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对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以广州珠江新城为例

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对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以广州

珠江新城为例

摘要:本文以生态城市规划思想为研究对象,以广州珠江新城作为案例,分析生

态城市规划思想是否有助于推动广州的发展及其作用。经系统分析,笔者发现生

态城市规划思想对广州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珠江新城十分重视绿化,将绿地和

其他公共设施的规划应用在建设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社区

之中贯穿着生态体系。上述规划深刻反映了广州的生态规划城市思想,园林城市

规划是广州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思想;绿地规划;广州;珠江新城

0绪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

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广州作为现代

化城市之一,建设城市的思想是中西合璧的,在诸多思想之中,生态城市规划思

想极大地影响了广州城市。如今的广州城市规划,将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作

为核心,力图人和自然环境能够和谐共生,可持续地发展经济,使得绿色健康发展。

一、生态城市规划思想概述

20世纪80年代,生态城市理念初步兴起。事实上,早在1893年,芝加哥召

开的世博会的最大目的,即建设美丽的梦幻城市。到后来的“芝加哥规划”、欧洲

城市美化运动等,均是生态城市的早期形态。由狭义角度来看,生态城市规划思

想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打造城市,使得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

更宜居,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对于广义的生态城市规划来说,生态城市规划不止

包涵上述内容,更意味着城市的教科文、法律、制度等等软实力。与此同时,必

须强调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意识等[1]重要性,提倡“天人合一”,人

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二、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对珠江新城的影响

珠江新城是现代广州的核心建设区域,在不断的探索、反思中,生态城市规

划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广州市十分重视珠江新城的发展,1993 年制定《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

江新城规划》,指出珠江新城未来将是广州的新城市核心。此后的发展过程中,

不断完善并改进珠江新城规划,但是该地区的政府用地和住宅用地占了大部分土

地面积,导致珠江新城无法占据中心商务区的地位。不仅如此,珠江新城陆地面

积也过少,2003年颁布的《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明确珠江新城的中央商务区定位,并倡导在建设过程中应当给予公共服务、市政配套设施重要地位,不可忽视环境

质量,推动珠江新城生态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此后,更多的对于珠江新城建设

的具体指导方案出台,从交通到生态环境,多方位地进行建设。

1.珠江新城生态规划建设现状

现代广州将珠江新城作为核心建设对象,在绿化建设上,珠江城已在中央大

中规划建设了生态化的开放空间,新轴线上设计出了广场,这不仅使广场面积扩大,也使绿地面积延伸。在文化建设上,博物馆、歌剧院、图书馆等[1]标志性建

筑也由此分布在城市新中轴线和珠江景观汇合处。

①生态绿地规划建设现状

珠江新城的的绿地建设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规划设计了两个大型景观绿地:花城广场和海心沙广场,形成良好的生态绿化环境,满足城市居民亲近大自然的

