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紫藤萝瀑布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紫藤萝瀑布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7紫藤萝瀑布

1.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描写紫藤萝之美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3.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放瀑布录像)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著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放紫藤萝录像)(紫藤萝和瀑布对照图)你看,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难怪作者说是紫藤萝瀑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由当代女作家宗璞写的优美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品析美的构思

1.教师交代背景。

“文革”中,作者的父亲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受到批斗,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焦虑和悲痛”一直萦绕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徘徊在庭院之中,看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于是写成此文。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1)长句的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句子的重读;(5)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3.小组讨论。

(1)课文围绕着“花”写了哪些内容?请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上一个字,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6段)__赏__花(花瀑、花穗、花朵)。

第二部分:(7—9段)__忆__花(赏花的感受、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

第三部分:(10—11段)__悟__花——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本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哪些特点?

明确:开头——凝思(设置悬念,出奇制胜)

结尾——彻悟(呼应开头,引人深思)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欣赏美的景物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写作顺序、角度、方法及作用。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花的?

明确:从整体到局部。先写花瀑,再写花穗,最后写花朵。

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

明确:从三个方面写。①颜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②形态:“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③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3.在文中,哪些语句是用来描写花形和香味的?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①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

②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比拟:把紫藤萝比作流动的瀑布,又比作“在欢笑”的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了紫藤萝花以动态美。)

③像迸溅的水花。(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以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④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比拟: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人化,仿佛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开得茂盛。同时也写出了花的可爱,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

⑤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在描写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和通感。同时,在描写顺序上,她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全方位地进行刻画,使紫藤萝花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首先,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其次,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再次,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又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最后,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三、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笔下紫藤萝盛开的热烈辉煌,并品析了作者描写紫藤萝之美的艺术手法,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生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悟美的情感

1.文中除了第2—6段描写紫藤萝瀑布,还有哪几段提到紫藤萝瀑布?看谁找得最快。给大家读一读。(7—9段)紫藤萝瀑布流经之处,就是作者走过的心路。作者走过一段怎样的心路历程呢?请同学们齐读第7段,找出本段中表明作者情感的词语。

2.作者为什么焦虑和痛苦?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明确:作者的弟弟不幸身患绝症,所以痛苦;生死未卜,是生是死还是谜,所以焦虑。文中的“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正隐含作者的焦虑和痛苦。

3.看了紫藤萝之后为什么觉得痛苦暂时不存在,只有宁静,只有喜悦呢?假如你是宗璞,读者向你提出这个问题,该怎样回答呢?

明确:美好的生命力可以征服一切,它好比一服灵丹妙药,让你忘忧,为你消愁。

4.那让作者忘忧消愁的紫藤萝,是不是时时刻刻都给作者这样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感觉?(不是)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是怎样的?请一位同学朗读第8段,其余学生注意画下关键词。

5.紫藤萝虽然遭遇被毁的不幸,但可喜的是——十多年后,紫藤萝又活过来了。紫藤萝的重生说明了什么?

明确:紫藤萝有顽强的生命力,有不屈不挠的美丽精神,紫藤萝美,不仅美在外形,更美在精神。

6.作者读懂紫藤萝精神的美了吗?读懂了花的精神的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人的遭遇,感悟出什么?

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7.作者的感悟意味深长,你是如何理解的?想想该用什么语气来念,才能把感情很好地传达出来。

明确: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沉重、坚定的语气。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章写法

本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本文通过回忆紫藤萝的败落,隐喻生死以及疾病带来的焦虑、悲痛;借写紫藤萝开放时的美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借用花儿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悟,寓情于物,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目标导学三:迁移训练,拓展延伸

1.请同学模仿课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选择一种花,或者一种草进行描绘,要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如比喻、拟人等,要形象、生动,并附上图画。

2.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要求多角度地去感受)

