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书《晋纸贴》单字放大欣赏

米芾行书《晋纸贴》单字放大欣赏
米芾行书《晋纸贴》单字放大欣赏

米芾行书《晋纸贴》单字放大欣赏米芾行书《晋纸贴》

米芾《晋纸帖》翰牍九帖之三纸本行草书纵23.7厘米横39.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此晋纸式也,可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腹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来失第三儿,遂独出入不得,孤怀寥落,顿衰飒,气血非昔。大儿三十岁,治家能干,且慰目前。书画自怡外,无所慕。芾顿首。二曾常见之,甚安。

高清逐字放大

纸式也

乃腹不可

只如

此者乃佳

耳老

入不

怀

米芾行书解析_图文

一、米芾及其《蜀素帖》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世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才华横溢而狂放不羁,故又称“米颠”。《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工夫,可谓已登堂人室。其真、草、隶、篆、行兼擅,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意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无论诗帖,还是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奇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有如利剑斫阵,振迅天真,出人意表。米芾借古开今,将中国书法推向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后世几乎把他与二王同誉。米芾之书,对今人理解二王可谓是—本上好的教科书。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代表作有《虹县诗》、《多景楼诗帖》、《研山铭》、《苕溪诗帖》和《蜀素帖》,其中《蜀素帖》的影响最大。 蜀素是北宋时蜀地生产的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为邵氏家藏二十余年之物,只在卷尾写了几句,欲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这种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一直到北宋元祜三年(公元1088年),38岁的米芾才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诗八首,这就是《蜀素帖》(右图为作品局部)。此帖纵29.6厘米,横284.2厘米,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身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此帖清代落人高士奇、王鸿绪、傅叵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与同期的《苕溪诗帖》均代表了米芾行书的最高成就。 二、《蜀素帖》的笔画特点 米芾自称学褚最久,因而深受褚书的影响。《蜀素帖》笔画总体趋于丰厚,因是书于绢素之上,故多渴笔,略显刚健,用笔侧锋、中锋掺杂,起笔落笔变化多端,有“云烟卷舒飞扬之态”。此帖笔法多变,纵横挥洒,洞达跳荡,方圆兼备,刚柔相济。其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 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

米芾书法作品赏析

米芾书法作品赏析 求实斋2015-04-03 10:21:27阅读(3373) 评论(0)分享到 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米芾的作品既继承二王衣钵,又大大突破了二王完美得近乎封闭的审美框架,突破形式上以工稳秀美为追求的创作思想,将书法中有意思的美更一步放大。

《临沂使君帖》纵31.4厘米,横25.1厘米 释文:芾顿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临沂使君麾下。

在他笔下,意趣、情绪为首要表现对象,不会规规矩矩坐在字格里,表现形式上,体势骏迈,奇崛跌宕,险峻如嶙峋怪异之山峰,论笔势之险,几乎前无来者。 若论体势骏迈,北宋四家中首推米芾。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而如此妙境,尤在米芾手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伯允帖》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难却尔。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伯充台坐。

《清和帖》纵28.3厘米,横38.5厘米 释文: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一斛,将微意,轻鲜悚仄。馀惟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

《彦和帖》纵30.1厘米,横42.6厘米 释文: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硬笔行书基本笔画

硬笔行书基本笔画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三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特点及其变化 ? 一硬笔行书基本笔画 ? 我们了解了行书的基本特点,汉字可以书写得流畅、灵动、飘逸,给人以美的享受。要写好行书,也必须从最基本的笔画开始练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硬笔行书的基本笔画。 “积点画而成字。”笔画是构成字的基本要素,练习基本笔画是书写汉字的基本功训练。行书笔画是在楷书笔画的基础上增加速度和流动感,有时可直接使用楷法,有时增加牵丝,钩挑或弧形笔画,学习中要注意体会。 “永”字八法与八种基本笔画 比较硬笔行书笔画与硬笔楷书的不同: ? 1.横画 基本形: 形变: ? 2.竖画 ? 基本形:

形变: 3.撇画? 基本形: 形变: ? 4.捺画? 基本形:形变: ? 5.点画? 基本形: 形变: ? 6.折画? 基本形:形变:

? 7.挑画 ? 基本形: 形变: ? 8.钩画 ? 基本形: 形变: ? 二点的写法与组合 ? “点者,字之眉目也。”点虽小巧,一般不做主笔,,但在字中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行书点画较之楷书更为灵活多变,姿态各异,呼应关系明显,收笔多为露锋与其他笔画呼应或相连。写点的技巧在于凌空取势,即笔在入纸前先上提后落笔。 1.俯点(启下点):凌空取势,起笔轻落,右下重按即收,回锋出钩挑启带下笔,呈下俯之势。 2.仰点(启上点):凌空取势,侧锋轻落,右下顿笔,翻笔上挑启带下笔,呈上仰之势。

3.左点:凌空取势,向左下落笔即顿,回锋向右带出钩挑,呈启右之势。 4.右点:凌空取势,向右下落笔即顿,此点多用于右或全字最后一笔收笔处,钩挑宜小或省去,呈回带之势。 5.撇点:落笔重顿,随后向左下撇出,要短促有力,撇点多用于右侧上部。 6.相向点:由右点和撇点组成,呈上开下合之势,多用于字顶部或中部。

行楷基本笔画写法(完整全部)

