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60例报告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理论研究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理论研究发表时间:2017-10-27T14:28:44.8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作者:李凡凡[导读] 痛经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
贵阳中医学院 550000痛经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
根据有无盆腔器质性病变,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其发生率在30%—80%左右。
中医气血理论明确指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观点,再者在生理上经带胎产的特殊性使妇女常处于“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的状态,故更易出现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的情况。
1.痛经的病因病机目前痛经在临床上多以以下六种证型较为多见;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亏损证、气血虚弱证、阳虚内寒证、湿热瘀阻证,其中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证最多。
1.1祖国医学对痛经的认识痛经的最早论述见于《金匿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张仲景认为本病病机为瘀血阻滞。
现代医家多认同痛经的发生多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或冲任失于濡养,从而导致“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1.2现代医学对痛经的认识现代医学根据有无盆腔器质性病变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病因不明,多发生于月经初潮的几年内,不伴盆腔器质性疾病,即功能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有明确病因,因盆腔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经期腹痛,常在初潮后数年发生。
2.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药理研究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功用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药物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及甘草。
全方诸药合用,旨在达到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2.1血府逐瘀汤的中药学研究本方中桃仁功用破血行气,红花具有活血祛瘀之功,二者常相须为用治疗瘀血经闭、痛经,故本方中两药共用为君。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5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26-01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该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痛”的范畴。
在临床上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发病人群以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为主。
近几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对妇女的月经情况调查:痛经的发病率在42%-74%[1-6],与2000年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调查结果56.06%相比,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
aytacpolat[6]等学者调查原发性痛经的报道,45.3%的学生在每个经期经历痛经,42.5%的学生有时发生痛经,只有12.2%的学生从未发生痛经。
由此可见原发性痛经在临床常见,所以重视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和预防,不仅可以解除女性痛苦,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1中药的治疗1.1中成药的治疗中药汤剂有味苦难以坚持、携带不便等缺点,中药新制剂的开发应用如片剂、冲剂、胶囊等大大方便了患者。
王燕[1]用定坤丹治疗原发性痛经300例。
共分三组,其中a组定坤丹组总有效率90.0%;b组为定坤丹的变方,总有效率87.0%;c组为安慰剂组,总有效率40%。
朱崇云等[2]用独一味胶囊和田七痛经胶囊治疗103例原发性痛经。
其中治疗组69例为独一味胶囊组,总有效率89.86%。
另外对照组34例为田七痛经胶囊组,总有效率88.24%,组间比较p>0.05。
1.2中药外敷汤春琼[3]药用乌药散,组成乌药、香附各9g,郁金、元胡、泽兰各10g,枳壳15g,白芍12g,木香、炙甘草各6g,三七粉3g(冲服)。
服药后将药渣放入布袋敷于腹下。
总有效率100%。
张慧玲[4]用中药方桂枝、三棱、莪术、红花、生川乌、延胡索、乌药等,煎湿毛巾浸泡,热敷腹部治疗原发性痛经136例,有效率为91.18%。
朱名宸运用定坤丹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血瘀型痛经的经验

朱名宸运用定坤丹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血瘀型痛经的经验
杨光林;朱名宸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4(36)12
【摘要】痛经,是指女性于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小腹部疼痛或痛引腰骶骨,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1]。
通常可伴随头晕头痛,面色苍白,恶心欲吐,下腹坠胀,欲尿或欲大便,甚至手足厥冷,冷汗淋漓等表现。
本病西医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者,此类痛经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或者未婚未育的育龄期妇女;继发性痛经多有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盆腔炎等所致,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2]。