3.带着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感受,朗读这篇课文。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紫藤萝花的描写,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感情。“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更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花一样,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投身到人生的长河中去,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三、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紫藤萝败落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紫藤萝盛开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紫藤萝的衰盛变化自己家庭的衰盛变化

写景人生哲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感悟

15最苦与最乐

基础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契.约()诸.圣诸佛()

监督.() 卸.却() 悲天悯.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契约赔理死而后己

B.排解坟墓任重到远

C.监督恩慧忧国忧民

D.循环豪杰如释重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

....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

....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

....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

....,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

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痛苦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B.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的痛苦。

D.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设问)

B.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排比)

C.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设问)

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反问)

6.解释下面名句的意思,并举例证明其蕴含的道理。(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

(1)无入而不自得(孔子)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有终身之忧(孟子)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重而道远(曾子)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B.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C.天门山中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D.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演讲中的不足。

语言运用

8.(2016·四川广安中考)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火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

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班委会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毕淑敏

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主要是它像童谣,或者说简直是句顺口溜。

②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从此把“强”和弓联系起来。

③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本意居然说的是一枚虫。这要从“强”的繁体“強”说起,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组成。“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强”字像个微电影,描绘了一条卑微小虫的奋斗史。而“大”的本意,其实就是非常单纯地独指一个人。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

④“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你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⑤然而,错了。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强大的原意指的就是一个卑微如虫的生命,只要将精神弘扬出来,它就有力量。只要你是一个人,天然就强大。

⑥爱因斯坦说过: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

⑦一个再弱小的人,也比一条虫子要有力量。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这真是天下第一悲剧。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⑧我们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强大也会受伤,只不过修复的能力比较强,速度比较快,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⑨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

B10“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B11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9.本文的观点是什么?(答题思路参考【考点解读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⑧段画线句子有何含义?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选文思考并回答:一个人怎样才能学着强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读文体,明确文章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修辞手法,细致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启发式。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有傲然挺立于寒霜之中的蜡梅,有飘香于幽谷的君子兰,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而女作家宗璞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是为什么呢?(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 通过相关的画面营造一个美丽的氛围,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分析作者为什么喜欢紫藤萝?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旁若无人的朗读课文,教师巡回于课堂中,解决学生碰到的字词方面的拦路虎。3分钟后,朗读声消失,举手者寥寥无几,师启发学生可与同桌讨论一下,再给予学生3分钟。 生:作者之所以喜欢紫藤萝,是因为它的色彩太美了,你看书上P17第5行“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P16也有一句“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这么美的色彩,作者怎么会不喜欢,连我也都喜欢这一片深深浅浅的紫色了。 师:紫色是非常优雅的色彩,它使老师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还有同学要发言吗? 生:作者之所以喜爱藤萝花,是花开得很茂盛,你看“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大条幅”“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开得这样茂盛,肯定是富有生机的,因此作者喜欢。正因为作者喜欢,她才用生动的比喻、拟人把花写得这么可爱。 师:同学们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交代得很清楚,那你能把作者喜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吗? 师:读得怎么样?哪位同学评价一下? 生:声音响亮,感情还不够投入。 师:你能试一下吗? 生:很投入地朗读,读完后全班同学鼓掌。 朗读之后,全班齐读这几句话,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下文作者抒发人生感悟作铺垫。 5、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它们各有什么含义?作用是什么?“停住了脚步”是指被紫藤萝的旺盛所吸引。设置悬念。 “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深化主题。 6、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中心主题? 本文通过回忆紫藤萝的败落,隐喻家庭遭受的不幸以及小弟病症带来的焦虑、悲痛;借写紫藤萝开放时的美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借用花儿抒发我的人生感悟,寓情于物,情景交融。 紫藤萝败落家庭不幸,小弟病症 紫藤萝盛开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紫藤萝的衰胜变化自己家庭的衰胜变化 人生哲理 写景感悟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心 灵的力量。生命,如果跟顽强联系在 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有生 命,就有希望。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 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自主探究

