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城市污水主干管由西北方向流入污水处理厂厂区,主干管进水水量为Q=1504.63L s,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的管径为1250 mm,管道水面标高为80.0 m。 本设计中采用矩形断面并设置两道格栅(中格栅一道和细格栅一道),采用机械清渣。其中,中格栅设在污水泵站前,细格栅设在污水泵站后。中细两道格栅都设置三组即3组,每组的设计流量为0.502 m3. s。 1.1.2设计参数 1、格栅栅条间隙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粗格栅:机械清除时宜为16?25;人工清除时宜为25?40。特殊情况下,最大间隙可为100mm。 2)细格栅:宜为1.5?10。 3)水泵前,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2、污水过栅流速宜采用0.6?1/s。除转鼓式格栅除污机外,机械清除格栅的安装角度宜为60?90°。人工清除格栅的安装角度宜为30°?60°。 3、当格栅间隙为16?25时,栅渣量取0.10?0.05m3「103m3污水;当格栅 间隙为30?50时,栅渣量取0.03?0.01 m l 103m3污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