【总页数】2页(P20-21)
【关键词】痛经;定坤丹;专家经验;朱名宸
【作者】杨光林;朱名宸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1
【相关文献】
1.定坤丹治疗血虚血瘀型经行头痛30例 [J], 许海莺;秦齐齐;革玲
2.丹艾痛经贴联合温针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的医护观察 [J], 赵梅;张文峰;甘兴华;王欣;于浩;李克明
3.耳穴贴压配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60例经验分析 [J], 田明
4.丹艾痛经贴联合温针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的医护观察 [J], 赵梅; 张文峰; 甘兴华; 王欣; 于浩; 李克明
5.门金穴配合火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经验总结 [J], 冉文菊;张鹏祥;郜然然;杜晓霜;张汾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膈下逐瘀汤加减内服外敷治疗痛经42例

膈下逐瘀汤加减内服外敷治疗痛经42例摘要目的:观察理气化瘀止痛类中药配伍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元胡、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等)内服,同时配合药渣外敷治疗本病42例。
结果:临床42例,治愈38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气滞血瘀型痛经,理气化瘀止痛为其治疗大法,同时配合药渣外敷下腹部,临证中灵活加减,疗效肯定。
关键词痛经/中医药疗法膈下逐瘀汤/治疗应用外治法2006年3月~2010年3月运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42例,均为未婚女性,否认性生活史。
其中年龄16~24岁;病程3个月~8年;腹痛为主20例,腹胀为主22例;小腹发凉,受热减轻9例,伴乳房胀痛22例;经前2~3天即痛29例,经行第1~3天痛13例;全部病例均于经净时腹痛消失。
主要表现为经前2~3天或经行1~3天腹痛,或腹憋胀或痛引腰骶,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或血中有块,块下痛暂减;或兼乳房胀痛,或兼小腹发凉,受热后减轻;舌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所有病例均经彩超或肛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1]。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以理气化瘀止痛为治则。
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处方如下:当归10~30g,川芎6~12g,桃仁、红花各10~15g,枳壳12~15g,元胡、五灵脂各15g,赤芍、丹皮、乌药、香附各12g,甘草6g。
随症加减:小腹发凉、受热减轻者,加吴茱萸、小茴香;腰痛明显者,加牛膝、杜仲;血块多者,加三七粉;恶心呕吐加砂仁(后下)、半夏;全身怕冷、脉沉细者,去丹皮,加巴戟天、仙灵脾;经行头痛加白芷、蔓荆子;肝郁化热而见经期延长、口苦、舌红苔黄者加山栀、夏枯草、益母草;胸闷食少者加炒白术、茯苓、陈皮;前后二阴坠胀不适者加柴胡、升麻。
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饭前温服。
活血化瘀镇痛汤治疗痛经101例

活血化瘀镇痛汤治疗痛经101例
王艳青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痛经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选用自拟活血化瘀镇痛汤(蒲黄、五灵脂、桃仁、川芎、乌药等)治疗痛经101例。
结果:显效68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97.6%。
结论:本方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理气温经之品,诸药合用有活血化瘀,理气温经镇痛之功效。
【总页数】1页(P1455-1455)
【作者】王艳青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医院榆林7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13
【相关文献】
1.“散结镇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60例临床观察
2.活血化瘀行气汤治疗青春期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观察
3.温经化瘀汤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镇痛效果及对性激素、前列腺素F2α水平的影响
4.活血化瘀行气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临床观察
5.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痛经的临床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

度 的改 变 ,血 浆 黏 度 、不 同切 变率 下 的全血 黏 度 、
红细胞 压积及 红细胞 最大 聚集 指 数 明显 降低 ( P<
00 ) . 1 ;红 细胞 变形能 力显 著增 强 ( 0 0 ) P< . 1 ;纤
维蛋 白原虽有 不 同程 度 的改变 ,但 无统 计学意 义 。
准》 j H 、王净 净 、龙俊 杰 主编 《 医临 床病 症 诊 断 中 疗效 标准 》 、张 玉 珍 主 编 《 编 中 医妇 科 学 》 ] 新 ]
标准 拟订 。
2 治 疗方 法
2 1 治 疗 组 .
表 明 ,痛 经 为妇 科 常 见 病 和 多 发 病 ,其 发 生 率 为 3 % ~8% .是 影响妇 女 正常 工作 和生 活的 常见 原 0 0 因之 一 ] 1。我 们 在 以往 针 灸 治疗 原 发 性 痛 经 取 得
收稿 日期 :2 1—0 — 2 00 6 8
修 回 日期 :2 l—0 —2 O0 7 2
作者简介:赵 宁侠 (9 4一) 16 ,女 ,陕西周至人 ,副 主任 医师 ,副教授 ,主要从 事扶正固本及 活血化瘀的研究。
21
云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第 3 3卷
流变学相 关性分 析》
标准 》 中所制定 的标准 。
13 疼痛 程度评 分 标准 .
参考 《 灸 治 疗 原 发 性 痛 经 临 床 疗 效 及 血 液 针 流变 学相关 性 分析 》
3 治 疗 结果
3 1 疗 效 标 准 .