需求[2]。同时,在居民集中地区,采取建筑周边围合布局的方式,将碎片化的

440多个小开发地块合理地整合成269块相对较大的综合地块,进行开发。建成

了街坊公共花园,成为居民家门口的绿化集中地,满足居民对绿化便利性的需求[3]。沿珠江新城一带的临江大道上,开辟了超过30m的开敞绿地空间,形成线

状的沿江绿景,居民可以在此休闲、散步、晨练等[4]。附近居民可以通过自家窗

户感受这一景观。同时,在域内的所有道路两旁种植大型树木,有助于缓解司机

视线疲劳,起到了隔阻噪声,吸收汽车尾气的作用。珠江新城的绿地规范正是立

足于以上块状绿化,通过条状绿化,形成特色化的绿化体系网。整合观赏性绿地、生态型绿地,形成层次丰富,分布广泛的绿地建设,满足居民和外地游客的自然

环境需求[5]。

②其他生态规划建设

珠江新城不仅采用了绿地建设的方式,还采用了生态规划建设方法。

第一,功能分区。综合评估土地、交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来对珠江新城功

能分区。不仅有传统的中央商务区、商贸区,还有歌剧院这样的标志性公共建设区,即文娱区、海心岛等。文娱区中也有独立性的建筑,街坊式的建筑,饱含人

文色彩,与自然景观相和谐。海心沙岛是市民的绿化公园,具有生态化的自然景观,是珠江新城区域内相对集中的绿地公园。

第二,人文关注。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文化建设,大大增加了该区

域的文化色彩,高度反映了人文在生态规划思想中的地位。这样使珠江新城的自

然景观与人文融会贯通,更适宜居民居住,也推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①绿化景观设计不够完善。在建设珠江新城时,设计了相对过大的绿地面积,为绿地建设提供了足够空间,但这些较大的空间却没有被合理利用,绿化景观设

计缺乏层次感,影响了整个珠江新城的态势。所以建设绿地的过程中,应当重视

景观设计,基于完整性要求,推动景观与周围建筑和谐统一。

②规划面貌协调统一度不够。多样性对于生态城市建设固然是好的,但多样

性不意味着繁多、杂乱,珠江新城某部分建筑就呈现出参差不齐的不和谐景象。

例如,地下空间本应与地上景观综合考虑,但如今却分离,这就导致了杂乱无章。打造珠江新城的生态绿地的风貌,必须做到和谐统一。吸收上述的不足之处的经验,在往后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景观的协调性,站在该基点上再讲述景观的

多样化。

③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未得到贯彻执行。规划方案在实践时,遇到了多方面的

困难,因此对于珠江新城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未能良好地运行,这影响了绿地的

建设。以海心沙看台为例,海心沙是珠江内江心洲,其作为广州较突出城市的榜样,却缺乏一个正式的看台,临时打造看台以服务于开幕式,多项指标未能达标。

四、结论

广州之所以在建设新城市的工作中采用生态城市理念,与生态城市规划思想

的影响和国家颁布的政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宗旨和方式均

和生态城市规划思想高度契合。城市关注人文与自然统一,重视绿地的建设和其

宜居性,这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达到更和谐的境界。广州市的整体规划,不

仅强调生态城市至关重要,也在实际规划绿地的详细步骤中将自然置于重要位置,也在各细节中表现城市对区域一体化的期望。从各角度来看,广州都十分重视建

设生态城市,受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极大。城乡一体化和绿地多样化的建设过

程中,广州将生态放首位,立足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展开整体规划,不断完善,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国恩,易晓峰.从方案到政策:“生态优先”的广州空间规划 [J].城市规划,

2010(03):32-37.

[2]韦薇,赵兵.关于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规划问题的思考[J].广东园林,2010(05):

20-22.

[3]杨坤.浅谈我国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9):196-197.

[4]郭春华,熊兴耀.塑造城市新形象的广州景观绿地体系分析 [J].中国园林,

2011(07):29-33.

[5]袁奇峰.广州 CBD 收官:珠江新城 20 年得失[J].北京规划建设,2014(11):169-173.

