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症状

合集下载

气滞血瘀痛经怎么调理

气滞血瘀痛经怎么调理

气滞血瘀痛经怎么调理文章目录*一、气滞血瘀痛经怎么调理*二、痛经吃什么好*三、如何预防痛经气滞血瘀痛经怎么调理1、气滞血瘀痛经调理方法一: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很多女性出现了痛经,都可能是由营养不良导致的这一现象,有的女性如果出现了气滞血瘀的原因也可能会引起痛经的产生,所以应该通过饮食的方法进行调理贫血,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出现胀气的现象,也可以有效预防痛经的产生。

2、气滞血瘀痛经调理方法二:经期不要喝咖啡出现了气滞血瘀型的痛经,一般都是由于局部的着凉导致的这一现象,开水注意局部的保暖,应该适当的锻炼身体,避免出现了血液循环不畅的现象,可能会导致痛经更加严重,平时应该有一个好的饮食规律,在月经来潮的时候不要喝咖啡。

3、气滞血瘀痛经调理方法三:多吃水果、蔬菜气滞血瘀型的痛经的调理方法是比较多的,很多患者都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也可能会引起腹部严重疼痛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通过使用饮食的方法来缓解病变,平时多吃一些水果或者是吃一些蔬菜比较好。

4、气滞血瘀痛经调理方法四:中药调理淤血较为严重者,需应用中药调理的养阴、生津、活血等方面的中药处方,如服用人参、当归、桃仁、红花等中药。

5、气滞血瘀痛经调理方法五:戒烟限酒过分的吸烟,酗酒,一氧化碳会与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减慢血液循环,尤其是血瘀体质,它会使体内累积更多的痰浊,从而使身体某处的血液堵塞,形成瘀血。

6、气滞血瘀痛经调理方法六:多喝水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减少,导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缓慢。

7、气滞血瘀痛经调理方法七:泡脚每天用热水泡浴,有利于改善全身气血运行,如能定期进行药浴、按摩,则效果更好。

痛经吃什么好1、姜艾薏苡仁粥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

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

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

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2、益母草香附汤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鸡肉250克,葱白5根。

膈下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

膈下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

膈下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辨证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46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配合针灸治疗,每日2次。

结果总有效率为84.78%。

结论膈下逐瘀汤配合针灸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膈下逐瘀汤针灸疗效观察痛经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尤以青年妇女为多见。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剧烈疼痛为主证,甚则剧痛昏厥,或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及工作[1]。

原发性痛经以未婚青年多见。

多数在月经初潮即发作,在婚后,生育后减轻或消失,盆腔内找不到明显局部病变。

西医治疗强调止痛、镇静及应用前列腺素抑制剂,取效快捷,但不良反应大,疗效难以持久;手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有其局限性,且不易被患者接受。

笔者在采用膈下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痛经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6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45岁,病程短者6个月,长者达3.5年;行经前痛者13例,行经时痛者24例,行经后痛者9例。

多伴有乳房胀痛,一些伴有恶心、呕吐,或前后二阴坠胀,胸闷、食少等症状。

1.2临床诊断标准(1)妇女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连续3次以上,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2)气滞血瘀型的辨证标准:①经前或经期第l、2天小腹胀痛,拒按,可伴有恶心呕吐;②经血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黯或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缓解,经净疼痛消失;③胸胁胀满;④舌质黯或有瘀斑,苔少薄白;⑤脉沉弦或弦滑。

具有(1)项,并具备(2)中任何两项即可诊断[2]。

气滞血瘀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小腹拘急疼痛,刺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甚则胸闷恶心,经量小而不畅,色紫黑有血块,血块下后痛即减轻。

舌质黯红或夹瘀点,脉沉弦。

征候分析:气滞血瘀,经行不畅,放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乳房胀痛。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体会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体会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体会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或经前期出现腹部疼痛或不适,常见于青春期女性,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其中气滞血瘀型痛经往往是由于经血不畅、血块凝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传统中医学认为可以采用膈下逐瘀汤进行治疗。

本文结合作者的临床体会,讨论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

膈下逐瘀汤的组成膈下逐瘀汤是由桃仁、红花、当归、芍药、丹参、川芎、香附、陈皮、枳实、甘草组成的中药复方。

其中桃仁、红花可以活血化瘀,当归、芍药可以滋补气血,丹参、川芎可以活血通经,香附、陈皮可以健脾化湿,枳实、甘草可以行气化痰。

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调畅气血、活血化瘀、调和脏腑,达到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目的。

