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宋初文学 中国文学史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 典雅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
• 2、诗歌―――《诗经》
三、战国文学(百家争鸣)
• 1、散文
• 诸子散文:《孟子》、《荀子》、《庄子》、 《韩非子》 历史散文:《战国策》

• 2、诗歌:《楚辞》——《诗经》之后的 又一个诗歌高峰
• 战国文学突破了春秋时温文尔雅的风尚, 时常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激情,其中最有代表 性的是《孟子》和《庄子》。
• 2、宋学
• 是宋、元、明经学研究的主流。宋学不满汉 学只讲美刺的毛、郑《诗》学,集中批判《毛诗 序》。代表性的是朱熹的《诗集传》。 • 宋学以理说《诗》,主性情、主义理。‚凡 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 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 (《四书集注》) • 宋学的功劳在于指出了《诗经》中存在着大 量的与‚美刺‛无关的民间歌谣。
• 五、战争徭役诗 • 战争与徭役为主要题材的叙事和抒情诗称为
战争徭役诗,这类诗大概有30首。《小雅· 采薇》 《秦风· 无衣》《大雅· 常武》《大雅· 江汉》 《豳 风· 东山》 《卫风· 伯兮》 《王风· 君子于役》 • 从总体上看,战争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 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 亲的意识。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 心理特点。
三、古代《诗经》研究简说

《诗经》的传授和研究,自汉以下,主 要用于经学。经学是开始于汉代、绵延至 清代的一门专攻儒家经典的学问。大致说 来,汉学重‚美、刺‛,宋学重‚义理‛, 清代‚朴学‛重‚考据‛。
• 1、汉学 • 是汉、唐经学研究的主流。汉学研究 《诗经》的典型著作有《毛诗序》、《毛 诗郑笺》、《毛诗正义》等。《诗大序》 总论《诗经》,认为诗歌反映政治:‚治 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 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中国古代文学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PPT课件

.
25
贺铸之词
贺铸有少数词能 越出恋情闺思的范围, 而着力抒写个人的身 世经历和某些社会现 实。他的性格本近于 侠,以雄爽刚烈见称 于士大夫之林。
.
26
鹧鸪天·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 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
.
16
全盛时期的宋词
东坡居士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二妻二妾:朝云暮云 东坡肉:被贬黄州
.
17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观情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深入。
.
5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
6
晏殊
晏殊为北宋初年接
触词人的代表。
他的词音律和谐,
语言精美,进一步奠定
了疏淡清丽、精致柔婉
的风格在宋词中地位,
也把宋词语言进一步推
向文人化、典雅化。
.
7
晏殊十四岁中进士,被赋以神童 之称。一生仕途坦荡,无功亦无过, 被后人成为——“太平宰相”。
.
8
晏殊词绝大部分内容
是描写男女之间的相思 爱恋和离愁别恨的,但 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 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 显得温润娴雅、和婉明 丽。晏殊非常善于捕捉 自然景物敏锐而纤细的 感受,并善于抒发由此 而产生的深蕴凄婉的感 情。这类作品最能反映 晏殊词的特色。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宋代文学 第1章~第5章【圣才出品】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宋代文学 第1章~第5章【圣才出品】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1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1.1复习笔记一、西昆派和宋初诗文1.西昆派(1)《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是以杨亿为首的十几个御用文人典型的点缀太平的诗歌总集。

内容多为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

(2)流派特点:片面模仿李商隐诗,追求形式上的辞藻华丽、典故迭出、声律谐和、对仗工稳,但缺乏真正的生活感受,因而内容单薄、虚情假意、浮靡艳冶。

2.复古主义思潮(1)背景:晚唐五代以来浮靡文风发展的同时,对立的复古主义思潮也正在发展。

(2)代表人物①柳开:以继承韩柳古文传统为己任,强调道对文的决定意义,认为文应该为现实政治文化服务,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宋初浮靡的文风,但未能密切联系实际。

②王禹偁:从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宋代最早倡导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诗人,关心民苦民瘼;批评颓靡文风,抱“革弊复古”之愿。

