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力学讲义第五章8-12应变能释放率

断裂力学讲义第五章8-12应变能释放率
断裂力学讲义第五章8-12应变能释放率

§5.8 应力强度因子与断裂韧性

5.8.1 应力强度因子的基本概念

在上节中,我们将各类裂纹端部各个应力分量归纳为一个统一的表达式:

)()(22/1)()(-+=

r o f r K J ij J

J ij θπσ (5.61) 它说明对每一种类型的裂纹端部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即ij σ随r 及θ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其大小则完全取决于参数K J 。所以K J 是表征裂纹端部应力场的唯一物理量,因而称为应力场强度因子或应力强度因子。

如式(5.61)所示,应力在裂纹端部具有奇异性。而K J 也正是用以描述这种奇异性的参数。由式(5.25)可知:

r

K yy πσθ2|I

0=

= (5.62) 即[]

r K yy πσθ2)0(I ?==。此公式仅在r/a << 1时才适用,因而

[][][]

?

??

?

???

====→=→=→r K r K r K yz r xy r yy r πσ

πσπσθθθ2lim 2lim 2lim )

0(0

III

)0(0II )

0(0I (5.63)

上式即应力强度因子K J 的定义。

应该指出应力强度因子的量纲[应力]×[长度]1/2或[力] ×[长度]-3/2。在SI 单位制中其单位为2

/1m

MPa ?,在公制中的单位为kg/mm 3/2。在英制中为lb/in 3/2(磅/英寸

3/2

),它们之间

的换算关系为: 1kg=2.2046lb

1in=2.54000cm

1kg/mm 3/2=0.31012

/1m

MPa ? 1lb/in 3/2=1.099×10-32

/1m

MPa ?

5.8.2断裂韧性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应力强度因子K J 是表征裂纹端应力场的唯一参量。不同样品中的裂纹,几何参数及受载情况可以完全不同。但只要其K J 相同,则裂纹端部的应力场是完全相同的。进一步由式(5.57)可知,其位移场,进而其应变能场也是相同的。因此K J 完全表征了裂纹端部的物理状态(即端部各种物理场的情况)。因此它必然是度量裂纹稳定程度可靠参数。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某些材料中裂纹开始失稳扩展时临界的K J 值,称为材料的断裂韧性,用符号K J 表示。它是表示材料抗脆断能力的一个全新的材料参量。

断裂韧性K Jc (主要是K Ic )的测试技术可参见褚武杨(1979), 陈篪等(1977)。

5.8.3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至此,我们得到断裂力学中关于材料的新判据:

Jc J K K ≥ (5.64) 这样K J c 成为标志材料抗断裂能力的重要材料参数。而K J 则是衡量裂纹端部物理状态(应力场,位移场)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因而在理论上还是实用上

都有重大意义。近廿年来断裂力学中的大量工作就是求应力强度因子。现在已经有不少专门的手册。如薛昌明(Sih, 1974), Tada et al(1973), 北京航空研究院(1981)。

求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可分为计算与实验两大类。计算方法中又分为解析法及数值法。解析方法中又有许多方法。这里我们仅介绍复变函数的方法。

如果某一裂纹问题已求得其)(z ?、)(z ψ或Z (z ),则可求其裂纹尖端的应力场。根据式(5.63)即可求得其K J 。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K J 与应力函数的直接关系。

对于平面裂纹体,(含有裂纹的物体以下简称裂纹体)。在一般的情况下K I 、K II 常同时存在。对于I 型裂纹,

???

??-=θθθπσ23sin 2sin 12cos 2I )

I (r

K xx

??? ??+=θθθπσ23sin 2sin 12cos 2I )

I (r

K yy

对于II 型裂纹,

??? ??--=θθθπσ23cos 2cos 22sin 2II )

II (r

K xx

??? ??=θθθπσ23cos 2cos 2sin 2II )II (r

K yy

对于I 、II 型裂纹相结合的情况,

()()

)

II ()II ()I ()I (yy

xx yy xx yy xx σσσσσσ+++=+=2sin 222cos 22II I θπθπr

K r K - 注意到

)2sin 2(cos 112/1θθ??i r

-==-,上式可表为 ()

π

?σσ22

1Re II I ??

?????

?

-=+iK K yy xx (5.65) 根据柯洛索夫公式)('Re 4z yy xx ?σσ=+。综合上述两式可得:

)('22lim 0

II I z iK K ?π??→=-=)(')(22lim z a z a

x ?π-→ (5.66)

如定义复应力强度因子II I iK K K -=,则得

II I iK K K -==)(')(22lim z a z a

x ?π-→ (5.67)

上式中之所以要加上极限符号是因为公式(5.62)只适用于a z /<< 1的情况。依(5.67)可直接由)('z ?求得K I 、K II 而不必再求裂纹端部的应力分量。

同理,如果已知Westergaard 应力函数)(z Z J ,由(5.20),

)(Re 2I )I ()I (z Z yy xx =+σσ,

由(5.35),

)](Re[2)(Im 2II II )

II ()II (z iZ z Z yy xx -==+σσ,

对于I 、II 型裂纹相结合的情况,

()II I )(II I)()(II I)(Re 2iZ Z yy xx yy xx -=+=+++σσσσ

代入(5.65)得到

()()???

?

????-=-π?21Re Re II I II I iK K iZ Z ,

()()

π?2II I II I iZ Z iK K -=-

对于III 型裂纹,由(5.50), III Re Z yz =τ, 又由(5.53),

)(1

Re

2)(2

cos

22/1III 2/1III r O K r O r

K yz +=

+=

ζ

π

θ

πτ,

得到

πζζ2lim III 0

||III Z K →=

总之

π??2lim 0

||J J Z K →=, (J =I, II, III)

)(2lim a z Z K J a

z J -=→π (J =I, II, III) (5.68)

后面几节介绍了常见的典型情况的一些例子。

§5.9 无限大裂纹体中集中力及集中力偶作用时的K

如图5.12,无限大板中有一长为2a 的穿透裂纹。在体内某点受集中力P 、Q 及力偶M 作用。取裂纹中点为坐标原点,力的作用点为000iy x z +=。P 、Q 、M 均为施于单位厚度上的力(下同)。设总的力为P*、Q*、M*。则 P=P*/h, Q=Q*/h, M=M*/h 。其中h 为板厚。

根据Erdogan(1962)的结果,记)(')(z z ?Φ=, 复应力函数为

??

?

??

???

???

++==++=+-+-+-=+--

=)()(')(2 ,)1(2)()()()()()(0

200000

z z z z M

m iP Q S z z z im z z S z z S z z z z S z ψΦΦΩπκπΩκΩΦΦ (5.69)

其中 )1/()3(ννκ+-=(平面应力)或 43νκ-=(平面应变)。

代入柯洛索夫公式,有

??

?

??+--=+-+=+)]()()(')[(22)]()([2z z z z z i z z xy xx yy yy xx ΩΦΦτσσΦΦσσ (5.70)

(5.69)式中

图5.12

)]()([)]()([)(21

)()(000

02

/12200z I z I z z S

z I z I z z S a z z z ---?