临床案例本文作者近期收治了一名25岁的女性患者,经量适中,但经前3天开始下腹疼痛,且伴有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

根据她的主诉和体征所见表明患者为气滞血瘀型痛经。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综合分析后,本文作者采用了膈下逐瘀汤治疗,其剂量为每日口服3次,每次10g。

在治疗期间,患者遵从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同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经过5天的治疗,患者腹痛明显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治疗10天后,患者腹部疼痛完全消除,月经周期和量也比之前更加规律。

治疗后复查大约1个月后,患者情况保持稳定,且未出现不适症状。

临床效果评估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如何呢?本文作者经过多个案例的总结和分析,认为该汤剂可以有效调理女性气血,改善痛经不适症状,具有以下优势:1.治疗痛经的同时,还能调理肝脾失调所致的经期不稳定等不适症状。

2.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安全可靠。

3.由于采用中药煎煮制法,可以充分挥发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疗效较高。

然而,膈下逐瘀汤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注意。

例如,汤剂需要多次口服,容易因服药不及时、剂量不足等出现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问题。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以及医生的功夫细心和治疗经验。

治疗痛经中医方子

治疗痛经中医方子

治疗痛经中医方子治疗痛经是中医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历代中医学者对此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剂。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痛经的方子:1. 温经散寒方: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

主要症状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温则舒,面色苍白,手足不温。

常用药物有艾叶、生姜、桂枝、当归、川芎等。

2.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血瘀型痛经。

症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痛有定处,拒按,经色紫暗有块。

常用药物有红花、桃仁、丹参、益母草等。

3. 理气止痛方: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

症状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情绪波动时疼痛加重,乳房胀痛。

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等。

4. 养血调经方:适用于血虚型痛经。

症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绵绵不断,面色无华,头晕耳鸣。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等。

5. 清热凉血方:适用于热盛血瘀型痛经。

症状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疼痛,经色鲜红,口干口苦,小便黄赤。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地黄、牡丹皮等。

6. 补肾调经方:适用于肾虚型痛经。

症状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

常用药物有杜仲、续断、桑寄生、熟地黄等。

7. 健脾益气方:适用于脾虚型痛经。

症状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在使用中医方子治疗痛经时,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和情绪管理,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助于病情的缓解和恢复。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症状为下腹疼痛,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疾病的发生多与气滞血瘀有关,因此治疗上常需以活血化瘀、调畅气机为原则。

本文旨在探讨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治疗方法1. 揿针治疗:揿针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在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时,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揿针刺激,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 口服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调畅气机的功效。

根据患者病情,医生开具膈下逐瘀汤方剂,患者按医嘱口服,以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痛经症状。

三、临床观察本研究共纳入XX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X周),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而对照组患者虽然疼痛程度有所缓解,但效果不如治疗组明显。

此外,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四、讨论气滞血瘀是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治疗上需以活血化瘀、调畅气机为原则。

揿针和膈下逐瘀汤分别从针灸和中药两个方面入手,共同作用于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揿针通过刺激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而膈下逐瘀汤则通过中药的活血化瘀、调畅气机作用,改善全身气血运行。

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揿针和膈下逐瘀汤的治疗作用较为温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五、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

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调理方法

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调理方法

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调理方法对于女性来说,妇科疾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医在调理妇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且往往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帮助女性恢复健康。

月经不调是许多女性常见的困扰。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可能是由于气血失调、肝郁气滞、宫寒等原因引起的。

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中医会建议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当归等。

同时,可以通过按摩足三里、血海等穴位来促进气血运行。

肝郁气滞型的月经不调,则需要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平时可以喝一些玫瑰花茶来疏肝理气。

而对于宫寒引起的月经不调,要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有很好的暖宫作用。

痛经也是让不少女性备受折磨的问题。

中医将痛经分为寒凝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气血虚弱型等。

寒凝血瘀型痛经的女性,往往在经期会感到小腹冷痛,热敷后会有所缓解。

这类患者平时应少吃寒凉食物,经期可以喝一些生姜红糖水来驱寒止痛。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女性,通常在经前或经期会出现小腹胀痛,经血量少且有血块。

中医调理会注重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比如服用逍遥丸等中成药。

气血虚弱型痛经的女性,经期或经后会出现小腹隐痛,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调理时应以补气血为主,可以食用一些乌鸡白凤丸。

