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日立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简易标准操作规程重点讲义资料

日立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 一. 目的 为规范日立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的基本操作、维护保养、异常处理程序,防止人为操作失误,确保氨基酸分析仪正常运转,特制定本程序。 二.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日立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三.责任 1. 本程序的实施者为氨基酸分析仪操作者,各实验室负责人对本程序的实施情况进行监 督。 2. 日常运行及维护、定期维护、定期点检及保养由氨基酸分析仪操作者负责。 四. 内容 1.联机 (1)打开电脑。 (2)打开L-8900主机电源。 (3)双击桌面的图标,进入1-1画面,双击图标,进入程序。 1-1 (4)在菜单栏中依次点击和,出现1-2画面,单击

联机。大约两分钟,初始化完毕。中Uninitialized 变成Idle,图1-2变成了图1-3,各个组件可以进行控制了。初始化完毕后,分离柱的温度逐渐上升,分离柱的温度会升到50℃。如果打开反应柱的柱温控制,则温度大约20分钟升到135℃。 1-2

1-3 2、手动各组件控制操作 (1)泵1和泵2 点击,出现2-1的画面。设置泵1,流量0.1ml/分钟,B6 100%。点击 打开泵1。泵打开后,泵的背景颜色由灰色变为黄色。

2-1 点击,出现2-2的画面,设置泵2,流量0.1ml/分钟,R3 100%。点击 打开泵2。泵打开后,泵的背景颜色由灰色变为黄色。 2-2 (2)自动进样器 点击,出现2-3的画面,设置Sampler Wash不少于3次。

2-3 (3)分离柱柱温箱 点击,出现2-4画面,设置柱温50℃,设置ON,打开柱温箱。柱温箱打开后,背景颜色由灰色变为黄色。 2-4 (4)反应柱柱温箱 点击,出现2-5画面,设置柱温135℃,设置ON,打开柱温箱。柱温箱打开后,背景颜色由灰色变为黄色。 2-5

氨基酸测定方法

4.1 光度分析法[5] [6] β-氨基丙酸和茚三酮溶液在弱酸的条件下可以生成蓝紫色物质[7],其颜色深浅主要与β-氨基丙酸的浓度有关。因此可利用此显色反应采用比色法定量测量β-氨基丙酸。我在实验中发现很多因素如浓度、pH 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对此显色反应有很大的影响。如忽视这些因素会使实验产生很大的误差。就此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我做了初步的探究。 4.1.1试剂的配制: 缓冲液的配制:配制pH= 6.00的NaAc -HAc 缓冲溶液 β-氨基丙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1.020 g β-氨基丙酸(生化纯),溶于250ml pH=6.00缓冲溶液中,得到C = 4.080 g/L 标准溶液。 茚三酮试剂的配制:称取0.5g 茚三酮溶于100ml 蒸馏水中,得到5g/L 的茚三酮水溶液。 4.1.2标准曲线的确定 分别准确移取0.30ml 、0.40ml 、0.50ml 、0.60ml 、0.70ml 、0.80ml 、0.90ml 、1.00ml 标准液于8个比色管中,用pH=6.00的缓冲溶液稀释到5.00ml 再加入1ml 茚三酮水溶液充分摇匀,将其放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 。冷却到室温,用7230型分光光度计在569nm 下测其吸光度。以吸光度和浓度作一个标准曲线。 4.1.3样品的测定 稀释待测液于0.24mg/ml —0.73mg/ml,调pH 值到6.00,以相同的反应条件,测其吸光值并与上面的标准曲线对照查出稀释液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β-氨基丙酸的浓度。 4.1.4 标准曲线的测定结果 β-氨基丙酸浓度在0.24mg/ml —0.73mg/ml 范围内与茚三酮水溶液反应,颜色表现出由浅蓝到深蓝的递增变化。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得的一组数据得到的标准曲线如图1: 0.20.30.40.50.60.70.80.9 1.0 1.1 0.4 0.6 0.8 1.0 1.2 1.4 吸光度加入标液体积(ml) B 图 1 标准曲线的测定 Fig 1 Determination of the standard curve 注:在沸水中加热10min ,β-氨基丙酸标准溶液5ml 、茚三酮水溶液1ml 、缓冲溶液pH=6.00 4.1.5样品的测定分析 将待测的一批稀释50倍,母液稀释的程度可以根据以与标准溶液在相同的

