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直肠癌秘方

治疗直肠癌秘方
治疗直肠癌秘方

治疗直肠癌秘方

治疗直肠癌秘方:

黄芪30克,西洋参10克(先煎),白术15克,苍术10克,丹参10克,

柴胡15克,白芍15克,牛根草20克,川楝子15克,黄连10克,地榆炭15克,槐花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皂角刺15克,薏苡仁15克,大腹皮15克,壁虎3条。

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两次服用。

姥姥现在已不用天天服用了,只每星期服3-4服巩固。

药方煎法及服法:红枣大粒八粒,小粒十粒(共用十八粒),白花蛇草二两,铁树一叶,半枝莲一两,四味药共为一剂,可煎二次,第一次煎用水量十五磅(约十五碗水即五磅水瓶三瓶水)煎煮二小时,第二次十磅(约十碗水即五磅水瓶两瓶水)煎煮二小时,然后将煎好的药汤倒在一起,日夜当茶服用。

说明:

一:该药主治各种癌症。根据服法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癌、乳癌、胃癌,除乳癌效果较差,其他癌症服之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肠癌,只服4至6小时即起异常效果。

二: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该药对脏腑之热毒及痔疮、热咳等症,服后都确实生效且能彻底治愈。

三:注意: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恐其冲淡药效。如果癌症三

花(即是表面能看见烂的),可将刚生长的鲜草药捣烂,取其渣,将渣敷于患处,取其汁用水烧热当茶饮。此药方不分男女老幼,服用三至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用后大小便常常有浓血排出,这反应,毒物清除后即止,可勿惊疑。

第二个偏方:

主治:各种癌/瘤

配方:生五灵脂10克,生黑牵牛20克,生香附子10克,生广木香10克.

用法:买药时加工成粉,加白醋调糊为丸,阴干.一次10克.生姜汁送服,每天3-4次(小儿药量减半).也可以不调糊,服药时加些醋.

注意:不得吃人参。孕妇不可用。

·太子参15克、鱼腥草30克、北沙参12克、桔梗9克、白英30克、海藻12克、麦冬12克。水煎服,每天一剂。咳嗽甚加瓜蒌皮12克,杏仁10克;痰多难出加冬瓜子12克,海浮石12克;发热加青蒿9克,地骨皮12克;胸痛加郁金10克。

·桑白皮15克、沙参25克、麦冬10克、杏仁

15、全瓜蒌30克、丹皮10克、party参30克、茯苓20克、鸡血藤2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

·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9克、生地9克、扁豆9克、黄芩6克、白茅根15克、瓜蒌15克、麦冬9克、陈皮9克、花粉9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用于肺癌放疗期间。·party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北沙参15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主治肺癌转移。

·麦冬15克、玄参15克、五味子5克、赤芍9克、茜草根20克、生地10克、黄芪25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主治放疗副反应。

·桑叶15克、紫菀15克、象贝母1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咯血加白芨15克,阿胶10克,大蓟30克,小蓟30克,藕节炭30克;气虚加黄芪30克,沙参30克;痰多加南星10克,海浮石15克;发热加生石膏60克,淮山15克,地骨皮15克,青蒿15克;胸水加赤小豆3克,石苇30克,茯苓30克、芦根30克、葶苈子12克,大枣7个。

·半枝莲30克、半边莲30克、白英30克、白花

蛇舌草3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如用鲜品,各用60克。痛甚加青木香(马铃根)30克,用米泔磨汁冲服;出血加鸡血藤30克;咳嗽加淫羊藿9克,矮地茶9克。

·黄芪15克、party参15克、象贝母9克、当归6克、白芍12克、麦冬12克、土茯苓30克、山慈姑12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主治晚期肺癌。

·party参30克、白术10克、桑白皮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桔梗6克、苡仁30克、苇茎30克、冬虫夏草6克、草河车1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

·北沙参24克、白术12克、冬虫夏草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2克、五味子12克,猪苓24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山慈姑15克。

水煎服,每天五剂。主治晚期肺癌。气虚较甚,加人参6克,黄芪30克;兼肾阳不足,肢冷欠温,加干姜10克,附片15克(先煎)。

·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冬早夏草6克、茯苓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

熟地15克、黄芪30克、菖蒲10克、儿茶1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主治晚期肺癌。

·人参6克(嚼服)、白术15克、茯苓15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猪苓30克、天冬15克、灵芝30克、黄芪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草3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

·苏子10克、麻仁10克、粳米100克。

将前两味药捣烂如泥,加水慢研,去渣取汁,同粳米煮为稀粥食用。主治肺癌便秘。

主治:各种癌/瘤

配方:生五灵脂10克,生黑牵牛20克,生香附子10克,生广木香10克.

用法:买药时加工成粉,加白醋调糊为丸,阴干.一次10克.生姜汁送服,每天3-4次(小儿药量减半).也可以不调糊,服药时加些醋.注意:不得吃人参。孕妇不可用。

说明:一般病例30分钟见效,经千余例临验,疗效100%,被称为神方!

本方前三味药是祖传秘方,第四味药是贡献人研究所加.

献方人:广东饶平县三饶镇西巷头民间医师李清岩

中国祖传治癌症秘方

半枝莲2两白花蛇舌草2两金线莲2钱白术1钱

大黄1钱黄柏1钱川朴3钱大卜皮1钱淮七1钱

北茵陈3钱酸枣仁5钱槟榔1钱风杞1钱

主治:胃癌肝癌肠癌子〈!-->宫癌血癌乳癌

用法:八碗水煎一碗半,重症者每日服四次。

此药方是清凉解毒,排出脏腑之热毒及污染毒气,服药后常有浓血排出,这是良好反应,消除后即愈。

这药方由大陆一犯人正在执行死刑前三日供出来的,他怕死后失传。不分男女老幼都可服用,愈后每个月服一次,继续服五、六次方能彻底根治,服用治愈者不计其数。

按:一切神医圣药皆是只可医病,不可医命。若要改造命运,需至诚忏悔罪业、吃素、念佛求生净土、广积阴德。若能至诚恳切,无需药力,亦可速愈。每见癌症等重病者,以杀食龟等动物为补,杀彼生命,以活我命,无有是处。若此者,即使神医再世、妙药现前也难稍起效用!

