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瓦当历史渊源及其艺术价值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瓦当,最初是用于古代建筑的装饰材料,一般用黏土或石灰石制成。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瓦当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元素,其在建筑中的运用使得建筑更加雄伟壮观。
瓦当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制作模具、浇筑、晒制等多道工序,而且在制作时还需要考虑到其雕刻、浮雕和绘制等艺术处理,因此瓦当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瓦当在外观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瓦当的形状、纹饰、雕刻和色彩等方面都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在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歇山顶和庑殿顶,就离不开瓦当的装饰,而这些装饰往往能够传达出主人的品味和修养,给人以美的享受。
瓦当的纹饰和雕刻通常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或故事,比如麒麟、龙凤、牡丹等,这些图案可以赋予建筑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建筑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空间,更是一种载体和传承。
瓦当在建筑结构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瓦当的运用可以为建筑结构增添几分层次感和节奏感,使得建筑更加丰富多彩。
在建筑的立面上,可以通过瓦当的横、竖、斜向排列,形成交错、错落的空间层次,增加建筑的立体感和立面的丰富度。
而在建筑的顶部,瓦当的运用也可以使得建筑的屋檐更加丰富多彩,增加建筑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瓦当的运用还可以在建筑的结构上形成一种装饰性的屏障,保护建筑的墙体和梁柱,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久。
瓦当在建筑结构上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得建筑更加美观,还可以使得建筑的结构更加合理和科学。
瓦当在文化传承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瓦当的制作工艺和装饰艺术传统悠久,其传统工艺技艺需要通过师傅手把手的教导和学习才能掌握,而瓦当上的纹饰和图案也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通过对瓦当的传承和创新,可以保持瓦当这一传统装饰材料的生命力和活力,同时也可以使得这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在现代的建筑中,可以通过对瓦当的设计和制作,使得瓦当具有更多现代化的元素,比如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来制作瓦当,或者在古代的瓦当上赋予现代的图案和主题,使得瓦当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具有了现代的气息。
瓦当

中国瓦当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形状有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
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
瓦当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正因如此,唐宋以来,瓦当已引起了好古者的重视,在唐宋文献中记载有当时人用瓦当做成砚台使用。
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兴盛,瓦当收藏之风大盛,许多象陈介祺、罗振玉这样的大学者都倾心于瓦当的搜集与研究,康、雍、乾时期开始了对瓦当的专题著录,而对它的专题研究则是二十世纪后五十年的事情了。
动物纹瓦当拓片清赏近日,友人送我一件原器瓦当拓片,为动物纹样。
此瓦拓片直径1 7.5厘米,当面上部为一疾驰的兔子,背部饰有长翼,把兔子轻捷机灵奔跑如飞的形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下部为一蟾蜍,蟾蜍肚腹膨胀,四肢浮动,圆瞪双眼,一副贪婪的模样。
瓦中玉兔和蟾蜍之间的枝条为桂树,周边的乳丁纹做为瓦当的外廓,无疑是天穹中满天繁星的象征。
此瓦当为嫦娥奔月典故瓦当,亦为汉代画像瓦中珍品,难得一见,系我省甘泉宫遗址出土,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秦代十二字瓦当十二字瓦当·秦此瓦一九五三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阳文篆书十二字:"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
"分三行竖列,行间及四周为乳钉和四叶纹。
篆有方圆两种,惋曲刚劲,秀整可爱,布局协调,纹饰随圆形当面而变化。
表达了秦始皇"天命"、"神授"及"千秋万岁"永恒不变的思想。
汉代瓦当欣赏(一)长生未央瓦当。
长乐未央瓦当卫字瓦当千岁瓦当华仓瓦当兰池宫当瓦当汉代瓦当欣赏(二) 延年益寿瓦当兰池宫当瓦当兰池宫当瓦当卫字瓦当秦代双兽纹瓦当双兽纹瓦当·秦瓦当是指向瓦顶端下垂的部分,可蔽护房楷,防雨水浸蚀,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同时也有装饰作用,“汉并天下”瓦当“汉并天下”瓦当西汉为汉高祖初建天下所造汉代四神瓦当四神瓦当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面径16-19厘米,边轮宽2-2.1厘米1956年西安汉长城遗址出土四神由来颇早。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元素,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本文将探讨瓦当的艺术特征以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一、瓦当的艺术特征1. 形式多样瓦当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直线、曲线、斜线等各种形状,而且还常常以动植物、人物等造型为主题。