常用饲料原料苏氨酸含量及消化率比较

常用饲料原料苏氨酸含量及消化率比较 易学武 (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近十年(1996-2007)发表的关于日粮常用原料苏氨酸含量分析的最新研究进行了一个综述,并比较了原料苏氨酸回肠表观和真可消化率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饲料原料苏氨酸消化率 在猪日粮的实际配制中,苏氨酸经常视为第二或第三限制性氨基酸(NRC,1998)。估测猪的苏氨酸需要量往往由理想蛋白模型中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得到(Fuller等,1989;NRC,1998)。然而,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并不是一个不变的恒值,而是随着猪的生长阶段、生长速率、饲养水平和日粮组成变化而改变(NRC,1998;Moughan,1999)。在这些影响因素中,给生产者带来困扰的往往并不是前三者,因为在既定的猪群饲养中,这些都是已经早就制定好了的策略,而日粮组成是饲料配方师考虑最多的因素,尤其是商业饲料厂家的配方师。饲料原料种类的繁多和质量的变化,让生产者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精确的苏氨酸含量值,也就意味着无法准确的应用理想蛋白模型来设计日粮。 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饲料原料苏氨酸的研究进行了一个归纳分析整理,试图从已有的数据中得到一个可以借鉴的常用饲料原料苏氨酸含量值,并比较了不同原料苏氨酸的消化率。 1常用饲料原料的蛋白和苏氨酸含量 1.1玉米(表1) 玉米作为猪的主要能量饲料之一,所占比例在常规饲料配方中超过50%。但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很少有生产者主动考虑苏氨酸的含量。在发表的文献中,由于大多数文献并没有公布配方原料的分析值,国内的许多研究往往采用的是中国饲料数据库公布的公众值,很少有实测值。所以,近十年来报道玉米苏氨酸含量的研究不多。 从表1可以看出,在22 个样品分析报道中,以88%干物质计算,玉米的苏氨酸含量最高为0.39%,最低值为0.22%,虽然平均值(0.30%)与中国饲料数据库(2007)公布的0.31%相当,但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绝对量相差0.17%,幅度

12-消化率和利用率

12 消化率和利用率 “消化率”或“利用率”是指食物中某一种或某一类营养素(如粗蛋白)在通过消化道时消失的量或比例,或者随废物排出的量或比例。因此,消化率首先是用来度量营养素消失的。被消化的营养素通常认为被机体生长和代谢所用,虽然事实常常并非如此。消化率还用来描述营养素的消化过程,比如蛋白质在被吸收之前先被水解成氨基酸。而营养素(比如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则被定义为从某一特定原料中摄取的营养素可用于动物机体代谢的部分(Batterham, 1992; Ammerman et al., 1995; Lewis and Bayley, 1995)。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学手段来评估。生物利用率可以揭示营养素的代谢利用,其具体内容将不在本章节详细讨论。 当食物被机体摄入后,在消化道中,食物混合物经过消化道的蠕动等物理作用被混合成更细小均一的食糜,并在此过程中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等方式被机体吸收。没有被吸收的部分则作为废物排出体外。所以在计算消化率时需要测量粪便中的营养素或能量的含量。以可消化能为例,可消化能事实上衡量了摄入的总能与粪便中总能的差异。关于完整的能量流向,将在第四章中详细叙述。 营养素被吸收后会在体内进行代谢,营养素中的能量会以含氮物质(如NH3+和尿素)的形式通过尿和鳃排泄掉。当这些物质中的能量被测定出来并从可消化能中减去,剩下的值便叫做代谢能(ME)。在前几版的《鱼虾营养需求》中,可消化能和代谢能的值都给了出来,但是在本版本中,只给出了可消化能值,这主要考虑到代谢能测量的难度及测定方法对其准确性的影响。还有,一般现在科研和商业饲料配方中大多也只给出可消化能值。 消化率测定方法 测定食物或饲料的消化率首先需要收集粪便。收集粪便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不论直接法还是间接法都可以将被测物质单独投喂,也可以将被测物质加到饲料中作为饲料的一部分一起投喂,一般后者比较常用。在鱼类中使用直接法时,用一定量的饲料投喂实验鱼,然后收集所有的粪便。但是,收集水生动物的所有粪便难度较大,因为在水环境中很难将所有的粪便跟未吃完的饲料颗粒区分开,而且在水生环境中,粪便与通过尿和鳃排出的排泄物也混合在一起。Smith(1971, 1976)曾发明了一套限制饲喂系统来改进此方法。直接法最大的优点是粪便中所有的营养素和饲料组分都被

