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试题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试题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试题

习题一:

某公司在三个地点有三个分厂,生产同一种产品,其产量分不为300箱、400箱、500箱。需要供应四个地点的销售,这四个地点的产品需求分不为400箱、250箱、550箱、200箱。三个分厂到四个销地的单位运价如表所示。

问:(1)应如何安排运输方案,使得总运费为最小?

(2)假如2分厂的产量从400箱提高到600箱,那么应如何安排运输方案,使

得总运费最小?

习题二:

设有三个化肥厂供应四个地区的农用化肥。假定等量的化肥在这些地区使用效果相同。各化肥厂年产量、各地区年需要量及从各化肥厂到各地区运送单位化肥的运价(单位:万元/万吨)如表所示。试求出总运费最节约的化肥调拨方案。

习题三:

某厂按合同规定须于当年每个季度末分不提供10、15、25、20台同一规格的柴油机。已知该厂各季度的生产能力及生产每台柴油机的成本如表所示。假如生产出来的柴油机当季不交货的话,每台每积压一个季度需储存、维护等费用1500元。要求在完成合同的情况下,做出使该厂全年生产(包括储存、维护)费用最小的决

策。

习题四: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专业年级2011级物流工程指导教师张莹莹 小组成员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物流工程系 2014年9 月12 日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 项目分 值 优秀 (100>x≥90) 良好 (90>x≥80) 中等 (80>x≥ 70) 及格 (70>x≥60) 不及格 (x<60) 评 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 学习态度15 学习态度认 真,科学作风 严谨,严格保 证设计时间并 按任务书中规 定的进度开展 各项工作 学习态度比较 认真,科学作 风良好,能按 期圆满完成任 务书规定的任 务 学习态度 尚好,遵守 组织纪律, 基本保证 设计时间, 按期完成 各项工作 学习态度尚 可,能遵守组 织纪律,能按 期完成任务 学习马虎, 纪律涣散, 工作作风 不严谨,不 能保证设 计时间和 进度 技术水平 与实际能力25 设计合理、理 论分析与计算 正确,实验数 据准确,有很 强的实际动手 能力、经济分 析能力和计算 机应用能力, 文献查阅能力 强、引用合理、 调查调研非常 合理、可信 设计合理、理 论分析与计算 正确,实验数 据比较准确, 有较强的实际 动手能力、经 济分析能力和 计算机应用能 力,文献引用、 调查调研比较 合理、可信 设计合理, 理论分析 与计算基 本正确,实 验数据比 较准确,有 一定的实 际动手能 力,主要文 献引用、调 查调研比 较可信 设计基本合 理,理论分析 与计算无大 错,实验数据 无大错 设计不合 理,理论分 析与计算 有原则错 误,实验数 据不可靠, 实际动手 能力差,文 献引用、调 查调研有 较大的问 题 创新10 有重大改进或 独特见解,有 一定实用价值 有较大改进或 新颖的见解, 实用性尚可 有一定改 进或新的 见解 有一定见解观念陈旧 论文(计算 书、图纸)撰写质量50 结构严谨,逻 辑性强,层次 清晰,语言准 确,文字流畅, 完全符合规范 化要求,书写 工整或用计算 机打印成文; 图纸非常工 整、清晰 结构合理,符 合逻辑,文章 层次分明,语 言准确,文字 流畅,符合规 范化要求,书 写工整或用计 算机打印成 文;图纸工整、 清晰 结构合理, 层次较为 分明,文理 通顺,基本 达到规范 化要求,书 写比较工 整;图纸比 较工整、清 晰 结构基本合 理,逻辑基本 清楚,文字尚 通顺,勉强达 到规范化要 求;图纸比较 工整 内容空泛, 结构混乱, 文字表达 不清,错别 字较多,达 不到规范 化要求;图 纸不工整 或不清晰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系统建模与仿真习题2

系统建模与仿真习题二 1. 考虑如图所示的典型反馈控制系统框图 (1)假设各个子传递函数模型为 66.031.05 .02)(232++-+=s s s s s G ,s s s G c 610)(+=,2 1)(+=s s H 分别用feedback ()函数以及G*Gc/(1+G*Gc*H)(要最小实现)方法求该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2) 假设系统的受控对象模型为s e s s s G 23 )1(12 )(-+=,控制器模型为 s s s G c 32)(+=,并假设系统是单位负反馈,分别用feedback ()函数以及G*Gc/(1+G*Gc*H)(要最小实现)方法能求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如果不能,请近似该模型。 2. 假定系统为: )(0001)(111000100001024269)(t u t x t x ????? ???????+????????????----= [])(2110)(t x t y = 请检查该系统是否为最小实现,如果不是最小实现,请从传递函数的角度解释该模型为何不是最小实现,并求其最小实现。 3. 双输入双输出系统的状态方程:

)(20201000)()(20224264)(75.025.075.125 .1125.15.025.025.025.125.425.25.025.1525.2)(t x t y t u t x t x ??????=????? ???????+????????????------------= (1)试将该模型输入到MATLAB 空间,并求出该模型相应的传递函数矩阵。 (2)将该状态空间模型转化为零极点增益模型,确定该系统是否为最小实现模型。如果不是,请将该模型的传递函数实现最小实现。 (3)若选择采样周期为s T 1.0=,求出离散后的状态方程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 (4)对离散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行连续变化,测试一下能否变回到原来的系统。 4. 假设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 222 )(2+++=s s s s G 系统状态的初始值为?? ????-21,假设系统的输入为t e t u 2)(-=。 (1)将该传递函数模型转化为状态空间模型。 (2)利用公式 ?--+=t t t A t t A d Bu e t x e t x 0 0)()()()(0)(τττ求解],0[t 的状态以及系统输出的解析解。 (3)根据上述的解析解作出s ]10,0[时间区间的状态以及系统输出曲线。 (4)采用lsim 函数方法直接作出s ]10,0[时间区间的状态以及系统输出曲线,并与(3)的结果作比较。 5. 已知矩阵 ???? ??????----=212332110A (1)取1:1.0:0=t ,利用expm(At)函数绘制求A 的状态转移矩阵,看运行的速度如何? (2)采用以下程序绘制A 的状态转移矩阵的曲线,看运行的速度如何? clc;clear; A=[0 1 -1;-2 -3 3;2 1 -2]; t=0:0.1:2; Nt=length(t);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现代物流模拟课程设计指导书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0.3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目的 (3)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要求 (3) 四课程进度安排 (3)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3) 六课程内容 (4) (一)物流系统概述 (4) (二)物流系统模型概述 (5) (三)物流系统仿真 (6) (四)现代物流模拟实验模块 (7) 模块一:物流节点选址模型与仿真 (7) 模块二:运输配送系统模型与仿真 (9) 模块三:库存控制模型与仿真 (10) 模块四:物流节点设施布局模型与仿真 (11) 七参考教材 (11)

一课程简介 《现代物流模拟》为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验课,它通过实战式的仿真情境,将学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生产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活动中,从战略定位,到市场营销活动,到订单活动,到采购与库存决策,到物料供应,到生产与新品研发,到销售与资金运作,从而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物流、供应链管理概况,把握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课程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案例情境下的物流问题,训练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创造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要求 1 学生分组确定各小组成员(每4人构成一个小组),并商量确定课程设计的主题项目,主题项目为现代物流模拟实验的四个模块; 2 各小组根据已选定的主题进行系统建模与设计; 3 课程设计过程中,各小组独立完成,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4 课程设计完成后,各小组成员提交实验报告,并由一名小组代表陈述本小组实验方案(以PPT 形式展示)。 四课程进度安排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操作技能、设计质量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来综合考核学生的实验成绩。评分依据: 1、学生学习态度是否良好

系统建模与仿真考试题

1.信息时代认识世界(科学研究)的三种方法是:理论研究、(_实验研究_)、(__ 仿真___)。 2.根据系统状态随时间变化是连续性还是间断性的,可将系统划分为(_连续系统_)、 (__离散系统__)。 3.系统仿真中的三个基本概念是系统、(__模型_)、仿真。 4.拟对某系统进行研究,首先要对系统作出明确的描述,即确定系统各个要素:实体、 属性、活动、(__状态_)、(_事件___)。 ?阶段性知识测试 5.系统仿真有三个基本的活动,即系统建模、仿真建模和(__仿真实验__),联系这 三个活动的是系统仿真的三要素,即系统、模型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6.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是:(1)调研系统,明确问题、(2)(___设立目标,收集数据 __)、(3)建立仿真模型、(4)编制程序、(5)运行模型,计算结果、(6)(_统计分析,进行决策__) ?阶段性知识测试 7.仿真软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高级程序语言阶段;(2)仿真程序包、初级仿 真语言阶段;(3)商业化仿真语言阶段;(4) (_一体化建模与仿真环境_)阶段。 8.常用的仿真软件有Arena、Automod、MATLAB、Promodel、(__WITNESS______)、 (______FLEXSIM___)。 9.求解简单系统问题的“原始”方法是(___解析解决____),借助(___实验__)可大大 提高该方法的效率和精度。 ?阶段性知识测试 10.排队系统可简化表示为A/B/C/D/E。其中A为到达模式;B为(服务模式)、C为服 务台数量、D为系统容量;E为排队规则。 11.常见的排队规则有:先到先服务、后到后服务、优先级服务、最短处理时间优先服 务、随机服务等。请以连线方式将下列排队规则名称的中英文对照起来。 先进先出FIFO 后进先出LIFO 随机服务SIRO 最短处理时间优先SPT 优先级服务PR ?阶段性知识测试 12.模型中,习惯称实体为成分。成分可分为主动成分和被动成分。请问排队系统中的 随机到达的顾客属于(主动)成分(主动/被动)。 13.事件是改变系统状态的瞬间变化的事情。一般指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事件可分为必 然事件(主要)、条件事件(次要)、系统事件。其中(______)一般不出现在将来事件表中(FEL)。 14.活动是具有指定长度的持续时间,其开始时间是确定。排队系统主要活动有 (_______)和服务活动。 ?阶段性知识测试 15.仿真时钟表示仿真时间的变量。Witness仿真系统中仿真钟用系统变量(TIME)表 示。 仿真策略,也称仿真算法。离散事件系统适用的仿真策略有(_事件调度法_)、活动扫描法、进程交互法、三阶段法等。 16.建立输入数据模型需要4个步骤:(1)从现实系统收集数据;(2)(_确定输入数据