治疗皮肤癌:紫硇砂9克,轻粉、雄黄、硼砂、大黄各3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敷患处,直至痊愈。

药方煎法暨服法:红枣大粒八粒,小粒十粒(共用十八粒),白花蛇草二两,铁树壹叶,半枝莲一两,四味药共为一剂,可煎二次,第一次用水量十五磅(约十五碗水即五磅水瓶三瓶水)煎煮二小时,第二次十磅(约十碗水即五磅水瓶两瓶水)煎煮二小时,然后将煎好的药汤倒在一起,日夜当茶饮服。

说明:

一该药主治各种癌症。根据服法结果,已经治愈

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除乳癌效果较差,其他癌症服用都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肠癌,只服4-6小时即见异常效果。

二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因该药药性对脏腑之热毒及痔疮,热咳等症,服后都确实生效且能彻底治愈。

三注意: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恐其冲淡药效。如果癌症三花(即是表面能看见烂的),可将刚生长的鲜草药捣烂,取其渣敷于患处,取其汁用水烧热当茶饮。此药方不分男女老幼,服用三至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用后大小便常有浓血排出,这反应,毒物清除后即止,可勿惊疑。

四到目前,治愈者无数,是救人一奇方

日本海龙三钱白花蛇舌草三钱半支莲三钱正川连片三钱锦大黄三钱正神曲三钱川地根五钱水煎代茶连饮一星期

治疗皮肤癌:紫硇砂9克,轻粉、雄黄、硼砂、大黄各3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敷患处,直至痊愈。

半枝莲(四方马兰、并头草、狭叶韩信草)

[药物] 为植物唇形科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全草。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山西、陕西、云南等地。

夏季花期采收,晒干,生用,亦用鲜品。

[药化] 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甾类等。

[药理] (1)醇制剂(200毫克/毫升)在肿瘤组织培养液内对从人体采取的直肠癌、结肠癌等的癌组织均有意气风发癌作用;水煎剂对培养稳定宫颈癌细胞株分离的Hela细胞有破坏作用。

(2)用细胞呼吸器法实验对白血病细胞有75%以上的抑制率。

(3)醇制剂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脑瘤-22均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

(4)浸剂对动物作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经口给予则未产一同样作用。

(5)浸液的乙醚提取物经动物实验有利尿作用。

(6)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

[药性] 辛、微苦、凉。归肺、肝、脾、胃、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消肿散结、祛淤止血。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鼻咽癌半枝莲、牡蛎各30克,辛夷、苍耳子、连翘、蒲公英、夏枯草、蜀羊泉各12克,白芷、川芎、黄芩各3克水煎,冲服全蝎末1.5克和木鳖子末0.3克。能使肿块明显缩小。

声带癌半枝莲、蜀羊泉、龙葵、枸杞根各30克,蛇莓、玄参、石斛各12克水煎服,日1剂。可继续服用至症状消失。

颌下腺癌半枝莲、蜀羊泉、白花蛇舌草各30克,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各15克水煎,冲服人工牛黄1克。结合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胃癌半枝莲6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日服2次。继续服用,可使症状消失。肺癌半枝莲30克水煎2次,代茶。或半枝莲、白英各30克水煎服,日1剂。症状消失,有近期疗效。

肝癌半枝莲、龙葵各30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1个月,能使症状缓解。

食管癌半枝莲60克,黄药子、蒲公英各30克,半夏、黄药子、蒲公英各30克,半夏、黄连各6克,金瓜1枚水煎服。或半枝莲、石见穿、急性子各30克,大枣5枚水煎冲服硇砂1克。能使症状明显改善,效果良好。

乳房纤维瘤半枝莲、六耳棱、野菊花各30克,香茶菜、瓜子金各15克水煎服,日1剂。

继续4周,能使疼痛及肿块消失。

直肠癌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60克,白英、龙葵、半边莲、猪殃殃各30克水煎2次服。亦可制成注射剂,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日2次。对消化道癌疗效均好。

结肠癌半枝莲、猫人参、藤梨根、野鸭椿、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各30克,苦参、广木香、草河车、无花果、荠菜花各9克,制香附、台乌药各6克水煎服,日1剂。有效率81.25%。

宫颈癌半枝莲、瓦楞子、石燕各30克,party参、白术、丹参、山药,漏芦各9克,甘草3克;或半枝莲、铁树叶、败酱草、草河车各15克,黄芪、丹皮各9克,赤芍、甘草各6克水煎,日服2次。能使症状基本消失。

绒毛膜癌半枝莲60克,龙葵30克,紫草15克水煎2次分服,日1剂。亦宜于恶性葡萄胎。

卵巢癌半枝莲60克,龙葵、白英、白花蛇舌草、鳖甲各30克水煎,日服2次。宜于浆液性囊腺癌及原发性腺癌。

纵隔淋巴肉瘤半枝莲60克,蒲公英30克煎水,当茶饮。3个月后,血胸吸收,肿瘤消失。

阴〈!-->茎癌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蛇莓、草河车、忍冬藤、土茯苓、甘草各15克水煎服。同时并可局部上用丹药。

白血病半枝莲、金银花、蒲公英、生地、石膏、藤梨根各30克,当归、玄参、板蓝根各12克,麦冬、天冬、苦参各6克,水煎服,日2次。宜于粒细胞型白血病。能使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

(2)消肿散结,用于痈疮肿结:肠痈肿痛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60克,薏苡仁、败酱草、大黄各9克水煎2次服。肝炎痛肿半枝莲15克,红枣5枚水煎服。连服1~2月。亦治早期肝硬化。

(3)祛淤止血,用于淤伤出血:跌伤淤血半枝莲、捣烂,用酒糟煮热敷。

[药量] 煎剂:12~60克(鲜品倍量)。外用:适量。

一:红*菜200克.(*-草字头下面一个见字)四碗水煎至一碗.温服,一天2-3次.

主治:清热解毒,用治子〈!-->宫癌.

二:槐覃(槐树上长的香覃)一次6克.水煎服,可连续用.

主治:本品含有抗癌物质,对子〈!-->宫癌有铺助治疗作用.

各种癌手术后转移者亦可持续服用.