行楷基本笔画的写法—点 行楷字点画头尖腹平、背圆、尾满,前后顾盼。点画都与字的中心呼应,具有“向心性”。 行楷字点画的写法有以下几种: 1.斜点:尖落笔,右下按,回收□方□主 左出锋。斜点向右下方斜出□语□成 2.竖点:由轻至重书写,且向下□空□字 垂直。常用于宝盖头等。□室□窗 3.长点:把点向右下拉长顿后□美□反 收笔,常用来写反捺。□大□更 相向左点出锋对右点头,上开下收。 □苏□花 相背左点向左下,右点向右下,出锋都向内。 □黄□典 4.双点 合三左右相顿,中点略上,势态向字心。 5 □学□应 横三中点连左右,或右点连右下。 □恭□添 6.四点(聚四)上下两点相连,四点汇向中心。 □雪□函□泰□康 行楷基本笔画的写法—横 行楷字横画多数带钩,与前后笔画呼应或连接、有长短、粗细、俯仰等变化。如果数横并列,要有长短参差,笔势也要有区别。横画在字中往往起平衡作用,因此书写时要注意长短、角度和曲弧。 1.长横先向右下方按下,然后向右上方斜出,最后向右下方顿笔。(左高右低) □百□十□央□万 2.短横短横写得速度较快,一般由轻至重,或由重至轻书写。 □平□林□夫□其 □春□封□真□兵

□崖□淮□上□寺 行楷基本笔画的写法—竖 行楷字写竖画不宜太直硬,要适当取斜势或弯曲,收笔有悬针,有垂露(顿收),有带钩,有弯弧,但必须把力用到笔端,切忌软散。字中的长竖作适当的夸张,要写出姿态来。 1. 长竖(垂露竖):竖画收笔时要顿笔回 锋,要挺劲,但不能上下僵直。 □席□中□甲□革 □斜□作□钟□车 2. 短竖露锋起笔不宜重,把直竖写出弧度力在曲势中,先竖后顿再左出,多用在字中,收笔向右挑出,略有抱 右势。 □南□古□光□地 □阳□代□待□谁 行楷基本笔画的写法—撇 行楷字的撇有多种姿态,要注意长短、曲直的变化,书写时常常回锋,做到伸缩有度,与捺相配时要有变化,不能呆板。 1. 平撇:露锋侧落笔,顿后撇出,要短平有力常在字的上部。 □千□重□俘□敌 2. 短撇:行笔略弯曲,显得含蓄有弹性。 □公□来□吹□叭

米芾行书技法

米芾行书技法 米芾技法十讲(一) 一、浅析米芾作品中“侧”的写法 1、侧,“永”字八法之一,指点的写法。《书苑菁华.永字八法详说》 云:“侧不言点而言侧,何也,论曰:谓笔锋顾右,审其势险而侧之。故名侧也。”就书写而言,陈思又曰:“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口诀云:…先右揭其腕,次轻蹲其锋。取势紧则乘机顿挫,借势出之。疾则失中,过又成俗。夫侧锋顾右,借势而侧之,从劲轻揭潜出,务于勒也。?”古人所言“侧”在米芾作品中多有出现,如图(1): 但“侧”的写法又不仅如此。王羲之《笔势论》云:“夫着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名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 现就米芾作品中常见的“侧”法作以总结,以求教于方家。 2、露珠点 裹锋起笔,围转向右下行而顿之,稍驻即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与楷法略有不同。如图(2):

3 、引天应地点逆锋起笔下按,折笔向左,顿而提锋左下带出,多为横势,起收均有纤丝。如图(3): 4 、杏仁点 蒋和《书法正宗》称其为“向上点”。其运笔方法为:裹锋左下按,顿而围转提笔向右上方回锋收笔。多居于一字的左下方,常与露珠点呼应。如图(4): 5 、平点 搭锋平按,向右下方略顿,回锋收笔。此点多代替短横用之。如图(5): 6 、右趯点 逆锋入笔,向左下按继而折笔蹲锋趯出,与下一画成呼应关系。如图(6): 二、浅析米芾作品中“勒”的写法

勒法,即横画的写法。清代冯武《书法正传》曰:“画之祖,勒法也。状如算子,便不是书。其法初落笔锋向左,急勒回向右,横过至末,复驻锋折回,其势首尾俱低,中高拱如覆舟样,故曰:勒常患平。智永,虞世南上而钟王,多用篆法为画,欧阳、褚、薛多用隶法为画。”在这里,冯武强调了四方面的问题:A 勒的地位;B 勒的书写原则;C 勒的书写方法及形态;D 勒的用笔分类。而我以为,此处关于勒的表述未免有些笼统。更何况这里的勒是针对楷书而言的。在此,笔者拟就米芾行书作品中勒的写法略作总结。为了表述方便,根据勒的形态特征,笔者不揣浅陋,暂拟名称如下: 1 纤丝牵连横 裹锋逆入,起笔形成纤丝,收笔向上翻挑与次笔画呼应。这种笔法多出现于米芾的尺牍作品中,起笔常与上字末画或形连或意带。如图(1): 2、圆头下顿横逆锋圆笔入,提笔右上,收笔略顿牵出下一笔。在书写的过程中,起笔处有时略露纤丝痕迹。如图(2): 3、大头横起笔发力由大及小,横画头重尾轻。具体又分为中锋逆入和侧锋入笔两类。如图(3):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汇编

