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现象学研究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现象学(教案)

第四章 现象学(教案)

第四章 现象学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以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和康德、笛卡尔哲学为主要思想渊源,他试图通过现象学方法来把哲学建立为一门严格的科学。

他的思想直接引起了一场现象学运动,形成一种以现象学方法为主要特征的广泛的哲学思潮,对整个现当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它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一、现象学概况和胡塞尔的哲学活动Edmund而是一场浪推浪的哲学运动。

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比较关心,认为人的意识和实际的生活是比包括逻辑形式在内的语言形式更深的层次,非常重视意识分析和对生活世界的研究,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类历史的目的的问题是哲学探讨的永恒主题。

第四章 现象学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l ,1859—1938)一、现象学概况和胡塞尔的哲学活动-1878年在莱比锡大学学习物理学、天文学和数学,接着去柏林继续学习,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

1884-1886听过布伦塔诺心理学和哲学的讲座,并受其影响而决心献身哲学。

1887-1901任哈勒大学讲师。

后来应邀任哥廷根大学的副教授,1906年升正教授。

从1916-1928年退休止一直在弗莱堡大学()、《逻辑研究》(1900-1901)、《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内在的时间意识的现象学的讲演》(1929)(1928)、《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1936)等。

1、心理主义阶段,以《算术哲学》为代表;2、作为“描述心理学”的现象学阶段,以《逻辑研究为代表》;3,先验唯心主义阶段,以《观念》I求建立一种可以用来这样的哲学的可靠方法。

他的兴趣开始时数学和逻辑的基础问题,试图用心理学规律来解释数学和逻辑规律。

不久后发现这将导致怀疑论和相对主义,于是起而批判心理主义。

这时他倾向于柏拉图式的理念论。

他那时所建立的本质直观方法主要是用于发现自在地存在的数学和逻辑的本质。

现象学研究方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
现象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旨在通过对现象的直接观察
和描述,揭示事物本质和意义。

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需
要以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和理解现象,而非带有先入之见和偏见。


面将详细介绍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首先,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现象的直接观察。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以一种纯粹的态度去观察现象,尽量避免对现象进
行过多的理论假设和解释。

这种直接观察的方法有助于研究者把握
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现象。

其次,现象学的砠究方法强调对现象的描述。

在研究过程中,
研究者需要以客观、准确的语言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尽可
能地还原事物的真实面貌。

通过对现象的描述,研究者可以更好地
理解现象的内在结构和意义,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此外,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还强调对现象的理解。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理解现象,尊重现象本身的意义和
内在逻辑。

通过对现象的理解,研究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内在
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深入挖掘现象的内在意义。

总的来说,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现象的直接观察、描述和理解,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和理解现象,尊重现象本身的意义和内在逻辑。

只有这样,研究者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深入理解和描述现象。

因此,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推动学科研究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phenomenological study -回复

phenomenological study -回复

phenomenological study -回复什么是现象学研究?现象学研究是一种研究现象本质和意义的哲学方法。

它关注个体和群体对于事物的直接经验和感受,并试图通过描述和解释这些经验来更好地理解现象的本质。

本文将分为几个部分来详细介绍现象学研究的定义、起源、方法和应用。

第一部分:定义和起源现象学研究是由德国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创建的。

他在20世纪初开创了这一研究领域,并提出了一系列现象学原则和方法。

胡塞尔认为,人类对于事物的理解必须建立在直接经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而不是依赖于传统的科学方法或他人的解释。

他倡导“回归事物本身”(Back to the things themselves)的观念,即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第二部分:方法和过程现象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描述和解释。

研究者通过详细和准确地描述个体和群体对于事物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以及他们对这些经验和感受的理解和意义。

这种描述可以包括对感觉、情感、思维和行为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

接下来,研究者会尝试解释这些经验和感受,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

这一过程往往涉及到对个体和群体间差异和共同特征的比较和分析。

第三部分:应用和贡献现象学研究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应用和贡献。

在教育领域,现象学研究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课程。

在心理学领域,现象学研究可以揭示个体对于自己和世界的认知和体验,从而提供有关心理健康和人类行为的深入理解。

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现象学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员工对于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的体验,从而改善组织管理和员工满意度。