③姚铉:据《文苑英华》编《唐文萃》,特别立了“古文”一门,以示接受韩柳的古文概念和传统。

④穆修:刻印韩柳文集以抵制西昆派,是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⑤宋真宗:下诏复古,客观上打击了西昆派,推动了诗文革新运动。

二、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1.欧阳修(1)简介:字永叔,庐陵人。

拥护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关心国事,直言敢谏。

(2)文学主张:倡导诗文革新,提倡平实朴素文风,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也强调文章与“百事”联系起来,为现实政治、生活服务。

其政论性散文直接为政治斗争服务。

(3)诗文成就:①立论富于现实意义,语言婉转流畅、笔端饱富感情,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都显得摇曳生姿,风格清新,具有较强的感人力量。

②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语句圆融轻快,略无滞涩窘迫之感,语气轻重和声调和谐。

③代表作:《朋党论》、《伶官传序》、《释秘演诗集序》、《泷冈阡表》、《醉翁亭记》、《秋声赋》、《食糟民》、《明妃曲与王介甫》、《六一诗话》、《易童子问》、别集《欧阳文忠公集》等。

2.范仲淹(1)简介: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古文富于政治性,爱国爱民,博大坚贞。

宋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史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由于北宋前期近百年间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城市的歌舞伎艺、乐曲新声因此十分兴盛,帝王及达官贵人都普遍爱好,一方面用以满足生活的娱乐享受,一方面用以点缀皇家的“太平盛世” ,词就在这样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在晚唐五代文人词创作的基础上大量发展起来。

第一节晏欧与北宋前期词一、宋仁宗时期词坛复兴的缘由宋初60年词坛沉寂,到宋仁宗时期,著名词人柳永、晏殊、欧阳修、宋祁、张先等登上词坛,宋词的创作才逐渐步入高度繁荣并迅速发展的轨道。

仁宗朝,词坛复兴的两大缘由:1.宋朝立国重文轻武,最高统治者有意倡导士大夫歌舞享乐之风。

到了仁宗时期,政治得到巩固,新一代的文人在新朝环境中成长,在这种歌舞享乐的文化环境中,最适合用词的形式进行创作。

2.王易《词曲史•衍流第四》:“有宋词流之盛,多由君上之提倡。

北宋则太宗为词曲第一作家,真、仁、神三宗俱晓声律;徽宗之词尤擅胜场。

”如宋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宋史乐志》)统治者的提倡,燕乐新声的大盛,是宋词复兴最直接的文化背景。

二、小词观念在宋前期,一般人的词学观念还是承袭晚唐五代,还是把词看作是“小道”、“薄技”,是个人的玩意儿。

因此,词技虽有发展,词境虽有提高,但还没有大的突破。

(三、渊源和成就冯煦《蒿庵词话》:“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

”冯氏所指宋初诸家,实只是以晏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并没有兼包柳永和张先。

如果说,晏欧主要源自南唐的话,那么张先就更多地接受了花间词风,柳永又在花间词之上远承早期民间词。

但就其主流而言,宋词的第一渊源自是五代词。

1. 多数词家熟于小令,对慢词少有涉猎。

2. 歌者之词在五代词的基础上有发展,张先走得不远,柳永则把宋词引入了一条新路。

此下章详论。

3. 宋前期词引人注目的贡献还在于,把传统的歌者之词逐渐发展为士大夫之词。

他们的词,在绮席歌宴中,浓艳的脂粉气淡化了,清雅的文人意趣加重了。

四、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1、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江西抚州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中国文学批评史ppt课件