问题组(一) :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全班讨论、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学法指导: 朗读方法:重音、节奏及停顿,注重内化和感情。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a.简单的内容归结: 看花—繁花似锦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4.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教学重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山的那一边》,我们懂得了人不能没有理想;于是,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战胜了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懂得了人不能没有信心;后来,我们在挣扎的小飞蛾身上,感悟到了生命在于奋斗;今天,我们将驻足于紫藤萝花面前,体会一份宁静和喜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来自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紫藤萝花何以能让作者得到一份宁静和喜悦呢?——请同学们跟着屏幕一起朗读课文。 朗读完之后,先正音: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盘虬(qiú)卧龙仙露琼(qióng)浆酒酿(niàng) 再请同学起来谈谈,你想到了什么? ——花很美丽,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困难,等等。

三、分析景物描写方法: 为什么我们能从这篇描写紫藤萝花的课文中想到那么多呢?这是因为作者有出色的景物描写技巧,她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和体会,写下了这一篇含义隽永的散文。 那么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紫藤萝花的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家宗璞描写了紫藤萝花哪几方面的特点?(提示:有三方面,或者比如花的颜色等) ——花形,花色和花香。 1.花形。 在文中,哪些语句是用来描写花形的,她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只要找出一部分就可以了。) 比喻: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通常的说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区分比喻和比拟: (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 (2)“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3)“像迸溅的水花。”(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4)“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比拟:这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它开得很茂盛。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我认为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

紫藤萝瀑布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紫藤萝瀑布》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3. 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4、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紫藤萝吗?你们印象中的瀑布是怎么样的?那么题目为什么加上“瀑布”这两个字?(投影显示紫藤萝图片) 作家宗璞借“紫藤萝”表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紫藤萝瀑布》。(板书) 二、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作者是一位女作家,文革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检查预习: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 盘虬卧龙(qiú) 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米酒。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四、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紫藤萝瀑布》说课教案

《紫藤萝瀑布》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分析 〈1〉分析课文 《紫藤萝瀑布》是我国现代作家宗璞在20世纪80年代初写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把一树繁盛的紫藤萝花比喻成瀑布,赞美了生命的灿烂与永恒,鼓励人们珍爱生命。这篇文章在抒写人生感悟的同时,融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和哲理美为一体。 〈2〉分析学生 学生可能没见过紫藤萝或紫藤萝瀑布,这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视频与图片,结合七年级学生阅历的特点,分析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不强,体悟文章深层意蕴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着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教育方式,本课充分关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雅词佳句,体会紫藤萝的美丽,以及对人生的启迪;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读”,触摸作者感情心路,玩味文章关键词句,体会文章含蓄美好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畅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珍爱生命。 〈4〉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读”,触摸作者感情心路,玩味文章关键词句,体会文章含蓄而美好的感情。 〈5〉教学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体会文章含蓄美好的感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按照新课程所倡导的思想,遵循让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的原则。我主要选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从学生个体朗读到全班齐读,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 主旨。 2、点拨法借小组合作这一平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质疑,触摸作者感情心路,玩味文章关键词句,体会文章含蓄而美好的感情。 3、书签制作法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形状的卡片,指导学生摘抄或仿写雅词佳句,并制作比较精美的书签。 (二)说学法 1、预习消化法在课前预习中利用工具书查阅本课中的生字词,利用参考书等辅导资料了解作者。

最新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分析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分析 九里中学李守芳 一、导言 散文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里占有很大的比重,品味感受是中学生赏析散文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可根据学生的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师生合作,自主求知,共同设立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初中阶段的散文教师应该如何教,我想散文教学应抓住散文的特征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通过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简练生动的语言,学会在诵读中了解、品味、感受人物的品性的教学效果。 散文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写真记实。散文记录作者真实的生活和经历,直接体现作者的鲜明个性,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散文是写真人真事的,散文中的“我”大多数就是作者自己。2.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散文写作时为了表现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作者只有对现实生活有了深刻的感触,激起强烈的感情,才能产生写作的欲望。散文也只有表达了作者对一定生活事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一定的情感,才有震撼人的力量,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因此,散文作家往往抓住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或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片段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只写了一颗紫藤唤起了作者对生命独特感受。 学生的感悟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启发学生借

