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脑室肿瘤概述

合集下载

颅内肿瘤概述ppt课件.pptx

颅内肿瘤概述ppt课件.pptx

Page 23
颅内肿瘤的治疗(四)
光动力学治疗(PDT)
用醋酸或硫酸处理过的血卟啉衍生物(HPD),能通过血脑屏障,容易被瘤细胞吸收。 瘤细胞HPD的积贮可较正常组织细胞大5~20倍,停留在细胞内的时间可达48h。
在此期间如用氩激光照射瘤床,则含有光敏物质的瘤细胞因发生光理化反应而失去活力或死亡。
Page 14
八、颅内肿瘤的临床检查(一)
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颅X线摄片、放射性核 素脑造影、脑室和脑池造影、 脑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过去 曾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 方法,不仅具有病变定位的意 义,还有一定的定性诊断价值。 但是这些检查除X线摄片外, 都有损伤性,应根据需要慎重 选择。
Page 15
最大限度切除肿瘤 术后常规局部野照射Dt50Gy 最大限度切除肿瘤 术后常规局部野照射Dt54~60Gy
提倡 提倡 提倡
不提倡 提倡
不提倡 提倡
不提倡 P提ag倡e 20
颅内肿瘤的治疗(一)
手术治疗
是颅内肿瘤最基本、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不造成重大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力争完全切除 或大部切除。 颅内肿瘤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切除、内减压、外减压 和捷径手术。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良性肿瘤大部都可彻底切 除并很好地保护神经功能。 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再加其他治疗,也能获得较 好结果。 部分切除肿瘤缩小肿瘤体积或内外减压,脑脊液分流 等姑息性手术,可暂时缓解颅内高压,争取其他治疗时 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常见原发颅内肿瘤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
发生率(%)
治疗方法
5年生存率(%)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 脑膜瘤 垂体腺瘤 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颅咽管瘤

第四脑室手术的解剖要点

第四脑室手术的解剖要点

第四脑室手术的解剖要点*导读:本文介绍第四脑室手术的解剖要点。

……第四脑室手术人路的选用往往取决于病变在第四脑室的位置。

病变位于第四脑室中线附近,可采用枕下正中人路;若病变位于第四脑室外侧角和外侧隐窝,则采用枕下外侧人路。

第四脑室正中人路需要向两侧牵开或切除部分小脑扁桃体、切开下州及后髓帆等。

Dandy指出,第四脑室肿瘤手术时,正中切开叫部,不会产生功能紊乱。

切开下刘时,下躬l表面的妇锥蝴垂点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由该点至第四脑室尖的距离约为20 nun,可作为切开下蝴厚度的依据。

在牵引小脑扁桃体和切开时,小脑后下动脉的走行及其分支情况值得特别注意。

小脑后下动脉自椎动脉发出后,先绕延髓腹侧及外侧面行向后,继而向下,在延髓背面下部形成尾拌,然后沿延髓背外侧上升,到达小脑扁桃体上内面再度弯曲,下行一段后或立即分为内、外侧支。

内侧支在扁桃体和下叫之间行向后,分布于下蚓;外侧支分布至小脑扁桃体下面和扁桃体。

作者在35个脑标志中,亦发现左右侧各有7侧缺乏内侧支,占24%士4.78%,左侧缺乏内侧支的全由对侧的内侧分支代偿,右侧缺乏内侧支的有5侧由对侧的内侧分支代偿,有1侧的内外、侧支均由对侧的主干分支代偿。