系统建模与仿真习题3及答案

系统建模与仿真习题三及答案 1.已知系统 )24(32)(21+++=s s s s s G 、2 103)(2+-=s s s G 求G 1(s)和G 2(s)分别进行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后的系统模型。 解: clc;clear; num1=[2 3]; den1=[1 4 2 0]; num2=[1 -3]; den2=[10 2]; G1=tf(num1,den1); G2=tf(num2,den2); Gs1=series(G1,G2) Gp1=parallel(G1,G2) Gf=feedback(G1,G2) 结果: Transfer function: 2 s^2 - 3 s - 9 ------------------------------ 10 s^4 + 42 s^3 + 28 s^2 + 4 s Transfer function: s^4 + s^3 + 10 s^2 + 28 s + 6 ------------------------------ 10 s^4 + 42 s^3 + 28 s^2 + 4 s Transfer function: 20 s^2 + 34 s + 6 -------------------------------- 10 s^4 + 42 s^3 + 30 s^2 + s – 9 2.某双闭环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利用feedback( )函数求系统的总模型。 解: 模型等价为: 编写程序: clc;clear; s=tf('s'); G1=1/(0.01*s+1); G2=(0.17*s+1)/(0.085*s); G3=G1; G4=(0.15*s+1)/(0.051*s); G5=70/(0.0067*s+1); G6=0.21/(0.15*s+1); G7=(s+2)/s; G8=0.1*G1; G9=0.0044/(0.01*s+1); sys1=feedback(G6*G7,0.212); sys2=feedback(sys1*G4*G5,G8*inv(G7)); sys=G1*feedback(sys2*G2*G3,G9) 结果: Transfer function: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和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姓名孙会芳 学号 099094090 班级工093 指导老师暴伟霍颖

目录 一、课程任务书 (3) 1.题 目............................................................... (3) 2.课程设计内容 (3) 3.课程设计要求 (4) 4.进度安排 (4) 5.参考文献 (4) 二、课程设计正文 (5) 1、题目 (5) 2、仿真模型建立 (5) (1)实体元素定义 (5) (2)元素可视化的设置 (6) (3)元素细节设计 (8) (4 ) 模型运行和数据.................................................................. . (10) (5)模型代码 (12) (6)模型改进 (16) 3.实验感想 (17)

三、参考文献 (18)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任务书 1. 题目 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仿真 2. 课程设计内容 系统描述与系统参数: (1)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空间运输。 (2)两种工件A,B分别以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A进入队列Q1, B进入队列Q2,等待检验。(学号最后位数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按照下表进行) (3)操作工人labor1对A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分钟,操作工人labor2对B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分钟。 (4)不合格的工件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工件送往后续加工工序,A的合格率为65%,B的合格率为95%。 (5)工件A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3队列中等待;B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4队列中等待。 (6)A在机器M1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5,1)分钟;B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8,1)分钟。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考前复习题资料-共12页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考前复习题 1、名词解释(5*4分) (1)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2)物流系统模型:物流系统模型是对物流系统特征要素、有关信息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抽象表达,描述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反映系统的某些本质。 (3)系统仿真:应用数学模型、相应的实用模型的装置、计算机系统、部分实物的仿真系统,对某一给定系统进行数学模拟、半实物模拟、实物模拟,以便分析、设计、研究这种给定系统;或者利用这种仿真训练给定系统的专业人员。 (4)离散事件系统:指系统状态在某些随机时间点上发生离散变化的系统。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本质上属于人造系统 (4)实体:实体是描述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实体、属性、活动)之一。在离散事件系统中的实体可分为两大类:临时实体及永久实体。在系统中只存在一段时间的实体叫临时实体。这类实体由系统外部到达系统,通过系统,最终离开系统。临时实体按一定规律不断地到达(产生),在永久实体作用下通过系统,最后离开系统,整个系统呈现出动态过程。 (5)事件:事件就是引起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系统是由