助语言去挖掘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做具体的研究。《紫藤萝瀑布》课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第一先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花形象及变化的?先让学生品读课文第6节,主要抓住一些写景的语句,在把握描写特征基础上,细心的感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共同探讨品味紫藤的灿烂辉煌、气势非凡,再让学生自读课文第8节,一连串的形容词描写了紫藤萝的不幸遭遇,品味紫藤的恐惧、孤独、凄苦、无奈。第二抓住作者对紫藤的情感变化这一线索,从欣赏紫藤萝写到回忆紫藤萝,再思索到人生。第三通过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哲理名句的真实情感。 二、设计思路 教学设想:本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品读景物,思考感受”。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重点强调学生熟读课文,认真观察紫藤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感情,展开丰富联想,启发思考人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本文教学通过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精读紫藤—重点评析、悟读哲理—积累运用、课外拓展—迁移提升等四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感受生命的思考。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只要通过对生活周围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进行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出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音乐和名言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散文,而本文有着宗璞写景散文的一贯风格:积极又含蓄的主题追求,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因此,通过对文中精微而含蓄的语句的赏析,来理解、体会作者含蓄内敛的情感,是本课的主要思路和着重点。 本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文革”动乱结束不久,作者心灵的创伤尚未平复,却又遭受小弟身患绝症的精神打击,双重的伤痛,郁积于心头无法排解。在偶然之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忆起往日衰败的紫藤萝,由花儿的由衰转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转悲为喜,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此外,本文主要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对人生、生命的感悟寄托在紫藤萝的描写之上。花开花谢就如人生命运的浮沉,作者把个体放到生命的长河中,感受到生命历程的曲折和永恒,是作者感悟生命的真谛之后的精神振奋和豁达乐观。 学情分析 阅读本文,需要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了解作者“行踪”;需要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描写顺序方面来整体把握;本文的语言颇具内蕴,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用自己的方式来朗读出来。这些,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难度不是很大。只是在朗读过程中,教师稍作朗读方面技巧的指导,不必过深探讨,即可。 另外,对于“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在上个单元《爱莲说》一文中,已有涉及,可引导学生回顾,加深理解。也可以借助其他的拓展知识来帮助理解,问题不大。 而对于本文主旨的阐发和理解,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一学生而言,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作者对人生、生命的真谛的理解和感悟,应该要借助本文的背景资料,补充同类型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或者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示学生的认识。才有助于解决本文的难点。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行踪”,理解景物描写的角度、描写顺序以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提高朗读技巧,通过朗读,加深对紫藤萝花的特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感悟作者在感悟生命的真谛之后的乐观豁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生命历程之曲折和永恒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感悟作者在感悟生命的真谛之后的乐观豁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生命历程之曲折和永恒的感悟。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doc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一、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紫藤萝瀑布》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情不自禁的停住脚步。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脚步。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针对教学的基本内容,确定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① 多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②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如何状物,这是一个能力目标,即本课的重点。③品味一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让学生做到正确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了解文章抒发作者何种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即本课的难点。二、教法、学法设计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训练本文的写作方法,达到对课文的巩固。三、教学程序: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以下6个环节:1