实验 一游离氨基酸测定

实验一:游离氨基酸测定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甲醛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使用甲醛滴定法测定游离氨基酸 三、实验原理 氨基酸中的NH2基的pK值常在9.0以上,不能和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需使这些含氮化合物(包括有机含氮化合物)都转化为氨态氮,然后进行测定。但可以用甲醛法测量。在pH中性和常温条件下,甲醛迅速与氨基酸中的 -氨基相互作用,使滴定终点移至pH值9.0左右,可以用酚酞批示剂,以NaOH标准溶液来滴定NH3+基上的H+,每释放一个氢离子,就相当于有一个氨基氮 R-NH3+→H++R-NH2 R-NH2+2HCHO→R-N(CH2H)2 4 NH4+ + 6 HCHO == (CH2)6N4H+ + 3 H+ + 6 H2O 滴定的结果表示游离a—氨基的含量,其精确度可达理论量的90%。如果样品中只某一种已知的氨基酸,从甲醛法结果可求得该氨基酸的含量。如果样品中是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如蛋白水解液),则测定结果不能作为氨基酸的定量依据。一般常用此法测定蛋白质水解程度,随着水解程度的增加滴定值增加,当水解完全后,滴定值即保持恒定。甲醛滴定法采用的甲醛浓度为2.0-3.0mol/L,即滴定后最终浓度为6 %-9 %。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集中授课形式 五、实验条件 1.试剂 (1)40%中性甲醛溶液: 在50mL 36 % ~ 37 %甲醛中加入5滴5g/L酚酞乙醇溶液,然后 用0.2mol/L NaOH溶液滴定到微红(使用前需重新中和) (2)酚酞指示剂: 5g/L酚酞的50%乙醇溶液 (3)0.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4)10%(体积分数)乙酸溶液 2.玻璃仪器 ⑴50ml容量瓶 ⑵20ml移液管 ⑶碱式滴定管 ⑷50ml量杯 ⑸250ml三角瓶 六、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称取试样0.2g(准确至1mg),置入研钵中,加5ml 10%乙酸溶液研磨至均匀,用水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摇匀、过滤(弃去最初部份溶液)。 (2)样品滴定在三角瓶中加入2mL样品滤液,加水4mL,3滴酚酞指示剂,摇匀后用0.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微红色。然后加入2mL中性甲醛溶液,摇匀,放置片刻,再用0.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回到微红色中点,记下甲醛加入后样品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同样,取6mL水按以上操作做空白实验。 七、计算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1.实验目的 ①了解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的分析原理; ②掌握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的操作技巧。 2.实验原理 测定原理是利用样品各种氨基酸组分的结构不同、酸碱性、极性及分子大小不同,在阳离子交换柱上将它们分离,采用不同pH值离子浓度的缓冲液将各氨基酸组分依次洗脱下来,再逐个以另一流路的茚酮试剂混合,然后共同流至螺旋反应管中,于一定温度下(通常为115~120℃)进行显色反应,形成在570nm有最大吸收的蓝紫色产物。其中的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产物,其最大吸收在440nm。这些有色产物对570nm、440nm光的吸收强度与洗脱出来的各氨基酸的浓度(或含量)之间的关系符合比耳定律,可与标准氨基酸比较作定性和定量测定。 3.实验仪器与耗材 实验仪器: 耗材: 4.实验步骤 ①样品处理: 测定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可以除去脂肪杂质后,直接上柱进行分析。 测定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时样品必须经酸水解,使蛋白质完全变成氨基酸后才上柱进行分析。 ②样品分析:经过处理后的样品上柱进行分析。上柱的样品量根据所用自动分析仪的灵 敏度来确定。一般为每种氨基酸0.1μmol 左右(水解样品干重为0.3mg 左右)。测定必须在pH5~5.5、100℃下进行,反应进行时间为10~15min,生成的紫色物质在570nm 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而生成的黄色化合物在440nm 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做一个氨基酸全分析

一般只需1h 左右,同时可将几十个样品一起装入仪器,自动按序分析,最后自动计算给出精确的数据。仪器精确度在±1~3%。用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及测定氨基酸所的如下图 自动分析仪氨基酸分离图谱 5.结果计算 带有数据处理机的仪器,各种氨基酸的定量结果能自动打印出来,否则,可用尺子测量峰高或用峰高乘以半峰宽确定峰面积进而计算出氨基酸的精确含量。另外,根据峰出现的时间可以确定氨基酸的种类。 6.说明 ①显色反应用的茚三酮试剂,随着时间推移发色率会降低,故在较长时间测样过程中应随时采用已知浓度的氨基酸标准溶液上柱测定以检验其变化情况。 ②近年出现的采用反相色谱原理制造的氨基酸分析仪,可使蛋白质水解出的17 种氨基酸在12min 内完成分离,且具有灵敏度高(最小检出量可达1pmol)、重现性好以及一机多用等优点。

PITC法氨基酸的测定

氨基酸的测定() 检验标准:□ GB/T 5009.124-2003 □其他 检验日期:年月日温度:℃湿度: % 仪器名称和编号:电子天平(编号:) 高效液相色谱仪(编号:) 氨基酸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正亮氨酸内标溶液:称取正亮氨酸 mg,加0.02mol/L盐酸溶液100ml溶解。(每1ml 相当于 1.0 mg) 对照品溶液:取氨基酸贮备溶液(含各种氨基酸μmol/ml,公司、批号) 0.6 ml,加色氨酸对照品溶液〔取色氨酸(中检所,批号)mg置50ml量瓶中,加0.02 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0.2 ml,加正亮氨酸内标溶液加 0.1 ml,再加 0.1 ml0.02 mol/L盐酸溶液, 混匀,得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按下述方法试验:□方法1 □方法2。取样量(单位:□g□ml) □方法1:置顶空瓶中,加入6mol/L盐酸溶液 ml,抽真空或充氮气,封管,放入110℃烘箱中,水解24小时,冷却,打开封口,将水解液转移到 ml量瓶中,用水洗涤顶空瓶,合并洗涤液至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ml,置蒸发皿中,水浴蒸干,残渣用0.02 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 ml。 □方法2:置 ml量瓶中,再加正亮氨酸内标溶液 ml,用0.02 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得供试品溶液。 溶液配制: (1)三乙胺乙腈溶液:取三乙胺1.4ml,加乙腈(色谱纯)8.6ml,混匀(1mol/L三乙胺乙腈溶液)。 (2)异硫氰酸苯酯乙腈溶液:取异硫氰酸苯酯25μl,加乙腈(色谱纯)2ml,混匀(0.1mmol/L 异硫氰酸苯酯乙腈溶液)。 氨基酸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衍生:

氨基酸含量测定

茚三酮比色测定氨基酸含量 一、实验原理 氨基酸在碱性溶液中能与茚三酮作用,生成蓝紫色或黄色化合物(除脯氨酸外均有此反应),可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生成的蓝紫色或黄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氨基酸含量成正比,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70nm或350nm,故据此可以测定样品中氨基酸含量。 二、实验试剂 (1)1.2%茚三酮溶液:称取茚三酮1g于盛有35mL热水的烧杯中使其溶解,加入40mg氯化亚锡(SnCl2?H2O),搅拌过滤(作防腐剂)。滤液置冷暗处过夜,加水至50mL,摇匀备用。 (2)pH 8.04磷酸缓冲液: Ⅰ、准确称取磷酸二氢钾(KH2PO4)4.5350g于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备用。 Ⅱ、准确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11.9380g于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标线,摇匀备用。 Ⅲ、取上述配好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0.0mL与190mL磷酸氢二钠溶液混合均匀即为pH8.04的磷酸缓冲溶液。 (3)氨基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干燥的氨基酸(如异亮氨酸)0.2000g于烧杯中,先用少量水溶解后,定量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标线,摇匀,准确吸取此液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到标线,摇匀,此为200μg/mL 氨基酸标准溶液。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吸取200μg/mL的氨基酸标准溶液0.0、0.5、1.0、1.5、2.0、2.5、3.0mL (相当于0、100、200、300、400、500、600μg 氨基酸),分别置于25mL 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各加水补充至容积为 4.0mL,然后加入茚三酮溶液(20g/L)和磷酸盐缓冲溶液(pH为8.04)各1mL,混合均匀,于90℃水浴上加热至显色恒定为止(该加热过程至少需要25分钟),取出迅速冷至室温,加水至标线,摇匀。静置15min后,若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在570nm波长下,以试剂空白为

菜籽饼粕论文:菜籽饼粕化学组成消化能回肠表观消化率回肠标准消化率生长猪

菜籽饼粕论文:菜籽饼粕化学组成消化能回肠表观消化率回肠标准消化率生长猪 【中文摘要】本研究通过3个试验系统测定了9种不同来源菜籽饼粕的化学组成、对生长猪的消化能值及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探讨不同来源、不同加工工艺对菜籽饼粕营养价值的影响,建立相关营养价值参数。试验一不同来源菜籽饼粕化学组成特点从油菜籽主产省份四川、湖北和湖南三省采集有代表性的菜籽饼粕样品9个,其中高温压榨菜籽饼4个,预压-浸提菜籽粕5个,测定饼粕中常规养分、主要抗营养因子和氨基酸等的含量,研究不同来源菜籽饼粕的化学组成特点。结果表明,除粗脂肪、总能和蛋白溶解度外,不同来源菜籽饼粕中常规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加工工艺对菜籽饼粕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钙、总磷及有机物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抗营养因子异硫氰酸酯和嗯唑烷硫酮的含量也无显著影响(P>0。 05)。与高温压榨菜籽饼相比,预压-浸提菜籽粕中粗脂肪和总能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极显著(P<0.01)。与菜籽饼相比,菜籽粕中干物质、有机物、总能、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以及酸性洗涤纤维的全肠道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菜籽饼和菜籽粕平均消化能值分别为11.96和12.75 MJ /kg(干物质基础,下同)。试验三不同来源来源菜籽饼粕对生长猪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测定旨在测定8种(除去试验一中的4号样品)不同来源菜籽饼粕对生长猪的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和标准消化率。选取初

始体重相近(33.21±1.56 kg)、在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并恢复良好的DLY生长阉公猪12头,随机分配到2个6×6拉丁方中,每个拉丁方中均含1个无氮饲粮,1个基础饲粮和4个试验饲粮。除无氮饲粮外,其余饲粮粗蛋白水平均为14%。基础饲粮为玉米-豆粕型,菜籽饼粕提供试验饲粮粗蛋白的40%。试验共6期,每期7 d,前5d为适应期,后2d收集回肠食糜。运用外源指示剂法(Cr203)测定基础饲粮和试验饲粮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采用套算法计算菜籽饼粕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无氮饲粮用于估测基础内源氨基酸损失以计算菜籽饼粕氨基酸回肠标准消化率。结果表明,除蛋氨酸外,不同来源菜籽饼粕中其它氨基酸回肠表观(标准)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四种必需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变化范围依次为41.73-60.19%、69.35-76.90%、50.72-61.37%和52.49-68.14%, 回肠标准消化率变化范围依次为48.65-66.14%、73.85-81.15%、57.42-67.67%和57.10-73.04%。与菜籽饼相比,菜籽粕中绝大部分氨基酸回肠表观(标准)消化率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菜籽粕主要养分全肠道表观消化率及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显著高于菜籽饼。菜籽粕营养价值明显优于菜籽饼。 【英文摘要】Three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measure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digestive energy (DE) and amino acid (AA) ileal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s of nine different rapeseed cakes/meals samples in growing pig. Another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四种常见蛋中的氨基酸成分对比分析