事件来驱动的。在一个系统中,往往有许多类事件,而事件的发生一般与某一类实体相联系,某一类事件的发生还可能会引起别的事件发生,或者是另一类事件发生的条件等,为了实现对系统中的事件进行管理,仿真模型中必须建立事件表,表中记录每一发生了的或将要发生的事件类型和发生时问,以及与该事件相联的实体的有关属性等。 (6)仿真时钟:仿真钟用于表示仿真时间的变化。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状态是在离散时间点上发生变化的,并且由于引起状态变化的事件发生时间的随机性,仿真钟的推进步长是随机的。如果两个相邻发生的事件之间系统状态不发生任何变化,则仿真钟可以跨过这些“不活动”周期。从一个事件发生时刻推进到下一事件发生时刻,仿真钟的推进呈跳跃性,推进速度具有随机性。 (7)事件调度法:仿真模型中的时间控制部件用于控制仿真钟的推进。在事件调度法中,事件表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控制部件始终从事件表中选择具有最早发生时问的事件记录,然后将仿真钟修改到该事件发生时刻。对每一类事件,仿真模型有相应的事件子程序。每一个事件记录包含该事件的若干个属性,其中事件类型是必不可少的,要根据事件类型调用相应的事件子程序。在事件子程序中,处理该事件发生时系统状态的变化,进行用户所需要的统计计算;如果是条件事件,则应首先进行条件测试,以确定该事件是否确能发生。如果条件不满足,则推迟或取消该事件。该事件子程序处理完后返回时问控制部件。 (8)进程交互法:一个进程包含若干个有序事件及有序活动。进程交互法采用进程描述系统,它将模型中的主动成分所发生的事件及活动按时间顺序进行组合,从而形成进程表,一个成分一旦进入进程,它将完成该进程的全部活动。 (9)连接:通过对象之间的连接定义仿真模型的流程,模型中对象之间是通过端口来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试卷(A卷)

上海海洋大学试卷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简述题(共40分) 1.什么是事件?在单通道排队系统中,哪两个典型事件影响系统的状态?这两个典型事件分别发生时,可能会改变系统哪些状态?(5分) 事件是指引起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行为或者事情 在单通道派对系统中的典型事件是:顾客到达和服务结束 顾客到达发生,系统可能会由闲开始变为忙,可能引起队长发生变化 服务结束,系统的状态可能有忙变为闲,可能引起队长发生变化 2.分析FMS(柔性制造系统)中的实体、状态、事件和活动。要求每一项写出2个。(8分) 实体:机床、工件 状态:空闲、加工 事件:工件到达、加工结束 活动:工件到达与工件加工开始这之间的一段事件是一个活动

3.在排队模型中,假定用链表来存放排队等待服务的顾客。链表中只有“到达时间”这样的单属性,当前CLOCK =10,已用空间表和可用空间表的情形见下图1,并且任何时候队列中的顾客数不会超过4位。若已知排队系统中依次发生的事件如下表1。 请根据表1中列出的事件画出CLOCK =15,CLOCK =20,CLOCK =25时的已用空间表和可用空间表的情形(注意:画出的图形中必须标上行号)。(8分)

4.库存系统仿真中有哪4种类型的事件?当这4种事件同时发生时,系统如何处理4种事件?(4分) 1 货物到达 2 顾客需求 3 仿真结束 4 月初清库 5.请问输入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并简述各个步骤的基本内容?(6分) 输入数据收集 分布的识别 参数估计 拟合度检验 6.在稳态仿真中,哪两种方法能够提高仿真结果的精度?(4分) 重复运行次数和增加运行长度

最新物流建模与仿真期末复习资料

1、系统模型定义模型是把对象实体通过适当的过滤,用适当的表现规则描绘出的简洁的模仿品。 2、模型的特点 (1)它们都是被研究对象的模仿和抽象; (2)它们都是由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反映被研究对象某些特征的主要因素构成的; (3)反映被研究对象各部分之间的关联,体现系统的整体特征。 3、按照模型的形式分,模型有抽象模型和形象模型 (1)抽象模型 用概念、原理、方法等非物质形态对系统进行描述所得到的模型,包括数学模型、图形模型、计算机程序、概念模型 (2)形象模型 模拟模型和实物模型 4、建立模型的步骤 (1)根据系统的目的,提出建立模型的目的-为什么建模型 (2)根据建立模型的目的,提出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解决哪些问题 (3)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构思要建立的模型类型、各类模型之间的关系等,即构思所要建立的模型系统。-建一些什么样的模型?它们的关系? (4)根据所构思的模型体系,收集有关资料-模型需要哪些资料? (5)设置变量和参数-需要哪些变量和参数? (6)模型具体化--模型的形式是什么? (7)检验模型的正确性--模型正确吗? (8)将模型标准化--该模型通用性如何? (9)根据标准化的模型编制计算机程序,使模型运行--计算时间短吗?占用内存少吗? 5、建立模型的注意事项 (1)明确目的,确定构成要素 (2)模型的简单化和高精度模型 (3)没有固定不变的建模方法 (4)模型的验证 (5)没有人类介入的系统模型 6、系统仿真技术是应用数学模型、相应的实用模型的装置、计算机系统、部分实物的仿真系统,对某一给定系统进行数学模拟、半实物模拟、实物模拟,以便分析、设计、研究这种给定系统;或者利用这种仿真训练给定系统的专业人员。 7、系统仿真的组成要素 (1)实际系统:行为输入输出行为 (2)实验框架:有效性某种假设、限制条件 (3)基本模型:假想的完全解释 能解释实际系统的所有输入-输出行为的模型 (4)集总模型:简化从基本模型或根据实验者对实际系统的设想,按照把各个实体集总在一起并简化它们的相互关系而构造的模型。 (5)计算机:复杂性 8、系统、模型及仿真的关系 系统是研究对象,模型是系统抽象,仿真则是通过对模型的实验以达到研究系统的目的。

