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章总结

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章总结
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章总结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社会工作的目的与“环境中的人”目的是“提高各年龄层人们的社会功能”。通过怎么的努力达到上述目的呢?通过三方面的努力达到上述目的:(1)帮助案主解决具体问题,提高他们应对环境和发展自己的能力;(2)与各类组织、机构打交道,并改革这些系统使之更有效地满足案主的需要;(3)把人和环境联系起来,帮助案主获得资源、服务和机会。

可见,社会工作不仅关注个人行为,也关注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工作的过程与“环境中的人”

社会工作的基本步骤?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正确理解人、问题或情境至关重要。总之,社会工作者首先必须透彻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内、外影响因素,理解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缺乏和社会功能失调的原因和行为表现,然后,才能恰到好处地应用社会工作的技能和方法。

学习目标

本章要求了解人类行为的一般特征,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掌握人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人在环境中分析视角在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动态关系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与难点

领会和掌握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一、人类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涵义

社会工作通常界定: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外因素合成的整体,以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

(二)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1、适应性。

2、复合性。

3、变化性。

4、多样性。

5、累积性。

(三)人类行为的种类

依先天或后天,分为「本能的或天赋的才能」、「适应行为」。

依行为的功能,分为「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社会行为」。

依是否符合常模、社会规范,分为「正常行为」、「偏差行为」。

在社会工作中,最常见的划分是正常行为和非正常行为。

正常行为通常是指同时符合以下标准的行为:第一,符合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规范,或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行为相似或一致;第二,符合人类行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一般发展规律,而且发展良好;第三,行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是平衡的、和谐的。反之,如果不符合以上标准中的任何一条都算是非正常行为。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指的是人类个体生息于其中的,由生物(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社会系统。

社会工作学者还将社会环境划分为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生系统和宏观系统等四个层次:

微观系统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之有长期的和直接的接触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机构,比如家庭、学校、朋友、邻居等等。微观系统是个人生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境,对个人行为及其发展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中介系统是在个人所处的微观系统之间发挥联结和中介作用的系统。

(家长会)

外生系统是个人与之没有或很少有直接的接触的和互动,但却可以直接影响个人生活的群体、组织或机构等。(教育部)

宏观系统是指能够对外生系统造成直接影响的制度、文化、意识形态或社会结构等。(减员增效、下岗分流)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查尔斯·扎斯特罗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人的生存环境的微观、中观、宏观系统总是处于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情境中。

首先,在社会生态环境中,微观系统与中观系统相互作用。

其次,个人微观系统也会受到社会环境中与之互动的宏观系统的重大的影响。微观系统内部的生物、心理、社会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二)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例:孟母三迁)

3、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影响。(例:选举、革命)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

(三)社会工作者要科学地分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结构的角度----主要考察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契合程度。

人类不断对个人和环境进行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使个体和环境之间达到最佳的契合。

2、发展的角度----主要考察个体的生长和发展过程及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发展的角度衡量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好坏,关键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培养了个体的自我规划能力。所谓自我规划能力,是指在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要的同时,能够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明智的决定,并采取有效行动付诸实施的能力。

3、运行的角度----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个过程即压力----应对/防卫、挑战----奋斗。

杰美因和布鲁姆认为,个人与环境往往是以生活事件为中介而相互作用的。所谓生活事件,就是对个体和环境造成扰动的某种刺激。

第二节生命不同阶段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儿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理论2、弗洛伊德的理论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儿童阶段的特性1、儿童的生物特性2、儿童的心理和人格

(三)儿童问题及对策

1、儿童问题当今,我国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格和气质上的缺陷。

2、原因家庭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家庭形态变化和家庭教育不当等方面。学校是向儿童提供学习知识、技术并且训练其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多元化是儿童所在社会环境的重要特征。

3、对策:儿童面临的不少问题和困境是其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微观

机制宏观原因

二、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青少年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理论2、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3、科尔伯格关于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二)青少年阶段的特性1、生长迅速,生理机能逐步加强;2、身份与角色的混淆;3、活动范围扩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扩大

