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绘画欣赏

杜元·绘画欣赏
杜元·绘画欣赏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张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内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范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西方绘画(美术欣赏教案)

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 教学时间:1课时 授课人: 学生分析:学生对本部分内容非常有兴趣,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及人的审美观念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对具体作品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为古代西方绘画、近代西方绘画、现代西方绘画三部分,有利于教师对比且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绘画从客观具象写实到主观抽象表现演进的大体脉络及其主要艺术语言和艺术特征。2.感受、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近、现代西方绘画的学习。 教学难点:现代西方绘画的欣赏与评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优秀油画作品图片直接导入--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三)讲授新课: 浏览外国绘画作品图片,感受其不同于东方的艺术风格 什么叫图式(自学课本,回答) 图式:人的认识结构。这里借用心理学用语,来指称西方艺术家在艺术表现和造型活动中的不同于东方艺术家的心理定势和认识结构,包括他们的艺术理想、创作方法、观察方法、造型观念、艺术语言、绘画技巧以及艺术个性等等方面。 1.古代西方绘画 a.写实的古典艺术 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是西方写实性美术产生的源头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宴罢》、《菜花少女》 b.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 象征性地显示上帝的美与神圣力量,和谐使得古典艺术既不相同而又缓慢融合 借助基督教绘画作品分析讲解:《蒂奥多拉皇后》、《受胎告知》 2.近代西方绘画 a.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文艺复兴三杰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蒙娜丽莎》(达·芬奇)、《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西斯廷圣母》(拉斐尔)(学生讨论,赏析) b.十七世纪的肖像画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夜巡》、《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吉普赛女郎》 c.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绘画 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 3.现代西方绘画 印象主义是标志着传统的写实绘画向更为多姿多彩的现代艺术转变的重要环节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异比较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异比较 由于中西方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西方传统绘画必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在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着根本的差异。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于哲学与基于科学 中西绘画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中西方画家的宇宙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不同,必然形成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如潘天寿先生所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 之基础,在科学”。 中国绘画中的许多概念,如道、气、心、物、神、韵、意、虚、实等等,原属哲学范畴。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儒、道、禅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在绘画上表现为:追求和谐美,主张不偏不倚,中和为美,强调含蓄。 老庄哲学崇尚“无为而为”,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促使文人画家们超然世外,隐 逸山林,在自然中追求天然之美,追求雅淡空灵的境界。禅宗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人只要静心自悟,无须修行,就可以觉悟。在中国文人画家看来,只有以虚静明澈的心灵去观照、感悟自然之美,才能达到“心物统一”、“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仅从中国画家对水墨的偏爱及画面留白的处理便可看出中国人追求的绘画趣味,和“见素抱朴”、“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等哲学思想。 西方关于自然的传统观念与中国不同,认为人高于自然、强于自然,人是自然的统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控制自然。这种意识反映在艺术中,就形成西方绘画中对自然形态的严格把握,一旦认识到某种规律是对自然的科学反映,就严格遵循它。 加之西方绘画的渊源是埃及、希腊的雕塑与建筑艺术,西方的传统画风,是在二维空间中描绘出圆雕式的立体对象,这种画特别注重透视法、解剖学和光影凹凸的晕染,画面具有立体感、真实性。 在追求真实的道路上,西方绘画一直以科学理性精神为支撑。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画家将一切科学知识,包括透视学、解剖学、光学等用于艺术创作,力图达到立体空间的真实再现。 二、写意表现与写实再现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李金燕 课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要求: 每人根据所学知识,试析一件古代艺术作品(欣赏过的或者从"自学教材"中选择均可)。要求从体裁、内容、表现方法、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字限定500字左右。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古代雕塑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2分钟) 二、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