四种常见蛋中的氨基酸成分对比分析 陈巧玲,郑艺梅,王兵丽,张泽宏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样品,得出土鸡蛋、鸭蛋、皮蛋、洋鸡蛋均含有17种水解氨基酸。必须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为鸭蛋%>洋鸡蛋%>土鸡蛋%>皮蛋%,必须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的比值为鸭蛋>洋鸡蛋>土鸡蛋>皮蛋。根据FAO/WHO 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条件,可知这四种蛋品均属于理想蛋白质范畴。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土鸡蛋%>鸭蛋%>洋鸡蛋%>皮蛋%。鸭蛋、皮蛋、土鸡蛋、洋鸡蛋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分别为苏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缬氨酸。因此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在日常饮食中根据食物的优缺点合理搭配饮食,实现营养最大化。 关键词:蛋;氨基酸;营养分析 Determination of amino acid in four kinds of eggs using amino acid analyzer CHEN Qiao-ling, ZHENG Yi-mei, Wang Bi-li, ZHANG Ze-hong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 Fujian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nded out that 17 kinds of amino acid were content in the four kinds of eggs by using amino acid auto-analyzer. Essential amino acid /Total amino acid of this four kinds of eggs were duck eggs %>eggs %>farm eggs %>preserved % and the essential amino acid /nonessential amino acids of this four kinds of eggs were duck eggs >eggs >farm eggs >preserved eggs high quality?protein as their essential amino acid /Total amino acid and essential amino acid /nonessential amino acids numerical value close to the reference value of WHO/FAO model. The total content of amino acid were duck eggs % >eggs % >farm eggs % >preserved eggs %. The first limiting amino acids of duck eggs\ preserved eggs\ farm eggs\ eggs were threonine\ isoleucine\ methionine& cysteine\ valine.

游离氨基酸

总游离氨基酸测定(完整版) 实验原理:游离氨基酸的游离氨基可与水合茚三酮作用,产生蓝紫色的化合物二酮茚-二酮茚胺,产物的颜色深浅与游离氨基酸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70nm下测其含量。因蛋白质中的游离氨基酸也会产生同样反应,在测定前必须用蛋白质沉淀剂将其除掉. 仪器与用具:100ml容量瓶;漏斗;三角瓶研钵;刻度吸管:0.1ml×1、1ml×2、2ml×2、5ml×1;沸水浴;具塞刻度试管20ml×10;分光光度计. 一、试剂 1.水合茚三铜:称重结晶的茚三铜0.6g,装入烧杯,加入正丙醇15ml,使其溶解加入正丁醇30 ml、乙二醇60 ml、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5.4)9 ml,混匀,棕色瓶冰箱保存,10天内有效。 2.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5.4):称取化学纯乙酸钠54.4g,加入无氨蒸馏水100 ml,电炉加热至沸,使其体积减半,冷却后加冰乙酸30 ml,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0.2M 醋酸:11.55ml 冰醋酸定容至1000ml。 0.2M 醋酸钠:16.4g 无水醋酸钠或27.2g 醋酸钠.3H2O溶于1000ml水中。 0.2M 醋酸6.8ml 0.2M 醋酸钠43.2ml,混匀,如果有PH计,可以测一下(基本差不多),如果高了点,可以加一点0.2M 醋酸,低了,再加一点醋酸钠,最终浓度为0.2M。如果要别的浓度,可以稀释。 3.氨基酸标准溶液:精确称取80℃烘干至恒重的亮氨酸0.0234g溶于10%异丙醇并定容至50ml。取此液5ml蒸馏水稀释到50ml,即为5μg/ml 氨基酸标液。

4.0.1%抗坏血酸:称取0.050g抗坏血酸,溶于50 ml蒸馏水中,即配即用。 5.10%乙酸 二、标准曲线制备 度为纵坐标,氨基氮ug数为横坐标,绘标准曲线 三、实验步骤: 1. 烟末0.5g于研钵中加入5 ml10%乙酸,研磨匀浆后用蒸馏水定容100 ml,用滤纸过滤到三角瓶中备用。 2. 1ml滤液加入到20ml 干燥试管中,加1 ml蒸馏水,水合茚三铜3ml, 0.1%抗坏血酸0.1ml, 加塞子密封于沸水中加热15分钟,取出后用冷水迅速冷却并不时摇动使加热时形成的红色被空气逐渐氧化褪去,待呈现兰紫色时,用60%乙醇定容至20ml,摇匀于570nm波长下比色。 四. 计算: 求三重复的平均值,由标准曲线得知各样的氨基酸ug数,代入公式计算。氨基酸含量(mg/g干样)={氨基酸ug数×(提取液总体积/测定体积)}/(样品g数×1000)

食物蛋白质消化率

食物蛋白质消化率 食物蛋白质消化率(digestibility)是反映食物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和吸收的程度的一项指标;是指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的百分数;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生物学方法之一。一般采用动物或人体实验测定,根据是否考虑内源粪代谢氮因素,可分为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两种方法。(一)蛋白质(N)表观消化率[apparent protein(N)digestibilitvl即不计内源粪氮的蛋白质消化率。通常以动物或人体为实验对象,在实验期内,测定实验对象摄人的食物氮(摄入氮)和从粪便中排出的氮(粪氮),然后按下式计算: 蛋白质(N)表观消化率(%)=(I-F)/I×100 式中l 代表摄入氮,F 代表粪氮 (二)蛋白质(N)真消化率[true protein(N)digestibility] 考虑粪代谢时的消化率。粪中排出的氮实际上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二是来自脱落的肠粘膜细胞以及肠道细菌等所含的氮。通常以动物或人体为实验对象,首先设置无氮膳食期,即在实验期内给予无氮膳食,并收集无氮膳食期内的粪便,测定氮含量,无氮膳食期内的粪氮即粪代谢氮。成人24 小时内粪代谢氮一般为0.9~1.2g;然后再设置被测食物蛋白质实验期,实验期内摄取被测食物,再分别测定摄人氮和粪氮。从被测食物蛋白质实验期的粪氮中减去无氮膳食期的粪代谢氮,才是摄人食物蛋白质中真正未被消化吸收的部分,故称蛋白质(N)真消化率。计算公式如下: 蛋白质(N)真消化率(%)=I-(F-Fk)/I×100 式中I 代表摄入氮,F 代表粪氮,Fk 代表粪代谢氮由于粪代谢氮测定十分繁琐,且难以准确测定,故在实际工作中常不考虑粪代谢氮,特别是当膳食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很少时,可不必计算Fk;当膳食中含有多量膳食纤维时,成年男子的Fk 值,可按每天12mgN/kg 体重计算。 食物蛋白质消化率受到蛋白质性质、膳食纤维、多酚类物质和酶反应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的消化率高于植物性食物。如鸡蛋、牛奶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97%、95%,而玉米和大米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85%和88%。