情景导入(放瀑布录像)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著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放紫藤萝录像)(紫藤萝和瀑布对照图)你看,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难怪作者说是紫藤萝瀑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由当代女作家宗璞写的优美的散文《紫藤萝瀑布》。这一课件制作重在渲染气氛,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情境。当气势恢宏的瀑布飞流而下时,伴着悠扬的古筝乐曲,一定能引发学生无尽的联想。再由此引入紫藤萝,这一段截取于苏州园林的紫藤萝一定会给学生以视觉的巨大冲击,让没有见过紫藤萝的学生,一开始就融入在这美的意境中,真正体会“紫藤萝瀑布”的美妙景象。学生会将两者进行比较,感受紫藤萝瀑布作者这一精妙的比喻,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2 整体感知课文:⑴由同学推荐两位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和老师一起读课文。⑵大屏幕出示听朗读时需思考的三个问题①作者是怎样抓住紫藤萝的特征来描写的? ②课文哪一节侧重抒发了作者的情怀?③作者由停住脚步到加快 脚步,心路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三个问题是紧扣着教学重点与难点提出的。带着问题听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3正音正字看大屏幕迸溅沉淀绽开伫立忍俊不禁依傍枯槐伶仃酒酿盘虬卧龙精选了十个词语,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字形。检查字词是一个常规手段,它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培养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分析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分析 一、导言 散文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里占有很大的比重,品味感受是中学生赏析散文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可根据学生的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师生合作,自主求知,共同设立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初中阶段的散文教师应该如何教,我想散文教学应抓住散文的特征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通过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简练生动的语言,学会在诵读中了解、品味、感受人物的品性的教学效果。 散文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写真记实。散文记录作者真实的生活和经历,直接体现作者的鲜明个性,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散文是写真人真事的,散文中的“我”大多数就是作者自己。 2、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散文写作时为了表现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作者只有对现实生活有了深刻的感触,激起强烈的感情,才能产生写作的欲望。散文也只有表达了作者对一定生活事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一定的情感,才有震撼人的力量,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因此,散文作家往往抓住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或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片段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如宗璞的《紫藤萝

瀑布》只写了一颗紫藤唤起了作者对生命独特感受。 学生的感悟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启发学生借助语言去挖掘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做具体的研究。《紫藤萝瀑布》课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第一先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花形象及变化的?先让学生品读课文第6节,主要抓住一些写景的语句,在把握描写特征基础上,细心的感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共同探讨品味紫藤的灿烂辉煌、气势非凡,再让学生自读课文第8节,一连串的形容词描写了紫藤萝的不幸遭遇,品味紫藤的恐惧、孤独、凄苦、无奈。第二抓住作者对紫藤的情感变化这一线索,从欣赏紫藤萝写到回忆紫藤萝,再思索到人生。第三通过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哲理名句的真实情感。 二、设计思路 教学设想:本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品读景物,思考感受”。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重点强调学生熟读课文,认真观察紫藤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感情,展开丰富联想,启发思考人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本文教学通过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精读紫藤—重点评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木兰县东兴镇满天学校 汪志滨 2017年5月26日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紫藤萝瀑布》(板书:课题及作者宗璞),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首先谈谈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地位及内容 《紫藤萝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内容是以人生为主题,抒写人生感悟,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的。 这篇优美的散文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而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进取的。 本节课我将用一课时完成。 (二)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

生的有益启示”,本课安排以下目标: a.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b. 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c.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句。因此要完成的目标是: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为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是: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为培养学生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树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大语文观打下基础。 我把本文的重点定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优美句段,感悟文章的中心。教学中,我采用美读感知法、评析赏析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赏析文中的优美句段。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打基础。品味语句,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

紫藤萝瀑布教案及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案及反思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威远严陵中学杨雪梅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品味语言,领会写景的妙处,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4.探究课文,感悟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品味语言,领会写景的妙处。 3.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积累“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伫立、伶仃”等词语。 3.揣摩文中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感情变化。 4.体会作者对人生、生命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诵读;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体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重点词语,把握文章脉络,体味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 2.品评、赏析作品中优美的语句。 3.学习文章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领会写景的妙处。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引出美文 1.展示几幅紫藤萝的图片,学生谈观后感 2.提问:(1)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 3. (2)作者围绕这种花写了些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从花中悟到些什么 3.导语: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面对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二、读美文,初悟写法 1感情朗读1-6段。 2.提问:课文是如何来描绘紫藤萝花的按什么顺序从哪方面来写的 3.明确:先写花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从整体到局部)从色、形、态、味等方面来写。 三、品美句,再感美景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写景的句子,说说理由。 2.方法指导:从修辞、语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等角度赏析 3.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的几个句子进行品析