无论是传统的工艺瓦当还是现代的新型瓦当,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形式,这使得它在装饰中的运用更加灵活多变。
2. 浓郁的文化意蕴瓦当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瓦当造型中常常融入了汉字、图案等传统元素,这些元素往往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智慧和情感,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
3.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瓦当的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使得瓦当在艺术特征上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具有了现代的风格和品位。
二、瓦当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1. 建筑立面装饰瓦当常用于建筑的立面装饰之中,它与传统的建筑元素(如柱、檐、墙等)相结合,能够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文化氛围,使得建筑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2. 园林景观装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瓦当的装饰运用也非常广泛。
不论是在廊亭、石桥、假山等园林景观中,还是在雕塑、马路树木等地方,瓦当都能够为景观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和品味。
3. 室内空间装饰瓦当在室内空间装饰中也有着独特的运用。
可以在天花板、墙面、地面等地方采用瓦当的装饰,使得空间更加具有层次感和艺术氛围,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审美享受。
4. 艺术品与工艺品制作瓦当不仅可以作为建筑装饰材料,而且还可以制作成各种艺术品和工艺品,比如屏风、花瓶、挂件等,这些瓦当艺术品通过精雕细琢,常常具有收藏和欣赏的价值。
瓦当的收藏价值何在

瓦当的收藏价值何在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瓦当的收藏价值。
瓦当的种类瓦当的种类很多,就质料区分:瓦当主要有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
灰陶瓦当最古老,也最普通,从西周到明清始终是瓦当中最主要的品种。
就形制区分:瓦当有半圆形、圆形和大半圆形三种。
西周的瓦当都是半圆形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以半圆形为主,但已经出现了圆形的。
在秦汉时期,圆形瓦当占据主流,半圆形瓦当逐渐被淘汰,到东汉时终于绝迹。
大半圆形的瓦当出现于秦代。
秦始皇陵北2号建筑基址出土一件直径61厘米,高48厘米的夔纹大半圆形瓦当。
当面图案由两条造型奇异的夔纹组成,两夔左右对称,姿态矫健,气韵生动,具有很高的装饰艺术价值。
文物考古界誉之为瓦当王。
就纹饰区分:瓦当可以分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大类。
秦始皇内城西墙出土的云纹图案瓦当,直径15厘米,当心为一圆钮,圆钮周围有一圈小乳钉纹,心外对称均衡地分布着四朵蘑菇形云纹,给人一种强烈的规范化、程式化的美感。
从瓦当实物来看,文字瓦当字数不拘,从一字到十余字均有,纹饰图案各异。
它们一个共同特点是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无论文字与纹饰均能巧妙布局,排列组织匀称和谐,特别是文字瓦当充分利用了中国汉字结构的艺术特色。
瓦当的艺术价值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中国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瓦当的学术价值瓦当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正因如此,唐宋以来,瓦当已引起了好古者的重视,在唐宋文献中记载有当时人用瓦当做成砚台使用。
齐瓦当:瓦上的历史在倾诉

形态的 反映 。祭 l } 巳、 战争 、 日常 生活 。 齐 有 一个 老藏家 要转让 一部 分瓦 当 , 马上 人傲立 于 东方 , 绵延 于从 春秋到 东汉一 就去和他谈 。 “ 他要的价格非常 高 , ” 王 也
淄 建 起 了 国 内 首家 齐 国 瓦 当 艺术 馆 。 以个人收藏的齐 瓦当为蓝本 , 编撰 、 出版
作 为国家 重要 战略 资源 的马 , 自然
进入齐瓦当的视 野。
双兽来 守护 , 马 象征富 裕 。王 也说 : “ 图
睛代 表 一个 民族的理 念和 思想 , 用吉祥 的寓意 , 象征氏族部 落长盛不衰 。 ” 到 了汉 代 , 开始 出现 文 字 瓦当 。与 花纹 瓦当不同 , 文字瓦 当用一 些吉祥 、 祝 愿的话语 直接反映人 们的思想状态 与精 神追 求 , 如 天府 、 家富 北海 、 万岁 、 吉 羊宜
气扬” ( 《 史 记》 ) , 富庶空前 , 独具特 色。
“ 春秋五霸 , 战国 L 雄” 之 首齐国 , 马 是 其引 以为傲 的最 强资 本 , 千乘 之 国的
荣光绵延 8 0 0 余年。在那个讲究“ 马上千
泽均匀 , 表里一致 , 呈灰或蓝灰 色。 ” 王也
介绍 , 他 还下 了一个 定义 : “ 齐瓦 当是最
址孤品和 I 珍 . 以
所 术
踏破历史烟尘的瓦上之马
一
个筒 的瓦头 , 俗称瓦头 、 瓦挡 、 瓦裳 , 或 者茅
。
地:
体I l l l i 篆刎家 l : 锇 参照 I i 也
匹马 , 奔腾于北 方的天空下 。