妇科炎症也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如阴道炎、盆腔炎等。

从中医角度来看,妇科炎症多与体内湿热下注有关。

在饮食上,要避免辛辣、油腻、甜食等容易生湿生热的食物。

可以饮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茶饮,如蒲公英茶、车前草茶等。

同时,中药熏洗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方法,如使用苦参、黄柏、蛇床子等中药煎汤熏洗外阴。

乳腺增生在女性中也较为常见。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多与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有关。

调理时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生气、焦虑。

可以通过按摩膻中、乳根等穴位来疏通经络。

在饮食上,多吃一些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的食物,如陈皮、佛手、海带等。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还强调生活习惯对于妇科疾病调理的重要性。

首先,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女性痛经病因、分类、痛经证型、主要表现及按揉穴位、推拿、艾灸和经前护理等中医治疗急性原发性痛经操作

女性痛经病因、分类、痛经证型、主要表现及按揉穴位、推拿、艾灸和经前护理等中医治疗急性原发性痛经操作

女性痛经病因、分类、痛经证型、主要表现及按揉穴位、推拿、艾灸和经前护理等中医徒手治疗急性原发性痛经操作痛经是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

根据有无盆腔器质性疾病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前者病因不明确,不伴盆腔器质性疾病。

后者病因明确,因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经期腹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

原发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关,PGF2ɑ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子宫缺血缺氧,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

增多的前列腺素进入血液循环,还会引起心血管和消化道症状。

对于原发性痛经西医治疗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和避孕药为主。

痛经发生是由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胞宫、冲任失于濡养,从而导致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中医将痛经主要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肝肾亏损、阳虚内寒、气血虚弱、湿热瘀阻6种证型,其中以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证最多。

寒凝血瘀型痛经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畏寒或手足欠温,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白,脉弦或沉紧。

以上各症,但见两症便是,不必悉具。

痛经中医简易紧急解痛方法(一)按揉穴位耳穴:盆腔、神门、内生殖器、腹、肾刺激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神经、平衡内分泌等作用。

刺激耳穴可提高脑内抗痛结构的功能,释放内啡肽、脑啡肽,因此止痛效果好。

急性痛经可以用手指或棉签的硬头等工具按压以下五个耳穴(盆腔、神门、内生殖器、腹、肾),取按压最酸胀处,直上直下按压,一个穴位按压30下再换下一个穴位按压。

穴位:血海、地机、三阴交、十七椎找穴位的时候,可以用手压一下,如果有明显的酸麻重胀感,就是找对位置。

可选择手指按压,或将穴位表层的皮肤提起,穴无定处,按压时存在酸麻重胀感为宜,力度由轻至重,可按可揉可提起皮肤都能达到刺激的作用,可主按压一个穴位,也可多个穴位搭配按摩,不可一直按住不动,要按一下起一下,使血液流通。

“大姨妈”来了痛得不行?中医辨证女子痛经症

“大姨妈”来了痛得不行?中医辨证女子痛经症

“⼤姨妈”来了痛得不⾏?中医辨证⼥⼦痛经症原标题:“⼤姨妈”来了痛得不⾏?中医辨证⼥⼦痛经症 对于很多⼥⽣来说,每个⽉"⼤姨妈"⼤驾光临前后总会出现⼩腹或者腰部疼痛,甚⾄昏厥,给⼯作及⽣活带来影响。 受此折磨的⼥同胞们,有没有过狠狠⼼断了"⼤姨妈"⽣路的想法呢?其实,⽌住“⼤姨妈”之痛并不困难。

中医辨证⼥⼦痛经症 中医对痛经的辨证主要要分清寒热虚实,并考虑从⽉经的周期、经量、颜⾊、性质,以及伴随的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性质等⽅⾯来进⾏分析。

如果痛经性质属寒,可见到⽉经期延期,经量不多,经⾊黯淡,质稀或有块,⾯⾊苍⽩,四肢服冷,下腹冷痛,热敷后疼痛可缓解,遇冷则疼痛加重,⾆苔⽩润,脉弦紧;如痛经性质属热,可见⽉经先期,经量较多,经⾊鲜红或有紫红或有⾎块⽽质稠,⾯红,⼝渴,便秘,⾆红,苔薄⽩微黄,脉滑或数。如痛经发⽣在⾏经,或值⽉经来潮的时候,下腹按之不舒服,或按之反⽽疼痛加重,这种属于实症痛经,如痛经发⽣在经净之后,下腹喜按,按压时疼痛减轻,并可见到少⽓懒⾔,倦怠⽆⼒,⼼跳,⽓短,⾯⾊⽆华,腰酸头晕,脉弱⽆⼒,这种痛经属于虚证痛经。