《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作者:胡 珊b

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 作者:胡珊| 发表于:2011年06月09日 1、引言 当前二层步行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央商务区和新城中心区。在人流密集、机动车繁忙、土地复合利用程度高的城市中心区,二层步行系统在改善城市环境、为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等方面起着日益明显的作用。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是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重要节点,被定位为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CBD)的硬核,是集金融、贸易、商业、文娱、外事、行政、居住和文化旅游等城市级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市中心,是体现城市面貌的重要标志性地段。该区域包括广州歌剧院、广州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超高双塔等在内的39栋标志性与旗舰型建筑,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的商务办公、酒店等配套设施,其建设规模与城市地位堪比香港的中环。珠江新城核心区用地规模约为110hm2,总建筑面积约460万平方米,规划将提供就业岗位17.8万个。 珠江新城规划拥有高强度的开发规模、高密度的产业集聚,以及众多的城市地标性建筑,其建成后将带来巨大的人流与车流量,因此需要便捷、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承载和疏导。其中,二层步行系统的建设是解决珠江新城核心区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满足珠江新城核心区公共交通的功能要求,实现核心区39座主要大厦的无障碍步行连接,有效解决人车交通矛盾起着重要作用。 广州市政府早在《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2002年)和《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2004年)中对珠江新城核心区提出了构建二层步行系统的设想,但只是从城市规划层面对二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分析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 的生态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土地开发等等。为了 解决这些生态问题,许多城市开始采取生态城市规划并开展生态 城市建设的工作,例如中国广州市的花城广场,新加坡的濱海灣 花园,美国的波特兰市等等。本文将以这些成功的案例为例,来 深入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问题。 首先,制定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这项工作需要基于城市的人口、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数据 进行科学分析,为制定和实施生态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广 州市为例,该市有着较高的人口密度,而建设了许多大型商业区,因此其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关注交通问题和雨水的收集利用等。通 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该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例如建立 集中式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修建多层高架路等等,以提高城市的 绿化和环境保护质量。 其次,生态城市规划还需要强调可持续性,即确保规划不会破 坏环境和生态系统。在制定生态城市规划时,要确保大城市的建 设不会伤害到原始自然生态。例如,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园就是一 个成功的生态城市的案例。该市在建设过程中,将花园的建设与 环保方案紧密结合起来,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环境的措施,例如尽 可能少砍树和保护动植物种类。通过这些措施,该市成功打造出

一个将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和人类文化创造完美结合的城市休闲 公园。 第三,实施生态城市规划需要高效的团队和管理机制。因为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涉及许多不同方面的问题,例如环保、建设、卫生和绿化等,因此需要高效的团队和管理机制来实现这些 工作。以美国的波特兰市为例,该市采取了一种被称为“格林警察”的环保计划,这个计划成为了整个城市联网的绿色建筑和生态园 和绿色交通网的管理流程。通过这个管理机制,波特兰市成功成 为了世界上最环保的城市之一,其生态城市的建设切实带来了更 好的生态环境和更健康的人居环境。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是通过对多个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城市如何进行生态 规划和建设,以解决环境和生态问题。正确、科学、高效的管理 机制可以确保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成功。希望在未来,越来越 多的城市都能够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生态城市规划,并采取适合的 行动来建设城市,以解决城市环境和生态问题。

珠江新城规划

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文本) 2007-09-19 15:17:36来源:互联网【字体:大中小】 编制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面积:6.19平方公里 居住人口:7.3万人 完成年份:1999年 项目概况 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地处城市旧城大组团与东翼组团交汇处,用地面积约6.19平方公里。为未来的广州新城市中心,预计全区居住人口7.3万人,就业岗位6.16万个。 地区发展策略检讨结论 (1)全市写字楼过剩 广州市商务用地供应失控,办公设施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写字楼开发缺少动力,目前的市场需求难以在短期内维持一个强大而集中的商务中心区。 (2)城市土地政策 供过于求的土地市场、旧城区见缝插针的旧城改建既破坏了名城风貌,又分散了有限的市场需求。大量廉价的村留用地扰乱市场,土地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影响土地市场的良性发育,削弱了政府利用土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能力,迟滞了新区开发。