??---=

=κπΩΦ [

]??

???????

?

?----?+--0

2

00)()()()()(z z z J z z z I z I im z z S (5.71)

???

??

??--?=--=?--=--=??--ππππ2/1222/12/1222/1222

/122)()()()()()()(a z z

dt z t t a z J z a z dt z

t t a z I a a a

a (5.72) 上式对于除裂纹面外的所有0z 都适用。 将(5.72)代入(5.67), 得到复应力强度因子为

??

????+---=-=-=→→)()(22lim )()(22lim 00II I z z z S

a z z a z iK K K a

z a z ΦπΦπ

)](I )I([)](I )(I [100

00z a z a S

z a z a S a ---??

?--=κπ []

??

?????????----?+--002

0000)()()(I )I()(z a z J z a z a im z z S +????-+-+-??

???????-+++=)1()()1(212

2002200

κκκπa z z a a z z a iP Q a []??

?

??++----+M ia z z iP Q a a z a z )1())(()(1002200κ (5.73)

在求裂纹左端的应力强度因子时,只要将上式的力的作用点取为000iy x z +-=即可。(5.73)即为所求得的点力作用下裂纹端部的应力强度因子,也叫做零频Green 函数。

§5.10其它一些情况下求应力强度因子

5.10.1 集中力作用于裂纹上表面

如图5.13。此时,0=M ,+=b z 。

由解析延拓,令当0z 沿实轴+∞→时,=-2

/10)

(a z 2/1)(a x -. 则当0z 沿实轴a

b <→+时,

+++-=-=-b a i e a b a b i 2/2/12/1||)(π (5.74)

当0z 沿实轴a b <→-时,

图5.13

------=-=-b a i e a b a b i 2/2/12/1||)(π (5.75)

由(5.73)此得到

??

?

??????????-+-+--+++=-=-+++)1()()()()1(212

222II I κκκπa b b a a b b a iP Q a iK K K ??

?

??--++

--22)()()1(a b a b M

ia κ

22)(2112)(2)(b

a b a M

a a iP Q

b a b a a iQ P --+??? ??+-++-+-=

πκκππ (5.76) 特别,当0=M 时,裂纹右端点的复应力强度因子为

??

?

??+-++-+-=

-=+112)(2)

(II I κκππa iP Q b a b a a

iQ P iK K K (5.77) 求裂纹左端点的应力强度因子时,相当于图形水平翻转,此时+

-=b z 。可以看出,只

要将上式中的+

+-→b b ,就得到裂纹左端点的复应力强度因子为

??

?

??+-+++--=-=-112)(2)(II I κκππa iP Q b a b a a iQ P iK K K (5.78)

取0=Q 得

左端b a b a a P K +-=

+π2I , 右端b

a b

a a P

K -+=-π2I (5.79) 取0=P 得

左端b a b a a

Q K +-=+π2II

, 右端b

a b

a a

Q K -+=-

π2II

(5.80) 5.10.2 相等的集中力作用于裂纹上下表面的对应点上

如图

5.14

首先求集中力作用于裂纹下表面的解。此时,作用力分别为P -和Q -, 0=M ,-=b z ,,代入(5.73)得到裂纹右端

????

????-+-+--++--=-=+-

-=

++

+

)1()()()1(22

22

2II

I

κκ

κπa b b a a

b b a a iP

Q iK K K

??

?

??+-+-+--=

112)(2)(κκππa iP Q b a b a a iQ P (5.81) 将(5.77)和(5.81)的结果相加,就得到相等的集中力作用于裂纹上下表面的对应点上的解

图5.14

b a b

a a

iQ P iK K K -+-=-=+

++π)(II

I (5.82) 将b 换成b -, 得到裂纹左端的复应力强度因子为

b a b

a a

iQ P iK K K +--=-=-π)(II I (5.83)

由于问题的对称性或反对称性,也可以直接用Westergaard 函数。

??

?

???????)()()(III II I z Z z Z z Z =?

?????????---S Q P a z b z b a 2

22

2)(π (5.84) Westergaard 函数可以用复应力函数)(z Φ与J Z 之间的关系求出,也可以用其它较简便的方

以I 型裂纹为例,将)(I z Z 代入(5.68)式,得裂纹右端部 b

a b

a a

P

z Z a z K a

z -+?

=

?-=→+ππ)()(2lim I I 求裂纹左端点的应力强度因子与(5.78)的求法相类似,只要将上式中的++-→b b 即可得到。三种类型的裂纹的结果总结如下:

裂纹左端?????

?????+-=

?

??

??

?????S Q P b a b a a K K K π1III II I , 右端?

?

?

??

?????-+=???

???????S Q P b a b a a K K K π1III II I (5.85) 5.10.3 裂纹面上作用对称于x 、y 轴的集中力

如图5.15所示, 裂纹面上作用对称于x 、y 轴的集中力P 、Q 、S 。利用叠加原理,由

(5.84)

?

??

???????---=??

????????S Q P a z b z b a z Z Z Z 2

2222

2III II I )(2π (5.86) 由(5.85)

??

?

??

?????-=

???

??

?????S Q P b a a K K K )(222I I I II I π (5.87) 5.10.4 裂纹面上作用对称于x 、y 分布载荷

如图5.16,裂纹面上作用对称于x 、y 分布载荷p (x )、q (x )、s (x )。由6.8.22, 通过积分求得。图中只画出p (x )。

dx x s x q x p a z x z x a z Z Z Z a ?

??

??????

?---=??

?????????)()()()(2022222

2III II I π (5.88) dx x s x q x p x a a K K K a ?

??

??

?????-=??

?????????)()()()(20

22III II I π (5.89) 5.10.5裂纹面上受称于x 轴的任意分布载荷的作用

裂纹面上受称于x 轴的任意分布载荷p (x )、q (x )、s (x )的作用。如图5.17所示,图中仅画

了p (x )。

图5.16 图5.17

图5.15

dx x s x q x p a z x z x a Z Z Z a

a

??

?

???????---=?

????

??????-)()()()(2222III II I π (5.90) 裂纹左端 dx x s x q x p x a x a a K K K a a ??????????+-=???????????-)()()(1III II I π, 右端dx x s x q x p x a x a a K K K a a ?

??

??

?????-+=??

?????????-)()()(1III II I π (5.91)

利用图5.2.8所示的叠加原理及上述公式可以解决内含单一格里菲斯裂纹的无限大板边缘作用任意载荷时的求K J 的问题。

下面介绍几个例子。

5.10.6有限宽板中心裂纹受无限远分布载荷的作用

研究有限尺寸平板中的裂纹问题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但是由于寻找严格满足边界条件的解十分困难,至少目前还没有得到闭合形式的解,而只得到其近似解。如图5.18

a Y K πσ=I

其中Y 称为几何修正因子

)/sec(W a Y π= (5.92)

如a/W << 1,则Y = 1

5.10.7 有限宽板中边缘裂纹受无限远分布载荷的作用

如图5.19, a Y K πσ

?=I

4

3

2

39.3072.2155.10231.012.1??