系统建模与仿真习题答案forstudents

第一章习题 1-1什么是仿真?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仿真是建立在控制理论,相似理论,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技术等理论基础之上的,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想的系统进行试验,并借助专家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做出决策的一门综合性的试验性科学。 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相似原理。 1-2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仿真法与解析法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点? 答:解析法就是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控制系统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计算。它是一种纯物理意义上的实验分析方法,在对系统的认识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由于受到理论的不完善性以及对事物认识的不全面性等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往往有很大局限性。 仿真法基于相似原理,是在模型上所进行的系统性能分析与研究的实验方法。 1-3数字仿真包括那几个要素?其关系如何? 答: 通常情况下,数字仿真实验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实际系统,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由图可见,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称之为一次模型化,它还涉及到系统辨识技术问题,统称为建模问题;将数学模型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仿真模型,称之为二次模型化,这涉及到仿真技术问题,统称为仿真实验。 1-4为什么说模拟仿真较数字仿真精度低?其优点如何?。 答:由于受到电路元件精度的制约和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模拟仿真较数字仿真精度低 但模拟仿真具有如下优点: (1)描述连续的物理系统的动态过程比较自然和逼真。 (2)仿真速度极快,失真小,结果可信度高。 (3)能快速求解微分方程。模拟计算机运行时各运算器是并行工作的,模拟机的解题速度与原系统的复杂程度无关。 (4)可以灵活设置仿真试验的时间标尺,既可以进行实时仿真,也可以进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软件简介

一、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软件简介 由于物流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内部关联性越来越强。仿真是公司检验其物流系统及决策是否真的高效的唯一可用技术了。在设计一个新的工厂或系统,对已由系统添加新设备或重新优化,仿真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仿真还用来提供直觉的和经验的决策支持。在当今市面上,仿真可用使用专用软件来实现。由于存在着如此多的仿真软件,如何正确的选择软件至关重要。下面列举出典型的系统仿真软件[3]。

二、成功仿真研究的步骤 对于每一个成功的仿真研究项目,其应用都包含着特定的步骤。不论该研究的类型和目的,仿真的过程是保持不变的。一般要进行如下9 步 1.问题定义 2.制定目标 3.描述系统并对所有假设列表 4.罗列出所有可能替代方案 5.收集数据和信息 6.建立计算机模型 7.校验和确认模型 8.运行模型 9.分析输出 下面对这九步作简洁的定义。它不是为了引出详细的讨论,仅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注意仿真研究不能简单遵循这九步的排序,有些项目在获得系统的内在细节之后,可能要返回到先前的步骤中去。同时,检验和确认将贯穿于仿真工程的每一个步骤当中。 1.问题的定义 一个模型不可能呈现被模拟的现实系统的所有方面,有时是因为太昂贵。另外,假如一个表现真实系统所有细节的模型也常常是非常差的模型,因为它将过于复杂和难于理解。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先定义问题,再制定目标,再然后构建一个能够完全解决问题的模型。在问题定义阶段,对于假设要小心谨慎,不要做出错误的假设。例如,假设叉车等待时间较长,比假设没有足够的接收码头要好。作为大纲,制定问题的陈述越普通越好,考虑到值问题的原因,然后尽可能将问题定义的专业化。 2.制定目标和定义系统效能测度 没有目标的方针研究是毫无用途的。目标是仿真工程所有步骤的导向。系统的定义是基于 系统目标的;目标决定了该作出怎样的假设;目标决定了应该收集那些信息和数据;模型 的建立和确认专门是考虑是否满足目标的需求。目标需要清楚、明确和切实可行。目标经 常被描述成像这样的问题“通过添加机器或延长工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吗?”在定义 目标时,详细说明那些将要被用来决定目标是否实现的性能测度是非常必要的。每小时的 产出率、工人利用率、平均排队时间、以及最大队列长度是最常见的系统性能测度。最后,列出仿真结果的先决条件。如,必须通过利用现有设备来实现目标,或最高投资额要在限度内,或产品订货提前期不能延长等。 3.描述系统和列出假设 简单点说,仿真模型降低完成工作的时间。系统中的时间被划分成处理时间、运输时间和排队时间。不论模型是一个物流系统、制造工厂、或服务机构,清楚明了的定义如下建模要素都是非常必要的:资源、流动项目(产品、顾客或信息)、路精、项目运输、流程控制、

