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0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浅谈C5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

浅谈C5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摘要:C50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当代建筑业中最主要的结构材料之一,也是用量最大的人造建筑材料。
本文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箱梁C5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C50高性能混凝土;配制原则;配合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进步,工程建设的规模日趋宏大,结构形式更加复杂,对混凝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性能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的要求,以保证其耐久性、施工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应用试验是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试制、试验的关键技术内容之一,是实现结构耐久性设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份。
如何实现混凝土的耐久性成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关键。
1. 混凝土配制原则1.1设计依据客运专线箱梁预制C50预应力混凝土的配制依据是《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设计图纸及施工计划,其技术要求具体为:(1)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砂、石、外加剂和水等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2)混凝土胶凝材料用、掺和料掺量、水胶比、砂率、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及容重等配合比参数的限值要求。
(3)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抗裂性、耐久性能要求。
1.2混凝土配制原则根据《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设计图纸及施工计划,C50预应力混凝土配制原则:(1)原材料的比对进行原材料的比对试验,确定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砂、石、外加剂和水等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以备C50预应力混凝土的配制。
(2)技术参数确定①胶凝材料用量: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500Kg/m3,水泥采用P.O.42.5,用量不宜小于300 Kg/m3。
②水胶比:根据目前的试验情况,水胶比用0.29~0.33为宜。
交流借鉴|C50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

交流借鉴|C50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摘要]本文以一个工程实例,针对 C50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生产控制、施工养护等过程的质量控制,论述了现浇预应力箱梁C50DF60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点。
[关键词]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现浇箱梁0 前言天津津汉高速汉蔡路互通式立交桥梁工程,为一般服务型互通立交。
近期采用主线桥梁跨越汉蔡路的菱形立交。
立交由左幅桥、右幅桥组成。
右线桥梁长 1314.029 米,左线桥梁长 1310.531m,桥梁总面积为 34119.414m2 其中现浇预应力箱梁面积为 30154.343m2,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24 联,桥面宽度26.5m,设计时速80km/h。
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采用 C50DF60 预拌混凝土。
1 C50 高性能混凝土工程施工主要技术要求(1)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DRCM(28d)小于4×10-12m2/ s。
(2)预应力混凝土拌合物氯离子及碱含量的最高限值,最大氯离子含量 0.06% 。
最大碱含量 3.0kg/m3。
(3)混凝土抗冻性(抗冻耐久性指数)DF≥60%。
预拌混凝土配合比中水胶比不大于 0.32。
(4)混凝土 7d 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
2 原材料选用2.1 水泥水泥选择了北方地区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并且比较稳定的唐山冀东盾石牌普通硅酸盐,该水泥熟料含量多,早期强度发展快,能满足桥梁预应力箱梁7d 强度张拉时必须达到100% 的要求,另外混合材料少,便于掺入矿物掺合料,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比表面积不大于400m2/kg,这样需水量就少,有利于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少用水,最终在水胶比不变的前提下,尽量少用胶材,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耐久性。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1。
2.2 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选择了质量相对比较稳定的唐山特种水泥有限公司S95 粒化高炉矿渣粉,该矿粉比表面积大,对强度贡献大;活性指数大,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替代胶材总量 20% 左右的水泥,能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黏度,减少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和施工性能。
C50、C55轻骨料混凝土性能及应用试验研究

C50、C55轻骨料混凝土性能及应用试验研究
秦岭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5(0)3
【摘要】针对目前桥梁发展的趋势,分析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利用碎石形膨胀页岩轻集料通过多种试验对C50、C55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试验配制出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通过与普通混凝土对比分析轻骨料混凝土未来在桥梁工程中应用趋势.