?

??+??? ??-??? ??+-≈W a W a W a W a Y (5.93)

5.10.8 有限宽板中心裂纹受有限远对称于x 轴点载荷的作用

如图5.20,P 为单位厚度上所受的力。

图5.18 图5.19 图5.20

F W

P

K ?=

I

),(),(),(321ηξηξηξf f f F ??=

其 W a /2=ξ; W H /2=η

??? ?

?-?????????? ??

-++=2cos 1sin 2sec 1115.0297.01),(1πξπξπηηξh f

1

)2/(cos )

2/()

2/tanh()2/(1),(222-+=πξπηπηπηα

ηξch f 其中 ?

??-+=)( )1(2/1(

2/)1(平面应变平面应力)ννα

)

2/(cos /)2/(cos 1)

2/tan(),(2

2

3πηπξπξηξ-=

f (5.94)

5.10.9 应用叠加原理求K 的例子

如图5.21所示的问题,应用叠加原理可求得其K 。

D c B A K K K K -+=

K A 、K B 、K C 、K D 分别表示上图中A 、B 、C 、D 四种情况下的K I 。而K D = K A 。

∴ )(2

1C B A K K K +=

而K B 、K C 的结果是已知的。

图5.21

5.10.10 无限大弹性体中有一圆盘形裂纹, 无限远处在垂直于裂纹面的方向上作用均匀拉应力

如图5.22,在无限大弹性体中有一圆盘形裂纹:无限远处在垂直于裂纹面的方向上作用均匀拉应力∞σ,圆的半径为a 。则由轴对称性,裂纹端部(即圆盘外缘)的应力强度因子处处相等,

图5.22

a K πσπ

∞=

2

I (5.95)

此处K I 的定义为:

[]

0I |)(2lim =→-=z zz a

r a r K σπ (5.96)

§5.11 能量释放率及其与应力强度因子间的关系

5.11.1 基本概念

将(5.64)应用于Griffith 问题可得:

C K a K I I =?=∞πσ

所以

πσ/I C K a =∞ (材料常数) (5.97)

上式与(5.7)式相比,

π/2E Γa σ=∞(材料常数) (5.98)

二者是一致的。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有其深刻的内在联系。

Griffith 研究裂纹稳定性的能量方法一直是断裂力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现在从能量角度作进一步的分析。

裂纹扩展必然消耗能量。如裂纹扩展,裂纹表面积就增加。记裂纹表面能为Γ。记G 为能量释放率或裂纹扩展力。设裂纹扩展c S ?时所需供给的能量为?Γ,而c S R Δ?=?Γ,因此c S R ??Γ/=, 或者更严格地表为

c

S S R c

??Γ

?0lim

→= (5.99)

式中R 为裂纹扩展单位面积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之为裂纹扩展阻力。如材料为理想脆性材

料,则

Γ=R (5.100)

其中Γ为单位面积的表面能,它一般与裂纹尺寸无关。如材料不是理想脆性的,则裂纹扩展时由于材料的非弹性效应(如塑性变形等)要消耗能时p Γ,因而:

p R ΓΓ+= (5.101)

这时,R 一般与裂纹的尺寸有关。因而在裂纹扩展过程中R 不再是常数。

要使裂纹扩展,必需提供动力。设裂纹扩展单位面积,系统提供的动力为G 。很显然,裂纹扩展过程中,

R G ≥ (5.102)

上式就是Griffith 能量准则的表述: 裂纹每扩展单位面积,系统提供的动力G 大于或等于裂纹扩展的阻力。设整个系统(试样和试验机一起构成一个系统)的能量(即势能)用∏表示。则裂纹扩展c S ?的面积所消耗的能量为c c S G S R ???=?,按照能量守恒,能量的消耗相当于系统势能下降?∏-(因为裂纹扩展所需的能量由系统势能来提供,裂纹扩展,系统势能下降), 即

?∏?-=?c S G (5.103)

在极限条件下就有

c

S S G c

??∏

?0lim

→-= (5.104)

G 就是裂纹扩展单位面积系统能量的下降率(或称系统能量释放率),它是裂纹扩展的动力。

设板的厚度为B ,则l B S c ??=,就有:

l

B G ??-

=∏

1 (5.105) (5.103)和(5.102)比较,Griffith 能量准则另一种表述就是

c S R ?∏∏?∏≥-=-*0 (5.106)

5.11.2 常位移的情形

如图5.23所示。设板的厚度为B, 裂纹面积为S c 。将板拉伸后使两端刚性固定,因此在此之后外力之功为零。

图5.23 常位移情况

设其扩展前板内总应变能为0U ,由图5.23d, oce P U ?δ=?=

2

1

0。设裂纹作一微小的扩展。扩展的面积为c S ?。扩展后总应变能为U*, ode P U ?δ=?='2

1*,由于松弛作用,

P P <'。因此,由于裂纹的虚拟扩展,应变能的变化为

ocd P P U U U ?δ?-=?-=-=)'(2

1

*0。

这里的应变能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了。我们称应变能的减少量*0U U U -=-?为裂纹扩展过程中整个弹性板所释放的应变能。按照热力学第一定律,c S G U A ???+=,由于这里

0=A ?,因此

*0U U U S G c -=-=??。

这就意味着,在目前的情况下U ?-是使裂纹扩展的唯一能源。在极限情况下,

c

S S U

G c

???-=→0lim

和(5.103)相比较, ?∏?=U 。因此

c

S c S c S S ocd

S U S G c

c

c

??????∏???000lim lim lim →→→-=-=-= (5.107)

总之,在常位移的情况下,整个弹性板所释放的应变能和裂纹扩展所消耗的能量相等。 当0→c S ?时, ocf ocd ?=?。所以在常位移和常载荷条件下,系统势能的下降是相

同的,即

p ||?∏?∏?-=- (5.108)

5.11.3 常载荷的情况

如图5.24所示。设裂纹作一微小的扩展。扩展的面积为c S ?。裂纹扩展前样品的总变形为δ, 板内总的应变能为

oce P U ?δ==

2

1

0 裂纹虚拟扩展S δ后,新的变形量为δd ,板内总的应变能为

ofg d P U ?δδ=+=)(2

1

*

应变能的增加量为

ocf Pd U U U ?δ?==-=2

1*0

这意味着对于常载荷情形,在虚拟扩展S δ时应变能增加,即释放的应变能为负值。在这种情形下外力在此过程中作功为A ?,

=A ?□U ocf cegf ??22== (5.109)

按热力学第一定律,c S G U A ???+=,因此 ocf U A U A S G c ??????===

-=2

1

(5.110) 上式意味着,对于常载荷情形, 外力做功正好分成了两半,一半用于供给裂纹扩展所消耗的能量,另一半用于增加应变能。或

c

S S U

G c

???0lim →= (5.111)

图5.24 常载荷情况

由(5.103)式,

)(A U A U S G c -=-=?-=?????∏

因此,系统的总势能为

A U -=∏ (5.112)