i 拓片 . 创 作 的题 跋 作 品 , 为 它既有 保护房屋椽子和木 制飞 所 藏 乩 “
瓦当与古代建筑的文化联系

瓦当与古代建筑的文化联系当我们漫步在古老的宫殿、庙宇或者传统的四合院时,常常会被那些精美的瓦当所吸引。
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个看似微小却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构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古人的智慧,与古代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在屋檐前端的筒瓦的瓦头。
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屋檐椽头免受风雨侵蚀,同时也具有美化建筑外观的功能。
从最早的简单实用到后来的装饰精美,瓦当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古代建筑技术和文化的不断进步。
在古代,瓦当的出现与建筑材料的演变密切相关。
在早期的建筑中,茅草和木材是主要的材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砖瓦来建造房屋,瓦当也应运而生。
最初的瓦当多为半圆形,简单朴素,其图案和纹饰也较为单一,主要以几何图形为主,如绳纹、云纹等。
这些简单的图案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瓦当的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
在秦汉时期,瓦当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瓦当以圆形为主,图案多为动物、植物和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如龙、凤、虎、鹿、朱雀、玄武等。
这些图案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展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秦代的瓦当以云纹为主,线条简洁明快,体现了秦代大一统的气势;而汉代的瓦当则更加注重图案的寓意和象征,如“四神瓦当”,分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主题,象征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寓意着吉祥和守护。
瓦当不仅是一种建筑装饰,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审美观念。
例如,在封建社会,龙、凤等图案常常被用于皇家建筑的瓦当上,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在民间建筑中,更多的是采用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如牡丹、蝙蝠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瓦当上的文字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有些瓦当上刻有宫殿、庙宇的名称,有些则刻有吉祥话语,如“长生无极”“千秋万岁”等,这些文字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的名称、用途以及当时的社会风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瓦当,是一种古代建筑装饰材料,也被称为“瓦片”,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
它既可以用于构筑建筑物的外墙,也可以作为屋檐的装饰。
瓦当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建筑物的结构支撑和防护,也是建筑装饰的一种重要元素。
瓦当的艺术特征以其独特的形式美和历史文化价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瓦当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造型独特。
瓦当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图案,如龙纹、凤凰、麒麟、花卉、吉祥图案等,这些图案造型独特,富有美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与祥和。
这些图案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视觉效果,还具有祈福吉祥的寓意,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愿景。
二、材质精致。
瓦当的制作材质通常是精选的黏土或石灰,经过精细加工打磨制成,表面经过施釉或彩绘工艺,色彩鲜艳艳丽,纹理清晰细腻,经久耐用。
这种精致的材质加工,让瓦当在艺术上更具魅力。
三、历史文化积淀。
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在建筑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在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研究瓦当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传统技艺,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精髓所在。
瓦当可以运用在现代建筑的外墙装饰上。
通过在建筑外墙上加入精美的瓦当装饰,可以使建筑更具有中华传统建筑的气息,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历史底蕴,让建筑更加具有魅力。
瓦当可以用于现代建筑的屋檐装饰。
在屋檐处加入精美的瓦当装饰,可以让建筑更显高贵典雅,呈现出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美感,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