【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秦岭
【作者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矿物掺合料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2.微珠在C50、C55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3.页岩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受力性能及水灰比影响试验研究
4.混杂粗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试验研究
5.塑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最佳纤维掺量试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粉煤灰掺量下配制C50自密实混凝土试验研究

第5期(总第229期)试验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下配制C50自密实混凝土试验研究杨静静(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08)摘要试验选取粉煤灰按照10%,20%,30%,40%,50%,60%等量取代水泥配制C50自密实混凝土,对比了不同粉煤灰掺量下C50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
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可以有效改善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但掺量超过50%时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粉煤灰掺量在30%以下时不会明显彩响自密实混凝土強度及抗渗性能,粉煤灰掺量超过40%时,将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0引言自密实混凝土是指能依靠自身重力不需要通过额外振捣施工的混凝土,可以解决大体积及结构复杂部位的施工难题,此外还可以提高施工进度、减少工地施工噪音IF。
粉煤灰的掺入一方面可以降低自密实混凝土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因此本文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对C50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工程实际提供-定参考。
1原材料及试验方法1.1原材料(1)水泥。
建福牌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物理力学性能见表1。
表4水泥物理性能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min初凝终凝抗压强度/MPa3d7d28d抗折强度/MPa3d7d28d2720025029.442.151.2 5.98.09.3(2)粉煤灰。
漳州后石电厂n级粉煤灰,测试结果见表2。
表2粉煤灰测试结果安定性含水量/%需水量比/%烧失量/%合格0.2097 1.85(3)集料。
细集料来源于商混搅拌站机制砂,表观密度2640kg/n?,石粉含量为3.6%,细度模数为2.85。
粗集料取自商混搅拌站石灰岩碎石,最大粒径小于20mm,表观密度为2695kg/n?,压碎值8.6%,针片状颗粒含量为4.8%O(4)减水剂。
福建建工建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TW-PSA聚竣酸盐系高性能减水剂個含量为20%。
C5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5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本工程位于山东沿海地区,沿路横跨小清河等河流,水下桩的侵蚀性很强,本试验室的所需攻克的技术难关就是设计选定合适的高性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合适的C5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
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配合比还应满足以下四点要求(设计坍落度180~220mm):1.满足结构物设计强度的要求;2.满足施工工作性要求;3.满足耐久性要求(抗冻、抗渗、抗侵蚀);4.满足经济要求。
工作内容1.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承担分工的试验工作。
2.检查核对委托单与所送试验材料的一致性。
并按期完成试验任务。
3.认真熟悉操作规程和试验方法,对分担的试验内容把好质量关;4.按时完成各种试验任务,对不合格产品确切标识并隔离;完成的试验有:钢筋拉伸试验,万能材料试验仪的使用。
水泥胶砂试块制作以及抗压强度试验。
水泥灰剂量试验,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使用、水泥净浆搅拌机的操作以及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及凝结时间、水泥密度、比表面积试验,矿粉、粉煤灰烧失量试验。
粗细集料的筛分、集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松散密度、粗集料的压碎值试验。
砼的氯离子电通量测定试验等等。
按照以上要求,做出了如下设计:(一)设计说明1.设计强度等级:C50(水下混凝土)2.坍落度要求: 180-220mm3.使用环境及要求:环境为H4L3环境,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电通量1000C。
4.胶凝材料及水胶比要求: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60kg/m3,最大水胶比不应超过0.36。
5.使用部位:桥桩基耐久性混凝土。
(二)原材料1.水泥:昌乐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P.O 42.52.细骨料:昌乐高崖水库砂场粗砂3.粗骨料:青州宇诚建材有限公司 5-20mm碎石(二级配5-10mm占40%,10-20mm占60%);4.水:拌合用水5.粉煤灰:华能辛店电厂 F类Ⅰ级6.矿碴粉:寿光广宇建材有限公司 S957.外加剂:山西奥瑞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减水剂。
C5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技术DOC