草鱼对九种饲料的干物质_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_罗莉

收稿日期:2001-02-13 《淡水渔业》2001年第31卷第3期 草鱼对九种饲料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 罗 莉 林仕梅 叶元土 (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重庆400716) 摘要 本试验采用外源指示剂(C r2O 3),测定了草鱼种对玉米、麦麸、次粉、米糠、标粉、小麦、大麦、玉米糟和稻谷九种能量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草鱼对九种能量饲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大小顺序为:小麦(88.17%)>标粉(79.39%)>玉米(77.57%)>麦麸(62.67%)>玉米糟(62.61%)>次粉(61.64%)>大麦(59.97%)>稻谷(51.21%)>米糠(47.41%);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大小顺序为:小麦(87.06%)>米糠(76.36%)>麦麸(73.20%)>次粉(71.53%)>玉米糟(70.99%)>标粉(67.03%)>玉米(64.543%)>稻谷(64.33%)>大麦(59.36%);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大小顺序为:小麦(82.49%)>玉米糟(78.32%)>标粉(75.22%)>玉米(73.09%)>稻谷(58.99%)>次粉(53.22%)>麦麸(52.42%)>大麦(50.09%)。 关键词 草鱼 饲料原料 蛋白质 脂肪 消化率 消化率是指被动物消化吸收的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无论对饲料原料,还是全价配合饲料,消化率都是评定其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和作为我国主要淡水经济鱼类的草鱼,其市场售价日益下降的今天,配制能满足草鱼需要的营养平衡饲料,并尽可能提高配合饲料的可消化性、可利用性,以降低饲料系数和草鱼养殖饲料成本,这便成了众多营养研究者、饲料生产者和养殖户共同关心的问题。然而,配制营养平衡的饲料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了解饲料原料的消化率。基于此,本试验测定了草鱼对九种饲料原料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希望能为草鱼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以及更合理地设计草鱼饲料配方提供一部分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鱼 试验草鱼由本系试验渔场提供,体重为150~200g ,平均体重180±18g 1.2 试验用箱与试验用水 试验在20个循环流水的圆锥型玻璃钢材料水 族缸中进行。每个缸容积为0.25m 3(见图1),水源为曝气去氯后的自来水,每一水族缸配有一充气头充氧,每天换水量1/5。养殖用水每隔0.5小时循环一次,用80目筛网过滤去除饲料、粪便及脱落鳞片等残渣后,经沉淀池沉淀,再用生物膜去除氨氮。试验期间水质保持在溶解氧6mg /L 以上,pH6.5左右,水温23℃±1 ℃。 图1 单个养殖箱示意图 1.3 试验饲料的配制 试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被测饲料原料组成(见表1)。基础饲料由鱼粉、豆粕、菜粕、次粉和a -淀粉组成,其配方和营养成分见

食物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食物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测定食物中的胱氨酸使用过甲酸氧化-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测定色氨酸使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它氨基酸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一、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1.原理 食物蛋白质经盐酸水解成为游离氨基酸,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交换柱分离后,与茚三酮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再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氨基酸含量。一份水解液可同时测定天冬,苏,丝,谷,脯,甘,丙,缬,蛋,异亮,亮,酪,苯丙,组,赖和精氨酸等16种氨基酸,其最低检出限为10pmol。 2.适用范围 GB/T14965-1994食物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本法适用于食物中的16种氨基酸的测定。其最低检出限为10pmol。本方法不适用于蛋白质含量低的水果、蔬菜、饮料和淀粉类食物的测定 3.仪器和设备 3.1真空泵 3.2恒温干燥箱 3.3水解管:耐压螺盖玻璃管或硬质玻璃管,体积20~30ml。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烘干。 3.4真空干燥器(温度可调节) 3.5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4.试剂 全部试剂除注明外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4.1浓盐酸:优级纯 4.26mol/L盐酸:浓盐酸与水1:1混合而成。 4.3苯酚:需重蒸馏。 4.4混合氨基酸标准液(仪器制造公司出售):0.0025mol/L 4.5缓冲液: 4.5.1 pH2.2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和16.5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2.2