三:黑木耳六味汤治疗阴〈!-->道癌和子〈!-->宫癌

配方:黑木耳10克.(六味汤:当归,白芍,黄芪,甘草,陈皮,桂圆肉各三克.

制用法:黑木耳水煎,一日2次.六味汤早晚空腹各吃一次.

主治:补气血,凉血止血,润燥利肠.用治疗阴〈!-->道癌和子〈!-->宫癌.

药方煎法暨红枣大粒八粒,小粒拾粒(共用十八粒),铁树壹页,半枝莲一两,白花蛇草二两(青草店汉药店有售)四味药方共为一剂可煎二次,第一次煎用水量十五磅(约十五碗水)煎煮二小时,第二次十磅(约十碗水)煎煮二小时,然后将煎好药汤倒起日夜当茶饮服。

说明:

一、该药主治各种癌症。根据服法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等,

除乳癌效果较差外,其他癌症服之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肠癌,只服四--六小时即起异常效果;

二、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因该药药性对脏腑之热毒及生痔疮、疔血、热咳等症,服后都有确实生效且能彻底治愈;

三、注意说明: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恐其冲淡药效能,如果癌症三花(即是表面能看见烂的)可将刚生长鲜草药捣烂取其渣,将渣敷于患处,取其汁用水热烧当茶饮,此药方不分男女老幼,服用约三至四月,方能彻底治愈,服用后大小便常常有浓血排出,这反应毒物,清除后即止,可免惊疑;

夏枯草单熬,半斤/副/日,一日两次,早、晚喝。坚持半年以上

四川成都成雅高速路一半的地方陈家出口出去到临溪乡有个江医生,很多go-vern-ment 的人,大学教授上海的过来找他看中医,癌症特别是肺癌都能基本治好也有完全治好的。

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科大作业 学习中心:重庆学习中心专业:护理学(专科)学生姓名:黄红梅学号:09114510701121 评定成绩:评阅教师: 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直肠癌术后手术的价值。据我科2009年至2011年1月19例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措施,严密的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心里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同时完善各项基础护理,结果19例患者中生存18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肺栓塞。加强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直肠癌生存率手术护理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癌的60%,发病率仅次于胃癌,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约在45岁左右为多,亲年人发病有升高的趋势。 直肠癌的病因:1.直肠慢性炎症使肠黏膜反复破坏和修复而癌变。2.直肠腺瘤癌变,特别是家族性腺瘤和绒毛腺瘤癌变率最高。3.饮食和致癌物质,脂肪.肉食和低渣饮食可使肠道细菌组成改变,胆盐.胆酸的增多,被肠内厌氧菌分解为不饱和多环羟等致癌物质。 直肠癌好发于直肠腹部,腹膜反折一下,距肛门较近。 直肠癌临床表现;1.排便习惯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多,无规律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后期可由于肠腔狭窄而大便变细。2.血便是直肠癌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出血量从少到多,但癌肿侵犯到大血管时可出现大出血和休克。3.慢性肠梗阻4.直肠癌晚期,当癌细胞侵犯到其他脏器时,会出现其他受累脏器的相应症状。侵犯骶尾神经时,可由骶尾部持续性剧痛,膀胱受累时出现排尿不畅等,还会出现恶病质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肝脾肿大,黄疸以及腹水等。 直肠癌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切除直肠及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前后配合放疗、化疗,可更好地提高疗效。手术治疗:1.根治术: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距肛门7cm左右的低位直肠癌。由于不能保留肛门括约肌必须在左下腹作一个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称Miles手术。2.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距离肛门10cm以上的高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时可留下足够的直肠,并可保留肛门。3.姑息性手术。对有此病例可作癌肿肠 ③浸润型:浸润生长为本型的特点,临床上可分成2种亚型,即浸润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前者肿瘤向肠壁深层浸润,与周围分界不清;后者主要在肠壁内浸润生长,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反应,易引起肠管环状狭窄。本型恶性程度较高,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护理措施

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完整版)

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完整版) 免疫营养是一种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代谢和炎症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靶向性营养治疗,是肿瘤营养治疗的重要分支,已在手术、放化疗及肿瘤并发症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专家对各种研究证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反复校对,并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意见分级标准的证据和推荐水平提出了严格的推荐意见,对《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予以更新,以期为临床肿瘤患者规范化的免疫营养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背景 一些特定的营养物质,不仅提供能量和营养底物、维持机体氮平衡和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还具有调控应激状态下的机体代谢过程、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过程,以及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能力、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和抗氧化及直接抗肿瘤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这些营养物质即免疫营养素,主要包括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菌和益生元等。 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个病程。手术、麻醉等创伤可导致肿瘤患者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分泌失调,引

起炎性反应综合征等炎性反应,以及各种免疫细胞功能失调;放疗会影响肿瘤局部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功能,如头颈部肿脚放疗会影响进食并造成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盆腔放疗会引起肠道黏膜免疫屏障破坏、菌群失调等并发症,进而导致营养不良、黏膜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紊乱及局部炎性反应;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也有损伤,影响患者的食欲及食物摄入,导致营养不良、免疫细胞比例失调等。 免疫营养可以针对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等几个方面,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代谢和免疫状态,抑制炎性反应,切断上述因素互相促进的恶性循环。 本次《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推荐意见总结如下: 1. 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无论术前营养状况如何,推荐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A,1a) 2. 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瘘管发生率和感染率(A,1a) 3. 膀胱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能够改善炎性反应状态和免疫反应(B,2b) 4. 化疗患者,补充谷氨酰胺能够改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营养指标(B,2b),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以及免疫功能(B,

肛肠科直肠癌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直肠癌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就全国范围而言,目前直肠癌在大 肠癌肿所占的比例高于结肠癌,在直肠癌中,70%以上属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的 低位直肠癌,由于其解剖部位特点,手术难度高,为根除肿瘤,往往需切除肛 门,作永久性腹部结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治 疗不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也是保留肛门避免永久性腹部造口的主要措施。 【临床表现】 1.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血色大多鲜红、与粪便不混,一般量不多, 故极易被误认为痔出血,如癌肿位于直肠上段,则血色可较暗并与粪便相混, 故从便血的色泽及其与粪便的关系可以判断病变在直肠内的位置高低。 2.排便习惯改变也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