紫藤萝瀑布案例分析

《紫藤萝瀑布》案例分析 汀流河初中李丽 一、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佳作,作者从眼前的实景——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哲理。由一株紫藤萝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理解这一点对初一的学生仍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能读懂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味感悟,我设计了“听花之歌”、“赏花之神” 、“品花之语”、“写花之美”四个教学环节,从而达到“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的教学目标。本文语言优美、意味隽永是本文最大的特色。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3、理解散文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生命的永恒。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发现点拨法,读写结合法 三、学法指导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自主学习法,诵读品味法,创造性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作者所写之景,理解作者所抒之情,我借助网络,通过图片、音频、视频来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并用音乐营造氛围,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因此我首先以贴近学生的实际导入,激发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初中的你们如花一样绚烂绽放。大家听说过“花语”吗?这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花语。玫瑰:爱情,爱与美,容光焕发。百合:顺利,心想事成,高贵,祝福。康乃馨:对妈妈的爱,热情真情……“花语”是我们在看见植物时感受到的它的独特生命和心灵。今天我们追随宗璞走进《紫藤萝瀑布》,去聆听紫藤萝的花语。 对课文内容的赏析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听花之歌。首先出示紫藤萝图片并顺势提问:宗璞为什么称它为紫藤萝瀑布?除了两者在外形上相似之外,作者又赋予了紫藤萝什么花语

《紫藤萝瀑布》公开课教案

紫藤萝瀑布 一、导入:吟诵“花”的诗 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吟诵“花”的诗,常言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不同的人看待花,自然有自己的感受。我们首先来看看诗人心中对“花”有怎样的体会。 【PPT】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在读了以上的这些关于花的诗句后,我们来一起看看但丁在《神曲》里有这样的一句话:“我向前走,但我看到花,脚步就慢下来了。” 那同学们,你们看到花的时候有怎样的感触呢?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PPT】投影课题、作者。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PPT】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②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③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三、展示紫藤萝图片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紫藤萝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PPT2张】 通过图片,我们发现,紫藤萝具不具备像牡丹、月季那样的艳丽?------对,他的颜色是浅紫色的,外形看上去并不夸张。 导入【PPT】介绍紫藤萝 四、介绍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弦上的梦》、《红豆》,散文集《丁香结》。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作者因小弟身患绝症而沉浸在悲痛忧郁之中(小弟于1982年10月去世)。一天,她独自徘徊在初夏的庭院中,忽然遇见一树紫藤萝。那淡紫色的瀑布一般的藤萝花闪烁着生命的光辉,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文章字词介绍 五、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找一找,你认为描写盛开的藤萝描写得最精彩的语段,说一说,你认为该语句精彩在何处.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明确】(此处给学生思考一分钟) 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从色、形、态三个方面]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师:首先从整体上描写他有旺盛的生命力,辉煌的淡紫色。接下来,镜头由大到小,放到了每一穗花上面(共同朗读第六段花穗内容)。接下来,镜头再缩小,放到了一朵花上。(共同朗读第六段花朵内容) 【PPT】展示花瀑、花穗、花朵的图片。 (1)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2)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4)香气:浅紫色的、梦幻一般。 师:如此优美的紫藤萝花,作者是通过怎么样的语言展示出来的呢?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完美版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学院09中师(2)班的骆芳玉。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宗璞的《紫藤罗瀑布》。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借物抒情的散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情不自禁的停住脚步。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到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诗意的语言以及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2、“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诗意的语言以及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2、“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 二、说教法和学法 A、说教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据《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扩大教学容量。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赏一处花开,酿一曲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徐婷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文章写景妙处,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 3.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 1.体会文章写景妙处,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 2.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个爱花之人在像今天这样春风沉醉的日子里,漫步林径,遇到了一树紫藤萝花,写下了花的美,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咱们今天就要学习这篇美文。题目是: (板书)紫藤萝瀑布 宗璞(p ú) 1、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什么? “紫藤萝” 2、 为什么用“瀑布”形容紫藤萝?(一种是植物,一种是水流,作者却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很明显,作者在拟这个题目时用了一种修辞-比喻) 二、整体感知 1、字词学习。(预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比较难的字词?) 盘虬qi ú卧龙(虬:有角的小龙,形容弯弯曲曲的枝干) 忍俊不禁j īn (忍不住笑) 2、自读课文,出声地阅读。 你读到了一树怎样的紫藤萝?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到的?