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1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 三、周学时:3-0 学分: 预修课程:素描、博物馆学 课程主要内容: 从博物馆学与艺术学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品和实用美术品的发生、发展、演变流程。掌握古代美术的重要文献纪载,古代各类美术作品的源起及传承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熟悉古代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家及理论。了解宋元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比较古代美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 六、推荐材料: 《中国美术史》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书画》杨仁恺主编,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美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周学时:3-0 学分:3 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从研究博物馆学与艺术学专业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的发生、发展。 2.基本要求: (1)掌握工艺器皿、雕塑、建筑、墓室、石窟等装饰绘画艺术发展演变流程。 (2)掌握有关于美术作品的古代文献记载。 (3)掌握古代各朝代绘画艺术各种画种、画派的源起和传承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 (4)熟悉中国古代著名美术家以及绘画理论。 (5)了解宋代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 (6)比较古代美术品与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以便于懂得全面欣赏中国古代艺术作品。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5学时) 第一节史前美术(3学时) 一、旧石器时期晚期的装饰品 二、石器时期陶文化产生的奥秘 三、从陶塑、陶绘上看新石器时期的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 四、装饰的形成 第二节先秦美术(2学时) 一、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

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以下是对此次研究中对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1.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西方绘画主要讲究形的要求. 2.作画方法,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之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 3.观察方法,中国画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 4.构图,中国画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 5.透视,中国画为散点透视,西方绘画为焦点透视. 6.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7.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创意抽象留出想想空间为辅; 中国美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形不似。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画面的构图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楼,人物花鸟,增减不在话下,而西方绘画造型严谨,焦点透视决定了其在构图上有所限制,但也更体现了西方绘画方寸之间的精工细 做,用现今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画在于细细品味,西方画细部则更加耐看。

浅析西方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对比(英语版论文)

xxxxxxx院 xx系xxxx届x科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西方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对比 作者:xxx 指导教师:xxx 研究方向:文化 年级班级:xxx 完成时间: xxxx年x月

On the contrast of Western traditional art and modern art xxx (XX学校英文名) . Tutor: XXX Specialty:XXX Direction: Culture X, XXXX

摘要 随着科技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以陶冶情操。欣赏并收集美术作品便是其中一种方式,其中,不乏有部分人钟爱于西方美术作品。然而,美术作品层出不穷,却又少之又少的人对西方美术作品有深入了解;人们只能从色彩和线条进行区分,至于细节:时期、风格、流派等人们却所知甚少。 本文采用论述、对比等方法,分别对时间、特点、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等几方面,对传统西方美术和西方现代美术进行了分析。表明西方美术并不是自始至终只有色彩运用和绘画线条的变化,更有形式以及所绘画目的的过度。 关键词:西方传统美术;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代表作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 of technological, and improve of life's quality.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beginning to focus on art, it is can cultivate their sentiments.One of the ways is appreciate and collect the works of art, in these people, there are lots of people fall in love with the works of Western art. However,more and more works of art are published,few people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art works;people only distinguish by color and line, the details including period, style, genre and so on, people just know little about these. This paper analyses Western traditional art and Western modern art from time, characteristics, schools, painters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 works.It shows us the Western art not only have changes of color or lines of painting, but also have the changes of form and purpose of painting. Key words: Western traditional art; Western modern art; schools; representative works