《三吴帖》行书。纸本。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纵30.6厘米,横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襄阳米黻上。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瑞节高如松。—岁几繁使。秋水浮湘月。罇酒屡觏止。言别不可攀。寥虚看云驶。 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纵29.8厘米横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法华台。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道林诗帖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砂步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砂步漫皆合,松门若掩桴。悠悠摇艇子,真似剡溪图。 米芾《砂步诗帖》,行书墨迹。书法潇洒遒媚,体势修长,结构紧密,颇具欧阳询遗韵,为米氏早年书法风貌。 秋暑憩多景楼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暑憩多景楼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山光随眦到,云影度江来。世界渐双足,惟未入闽,生涯付一杯,横风多景梦,应似穆王台。 李太师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穰侯出关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穰侯出关穰侯去国缓驱车ju 蔡泽还来取范睢ju恶客只应真可厌恠他汉相馆丘墟 《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麻、楮混料纸行书纵29.4厘米横26.4厘米,宋绍圣(1094-1098年)间,约写于45岁左右 吾友帖 【释文】:吾友何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月仪》

行书 基本笔画

行书基本笔画 行书第一章第一单元:点反捺点: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曲头点: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长点 行书第一章第一单元:点 反捺点: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 曲头点: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 长点:外字的最后一笔,捺改为长点,笔入纸后向右拉长,再将笔下顿收锋。 斜点:尖锋入纸后,向右向下重按铺毫,再将笔向左上回锋 至腹部收笔。 带右点:竖直下笔,按后将锋从腹中挑出,带写出右点,写时笔锋横向行走,第一点重,第二点轻。 兰叶点:次字最后一笔,尖锋入纸后重按铺毫,再将笔略提从中间出锋。 出锋点:笔入纸后,顺势一顿,即将锋带出,露出锋尖与下一笔有连之势。 平点:尖锋入纸后,笔平行向右铺毫,再略向下于中腹出锋,形似短横。 横四点:横四点,每点都极清楚,然又每点相连,其势略有上斜,不使平板。 横三点:岁字中间是横三点,首两点都从腹中出锋带右点,最后一点出锋上挑,以写戈笔。 二点水:上点出锋带出下点,转锋提笔向右上挑出。 上下点:上下两点相互呼应,上点出锋即成下点起笔,上点略轻,下点略重,反之亦可。 横波点:然字四点,其形不甚清楚,似水之波涛,曲折多姿,最后一点略重回锋。

隼尾点:最后一点取隶法,笔在中间作一重按,然后突然上提,以笔尖出锋,如鹰隼之尾。 三点水:首点出锋带出次点次点与末节点相连,末点按后上挑,其势一气呵成。 左右点:左右两点,作遥相呼应之势,一般是左低右高,字的重心易平稳。 行书第一章第二单元:横 仰势横:所字上横呈上仰之势,使字更是丰满,稳固。 下挑横:长字中间长横行笔至收锋处,将笔锋向下挑出,以便连写下部点画。 垂头横:共字第一笔起笔呈反方向笔由下向上,用腕力写成有弹性的横画,其锋外露,收笔回锋。 露锋横:尖锋入纸,其锋外露,行笔由轻至重,最后锋尖略上提后下按,回锋至横越画中间。 重横:于字两横稍短,用笔较重,因此字点画少,点画粗壮,使字稳重有力。 上挑横:第一笔横画向上倾斜,收笔处向上挑出,以便写长撇。 波折横:此横亦用腕的翻动,轻重徐疾,波曲向前,收笔回锋,使线条生动活泼。 带锋横:发笔处承上一笔的出锋搭势后转笔写成横画,所以又称“搭锋”,变化在发笔处。 下凹横:未字两横都有下凹之势,尖锋入纸后笔向下拉后再向上斜行,使线条呈下凹状。 轻重横:尖锋入纸后,笔右行时用力由轻至重,收笔回锋 行书第一章第三单元:竖 曲头竖:最后一笔竖画在笔尖入纸后,利用腕力向左稍弯后再向右迂回行笔,故此竖头有曲折。 悬针竖:竖画之悬针,笔锋逆入后,调整至中锋则顺势直下,出锋处提笔空收,使锋尖能尖锐,饱满,不能飘浮。

硬笔行书基本笔画

第三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特点及其变化 一硬笔行书基本笔画 我们了解了行书的基本特点,汉字可以书写得流畅、灵动、飘逸,给人以美的享受。要写好行书,也必须从最基本的笔画开始练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硬笔行书的基本笔画。 “积点画而成字。”笔画是构成字的基本要素,练习基本笔画是书写汉字的基本功训练。行书笔画是在楷书笔画的基础上增加速度和流动感,有时可直接使用楷法,有时增加牵丝,钩挑或弧形笔画,学习中要注意体会。 “永”字八法与八种基本笔画 比较硬笔行书笔画与硬笔楷书的不同: 1.横画 基本形: 形变: 2.竖画 基本形: 形变: 3.撇画 基本形: 形变:

4.捺画基本形: 形变:5.点画 基本形: 形变:6.折画 基本形: 形变:7.挑画 基本形: 形变:8.钩画 基本形:

形变: 二点的写法与组合 “点者,字之眉目也。”点虽小巧,一般不做主笔,,但在字中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行书点画较之楷书更为灵活多变,姿态各异,呼应关系明显,收笔多为露锋与其他笔画呼应或相连。写点的技巧在于凌空取势,即笔在入纸前先上提后落笔。 1.俯点(启下点):凌空取势,起笔轻落,右下重按即收,回锋出钩挑启带下笔,呈下俯之势。 2.仰点(启上点):凌空取势,侧锋轻落,右下顿笔,翻笔上挑启带下笔,呈上仰之势。 3.左点:凌空取势,向左下落笔即顿,回锋向右带出钩挑,呈启右之势。 4.右点:凌空取势,向右下落笔即顿,此点多用于右或全字最后一笔收笔处,钩挑宜小或省去,呈回带之势。

5.撇点:落笔重顿,随后向左下撇出,要短促有力,撇点多用于右侧上部。 6.相向点:由右点和撇点组成,呈上开下合之势,多用于字顶部或中部。 7.相背点:由撇点和右点组成,呈上合下开势,左右对称。 8.上下点:首点下俯启带下点,形断意连,下点,出锋启带下笔。 9.横三点:由两个右点和一个撇点组成,多用于顶部,呈上开下合之势。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精心整理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简介: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 画学博士。 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 、《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 已。”“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 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 镇江),人又称“米南宫” ”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据 载:“ 的“”的书法也是 如此。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但其早年学书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群玉堂帖》载其《学书帖·叙》中叙述了这个经历。他从即小开始学书,先是从唐代入手,但因唐法过于严谨,以至如“印板排算”,他逐渐地上溯魏晋,甚至更加高古。由唐至晋是米芾学书历程中一个重要特点,现存米芾最早的作品是在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后的题名,为其29岁时所作。字形瘦长,中宫紧结,笔势内压,颇有欧、褚、柳的特点,这是他学唐的一个证明。学

|书法知识|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横、竖、撇、捺、折、钩、点

|书法知识|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横、竖、撇、捺、折、 钩、点 鸿默轩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张怀也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 行草.”行书较楷书简约、流畅,较草书易识、易学,实用。王羲之行书是行书的极至,他被称为书圣,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行书名家百出,行书风格多样、个性丰富。行书分类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系:1、二王行书,由王羲之、王献之所创,后世文人书家无不直接或间接受到王派行书体系的影响,后继者如米芾、赵孟頫等皆是大家;2、颜行,由颜真卿所创,在传统笔法中掺入篆籀笔意,结体变背势为向势,易方为圆,代表作有《祭侄稿》、《争座位帖》等。它的出现改变了王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后世的行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从而推动行书体系风貌的变化和发展。后世书坛宗王宗颜此起彼伏,时隐时现,或互相掺杂融合。3、魏行,清代书家将魏碑的体势和用笔化入行书中形成的一种行书。代表书家有赵之谦、何绍基等。行书个性风格各异,其基本笔画乃至笔法有共通的规律,这里我们选择王羲之的《兰亭序》来学习。行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横、

竖、撇、捺、折、钩、点1、横,与楷书的要求一样,以掌握细腰长横写法为主。主要掌握两种类型的横,一种是类楷写法的长横,如“亭”字的第一横。另一种是或下笔或收笔出锋的横,如“昔”字的第二横。这是重点要掌握的,行书中出现特别多。如图1。 2、竖,如图2(A回锋收笔的,如“间”,B顿笔出锋的,如“慨”C 露锋的,如“年”)竖笔在左的要收笔; 3、撇,如图3-1、图3-2(A露锋出锋的长撇,如“舍”“少”“为”,B回锋的撇,如图“盛”“和”,C顿笔提起的如“老”); 4、捺,如图4(A类楷的捺,如图“永”,B平拖回收的捺,如“舍”,C反捺如“殊”); 5、折,如图5(A方折,如“曲”,B圆折,如“为”,C特殊的折,如“和”); 6、钩,如图6(A如类楷的如“九”,B拖钩如“静”,C蟹爪钩,如“殊”); 7、点,如图7-1、图7-2(A单点如图“亭”“宇”“领”;多点相连的如“流”“清”“无”“于”)您热爱中国书画吗?您对中国名家书画作品收藏感兴趣吗?请关注“风采书画院”公众号吧!本平台与《风采》杂志,中国央视网、中国新闻网、北方时报网、新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合作,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艺术,宣传推荐名家作品。设有名家访谈、书画鉴赏、点评、名师讨论等栏目,是展示艺术家艺术风采的舞台,也是您与艺术家零距离交流的桥梁纽带。在整个艺术实践中,综合素质的

米芾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简介: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

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宫”。宣和年间,因书画方面成就得蔡京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他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一方面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颠狂的个性和怪诞的举止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他的“颠狂”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据《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类似的传闻非常多。这种性情决定了米芾强烈的个性,这与他在艺术上强烈地追求摆脱羁束的叛逆精神和力求惊世骇俗出人意表的行为是相符的。不仅是他的诗文和他开宗之派的“米家山水”如此,连他自认为“一混二王恶体,照耀皇宋千古”的书法也是如此。 米芾之书,苏轼称之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上追晋人的风度,但其早年学书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群玉堂帖》载其《学书帖·叙》中叙述了这个经历。他从即小开始学书,先是从唐代入手,但因唐法过于严谨,以至如“印板排算”,他逐渐地上溯魏晋,甚至更加高古。由唐至晋是米芾学书历程中一个重要特点,现存米芾最早的作品是在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后的题名,为其29岁时所作。字形瘦长,中宫紧结,笔势内压,颇有欧、褚、柳的特点,这是他学唐的一个证明。学晋人,他采取“集古字”的方式,即从晋人书法中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故其临摹功夫很深,常能以假乱真。在风神上,他推崇王献之甚于推崇王羲之。在他看来,小王更自然天真,尤其是精神的外拓,性情的率真,更符合米芾