《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试卷

答题卡 1.①机械系统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它由许多构件和零件组成。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 若将一部机器进行拆卸,拆到不可再拆的最小单元就是零件。从制造工艺角度来看,零件也是加工的最小单元。 构件通常是由若干零件组成的。如压缩机中的连杆,它由连杆体、轴套、轴瓦、螺栓和螺母等零件组成,这些零件刚性地联接在一起组成—个刚性系统,机器运动时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运动。所以,构件是出若干零件组成的一个刚性系统,是机械系统运动的最小单元。当然构件也可以仅出一个零件组成。 机构是由两个以上具有相对运动的构件系统组成的,机构的作用在于传递运动或改变运动的形式。机器是由若干机构组成的系统。例如,内燃机包含曲柄滑块机构、齿轮结构和控制进气与排气的凸轮机构。在机构中,每一个构件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其他构件相互连接。相互连接的两构件既保持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我们把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40多年来,我国在建模与仿真(ModelingandSimulation)方面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应用已扩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方案论证、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护和训练。建模与仿真技术最早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飞机、导弹的飞行控制、制导系统采用数学仿真和半实物仿真进行分析试验,同时采用的是模拟计算机和面向方程的建模方法。实践证明,建模与仿真所能应用的领域,都极大地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所以人们就开始把其应用于传统的机械系统中,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研究人员对建模与仿真技术开展了研究,包括分布交互仿真、虚拟现实仿真、基于仿真的设计、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的重用和互操作性,以及分布虚拟环境等。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建模与仿真技术也应运而生,其极大地推动了机械行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 机械工程中的虚拟样机技术又称为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核心是机械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技术,同时还包括三维CAD 建模技术、有限元分析技术、机电液控制技术、最优化技术等相关技术。 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简化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大幅度缩短产品开发用期,大量减少产品开发费用和成本,明显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系统级性能,获得最优化和创新的设计产品。 ②建模的步骤与过程 首先,根据机械系统的功能与作用,抽象出机构简图,根据简图,采用三维软件或者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各零件三维模型,并进行合理的装配,初步建立机械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 其次,将建立的装配体导入动力学仿真软件或者在机械动力学仿真软件中直接建立模型,然后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如ADAMS 建立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包括零件、约束副、弹性连接、应用力和驱动等,进行动力学、运动学、静力学仿真分析。 最后,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模型,否则进行优化设计,改进设计方案,在进行仿真分析,直至虚拟仿真结果和物理样机的测试结果趋于一致。 2.⑴ 如图为开槽机上用的急回机构,原动件BC 匀速转动,其中mm AB 200=,mm BC 300=, mm l AD 100=,mm l DF 400=。原动件为构件BC ,为匀速转动,角速度/rad s ωπ=,对该 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及优化。

《系统建模与仿真》复习题样例 江苏大学

《系统建模与仿真》复习题样例:考试内容主要但不 限于如下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32题) 1、下列哪个图标表示输送链Conveyor元素(C)。----序号17 A、 B、 C、 D、 2、某条生产线生产产品A,生产速率为1件/3分钟,生产的产品将送入仓库Buf 存储起来,假设生产线产出的第一件A在仿真时刻3,则运行至仿真时刻60,统计进入Buf的零件A的数量可以使用下面的函数(B)。----序号507 A、NPARTS(Buf) B、NPARTS(A) C、NPARTS2(Buf,A,1) D、APARTS(Buf) 3、一次能处理多个部件,即n个部件输入n个部件输出的是:(B )。----序号218 A、单处理机 B、批处理机 C、装配机 D、生产机 4、在模型中有一属性元素process_time,表示不同的零件在某一机器上所需要的加工时间,那么,在机器详细设计中,对机器的加工时间cycle time栏中应输入()----序号144 A、process_time B、process_time() C、match D、cycle time 5、对缓冲器(buffer)中几个缓冲区用矩形框框起来的可视化设计,其所需要使用的可视化属性是(B )。----序号134 A、name B、rectangle C、patch D、part queue 6、零件(part)到达系统的时间间隔规律在零件详细设计对话框的( C)中进行设置。----序号148 A、type B、first arrival C、inter arrival D、to 7、有3个零件nut一次性进入系统缓冲区buf1中等待机器加工,机器加工该零部件的时间为3分钟,则计算Bmaxtime(buf1)的结果是()。----序号261 A、3 B、6 C、8 D、9 8、可以用于机器(machine)输入(from)规则的是( A)。----序号80 A、pull B、push C、send D、take 9、下列哪个图标表示时间序列曲线Timeseries元素(A )。----序号21 A、 B、 C、 D、

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题目综合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血液中药物变化量等于该时刻药物进入血液速率与从血液排泄出去的速率之差,得: 由于静脉推注时输入f10=D δ(t) 得: 求解此微分方程,得: 那么,药物血药浓度为: 三、计算题 6.在标准状况下,常人进行一次有效呼吸约吸入500ml 空气,其中氧含量约为21%,二氧化碳含量为0.03%,经过一次气体交换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变为15%,二氧化碳量占20%。 试求:呼出气体容量E V 、耗氧量2Q V 及二氧化碳产生量2CO V 解:呼出气体容量 E V =+-2O I V V 2CO V 其中耗氧量 2Q V =I ICO E ECO V F V F ..22-(其中F.为气体含量百分比) 其中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量很少,在计算中可忽略不计,所以可得二氧化碳产生量为 2CO V =E ECO V V .2 由已知数据代入以上三式得: ? ?? ??=-?=+-=E CO E O CO O E V V V V V V V 2.015.050021.0500222 2 10 1011 )() (f t x k dt t dx +-=??? ??=-=+D x t x k dt t dx )0()() (11011t k De t x 01)(1-=t k e V D t C 011)(-=