第四部分:批评和挑战尽管现象学研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方法,但也面临一些批评和挑战。

一些批评者认为现象学研究过于主观和个体化,无法提供普遍适用的结论和理论。

此外,一些人质疑现象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认为其方法和结果可能受到个体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phenomenological study -回复

phenomenological study -回复

phenomenological study -回复什么是现象学研究?现象学研究是一种哲学研究方法,旨在描述和解释人类的经验和现实世界的本质。

它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意义,强调经验的真实性和主观性。

现象学研究通过反思、描述和解释人类的直接经验,试图揭示现实世界的本质及其和主体的关系。

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旨在去除预设的概念和解释,直接从经验本身出发,并通过反思和解释来理解个体的意义构建和经验。

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 定义研究问题:在进行现象学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这可以是关于某一特定经验的本质或某一主题的描述和解释。

2. 设计研究方法:现象学研究通常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观察和分析。

研究者应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

3. 收集数据:根据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者进行数据的收集。

这可能包括面对面的访谈,观察参与者的行为,收集书面材料等。

4. 描述和分析数据: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类,并提取有关主题和意义的信息。

这可能涉及编码、归纳和分析数据。

5. 解释结果:通过反思和解释数据,研究者将试图理解个体的意义构建和经验。

这将包括对数据中的模式、主题和关联的识别和解释。

6. 发表研究结果:最后,研究者将准备研究报告或论文,将结果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进行对比,并与学术界和相关领域分享研究的发现。

现象学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现象学研究的优势在于其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意义,可以提供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力。

它能够揭示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个体对此的理解和经验。

此外,现象学研究方法强调经验的真实性和亲身体验,可以避免理论性假设的干扰,直接从经验本身获得信息。

然而,现象学研究也存在局限性。

由于其侧重于个体的主观体验,结果的可泛化性有限。

此外,现象学研究通常使用小样本,难以代表整个人群或社会。

这可能导致在相同问题上出现不同的结果。

总结:现象学研究是一种描述和解释人类经验和现实世界的哲学研究方法。

现象学的研究报告

现象学的研究报告

现象学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现象学,一种重要的哲学分支,它关注人类经验的本质和意义。

我们将介绍现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并探讨其在认识论、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现象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感知、意识和行为,以及这些现象对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1. 引言现象学是一种研究人类经验的哲学方法论。

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德国,由爱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创立。

胡塞尔认为,人类经验是我们对世界的直接感知和理解,而现象学的任务是揭示这些经验的本质和结构。

2. 现象学的基本概念现象学的核心概念是“现象”(phenomenon),指的是我们在感知和思考中所遇到的对象或事件。

现象学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认为我们通过感知和意识来认识世界。

它关注经验的内在结构和意义,而不仅仅是外部现象的表面特征。

3. 现象学的历史发展现象学在胡塞尔之后得到了许多哲学家的发展和扩展。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将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相结合,强调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则将现象学应用于意识和自由意志的研究。

此外,现象学还对认识论、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 现象学在认识论中的应用现象学对认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认为我们的认识是通过与世界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

其次,现象学强调经验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批判了一切普遍化的认识论观点。

5. 现象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上。

现象学主张以主体的经验为中心进行研究,关注个体的感知、情绪和意识等心理现象。

它强调心理学研究应该关注人类经验的本质和意义,而不仅仅是行为和生理机制。

6. 现象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现象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理解上。

现象学研究方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现象学是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一种哲学方法,它强调对事物本身的直接观察和描述,而不受到理论假设或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干扰。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现象学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以深入理解人类行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本文将介绍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步骤。

首先,现象学研究方法强调对事物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研究者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和理解研究对象,避免预设观念和假设的干扰。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尽量避免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判或解释,而是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和描述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结构。

其次,现象学研究方法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

研究者需要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观察和描述,逐渐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运用丰富的描述性语言,将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而准确的描述,以便深入理解其本质和特征。