(3)加强地区战略研究 在充分考虑城市新中轴线南延尚有大量区位良好的用地储备的前提下,未来20年里,在目前城市建成区及正在开发的新区范围内,全市商务办公建筑总体规模应该控制在1100万平方米左右,而天河中心区与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建筑应在600万平方米左右,那么,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建筑应控制在300-400万平方米左右。 在分析广州市城市发展的趋势、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提出了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区(GCBD21st)的空间结构概念: 以体育中心四周及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区为硬核(Hard Core),以天河中心区和东风路、环市东路沿线地区为核心缘(Core Fringe),以城市新中轴线南延地区为发展用储备,以广州大道、天河东路(江海大道)为内部交通轴的CBD地区。 这样一个商务办公建筑规模和CBD结构目标的设定与广州力争成为区域级国际性城市的目标相衬,又足以支持区域级国际性城市对商务办公设施的需求。相应,珠江新城功能定位如下: 作为广州市21世纪城市中央商务区(GCBD21)硬核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会展、文娱、外事、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3个递进的开发战略 战略一:以房地产开发作为主要动力,待市场需求上来以后,再加以开发。 战略二:仍然以房地产开发作为主要动力,但是加强全市土地供给控制,回收已经批出但开发商无力推动的商务办公用地,将未来全市的商务办公用地供应都集中放在城市中央商务区(GCBD21)范围内,促成开发的集约和聚集效应。 战略三:在集约房地产开发的前提下,将若干政府性的开发项目也集中放在城市中央商务区(GCBD21)范围内,为城市的整体利益放弃一部分土地收益,形成更大范围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完整版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规划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目录 引言 (2)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 (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3) (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6) (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2) 1 回顾与挑战 (14) 1.12000年战略规划要点 (14) 1.2 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15) 1.3机遇与挑战 (24) 结语 (40) 2 目标与定位 (41) 2.1城市发展目标 (41) 2.2城市定位与职能 (41) 2.3城市规划目标 (43) 3 发展战略 (45)

3.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45) 3.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63) 3.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68) 3.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75) 3.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90) 4 空间与特色 (98) 4.1城镇体系 (102) 4.2 空间结构 (106) 5 实施策略 (146) 5.1生态优先串珠发展 (150) 5.2优化主城构建新区 (154) 5.3文化复萌强化特色 (158) 5.4 制度保障持续发展 (159)

引言 广州市2000年的战略规划是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新一轮的战略规划经过规划咨询,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贯彻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最终成果。本轮战略规划不仅因应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城市定位、明确了城市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战略、科学制定了空间规划、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还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方法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000年6月至9月,广州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邀请国内五家规划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战略规划咨询工作。2000年12月在咨询方案基础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进行了战略规划的整合与深化,完成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以下简称“2000年战略规划”),2001年4月获得广州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和山水型生态城市的目标,以及“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

【房地产失败案例】—广州珠江新城

【房地产失败案例】——广州珠江新城 ——政府的计划经营让公主变成了灰姑娘 1992年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提升广州市中心城市地位,提出“高标准、大规模发展第三产业”、建设“国际化大都市”,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位于广州东部新中轴线上,总用地面积约6.6平方公里。北接黄埔大道,南达珠江北岸,西临广州大道中,东抵华南大道。核心地区约1平方公里,商建面积约450万平方米的珠江新城成为政府规划中城市未来的CBD区域。 珠江新城拥有在广州独一无二的黄金地理位置,从功能上来说,珠江新城在过往几大中心街区功能不完善的基础上将金融、信息、行政管理、文化、休闲娱乐集于一身,形成一个综合功能的中心社区来吸引国内外财团的投资与进驻。 新城的文化景观同样也是广州史无前例的。歌剧院、博物馆、冼星海音乐厅、大型绿地广场、林阴大道,人们想象中国际大都市的每个具体形象都可以预见。但是从1992年至2001年底,10年间珠江新城卖地99宗,已建成19宗,在建11宗,没有开发的有69宗之多,其中烂尾2宗。在卖出去的地块中,有三分之二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开发;到2001年底合同地价102亿,但实际只收回45亿;在卖地过程中早已打乱原来规划的地块分割,形成政府失控、投资商无所事从的不良局面。 【失败因素研究】