因此, ocf U A ????∏=-=- 于是能量释放率G 就是:

c

Sc l c Sc S ocf l B S G ????∏??∏δ?δδ000lim lim lim

→→→=-=-= (5.113)

5.11.4 更一般的情形

由图5.25可以看出,在其它条件均相同时,其能量释放率与1、2两种情况相同。当0→c S ?时, ocf ocd ?=?。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系统势能的下降等同于常位移和常载荷情形,即

p c S G |||?∏?∏?∏??-=-=-=?一般 (5.114)

这样,能量释放率就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来计算。上述讨论为下节贝克纳尔公式的导出给出了重要的物理依据。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以上讨论都是对于裂纹的虚拟扩展而言的。扩展的方式(如扩展方 向)是任意给定的,或假定的。实际的扩展方式则是一定的(参看第六章)。只有当给定的虚拟扩展方式与真实扩展方式相同时,计算所得的能量释放率才有意义。

5.11.5贝克纳尔公式

系统的总势能:

????????--=-='

S i i V

i i V

dS u T dV u f WdV A U ∏ (5.115)

其中W 为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又称为应变能密度。用上式求Π一般来说是不方便的。利用贝克纳尔公式可使能量释放率的计算大为简化。推导如下:

设某裂纹体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体内各点的位移均为i u ,应力场为ij σ,总势能为П。当其中的裂纹从面积S 扩展至S S ?+时,体内各点的位移场为*i u ,应力场为*

ij σ,总势能为*∏。按(5.115),

????????--='

1S i i V

i i V

dS u X dV u f dV W ∏ (5.116)

????????+-

-=c

S S i i V

i i V

dS u X dV u f dV W ?∏'*

*

*1

* (5.117)

其中i f 为体力,X i 为面力。在以上各式的第三项中S’表示物体(体积为V )的表面。S’包括物体的外表面与内表面。外表面包括两部分:S f 代表规定力的那一部分表面,S u 则代表规定位移的那部分表面。内表面则指裂纹面c S 和c S ?。所以

c u f S S S S ++='

在S c 和c S ?表面上,因为X i = 0,积分为零。所以(5.116)和(5.117)的最后一项积分的积分域简化为u f S S +。

??????---=-=V

i i i V

dV u u f dV W W )()(**1*∏∏?∏??+--

u

f S S i i i dS u u X )(*

(5.118)

在上式的最后一项积分中,在S u 表面上,i i u u =*,所以积分域由u f S S +进一步简化为f S 。

现在计算式(5.118)中的第一项积分

图5.25 一般情况

)(2

1*

**ij ij ij ij W W εσεσ?-=-

根据功的互换定理(参看§2.9),ij ij ij ij εσεσ*

*=,因此:

()()ij ij ij ij ij ij ij ij ij ij ij ij W W εσεσεσεσεσεσ--+=-=

-*****

**2121 ()()ij ij ij ij εεσσ-+=*

*2

1

由位移和应变间关系及ji ij σσ=,注意到

j i ij i j i j j i ij i j j i ij ij ij u u u u u ,,,,,, )(2

1)(21σσσσεσ=+=+=

可得: ()()[]

j i i ij ij u u W W ,**

*2

1-?+=

-σσ 应用高斯定理及平衡方程i j ij f -=,σ, 有

()()

()()[]()()

(

)(

)[]

()

i

i i j i i ij ij i i j ij ij j i i ij ij j

i i ij ij u u f u u u u u u u u W W -?+-?+=-?+--?+=-?+=-***

*,*

****

*,2

1 21,21 ,21σσσσσσσσ

进一步得到:

????????-+-+=-V

i i i i i S ij ij V dV u u f dS u u n dV W W j

)()()(21)(*

***σσ (a) 上式中的等号右方的第一项为 dS u u n dS u u n i i j S S S S

ij ij

i i j S ij ij

c c u F )()(21)()(21*)

(*

**

-+=-+????+++?σσ

σσ (b)

以下分别讨论。在S F 上:i j ij j ij X n n ==σσ*

dS u u X dS u u n i i S

i i i j S ij ij F

F

)()()(21***

-=-+????σσ 在u S 面上,i i u u =*,

0)()(21**

=-+??dS u u n i i j S

ij ij u

σσ 在裂纹面S c 上,0*

===i j ij j ij X n n σσ,0)()(21*

*=-+??dS u u n i i

j S

ij ij c

σσ 在c S ?上,0*==i j ij X n σ。

????-=-+c

c

S

i i i i i j S ij ij dS u u X dS u u n ??σσ)(21)()(21**

* 若c S ?在0=θ的方向上,可以验证上式中

0=i i u X (c)

这是因为在0=θ的方向上,上表面)0,1,0(-=n ,下表面)0,1,0(+=n ),,(w v u u =。利

用柯西方程(2.9), ),,(zy yy xy τστ =X 。对于I 型裂纹,由(5.25),0==yz xy ττ, 由(5.29)式

0==w v , 故)0,,0(yy σ =X , )0,0,(u =u 。于是0=?=u X i i u X 。对于II 型裂纹,由(5.38)和(5.39)式,0==yz yy τσ,0==w u , 故)0,0,(xy τ =X ,)0,,0(v =u ,同样有

0=?=u X i i u X 。对于III 型裂纹,由(5.53)式, 0==xy yy τσ, 0===w v u , 故

),0,0(yz τ =X ,)0,0,0(=u 。这样,3种类型裂纹都得到0=?=u X i i u X 。 于是(b)式成为,

dS u u n i i i S ij ij )()(21*

*-+??σσdS u X dS u u X c

F

S i i i i S

i ????+-=?**21)( 代回到(a)式就得到

??????????-++-=-V

i i i S i i i i S i V

dV u u f dS u X dS u u X dV W W c

F

)(21

)()(***

*? 将上式代入式(5.118)最后得:

dS u X c

S

i i ??=

??∏*21

(5.119) 上式即贝克纳尔公式。利用它可以计算裂纹扩展c S ?后系统总势能的增量,进而求得能量释放率:

dS u X S S G i

S i

c

S c S c

c

c *00

21lim

lim ??-=-

=→→?δδδδ∏δ (5.120)

对于平面裂纹,设板厚为B ,裂纹长为a ,则:

?

-=→a i i l dl u X a G δδδ0*

021lim

(5.121) 这就是贝克纳尔公式

5.11.6 G 与K 之间的关系

根据贝克纳尔公式可简便地求出G 与K 之间的关系。实际的平面裂纹在扩展过程中会

形成上下两个面,因此消耗的表面能应该是G =2Γ, 因此

?

-=→a i i l dl u X a G δδδ0*

01lim

(5.122) 1. I 型裂纹。由图5.26及式(5.27)、(5.29),可得当πθ=时,

r K X yy i ?==πσ2/I (5.123) πμδκ22/)1(I *r a K v u i -+==

(5.124)

将式(5.123)、(5.124)代入(5.122),积分后得:

?

?-+?