参 考孙 传 兴 《 临床 疾 病 诊 断 依 据 治 愈好 转 标
参 考 《 灸 治 疗 原 发 性 痛 经 临 床 疗 效 及 血 液 针
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张玉蓉;陈小平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09(025)005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予金佛止痛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近期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痛经程度改善情况、痛经伴随症状消失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张玉蓉;陈小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510095;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51009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2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王志方
2.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 [J], 杨小青;郭飞
3.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J], 曹丽芬;杨二红
4.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J], 曹丽芬;杨二红;
5.针刺结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90例疗效观察 [J], 张琦; 洪恩四; 洪静; 程紫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观察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观察作者:刘露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通过临床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表明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寒凝血瘀型;痛经痛经,又称为经期疼痛,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临床常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
继发性痛经是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见于育龄妇女。
在临床上采用少腹逐瘀汤为主要方药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观察患者4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为16-40岁,平均年龄21.5岁。
病程最长着为12年,最短者3个月。
其中原发性痛经25例,继发性痛经15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妇科学》[1]痛经的诊断标准,以及《妇产科学》[2]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变化,原方组成: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加减变化:寒凝甚加艾叶、吴茱萸;血瘀甚加桃仁、红花;有气滞者加香附、柴胡;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有血虚者加熟地、阿胶;肝肾亏损者加枸杞子、女贞子。
煎服方法: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温服,通常是饭前服用,经前一周开始服药,月经来潮后,继续服原方三天,按此法服用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3 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服药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3个月未复发。
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好转,有复发,不能维持三个月以上。
无效: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3.2治疗结果痊愈31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4典型病案举例张某,女,20岁,学生,自述13岁初潮,周期5-6天,月经28-30天一行,每逢月经来潮前3天即小腹刺痛难忍,月经第1天痛剧,痛引腰骶,伴经前乳胀,四肢不温,畏寒,月经量中等,经色紫暗,夹有血块,经行不畅,块下痛减,得热则舒,舌暗苔白脉沉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 活血 、 络 止痛 之功 。 通
3 疗 效标 准 : 愈 : 痛 及 其 他 症状 消失 , ) 痊 腹 停 药 3个 月经 周期 未 复 发 者 ; 效 : 痛 明 显减 轻 , 显 腹 其
余 症状好 转 , 不服 止 痛 药 能 坚 持工 作 ; 有效 : 腹痛 减
2 结 果
本组 6 O例 , 愈 4 痊 0例 ( 5 8 ) 显 效 1 6. 3 , O例
( 7 5 ) 有 效 6例 ( o 0 , 效 4例 ( . 7 ) 1 . , 1 . %) 无 6 6 , 总有 效率 为 9 . 3 。 3 3 受体 的药物 和 光照 疗 法 以及适 时进 行 换 血 等 , 能 才 取得 良好 的效果 。
[3 张 淑芳 . 腹 逐 瘀 汤 加减 治疗 痛 经 [] 医 药 论坛 杂 志 ,0 5 2 3 少 J. 20 , 6
( 2): . 67
( 责任 编 辑 : 况荣华 )
卫 生 出版 社 , 0 3 6 0 2 0 :5 .