C5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技术DOCC50高性能混凝土是指抗压强度等级为50MPa的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抗渗性和耐久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重要工程中。
C5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技术对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C5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C5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1.确定抗压强度等级2.选择水泥品种和用量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用量对于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起着关键作用。
3.确定配合比比例按照水灰比、砂率和骨料的配合比原则确定C5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比例,确保混凝土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4.控制掺合料用量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掺合料的种类,控制掺合料的用量,调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等性能。
5.设计混凝土的配料比根据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和设计要求,按照固定的原则设计混凝土的配料比,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稳定。
二、C50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控制技术1.检查材料质量在混凝土施工前,对水泥、骨料、掺合料等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2.控制搅拌比例混凝土的搅拌比例对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坍落度有着直接影响,控制搅拌比例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精确控制搅拌时间搅拌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影响,精确控制搅拌时间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可以避免产生孔洞、裂缝等质量问题,保证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5.确保养护质量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措施,应根据气候和施工条件合理制定养护方案,确保养护质量。
综上所述,C5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技术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和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严格的施工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C50钢纤维混凝土的优势和施工要点2024

引言概述:C50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和特点的新型建筑材料。
它是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钢纤维而形成的复合材料。
C50钢纤维混凝土不仅具有传统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具有钢纤维的增强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抗压、抗拉和抗冲击性能。
正文内容:1. C50钢纤维混凝土的优势1.1 抗折性能:钢纤维的加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折性能,有效抑制裂缝的发展,并增加混凝土的抗震性能。
1.2 抗冲击性能:C50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能够承受冲击载荷,并降低结构受损的风险。
1.3 耐久性:钢纤维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1.4 抗渗透性:C50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较低的渗透性,能够有效抵抗外界侵蚀,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能。
1.5 施工便利性:C50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相对简单,相比于传统混凝土,不需要进行钢筋的布置,节省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2. 施工要点2.1 材料准备:合理选择钢纤维和混凝土材料,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并进行有效的试验验证。
2.2 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材料用量,确保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2.3 施工工艺: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均匀,充分振捣,排除内部空洞和夹杂物,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一性。
2.4 成型和养护:根据结构要求和养护规范,进行合理的成型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5 质量控制: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进行监控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 C50钢纤维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3.1 高速公路桥梁:C50钢纤维混凝土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降低维护成本。