便频,即排便次数增加, 粪便的质并无改变,每次粪便量不多,有排便不尽感,但并不是腹泻,有时可 有黏液便,一般黏液量不多。如黏液量很多,则可能是有一个大的绒毛状腺瘤 癌变,当然随着肿瘤增大,病员可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甚至梗阻,同时可见有 粪便变形、粪便变细等现象。 3.便急或里急后重,也就是想排便又排不出,或排出少量便或黏液和血 液,这是直肠内有一个大的肿瘤引起直肠饱满感后所致的症状。 4.肛门和会阴部疼痛,最初出现在排便时,以后呈持续性,这是低位直 肠癌侵犯肛管和肛门括约肌后产生的症状,甚至可出现骶尾部疼痛,有时还向 下肢放射,表示肿瘤侵及骶骨和骶神经丛,这些都是晚期症状。 【诊断要点】 1.直肠指检是首要的检查和诊断步骤,扪及病变后应注意病变下缘至肛 缘的距离、大小、部位(以截石位为标准,描述其相当

于几点到几点),病变 上缘是否可扪及,形状,活动度,基底浸润感,病变表面光滑度、质地,肠腔 有无狭窄,指套上有无黏液、脓血等情况。 2.女性病人还应常规作阴道指检,双合诊了解癌肿有无浸润阴道,子宫 附件有无受侵。 3.纤维结肠镜检同样是必不可缺的检查内容,其目的不但在于咬取组织 作病理检查,还在于检查有无同时存在的病变包括良性与恶性肿瘤,为制定手 术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摄片可作为纤维结肠镜检的补充或者替代,即在纤 维结肠镜检不满意时或无条件作结肠镜检时,可作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摄片来了 解有无同时存在的多处原发病变,但不能依赖X线造影片作为诊断依据,特 别在低位直肠癌时,造影片中常看不到病变并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此 外,由于无条件作纤维结肠镜检,因此至少应作硬管的乙状结肠镜检,同时可

2014直肠癌NCCN指南中文版汇编

直肠癌综合治疗NCCN2014 v3

发病率 ?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第四位,死亡率 占第二位 ?2013年直肠癌新发病例4万人 Seigel R,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3;63:11-30

危险因素 ?20%的结肠癌伴有家族聚集性?HNPCC: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 综合征 ?FAP:家族性息肉病 1.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4;13:1253-1256; 2.J Clin Oncol 2008;26:5783-5788 3. N Engl J Med 2003;348:919-932. 4.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385-398.

Lynch综合征 ?所有结直肠癌的2%-4% ?DNA错配修复基因(MMR)发生胚系突变的结果 ?检测方法: 1、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表达 ?2、分析微卫星不稳定灶(MSI),MSI是MMR缺失的结果 ?3、基因测序来确定MMR基因发生了胚系突变可以确诊Lynch综合征 1.J Clin Oncol 2008;26:5783-5788 2. N Engl J Med 2003;348:919-932

?所有的大肠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 ?初诊年龄小于70岁及满足贝塞斯达标准的 结直肠癌患者 进行Lynch检测 1. J Clin Oncol 2012;30:1058-1063 2. JAMA 2012;308:1555-1565

?Vitamin D与结直肠癌 ?一项包含515例Ⅳ期结直肠癌的研究表明,82%的患者存在维生素D不足 (<30ng/ml),50%的患者则是维生素D缺乏(<20ng/ml) ?尚未有一项研究证实补充维生素D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J Clin Oncol 2011;29:1599-1606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doc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 2017-12-18xinxinyel...转自全看的见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版)》专家组名单 总顾问:孙燕 顾问:郑树,万德森 组长:顾晋,汪建平 外科组 组长:顾晋,汪建平,张苏展,蔡三军 组员:于跃明,王锡山,兰平,许剑民,邱辉忠,宋 纯,柳建忠,张忠涛,徐忠法,贾宝庆,梁小波,傅传刚,裴海平,潘志忠,燕锦 (按姓氏笔画为序) 内科组 组长:沈琳,徐瑞华,李进 组员:巴一,邓艳红,白春梅,白莉,刘云鹏,陶敏,徐建明,袁瑛 (按姓氏笔画为序) 放疗组 组长:李晔雄,章真 组员:王仁本,朱莉,李永恒,金晶,高远红,蔡勇 (按姓氏笔画为序) 病理组 组长:梁智勇 组员:李挺,邱志强,金木兰,笪冀平,盛伟琪,薛卫成 (按姓氏笔画为序)

影像组 组长:孙应实 组员:王屹,周智洋 (按姓氏笔画为序) 秘书组 组长:彭亦凡,王晰程 组员:刘骞,周炜洵,张江鹄,练磊,张晓燕 (按姓氏笔画为序)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 一、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CRC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 2015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 5 位,其中新发病 例37.6 万,死亡病例 19.1 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 数病人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大肠癌患者的护理 一、概述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 二、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性息肉病、结肠腺瘤。 癌前病变:肠道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饮食结构:与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有关。 大肠癌流行病学特点 直肠癌的发生率较结肠癌高。 不同地区大肠癌的发生部位有所差异。 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大肠癌病人的性别差异不大。 型态分型 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 组织学分型 腺癌(最常见) 腺鳞癌 粘液癌 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Duckes分期 A期:癌肿限于肠壁内,且无淋巴结转移。

B期:癌肿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C期:癌肿穿透肠壁,且有淋巴结转移。 D期:已有淋巴广泛转移或肝、肺、骨等远处器官转移。 扩散和转移途径 淋巴转移(最常见) 血行转移 直接蔓延 种植转移 结肠癌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或稀便。癌肿造成部分肠梗阻时,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癌肿表面破溃、感染等,会出现脓、血、黏液便。 (2)腹痛早期症状,疼痛部位不明确,为持续隐痛。出现肠梗阻时,痛感剧烈。 (3)腹部肿块多为肿瘤本身,也可为粪块。可有明显压痛。 (4)肠梗阻属晚期症状,属低位、慢性、不完全性梗阻。有肠梗阻表现。 (5)全身症状因长期慢性失血、癌肿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病人有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出现恶病质。 左、右半结肠癌的比较 右半结肠癌以全身症状、贫血和腹部肿块等为主要表现。 左半结肠癌以肠梗阻、便秘、便血等为主要表现。