-=-=→→a

a a yy a dr r a K r

K a

vdl l G δδδδδπ

μκπδσδ0

I I 2

000I 22)1(2)1(lim

1lim

?-?+=→a a dr r

r

a a K δδδπμδκ02I 04)1(lim 24)1(2I ππμκ+=K E'K 2

I = (5.125)

图5.26

其中'E 和κ参见(3.7)和(3.12), 弹性常数)1/(2νμ+=E 。

在脆性破裂的条件下,将Γ2I =G 和Ic I K K =代入上式,就得到

'

22Ic

E K =Γ (5.126)

上式取平面应力的情况和(5.98)等效,这正是Griffith 导出的理论结果。 2. II 型裂纹,同理可得:

'/2

II II E K G = (5.127)

3. III 型裂纹,同理可得:

2

III III 1K E

G ν+= (5.128)

对于复合型裂纹:

2

III 2

II 2I III II I 1''K E

E K E K G G G G ν+++=++= (5.129)

因为G 与K 之间存在上述关系,所以在静力学中,断裂力学准则JC J K K =及JC

J G G =是一致的。

5.11.7 裂纹应变能

一个含裂纹板中所贮存的弹性应变能U *,与其它条件(载荷,几何形状,材料)均相同但不含裂纹的板中的应变能0U 的差称之为裂纹应变能c U 。根据上述内容可很容易求得c U (图5.26)。

I 型裂纹:对于裂纹从零长度开始双向扩展到长度为a 2,

??==a a c da E K B Gda B U 02

I

0'

22 ?==

a a E B ada E B 02

202'

'2σππσ (5.130) B 为板厚。和(5.4)式的E a W c /22πσ=比较,上式正是板厚为单位1, 并假定为平面应力的情况。这正是Griffith 在导出其理论时所采用的整个弹性板所释放的弹性势能。

II 型裂纹:

2

20'

a E B U c τπ=

(5.131) III 型裂纹:

2

20)1(a E

B U c τνπ+=

(5.132) 5.11.8 小结

本章我们介绍了两种判据:

1. 能量判据,即Griffith 判据(简称G 判据)。认为当能量释放率到达临界值,即Jc

G G =时,裂纹开始扩展。

2. 断裂韧性判据,即Irwin 准则(简称K 判据), 认为当应力强度因子到达临界值时,即

JC J K K =时,裂纹开始扩展。

必须强调指出,G 判据与K 判据的等效性是在静力学中, 即破裂速度0=v 的条件下导

出的。在破裂动力学中0≠v ,(5.127)式不成立,G 判据与K 判据也就不等效。参见Kostrov 和 Nikitin(1970), Aki 和Richards(1980)。其次,式(5.129)~(5.131)都是在裂纹自相似扩展(即沿自身平面内扩展)的前提下推导出来的。若裂纹不是自相似扩展,则上述公式不能应用。对于纯II 型、纯III 型裂纹及混合型裂纹,常为非共面扩展,这时上述公式不能成立。此外,对于非弹性情况上述公式也不能成立。

§5.12裂纹应力场的作用范围

摘要

利用应力函数分析了断层应力场的影响范围。对最简单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在近距离,应力函数的Taylor 展开才收敛,奇异项才存在,奇异项在有限距离不代表裂纹应力场,而应力函数的Taylor 展开式中的零阶项也不代表远场作用力。至于在远距离,应力函数的Taylor 展开不收敛,应采用Laurent 展开式, 此时奇异项不存在。总之,。在作用半径为a r =处,断层应力已经降低到应力降的0.155, 其中a 为断层滑动段的半长度。断层应力场随距离的衰减呈2

-r

阶,而不是呈2

/1-r

阶。

5.12.1引言

断层应力场的影响范围问题, 涉及到地震发生地点的迁移机理。断层破裂对其它构造的

影响力被称做“库仑力”。然而,对库仑力的影响尺度估计却存在不同看法。这些不同看法起源于在估算“库仑力”时采用了哪种模型。有的模型采用的是伏尔泰拉位错(即假定断层两盘的错动量是一个常数)。Aki 等(1980)指出,由简化的位错模型所给出的应力阶数往往是不合理的。我们认为,这种不合理模型导致的裂纹作用范围的估计也会出现很大偏差。 Segall 和Pollard(1980)是用奇异项来推断“库仑力”的。实际上,在这之前,Williams 和Ewing(1972),Finnie 等(1973)在讨论断裂角问题中就已经指出,在讨论离裂纹端部有限距离问题时,仅仅用奇异项是不成立的,应该将高阶项计算进去。他们首先考虑了零阶项的作用。本节的宗旨是对应力分量的全部展开式全面计算,并对应力的分析给出更清楚的推导。

5.12.2断层应力场的近场式与远场式

我们以线弹性断裂力学的裂纹模型来估算断层应力场。记r 为距离裂纹端部的距离,断层尺度为a 2。本节只考虑裂纹表面受应力作用而板边不受力的问题。在无穷远处,

0====yz xy yy xx ττσσ。裂纹面上的边界条件参照(5.58)式, 应力函数Z 则参照(5.59)式。

1.I 型裂纹。

裂纹面上的作用力为0σσ-=yy , 这里的应力分量上角标改为0, 而不是∞。应力函数为

02

2I 1σ??

????--=a z z Z , 应力分量为

[][][][][]??

?

??

-=-+=+-=)('Re )('Im )(Re )('Im )(Re 11111z Z y A z Z y z Z A z Z y z Z xy yy xx τσσ (5.133)

可以验证, 当A =0时,上式可以满足无穷远处和裂纹面上的边界条件。引入裂纹前缘坐标系ζ+=a z ,θζi re =,有ζζ?+=-)2(22a a z 。裂纹端部附近的区域内,a r 2||<=ζ。得到此处I Z 关于r 的Taylor 展开式是

00I )

2/(12)

(σζζζσ-++=

a a a Z

02

/322/10I 325432σζζζσ-???

????????+???

??-??? ??+=a a a a Z (a r 2<) (5.134) 将(5.134)式代入(5.133),记a K πσ0I =, 就得到近场总应力分量

???

???

?

??+=+-??? ???+=+-??? ???-=

)

(23c o s s i n 22)(23s i n 2s i n 12c o s 2)(23s i n 2s i n 12c o s 22/1I 2/10I 2/10

I

r O r K r O r K r O r K xy

y yy

y xx θθπτσθθθπσσθθθπσ (a r 2<) (5.135)

其中)(2/1r O 表示与2/1r 同阶的小量。裂纹作用的半径是与辐角有关的量。

在考虑a r 2>区域的应力分量时,I Z 不能采用Taylor 展开式,而应采用Laurent 展开式。仍利用二项式定理,得到裂纹前缘坐标下I Z 的Laurent 展开式是

00I /21)

(σζζζσ-++=a a Z ???

???????????? ??-???? ??=3

2021ζζσa a (a r 2>) (5.136) 将(5.136)和θζi re =代入(5.133),得到远场总应力分量为

????

?

?

??