论述东西方传统绘画材料的差异性

论述东西方传统绘画材料的差异性 冯光喜 首先,中西方的绘画工具材料不同,所以中国画用线造型,用色为墨,而 西方画用块面造型,用色为色彩。其次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中国画注重 表现与写意,采用散点透视法,而西方画注重再现与写实,采用焦点透视法。 正因为上述特点,中西方绘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其次,中西方绘画用的工具材料不同。中国绘画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改进而定型的笔、墨、纸(绫、绢)、砚,俗称文房四宝。笔是 指经过精心制作的尖头毛笔,毛是从毛皮好的小动物身上,经过精心挑选而来的,一般有狼毫、羊毫、兼毫等;纸是指中国特有萱纸(有生熟两种,其中红五星净皮为最好),质地柔软晕化效果好;墨是指高级的油烟墨,不是一般墨水或任 何颜料可以代替的,它通过水可以分若干层次,有墨分五色之说,即枯、湿、浓、淡、焦;砚是指是用一种特有的石头制作而成的(其中以鸡血石最为名贵),专用来为磨墨的。西方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有笔、纸(布)、色、刀等。 笔是用鬃毛制成的平头的,象刷子,纸(布)都比较粗糙而且厚,有水彩纸、水粉纸、油画纸和油画布等,还有在经过处理过的麻袋布上作画;色是西方各种绘画的主要材料之一,它是通过色相和明度来分层,来表现事物形象的,一般有水粉、水彩、油画等色彩(指不同的画种使用不同的颜色,画油画就用油画颜色);刀是画油画时专用来刮出特殊效果和处理脏颜色的工具。 中国绘画由于所用的笔是尖头,这就决定了是用线来造型。不过中国绘画 中的线是很有要求的,讲究曲直、粗细、浓淡、疏密等形态变化和组织得统一,以及笔法刚柔、轻重、疾徐等所形成的运动感和节奏感,体现出线条造型的艺 术美。如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等古代人物画,特别是梁楷的《李白行吟图》通过潦潦几根线条就把诗仙李白那豪放的性格和才思横益的风度跃然纸上;而 西方绘画由于用的是平头笔,一笔下来是一片,这就决定了是用块面来造型, 它是利用色彩的色相、明度以及光的明暗表现客观形象,注重立体空间的真实 效果,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画面效果就是如此。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K12学习】小学美术:美术教案-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小学美术:美术教案-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小学美术:美术教案-中国绘画作品欣 教学目的: 1、了解作品的人物神态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2、使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教益的同时,中国绘画作品欣赏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内容。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准备: 1、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人课题: 教师:中国绘画作品分类就题材而言,有风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等等。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人物画。 二、欣赏作品: 油画《贫农的儿子》蔡亮

1、介绍作品内容: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贫农”吗? “贫农”是指在旧中国被地主、官僚压迫剥削的贫穷的农民。 教师:从画面上人物的衣着特点看,同学们知道作品表现的年代吗? 教师:作品表现的是1934年至1936年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年代。 那是1933年10月,蒋介石向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反革命进攻。当时的领导人是王明,硬要红军跟敌人死打硬拼,结果红军死伤很多,为了保存红军实力,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队伍到了贵州省的遵义城,党中央开了一个大会,取消了王明的领导资格,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所以画面上表现的是毛泽东和两个贫农的儿子以及红军队伍。 学生通过看图片,对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幅作品美在哪里吗?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人物神情、动态刻画细腻真切:贫农的儿子神态恳切,体现了要求参军的迫切心情;毛泽东笑

容满面,流露出爱护和欢迎的神,清;红军队伍由近到远步伐整齐,精神抖擞。 色彩沉着、协调:作品色彩的蓝灰色为主。身穿蓝灰色军装的红军队伍,蓝灰色的天空显得阴沉,说明长征路上会有很多风险。 仰视构图:画面上的地平线位置较低,人物形象高大。中间是毛泽东和贫农的儿子,左边是红军队伍,画面重点突出。 中国画《童年》作者王盛烈 1、作品表现的背景:改革开放初期。 2、作品表现的内容: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学生。 3、师生分析作品风格与特色。 中国画 教师:作品表现了陕北农家的生活小景,从背景上的窑洞、枣树和老大爷头上系的白毛巾上可以看出陕北农民的生活特征。 老大爷在编筐,系着红领巾的小孙女背着书包,手上拿着成绩通知书,兴冲冲地靠在爷爷身上,对着爷爷的耳朵,告诉爷爷她考试得了多少分。从她和爷爷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一定是好成绩,作品充满朴实、温馨、甜蜜的气氛。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西方美术欣赏

西方美术欣赏 1 【单选题】中国绘画中(A)地位最高。 A、 山水画 B、 人物画 C、 花鸟画 D、 器物画 2 【单选题】中国最好的砚出自以下哪个省?(C) A、 山西省 B、 安徽省 C、 广东省 D、 山东省 3 【多选题】关于西方绘画说法正确的是(BD)。A、 西方绘画更注重明暗对比 B、 西方绘画注重水墨 C、 西方绘画更注重色彩 D、 西方绘画更注重物质世界 4 【判断题】中国绘画注重山水和花鸟。(√) 5 【判断题】中国绘画讲究明暗色彩。(×)