结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结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9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围手术期,观察组采取营养支持加速康复护理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2.30±0.41)d、停止输液时间(4.73±2.66)d、体重下降(2.66±0.94)kg、无并发症、住院时间(6.33±2.16)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可缩短结直肠癌患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学习。 标签: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加速康复外科是通过减轻患者在外科手术中的应激反应,缩短康复进程的处理方案[1],其中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尤其有效。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项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结直肠癌患者9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包括男31例,女24例,年龄63~77岁,平均68.3岁;对照组40例,包括男27例,女13例,年龄65~75岁,平均70.1岁;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营养支持快速康复护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术前3d无渣流食,术前12h禁食,术前4h禁水。术晨清洁灌肠,常规胃肠减压[2]。术后1w禁食,排气后进流食,术后12h正常饮食。 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术前6h内禁食水,术前晚嘱患者口服1000ml温热的葡萄糖液,术前3h补服500ml温热的葡萄糖液。术晨胃部放置三腔喂养管,术中将喂养管头部降至空肠,放置在屈氏韧带下或吻合口下20cm处。术毕1h喂患者温开水500ml,术后4h饮温开水1000ml,10h 饮1500ml。术后24h用荷兰进口的能量全力增加肠内营养500ml,在24h内分4次泵入,逐渐恢复正常进食,正常饮食后加用生态营养制剂,2次/d,4片/次[3]。除此外,还加强止痛治疗和术后早期活动。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停止输液时间、体重下降值、并发症、住院时间。 1.4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最新版NCCN直肠癌指南解读

2009版NCCN直肠癌指南解读 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仍然是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也是决定性手段,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但如果仅仅强调手术而没有合理地结合放化疗,将不能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 美国NCCN临床实践指南是目前国际比较通用的肿瘤诊疗指南。自2007年介绍至中国以来,对中国的结直肠癌规范性治疗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本文将结合结直肠癌的治疗现状和热点对2009版《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以下简称为《指南》)进行解读,希望为广大医疗工作者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厘清一个概念:NCCN直肠癌治疗指南的适应范围不同于我们常规认为的15cm远端大肠,而是指硬管直肠镜测定的距肛12cm的大肠。这非常重要,因为距肛12 cm以上直肠的解剖学特点、复发转移的规律、治疗方式的选择与结肠是不同的。 解读1 术前分期很重要 制定直肠癌治疗方案的基础是术前分期。直肠癌的术前分期远较结肠癌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直肠癌治疗中辅助放化疗价值已获得了明确证据,成为部分直肠癌治疗的金标准,如果没有术前分期就无法确定新辅助治疗。另外,直肠癌必须有准确的T分期来确定是否适合局部切除。目前国内直肠癌的术前分期仅在较大的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多数医院尚未能常规开展,需要大力推广术前分期以提高治疗的规范度。 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主要方法有超声内镜和直肠MRI两种,二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近似,特别是直肠MRI检测可以确定全系膜切除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受到多数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直肠癌分期的MRI检查不同于一般的MRI检查,需要掌握专门技术。超声内镜分期对肿瘤的T1、T2的分期更准确,因此更适用于较早期的、可能局部切除的病变。 解读2 病理报告强调三点 1、要求常规检查淋巴结数>12枚 直肠癌的病理检查除了常规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外,淋巴结检测数也倍受关注,因为淋巴结的检测数可以反映手术切除和清扫的范围以及病理检查的规范度。尤其对Ⅰ、Ⅱ期直肠癌患者,淋巴结的检测数更为重要,在是否进行辅助治疗上具有决定性意义。指南要求常规检查淋巴结数超过12枚,但我国总体淋巴结检测数与要求相差太远,约60%病理报告的淋巴结检测数小于12枚,这将非常不利规范性治疗。总体来讲,直肠癌淋巴结数少于结肠癌,而放化疗后的淋巴结数往往更少。 2、强调报告环周切缘状态 在对肿瘤切缘的报告要求中,指南除了对过去所强调的远、近切缘要求常规报告外,还突出强调了环周(放射状)切缘状态报告的重要性。环周切缘(CRM)阳性的定义为切缘<1 mm或<2 mm。近年研究显示,环周切缘与肿瘤局部复发和预后明显相关,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多数病理报告尚未反映CRM情况,应对此加强认识和关注。 3、要求报告反映TME满意度情况 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是直肠癌手术切除的标准,但一直未有标准确定TME是否规范,2009版指南特别强调在直肠癌的病理报告中反映TME满意度的情况。 TME满意度情况在病理上分为3级:不完整的TME切除、近完整的TME切除和完整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 一、引言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如何有效地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此外,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诊断分期紧密相关。Ⅰ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结直肠癌高发现场(如浙江省嘉善县和海宁市)的防治工作。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结直肠癌负担不断增加,国家和地方开始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更多的地区逐步开展了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广泛开展,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和实施方案对保证结直肠癌防控效果至关重要。若干学术团体已经

发布了一系列专家共识意见,但目前我国仍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因此,国家癌症中心成立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联合肿瘤学、消化内科学、内镜学、外科学、病理学、临床检验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和卫生管理学等多学科专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制定了本指南,以期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提升我国结直肠癌防控效果。 二、指南形成方法 1. 指南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本指南制定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指南制定启动时间为2020年4月9日,定稿时间为2020年12月28日。 2. 指南工作组:本指南成立了多学科工作组,主要涵盖了肿瘤学、消化内科学、内镜学、外科学、病理学、临床检验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和卫生管理学等学科专家。证据的检索和评价由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合作完成。所有工作组成员均填写了利益声明表,不存在与本指南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 3. 指南使用者与应用的目标人群:本指南供肿瘤科医师、消化内科医师以及从事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指南的推荐意见应用目标人群为有意向或适宜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受检者。

142系统精讲-肿瘤-第五节 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1.结肠癌的普查方法是 A.超声检查 B.直肠指检 C.乙状结肠镜 D.大便潜血试验 E.X线钡剂灌肠 【答案】:D 【解析】:考察大肠癌的辅助检查。粪便隐血检查可作为大规模普查时或对高危人群作为大肠癌的初筛手段,阳性者再做进一步检查。 2.患者男性,58岁,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右半结肠癌。下列哪一临床表现其最不可能出现 A.贫血 B.乏力 C.消瘦 D.腹部肿块 E.肠梗阻 【答案】:E 【解析】:考察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一般右侧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肠癌则以慢性肠梗阻、便秘、腹泻、血便等症状为显著。 3.患者男性,58岁,确诊为直肠癌。行Miles手术,术后人工肛门开放初期,病人宜采取的体位是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位 C.平卧位 D.俯卧位 E.仰卧中凹位 【答案】:A