瓦当还可以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得到应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通过在墙面或者顶棚上加入精美的瓦当装饰,可以让室内空间更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氛围,使得整个室内空间更加具有文化韵味。
瓦当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赋予现代建筑更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让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更多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瓦当的前世今生

中国古建筑艺术——瓦当摘要:瓦当是古代建筑屋面的构件,是具有双重功能的珍宝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成为记录历史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瓦当,屋檐,纹饰,汉代瓦当,建筑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
是古建筑的构件,是用以蔽护屋檐,其瓦筒部分则遮挡了两行板瓦之间的缝隙,防止了屋面雨水渗漏,增加了建筑物的牢固和美感,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金乌瓦当)瓦当是我国古代宫室房屋檐端的盖头瓦,俗称“筒瓦头”或“瓦头”。
瓦当文字中有自名“当”者,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
瓦当的下面是椽头,当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
所以,瓦当的名称很可能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来的。
迄今为止,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
约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
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
周代人们便发明了瓦。
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
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瓦和瓦当使建筑增加了美感。
(灰陶半圆形瓦当)同时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使我国古代建筑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西周的瓦当种类已不少,最大的每个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1.5厘米。
西周瓦当一般多为素面,少数装饰着简单的雷纹。
战国时期千丈之城和万家之邑到处可见。
城邑的扩建促进了建筑陶瓷业的迅速发展。
齐、楚、燕、韩、赵、魏诸国还大力推广应用印纹、刻划、暗花、堆贴等瓦当装饰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瓦当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价值摘要瓦当是研究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在文物考古、金石书法、雕刻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古代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大放异彩。
本文通过比照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瓦当艺术,追溯齐瓦当装饰艺术的源头,探索其艺术价值,指出齐国瓦当纹饰丰富,特色鲜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字、书法、篆刻、绘画等提供了珍贵资料,其独有中国原始味道的纹饰也可为现代画家、设计艺术家、工艺美术家等提供更为丰富的图案、题材及创作灵感。
关键词:齐瓦当历史渊源形制特征艺术价值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瓦当是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建,位于陶制筒瓦顶端的下垂部位,属陶制品。
瓦当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它的首要功能便是保护屋顶的檐际椽头,屋顶由这种呈圆弧形的陶片加以覆盖,可防止建筑遭受风雨侵蚀,延长建筑寿命,后来随着古代建筑的日益发展,瓦当的装饰功能也日益突出。
齐瓦当主要是指带有齐文化特点的瓦当,不仅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以及汉代齐国的瓦当,还包括山东省境内受齐文化影响的周边地区所发现的瓦当。
齐瓦当的纹饰资料非常丰富,艺术风格更是独树一帜,是我们研究古代文明和远古文明发展变化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实物资料。
一齐瓦当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过程1瓦当之名的由来瓦当又名“瓦头”、“瓦挡”,单从字面即可看出其功能所在。
作为中国古代宫室房屋建筑的盖头瓦,自古便有“瓦”和“当”之说,例如:长水屯瓦、都司空瓦,又如:兰池宫当、长陵东当、吴尹舍当、八风寿寸当等,数不胜数。
关于“当”的解释,也有不同:毕沅《秦汉瓦当图》认为是“壁当”之义,是说瓦当形若玉壁;陈直先生认为“,檐头饰也”;施蛰存先生认为是“遮挡”之义,“当”既“挡”;还有人认为是“筒瓦之底”之义,因为陶瓦一块一块层层叠压,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最先放置的瓦片将非常牢固地固定在筒瓦檐下,最终起到保护作用。