浅谈米芾书法特点与个性

《谈艺录》 --浅谈米芾书法特点与个性特征 -向红 近些两年来,在业余之时对米芾书法进行了一些肤浅的研习,通过研习,使其对米芾书法不俗的风格与他傲慢的个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自古代以来,一直有“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的说法。清代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阐释了书法风格与书家的性格、性情之间的关系。古时候常常以一个人的书法和诗文来看整个人,通过书风、文风来评价一个人的外表、学识、个性、品行、德行甚至前程等。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被世人称之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二是造型上。“险、绝”,侧倾的体势,险不怪、稳不俗,欲左先右,欲扬先抑,有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三是用笔上。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

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特征正是他不俗的个性的体现。米芾的个格一个字,那就是“颠”,狂妄自负。其实“颠”是米芾的内心矛盾的外在表现。曹宝麟师指出:“只有了解到米芾性格中的双重性,即真率和矫饰、狂傲和谦卑、坦诚和隐瞒等等首鼠两端的表现,才能来谈论他的书法和书论”,这一观点就表明了米芾的书法、书论特色确实与其心理矛盾有密切联系。米芾的心理矛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期望得到他人肯定甚至期望自己有权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其出身的冗浊而在现实中这种期望又得不到满足,这一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其内心始终无法平衡,因而他采取了异于常人的言行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的能力。在一般人看来,米芾的这种行为和言论就是“颠”、“狂妄”。 米芾的性格之所以“颠”、“狂妄”。主要是因为他不凡的成长环境和不平常的人身经历所致。米芾出生在一个祖先“多以武干官显”的家庭。米莆自幼聪慧,六岁日读律诗百首,过目成诵,七岁即学颜真卿书法,但并未通过科举考试途径入仕,而是“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步入官宦生涯。在文人雅士中间,米芾文不及东坡,诗逊于山谷,心中不免自卑。而在官场上,米芾既缺乏过人的手腕,又没有可靠的后盾。生活在抑武扬文的宋代和出生在以武发家的家庭的米芾,自然也是不幸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米芾,既

行书笔画的写法

较熟练地掌握了行书笔画的写法之后,我们可以进入行书偏旁的写法训练。因为偏旁是各种点画的固定搭配,是笔画训练和文字书写之间的中间环节,这一中间环节不掌握好,在整个字的行书书写中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在第一章第三节中,我们将形态、写法有共性或者有可比性的楷书偏旁,分组讲析,这些共性在行书中多存在,但由于行书偏旁变化多,有的偏旁有多种写法,有的偏旁书写笔顺较楷书亦有改变。因此,这种分组法也随之有变化。这样可操作性强,便于练习和记忆。 一、木字旁、禾苗旁、示字旁、米字旁 这四个偏旁都将“撇、点”二笔画连接写成撇挑,示字旁也改变了楷书书写的笔顺。 例字: 二、提手旁、车字旁、牛字旁 这三个偏旁都是最后二笔画竖和挑连带写出。 例字: 三、提土旁、玉王旁、虫字旁 这三个偏旁的最后一挑画与前一笔画紧密连写不断笔,玉王旁改变了楷书写法的笔顺,先横再竖,后连写。 例字:

四、单人旁、双人旁 这两个偏旁的撇画要用挑脚撇,暗与竖画相连,双人旁的两撇一般连写。 例字: 五、双耳刀、单耳刀 双耳刀的第一笔画——横撇弯钩画可以写得快些;左耳旁的竖用挑脚竖,不封耳刀口;右耳旁和单耳刀的竖画用悬针竖,且封耳刀口。 例字: 六、言字旁、食字旁、金字旁 这三个偏旁,都有竖提画,前两个写法基本上同楷书,唯金字旁的撇画可适当拉女Ⅱ月带钩撇。 例字:

七、山字旁、口字旁、又字旁 这三个偏旁的写法同楷书一样,位在字的左上方。 例字: 八、马字旁、弓字旁 这两个偏旁都要写得窄,要特别注意折画的斜度和分布。 例字: 九、立刀旁、反文旁 这两个偏旁写在字的右边,所占比例较小,因此要写得潇洒些。立刀旁的竖钩之钩可省,反文旁的捺可用反捺。 例字:

米芾书法作品欣赏:米芾书法欣赏之一 米芾书法作品欣赏

米芾书法作品欣赏:米芾书法欣赏之一 米芾书法作品欣赏 话题:米芾书法作品欣赏文化部墓志铭米芾 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即为《中秋诗帖》(草书九帖之六、七)纸本草书纵25.2厘米横36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释文:中秋登海岱楼作,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东轮。信书亦一难事。说明:海岱楼位于涟水(江苏涟水),是著名的风景名胜,米芾时常登楼,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在本诗帖中,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好似银泻大地,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孕育出宝贵的珍珠。在诗的后半,米芾则引“吴刚伐桂”的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地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米芾以此暗喻自己的仕途常为人所阻,无法充份施展。在帖中米芾前后共抄录诗文两次,中间加入一行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 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对书法求好的态度。涟水时期,米芾勤于练习晋人草书,此帖与《焚香帖》、《草书论书帖》都是其中的例子。另外,米芾也经常与薛绍彭书信往返,讨论购帖事宜、交换习书心得,或是品评论书,两人堪称最佳书画友。米芾担任涟水军使(江苏涟水)期间,最喜欢登临游览的景点就是海岱楼。海岱楼在江苏涟水地区,是唐、宋时代十分著名的望海楼,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登览赋诗的最佳旅游景点,唐代诗人杜甫曾以“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来形容它视野辽阔、宏伟壮丽的景观。它在米芾的诗文中也经常出现,例如〈焚香帖〉(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雨三日未解,海岱咫尺不能到”,便提到在淫雨霏霏之日,他登海岱楼所见迷蒙的景致。在另一阙词〈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中,米芾也提到:“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

钢笔行书基本笔画写法

钢笔行书基本笔画写法 钢笔行书的点画写法,尽管来自于毛笔行书,但用笔远比毛笔行书简单,它不强调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的法则。 (一)点 1.带勾点 是由点带出勾挑,如“不”字,目的是牵引下一字。写法是先顺势写长点,用笔要由轻而重、由左而右,勾时再 用力顿一下,然后迅速向左下勾出。带勾点要有一定的弯势,不能生硬僵直;线条要遭劲流利,不能软弱迟疑。 2·带下点 是指上下两点一笔带下,如“淤”(于)字。写法是落笔写上点,用力顿一下,再提笔写下点,最后再用力顿一下,迅速勾出。上点略侧,下点稍平,上下点之间,用一细细的牵丝相连。使上下连贯、粗细分明,有形态、有动势。

3.带右点 是由左点带出右点,如 “以”字。写法是用笔轻落重按先写左点,然后提笔写右点,略顿一下用力向 右上趯出,趯勾要短小。写带右点时左点要大右点要小,如两点差不多大,就缺少变化。 4.合二点 是指左右两点相呼相应,如“六”字。写法是轻落重按写左点,然后用力向右上勾出,再顺着勾势写右点,最后用力向左下撇出。合二点虽然中间没有牵丝相连,但要一气呵成,左点与右点之间应左高右低,遥相呼应。 (二)横 1.下勾横 是指横画下面带勾,如“然”字。“然”字下面本来是四点,现改 写为一横画,是采用了草书写法。写法是落笔略顿,再向右写横,至末端用力

折笔向左下勾出。 2.上挑横 是指横画上面带挑,如“古”字。写法是在写好一横后,再用力一顿翻笔上挑而出.上挑横与下勾横不同处是末端收笔的方向不一样,前者上挑,后者下勾;上挑是为了顺势写上画,下勾是为了开启下笔。 (三)竖 1.悬针竖 是指竖画下面尖尖的如针倒悬,如“半”字。写法是落笔略顿, 接着由上而下、由重而轻写竖画。悬针竖要如针垂直端悬,不能东斜西倒。 2.垂露竖 是指竖画下面不失如露水倒垂,如“申”字。写法是落笔略顿,接着由上而下写竖画,至末端再略顿一下,回锋收笔。垂露竖的两端用笔重而中间用笔轻,两端书写速度慢而中间书写速度快,竖中带挺呈曲势,如人挺立,显得精神饱满。

米芾书法论文

摘要 其书法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书法影响深远 在书法理论上也有着较高的成就 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不善官场逢迎。使他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 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 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 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 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 米芾在书法理论上也有着较高的成就。他对于书法的用笔、布局以及整体风格 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体会 。自古代以来,一直有“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只有了解到米芾性格中的双重性,即真率和矫饰、狂傲和谦卑、坦诚和隐瞒等等首鼠两端的表现,才能来谈论他的书法和书论 习成长的环境以及其独特的个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其独特的性格又是受到家庭以及其祖上习武之人豪放性格的影响。正是由于米芾有着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才使得其一直过着相对安定自在的生活 潜心于书画之中而未卷入一些政治漩涡中 也正是由于他那样的性格 才使得其书法得以真正张扬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潇洒而不随意 一笔一划都蕴含着自己的性格与生命的张力 (特点) :1、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米芾自称自己是书法为“刷”。 2、结字自由放达,倾侧之中含稳重,端庄之中婀娜多姿。启功先生诗赞米芾:“羡煞襄阳一枝笔,玲珑八面写秋深。”3、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其书法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二是造型上。“险、绝”,侧倾的体势,险不怪、稳不俗,欲左先右,欲扬先抑,有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三是用笔上。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 (章法)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

硬笔行书基本笔画

第三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特点及其变化 ? 一??硬笔行书基本笔画 ? 我们了解了行书的基本特点,汉字可以书写得流畅、灵动、飘逸,给人以美的享受。要写好行书,也必须从最基本的笔画开始练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硬笔行书的基本笔画。 “积点画而成字。”笔画是构成字的基本要素,练习基本笔画是书写汉字的基本功训练。行书笔画是在楷书笔画的基础上增加速度和流动感,有时可直接使用楷法,有时增加牵丝,钩挑或弧形笔画,学习中要注意体会。 “永”字八法与八种基本笔画 ? 比较硬笔行书笔画与硬笔楷书的不同: ? 1.横画? 基本形: 形??变: ? 2.竖画 ? 基本形:?