【解析】:结肠造口护理,应保护腹壁切口:手术后2~3日肠功能恢复后,结肠造口排出粪样物增多。一般宜取造口侧的侧卧位,并用塑料薄膜将腹壁切口与造口隔开,以防流出的稀薄粪便污染腹壁切口而引起感染。此病人左侧人工肛门故应左侧卧位。 4.患者男性,68岁。经直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其手术能否保留肛门取决于 A.肿瘤的大小 B.左半结肠的长短 C.肿瘤有无远处转移 D.肿瘤距肛门的距离 E.肿瘤是否已侵犯肠管周围 【答案】:D 【解析】:考察直肠癌的治疗原则。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距肛缘的距离。 5.结肠癌的好发部位,多见于 A.降结肠 B.盲肠 C.升结肠 D.乙状结肠 E.横结肠 【答案】:D 【解析】:考察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好发于40~60岁。在我国以直肠癌最为多见,乙状结肠癌次之。 6.大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 A.直接蔓延 B.腹腔内种植转移 C.腹腔内播散 D.淋巴转移 E.血行转移

结直肠癌营养治疗指南推荐要点

结直肠癌营养治疗指南推荐要点 背景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可以引起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降低放化疗效果、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同时还可能引起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上升。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并不一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和北美等国家发生率高,而在非洲和中南亚地区发生率低。就流行病学调查来看,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人群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 肥胖、膳食缺乏水果蔬菜、经常食用红肉和加工肉、过量饮酒、缺少体育锻炼、吸烟以及遗传因素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群往往存在这些危险因素,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通过改变这些饮食和生活习惯,就有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例如美国就出现了结直肠癌发生率降低的趋势。 证据 营养不良对围手术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响 Burden ST 等人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调查发现,被调查的患者有50%出现体重丢失,有20%出现营养不良,这些证据说明

术前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使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降低,这可能会限制患者接受创伤较大的根治术;营养不良导致创伤愈合缓慢,会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增加花费、增加并发症和病死率。 营养不良对结直肠癌化疗和放疗的影响 放化疗引起患者厌食、恶心、呕吐和营养不良,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使患者不易接受放、化疗和降低放、化疗的疗效,增加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围手术期处理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Lewis SJ 等对11 个比较肠切除后早期进食与常规禁食的RCT 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早期进食显著降低各种类型的感染性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但是未观察到显著差异。提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后应该早期进食。Bauer VP认同上述研究,认为结直肠手术患者应该在手术后 24 小时内进食。 推荐意见

直肠癌患者的护理

直肠癌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6-01T08:45:12.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林卉[导读] 直肠癌与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遗传、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有关。 林卉(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桃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4600)【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6-0342-02 【摘要】直肠癌与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遗传、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有关。其常见症状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带血或粘液。随着癌肿的增大,逐渐出现大便扁细、排便费力,甚至出现腹痛、腹胀等梗阻表现。行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如直肠癌位置较低,距肛门7cm以内,在切除癌肿后需作人工肛门(将结肠在腹壁上造口)。并配合化疗、放疗,提高疗效。【关键词】直肠癌手术护理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调查发病与饮食习惯、直肠慢性炎症、直肠腺瘤癌变、遗传等因素有关。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1~69岁,手术时间2~4.5h。手术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2症状、体征 1. 2.1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习惯的改变,下坠感、里急后重感。 1.2.2直肠腔狭窄表现粪便变细、变形,梗阻症状的出现。 1.2.3肿瘤表面破溃、感染表现便血、脓血便,黏液血便。 1.2.4根据病程的进程有以下症状出现: (1)排便习惯的改变:出现腹泻或便秘,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随着肿瘤的增大,肠腔狭窄,粪便逐渐变细。 (2)便血:为直肠癌常见的症状。在癌肿浸润至黏膜下血管时开始有出血,开始量少,见于粪便表面,有时出血呈间歇性,癌及大血管时,偶见大出血,出现休克症状。癌肿溃烂感染后有黏液排出。 (3)腹部不适:病变在直肠上段,随着肠腔的逐渐狭小出现梗阻症状,如腹部膨胀、肠鸣音亢进和阵发性腹痛。 (4)全身恶病质:癌肿晚期,癌细胞已侵及其他脏器,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贫血、黄疸、腹水及排尿不畅,骶部、腰部有剧烈疼痛。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对低位的直肠癌患者需要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护士应耐心解释人工肛门的必要性,并说明术后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定时排便,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使之积极配合手术前后的治疗。 2.2维持足够的营养:术前应尽量多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饮食,必要时静脉输液,纠正水、电酸及碱失衡,以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 2.3肠道准备:饮食要求:无肠梗阻者,术前3日进少渣半流质,术前2日进流食,术前1日禁食,以减少肠道内有形成分的形成。术前1日给予口服泻药(中药泻剂或20%甘露醇)清洁肠道。遵医嘱术前3日给予肠道不吸收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预防术后感染。患者有肠梗阻症状时,术前肠道准备应延长。肠腔有狭窄时,灌肠应选择粗细合适的肛管轻轻通过狭窄部位,禁用高压洗肠,防止癌细胞扩散。女患者如肿瘤已侵犯阴道后壁,术前3日每晚冲洗阴道。手术当日晨禁饮食,留置胃管、尿管。由于直肠癌切除直肠后,膀胱后倾或骶前神经损伤易导致尿潴留,术后导尿管需保留较长时间,按留置尿管护理。 2.2术后护理 2.2.1饮食护理:患者术后禁食,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待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保留肛门的患者术后1周进半流食,2周进普通饮食。术后7-10日内不可灌肠,以免影响吻合口的愈合。施行人工肛门的患者,人工肛门排气后即可进半流质及普食。 2.2.2会阴部伤口的护理 1)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2)换药:创口内填塞纱条于术后5日开始慢慢拔除,观察无出血后再全部拔除,每日1次至伤口全部愈合。 3)负压吸引护理:若会阴部切口做一期缝合时,给予留置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吸引,保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引流管一般术后5-7日待引流液量减少后方可拔除。 4)会阴部的开放伤口:因伤口闭合需较长时间,应向患者说明其目的和意义以取得合作。 2.2.3导尿管护理:按留置导尿护理。 2.2.4人工肛门的护理 1)人工肛门用钳夹或暂时封闭者,术后2-3日待肠蠕动恢复后开放。 2)卧位:因最初排便时粪便稀薄、次数多,患者取侧卧位。 3)皮肤护理:初期粪便稀薄,不断流出对腹壁周围皮肤刺激大,极易引起皮肤糜烂并污染切口,需用塑料薄膜将切口与人工肛门隔开,用凡士林纱布在瘘口周围绕成圆圈,周围皮肤涂以氧化锌软膏保护。 4)勤换粪袋保持腹部清洁。 5)训练定时排便:患者术后1周应下床活动并教会患者使用粪袋的方法,训练定时排便,定期经造瘘口灌肠以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6)防止腹泻或便秘:患者术后容易腹泻或便秘,应注意饮食调节,进少渣半流质或软食。当进食后3-4天未排便或因粪块堵塞发生便秘可插入导尿管(一般不超过10cm),常用液状石蜡或肥皂水灌肠,但注意压力不能过大,以防肠穿孔。为防止便秘,鼓励患者平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多运动。 7)防止瘘口狭窄:观察患者造瘘口有无水肿、缺血、坏死情况,术后1周用手指扩张瘘口,每周2次,每次5-10分钟,持续3个月,以免瘘口狭窄。