(三)青少年问题及对策

1、青少年问题表现形式很多:逃学、早恋、婚前性行为、适应不良等。

2、原因(1)社会控制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3)拉力理论(4)认知发展理论

3、对策:(1)针对个人原因,一般可以采用微观的社会工作手法。

(2)针对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分析采用相应对策。

三、成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成人发展理论对策1、成人问题1、斯通和邱尔奇的健全成人特性理论2、荣格的分析理论等对成人行为的说明

(二)成人阶段的特性1、成人期的生理状态曲线2、成人的情感与事业成败3、更年期综合症出现

(三)成人问题及对策

1.成人问题:(1)婚姻问题和就业问题(2)社会竞争与更年期问题

2、原因

3、对策:(1)要对成年人士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的原因机制进行深入剖析。(2)提出若干备选工作方案。(3)综合考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诸多因素,在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三、老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老人发展理论1、伯克莱的成长研究2、卡明和亨利的老年撤退理论(二)老人阶段的特性1、生理特征2、心理特性3、老年人的角色改变

(三)老人问题及对策:1、老人问题老龄化是当代的普遍社会现象。经济的、情感的、生理的。2、老人社会服务与社会政策

第六章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的建构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2、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包括社会工作领域内的社会科学理论和实务理论。第一节理论的含义及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

一、理论的含义

(一)理论的界定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包含几层含义:1、理论是一种经得起时间、空间考验的、合乎逻辑的概念;2、理论是由一群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概念所组成,用以解释一种或一系列的社会现象;3、理论是一组可被验证,或已经被验证事实间关系的逻辑解释。

(二)理论的类型和功能

1、类型:一般分为描述性的理论、解释性的理论、预测性的理论和提供解决方

案的理论;就社会工作专业而言,理论的主要类型则通常分为外借理论(或主体理论)和实务理论(或助人模式)。

2、功能:

争论:(1)过分夸大了社会工作所处理对象的个性、特殊性、变异性,而忽略了更多的共性。(2)错误地认为“理论”必须是绝对正确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从而某些人、在传统社会工作中忽视甚至否认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理论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的理论及其应用是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助人问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的必然要素,它能有效地帮助工作者澄清社会问题和受助者个人的困境,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技巧和策略。

(二)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意义:

建立和发展社会工作的理论的目的在于:第一,发展出社会工作领域独有的概念,从而使它们能更精准地描述和分析助人实践中的“问题域”;第二,有助于弥补其他外借理论解释和分析功能的不足。

理论对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贡献:第一,理论可以帮助专业人员认识不同的情境并分析经验的异同之处;第二,理论可用来解释专业活动,从而使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术被验证和评估;第三,理论本身可以反映出社会工作者在特定情况下的知识状况;第四,理论的储备使专业人员对实践更具信心,并对其他的理论有自己的判断。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是集知识、价值观和技巧三个要素为一体的专业,它们彼此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而三者都需要理论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工作者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是十分有益的

社会工作行政

社会工作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中心含义为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

社会工作行政特征: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范围的有限性。

2.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职能的非赢利性。

3.社会工作行政服务手段的专业性。

4.社会工作行政服务实施的层次性。

社会工作行政运作程序的环节组织,计划,执行,评估。

社会工作行政应遵循的原则:

1)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专业责任的原则。

4)法制原则。

5)协调的原则。

6)行政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概要

脑机能学说 (一)定位说 A:开始于加尔&斯柏兹姆于18C末19C初的颅相说; B:真正定位说的提出始于失语症的研究: 代表人物:波伊劳德和威尔尼克 主要观点: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 波伊劳德:言语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布洛卡:运动失语症 威尔尼克:听觉性失语症 潘菲尔德:记忆和颞叶有关 (二)整体说 A: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重要的影响代表人物: B:弗洛伦斯:局部毁损法:动物可以恢复功能-----不存在定位功能,功能的丧失只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C:拉什利:脑毁损实验-----脑损伤对习惯造成很大影响,且与损伤面积有密切相关。 ------均势原理&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a均势作用.b.效果与毁损面积成反比 c.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三)机能系统说 A代表人物:鲁利亚 B主要观点:a脑是动态结构、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b三个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维持觉醒状态。 ------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 c个别环节受损,高级心理机能受到影响; d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个系统又各司其职。 (四)机能模块说 A:认知神经科学中产生 B:主要观点:a人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 b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完成。 c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一)早期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单通道\瓶颈理论) A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博-----双耳分听实验 B主要观点:a神经系统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不能全部加工; b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前,要先经过过滤机制 c只有部分可得到加工,其他信息完全丧失 (二)中期选择理论------衰减理论 A代表人物:特瑞斯曼 B主要观点:前两条相同; c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不是完全消失。d不同刺激的阈限是不同的,有意义的阈限低,即使出现在非追随者也会被察觉。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 ' ' 'E D C B A 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 ' ' '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 'E D C B A P-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侧视图:从左往右俯视图:从上往下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简明英语语言学学习重点总结

一、定义 1.语言学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often called General linguistics. 3.语言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任意性的有声符号体系。 4.识别特征Design Features It refers to the defining p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语言识别特征是指人类语言区别与其他任何动物的交际体系的限定性特征。 Arbitrariness任意性 Productivity多产性 Duality双重性 Displacement移位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递 ⑴arbitrariness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the arbitrary nature of language is a sign of sophistication and i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2.4 章末优化总结

章末优化总结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间的关系 2.常用解题方法 常用方法规律特点 一般公式法v=v0+at,x=v0t+ 1 2at 2,v2-v20=2ax 使用时应注意它们都是矢量,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正方向相反者为负

平均速度法 v -=x 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v -=1 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间时刻速度法 v t 2 =v -=1 2(v 0+v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比例法求解 逆向思维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方法.例如,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象法 应用v -t 图象,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 ,到 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3 4l 处的 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 C 所用的时间. [解析] 法一: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 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 故x BC =at 2BC 2,x AC =a (t +t BC )22,又x BC =x AC 4 由以上三式解得t BC =t . 法二:基本公式法 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 20=2ax AC ① v 2B =v 2 0-2ax AB ② x AB =34 x AC 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v B =v 0 2 ④ 又v B =v 0-at ⑤ v B =at BC ⑥ 由④⑤⑥式解得t BC =t . 法三: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3∶5∶…∶(2n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20182019高中数学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章末复习课 网络构建 核心归纳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侧面积和体积 名称定义图形侧面积体积 多面 体 棱柱 有两个面互相 平行,其余各面 都是四边形,并 且每相邻两个 四边形的公共 边都互相平行 S正棱柱侧=Ch, C为底面的周 长,h为高 V=Sh,S为底面积, h为高 棱锥 有一个面是多 边形,其余各面 都是有一个公 共顶点的三角 形 S正棱锥侧= 1 2 Ch′, C为底面的周 长,h′为斜高 V= 1 3 Sh,S为底面积, h为高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 棱锥底面的平 面去截棱锥,底 面与截面之间 的部分 S正棱台侧= 1 2 (C+ C′)h′,C′,C 分别为上、下底 面的周长,h′为 斜高 V= 1 3 (S+S′+ SS′)·h,S′,S分 别为上、下底面面积, h为高 旋转体圆柱 以矩形的一边 所在直线为旋 转轴,其余三边 旋转形成的面 所围成的旋转 体 S侧=2πrh, r为底面半径,h 为高 V=Sh=πr2h,S为底 面面积,r为底面半径, h为高 圆锥 以直角三角形 的一条直角边 所在直线为旋 转轴,其余两边 旋转形成的面 所围成的旋转 体 S侧=πrl, r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长 V= 1 3 Sh= 1 3 πr2h,S为 底面面积,r为底面半 径,h为高 旋转体圆台 用平行于圆锥 底面的平面去 截圆锥,底面和 截面之间的部 分 S侧=π(r′+ r)l,r′,r分 别为上、下底面 半径,l为母线 长 V= 1 3 (S′+S′·S +S)h= 1 3 π(r′2+ r′·r+r2),S′,S 分别为上、下底面面 积,r′,r分别为上、 下底面半径,h为高 球 以半圆的直径 所在直线为旋 转轴,半圆面旋 转一周形成的 S球=4πR2, R为球的半径 V= 4 3 πR3,R为球的半 径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语言学第二章讲课讲稿