1 【单选题】谢赫六法论的第一条是(C)。 A、 写物像物 B、 随类赋彩 C、 气韵生动 D、 传移摸写 2 【单选题】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是(C)。 A、 明暗 B、 色彩 C、 光影 D、 线条 3 【单选题】中国画家认为轮廓线有什么功能?(D) A、 抒情和审美 B、 描物与审美 C、 描物与抒情 D、 审美与认知 4 【判断题】中国绘画中有一个重要理论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判断题】西方绘画最早出现的是教堂壁画。(×) 1 【单选题】中国有句古画叫做喜画(),怒画(A)。 A、 兰、竹 B、 兰、梅 C、 梅、菊 D、 兰、菊 2 【多选题】关于陈老莲说法错误的是(ACD)。 A、 陈老莲宋朝著名画家 B、 以画人物著称 C、 线条粗犷 D、 画风豪迈 3 【判断题】毛笔在运笔过程中非常讲究顿挫。(√) 4 【判断题】谢赫提出的骨法用笔是指对墨的用笔方法。(×) 1 【单选题】按照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隶书、篆书、楷书、行楷 B、 篆书、隶书、楷书、行草 C、 篆书、隶书、行楷、楷书 D、 隶书、篆书、行草、楷书 2 【单选题】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期在(C)。 A、 唐朝 B、 清朝 C、 元代 D、 魏晋 3 【多选题】下面对西方绘画说法正确的是(BCD)。A、 20世纪初西方绘画由表现走向再现 B、 20世纪初西方绘画由再现走向表现 C、 西方现代绘画抛弃了形 D、 西方现代绘画回到人的主观 4 【多选题】下列中属于永字八法的是(ABCD)。A、 撇 B、 提 C、 挑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目录 1.中西方绘画的特点 (1) 1.1中国画的特点 (1) 1.2西方画的特点 (1) 2中国画的画法 (1) 2.1中国山水画的画法 (2) 2.2中国人物画的画法 (2) 3.西方画的画法 (3) 4.中国画和西方画的联系 (3) 参考文献: (3)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摘要: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关键词:绘画作品区别 1.中西方绘画的特点 1.1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1.2西方画的特点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2中国画的画法

2.1中国山水画的画法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中国花鸟画既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鸡雏待饲图》描绘的是两只卧立各一、茸茸可爱的雏鸡,通过它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企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对画外母鸡迫不及待地“叽叽”呼唤,这呼唤可能是它们表达见到母鸡的喜悦之情,也可能是诉说它们饥饿难耐之苦。画中两只雏鸡虽然向同一方向张望,但它们的动态却完全不同,一只是欲立前瞻,一只为侧身回顾,给人以静中寓动之感。这幅画没有任何配景,显得非常单纯,但却笔墨无多意更浓。 2.2中国人物画的画法 中国的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它描绘了诗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见了已成为洛神的旧日恋人的情景。在这幅画中,画家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他把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古代美术的门类及其艺术特征: 2.难点:用语言和文字评述经典作品。 3.兴趣点:优秀作品表现出的强烈美感。 三、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辨别本课作品的画种,并说出该画种的特点。 2.较高要求:临摹某件古代作品,并说出它的画种.做几点美术评述。 四、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 五、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