3.2 隧道工程:C50钢纤维混凝土能够增加隧道的抗火性能和抗冲击性能,提高隧道的安全性。
3.3 商业建筑:C50钢纤维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折性能和耐久性,适用于商业建筑的地下室和地面结构。
高性能C50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高性能C50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1、混凝土配合比
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设计出三组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
2、混凝土工作性能
为了施工时易于操作而保证质量,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
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是其稠度,可塑性,和易性的总称。
本试验主要通过测定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含气量来评价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试验混凝土配合比及试验结果见表2。
试验结果表明:单掺矿物掺合料比不掺好,双掺比单掺好。
3、力学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较高,因此水灰比的浮动范围较小,但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抗压强度仍是主要的控制指标,本
文采用立方体弹性模量和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来检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见表3。
试验结果表明,双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力学性能比单掺好。
4、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涉及抗渗性、抗冻性、耐腐蚀性等,本文通过电通量试验、抗渗性试验、抗冻性以及抗渗性试验进行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试验混凝土配合比同前。
试验结果见表4。
综合比较单掺和双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耐久性能,双掺比单掺的混凝土耐久性能好。
三组混凝土配合比的差异仅表现在掺合料的掺法和掺量不同,通过对三组配合比混凝土进行工作性能试验、力学性能试验以及耐久性能试验,得出结果:双掺法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均优于单掺法混凝土,各项性能均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并
完全符合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因此,客运专线C50混凝土箱梁施工建议采用双掺法进行配合比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度损失率/ %
F0
65. 1
58. 7
9. 8
F10
63. 2
58. 4
7. 6
F12
64. 7
60. 17
7. 0
F18
63. 8
61. 1
4. 2
试验结果表明 ,所配制的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 ,
抗压强度损失率小于不掺的混凝土 ,掺加粉煤灰有 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
3. 6. 2 硫酸盐快速腐蚀试验
注 :砂浆位置距原表面 A 为 0~6 mm ,B 为 10~16 mm ,C 为 20~ 26 mm (靠钢筋) 。
试验结果表明 :在混凝土中掺粉煤灰使混凝土 中的 Cl - 含量明显降低 ,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减小 。 掺 18 %的粉煤灰一组尤为明显 ,同深度 Cl - 含量减 少 39 %左右[8 ] 。 3. 6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3. 6. 1 抗SO24 - 腐蚀试验
0. 31 0. 31 0. 31 0. 30
3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
3. 1 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
对混凝土进行干燥收缩性能试验 ,试验结果见
表 2[5] 。
表 2 混凝土干燥收缩率
组别 F0
3d 0. 75
7d 1. 27
干燥收缩率/ 10 - 4 14 d 28 d 90 d 1. 77 2. 36 3. 67
参照石子坚固性试验方法 ,将混凝土试件标养 28 d 后 ,进行硫酸盐结晶溶解快速腐蚀试验 ,在硫
酸盐饱和溶液 (含无水硫酸钠 30 %~35 %) 中浸泡 6 h ,且在 80 ℃烘箱中烘 6 h 为 1 次腐蚀循环 ,共进行
10 次循环 ,试验结果见表 8 。
表 8 混凝土快速腐蚀试验
组别
F0 F10
关键词 : 预应力混凝土桥 ;高性能混凝土 ;粉煤灰 ;耐久性 ;试验
中图分类号 : U448. 35
文献标识码 : A
Experimental Study of Durability of C50 High Perf ormance Concrete
WAN G Fei2f en g , D EN G Xue2j un , Q I N Hon g2gen
抗压强度/ MPa
28 d 同龄期试件 快速腐蚀试件
66. 6
27. 5
65. 2
37. 8
强度损失率/ %
58. 7 42. 0
F12
67. 5
F18
64. 9
42. 1 43. 2
37. 6 33. 4
试验结果表明 ,在 C50 混凝土中 ,掺入 18 %以 内的粉煤灰 ,混凝土强度损失率减小 30 %~40 % , 极大改善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
土耐久性的影响[3 ] 。
2 C50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配制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如下 :水泥 (代号 C) ,
山东铝业公司水泥厂 , 42. 5 P ·O ; 砂 ( 代号 S) , 粗 砂 ;碎石 (代号 G) ,5~25 mm 连续级配 ;粉煤灰 (代 号 FA) ,山东鲁能邹城电厂球形 Ⅰ级粉煤灰 ; 外加 剂 (代号 A) ,M - Ⅰ缓凝高效减水剂[4] 。
表 4 混凝土碳化试验
组别
碳化深度/ mm
14 d