A.定位 1993年规划初期珠江新城的定位是,“未来的广州新城市中心、21世纪的CBD”;一个大型综合中心街区。 B.影响因素 因素一:在珠江新城的发展过程中,广州地铁随即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广州修地铁这一历史性决策的最后敲定,庞大资金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按国际惯例,融资的核心关键是不动产抵押,而在广州政府的腰包里,珠江新城这块时价上百亿元人民币的土地,当然地成为支援地铁建设的最佳不动产抵押物。出于大笔融资的需要,广州市政府提出要求:珠江新城应提高开发强度,为地铁建设筹集更多资金。因此,从1992年10月征地通告颁布开始,广州市政府便以“五统一”的决策来营建这块宝地(即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出让、统一管理)。与此相应,珠江新城默默承担着每年十几亿的输出金额,以至于有人把珠江新城的开发称为地铁的“血库”。 因素二:经济预期过于乐观。CBD(城市中央商务区)不是仅靠行政手段,想造就可以造出来的,它是逐步形成的,虽然行政手段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重要的因素是这个城市是否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否成为一个区域中心城市,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辐射能力,是否有足够高的产业档次。具备了以上条件,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就会蜂拥而至,城市就会形成CBD。现在广州市还处于朝着这些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并不具备拥有真正意义CBD的客观条件。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9145316.html,中国地产网2009-10-14 9:43:13 广州在现行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有计划、持续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有些研究是问题导向型的,有些是实施型的,也有些是前瞻型、战略型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前期研究报告 ——前言 1984年国务院批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到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安排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大部分已经实施完成,有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经过认真研究,从1989年开始修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恰逢2000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规划调整期间,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参照原上报国务院的城市总体规划”。 2000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方针,并相继编制了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发展规划,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形成了城市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制度,及时地对规划进行政策调校,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十五”期间,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域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据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2000年之后广州的发展实际以及《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并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05)105号文)。 2010年,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将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强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城市中远期发展的根本作用,响应中央宏观政策,落实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等国家相关规划政策,深化和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征求意见稿]、《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以及为了实现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2010-2020年的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 2001-2005年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广州市及时组织开展并完成了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总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城市经济学在广州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1 广州的城市定位 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正式将“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写进了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广州的城市定位,这要在总体规划中鲜明地突出出来。 广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是历史形成的,经两千多年没有改变。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不但没有削弱这个地位,而且提升了这个地位。这是符合规律的。从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走过的路子看,经济增长重点地区往往会培育出高能级的城市群,期间处于中心地位的大都市极化效应不是衰减的而是递增的。大伦敦、大纽约、大洛杉矶、大多伦多等都是这样。前些年关于广州中心城市地位的种种猜疑,现在已经基本被广州发展的事实澄清了。 市第九次党代会根据省委确定的广州中心城市定位,提出要建设好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做强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自主创新中心和区域文化中心,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外向带动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这应该成为新的总体规划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中心城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区域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极点,又是区域发展协调杠杆的支点。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连,谁也离不开谁。总体规划首先要想到广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功能。要有宽广的视野,跳出广州看广州,加强广州城市发展与珠三角城市群发展、与全省城市化进程以至与整个华南地区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加强广州在国际城市体系中地位的研究,使总体规划更好地为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和功能作用服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2 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 规划的科学性要体现在它的原则性上,要形成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基本规划原则。 一是生态优先。城市和城市人如果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这座城市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只求工业发展、不顾生态环境绝对是坏事,只讲保护生态、不善发展工业未必是好事;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的工业化路子,才是真本事。善于适应发展要求利用好可开发空间是一种作为,懂得为可持续发展留下生态空间是更大的作为。总之,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一定要避免盲目扩张、破坏生态。 二是城乡一体。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广州有城有乡,规划上不能搞二元结构,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上一轮总体规划覆盖

广州珠江新城现代化的奇迹

广州珠江新城现代化的奇迹 广州珠江新城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 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卓越的规划设计,珠江新城已成为国内外瞩目的城市奇迹。本文将探讨珠江新城的发展 历程、建设成就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 一、发展历程 广州珠江新城的建设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面临城市化 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挑战。政府决定将珠江新城规划为一个现 代化的商务中心和生活社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需求。 1993年,珠江新城的规划建设正式启动,政府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 的建筑师和规划专家,进行全面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在规划过程中, 注重保护珠江的自然生态,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 二、建设成就 广州珠江新城的建设成就令人瞩目。首先,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 大力改善和完善。道路、桥梁和交通系统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 出行,同时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其次,珠江新城拥有世界一流的建筑和景观。高楼大厦、现代化办 公楼、购物中心和豪华住宅林立,彰显了城市的繁荣和现代化。沿江 的公园和休闲区域给市民带来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了市民的生活 质量。