六、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评价感受。 4、依次欣赏山水画 《溪山行旅图》板书:山水画特点:灵活性,概括性、情景交融。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汇总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 1、《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2、《宾客图》唐 3、《执扇宫女图》唐 4、《藦坷萨埵舍身饲虎图》敦煌壁画北魏 5、《东王公》敦煌壁画西魏 6、《西方净土变》敦煌壁画唐 7、《双飞天》敦煌壁画唐 8、《朝元图》永乐宫壁画元 9、《钟离权度吕洞宾》元 10、《洛神赋》顾恺之东晋 11、《女史箴图》顾恺之 12、《步辇图》阎立本唐 13、《捣练图》张萱唐 14、《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唐 15、《簪花仕女图》周昉唐16、《牧马图》韩干唐 17、《照夜白》韩干唐 18、《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19、《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20、《维摩诘》李公麟宋 21、《听琴图》赵佶宋 22、《采薇图》李唐宋 23、《秋庭婴戏图》苏汉臣宋24、《货郎图》李嵩宋 25《六祖劈竹》梁楷宋、 26、《秋风纨扇图》唐寅明 27、《孟蜀宫伎图》唐寅明 28、《屈子行吟图》陈洪绶明 29、《钟馗图》高其佩清 30、《游春图》展子虔隋 31、《匡庐图》荆浩五代 32、《秋山问道图》巨然五代 33、《雪景寒林图》范宽宋 34、《早春图》郭熙宋 35、《万壑松风图》李唐宋 36、《踏歌图》马远宋 37、《风雨归牧图》李迪宋 38、《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39、《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元40、《浴马图》赵孟頫元 41、《渔庄秋霁图》倪瓒元 42、《渔父图》吴镇元 43、《青卞隐居图》王蒙元 44、《庐山高图》沈周明 45、《《华山图》王履明 46、秋江待渡图》仇英明 47、《平林散牧图》王翚清 48、《落木寒泉图轴〉王时敏清 49、《仿古山水》王翚清 50、《杏花春雨江南》王翚清 51、《夏山过雨图》龚贤清 52、《五牛图》韩滉唐 53、《山鹧棘雀图》黄居寀五代54、《禽兔图》崔白宋 55、《寒雀图》崔白 56、《芙蓉锦鸡图》赵佶宋 57、《墨竹图》文同宋 58、《墨梅图》王冕元 59、《墨葡萄》徐渭明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不同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西方传统绘画必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在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着根本的差异。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于哲学与基于科学 中西绘画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中西方画家的宇宙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不同,必然形成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如潘天寿先生所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 中国绘画中的许多概念,如道、气、心、物、神、韵、意、虚、实等等,原属哲学范畴。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儒、道、禅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在绘画上表现为:追求和谐美,主张不偏不倚,中和为美,强调含蓄。 老庄哲学崇尚“无为而为”,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促使文人画家们超然世外,隐逸山林,在自然中追求天然之美,追求雅淡空灵的境界。禅宗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人只要静心自悟,无须修行,就可以觉悟。在中国文人画家看来,只有以虚静明澈的心灵去观照、感悟自然之美,才能达到“心物统一”、“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仅从中国画家对水墨的偏爱及画面留白的处理便可看出中国人追求的绘画趣味,和“见素抱朴”、“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等哲学思想。 西方关于自然的传统观念与中国不同,认为人高于自然、强于自然,人是自然的统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控制自然。这种意识反映在艺术中,就形成西方绘画中对自然形态的严格把握,一旦认识到某种规律是对自然的科学反映,就严格遵循它。 加之西方绘画的渊源是埃及、希腊的雕塑与建筑艺术,西方的传统画风,是在二维空间中描绘出圆雕式的立体对象,这种画特别注重透视法、解剖学和光影凹凸的晕染,画面具有立体感、真实性。

西方绘画最著名的500幅世界名画欣赏

西方绘画最著名的500幅世界名画欣赏 1、无名女郎 1883年克拉姆斯柯依俄国×99cm 布 油彩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2、入睡的维纳斯约1510-1511年乔尔乔内意大利×175cm 布油彩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3、蒙娜丽莎 1503年-1506年莱奥娜多·达·芬奇意大利77cm×53cm 板油彩巴黎卢浮宫藏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 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4、亚威农少女毕加索西班牙 1907年油画 244×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这是现代艺术创始人毕加索早期立体主义的代表作品,是一幅颠覆了以往的艺术方法的立体主义经典画作。可以说,《亚威农少女》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没有它,也就不会诞生现在的立体主义。所以,人们往往称呼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这幅画的题目是诗人萨尔蒙所起的。当时,青年时代的毕加索生活比较贫困,住在“洗衣坊”大楼。而“亚威农大街”当时是巴塞罗那的一条“烟花巷”。这幅画中的女人原型就是这条街上的妓女们,所以也有人把这幅画称为《青楼少女》。这幅画,作者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