可解得: ??? ??===ml V ml v ml V co o E 5.12195.136072 2 (2)(心电正问题)是研究心脏电兴奋在不同的心脏状态下是如何传播及形成体表电位的;(心电逆问题)是指从体表电位分布推断心脏内的电活动进程即求取心电源的分布。 计算题 主动脉模型中,有3个胸主动脉段内含有气囊,故在这三段的建模中,其容积下限设定为该段内气囊的瞬时体积。由于气囊的介入,在这三个胸主动脉段内产生血流等效粘滞阻力和惯性项。那么血流等效粘滞阻力和惯性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L n =L 0/(+) R n =R 0/[1.333r b +0.667 式中和分别为第n 段主动脉和其内气囊的半径。 L 0和R 0由下式给出 L 0=L* R 0=R* 1、建立模型一般过程为(实验设计)、(模型结构的确定)、(参数估计)、(模型验证)。 2、体温控制系统热交换系统需从热量在体内的(产生)、(传导)、(散出)过程中分析规律。 选择 1、古典生物膜理论建立基础是(A 、D ) A 、扩散 B 、布朗运动 C 、定向运动 D 、漂移 2、LFX 仿真能得到(A 、B 、D )信息。 1、体表点位分布图 B 、12导联心电图C 、心磁D 、心脏兴奋时序图 3、半知模型称为(C ) A 、白箱 B 、黑箱 C 、灰箱 D 、透箱 以下几种算法哪一种训练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最快( b ) A. 模拟退火算法 B.带有免疫算子的遗传算法 C.蒙特卡洛算法 D.遗传算法 2.以下那个选项不属于呼吸过程( d ) A.外呼吸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内呼吸 D.琥珀酸循环 3.生物系统建模时常用四种模型是物理近似模型、物理模拟模型、图解文字或符号式模型、数学模型。 4.常用来解决非线性模式识别问题的生物系统模型是神经网络。 5.在标准状况下测得某人吸入空气后,呼出氧气16% 氮气78% 二氧化碳4% 稀有气体1% 较多的水汽。测得当时空气各成分含量氧气21% 氮气78% 二氧化碳0.03% 稀有气体0.94% 较少的水汽。假设吸入呼出气体体积不变。请计算呼吸气体交换比。 气体交换比R=[4%*(1-21%)]/(21%-21%*4%-4%)=1.96 选择: 1, 建立模型的步骤有:○ 1试验设计○2模型结构的确定○3参数估计

物流系统建模

第四章 物流系统建模 1. 系统模型概述 (2) 1.1 系统模型的定义与特征 (2) 1.2 系统模型的分类 (2) 2. 物流系统建模方法 (4) 2.1 建立物流系统模型的必要性 (4) 2.2 物流系统模型的建立原则 (5) 2.3 物流系统建模方法 (6) 2.3.1 推理分析法 (6) 2.3.2 统计分析法 (7) 2.3.3 人工模拟法 (7) 2.4 物流系统建模的步骤 (7) 2.5 四类建模变量 (8) 3. 常见的物流系统模型 (9) 3.1 最优化模型 (9) 3.2 仿真模型 (10) 3.3 启发式模型 (11) 4. 系统建模实例 (12)

系统模型是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必要工具。在第三章中我们所介绍的系统分析,它的每一阶段都需要建立模型。当然,系统工程的模型常常是推测式的,模型的精度不能与具有严密理论基础的数学模型相提并论,模型也难以试验。要对物流系统进行有效的分析、规划或决策,就必须建立物流系统的模型,再借助模型对系统进行定量的或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物流系统的建模是物流系统决策与物流系统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手段。 1. 系统模型概述 1.1 系统模型的定义与特征 系统模型是对一个系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它以某种确定的形式(例如文字、符号、图表、实物、数学公式等)提供关于该系统的某一方面的知识。 系统模型一般不是系统对象本身,而是对现实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系统是复杂的,系统的属性也是多方面的。对于某一特定的研究目的而言,没有必要考虑系统的全部属性,因此,系统模型只是对系统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描述,本质属性的选取完全取决系统工程研究的目的。所以,对同一个系统,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建立不同的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来源于实际系统,反映的是实际系统的主要特征,但它又高于实际系统,能反映同类问题的共性,是对所要研究问题的抽象。一个恰当、适用的系统模型应该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它是对现实系统的抽象或模仿; (2)它是由反映系统本质或特征的主要要素构成的; (3)它集中体现了这些主要要素之间的关系。 1.2 系统模型的分类 系统的种类繁多,作为系统的描述——系统模型的种类同样也是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得出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按建模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抽象模型和实物模型;按与实体系统的关系,可分为形象模型、相似模型和数学模型;按与时间的依赖关系,又可分为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按模型的用途,又可分为结构模型、评价模型、优化模型等等。图4-1是按照模型的表达形式给出的一种分类方法,各种模型可归结为物理模型、文字模型和数学模型三大