这些代偿支在扁桃体内面中上部发出,横行至对侧,然后在扁桃体与下绷之间下后行,分布至下蝴。

因此,在牵引扁桃体和切开下X31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这些代偿支。

下蝴切开后,后髓帆和脉络组织就暴露出来。

脉络组织的脑室面附有脉络丛,两侧脉络丛的内侧部之间常有裂隙,但在其头端或尾端常相互融合。

正中切开后髓帆和脉络组织时,必须考虑到脉络丛的融合情况,尤其要注意避免损伤至脉络丛的血管。

在第四脑室内行肿瘤切除时,由于第四脑室境界小,小脑上下角位于第四脑室的两侧,较易造成小脑上下角的损伤。

一旦发生损伤,就会产生意向性振颤,动幅障碍、平衡失调,共济失调和瞒珊步态等症状。

熟悉第四脑室的一些测量数据,尤其是第四脑室的宽、高等数据,有助于把握手术的范围,从而减少对小脑上、下脚和其他结构的损伤。

第四脑室及小脑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第四脑室及小脑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要 目的 : 讨 电视 胸 腔 镜 辅 助 小切 探
口手术( A S 在肺癌根 治术 中应 用的疗 V T) 效。方法: 回顾性 分 析 了 5 手 术 患者 的 6例 临床资料。本组 患者 中肺叶切除 5 , 2例 全 肺切除 3 , 例 中转 开胸 手 术 l 。结 果 : 例 所 有手术患者均安全度 过围手术期 , 无手 术 死 亡 病例 ; 与常 规 开 胸 手 术 比较 , A 具 V T S 有创 伤 小、 后 恢 复 快 的优 点。结 论 : 术 V T 较胸 外 科 常规 手 术 有 明显优 势 。 A S
关键词 助 小切 口
02. 8 04
非 小细 胞 肺 癌 电视 胸 腔 镜 辅 肺 癌根 治 术
di1 . 9 9j i n 10 —64 . 0 0 o:0 36 /.s . 0 7 s 1x 2 1 .
资 料 与 方 法
20 03年 5月 ~20 0 8年 l 0月 行 肺 癌 根治术 5 6例 , 3 男 9例 , l ; 女 7例 年龄 4 0 7 2岁 , 均 5 平 9岁 ; 围 型 肺 癌 3 周 0例 , 中央型肺癌 2 6例 ; 上肺 叶切 除 1 , 左 4例 右上肺 叶切 除 l , 0例 右下 肺 叶切 除 l 3 例, 左下 肺 叶 切 除 1 6例 , 全 肺 切 除 2 左 例, 右全 肺切 除 1例 ; 癌 的 T M 分 期 肺 N T N M 5例 , 1 1 6例 , 1 2 04 1 O 01 T N M13 T N M 例 ; 癌 的病 理 分 型 鳞 癌 3 肺 8例 , 鳞 癌 7 腺 例 , 癌 9例 , 细 胞 癌 2例 ; 患 者 因 腺 小 1例 胸 腔 内严 重 粘 连 , V T 在 A S下 难 以 分 离 、 渗血较 多而 中转常规开胸 手术 。

第四脑室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第四脑室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年第 13卷第 17期
333
· 护 理 ·
第 四脑 室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侯 莉娜
(江苏省徐州 医学 院附属 医院 神经外科 ,江苏 徐州 221002)
摘 要 :对 26例 第四 脑 室肿 瘤 患者 行 围手 术期 护 理 ,通 过 止 血、脱 水 、抗 感 染治 疗及 对 症护 理 、功 能锻 炼 ,住 院 15~42(16.55±6.23)d顺利 出院。提 出通过严 密观察 生命体征 、意识 、瞳孔的变化 ,认真落 实各项护理措施 ,做好 心理护理与正确的功能康复指导 ,对预 防并发 症 ,减少并发 症引起 的伤害 ,提 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 重要 的作 用。 关键词 :第四脑 室肿瘤 ;围手术期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11473.6 文献标识码 :B DOI:10.3969 ̄.issn.1671.3141.2013.17.262
不彻底 或 电凝 止血 痂脱 落 ,其他 ,如患 者呼 吸道 不 畅 、CO, 蓄积 、躁 动 不 安 、用力 挣 扎 等 引起 颅 内压骤 然 增 高 。故 术 后 应 严 密 观察 患 者 病情 变 化 ,心 电监 护 ,并 准 确 记 录 ,避 免增 加 颅 内压 的因 素 ;一 旦 发 现 患者 有 颅 内 出血 征 象 ,应 及 时报告 医生行 CT检 查 ,做 好再 次手术 的准备 。

0 引言
第 四脑 室是位 于小脑 、延 脑 和脑 桥之 间的脑 内部 腔 隙 , 发 生肿瘤 时 可导致 脑脊液循 环 受阻 ,肿瘤 向脑 室周 围侵犯 或 压 迫 周 围组 织 ,产 生 相 应 的 临床 症 状 ,主 要 为脑 神 经 受损 征 象 川。主要 临床表 现为 :眩晕 、头 痛 、呕吐 、复视 、眼球