另外,现象学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的主观参与和情感体验。

研究者需要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研究对象,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融入到研究过程中。

通过主观参与和情感体验,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意义和特征,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和深刻的研究结论。

最后,现象学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的反思和批判。

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观察和描述进行反思和批判,以确保其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不断审视自己的主观偏见和观念假设,以保持对研究对象的客观和准确的理解。

总之,现象学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视对事物本身的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哲学方法,它强调研究者的主观参与和情感体验,以及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反思批判。

通过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第四章 现象学研究

第四章 现象学研究

第四章现象学研究一下面我们开始上课,通过单老师对前三章内容的详细讲解,我们已经对质性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四章的内容,也是质性研究的一种类型,现象学研究。

二让我们来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录,一共是四个部分,首先了解现象学研究的定义,也就是概念;然后学习现象学研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第三部分,也是本章的重点,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最后,通过对实例的具体分析,来深入了解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

这一单元,由我带领大家学习前三部分,也就是理论部分,第四部分的实例分析由我们第一小组的曾超超同学在下一次课上给大家详细讲解。

三在学习现象学的定义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段话“我想从你的视角来探索世界,我想以你熟知的方式来了解你的所知。

我想知道你经历的意义所在,穿着你的鞋走路,以你的感受来感知事物,以你的解释来诠释事物。

你愿意成为我的老师并帮助我理解吗?”这段话来自学者斯普拉德利,在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一直想从你的视角,从你的角度,站在你的位置,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并且想把你当做老师,引导和帮助自己。

这正是现象学研究者所致力追求的一种态度,即“回到实事本身”。

那么什么是现象学呢?四现象学:是哲学也是方法,指的是一种表象的科学,是一种描述某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的外表,即从表象到真实,(那么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就想到了,从现象到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是用一种归纳性和描述性的方法来寻找问题本质的学问。

现象学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20世纪初创立,以其“回到实事本身”的态度和方法广泛的影响了心理学、护理学、美学、教育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领域。

现象学研究方法:是一种观察特定的现象,分析该现象中的内在成分和外在成分,把其中的重要要素提炼出来,并探讨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周围情境之间关系的质性研究方法,它以促进对人的理解为目标,说明行动的本质。

多用于探讨人们的生活体验。

比如说,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各项系统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早产儿就会被送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也就是NICU。