结肠癌诊疗指南

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的,形成半圆,厚1.5~2.0cm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3.1TME:(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3.2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主要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便频、里急后重、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大便表面带血和/或粘液,严重时有脓血便。根据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直肠癌临床表现依次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5.3.2直肠指诊 凡遇到患者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诊。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要注意有无肿物触及,肿瘤距肛门距离、大小、硬度、活动度、粘膜是否光滑、有无压痛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侵犯骶前组织。如果肿瘤位于前壁,男性必须明确与前列腺关系,女性患者需做阴道指诊,查明是否侵犯阴道后壁。指诊检查完毕应观察指套有无血迹。 5.4辅助检查 5.4.1内镜检查

NCCN结肠癌指南

NCCN 结肠癌指南(2015.2 最新版) 作者:月下荷花 一.重要的更新内容: 1. 检测RAS 基因状态,包括KRAS 外显子2 和非外显子2 以及NRAS,还需检测BRAF 基因状态,不论是否有RAS 突变。 2. FOLFOX+Cetuximab 作为治疗选择时需注意如下注释:对潜在可切除肝转移疾病的治疗数据仍有争议。 3. 对可切除的转移性疾病,围手术期总的治疗时间不超过6 个月。 二.概述 美国的结直肠癌诊断位列第四,癌症导致死亡位列第二,数据显示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改善是癌症预防、早期诊断、更好治疗决定的。临床医生在使用指南时要明确以下几点:1. 指南中分期按TNM 分期;2. 除非有特别标注,所有推荐级别均为2A。 三.风险评估 大约20% 的结肠癌有家族聚集性,新诊断结直肠癌腺癌或腺瘤病人的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风险增高。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包括:明确定义的遗传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样息肉增生。推荐所有结肠癌病人要询问家族史及风险评估。 1. 林奇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易感综合征,占所有结直肠癌2%-4%。由DNA 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所致,包括MLH1、MSH2、MSH6 和PMS2。目前检测林奇综合征的方法有免疫组化分析MMR 蛋白表达和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若免疫组化MLH1 蛋白缺失,还需检测BRAF 突变,后者可致MLH1 启动子甲基化影响蛋白表达。 NCCN 支持对所有小于70 岁病人或是大于70 岁、满足Bethesda 指南的病人进行MMR 检测。另外对II 期病人也要进行检查。 2. 结直肠癌的其它风险因素 炎症性肠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增加,其它可能风险因素包括吸烟、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食用、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外一科全体 护士长:大家好,由于这段时间直肠癌的病人较多,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措施。直肠癌是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肿,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例为2-3:1。直肠癌以中下段多见。占70-80%,多能通过直肠指诊发现。早起治疗愈后较佳。下面由责任护士***进行一下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性脓血便2个月于3月11号9:02分入院,入院时测T:36.7 P:70次/分BP:140/80mmhg R:18次/分,测血糖10.42mmol/L,由于血糖高所以对病人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治疗,血糖正常后于3月21号17:00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现术后第4天病人现禁食水、保留导尿、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的病因。 田华: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直肠腺瘤癌变腺瘤可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三类。其中绒毛状 腺瘤癌变率高。家族性多发性腺瘤也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若不治疗其恶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3、直肠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等由于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 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血吸虫病虫卵在直肠黏膜沉积,引起血吸虫性肠炎,其发生癌变也高于正常人。