28 d
56 d
F0
4. 0
5. 0
6. 0
F10
3. 5
4. 5
5. 5
F12
4. 0
5. 0
6. 0
F18
5. 0
6. 0
6. 5
试验结果表明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碳化性能 , 在标准碳化条件下碳化 28 d ,其量纲相当于大气条 件下碳 化 50 年 , 其 混 凝 土 碳 化 深 度 均 不 超 过 6 mm 。所配制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碳化性能 ,其碳 化深度 28 d ≯6 mm ,56 d ≯7 mm ,数值均较小 。对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 C50 混凝土 ,掺入粉煤 灰与不掺粉煤灰 ,抗碳化性能相近 。 3. 4 混凝土钢筋锈蚀试验
将配制的混凝土标养 28 d ,置于 5 %Na2 SO4 溶 液中浸 72 h 烘 24 h ,反复循环 15 次 ,测其抗压强度
C50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王斐峰 ,邓学钧 ,秦鸿根
71
的变化情况 ,试验结果见表 7 。
表 7 混凝土抗 SO24 - 腐蚀试验
组别
抗压强度/ MPa 同龄期对比试件 腐蚀试件
表 1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材料用量/ kg ·m - 3 C FA S G W A 500 — 697 1 025 156 12. 5 458 50 669 1 090 156 12. 7 432 58 650 1 106 152 12. 3 430 94 638 1 081 154 13. 1
W/ C
对混凝土进行抗钢筋 锈蚀 试验 , 试验 结果 见 表 5。
表 5 混凝土钢筋锈蚀试验
组别
F0 F10 F12 F18
碳化深度/ mm
28 d
90 d
5. 0
6. 0
4. 5
5. 5
5. 0
6. 0
6. 0
7. 0
钢筋锈蚀情况
失重率/ % 表面状况
0. 055
光亮
0. 039
光亮
0. 044
光亮
0. 035
120 d 240 d 4. 10 4. 41
F10 1. 28 1. 63 2. 32 2. 89 3. 25 3. 59 4. 32
F12 0. 70 1. 33 1. 75 2. 31 3. 13 3. 60 4. 18
F18 0. 72 1. 00 1. 65 2. 44 3. 28 3. 82 4. 18
(College of Transpo rtatio n , Sout heast U niversity , Nanjing 210096 , China)
Abstract : The app roach bridges of Binzho u Huanghe River Bridge are of p rest ressed co ncrete co ntinuo us girder st ruct ures used wit h C50 high performance co ncrete. For t he co ncrete to be used for t he app roach bridges , t he experimental st udy of relevant performance of t he co ncrete is co nducted , in which t he shrinkage , permeabilit y , carbo nizatio n , reinforcement rust y corro sio n , and chloride and sulp hate diff usio n attack are included. The result s of t he st udy indicate t hat t he adding of 10 %~18 % flyash to t he C50 high performance co ncrete can be helpf ul to imp rove t he durabilit y of t he co ncrete , and t he added flyash can al so imp rove dry shrinkage , resistance to per2 meabilit y , chlo ride and sulp hate diff usio n at tack.
按照 J TJ 270 - 98 标准方法进行氯盐加速腐蚀 试验 ,制备混凝土 ,标养 28 d 后置于 3. 5 %的 NaCl 溶液中浸泡 70 h ,再烘干 24 h ,循环 15 次 。测其强 度损失率和混凝土中不同部位砂浆的水溶性氯离子
含量 ,试验结果见表 6[7] 。
表 6 混凝土在氯盐溶液中加速腐蚀试验
11
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渗性 ,
按标准方法采用逐级加压法 ,水压力达到 1. 2 M Pa
时 ,渗水高度均 ≤20 mm ,均满足 P12 要求 。粉煤灰
的掺入有助于混凝土抗渗性的提高 ,在一定范围内
混凝土抗渗性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提高 。
3. 3 混凝土抗碳化试验
对混凝土进行系统碳化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 4 。
4 结 论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 C50 高性能混凝土中掺
入适量 (10 %~18 %) 的 Ⅰ级粉煤灰 ,有利于提高桥 梁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9 ] 。
(1) 掺加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性 能 ,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干燥收缩率低于不掺粉煤灰 的混凝土 。
试验用混凝土配合比见表 1 。
收稿日期 : 2005 - 05 - 20 作者简介 : 王斐峰 (1972 - ) ,男 ,博士生 ,1994 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路桥工程专业 ,工学学士 ,1998 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桥梁工程专业 ,工学硕士 。
70
桥梁建设 2005 年第 6 期
组别
F0 F10 F12 F18
组别
抗压强度/ MPa
腐蚀试件 同龄期对比试件
F0 59. 5
68. 6
F10 62. 1
67. 2
F12 61. 7
64. 4
F18 62. 5
64. 9
强度损 失率/ %
13. 3 7. 6 4. 2 3. 6
Cl - 含量/ % AB C 0. 90 0. 47 0. 29 0. 77 0. 35 0. 24 0. 58 0. 28 0. 18 0. 55 0. 27 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