第四章现象学研究PPT课件

第四章现象学研究PPT课件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资料分析
常用的资料分析方法
✓ Colaizzi(1978)的资料分析方法
• 详细记录并仔细阅读所有的访谈资料; • 摘录出与所研究现象相吻合的、有意义的陈述; • 从有意义的陈述中归纳和提炼意义; • 寻找意义的共同概念或特性,形成主题、主题群、范畴; • 将主题联系到研究现象进行完整的叙述; • 陈述构成该现象的本质性结构; • 将所得结果返给被访者,求证内容的真实性。
• 把经过语言转换后的意义单元综合成一份意义连 贯的陈述,要点是把隐含在转换后的意义单元中 的观点,综合成为一份意义连贯的关于该现象的 描述。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现象学研究的适用范围
在护理领域中,现象学研究方法 主要用于探究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价 值观、世界观等主观认识方面或生活 体验的研究。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现象学研究的适用范围
举例:
✓ 探讨与人类生活经验相关的现象有:快乐、 恐惧、压力、更年期女性的生活体验等;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解释现象学
✓ 是由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发展起来的,强调 对现象进行解释,是通过解释来理解现象的。
✓ 在海德格尔的后期作品中,越来越多地引用诗 歌、艺术,作为解释真理、语言、思维、生活、 存在本质的工具。
• 现代解释现象学的工作是为了形容及揭示人类的现 象(比如健康和疾病),其目的通过对研究现象的 解释达到了解与认识。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现象学研究的特点
✓ 研究的重点放在研究参与者的经验以及他们对自己 生活的解释方式。
✓ 现象学认为人并不是被动的存在,而是有意识的, 并有根据的指导自己行为的积极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资料来 源
优点
侧重于分析所有参 与者的共同属性, 有利护理理论的开 发。 初次进行现象学研 究者运用起来比较 困难
每个个案的经验本质都要分析,因 此适合于研究参与者之间差异大比 较时;初次进行现象学研究者适合 于采用此方法进行资料分析。
缺点
需要对每个个案的经验本质分别进 行结构描述,由于相似的内容有可 能反复地出现,读者在阅读研究报 告时容易感到枯燥。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结果报告与文本写作
• 现象学研究法最终的报告为描述性的,常引用 研究对象的原话描述其经历,来支持主题的内 容; • 研究报告强调对研究的现象进行整体的、情境 化的、动态的“深描”,适当地引用当事人的 语言; • 研究者要注意不要将描述型语言即研究者对研 究对象的描述与分析型语言即研究者对研究现 象的分析相混淆。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现象学研究方法
• 是一种观察特定的现象,分析该现象中的内 在成分和外在成分,把其中的重要要素提炼 出来,并探讨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周围情 境之间关系的质性研究方法,它以促进对人 的理解为目标,说明行动的本质。 • 现象学有许多不同的学派,其中描述性现象 学和解释现象学是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Giorgi方法的研究实例与分析
研究实例
脑卒中患者内心希望体验的质性研究
• 研究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内心希望体验的历程,在此 基础上提出护士对维持和提升希望水平的作用,以期改 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 。 • 研究参与者 :采用目的抽样法,脑卒中患者12例,其 中男3例、女9例,年龄57~77岁。病程1年内6例,1~2 年6例。文化程度为大专2例,高中5例,初中5例。 • 研究结果 :提炼出希望的6个主题为社会支持;接受现 实并寻求改变;克服无望;关注目标—期待回到患病前 的生活;依靠内在力量;坚持。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描述性现象学
是胡塞尔创立的方法,试图描述呈现人们的 经历而不加解释,目的是描绘真实世界。所牵 涉的是直接探索、分析及对特定现象的叙述, 尽可能不受未被检验过的假设所影响,最大限 度的直觉呈现。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Colaizzi方法的研究实例与分析
分析
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角色适应的心理体验
• 该研究在充分考虑了伦理问题的基础上,采用Colaizzi 的现象学分析法对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角色转换现象 进行了的严谨、精确、系统化的探究,揭示了母亲在面 对NICU出院早产儿时的心理体验的本质,发现母婴分 离早产儿母亲面临着角色转换的困惑,这种困惑可能导 致母婴感情建立延迟,影响母亲的育儿行为,研究者根 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早产儿母亲的积极的NICU护理介 入的具体对策,对日后的护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并可 以使读者得到在此质性研究基础上未来的量性研究方向 方面的启示。
资料分析
常用的资料分析方法
Colaizzi(1978)的资料分析方法
• • • • • • • 详细记录并仔细阅读所有的访谈资料; 摘录出与所研究现象相吻合的、有意义的陈述; 从有意义的陈述中归纳和提炼意义; 寻找意义的共同概念或特性,形成主题、主题群、范畴; 将主题联系到研究现象进行完整的叙述; 陈述构成该现象的本质性结构; 将所得结果返给被访者,求证内容的真实性。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现象学研究的适用范围
在护理领域中,现象学研究方法 主要用于探究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价 值观、世界观等主观认识方面或生活 体验的研究。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现象学研究的适用范围
举例:
探讨与人类生活经验相关的现象有:快乐、 恐惧、压力、更年期女性的生活体验等; 与照顾者的体验相关的探讨:祖母照顾已 经变成孤儿的艾滋病孙女的经验; 与患者体验有关的探讨:癌症患者的体验、 失去身体某一部分患者的生活体验等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第三节 实例分析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Colaizzi方法的研究实例与分析
研究实例
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角色适应的心理体验
• 研究目的:了解母亲在面对NICU出院早产儿时的心理 体验,探讨母婴分离后早产儿母亲的角色适应问题, 以期为制订有效的NICU护理提供依据。 • 收集资料:采用访谈法进行。访谈内容主要有:第一 次见到孩子是在什么时候?孩子出院时的心情?看到 出院回家的孩子时的感受等。 • 资料整理与分析:访谈录音资料行逐字转录后根据 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现象学核心概念
• 生活世界 (lived world):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 的世界,即未经人们反思的世界,或者说前反 思的世界。 • 生活体验 (life experience):是人们在一定的时 间、地点下生活的当下体验。 • 意识的意向性(intentionality) :是指意识“指向” 某物的活动。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资料分析
常用的资料分析方法
Giorgi(1985,1997)资料分析方法
• 反复阅读会谈书面资料,从直觉上、整体上“把 握”体验描述文本,获取整体感; • 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提炼意义单元; • 把研究现象的日常语言转换成心理学(专业)语 言,重点关注所研究现象; • 把经过语言转换后的意义单元综合成一份意义连 贯的陈述,要点是把隐含在转换后的意义单元中 的观点,综合成为一份意义连贯的关于该现象的 描述。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Colaizzi方法的研究实例与分析
研究实例
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角色适应的心理体验
• 结果与讨论:母亲在早产儿出院早期表现出“积极接 纳”与“消极否定”的互相矛盾的复杂心境。“积极 接纳”主要表现为喜悦、幸福、安心,“消极否定” 主要表现为恐惧与震惊、怀疑、陌生、无奈,以及担 忧。 • 封闭式NICU管理模式所致的母婴分离影响母亲的角色 适应,应关注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的心理感受,促进 母亲角色的正常转换。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Giorgi方法的研究实例与分析
分析
脑卒中患者内心希望体验的质性研究
• 该研究的参与者之间在病程、文化程度、性别方面 差异比较大,因此适合采用Giorgi的现象学资料分 析法分析资料,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的希望体 验呈现个体化、多样化的特征。研究者最后综合个 案的经验本质形成了一般性结构描述,发现希望水 平在脑卒中患者整个病程中表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 提出维持和提升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应成为护理的 重要内容。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构建护理学知识及指 导护理学实践。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现象学研究的特点
研究的重点放在研究参与者的经验以及他们对自己 生活的解释方式。 现象学认为人并不是被动的存在,而是有意识的, 并有根据的指导自己行为的积极的存在。
现象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是主观的认识。
通过自身的体验确认他人的真实经验。 追求的是研究参与者体验的本质,是共享的经验。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Van Manen方法的研究实例与分析
研究实例
用解释现象学去发现中年女性身体变化的意义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研究者自身的准备
界定研究现象
研究现象指的是研究者希望集中了解的人、 事件、行为、过程、意义的总和。
• 可以了解患者、家属、护士对某个特殊情境 的体验、感受、态度、疾病体验、治疗感受、 生活质量、照顾感受、服务需求等。
解释现象学
是由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发展起来的,强调 对现象进行解释,是通过解释来理解现象的。 在海德格尔的后期作品中,越来越多地引用诗 歌、艺术,作为解释真理、语言、思维、生活、 存在本质的工具。
• 现代解释现象学的工作是为了形容及揭示人类的现 象(比如健康和疾病),其目的通过对研究现象的 解释达到了解与认识。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第四章 现象学研究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第一节 研究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我想从你的视角来探索世界,我想以你熟 知的方式来了解你的所知。我想知道你经 历的意义所在,穿着你的鞋走路,以你的 感受来感知事物,以你的解释来诠释事物。 你愿意成为我的老师并帮助我理解吗? ---斯普拉德利(Spradley)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收集资料
选择研究参与者
最常用的取样方法是由研究者进入现场立意取 样。
伦理考虑 文献查阅
要求在整个研究阶段持续进行文献的查阅,只 不过各个研究阶段的文献查阅侧重点有所不同。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收集资料
访谈前准备
第三篇第四章
人卫研究生教材《护理学研究方法》(第1版)
现象学核心概念
• 现象学还原(phenomenological reduetion): 指的是把人们带回到体验世界的意义和存在的 起源之处。 • 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是人们在交 往活动过程中,主体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的规定性。 • 本质或要素(essence) :是与某件事的理想 或某件事的真实意义相关的元素,也就是给予 研究中的现象一般性了解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