瓦当名称很可能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来的,清程敦就曾引《韩非子·外储篇》“王卮之无当”,注曰“当,底也”。
总之,瓦当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产物,既能保护椽头,又可装点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2齐瓦当的历史渊源据史料记载,瓦当最早见于西周,在战国秦汉时期最为兴盛,后来一直为传统建筑所使用。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势力不断膨胀,诸侯争霸日益激烈,各国争相修建亭榭楼台,所用瓦当数量大增,并逐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最具特点的当属秦瓦当、洛阳瓦当以及齐瓦当。
山东临淄作为当时齐国的都城所在地,是当时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经济最繁荣的都市之一,遗留至今的瓦当资料十分丰富,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齐国属东夷地区,据史料记载,东夷人对龙、凤、太阳、鸟等图腾素来便有特殊的崇拜,马匹更是国力的象征。
在齐国艺术家的笔下,各种马匹、猛兽的造型率真矫健,可谓千姿百态。
它造型生动,图像丰富,线条流畅,富于变化,多以树木和双兽为主题,处处体现着和平安宁的社会风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祈望幸福生活的美好夙愿。
3齐瓦当的发展进程与其它齐国文物相比,齐瓦当系列跨越时间长,分布范围广,足以代表齐文化的博大精深。
齐瓦当是齐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汇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时至今日,在齐国故都山东淄博临淄也专门建有“瓦当艺术馆”,笔者也多次前往探访馆长王也先生。
王也先生也曾说,瓦当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为我们研究齐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瓦当最早出现在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宫殿建筑遗址中,笔者认为它的出现与经济、气候、文化有直接的关系。
追溯陶器发展的历史,对于齐瓦当艺术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前10000-7000年华南的洞穴遗址和贝丘遗址有少量陶器出土。
前7000-5000年华北磁山文化有了较为发达的陶器,华中的彭田头山文化石制石器已不多见,陶器比较发达。
前5000-3500年华北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半坡文化、姜寨遗址出现了发达的彩陶,华中的河姆渡文化房屋建筑有所发展,开始用稻草掺泥抹墙。
前3500-2000年,华北龙山文化、华中良渚文化,人们开始有了中心聚落,最早的城址房屋建筑中出现了间式的大型建筑,陶器普遍使用轮制。
从中国近万年的陶器历史中可以看出,以黄河流域为主、长江流域为辅的“中原”地区由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陶与建筑业的发展迅速,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瓦当的集散地基本也以这一地区为主。
奴隶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的大变革,群雄纷起,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建筑的繁荣,瓦当艺术自然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由于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因而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
如前文所述,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宫殿上的建筑就已经开始有瓦当的存在了。
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带动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春秋晚期逐步完善,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材料。
早期的瓦当形制多为半圆形,被称为“半规瓦”,纹饰多以兽面纹为主,后逐渐发展为卷云纹等其它的纹饰;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瓦当的图案形态、题材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为各种动物图案的全圆瓦当。
瓦当工艺于汉代时期走向全盛,多使用圆形瓦当,制作规模也走向专业化,开始出现专门设计和生产砖瓦的陶窑。
瓦当图案的题材种类繁多,大多以昭示祥瑞的纹样为主,如动物纹、卷云纹和文字纹等,另有新的文字瓦当出现,这些文字瓦当多为祈福吉语,常用小篆书体,布局讲究,组织和谐,排列匀称,做工精细,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其精美程度可与印章相媲美,显示出汉代浑厚质朴的艺术风格。
瓦当至秦汉达到文化与艺术的顶峰,汉以后瓦当逐渐走向衰落。
南北朝、隋唐只在宫殿庙宇上起装饰辟邪之用。
齐国作为分封诸侯大国最早形成于西周初年的姜氏分齐,发展于春秋时期,成熟于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之一,春秋战国时期,临淄一直作为齐国都城。
据《晏子春秋》载:齐景公“侈为宫室、广为台榭”,宫殿“皆雕文刻镂之观……文绣披台榭”。
齐故城的瓦当多见于山东的临淄,其艺术风格可见一斑。