4、其它如遗传因素、既往大肠癌、乳癌病史等。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病人的分型及分期***: 分型: (一大体分型可分为三类: 1、肿块型又称菜花型预后较差。 2、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转移较早。 3浸润型少见,转移早愈后差 (二组织学分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5-85%,粘液腺癌次之占10-20%愈后较腺癌差。其它 还有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三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 1、淋巴转移这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2、直接浸润直接浸润周围脏器。 3、血行转移癌栓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其次还可以转移至肺、骨、肾等处。 4、种植转移癌细胞可脱落直接在腹膜种植,较少见。 根据Dukes分期原则将其分为四期: A期:癌肿限于直肠壁内。 B期:癌穿透肠壁浆膜或侵犯临近组织,尚能整块切除。 C期:C1期癌肿邻近肠旁淋巴结转移;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肿瘤报告“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显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810万例,其中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占10.2%,居第3位[1]。2018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CRC每年发病约37万例,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3位[2]。50%CRC病人可出现体重丢失,20%出现营养不良[3]。营养不良导致CRC病人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降低辅助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并导致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上升[4-6]。CRC病人的营养治疗已成为其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治疗对改善CRC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7-9]。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CRC病人的临床营养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营养支持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及中国和国际营养相关学术组织的指南和专家共识,综合我国专家意见,最终形成本共识。 1 CRC病人的全程营养管理 营养摄入不足与癌症病人的体重减轻有关;肌肉蛋白质的丢失是癌症恶液质的主要特征,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肿瘤病人常存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并不同程度地影响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10]。CRC常引起营养不良,反之营养不良会影响CRC的手术、放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效果,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病人整体康复与预后。2015年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与国家外科质量改善项目(ACS-NSQIP)报道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CRC 病人术后病死率与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低体重和体重指数(BMI)<18.5显著相关,仅低白蛋白血症一项即可预测术后并发症[11]。 营养治疗在CRC病人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拟接受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病人,充足的营养治疗被证实可以通过增加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和减少并发症来改善病人短期结局,加速康复时间,并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鉴于营养治疗对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营养治疗应该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图1)。 建议:CRC病人的治疗应实施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除手术外还可能涉及新辅助放化疗、辅助放化疗、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营养治疗应贯穿于从首诊到完成整个综合治疗的全过程。 2 CRC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评估 CRC病人实施规范化营养治疗首先要筛查营养风险,进而准确评估营养状况,并及时给予营养治疗。2003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颁布的《营养风险筛查指南》[12]指出,营养风险筛查

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

《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内科解读 2011-08-08浏览次数 586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临床实践指引。每年都有新的研究结果与临床证据不断推出,从而影响了该指南的更新。今年,NCCN发布了最新版结直肠癌(CRC)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即结肠癌,现就内科部分更新的相关内容进行初步解读。 解读1:可切除结肠癌的辅助治疗选择 化疗近5年来,可切除结肠癌辅助化疗领域的发展进入缓慢期,但针对其标准方案的探索继续受到关注与期待。对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新版《指南》基于现有证据(表1)规定:FOLFOX方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为首选标准治疗方案,列为1类证据;5-FU推注+LV+奥沙利铂(FLOX方案)列为1类证据;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CapeOX方案)列为2A类推荐;对不能使用奥沙利铂的患者,可选用单药卡培他滨或5-FU+LV。 指南仍不推荐将贝伐珠单抗(Bev)、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与伊立替康用于除临床试验外的非转移性结肠癌辅助治疗。 靶向治疗探索Bev、西妥昔单抗在晚期肠癌辅助化疗中作用的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已开展,包括NSABP C-08、AVANT和N0147试验,但结果均不支持将靶向药物用于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表2)。 解读2:结直肠癌治疗药物的个体化选择 CRC的靶向治疗研究方兴未艾,生物标志物受到日益关注。随着新证据的出现,2011 年《指南》对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及其对治疗选择的影响作出了相应的新建议。 KRAS突变大量文献表明,KRAS基因突变预示着西妥昔单抗及帕尼单抗治疗无效。目前,不建议对KRAS第12或13密码子突变的转移性CRC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最近,德鲁克(de Roock)的研究显示KRAS 13密码子突变也许不能绝对预测患者对治疗无效;使用抗EGFR制剂治疗这类患者仍属研究范畴,不推荐用于常规临床实践。 BRAF突变专家组推荐,患者在确诊为Ⅳ期KRAS野生型CRC同时,应行BRAF基因型测定(原发瘤或转移瘤),约5%~9%的肿瘤会出现BRAF基因特异性突变(V600E)。 De Roock等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在化疗耐药CRC患者中,原发肿瘤BRAF突变者治疗客观有效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8.3%对38.0%)。对CRYSTAL及OPUS两项研究作回顾性分析发现,KRAS与BRAF均为野生型患者的疗效最好;亚组分析提示,无论采用何种治疗,BRAF V600E突变者的预后均很差,尽管如此,若在FOLFOX或FOLFIRI一线治疗中联合抗EGFR制剂,仍可能给其带来一些生存益处。最近公布的PETACC-3试验显示,对于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或微卫星稳定(MSS)的Ⅱ、Ⅲ期结肠癌患者,BRAF突变是总生存(OS)的预后预测因子。 鉴于上述研究结果,新版指南提出新共识:在一线治疗中,具有BRAF V600E突变者的预后似乎更差;回顾性亚组分析提示,无论V600E突变状态如何,有效化疗联合抗EGFR单抗一线治疗,仍可给患者带来潜在益处;对于一线治疗后进展者,若伴有BRAF V600E突变则预后似乎更差,目前有限的资料提示,对于此类患者,抗EGFR单抗治疗无效。 错配修复缺陷关于错配修复(MMR)缺陷预测化疗疗效的研究仍是关注热点。2008年,萨金特(Sargent)的荟萃分析显示,Ⅱ期MSI-L 或 MSS 患者在5-FU辅助化疗后预后改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令狐采学 参加人员:外一科全体 护士长:大家好,由于这段时间直肠癌的病人较多,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措施。直肠癌是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肿,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例为2-3:1。直肠癌以中下段多见。占70-80%,多能通过直肠指诊发现。早起治疗愈后较佳。下面由责任护士***进行一下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性脓血便2个月于3月11号9:02分入院,入院时测T:36.7 P:70次/分BP:140/80mmhg R:18次/分,测血糖10.42mmol/L,由于血糖高所以对病人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治疗,血糖正常后于3月21号17:00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现术后第4天病人现禁食水、保留导尿、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的病因。 田华: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直肠腺瘤癌变腺瘤可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三类。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家族性多发性腺瘤

也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若不治疗其恶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3、直肠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等由于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血吸虫病虫卵在直肠黏膜沉积,引起血吸虫性肠炎,其发生癌变也高于正常人。 4、其它如遗传因素、既往大肠癌、乳癌病史等。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病人的分型及分期***: 分型: (一)大体分型可分为三类: 1、肿块型又称菜花型预后较差。 2、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转移较早。 3浸润型少见,转移早愈后差 (二)组织学分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5-85%,粘液腺癌次之占 10-20%愈后较腺癌差。其它还有未分化癌、 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三)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 1、淋巴转移这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2、直接浸润直接浸润周围脏器。 3、血行转移癌栓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其次还可以转移至肺、骨、肾等处。 4、种植转移癌细胞可脱落直接在腹膜种植,较少见。 根据Dukes分期原则将其分为四期: A期:癌肿限于直肠壁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