此外,珠江新城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娱乐资源。博物馆、剧院、音 乐厅和艺术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成为城市文化交流和艺术创意的重要场所。 三、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广州珠江新城的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 新城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众多的企业、商家和服务业的发 展为当地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吸引了人才和资源的集聚。 其次,珠江新城的建设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新城的不 断扩展,附近的商业区、商务区和住宅区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 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了当地的产业链和经济效益。 最重要的是,广州珠江新城的建设推动了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作为 一个现代化的商务中心,新城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企业和机构的入驻, 促进了贸易和合作的交流,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总结: 广州珠江新城的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典范,其规划设计、 建设成就和对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均令人称赞。随着新城的不断发展,相信广州将继续在世界城市的舞台上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核心区公共空间营造策略--以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修编为例

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核心区公共空间营造策略--以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修编为例 [ 摘要 ]文章从生态城市理念入手,以明珠湾起步区为例探讨城市核心区 公共空间营造策略,对搭建生态框架、构建开放空间系统、建立开放空间蓝绿走廊、响应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生态堤坝等5个方面的探索进行总结,希望能为 其他城市核心区的公共空间营造提供借鉴。 [ 关键词 ]生态城市;公共空间;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 一、关于生态城市 (一)生态城市理念 我国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指出,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人民 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生 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 广义上的生态城市指的是依照生态学原理开展城市整体规划和设计,造就一 个高效率、和谐、可持续的生活环境[1]。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思路从提 高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转变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策略也在相 应转变,遵循整体性、节能性原则,实现人、自然、建筑的有机结合[2]。 (二)生态城市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生态城市规划强调对生态系统包括湿地、 动植物的保护,避免由于城市建设和发展而破坏自然环

境[3]。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也成为新时期 规划工作的主基调, 坚持以自然为本、以生态为要。[4] 2.保障城市安全。生态城市应保留生态空间最基本的功能, 可以抵御风暴潮、海岸侵蚀和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 营造良好的动植物栖息地,以及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的夏季高温,达到改善城市气候、保护城市安全的作用。 3.强调对象的整体性。构建一个安全的、可持续的城市生 态空间格局,意味通过织补破碎化的城市生态空间,在 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景观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融合,通过 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构建 完整的生态网络空间结构。 二、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 南沙位于广州市最南端,伴水而生,沿海而兴、依港而荣,是粤港澳大湾区 地理几何中心,也是粤港澳“半小时交通圈”原点和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重 要组成部分。明珠湾起步区作为南沙CBD,面积约33平方公里,包括灵山岛尖、 横沥岛尖、蕉门河口、慧谷西区四个片区,规划定位为金融商务发展试验区,以“绿色生态、低碳节能、智慧城市、岭南特色”理念为引导,旨在打造南沙新区 引导示范区及核心功能区。 明珠湾起步区在规划之初超前性提出生态设计理念,并充分贯彻到最终的实 施建设中,目前灵山岛开发建设基本完成,横沥岛基础配套设施正在快速建设。 明珠湾起步区以绿色建设作为引领,已荣获了包括“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 、“LEED for Cites 铂金奖”、“亚洲都市景观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在生态城 市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 三、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空间营造策略

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总说明2002

项目名称: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项目编号:99规设指036 项目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局项目编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证书:城市规划甲级0200033号主管院长:李萍萍高级规划师 总工程师:李颖高级规划师 项目审定:李萍萍院长 项目审核:李颖总规划师 项目初审:王鹰翅室副主任 项目负责:袁奇峰副总规划师 项目助理:王媛高级规划师 设计人员:袁奇峰高级规划师 王媛高级规划师 谢向辉建筑师 刘浩助理建筑师 黎明助理建筑师 肖蕾研究生 蔡菲实习生 莫宁实习生 王斌斌实习生 郑莉实习生 吴诗蛮实习生 黄利剑实习生 刘小敏实习生 夏文婷秘书 技术指导:王蒙徽局长 潘安博士 段险峰高级规划师 余英博士 胡显文规划师 郭昊羽建筑师 谢恒亮规划师 王巍规划师 黄珍规划师 赵红红教授 吴桂宁副教授 编制时间:2002年8月15日