形??变??: ? ???? 3.撇画 ? 基本形:?? 形??变:? ? 4.捺画 ? 基本形: ????形??变:? ??? ? 5.点画 ? 基本形:? 形??变:????? ? 6.折画 ? 基本形:? 形??变:???? ? 7.挑画 ?

基本形:? 形??变:? ? 8.钩画 ? 基本形:? 形??变:????? ?? ?? ? 二??点的写法与组合 ? “点者,字之眉目也。”点虽小巧,一般不做主笔,,但在字中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行书点画较之楷书更为灵活多变,姿态各异,呼应关系明显,收笔多为露锋与其他笔画呼应或相连。写点的技巧在于凌空取势,即笔在入纸前先上提后落笔。 1.俯点(启下点):凌空取势,起笔轻落,右下重按即收,回锋出钩挑启带下笔,呈下俯之势。 2.仰点(启上点):凌空取势,侧锋轻落,右下顿笔,翻笔上挑启带下笔,呈上仰之势。

3.左点:凌空取势,向左下落笔即顿,回锋向右带出钩挑,呈启右之势。 ???4.右点:凌空取势,向右下落笔即顿,此点多用于右或全字最后一笔收笔处,钩挑宜小或省去,呈回带之势。 5.撇点:落笔重顿,随后向左下撇出,要短促有力,撇点多用于右侧上部。 6.相向点:由右点和撇点组成,呈上开下合之势,多用于字顶部或中部。

行书基本笔画

行书基本笔画 钢笔行书基本笔画写法钢笔行书的点画写法,尽管来自于毛笔行书,但用笔远比毛笔行书简单,它不强调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的法则。 (一)点 1(带勾点是由点 带出勾挑,如“不”字, 目的是牵引下一字。写 法是先顺势写长点,用 笔要由轻而重、由左而 右,勾时再用力顿一下, 然后迅速向左下勾出。 带勾点要有一定的弯 势,不能生硬僵直;线 条要遭劲流利,不能软 弱迟疑。 2?带下点是指上 下两点一笔带下,如 “淤”(于)字。写法是 落笔写上点,用力顿一 下,再提笔写下点,最后

再用力顿一下,迅速勾 出。上点略侧,下点稍平,上下点之间,用一细细的牵丝相连。使上下连贯、 粗细分明,有形态、有动 势。 4(合二点是指左右 两点相呼相应,如“六” 字。写法是轻落重按写左 点,然后用力向右上勾 出,再顺着勾势写右点, 最后用力向左下撇出。合 二点虽然中间没有牵丝 相连,但要一气呵成,左 点与右点之间应左高右 低,遥相呼应。 2(上挑横是指横画(三)竖 上面带挑,如“古”字。 1(悬针竖是 写法是在写好一横后,再指竖画下面尖尖的 用力一顿翻笔上挑而如针倒悬,如 1

出(上挑横与下勾横不同“半”字。写法是处是末端收笔的方向不落笔略顿,接着由一样,前者上挑,后者下上而下、由重而轻勾;上挑是为了顺势写上写竖画。悬针竖要画,下勾是为了开启下如针垂直端悬,不笔。能东斜西倒。 2(垂露竖是指竖画 下面不失如露水倒垂,如 3(曲勾竖是“申”字。写法是落笔略指竖画下端带曲顿,接着由上而下写竖勾,如“抑”字。画,至末端再略顿一下,写法是写好一竖回锋收笔。垂露竖的两端后,末端收笔时顺用笔重而中间用笔轻,两势向左下迅速勾 端书写速度慢而中间书出。曲勾竖的竖中写速度快,竖中带挺呈曲略带曲势,并非一势,如人挺立,显得精神味地端直。饱满。 (四)撇 4(仰勾竖是指竖画 1(回锋撇是下端带仰勾,如“隆”指撇画下端回锋向字。写法是落笔写竖画,上,如“化”字。至末端再用力向右上勾写法是落笔稍重,出。。仰勾竖与曲勾竖的随着向左下写撇,差别是前者仰勾向上、由至撇尾再回锋向上 左而右,后者曲勾向下、收笔。因为撇尾回由右而左;前者是承上锋收笔,并非出锋笔,后者是启下画。收笔。所以撇尾不

浅析米芾作品中“永”字八法

浅析浅析米芾作品米芾作品米芾作品中 中“永”字八法作者:郭名高 一、“磔”的写法 磔,又作“波”,“永”字八法之一,指捺画的写法。清代冯武《书法正传》曰:“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两驻,难曰三过,实不知此法。其首抢起,中驻而右行,末驻笔蹲锋而出。如《兰亭》之捺,皆含蓄,而不露,最为高也。”由此观之,冯武所推崇的“磔”法需用笔含蓄,“每作一波,常过折笔”(王羲之《题卫夫人后》)而若如此,则“磔”法难免失于流俗也。既然《兰亭序》有二十一个“之”字,却字字不同,也就足以看出“磔”法的多样性了。现就米芾作品中“磔”的写法略作阐述: 1三折捺 逆锋起笔,中驻而右行或右下行,末端驻笔蹲锋而平出。正如元代李溥光《雪庵八法》所云:“磔法之妙,在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如图(1): 2二过捺 裹锋顺出,渐按渐行,驻笔蹲锋平出。如图(2): 3倒挂捺 起笔不论正侧,发力迅猛重按,行笔提锋向右下画弧收笔,如颠倒的“二过捺”。多与掠画呼应。如图(3):