E] 胡亚美 , 载芳. 福棠实用儿科学[ . 2 江 诸 M] 7版. 北京 : 民卫 生 人
实 用 临 床 医学 2 1 0 0年 第 l 卷 第 9期 l
P a t a C iia dcn , 0 0 V l 1 N r ci l l c l c n Me i e 2 1 , o 1 , o9 i
・
79 ・
痛经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 6 0例 报 告
马 志 红
( 吉安 市青原 区河 东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 西 吉安 3 3 0 ) 江 4 0 0
治疗 月 经 不 调 、 痛 调 经 。笔 者 2 0 —2 0 止 08 0 9年 对
3 讨 论
痛经 是妇 科 临床 常 见 病 证 , 医妇 产科 将 痛 经 西
分为 原发 性 与继发 性 2种 , 发 性 痛 经 又称 功 能 性 原 痛经 , 指生 殖器 官无 器质 性病 变者 ; 是 继发 性痛 经是 指 由于盆 腔器 质性 疾 病 如 子 宫 内膜异 位 症 、 腔 炎 盆 或宫 颈狭 窄等 所 引起 的痛经 。原 发性 痛经 以青少 年
物 、 伤及 炎症 患者 。 创
2 治 疗方 法 : 日早 、 、 餐 前 1h冲 服 痛 ) 每 中 晚 经 颗粒 1 ,5d为 1 疗程 , 袋 1 个 如恰 遇 月经来 潮 ,则
连 续 服 用 至 月 经 停 止 。共 治 疗 3个 疗 程 。
化 瘀 、 经止 痛 ; 以 当归 、 芎 、 地 、 寄 奴 滋 阴 调 辅 川 熟 刘 补 血 、 血调 经 ; 黄 、 灵 脂 通 利 血 脉 ; 胡索 、 养 蒲 五 延 香 附 疏肝 行气 ; 小茴 、 肉桂 温通 下 焦 行 温 阳通 络止 痛 ,
参考文献 :
[ ] 杨 晓燕 , 培 力 , 1 龚 傅鹰 , . 甾 体 抗 炎 药 的 I 安 全 性 再 评 价 等 非 临床 E] 药 物 流 行 病 学 杂 志 ,0 5 1 ( ) 3 33 7 J. 2 0 ,4 6 :6 6 . [ ] 张莉 莉 , 2 张艳 伟 . 温经 汤加 减 治 疗 寒 凝 血 瘀 型 痛 经 5 6例 [ ]河 J.
6 0例 痛经 患 者使 用 痛 经 颗粒 治疗 , 得 良好 疗 效 , 取
报告 如 下 。
l 资 料 与 方 法
1 一般 资料 : ) 本组 6 O例均 为吉 安市 青原 区河
东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门诊 及住 院痛 经 患 者 , 为 未 均 婚女 性 ; 龄 1 ~2 年 3 5岁 , 平均 1 9岁 ; 程 4个月 ~8 病 年; 初潮 年 龄 1 ~ 1 2 7岁 , 均 1 . 平 4 5岁 ; 周 期 、 经 经 期 、 量 和性状 正 常 者 3 经 6例 , 经 过 少 者 1 月 O例 , 月 经过 多者 8例 , 月经 先后 不定 期者 6例 。本 组 6 O例 除外 患有 子宫 内膜 异 位 症 、 殖 系 统 肿 瘤 、 生 畸形 、 异
出版 社 , 0 2 4 0 2 0 :8 .
参 考 文献 :
Ei 金汉珍 , 德珉 , 希 吉. 用新 生儿 学[ . l 黄 官 实 M] 3版 . 京 : 民 北 人
( 责任 编辑 : 胡炜 华)
女性 多见 , 继发 性 痛 经 则 常 见 于育 龄 期 女 性 。在 治
疗 上 西 医强 调 采 用 止 痛 、 静 及 前 列 腺 素 抑 制 剂 , 镇 起效虽快, 但不 良反 应 多 , 效难 以持 久口 ; 疗 中医 则 以辨证 求 因治 本 、 期调 血止 痛 治标为 原则 , 经 采用 温 经 散寒 、 气 活 血 、 虚 固 本 等 方 法 进 行 治 疗 l3。 理 补 2 _ ] 痛 经 主要是 由于气血 运 行不 畅所 致 , 症 状有 虚 实 其 之分 , 临床 以气滞 血 瘀 型 最 为 多 见 , 血 排 不 出 , 经 淤 滞 疼痛 是其 主要 机 制 。痛 经颗 粒 以桃 仁 、 花 活 血 红
南 中 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2 ( ) 1. 2 0 , 5 2 : 6
轻, 其余 症状 好转 , 止痛 药能 坚持 工作 ; 服 无效 : 痛 腹 及 其 他 症 状 无 改 变 者 [ 。 总 有 效 率 一 ( 愈 + 1 痊
显 效 + 有 效 ) 数 / 例 数 ×1 0 。 例 总 0
关键 词 : 痛经颗粒 ; 气滞血瘀 ; 经 痛 中 图 分 类 号 : 715 R 1. l 文献 标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9 8 9(000 -07 —0 10 - 1421)9 09 1
痛 经颗 粒 方 源 自《 医林 改 错 》 血 府 逐瘀 汤 处 中
方 , 笔者反 复对 处 方 组 成进 行 筛 选 而 研 制 成 的纯 经 中药制 剂 , 具有 行 气 通 络 , 瘀 止 痛 之 功效 , 于 其 化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