目录 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一章建设目标的重新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广州CBD建设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珠江新城选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新城规划构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二、珠江新城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面临的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现实情况发生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办公设施需求减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城市土地供应失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全市土地供应失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农村土地扰乱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三、GCBD21:一种城市发展战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GCBD21”战略缘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开发管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GCBD21战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GCBD21”规模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GCBD21”构成初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二章开发建设回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一、开发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土地开发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土地收益被拖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区内项目建设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二、土地供给与CBD定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三、农民与农村土地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城中村”的农民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城中村”的土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四、用地规划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土地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商务办公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住宅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公共服务设施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五、道路交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广州 新城建 优秀案例

广州新城建优秀案例 摘要: 一、引言 二、广州新城建的背景与意义 三、广州新城建的优秀案例分析 1.案例一:琶洲新区 2.案例二:珠江新城 3.案例三:白云新城 四、广州新城建的成功经验 1.规划先行 2.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3.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融合 五、广州新城建的启示 1.注重城市规划 2.强化绿色生态建设 3.产业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 六、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广州,作为我国南方的大城市,近年来新城建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案例。本文旨在通过对广州新城建的背景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广州新

城建的成功经验,并探讨其对我国其他城市的启示。 二、广州新城建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广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城区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新城建应运而生,不仅为广州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州新城建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还对我国其他城市的新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广州新城建的优秀案例分析 1.案例一:琶洲新区 琶洲新区作为广州新城建的代表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琶洲新区规划科学,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成为广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案例二: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是广州市的核心区域,集商业、文化、金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其规划合理,充分展示了广州市现代化都市的风貌,为广州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空间。 3.案例三:白云新城 白云新城以生态建设为核心,注重绿色环保,成为广州市绿色生态新城的典范。白云新城在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生态优势,提升了广州市民的生活品质。 四、广州新城建的成功经验 1.规划先行 广州新城建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城市建设科学、有序进行。这为广州新城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案例研究

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案例研究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已成为现代城 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社会不 平等等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并致力于寻找更 加环保、经济可行和社会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研究,探讨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实际应用。 第一个案例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维克尔姆中央图书馆项目。该项目由 芬兰建筑师事务所AL-A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图书馆外墙采用可再生材料,阳台上安装了太阳能板,并利用雨水进行植物 浇灌。此外,图书馆还设有自行车停车场和充电站,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可 持续交通方式。该项目员工工作条件良好,内部设计充满自然光线,提高工 作效率。这个案例展示了可持续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一些核心原则,如建 筑材料可再生利用、能源效率和交通规划。 第二个案例是美国波特兰的天空制造业区项目。该项目旨在将一片废弃 的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在规划过程中,大量开发商、设计 师和市民参与其中,以确保项目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天空制造业区采用了 许多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板和风能发电设施。为了减少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该项目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交通选择,并设有自行车道 和步行道。此外,天空制造业区还包括许多公共绿地和公园,为居民提供了 一个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个案例突出了参与性规划和可持续能源的应用,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案例是中国广州的珠江新城。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际城市,广 州在珠江新城项目中致力于可持续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实践。该项目采用

基于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研究

基于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旧城区滨水地区的规划和设计备受关注。在城市更新和保护历史遗产的同时,如何在人与自然之间达成协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将对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进行设计研究,探讨如何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建立平衡。 广州作为一个千年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旧城滨水地区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意义。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旧城滨水地区也面临着城市更新和利益驱动的压力。如何在城市更新和保护历史遗产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了设计师和规划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首先,人与自然的协调是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城市滨水地区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水质、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等因素,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来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采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技术,重建河流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自然生态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同时引导市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其次,文化保护和传承是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的核心。旧城滨水地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是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在设计中,应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提升其价值和功能。通过整合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滨水文化空间,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体验和感受。在推进旧城区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注重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