第二章音系学 1.语言的声音媒介 语言的形式有声音和文字。在这两种媒介中,声音是语言最基本的媒介,是第一性的。这是因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声音媒介早于文字。文字是对声音的记录。在日常交际中,大量信息是通过口头交际来完成的,只有在无法进行口头交际的情况下人们才使用文字形式。除此之外,人们是通过声音媒介来习得自己的母语的。 2. 语音学 2.1什么是语音学 语音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声音媒介,即人类语言中使用的全部语音。 语音学有三个分支:发声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和声学语音学。它们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但又互有联系。发声语音学主要研究语言使用者是如何使用发音器官发出语音,并对所发出的音进行分类。听觉语音学主要是从受话人的角度来研究语音,即语音是如何被受话人感知和理解的。声学语音学主要研究语音的物理特性。通过对语音声波的研究,声学语音学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最为重要的结论,所说出的这些通常被认为是同一个话语,如果从声音的物理特性上去分析,其实它们的声波并不相同,只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太小,是人耳所不能辨别的。如果它们的声波相同,这只是一种巧合。因此,语音的等同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 2.2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存在于咽腔、口腔和鼻腔腔内。咽腔内最重要的发音器官是位于喉头的声带,发音时声带在气流的冲击下发生颤动决定了声音的浊音化(voicing)。浊音化是所有元音以及部分辅音,如[b],[g],[m]等所具有的特性。声带不发生颤动所发出的音是清音,如[t],[k],[f]等。声带颤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口腔中发音器官最多,有舌头、小舌、软腭、硬腭、齿龈隆骨、牙齿和嘴唇。其中舌头是最灵活、最重要的发音器官。发音时,来自肺部的气流在口腔中受到不同的阻碍,从而发出不同的音。 鼻腔和口腔相通。发音时软腭后移关闭鼻腔,气流只能从口腔通过,所发出的音没有鼻音化。但当鼻腔通道打开,允许气流从鼻腔通过,所发出来的音便是鼻音。 2.3音标——宽式和严式标音法 音标是在国际上被广为接受的一套对语音进行标音的标准符号体系。标音分为宽式和严式标音法。宽式标音法是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一个语音的标音方式。严式标音法是一种使用变音符号的标音方式,旨在记录同一个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所发生的细微的变化,如在star 和tar中的/t/的发音就不一样,前者/t/是不送气音,后者/t/是送气音。这些细微区别只有通过严式标音法才能表示。 2.4英语语音的分类 英语中的语音根据气流的受阻情况分为元音和辅音。气流没有受到任何阻碍所发出的音是元音;气流在口腔里受到不同方式的阻碍所发出的音是辅音。 2.4.1英语辅音的分类 根据发音方式,英语的辅音可以分为: 1)爆破音:发爆破音时,气流开始完全受阻,然后突然释放,如[p],[b],[t],[d],[k],[g] 2)摩擦音:发摩擦音时,气流部分受阻,气流从狭窄的通道挤出,产生摩擦,如[f],[v],[s],[z],[ θ],[ T ], [∫], [ V ], [h] 3)塞擦音:发塞擦音时,气流开始完全受阻,然后气流从狭窄通道缓慢释放,并伴有摩擦发生,如:[t∫], [dV ] 4)流音:在发流音时,受阻的气流从舌头与上部(roof of the mouth)形成的通道释放出,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doc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 篇一: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和学习心理学。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丁点知识,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为心理学对于自己没有太大的意义,虽然它是一热门的学科,也很少花时间去看这方面的书,即便是某些时候自己心理可能存在问题,也不相信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能解决问题。可是通过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聆听老师系统的讲课,不仅感到耳目一新,而且确实颇有收获。我庆幸自己当初选修了这门课程,它对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对我们的行为道德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心理学上面的”三我“,即自我,本我,超我,老师通过公交车上只剩一个座位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三个概念。自我的人看到这一个座位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坐,即使后来上来老弱病残他也不会让座这就是自我的人;本我的人虽然也会去做这个座位但当看到有老弱病残的人上来的时候他会主动的让座,这行自我的人;超我的人虽然看到这个空座位但是他不会去做仍然站着这是超我的人。学习心理学之后,我逐步了解了