四脑室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脑室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 1540 ·
广 东 医学 2010年 6月 第 31卷 第 12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un.2010,Vo1.31,No.12
参 考 文 献
[1] 葛坚 ,郭彦 ,刘奕志 ,等.超声乳化 白内障吸除术治疗 闭角型 青光眼 的初步 临床 观察 [J].中华 眼科 杂志 ,2001,37(5):
合并 白内障患者 应用超声 生物显 微镜 的价值 [J].国际眼科 杂 志 ,2009,9(10):1892—1894. [8] 郑东健 ,王宁利 ,甄兆忠 ,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 眼白内障术 后房角形态的改变[J].眼科 ,2000,9(3):131—135. [9] 朱思泉 ,王宁利 ,张红言 ,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摘 除联合房角 粘连分离术治疗青 光眼合 并 白内障的 临床研究 [J].首 都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05,26(3):263—265. [10]韩霞 ,叶剑 ,王维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 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J].中国实用眼科 林 ,吕晓 飞 ,余 国威
南方医科 大学南方 医院影像 中心 (广 州 510515); 河 南科技大 学第 一附属 医院核磁共振 室(河南洛阳 471003)
【摘 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四脑 室区肿瘤的 MRI特征 ,以提 高对四脑 室区肿 瘤的诊 断和 鉴别诊 断能力。方 法 收 集经 MRI检 查并 经手术病理证 实的四脑 室区肿瘤 37例 ,其 中髓母细胞 瘤 l6例 ,室管膜 瘤 8例 ,星形 细胞 瘤 4例 ,血管母 细胞 瘤 2例 ,表 皮样 囊肿 3例 ,胚胎发育不 良性神 经上皮瘤 (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 DNT)1例 ,淋 巴瘤 1例 ,脉络 丛乳 头状瘤 1例 ,转移 瘤 1例 。结果 16例髓母 细胞瘤均位 于 小脑蚓部 ,8例表现 为 “棉 花团状 ”强化 ;6例室管膜瘤(6/8)有 多个囊变 区;2例 星形细胞 瘤(2/4)增 强表现 为“花环状”强化 ;2例血 管母 细胞瘤瘤 内及瘤周均可见流空血管影 ;3例表皮样囊肿呈 均 匀的长 T1长 信 号 ;淋 巴瘤 12呈均 匀等信 号,无 囊 变或 出血 ;脉络 丛乳 头状 瘤边缘 呈波浪状 ;DNT及 转移瘤均表现为均 匀强化的结节。结论 应用 MRI检 查技 术是 目前诊断第四脑肿瘤最好的方法。仔细观察肿 瘤本 身部位 、大小、信 号特 点以及周 围组 织结构的 关 系,结合 四脑 室区肿瘤的发病部位、患者年龄等特征 ,可提 高诊 断准确率。

脑室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星形胶质细胞瘤影像学
• 低度恶性:CT低密度,钙化(15%),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无或 轻度强化。
•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 高度恶性:CT混合密度,T1WI/T2WI混
合,信号,囊变、坏死多见;增强后不均匀 强化。
胶质母细胞瘤。
少突胶质瘤II级。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 G A
• 发病率占结节硬化病人的10~15%。 • 发病年龄小于20岁。 •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及孟氏孔。
SGA的病理学
• 多为结节性硬化伴发的错构瘤恶变 所致。
• WHO将其归为Ⅰ级星形细胞瘤。 • 典型者为双核或多核星形细胞。 • 囊变常见,有丝分裂,坏死罕见。
S G A 的影像学
• 平扫,呈低等混合密度, T1WI低等 混合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 ,囊变常见。
侧脑室脑膜瘤。
侧脑室脑膜瘤。占颅脑肿瘤的0.5%;为良性神 经元肿瘤。
• 年龄:好发于年轻人。 •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内前2/3处孟氏孔
区,以一侧脑室为主向双侧脑室生长为 特征。
中枢神经细胞瘤病理学
• 肉眼观呈边界清,分叶状肿块。 • 坏死、囊变常见,出血可见。 • 光镜下结构类似于少枝胶质瘤。 • 电镜下证实为神经源细胞的异常分化。
室管膜下瘤的影像学
• 平扫,呈低或等密度, T1WI 呈 低或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 钙化少见,偶见出血。
• 增强后大多无强化。
室 管 膜 下 瘤。
星形胶质细胞瘤
• 发病率占中枢NS肿瘤的40~50%。 • 据生物学行为分三个亚型: ➢ 低度恶性、间变性和高度恶性。 ➢ 发病年龄与恶性度密切相关。 ➢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

脑肿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脑肿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脑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人体各个器官都受影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那么,什么是脑肿瘤?早期症状有哪些?什么是脑肿瘤脑肿瘤是指大脑内的组织和细胞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异常分化。

脑肿瘤可能发生在脑组织中,也可能发生在脑组织附近,如神经、垂体、松果体和覆盖大脑表面的膜层。

如果脑肿瘤起源于大脑,称为原发性脑肿瘤;如果从身体的其他部位扩散到大脑,称为继发性脑肿瘤,也称为转移性脑肿瘤。

脑肿瘤的性质包括良性、恶性和混合型。

良性肿瘤占大多数,其特征是生长缓慢,具有侵袭性,容易复发和扩散。

恶性脑肿瘤具有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和预后差的特点,并且对放疗和化疗也非常敏感。