性和传承性,避免简单的拆除和重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另外,公众参与是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研究的重要环节。旧城滨水地区的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和规划者的事,更是整个社会参与其中的过程。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社会的多样性和民意。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提升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建立社会各界对旧城滨水地区发展的共识和认同。 最后,利用科技手段促进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为城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智能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等,可以提高滨水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为旧城滨水地区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之,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通过充分考虑自然生态和文化保护,促进公众参与和利用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广州旧城滨水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仅要关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建设出更加美丽和宜居的城市 综上所述,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研究应注重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传承性,避免简单的拆除和重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公众参与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社会各界对旧城滨水地区发展的共识和认同。利用科技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应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为地区提供更多功能和服务。最终

珠江新城规划

珠江新城规划 《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经广州市政府审议通过,历时两年的规划调整终于划上句号。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市政府提出建设珠江新城。1992年,市政府决定以美国托马斯公司方案为基础,编制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这个规划,珠江新城将建成广州未来的"中央商务区(CBD)",面积6.1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预测可达17万-18万,提供近35万-40万个就业岗位。1999年,广州市政府提出,对珠江新城前期规划和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讨,回顾规划对地块的指导作用和面临的问题,促使珠江新城规划调整的契机成熟。据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说,这次规划调整,使珠江新城一定程度上成为周围地区商业和城市公共生活中心,如巴黎的德方斯新城。主要是补充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增加绿地面积,并适当调整城市的空间形态。还有共划分为14个20-40公顷的街区,包括商务、行政办公街区、高层居住街区、金融贸易街区、文化活动街区、商业购物街区等,规划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于一体,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最引人关注的是对珠江新成公共设施的完善。据介绍,由于会展中心和外事区调出珠江新城,新城住宅总面积较1992年的控规约增加了90多万平方米。调整后,珠江新城将拥有11所小学、6所中学,其中增设幼儿园9所,增设小学1所,教育设施用地由原来的19.6公顷增至32公顷。原会展中心的用地,将出现一座市一级的综合医院。在歌剧院和博物馆后面,采纳了市民建议,广州市一级的图书馆和少年宫将坐落于此。还有原来规划宽128米的中央林荫大道将调整为宝瓶状、面积约40公顷的生态性绿化空间。珠江新城中央广场由北向南依次为"入口广场--都市绿核广场--文化艺术广场,并与海心沙市民广场相连,形成广州最大的一个市级广场体系。另外,未来的珠江新城,从居住小区或办公大厦出来,一小时之内就能到达广州的各个角落。据介绍,珠江新城东西向交通主干道为花城大

广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广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经济重要中心城市,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本 文将对广州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广州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贸易和交通枢纽,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地理 位置优越。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制造业向创新型、高端技术产业转变,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广州市加快了自身经济发展的步伐。通过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合作”, 广州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落户,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其次,广州市注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广州市致 力于优化城市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拥堵问题,并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广州市的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成为我国发展最具生态价值的城市之一。 再次,广州市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广州拥有多所高水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为人才的培养和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州市积极开展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的到来,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未来,广州市的发展仍然充满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以下几个方面将是广州未 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广州将继续加大创新驱动的力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广州将继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育,推动科技和产业的融合,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广州将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的发展和生活质量。广州市将注重农村环境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再次,广州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将积极推动与国际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外国企业,加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广州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广州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广州市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优化城市布局,提升生态建设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总之,广州市作为中国南方的发展重心城市,在经济、环境、人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未来,广州将加快创新驱动和乡村振兴,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广州的发展将更加稳健、可持续,将为人民创造更多美好的生活。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2012年3月30日《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获国家住建部批复,按照住建部要求,《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总规》)成果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本次《总规》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 一、城市性质 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 二、发展目标 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三、城市规模 根据国家住建部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的批复,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 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