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让我认识到我是一个有点自我的人,因此我学会了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有一点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我会因为同学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甚至会厌烦电话中父亲的谆谆告诫,母亲喋喋不休的关切话语。总是觉得受委屈的老是自己却很少有从别人立场考虑问题。学过心理学之后,我觉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很幼稚,很不懂事。现在,我开始学着多多关注他人,多为别人着想。也尝试着多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而我也逐渐发觉,自己与同学亲人相处的 更融洽,周围的环境也更和谐了!心理学,使我变得成熟很多。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让我更好的认识了我自己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了。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学过心理学之后,我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并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大学生拥有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末总结

第一章章末总结 一、直观图和三视图的画法 直观图和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不同表现形式,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空间几何体的性质,由空间几何体可以画出它的三视图,同样由三视图可以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的形状,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解决此类问题主要依据它们的概念和画法规则.例1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1)说出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画出直观图; (2)计算该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

二、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关于多点共线问题往往需要证明这些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2.多线共点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线都过某两条线的交点. 3.多点共面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点在某三点或四点确定的平面上. 4.多线共面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线在某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内. 例2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的中点,G、H分别在BC、CD上,且BG∶GC=DH∶HC=1∶2.求证: (1)E、F、G、H四点共面; (2)GE与HF的交点在直线AC上. 三、平行问题 1.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 (1)判定线线平行的方法. ①利用线线平行的定义证共面而且无公共点(结合反证法); ②利用平行公理; ③利用线面平行性质定理; ④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a⊥α,b⊥α,则a∥b); ⑤利用面面平行性质定理(若α∥β,α∩γ=a,β∩γ=b,则a∥b). (2)判断线面平行的方法: ①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 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 α,a∥b?a∥α); 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 α?a∥β); ④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a∥α?a∥β). (3)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有: ①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 ②判定定理(若a∥β,b∥β,a、b α,且a∩b=A,则α∥β); ③判定定理的推论(若a∥a′,b∥b′,a α,b α且a∩b=A,a′ β,b′ β,且a′∩b′=A′,则α∥β); ④线面垂直性质定理(若a⊥α,a⊥β,则α∥β); ⑤平面平行的性质(传递性:α∥β,β∥γ?α∥γ). 2.平行关系的转化是: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最基础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力比多学院考研为大家整理总结了2017考研普心参考教材重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复习带去帮助。 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基础课,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核心,也是统考心理学试卷的重点。考研大纲明确指出:普通心理学所占的比重是300分中的100分,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考研的重心要放在普心上。 普通心理学的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200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复习策略 考研大纲中将普通心理学划分成了十二部分,这十二部分每部分分别对应了参考书中的前十二个章节中的每一章。实际上这十二个部分可以分成4大块:绪论(心理学概述,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信息加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行为控制与调节(动机,情绪)、心理特性(能力,人格)。这四个块中最重要的部分又落脚到信息加工过程上,因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又不浪费时间。 普通心理学各章重点提要 第一部分:心理学概述 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评价 需要掌握的概念:观察法实验法格式塔 预测选择分值:2-3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二部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重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需要掌握的概念:突触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 预测选择分值:3-4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45%,综合题0%) 第三部分:感觉 重点: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视觉感受野的概念色觉的理论马赫带及其理论解释听觉的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感觉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对数定律乘方定律感受野马赫带侧抑制适应 预测选择分值:5-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四部分:知觉 重点:知觉的概念知觉中的两种加工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图形的组织原则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时间知觉 需要掌握的概念:知觉知觉恒常性运动视差运动**** 双眼视差似动运动后效 预测选择分值:7-9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5%,综合题0%) 第五部分:意识与注意 重点: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睡眠的阶段和功能梦的几种解释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注意的认知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 预测选择分值:6-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0%,综合题0%)