4.5.2 pH3.3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12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至3.3。 4.5.3 pH4.0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9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4.0。 4.5.4 pH6.4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46.8g氯化钠(优级纯)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4。 4.6茚三酮溶液 4.6.1 pH 5.2的乙酸锂溶液:称取氢氧化锂(LiOH.H2O)168g,加入冰乙酸(优级纯)279ml,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调节pH至5.2。 4.6.2茚三酮溶液:取150ml二甲基亚砜(C2H6OS)和乙酸锂溶液(2.6.1)50ml加入4g 水合茚三酮(C9H4O3.H2O)和0.12g还原茚三酮(C18H10O6.2H2O)搅拌至完全溶解。 4.7高纯氮气:纯度99.99%。 4.8 冷冻剂:市售食盐与冰按1:3混合 5.操作步骤 5.1样品处理:样品采集后用匀浆机打成匀浆(或者将样品尽量粉碎)于低温冰箱中冷冻保存,分析用时将其解冻后使用。 5.2称样:准确称取一定量样品,精确到0.0001g。均匀性好的样品如奶粉等,使样品蛋白质含量在10~20mg范围内;均匀性差的样品如鲜肉等,为减少误差可适当增大称样量,测定前再稀释。将称好的样品防于水解管中。 5.3水解:在水解管内加6mol/L盐酸10~15ml(视样品蛋白质含量而定),含水量高的样品(如牛奶)可加入等体积的浓盐酸,加入新蒸馏的苯酚3~4滴,再将水解管放入冷冻剂中,冷冻3~5min,再接到真空泵的抽气管上,抽真空(接近0psi),然后充入高纯氮气;再抽真空充氮气,重复三次后,在充氮气状态下封口或拧紧螺丝盖将已封口的水解管放在110±1℃的恒温干燥箱内,水解22h后,取出冷却。 打开水解管,将水解液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多次冲洗水解管,将水解液全部转移到50ml 容量瓶内,用去离子水定容。吸取滤液1ml于5ml容量瓶内,用真空干燥器在40~50℃干燥,残留物用1~2ml水溶解,再干燥,反复进行两次,最后蒸干,用1mlpH2.2的缓冲液溶解,供仪器测定用。 5.4测定:准确吸取0.200ml混合氨基酸标准,用pH2.2的缓冲液稀释到5ml,此标准稀释浓度为5.00nmol/50μL,作为上机测定用的氨基酸标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以外标

《氨基酸测定》

《氨基酸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食物中氨基酸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物中的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等十六种氨基酸的测定。其最低检出限为10pmol。 本标准不适用于蛋白质含量低的水果、蔬菜、饮料和淀粉类食物的氨基酸测定。 2 原理 食物蛋白质经盐酸水解成为游离氨基酸,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交换柱分离后,与茚三酮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再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氨基酸含量。 3 试剂 全部试剂除注明外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3.1 浓盐酸:优级纯。 3.2 6mol/L盐酸∶浓盐酸(3.1)与水1∶1混合而成。 3.3 苯酚:须重蒸馏。 3.4 混合氨基酸标准液(仪器制造公司出售):0.00250mol/L。 3.5 缓冲液 3.5.1 pH2.2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Na 3C 6 H 5 O 7 ·2H 2 O)和 16.5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2.2。 3.5.2 pH3.3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12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3.3。 3.5.3 pH 4.0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9mL浓盐酸加水 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4.0。 3.5.4 pH6.4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46.8g氯化钠(优级纯)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4。 3.6 茚三酮溶液 3.6.1 pH5.2的乙酸锂溶液:称取氢氧化锂(LiOH·H 2 O)168g,加入冰乙酸(优级纯)279mL,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至5.2。 3.6.2 茚三酮溶液:取150mL二甲基亚砜(C 2H 6 OS)和乙酸锂溶液 (3.6.1)50mL加入4g水合茚三酮(C 9H 4 O 3 ·H 2 O)和0.12g还原茚三酮(C 18 H 10 O 6 ·2H 2 O) 搅拌至完全溶解。 3.7 高纯氮气:纯度99.99%。 3.8 冷冻剂:市售食盐与冰按1∶3混合。 4 仪器和设备 4.1 真空泵。 4.2 恒温干燥箱。 4.3 水解管:耐压螺盖玻璃管或硬质玻璃管,体积20~30mL。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烘干。 4.4 真空干燥器(温度可调节)。 4.5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方案 (茚三酮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利用氨基酸含量这个参数,控制发酵过程。 二、实验原理 游离氨基酸的游离氨基可与水合茚三酮作用,产生蓝紫色的化台物二酮茚一二酮茚胺,产物的颜色深浅与游离氨基酸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70nm 下测其含量。因蛋白质中的游离氨基酸也会产生同样反应,在测定前必须用蛋白质沉淀剂将其除掉。 三、实验材料 发酵液样品; 实验试剂:水合茚三酮;氨基酸标准液;0.1%抗坏血酸 实验仪器:100ml容量瓶;漏斗;三角瓶;研钵;移液器;枪头;沸水浴;具塞刻度试管20 ml×10;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方法 1.溶液配制 (1)水合茚三酮称取0.6g重结晶的茚三酮放烧杯中,加入15ml 正丙醇、30ml正丁醇、60ml乙二醇及9 ml PH4.54的醋酸盐缓冲液混匀,棕色瓶中冰箱内保存,10天内有效。 (2)氨基酸标准液称取80℃烘干的亮氨酸23.4mg,以10%的异丙醇溶解定溶至50ml(含氮为50ug/ ml),取此液5ml,用水定容至50 ml,此为含氮量5ug/ ml工作液。 (3)0.1%抗坏血酸称取0.1g抗坏血酸定容100 ml,随用随配。

