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如何审命题作文-备战中考作文基本方法

如何审命题作文

对于命题作文而言,审题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审题的成功与否,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可见其重要性。那么,命题作文该如何审题呢?

一、分析题目,理清关系

有些命题作文的题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审题时必须兼顾题目构成的各个要素,理清其中的关系。如2016年北京卷中考作文题目:

题目:请以“读书·实践·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字数在600-800之间。(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技法点拨】

这是一道无任何提示语的全命题作文。题目由“读书”“实践”“收获”三个词构成,这三个词语指向明确,基本可以勾勒出文章脉络。“读书”是起点,界定了写作内容,“实践”是过程,可以理解为阅读过程和社会实践,“收获”是结果,即在阅读和实践中所得到的,或是感动,或是感悟等。三者关系为:读书引领实践、影响实践,最终令“我”有所收获。构思布局时,应注意其三者各自所占的比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行文中要体现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切不可漫无目的地写。

抓住题眼,把握重点

题眼就是题目中所能揭示思想意义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即关键词。只有抓住关键词,才能明确文章要表现怎样的中心。如2016年吉林卷中考作文题目:

题目:最美的时光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技法点拨】

“最美的时光”的关键词是“时光”,据此,我们的写作对象应该是曾经或现在拥有的时间、日子。“最美”是修饰词,这里的“最美”我们不能简单地从表面意思去理解为“最美丽”“最漂亮”,还应该进一步深入理解为“最难忘”“最有意义”“最值得回味”“最值得珍视”等。抓住了题眼,就能够明确写作方向,在文章中展现记忆中与众不同的最美时光。

二、解读题料,确定范围

命题作文中能叙述的对象及内容等通常受到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通过对相关题料的解读,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如2016年长沙卷中考作文题目: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

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技法点拨】

题目中的“凡人”,是普通人,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也不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人物,而是身边那位慈祥的老太太、勤奋的学生、辛苦耕耘的老师……“小事”,即这件事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具有一定的意义。“背后”一词与“正面”“当面”相对,表明这件“小事”是我们不易发现的,但具有深层次的东西。写作时要选取那些不被人注意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和内在精神,在平凡之中写出不平凡。

三、借助材料,发掘题意

对于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可借助材料由表及里发掘其言外之意,避免作文落入俗套。如2016年陕西卷中考作文题目: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

妈妈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技法点拨】

这是一道带材料的命题作文,审题时要借助题前的材料,深究“海”的含义:“海”本义指“海洋”,这里的“那片海”可以引申为类似海洋的可以让人的心灵自由畅游、得到陶冶的美好事物或场景,如材料中提到的“诗”“远方的田野”等,再如“纯洁的友情”“团结协作的精神”“祖国的繁荣昌盛”等。

即时训练

习近平主席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李克强总理说:“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冰心老人也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走进阅读的世界,我们赏李杜、品易安,进“红楼”、探“聊斋”,和鲁迅一同“彷徨”“呐喊”,与茅盾一起苦熬“子夜”……阅读,让我们收获智慧;阅读,让我们生活丰富;阅读,让我们健康成长。

请以“沉醉在阅读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范文展示

沉醉在阅读的世界里

河南省信阳市实验中学九年级(8)班曾宪卿

沉醉在小说的世界里,恰似邀游于碧海的惊涛上;沉醉在散文的世界里,宛如沉浸在柔情的碧波里;沉醉在古诗词的世界里,犹似徜徉于束束缕缕的思想上。阅读,让我痴迷;阅读,令我陶醉……

走进小说的世界里,我摇櫓邀游。

翻开厚重的书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汹涌而来。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用一泡尿就能浇灭宫延大火的场景让我捧腹大笑;在《红岩》中,江姐宁死不屈被坏人折磨的情景令我潸然泪下;在《项链》里,穷姑娘用十年的光阴去还一条假钻石项链的意志使我嘘唏不已。小说中的人物恩怨分明,个个鲜活生动。那大观园里的人情分离,桃园中的义结金兰,取经路上的纷扰纠葛,忠义堂里的豪情壮志,常常令我深陷其中,以至于在我捧卷阅读时,总是不可避免地错过吃饭的时间,即便是被父母亲拎着耳朵拽出书房,也仍悠哉游哉。

走进散文的世界里,我纵情快活。

一杯清茶,一纸散文,在茶香弥漫中翻开书页,內心就开始激荡。进入朱自清的世界,那个翻栅栏爬铁道的背影让我泪流满面;仰望“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悬崖,那父亲循循善诱的话语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俯看阿长的“三哼经”,长妈妈的慈爱让我不由得泪涌眼眶。我以为散文或许是一种毒药,抑或是一位温婉可人的女子,令人醉心其中,无法自拔。

走进古诗词的世界里,我漫步于巨人肩膀。

一缕阳光,温柔地伏在泛黄的古籍诗卷里;一袭玉指,轻轻拂过满是墨香的页面。仿佛琵琶声起,忽而铿锵激越,忽而缠绵细语。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是屈子在报国无门的漫漫长夜里吟响的心灵之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是曹孟德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是李太白于诽谤讥嘲中露出的一身傲骨……看,是谁呀,在秋风乍起时煮酒而抖落了满江的愁?是谁呀,将恨融于梦魂中忏悔家国的丢失?又是谁呀,独倚望江楼上望尽千帆……

轻合书卷,有一股豪情,涌上心头;有一滴清泪,滴成书签……

【点评】

文章主体段落之间用“走进小说的世界里”“走进散文的世界里”“走进古诗词的世界里”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作为线索展开叙述,使文章层次分明,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优雅大气,如梦如幻的诗化语言是本文最大的特色,对大量事件进行概括叙述,用排比句一一串接成段,不仅使文章内容有了厚度,也使文章语言芬芳迷人,读来给人酣畅淋漓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