??????????????-???? ???=???????????-???? ??-?????????-=???????????-???? ??+?????????-=30

3

022030

220Re Im 21Re Im 21Re ζστζσζσσζσζσσa y a a y a a a y a a xy

yy xx (a r 2>) (5.137) 2 II 型裂纹

裂纹面上的作用力为0ττ-=xy 。Westergaard 应力函数为02

2II 1τ??

????--=a z z

Z , 应力分

量为

??

?

??

--=-=+=B Z y Z Z y Z y Z xy yy xx II II II II II 'Im Re 'Re 'Re Im 2τσσ (5.138) 可以验证, 当B =0时,上式可以满足无穷远处和裂纹面上所有的边界条件。引入裂纹前缘坐

标系ζ+=a z ,θζi re =, 在a r 2<区域,与(5.133)类似,II Z 的Taylor 展开式为:

02

/32

2/10II 325432τζζζτ-???

????????+???

??-??? ??+=a a a a Z (a r 2<) (5.139) 记a K πτ0II =, 得到近场的应力分量为(a r 2||<=ζ)

?

??

?

?

?

???+-??? ???-=+=+???

???+=

)(23sin 2sin 12cos 2)(23cos 2sin 2cos 2)(23cos 2cos 22sin 22/10II 2/1II 2/1II

r O r K r O r K r O r K xy yy xx τθθθπτθθθπσθθθπσ (a r 2<) (5.140)

在a r 2>区域,与(5.136)类似,II Z 的Laurent 展开式为

0II /21)(τζζζτ-++=a a Z ???

???????????? ??-???? ??=3

2021ζζτa a (a r 2>) (5.141) 应力分量的远场式为

?????

?

??

??????????????-???? ??+???????????-???? ??=???

????????-???? ??=???????????-????

??-???????????-???? ??+=30203

03

020Im 21Re Re Re 211Im 2ζτζττζτσζτζτσa a y a a a y a a y a xy yy xx (a r 2>) (5.142) 3 III 型裂纹

裂纹面上的作用力为0ττ-=yz 。Westergaard 应力函数为02

2III 1τ??

????--=a z z

Z 。应力

分量为

?

??

==III III Re Im Z Z yz xz ττ (5.143)

引入裂纹前缘坐标系ζ+=a z ,θζi re =, 在a r 2<区域,与(5.133)类似,III Z 的Taylor 展开

式为

02

/322/10III 325432τζζζτ-???

????????+???

??-??? ??+=a a a a Z (5.144) 应力分量的近场式为

??

?

????

+-?=+?-

=)(2cos 2)

(2sin

22

/10III 2/1III

r O r K r O r

K yz xz τθπτθ

πτ (a r 2<) (5.145) 在a r 2>区域,与(5.136)类似,III Z 的Laurent 展开式为

ζζζτ/21)

(0III a a Z ++=???

????????+???? ??-???? ??=3

2021ζζτa a (a r 2>) (5.146) 应力分量的远场式为

???

?

??

???

???????????+???? ??-???? ??=???????????+???? ??-???? ??=32032021Re 21Im ζζττζζττa a a a yz xz (a r 2>) (5.147)

4 小结

由上面三种裂纹的讨论可以得出,在a r 2<的条件下,应力分量的近场式可以写成

)()(22/1J

-+=r o f r

K J ij ij θπσ (5.148)

其中第一项为奇异项s ij σ,第二项中)(2/1-r o 表示比2/1-r 更高阶的无穷小量。 在a r 2>区域,应力分量应写成远场式:

)(2-==r O crack ij ij σσ (5.149)

可以看出,无论是奇异项还是零阶项在远场项中均不存在。当a r >>时,其渐进式为

2~-r crack ij σ。计算表明,裂纹应力场项在这个区域内已经衰减到十分微弱的程度。

5.12.3 一个断层的例子

假定一个无限大平面内有一个走滑型地震断层,断层长度a 2,应力降τ?为均匀分布,。

求其作用范围。本问题不考虑环境背景应力场,因此可以看成远场力为0===∞

∞∞xy xx yy τσσ, 断层面上的应力降为τ?。在本问题中,断层面上的剪切应力为τ?τ-=xy ,断层面上的错动方向仍是右旋剪切。应力函数的近场式和远场式只要分别将(5.140)和(5.142)式中的0τ改为τ?即可。

裂纹应力场的作用范围与方向有关,因此这里只讨论一个特例,即在辐角0=θ的方向上,0=y , r a x z +==,代入(5.138)。

???

? ??-++=1)2(r a r r a xy τ?τ (5.150) 表5.1给出了走滑断层xy τ在断层端部以外0=θ方向上的不同项随r 的衰减。其中奇异

项由(6.10.23)给出。奇异项s σ的值在a r 2>的范围没有定义,这里实际是从a r 2<向a r 2>的延拓值。

表5.1 走滑断层端部以外xy τ的不同项随r 的衰减,0=θ

我们从表5.1发现有以下规律:

(1) 奇异项在a r 001.0<处尚可与裂纹应力近似,但是在a r 01.0≥处即开始严重偏离。

(2) 裂纹应力crack

yy σ随距离r 增大的衰减规律不同于奇异项的2/1-r 阶,而是接近2-r 阶。

在a r 2>区域,奇异项在远场式中不存在,这里给出的是延拓值。裂纹应力在a r =处就已经衰减到0.1547。在a r 10=处,用奇异项来估计裂纹应力比严格的应力函数估计大两个量级,两者之比为53.8倍。在a r 100=处,两者相差1571倍。本文的推导已经表明,用奇异项来推断裂纹在有限距离的作用在理论上不成立。