系统建模与仿真期末考试试卷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1级系统建模与仿真期末考试试卷 (2014年12月) 院系: 年级: 班级: 学号: 姓名: 小题的题号;作答要给出程序代码、仿真结果;为了节约纸张环保,请缩小贴图、合理排版、双面打印。 1. (30分)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 4) 3)(s s 2)s 2)(+++=((s G (1)利用zp2ss()函数将该传递函数模型转化为状态空间模型;(5分) (2) 假设系统的输入为t e -: ①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假设状态的初始条件为[1 ;2],t=0:0.1:4,求在 t e -输入下的状态响应、输出响应(利用subplot()函数将仿真曲线作在同一个窗口中)。(5分) ②利用laplace()函数求t e -的拉普拉斯变换;(5分) ③利用拉普拉斯反变换函数ilaplace()求系统输出的解析解,并根据此解析解仿真t=0:0.1:6系统输出响应;(5分) ④利用lsim()函数仿真t=0:0.1:6系统输出响应。(5分) ⑤假设系统的脉冲响应为 ,利用 仿真t=0:0.1:6系统输出响应。(5分) 解: (1): [A,B,C,D]=zp2ss(-2,[-3,-4],2) A = -7.0000 -3.4641 3.4641 0 B = 1 C = 2.0000 1.1547 D = (2): )(t h )(*)()(t u t h t y =

①: clc,clear; [A,B,C,D]=zp2ss(-2,[-3,-4],2); G=ss(A,B,C,D); t=0:0.1:4; u=exp(-t); [y,x]=lsim(G,u,t,[1:2]); subplot(2,1,1); plot(x,t); subplot(2,1,2); plot(y,t); ② clc,clear; syms t; f=exp(-t); F=laplace(f); pretty(simple(F)) 1 ----- s + 1 ③ clc,clear; syms s; f=exp(-s); F=laplace(f); H=2*(s+2)/((s+3)*(s+4)); pretty(simple(ilaplace(F*H))) 2 4 -------- - --------

系统建模与仿真习题5及答案

系统建模与仿真习题五及答案 1.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62)(5)(33(12)(222++++++=s s s s s s s s G ,根据相角裕度,幅值裕度判断单位负反馈下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用时域响应验证结论。 解: clc;clear; num=[2 1]; den=conv([1 0 0],conv([1 3 3],conv([1 5],[1 2 6]))); G1=tf(num,den); margin(G1) 由图知 20lgh=24.8dB ,h>1; r=2.67deg 。 因此对应的闭环系统稳定。 下面由负反馈的阶跃响应验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clc;clear; num=[2 1]; den=conv([1 0 0],conv([1 3 3],conv([1 5],[1 2 6]))); G1=tf(num,den); step(feedback(G1,1))

2. 已知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32)(5()5(2)(2++++=s s s s s G (1)绘制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2)求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证明(1)中稳定性的判断。 解: clc;clear; num=[2 10]; den=conv([1 2],[1 2 3]); G=tf(num,den); subplot(2,1,1) Nyquist(G) subplot(2,1,2) step(feedback(G,1))

结论: 开环传递函数位于s右半平面的极点数p=0。由Nyquist图知:Nyquist曲线逆时针包围临界点(-1,j0)的圈数R=0。因此,闭环正实部特征根个数Z=0,说明系统是稳定的。仿真曲线也表明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3. 已知一个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如下: u=[0.9103;0.7622;0.2625;0.0475;0.7361;0.3282;0.6326;0.7564;0.9910;0.3653;0.2470 ;0.9826;0.7227;0.7534;0.6515;0.0727;0.6316;0.8847;0.2727;0.4364;0.7665;0.4777;0. 2378;0.2749] y=[0;18.4984;31.4285;32.3228;28.5690;39.1704;39.8825;46.4963;54.5252;65.9972;6 2.9181;57.5592;67.6080;70.7397;73.7718;74.0165;62.1589;63.0000;68.6356;60.8267 ;57.1745;60.5321;57.3803;49.6011] 请用最小二乘法辨识出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模型,要求该模型的分子、分母的阶次分别为2、3次。 解: clc;clear; u=[0.9103;0.7622;0.2625;0.0475;0.7361;0.3282;0.6326;0.7564;0.9910;0.3653;0.2470 ;0.9826;0.7227;0.7534;0.6515;0.0727;0.6316;0.8847;0.2727;0.4364;0.7665;0.4777;0. 2378;0.2749]; y=[0;18.4984;31.4285;32.3228;28.5690;39.1704;39.8825;46.4963;54.5252;65.9972;6 2.9181;57.5592;67.6080;70.7397;73.7718;74.0165;62.1589;63.0000;68.6356;60.8267 ;57.1745;60.5321;57.3803;49.6011]; T=arx([y,u],[3,3,1]) H=tf(T); G=H(1) 结果: ransfer function from input "u1" to output "y1": 20.32 z^2 - 34.5 z + 14.34 ---------------------------------- z^3 - 2.559 z^2 + 2.174 z - 0.6117 Sampling time: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