中国文学批评史ppt课件

四、金元的诗文批判
王假设虚、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方回、杨维桢
五、戏曲小说批判
燕南芝庵<唱论>〔论声乐〕 钟嗣成<录鬼簿> 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 罗烨<醉翁谈录>
<唱论>对“唱〞的分类 〔一〕唱曲之门户:
小唱、寸唱、慢唱、坛唱、步虚、道情、撒炼、带烦、瓢 叫
〔二〕歌曲所唱标题:
曲情、铁骑、故事、采莲、击壤、叩角等
“点铁成金〞见于他的<答洪驹父书>: 所寄<释权>一篇,词笔纵横,极见日新之
效。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到古人耳。 青琐祭文,语意甚工, 但用字时有未安处。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 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 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 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 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
二、五色绚烂与自然天成
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 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 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 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文说>〕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约如行 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 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答谢民师书 >〕
食乎粟,衣乎帛,何不能安于众哉?苟不从 于吾,非吾不幸也,是众人之不幸也;吾岂以众 人之不幸,易我之幸乎?纵吾穷饿而死,死即死 矣,吾之道岂能穷饿而死之哉?吾之道,孔子、 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 扬雄、韩愈之文也。〔柳开<应责>〕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课件整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课件整理.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一、先秦文学的形态1、诗乐舞紧密结合2、文史哲不分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二、先秦文学作家的流变1、夏商时期,以巫觋为主2、商周之际,史官成为史家散文最早创作者3、西周、春秋时期,贵族是文学的主要创作者4、春秋、战国之际,士阶层是文学创作的主流三、文字产生前的上古文学创作是远古歌谣与上古神话。

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现存古代文献中,最有神话学价值的是《山海经》。

二、中国古代的四大神话:女祸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均保留于《淮南子》。

三、神话的分类及代表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4、战争神话炎黄之战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四、中国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文学化3、宗教化第二章《诗经》★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计305篇。

收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作品。

分风、雅、颂三类。

二、《诗经》六义及其含义(P52、61)1、风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诗经》里有十五国风。

2、雅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

3、颂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

4、赋赋即铺陈直叙,指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5、比比就是比方,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6、兴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诗经》内容及其代表作1、民族史诗《生民》2、农事诗《七月》3、燕飨诗《鹿鸣》4、怨刺诗《正月》5、战争诗《采薇》6、徭役诗《君子于役》7、婚恋诗《关睢》《氓》四、《诗经》的艺术特点1、直抒胸臆的风格2、赋、比、兴的运用(赋体诗的定义:通篇都是用赋的手法写成的诗,代表作《七月》。

)3、和谐的语言艺术4、重章叠句5、修辞手法6、句式变化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一、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最完整精要课件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最完整精要课件资料

一、知识题1.北宋初期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作家有:柳开、田锡、穆修等人,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2、柳开是宋初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田锡在古文运动中是过渡者;穆修是继柳开后专力作古文的作家,是响应者。

4.在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中提出“有害”“有文”的文论观点的作家是王禹偁。

3、宋初诗坛诗派林立,宋初三体诗指“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4、王禹偁是宋初诗人,应归入宋初“白体”诗派,即白居易体。

5.宋初重要文学流派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6.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二名词解释1、“西昆体”:1)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2)“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3)《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多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三、问答题1、北宋初期复古思潮方面不同作家的不同途径?答: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柳开是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田锡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穆修校刻韩、柳文集,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复古思潮在北宋初并未成为主流,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王禹偁在文论方面有所贡献,其文论观点?答: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即传道明心、有言有文。

实际上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

3、杨亿南朝诗的特点是什么?答:1)借古讽今。

2)精于用典。

3)音节流畅。

4)辞采华丽。

体现西昆体取材博赡,炼词精整的特色。

4、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答:1)西昆体之所以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十七人。