工程断裂力学

工程断裂力学76 (2009) 709–714 内容列表可以在ScienceDirect期刊获得 工程断裂力学 杂志主页: https://www.360docs.net/doc/bc6553878.html,/locate/engfracmech AA7075-T651在交变载荷下裂纹形核的显微结构形貌 H. Weiland a,*, J. Nardiello b, S. Zaefferer c, S. Cheong a, J. Papazian b, Dierk Raabe c a 美国铝业有限公司,100技术驱动,美国铝业中心,宾夕法尼亚15069,美国 b 诺斯罗普2格鲁曼公司AEW/EW系统,925 S,.牡蛎湾路,贝思佩奇,纽约11714,美国 c普朗克铁研究所,普朗克Stra?e 1,,杜塞尔多夫D 40237,德国 文章信息摘要 文章历史: 一系列由7075-T651铝合金制作的疲劳试验样品被打断成各种寿命的部分和2007年1月9日收到一定数量脱胶,破裂的粒子和在金属基体中的破裂决定了定量是加载周期的函数2008年11月24日收到修订后的形式根据发现,只有破裂的第二相粒子,在一个基体裂纹中形核。晶体学关于一个独2008年11月26日录入立的裂纹和它的三维形状是由在扫描显微镜下一系列的切片通过应用聚焦离子束2008年12月10日网上可获得粉末与取向成像显微技术结合决定。这些极限数据显示裂纹萌生方向,受金属基体 中扩展的裂纹的晶体取向影响。。 关键字: 裂纹萌生 AA7075 3D微观结构 疲劳 @2008爱思唯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1.介绍 优化的铝合金对航天航空应用,需要定量的理解不同控制形核的显微结构特性和裂纹在金属基体中的扩展。此外,在整体部分,裂纹在连接处的停滞不是给定的,显微结构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定量的理解,在复杂微观结构下的损伤演化。 当前对于航空航天应用铝合金的发展,基于一个良好的理解,关于微观结构下破坏的相关性质影响,例如断裂韧性和疲劳[1-5]。然而,铝合金上个世纪上半年的发展,例如AA7075,主要使用Edisonian方法。尽管存在一些研究,关于老化条件对性能的影响,详细分析显微结构属性下控制裂纹形核和单调生长区间,或者在那时候开发的铝合金没有采用交变载荷。然而,在早期理论上可知,含铁第二相在5-50微米直径范围,一般被称为夹杂相,是裂纹的起始点位置[1]。因此,此后的铝合金发展包括减少铁和硅元素提高损伤的相关性质。另一方面,如果粒子密度减少,正如当前阶段铝合金,其他显微结构下的特征,例如晶界和晶粒取向,将有助于裂纹的形核和扩展。读者可以参考文献[1-5],详细的讨论商业铝合金微观结构的损坏的影响。它必须指出,外推法得到的知识在Al-Cu系统(2xxx系列合金)不能容易的推测Al–Zn(7xxx系列合金),因为相和强化机制不同。 在目前的研究中,一部分数量脱粘和破裂的粒子,决定了一定数量是疲劳循环的函数,来自中断的疲劳试验。此外,破裂粒子在开裂基体中形核的尺寸和相关的裂纹长度是确定的。晶体学中关于裂纹和三维形状由来自一系列的切片通过聚焦离子束制粉和取向成像显微技术的结合决定。这些数据显示一开始裂纹的生长方向,同时由粒子周围的局部应力场和基体中正在生长的裂纹的晶向决定。 如今工作的目的,确定一定数量第二相粒子在交变载荷控制裂纹形核的作用,目的是确定以微观结构为基础,预测以这些合金制成的机身零件部分寿命。后者将另行公布。

第一章断裂力学概论-2009分解

第一章断裂力学概论 第1节绪论 1.断裂力学的起源与发展 最早的断裂力学思想 1921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研究“为什么玻璃的实际强度比从它的分子结构所预期的强度低得多?”,推测“由于微小的裂纹所引起的应力集中而产生”,提出适合于判断脆性材料的与材料裂纹尺寸有关的断裂准则——能量准则。 断裂力学发展的背景 蓬勃发展的近代先进科学技术,对传统的强度理论提出了挑战。 1) 高强度材料和超高强度材料的使用 2) 构件的大型化 3) 全焊接结构的使用 灾难性事故 焊接铁桥断裂破坏 1938-1942年,世界上有40座焊接铁桥,按照传统观点未发现任何异常的情况下,突然断裂倒塌。 自由号轮船的断裂破坏 上世纪40年代,美国“自由号”轮船焊接部位的25%被发现有裂纹,在4694艘轮船的焊接结构中,有1289处有裂纹,其中有233处引发了灾难性事故。典型的T-2号油船上,由裂纹导致甲板在几秒钟内破坏成两半,调查发现,破断处的最大弯矩还不到许用设计弯矩的一半。 “彗星”号飞机破坏失事

1954年1月10日,一架“彗星”号飞机飞行在纽约30000英尺高空突然解体坠入地中海,飞机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疲劳引起的增压舱破坏,增压座舱观察窗一角应力太高而引起疲劳破坏。破坏时的应力只相当70%的材料的强度极限。 事故的规律 1)断裂时,工作应力都较低 2)尽管是典型的塑性材料,却表现出脆性断裂现象(低应力脆断) 3)对断口进行分析,发现“低应力脆断”是从构件内部存在的微小裂 纹源扩展引起的。 ——构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裂纹或类似裂纹的缺陷是引起“低应力脆断”的根源——以裂纹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断裂力学应运而生。 断裂力学的形成 1957年,美国科学家G.R.Irwin提出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 线弹性断裂理论的重大突破,应力强度因子理论作为断裂力学的最初分支——线弹性断裂力学建立起来。 断裂力学的发展 现代断裂理论大约是在1948—1957年间形成,它是在当时生产实践问题的强烈推动下,在经典Griffith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世纪60年代是其大发展时期。 我国断裂力学工作起步至少比国外晚了20年,直到上世纪70年代,断裂力学才广泛引入我国,一些单位和科技工作者逐步开展了断裂力学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断裂力学是起源于20世纪初期,发展于20世纪后期,并且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门科学。因此,它是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目的在于了解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的物理意义,熟悉金属主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以便在设计机械时,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用材料,或在编制金属加工工艺时参考。 学完本章后,要求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熟悉有关术语、符号意义及应用场合,并了解测定方法。 学习重点: 1、掌握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应 用; 2、掌握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优缺点及应用场合。 学习难点: 1、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的概念及应用。 §1-1 材料的强度与塑性 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能,是指材料受不同外力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机器安全运转的保证。所以机械性能是设计机械时强度计算和选用材料的基本依据,是评价材料质量和工艺强化水平的重要参数。常用的机械性能指标,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用规定的测试方法获得的,因为与实用工作状况不尽相同,所以选用数据时应考虑安全系数。 一、弹性与刚度 1、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 后能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

2、弹性极限(σe ):材料承受最大弹性变形时的应力。 3、刚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指标 为弹性模量 4、弹性模量(E ):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物理意义是产 生单位弹性变形时所需应力的大小,表征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弹性模量是材料最稳定的性能之一,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本性,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材料的强化手段(如热处理、冷热加工、合金化等)对弹性模量影响很小。提高金属制品的刚度,可以通过更换金属材料、改变截面形状、增加横截面面积。 为什么弹簧还要进行热处理?弹簧进行热 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二、强度 韧性材料拉伸曲线 脆性材料拉伸曲线

第一章线弹性断裂力学(精)

第一章 线弹性断裂力学 线弹性断裂力学认为,材料和构件在断裂以前基本上处于弹性范围内,可以把物体视为带有裂纹的弹性体。研究裂纹扩展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能量平衡的观点,认为裂纹扩展的动力是构件在裂纹扩展中所释放出的弹性应变能,它补偿了产生新裂纹表面所消耗的能量,如Griffith 理论;一种是应力场强度的观点,认为裂纹扩展的临界状态是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强度达到材料的临界值,如Irwin 理论。(李灏) §1.1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包括:Griffith 理论,即能量释放率理论;Irwin 理论,即应力强度因子理论。 一、Griffith 理论 1913年,Inglis 研究了无限大板中含有一个穿透板厚的椭圆孔的问题,得到了弹性力学精确分析解,称之为Inglis 解。1920年,Griffith 研究玻璃与陶瓷材料脆性断裂问题时,将Inglis 解中的短半轴趋于0,得到Griffith 裂纹。 Griffith 研究了如图1-1所示厚度为B 的薄平板。上、下端受到均匀拉应力σ作用,将板拉长后,固定两端。由Inglis 解得到由于裂纹存在而释放的弹性应变能为 2 222211 U a B E U a B E νπσπσ-==平面应变 平面应力 图1-1 其中:ν为泊松比。 另一方面,Griffith 认为,裂纹扩展形成新的表面,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4S a B γ= 其中:γ为单位面积上的表面能。