2019数学人教A版选修2-2优化练习:第二章 章末优化总结 Word版含解析

章末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偶函数定义可推得“函数f (x )=x 2在R 上是偶函数”的推理过程是( ) A .归纳推理 B .类比推理 C .演绎推理 D .非以上答案 解析:根据演绎推理的定义知,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故选C. 答案:C 2.下面四个推理不是合情推理的是( ) A .由圆的性质类比推出球的有关性质 B .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C .某次考试张军的成绩是10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的成绩都是100分 D .蛇、海龟、蜥蜴是用肺呼吸的,蛇、海龟、蜥蜴是爬行动物,所以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解析:A 是类比推理,B 、D 是归纳推理,C 不是合情推理. 答案:C 3.用三段论证明命题:“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因为a 是实数,所以a 2>0”,你认为这个推理( )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是正确的 解析:这个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是“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小前提是“a 是实数”,结论是“a 2>0”.显然结论错误,原因是大前提错误. 答案:A 4.设n 为正整数,f (n )=1+12+13+…+1 n ,计算得 f (2)=32,f (4)>2,f (6)>52,f (8)>3,f (10)>7 2,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出一般结论为( ) A .f (2n )=n +22 B .f (2n )>n +2 2 C .f (2n )≥n +2 2 D .f (n )>n 2 解析:观察所给不等式,不等式左边是f (2n ),右边是n +2 2,故选B. 答案:B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称之为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称之为旋转体,其中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1)柱 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注: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 棱柱的性质: 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圆柱的性质: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注:棱锥的性质: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②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③正棱锥中六个元素,即侧棱、高、斜高、侧棱在底面的射影、斜高在底面的射影、底面边长一半,构成四个直角三角形。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圆锥的性质: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截面直径与底面直径之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②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总结

普通心理学(下)复习纲要 第七章学习与行为分析 P183本能漂移: 随着时间的推移,习得的行为也会向着本能进行漂移. P187观察学习: 个体在观察到他人的行为被强化或者被惩罚后,才在后来或者做出类似行为. 或者抑制该行为. 第八章记忆 P19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 记忆: 过去获得的经验和行为在需要时不必再加以练习即可重现的心理历程就是记忆. P194记忆类型: 内隐记忆---无意识参与,外显记忆---有意识参与 陈述性记忆---涉及事实和事件的回忆,程序性记忆---涉及技能 P195记忆过程: 编码---存储---提取 P196感觉记忆: 每一种感觉记忆通道都会将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的精确表征保持几秒钟或更短时间. 映像记忆: 使得大量看到的信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被存储. 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效果更好) 回声记忆: 保留我们听到的刺激 P199短时记忆: 是对“现在”经验的记忆,代表心理上的现在。具有明确的意识,而长时记忆则没有明确意识. 声码优先,形码和意码次之. 容量有限,提取迅速. P200组块:是一个重新组织项目的过程,基于相似性或其他组织原则进行组织,或者基于存储在长时记忆的信息将它们组成一些更大的模块. P201工作记忆:三成分为语言环路,视觉空间画板,中央执行系统. P203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或者直至终生的记忆,包括你对世界和对自己的全部记忆, 容量几乎无限. 编码: 情境关联记忆,编码特异性,情境编码 P204序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首位易记,中间易忘) 背景区辨性: 近处的铁轨在背景中更为突出,即区辨性最强. P206情节记忆: 单独保存你亲自体验过的特定事件. P207语义记忆: 是关于词语或概念的意思的记忆,是类属的,范畴的. 干扰: 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P213 长时记忆结构: 归类和概念,原型,等级和基础水平,图示 个体形成的归类或范畴的心理表征被称作概念. 原型藐视了一个概念的平均范例. 概念等级中存在着一个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人们可以更好滴对物体进行 分类和思考,这被称为基础水平. 图示是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