第二课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第二课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和近现代的画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本课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学习的内容是中国绘画作品,它包括了中国画、壁画、版幽、油画等几个绘画画种的门类作品,本课学习的知识点:一是通过欣赏,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二是对本课学习的综合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欣赏、认识、理解、评述等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中国绘画作品,感受中国绘画艺术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绘画作品形式与内容、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美术专业术语评述作品。 3 .学习评价 ( l )是否对本课学习形式感兴趣。 ( 2 )是否能够区别中国绘画作品的类别。 ( 3 )是否感受到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 ( 4 )是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评述中国绘画作品。 4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绘画优秀作品画册、图片资料、光盘等. 学生准备:收集中国绘画作品的图片资料或画册。 二、教学目的 1 .知识目的:了解中国绘画作品的历史、种类,感受其艺术特色,认识其文化价值 2 .能力目的:培养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评述绘画作品,感悟中国绘画民族特色的造型构成美感。学习、了解中国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为创作表现打基础。 3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探究中国绘画艺术审美特点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 .教学思路 任何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作品的思想情感蕴涵在一定的形式之中。本课学习内容是对中国绘画作品进行欣赏,课文选择r 学生常见的中国画、壁画、版画、油画这几个种类,旨在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认识绘画作品的几个大种类,并感悟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和民族特色、本课教学以收集资料、交流认识、欣赏作品、抒发情感、评述体验等教J 学环节组成。在评述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各抒己见,对学生提出的衍一个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2 .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课知识,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人新课 教师询问课前准备情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共同欣赏课前收

西方美术鉴赏尔雅答案

1 下面哪一个不是造成中西绘画差别的原因?() A、战争 B、笔 C、文化 D、墨 我的答案:A 2下面哪一个是宣纸的特点?() A、结构紧凑 B、不渗水 C、结构松 D、密度低 我的答案:C 3下面关于西方绘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重明暗关系 B、走的是写实主义的道路 C、注重描物 D、重在抒情我的答案:D 4 下面哪一种砚台是中国最好的砚台?()A、澄泥砚 B、端砚 C、歙砚 D、洮砚 我的答案:B 5 西方人强调天人统一,绘画要求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我的答案:× 6 中国绘画注重山水、花鸟,西方绘画注重人物。()我的答案:√ 西方美术是怎样的(二) 1 中国画常用工具毛笔的构成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笔尖 B、笔肚 C、笔芯 D、笔根 我的答案:C 2 下面哪一个是中西绘画的分水岭?() A、材料 B、色彩 C、形状 D、线条 我的答案:D 3 下面哪一项是线条的功能?() A、描物;抒情 B、描物;造景 C、造景;抒情 D、写实;抒情 我的答案:A 4 外师造化是中国画的重要理论之一。() 我的答案:√ 5 陆俨少是一位著名的中国花鸟画大师。() 我的答案:×

1 下面关于陈老莲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末清初画家 B、擅画人物画 C、以画虾成名 D、线条使用得很到位 我的答案:C 2 中国画中的“四大君子”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A、梅 B、兰 C、菊 D、荷 我的答案:D 3 谢赫的“骨法用笔”实际上指的就是点的用笔方法。()我的答案:× 4 提按和顿挫是中国绘画中重要的技巧之一。() 我的答案:√ 西方美术是怎样的(四)已完成 1 中国字最早的字体是下面哪一种?() A、楷书 B、行书 C、篆书 D、隶书 我的答案:C 2 隶书的用笔方法有几种?() A、2.0 B、3.0 C、4.0 D、5.0 我的答案:B 3 下面哪一个时期是中国山水画抒情写意的高峰?() A、元代 B、明代 C、清代 D、唐代 我的答案:A 4 元代蒙古族将人划分为()等:() A、1.0 B、2.0 C、3.0 D、4.0 我的答案:D 5 中国绘画注重情感和再现,西方绘画注重写实和表现。()我的答案:× 6 永字八法具体指的是点横撇捺勾提挑折。()我的答案:√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已完成 1 下面关于莫奈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印象派代表人物B、抽象派创始人之一C、法国画家D、第一个打破了绘画的写实主义我的答案:B 2 下面关于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的差别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古典绘画欣赏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