出示:这是一树________的紫藤萝。 三、赏美景,品美文 1、茂盛、壮观、有生命力 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改句法: 这一处藤萝真盛啊,我看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瀑布,从空中垂下。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 (比较重点词语:从未见过、只见、欢笑、生长…得出结论:比作“瀑布”,写出茂盛;“辉煌”“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中,发现了瀑布的“壮观”;“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说明生命的活力在延续。) 读出茂盛、壮观、有生命力。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换词法:“挑逗”换成“挑衅”行吗?挑衅引起冲突或事端,有攻击性,“挑逗”有玩闹之意,写出紫藤萝的可爱、生机。“迸溅的水花”照应文题-瀑布,写出流动感) 读出生机、可爱、流动 2、繁密、欢笑、活泼热闹(拟人)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___。 “我在开花!”它们_____。 换词法、填词法: 花朵儿一串接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挤着推着,好不活泼热闹!

设置主问题,引领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设置主问题,引领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与案例设计的基本思路】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散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调描绘了紫藤萝的外形特征,并回忆起十年前的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由此解开了缠绕心头的由于手足情、生死谜带来的忧虑与悲伤。因此,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限制,语文教学过程经常成为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导致学生的思维只能以线性的定向的方式运作,使思维狭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又使课堂变得琐碎冗长。如果本堂课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犹如蜻蜒点水,浮于表面,很难深层次地领悟文章蕴含着的人生哲理。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就采用设计“主问题”的形式,在全文中设置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会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如花的外形之美,由花得到的感悟之深,甚至还可以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及花的象征意义,发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花”的感慨。这样一个开放

性题目的设计,既可以减少无谓、无效、甚至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又可以带动课文的整体阅读,更重要的是由于要解决问题而形成长时间的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多元化地解读文体,并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课堂呈现出答案因多彩而精彩的现象,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琅琅的读书声还给课堂,“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充分明确文章的种种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审美能力。在领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考虑到女诗人是以诗意的笔调来写这篇散文,我设计了本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即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语段改写成一段诗歌并朗读。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更加深层地领悟,最主要的是这一环节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爱好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多元化的,写出来的诗歌也必将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因此这一环节也可以说是本堂课设计的第二个主问题,学生以诗的形式解读文本也是多元化的。本堂课设计的第三个主问题是拓展阅

17 紫藤萝瀑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7紫藤萝瀑布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感悟中心。 2.品味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学习重点】 1.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2.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身文学鉴赏水平。 【课时计划】 2课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各种美丽的花卉,让人赏心悦目,也曾引起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诗人的遐思。同学们还记得小学时曾读过哪些写花的诗吗?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迸.溅(bèng)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浆(qióng)盘虬.卧龙(qiú) (2)词义 迸溅:向四处溅。 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的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江米酒。 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盘绕横卧着的虬龙。 2.作者名片 宗璞,当代女作家。1928年生,北京人。原名冯宗璞。代表作《弦上的梦》《三生石》《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 3.背景介绍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给课文划分层次。 【交流点拨】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看花(1~6)、忆花(7~9)、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2.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交流点拨】因为家庭遭受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