另外,还要根据痛经发⽣的时间、部位、痛的性质,以区别是以⽓滞为主,还是以⾎瘀为主。

1.时间:经前、经期痛者,多为实证。经期痛或虚或实。经前痛为⽓滞,经期痛⽓滞瘀⾎为多,经后痛为⾎虚。

2.痛的部位:腹正中痛为寒湿凝滞,⽓滞⾎瘀,湿热阻滞;腹两侧或⼀侧痛,有时牵连胸胁.多为肝郁⽓滞和⽓滞⾎瘀。

3.痛的性质:闷痛、钝痛、刺痛为⾎瘀;绞痛为⾎寒;灼痛为热;持续作痛为⾎滞;隐隐作痛为⾎虚;时痛时⽌为⽓滞;胀甚于痛为⽓滞;痛时拒按为实,喜按为虚;得热痛减为寒,得热痛甚为热,灼痛为热;痛甚于胀为⾎瘀。

中医调理痛经才是最靠谱的 1、调经⽌痛汤 [药物组成] 当归10克,川芎9克,⾹附12克,⽩芍24克,⽢草6克,枸杞⼦15克。 [适应证] 少⼥痛经。 2、化膜汤 [药物组成] ⾎竭末(另吞)3克,⽣蒲黄(包煎)15克,五灵脂10克,⽣⼭楂9克,刘寄奴12克,青⽪6克,⾚芍9克,⼤黄炭、炮姜炭各4.5克,参三七末(分吞)3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症状*二、气滞血瘀型痛经怎么办*三、气滞血瘀型痛经食谱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症状 1、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症状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是女性月经不调最常见的一种,表现
为经前或经前一两日,小腹胀痛拒按,或伴有胸胁乳房的胀痛,经血量少且不通畅,血色成紫色,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月
经过后,疼痛感消失。

另外,患者舌头呈暗紫色,可能出现瘀点等。

2、气滞血瘀型痛经病因
很多女性出现了痛经,都可能是由营养不良导致的这一现象,有的女性如果出现了气滞血瘀的原因也可能会引起痛经的产生。

出现了气滞血瘀型的痛经,一般都是由于局部的着凉导致的这一现象,开水注意局部的保暖,应该适当的锻炼身体,避免出现了血液循环不畅的现象,可能会导致痛经更加严重。

3、气滞血瘀型痛经处方
处方:乌药15克,元胡10克,郁金10克,益母草3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丹参15克,香附15克,五灵脂15克,白芍20克,丹皮15克,甘草6克。

加减运用:伴少腹冷或喜暖喜按者加肉桂6克,茴香10克,以温阳行经活血;伴气血不足者,加当归15克,首乌15克,党参
10克,黄芪15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周为1疗程,在月经来期前8天开始服用,连服2~3个月,1月1个疗程。

气滞血瘀型痛经怎么办 1、饮食均衡
大多女性省略正餐,而吃过量的甜食及咸食。

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痛经,但对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却有神奇功效。

2、服用维他命
许多病人在每天摄取适量的维他命及矿物质之后,已较少发生痛经。

他建议服用综合维他命及矿物质,最好是含钙且剂量低者,你一天可服用数次(饭后)。

3、补充矿物质
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痛经。

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

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

4、避免咖啡因
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使你神经紧张,可能促成月经期间的不适。

因此,应避免咖啡因。

5、禁酒
假使你在月经期间容易出现水肿,则酒精将加重此问题。

勿喝酒。

6、勿使用利尿剂
许多女性认为利尿剂能减轻月经的肿胀不适,但拉克医师
反对这种方法。

利尿剂会将重要的矿物质,连同水分排出体外。

7、保持温暖
保持身体暖和将加速血液循环,并松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

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

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瓶,一次数分钟。

8、泡矿物澡
在温水缸里加入1杯海盐及1杯碳酸氢钠。

泡20分钟,有助于松弛肌肉及缓和经痛。

气滞血瘀型痛经食谱 1、益母草香附汤
原料:益母草、香附、鸡肉、葱白。

制作: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

食法:饮汤,食鸡肉。

适宜:适用于痛经者,并能光艳皮肤。

2、山楂红枣汤
制作:取山楂、生姜、红枣,水煎服。

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行气导滞功效。

3、韭菜月季红糖饮
原料:鲜韭菜、月季花、红糖。

制作:将韭菜和月季花洗净榨汁去渣,加入红糖调味。

食法:用黄酒冲服,服后俯卧半小时。

功效:具有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