如果应变能释放率 d d U A ,等于形成新表面所需要吸收的能量率d d S A ,则裂纹达到临界状态;如果应变能释放率d d U A 小于吸收的能量率d d S A ,则裂纹稳定;如 果应变能释放率d d U A 大于吸收的能量率d d S A ,则裂纹不稳定。因此可以得到如下 表达式 d ()0d U S A -= 临界状态 d ()0d U S A -< 裂纹稳定 d ()0d U S A -> 裂纹不稳定 能量关系为()d d W U S dA dA -= (其中W 为外力功) 板中初始的应变能2 0122U V V E σσε== ,形成裂纹后系统的总能量012C U U U =-+. 以平面应力为例: 2 22 42a U V a E E σπσγ=- +?2240U a a E πσγ?=-+=? 可得2 2c E a γ πσ=,又22 220U a E πσ?=-时,a 增大,内能减少,无需补充能量,裂纹即扩展. 同理:当a 固定,1 22()c E a γσπ=,当c σσ>时裂纹失稳扩展. 对于平面应变 :222(1)c c E a γπνσσ? =?-? ??= ?? Griffith 判据: (1)当外加应力σ超过临界应力c σ时;(2)当裂纹尺寸a 超过临界裂纹尺寸c a

断裂力学作业

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 期 末 课 程 总 结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成型091405班(铸造) 姓名:鲁茂波 学号:200914030181

通过本学期对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的系统性学习,对断裂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用断裂力学理论性的知识解释生活史上发生一系列大的事故的发生原因。例如1943—1947年美国5000余艘焊接船连续发生了一千多起断裂事故,其中238艘全毁。1949年东俄亥俄煤气公司的圆柱形型天然气罐发生爆炸,是周围街市变成废墟。还有等等很多重大性事故都可以用断裂力学的知识解释其发生的原因,并且可以得到怎样癖免它发生的措施。 通过本学期对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的系统性学习,及老师的精彩讲解。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总结学到了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断裂力学的许多理论性知识; 2、断裂力学在相关工程上的应用; 3、学到了一些相关问题建模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线弹性断裂力学 1.1裂纹的分类:1、按裂纹的几何特征可以分为穿透裂纹、表面裂纹和深理裂 纹。 2、 在实际构件中的裂纹,由于外加作用力的不同,可以分为 三种基本状态,即张开型裂纹、滑开型裂纹和撕开型裂纹。 张开型裂纹、滑开型裂纹和撕开型裂纹的受力图 1.2构件断裂的两种观点:1、应力强度因子理论(Irwin 应力强度因子理论) 2、能量释放率理论(Griffith 脆断理论) 1.3裂纹失稳扩展: 1.4能量释放率断裂理论:1、Griffith 理论 临界应力:a E c πγ σ2= x x x y y y z z z I II III 裂纹曲裂纹曲率非常小,近似为原子间距

2011工程断裂力学试卷

2011工程断裂力学试题 一. 填空题 (每题3分,共18分) 1. 按裂纹受力情况可将裂纹分为: 型、 型和 型三种类型。 2.复合型断裂准则主要包括: 准则、 准则和 准则。 3.若材料弹性模量为E , 对于线弹性、平面应变问题。能量释放率I G 和应力强度因子I K 关系为 ; J 积分与能量释放率I G 关系为 。 4.写出常用的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三种方法: 法、 法和 法。 5.J 积分的回路定义,在满足 、 和 的条件下,具有守恒性。 6.D B ?模型非线型断裂分析的适用条件为: 、 、和 。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12分,请用√或×在括号里表示) (1)在恒位移和恒载荷情况下,Irwin-Kise 关系均可以表达为:212I c G P B a ?=?。( ) (2)标准三点弯曲试样,3 2 ( )Q Q P S a K f W BW = ,当有效性条件满足时,IC Q K K =。( ) (3)I 、II 、III 型裂纹均属于平面问题。( ) (4)深埋裂纹在短轴端点的应力强度因子I K 最大。( ) (5)在小范围屈服下,平面应力问题比平面应变问题的裂纹塑性区要小。() (6)对于弹塑性模型,按HRR 奇异场导出的J 积分和δ关系可表示为: n s J d δσ=。( ) 三.分析计算题 (15分) 应变能密度因子:2 2 2 111222332I I II II III S a K a K K a K a K =+++,其中 113311 [(34cos )(1cos )],164a a G G μθθππ= ??+= 。(1)若0.3μ=,IC K 为已知,对于纯III 型裂纹,计算IIIC K 与IC K 关系。(10分) (2)若图示“无限大”平板的穿透裂纹,100l MPa τ=, 10mm a =, 当50IC K =(5分) l τl τ

工程断裂力学小结

工程断裂力学小结 工程断裂力学课程报告 工程断裂力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海洋、兵器、机械、化工和地质等领域方面的学科。主要致力于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 、多少的裂纹和缺陷是允许存在的,2 、用什么判据来判断断裂发生的时机,3 、机械结构的寿命如何估算, 如何进行裂纹扩展率的测试及研究影响裂纹扩展率的因素。4、如何在既安全又能 避免不必要的停产损失的情况下安排探伤检测周期。5、如检查时发现了裂纹又如 何处理,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可以从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等的角度建立评定带缺陷或裂纹运行的机械结构安全性的标准,从而有效防止断裂事故的发生,在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和经济建设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工程断裂力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致经历过以下阶段,首先1 920年--1 949 年间主要以能量方法求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英国科学家Griffith 提出的能量断裂理论以及据此建立的断裂判据。而后从1957 年开始是线弹性断裂理论阶段,提出了应力强度因子概念及相应的判断依据。到1961 年--1968 年间是弹塑性理论阶段,其中以1961年的裂纹尖端位移断裂判据和1968年Rice提出的J积分最为著名。 而1978 年又出现了损伤力学。下面我们对本学期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几种断裂判断依据加以总结。 在能量断裂理论当中以研究Griffith 裂纹问题和矩形平板的单边裂纹问题为代表。以G表示形成单位长度裂纹时平板每单位面积所释放出的能量,以表示每,s 形成单位裂纹面积所需的能量。Griffith 断裂判据即为G=2表明当G>2裂纹,,ss会扩大;G=2处于临界状态;G<2裂纹不扩大。其中G代表驱动力而2代表阻,,,sss力。这个判据中含有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1) G如何计算(2 )2如何 测定。而根,s 1,U据能量守恒定律与能量释放率的定义,可以测得单边裂纹时,对称中心 G,Ba, 1,U裂纹为,其中U代表的弹性体储存的总应变能。这一断裂判据仅适用于 G,2Ba, 脆性材料,因此发生断裂的应力水平远小于屈服应力。在Griffith 理论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