2.标准曲线绘制 取6支20ml 试管,按下表加剂: 试剂 管号 1 2 3 4 5 6 亮氨酸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无氨蒸馏水(ml) 2.0 1.8 1.6 1.4 1.2 1.0 水合茚三酮(ml) 3.0 3.0 3.0 3.0 3.0 3.0 抗坏血酸(ml) 0.1 0.1 0.1 0.1 0.1 0.1 氨基氮量(ug/管 ) 1.0 2.0 3.0 4.0 5.0 将各管溶液混合均匀,封口,在沸水中加热15min ,取出后立即用冷水摇 动冷却,用60%乙醇定容至20 ml ,摇匀。 λ=570nm 处测定吸 光度 0 0.025 0.055 0.099 0.146 0.186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氨基氨ug 数为横坐标,绘标准曲线如图: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游离氨基氮标准曲线 y = 0.0382x - 0.0103 R 2 = 0.9882 -0.05 00.05 0.10.15 0.20123456 氨基氮(ug) 吸光度A 3.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取20ml 试管,取待测液1ml ,加蒸馏水l ml ,水合茚三酮3.0 ml ,坏血酸0.1ml ,混匀,封口。沸水浴加热1 5分钟,冷水中摇动冷却,用 60%乙醇定溶至20ml ,摇匀,于570mn 测定吸光度。

米糠常规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及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的测定

米糠常规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及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的测定 <作者>田科雄;高凤仙;贺建华;丁文革;易雪静 <首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信息类型>刊 <文献来源>饲料工业 <出版时间>2003,(5):16~17 <关键词>饲料质量控制;生物学评价;饲料产品;米糠;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 <正文> 米糠是稻谷加工的主要副产品,由稻谷的果皮、种皮、外胚层、糊粉层、胚及少量胚乳组成。我国年产稻谷1.7亿吨左右,稻谷的出糠率在6 %~7 %之间,因此,我国的米糠饲料资源在1 100万吨以上。米糠脂肪含量高(16 %~18 %),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是动物必需脂肪酸的良好来源。粗蛋白质含量多在13 %~15 %之间,据此计算,我国每年可提供米糠蛋白质150万吨,而且一般认为其蛋白质的品质优于谷物饲料。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通常用其氨基酸的生物学效价来表示。但是,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米糠的猪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的报道。本次试验用全收粪法测定米糠的常规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用“T”型瘘管收粪法测定米糠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为畜牧生产实践提供米糠营养价值的基础数据,以促进其合理利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待测饲料 试验用米糠采用长沙市某大米加工厂新生产的,为防止米糠在试验期间氧化和霉变,在米糠中加入0.1 %的防霉剂和0.01 %的抗氧化剂,并添加0.5 %的三氧化二铬作指示剂,充分混合均匀备用。 1.1.2 试验动物 选体重为35 kg的去势的生长公猪8头,单独饲养于猪专用消化代谢笼中。 1.2 试验方法 采用全收粪法测定米糠概略养分表观消化率;采用“T”型瘘管法测定其氨基酸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 1.2.1 试验动物瘘管手术 待试猪适应一周后作瘘管手术,将T型瘘管安装在十二指肠距回肠瓣约10 cm的位置。手术前试验猪禁食48台h,禁水12 h。手术创口在腹中线稍左(避开尿道口),纵向作一长约6 cm的切口,分离内外腹斜肌,剪开腹膜,顺肠管向后找到回盲瓣,在距回盲瓣约10 cm处的回肠段上,紧贴回肠韧带横向做一长约4 cm的切口,将瘘管凹型端插入肠管,绕圆管行小肠荷包缝合,然后将瘘管送回腹腔。在左侧腹部距后肢10 cm处做一切口,由此将圆管引出,用螺母固定,注意松紧适宜,切勿使肠管扭转。按常规腹腔外科手术,分层将腹膜、肌肉和皮肤缝合,术后一周内连续使用消炎药物。术后恢复lO d,开始预试,预试期试猪饲喂全价日粮。 1,2.2样品收集和处理 手术恢复期后进入预试期,预试期10 d,预试开始即进入饲料过渡,预试期的最后3 d全部饲喂米糠。正式试验期(全收粪法)5 d,每天每头猪饲喂米糠600~800 g,分两次饲喂,保证饮水供应。记录每天的排粪量,并按20%取粪样加入10 %的硫酸(每100克8~10 ml),放于55~65 ℃烘箱烘干,待全部粪样收集完后,烘干、回潮、称重、制样,该样品用于常规养分消化率的测定。 全收粪法结束后隔一天,再用指示剂法收集5 d回肠末端的食糜,每天分4次收集,每次收集30 min,收集的样品保存于—20 ℃冰柜中,待全部样品收集完后,取约600 g食糜样65 ℃下恒温干燥、回潮,制样用于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的分析和测定。 1.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常规营养成分需测定的指标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总能。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进行,参照GB6482—6439—86的标准方法测定;饲料与粪样中铬含量按GBl3088—91方法测定;饲料和排泄物的总能用WZR—1型全自动氧弹式测热仪测定。 氨基酸分析需测定的指标为赖氨酸、天冬氨酸等16种常见氨基酸。采用酸水解法,样品先用6 N盐酸水解24 h(110 ℃),然后采用HPLC法测定其氨基酸含量。 1.3 数据统计 常规养分的消化率按全收粪法的表观消化率计算公式,氨基酸消化率按日粮和粪便中铬的含量,依据以下公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