2)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于《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PPT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PPT
橘颂、悲回风》
•《天问招魂》简介 《天问》是最为奇特的诗歌,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针对自然现象、
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见识渊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 怀疑批判的精神。作于放逐汉北之时。 《招魂》一般认为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较 高的艺术成就。特色:结构精密,铺排描摹。
擅长分析,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具体对策。
第三节 董仲舒、刘向与西汉后期散文
•引经据典、以灾异论政: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主流新趋势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它的文章推衍于《春秋》,天人相感、阴阳灾异
思想,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冷静沉稳,完全没有西汉初期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
刘向《战国策叙录》 经学家目录学家,结构严整逻辑清晰。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 风云变化以及纵横家应运而生的历史情状。《新说、说苑》最具文学价值。
《墨子》71篇,今存53篇,保存了墨子墨家各派的基本思想。作者,一般认为墨子的弟弟。
特点:善于由小及大,连类譬喻,逐层推理;质朴无化,口语化。
2.《孟子》的雄辩色彩 •具有雄辩色彩。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气势丰沛,是非鲜明。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3.《庄子》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
•东汉赋体的创作演变
班固《两都赋》在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苑囿田猎、宫殿景物、山 川物产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在谋篇布局上, 摆脱了大赋通篇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 幅。
张衡《二京赋》是汉代大赋的绝响。《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 的开山之作。
第四章 两汉诗歌
第一节 五言诗的兴起和成熟 最早的五言诗应该是东汉前期应亨和班固的作品,《赠四王冠诗》 《咏史》 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 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去焉。”
林有《唐 河店妪传》写其“推虏入井” 故事。
《黄岗竹楼记》。
“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 (《还扬州许书记家集》)
创作实践:
一、反映现实; 写民生疾苦,寄予同情,深含愧疚 《感流亡》:“尔为流亡客,我为
冗散官,在官无俸禄,奉亲乏甘鲜。 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峨冠蠹 黔首,旅进长素餐。”
或直接谴责统治者的贪婪。如《端 拱赋》写“一裘之费,百家衣裳”, “一食之用,千人口腹”为“聚民 膏血”。
稍后有穆修。
穆修,(?——1032),字伯长, 郓州人,其《答乔适书》曰:“今 世士子,习尚浅近,飞章句声偶之 辞,不置耳目,浮轨滥辙,靡有异 途焉。其间独敢以古文语者,则与 语‘怪’这儿童也,众又排诟之, 罪毁之,不目以为迂,即指以为惑, 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
正式对西昆派进行严厉攻击批判的是 理学家石介
第一章 宋初文学
主讲:徐希平
宋太宗
宋真宗
影响:欧阳修《六一诗话》:“自 杨 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 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由 是唐诸诗集几废而不行。”“是时 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 文’,能者以取科第,擅名声,以 夸荣当世。”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 州蒲城人,曾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
石介(1005——1045),字守道,兖州奉符 (山东泰安)人时称徂徕先生。郑振铎称其为 “黑旋风式的人物”,其矛头直指杨亿。
其《怪说》:“昔杨翰林欲以文章为宗于天下, 忧天下未尽信己之道,于是盲天下人目,聋天 下耳,使天下人目盲,不见有周公、孔子、孟 轲、扬雄、文中子、韩吏部之道;使天下人耳 聋,不闻……之道。”
《录海人书》
二、学习民歌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
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 "洋溢着劳动者的乐观感情,饶有民 歌清新活泼的风味。
三、写景诗;
《村行》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 语立斜阳。”
散文创作:平易简丽,内容深刻。 《待漏院记》结尾:
传其 广《 泛山 。园 诗小 云梅 :》

第三节 宋初诗文代表 作家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 巨野人。世称王黄州,有《小畜集》。
文艺主张继承杜白、韩柳,自称“本与 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前赋村居杂兴诗》)又称“子美集 开新世界”(《日长简仲咸》)。
“不师今,不师古,不师难,不师易, 不师多,不师少,惟师是尔。”
“近 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 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 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 蠹伤圣人之道 ……其为怪大矣。”
林逋(967——1028)诗风淡远, 有其特色。
不幸粉霜暗疏占众 须有蝶禽香影尽芳 檀微若欲浮横风摇 板吟知下动斜情落 共可合先月水向独 金相断偷黄清小暄 尊狎魂眼昏浅园妍 。,。,。,。,
宋初以继承韩愈古文传统为己任者首 推柳开:
柳开(946-999?),字仲塗,河北 大名人。曾名“肩愈”,号“绍 元”,欲“开圣道之涂”。理论为 “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 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宣扬文 道合一,主张文服务于道,有本末 之别。“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 之厚于容也;文恶辞之华于理,不
第二节
与淫靡文风相对的 复 古主义思潮
西蜀词人牛希济《文章论》盛赞韩愈, 指斥当时浮靡文风为:“唯声病忌讳为 切”。
宋初一些作者力倡复古,为新古文运动 开先声:
代表人物为柳开、穆修、孙复,尹洙、 王禹偁、范仲淹、等人的古文;
寇准、林逋、魏野、王禹偁以及“九僧” 等清浅平淡、质朴无华的诗,都表现出 与时风不同的倾向和趣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