临淄的齐国瓦当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树木纹瓦当最为常见,主题一致而画面各异,纹饰内容丰富,风格特征鲜明,自当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二齐瓦当的形制特征瓦当作为大型建筑的重要部分,发展迅速,盛极一时,各国烧造方法和纹饰图案各有不同,真可谓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宫殿建筑遗址出土的瓦当,均为半圆形制,纹饰有素面纹、玄纹、绳纹、重环纹等,虽然简单,却足见其形式美。
这些瓦当纹饰均采取阴刻手法,摆脱范制束缚,随意而简朴。
西周瓦当纹饰的出现拉开了中国瓦当的序幕。
春秋战国时期是瓦当纹饰发展的繁荣期,各国瓦当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不同。
例如,燕国半瓦当,其图案沿袭商周青铜器上的装饰,给人以庄严和神秘感;楚国和韩国瓦当多为素面半瓦当和圆瓦当兼有少量云纹圆瓦当;赵国也以素面为主,间或少量的三鹿纹和变形云纹的圆形瓦当;齐国则以树木双兽纹和树木卷云纹的半圆瓦当最为突出;秦国的圆瓦当主要由单一的动物组成的题材,其纹饰布局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并注重动物特征的刻画。
瓦当造型主要有半圆形和圆形两种,齐国则以半圆形居多。
纹饰内容多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树木、动物、人物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当面的构图形式多采用中轴对称,多数以树木或变形树木居中,双骑、双兽、双鸟、乳丁、卷云等内容在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成相对、相背或同向态势,还有运用拴马缰绳的线条营造自然优美生活情趣。
树木多为向上,放射成弧线,较为抽象,线条流畅,装饰性强。
另外还有一种当面是以底边中心圆点为中心的,图案的线条犹如旭日初开,放射排列,光芒四射,朝气蓬勃。
齐国的半圆形瓦当突出了齐国的地域特色,是瓦当艺术中的独特体系。
齐国故城出土的圆形瓦当,上下左右均对称排列,当面规整,倘若从中间切开的话,必然形成两个纹样相同的半圆瓦当,犹如两个半圆形瓦当的组合。
西汉时的云纹,东汉时的云纹与文字结合也是齐瓦当的明显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瓦当无论在图案形态、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样式更加丰富多彩。
齐国瓦当的制作往往需要经过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首先需采用筛选过的黄土来作坯,后经高温烧制,使其质地坚硬细密、色泽均匀,一般呈灰色或蓝灰色;由于火候的掌握带有一定偶然性,也有经过烧制后略显松软,呈灰褐色的,这往往是由于火候稍低的原因造成的。
瓦当烧成之后,下一项工艺程序便是施彩,无论是半瓦当还是圆瓦当均有施彩,色彩多采用红色,偶尔也会施以白色。
着红色的瓦当在施红前要先将白色平涂在瓦当上,然后再施红,以保证其鲜艳度。
主要原因是由于瓦当表面粗糙、吸水性强,若单纯施红,色彩会稍显暗淡。
而有白色做底的施红瓦当色彩鲜艳明快、异常醒目,给人以温暖、强烈的心理感觉。
三齐瓦当的艺术价值齐瓦当的纹饰千姿百态,集实用、艺术于一身,不仅宏伟壮丽、典雅大方,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还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学术价值。
山东临淄的齐国瓦当纹饰丰富,特色鲜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字、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提供了珍贵资料,其独有中国原始味道的纹饰也可为现代的艺术工作者,如画家、设计艺术家、工艺美术家等提供更为丰富的图案、题材及创作灵感。
齐国瓦当纹饰所具有别于他国而独到的艺术特色就在于其瓦当的题材内容、画面布局和形象塑造上。
它题材广泛,纹饰内容丰富多彩,取材现实,表现现实。
其中,以树木纹的运用最为突出。
齐瓦当中树木纹常与其它纹样结合,如动物纹,通过鲜明的动静对比展现自然物种及当时齐人的社会生活等。
齐地先民所崇拜的原始图腾还有家畜、飞禽、走兽、太阳、流云、人物等,这些形象在齐瓦当中都有所体现,例如:花草纹、鹿纹、蜥蜴纹、马纹、牛纹、虎纹、鸟纹,等等。
也有被简化了的符号性纹样,例如:树木纹、目纹和箭头纹,等等,颇具象征意味,用艺术的手法来表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齐瓦当的纹饰艺术价值在于装点堂庑,美化环境,其艺术图案和艺术构思直接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和它们一起跳动的是齐国人民劳动生息的时代脉搏、地域文化,以及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
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透露着艺术思维方式的原始性,将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我们探讨古代社会的一份珍贵形象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思想史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瓦当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发展前景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在今天的临淄地区,更是将瓦当艺术展示列入了城区建设的统筹规划中,笔者从瓦当艺术馆馆长处得知,在新建的临淄博物馆集群建筑中,瓦当艺术馆新馆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届时也将对数以万计的瓦当展品进行公开展示,促进瓦当艺术研究的学术交流。
四结语瓦当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还原了艺术的本真,运用朴实生动的形象展现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质朴的生活情趣,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