脑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1.2。

20—50岁的男性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人体机能逐渐衰老有关。

脑肿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基因突变等有关,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了解脑肿瘤早期症状头痛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许多人在醒来时会感到头痛,这是由颅内压力增高引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症状会逐渐加剧,有时会更加严重,出现一些新症状。

视力减退颅内肿瘤生长迅速时可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有些人出现单眼球突出的症状,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严重时会睑裂闭合不上。

一侧眼突出的病例50%由颅内疾患引起,其中脑肿瘤的可能性最大。

恶心、呕吐颅内肿瘤压迫脑神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与胃肠疾病的呕吐相比,脑肿瘤患者的呕吐没有腹胀、恶心、腹泻的症状。

这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致使延髓中枢受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尤其在一阵头痛后突然出现喷射状呕吐,常可喷出较远。

癫痫颅内肿瘤压迫脑神经,引起癫痫发作。

肢体麻木颅内肿瘤压迫脑神经时可出现肢体麻木,或肢体运动异常。

嗅觉丧失脑肿瘤导致嗅觉丧失的原因很多,包括颅内压增高、内分泌紊乱、嗅觉功能障碍等。

脑肿瘤的治疗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脑肿瘤,治疗方法都不一样,因此在治疗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疾病名】室管膜肿瘤【英文名】ependymoma

【疾病名】室管膜肿瘤【英文名】ependymoma

【疾病名】室管膜肿瘤【英文名】ependymoma【缩写】【别名】ependymocytoma;室管膜瘤;室管膜细胞瘤【ICD号】M9391/3【概述】室管膜细胞肿瘤是来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脑内白质室管膜细胞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由Virshow于1863年首先发现。

按1993年WH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新分类,室管膜细胞肿瘤分为室管膜瘤、间变性(恶性)室管膜瘤、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与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四类。

室管膜瘤为低恶性,相当Kernohan的Ⅰ级与Ⅱ级,而间变性室管膜瘤相当于Kernohan Ⅲ级与Ⅳ级。

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绝大多数见于脊髓马尾。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subependymoma)为少见的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

1945年由Scheinker首先发现并作描述。

以后,陆续有作者对其报道,并发现部分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病例有家族史,认为其发病可能有遗传因素。

另有作者认为室管膜下室管膜瘤为室管膜局部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类错构瘤,可能有长期慢性室管膜炎引起的室管膜或室管膜下胶质细胞增生所致。

对室管膜下室管膜瘤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瘤细胞可能来源于具有向室管膜细胞或星形细胞双重分化能力的室管膜下细胞。

【流行病学】室管膜瘤和恶性室管膜瘤总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2%~9%,占神经上皮肿瘤的10%~18.2%;男多于女,男性和女性之比为1.9∶1。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儿童组的发病率较高,发病高峰年龄为5~15岁,占儿童颅内肿瘤的6.1%~12.7%,构成全部神经上皮肿瘤的8.0%~20.9%。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患儿年龄小于其他部位室管膜瘤患儿的年龄,整体的男女比例为1∶1,但是幕上室管膜瘤以男性多见。

一般3/4的肿瘤位于幕下,1/4位于幕上,在儿童幕下占绝大多数。

回顾几组大宗室管膜类肿瘤的报道,在455例此类肿瘤中,151例(33%)位于幕上,304例(67%)位于幕下。

一项对儿童室管膜瘤的研究表明,恶性室管膜瘤更多的位于幕上(81%∶19%),而低级别的室管膜瘤更多的发生在后颅凹(61%∶3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脑室位于幕下后颅凹内,其形状如尖端向上的帐篷样。其顶尖部由前后髓帆构成,背侧
为小脑,腹侧为桥脑和延髓。第四脑室上接中脑导水管,下端以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其
位置相当于小脑桥脑角处,以中孔与枕大池相通。第四脑室接受由第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
流来的脑脊液,并通过中孔或侧孔流向蛛网膜下腔,再通过蛛网膜颗粒进入静脉系统。第四
脑室底呈菱形,桥脑与延髓的神经核团多与此相毗邻,如延髓的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
耳蜗和前庭神经核;桥脑的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和三叉神经感觉核等。因此当第四脑
室发生肿瘤时,首先产生脑脊液循环受阻,肿瘤向脑室周围扩延侵犯或使其周围组织受压时,
即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即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颅神经受损症状。原发于第四脑室
的肿瘤多为脉络膜乳头状瘤,起源于脑室壁的肿瘤不但侵入第四脑室内生长,而且常侵犯脑
干或小脑,如室管膜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等。脑室顶部之肿瘤多起于小脑的蚓部,以髓母细胞
瘤居多。第四脑室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