此捺取横势,常用于车字底。用笔侧锋按入,提笔平出,末端因提、按、驻的不同而又有区别。如图(4): 5反捺 裹锋直入,渐按渐行,笔至画之末端,顿而围转向左上方回锋收之。如图(5): 6梭子捺 起笔裹锋直入,行笔发力由小及大,收笔提锋缓出。其形呈现两端尖细,中间粗重,若梭子状是也。如图(6): 7反带捺 起笔行进多与反捺或二过捺等相类,惟收笔处略驻,顺势向左下带出,以紧内宫或与下呼应。如图(7):

中锋逆入,按笔施力均匀,右下行至末端,驻笔收之。无波状。如图(8): 二、““啄”的写法 二、 啄,“永”字八法之一,指短撇的写法。(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短撇为啄者,如鸟之啄物,锐而且速,亦言其画行以渐,而削如鸟啄也。”陈思亦言:“撇之与啄。同出异名,何也?论曰:夫撇者蒙俗之言,啄者因势而力。故非妄饰,贻误学者。”就“啄”的称谓,由此可窥一斑。而就其书写言之,古人多有相类者。如李世民《书法论》云:“啄,须卧笔而疾罨”;“啄笔者,左卧笔锋向右为迟涩,右揭腕左罨是峻疾。”(元代刘有定《衍极注》)以此观之,古人就“啄”法,是有共识的:即起笔行进须卧锋,且以“疾”为准。由此观之,米芾作品中的“啄”未必皆合此规范。原因何在?笔者以为“啄”与“短撇”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源”,后者是“流”,“流”从“源”出而多有衍生。而清代冯武《书法正传》云:“短撇之祖,啄法也。”或可为笔者谬论做注解?以此观照米芾行书作品中的“啄”法,可将其归为以下八类: 1回锋撇 起笔或搭锋按笔直入或逆锋卧笔行进,不一而足。笔行至短撇之末端略驻笔回锋,欲引出下一笔。常用于双人旁的第一笔。如图(1): 2梭子撇 裹锋或侧锋起笔,渐按渐行,画至中段,提笔慢慢撇出。两端尖细,中间鼓出,状如梭子。有内擫与外拓之分。如图(2):

行书基本笔画教学

行书基本笔画教学 教学目的:掌握行书的基本笔画,对行书的笔法有初步认识教学重点:熟练书写七种行书基本笔画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行书基本笔画的书写动作要领,如下笔、收笔、行笔轨迹、提按、速度、连贯性等。教学内容:行书概述: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张怀也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行书较楷书简约、流畅,较草书易识、易学,实用。王羲之行书是行书的极至,他被称为书圣,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行书名家百出,行书风格多样、个性丰富。行书分类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系:1、二王行书,由王羲之、王献之所创,后世文人书家无不直接或间接受到王派行书体系的影响,后继者如米芾、赵孟頫等皆是大家;2、颜行,由颜真卿所创,在传统笔法中掺入篆籀笔意,结体变背势为向势,易方为圆,代表作有《祭侄稿》、《争座位帖》等。它的出现改变了王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后世的行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从而推动行书体系风貌的变化和发展。后世书坛宗王宗颜此起彼伏,时隐时现,或互相掺杂融合。3、魏行,清代书家将魏碑的体势和用笔化入行书中形成的一种行书。代表书家有赵之谦、何绍基等。行书个性风格各

异,其基本笔画乃至笔法有共通的规律,这里我们选择王羲之的《兰亭序》来学习。普通的书法教学中,用笔部分的教学内容我把它分为几部分:基本笔画、该书体(如行书)的用笔特点、偏旁部首写法,其中基本笔画是重点要掌握的。这里所讲的基本笔画是指最普遍的,最基本的基本笔画。太多了没课时,也不便于学生记忆,掌握了基本的东西,便可以变通了。把课件做成HTML,一方面便于网络发布,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在学校的多媒体课室中使用。因为图片投射到屏幕上颜色会变淡,偏蓝紫,所以我把图片颜色处理得艳点。行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横、竖、撇、捺、折、钩、点1、横,与楷书的要求一样,以掌握细腰长横写法为主。主要掌握两种类型的横,一种是类楷写法的长横,如“亭” 字的第一横。另一种是或下笔或收笔出锋的横,如“昔”字的第二横。这是重点要掌握的,行书中出现特别多。如图1。2、竖,如图2(A 回锋收笔的,如“间”,B 顿笔出锋的,如“慨”C 露锋的,如“年”)竖笔在左的要收笔;3、撇,如图3-1、图3-2(A 露锋出锋的长撇,如“舍”“少”“为”,B 回锋的撇,如图“盛”“和”,C 顿笔提起的如“老”);4、捺,如图4(A 类楷的捺,如图“永”,B 平拖回收的捺,如“舍”,C 反捺如“殊”);5、折,如图5(A 方折,如“曲”,B 圆折,如“为”,C 特殊的折,如“和”);6、钩,如图6(A 如类楷的如“九”,B 拖钩如“静”,C 蟹爪钩,如“殊”);7、点,如图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