Chapter 2语言学第二章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2.1 Speech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 speech sounds. It includes three main areas: 1. Articulatory phonetics – the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sounds 2. Acoustic phonetics –the study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unds produced in speech 3. Auditory phonetics – the study of perception of speech sounds Most phoneticians are interested in articulatory phonetics. 2.2 Speech organs Speech organs are thos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The speech organs can be considered as consisting of three parts: the initiator of the air stream, the producer of voice and the resonating cavities. 2.3 Segments, divergences, and phonetic transcription 2.3.1 Segments and divergences As there are more sounds in English than its letters, each letter must represent more than one sound. 2.3.2 Phonetic transcription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PA): the system of symbols for representing the pronunciation of words in any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The symbols consists of letters and diacritics. Some letters are taken from the Roman alphabet, some are special symbols. 2.4 Consonants 2.4.1 Consonants and vowels A consonant is produced by constricting or obstructing the vocal tract at some places to divert, impede, or completely shut off the flow of air in the oral cavity. A vowel is produced without obstruction so no turbulence or a total stopping of the air can be perceived. 2.4.2 Consonants The categories of consonant a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several factors.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se factors are: 1. the ac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iculators and thus the way in which the air passes through certain parts of the vocal tract (manner of articulation); 2. where in the vocal tract there is approximation, narrowing, or the obstruction of the air (place of articulation). 2.4.3 Manners of articulation 1. Stop/plosive: A speech sound which is produced by stopping the air stream from the lungs and then suddenly releasing it. In English, [?? ?? ?? ?? ?? ?] are stops and [?? ?? ?]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A4 -终极版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Δ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液溶胶 如: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 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1)Fe(OH)3胶体的制备 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2)硅酸胶体的制备 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 2SiO 3溶液(饱和的Na 2SiO 3溶液按1:2或者1:3的体积比用蒸馏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静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3)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在碘化钾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入边震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I+AgNO 3=AgI (胶体)+KNO 3 思考:若上述(1)反应中,没有及时停止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若上述(2)(3)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提示:(1)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生成白色沉淀 (3) KI+AgNO 3=AgI↓+KNO 3 生成黄色沉淀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2)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静电除尘);胶体都是呈电中性的,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胶粒不带电的不会发生电泳现象。【碘化银胶体和蛋白质胶体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的电性不同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3)聚沉的方法有三种:①加入电解质溶液 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胶体粒子不带电的胶体可以用第③方法聚沉】 (4)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原因:少量稀硫酸作为溶液使胶体聚沉,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过量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铁反应,使沉淀溶解。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明矾净水 ③FeCl 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④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⑤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⑥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⑦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4、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书写——“三句话” ①强酸、强碱、盐用等号一步到位 ②一元弱酸、所有弱碱用可逆符号一步到位 ③多远弱酸多可逆符号分步电离 例:①H 2SO 4 = 2H + + SO 42- NaOH= Na ++OH - Ca(OH)2= Ca 2++2OH - BaCl 2 = Ba 2+ + 2Cl - BaSO 4 = Ba 2+ + SO 4 2- NaHSO 4 == Na + + H + +SO 42-(在水溶液中) NaHCO 3 == Na + + HCO 3- ②HClO H + + ClO - Cu(OH)2 Cu 2++2OH - ③H 2CO 3 H + +HCO 3- HCO 3- H + +CO 32- 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注意:(1) HCO 3-、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