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教案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教案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教案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教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礼运大同篇》之理想社会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孔子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形态,珍惜当今的和平年代,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孔子的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课文。

二、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

三、给学生讲解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桃花源记。

说一说:千百年来,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理想社会是人们一直向往的,你喜欢这样的世外桃源吗同学之间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行为习惯篇之勤劳谨慎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勤劳、谨慎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讲究卫生、勤劳谨慎的优良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勤劳谨慎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1.学生读课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3.讲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含义。

4.名句欣赏及含义理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宋)苏轼

5.把课文背一背。

第3 课时

教学内容:勤劳节俭篇之勤俭节约。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勤俭节约的含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

教学过程:

1.学生读课文: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2.理解课文的意思。

3.故事《勤俭持家》。

让学生明白勤俭持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4.收集勤俭节约的名句。

5.通过这课的学习,你今后应该怎样做同学之间交流。

6.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

第4 课时

教学内容:自省自律篇之学会自律。

教学目标:

理解自律的意义,从小培养自律、自爱、自重的优良品质,学会洁身自好,牢牢把握自己。

教学重难点:理解自律、自爱和自重的意义,养成自律、自爱和自重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1.学生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3.故事《许衡与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生完成做一做。

5.小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6.读、背诵课文。

第5课时

教学内容:交往处世篇之处世之道。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一些处世的道理,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善于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学会和理解处世的道理。

教学过程:

1.你周围的人的为人如何你呢学生交流。

2.学习课文《处世之道》。

3.理解课文的含义。

4.讲《一饭千金》的故事。

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说说下面名言的含义

已所不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小结:说说这节课你的感想。

7.生读和背诵课文。

第6课时

教学内容:赠友送别篇之珍重友情。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友情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它。感受古诗的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友情对人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哪些古诗呢

2.学习古诗《春夜别友人》。

(1)生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等。

(3)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

3.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4.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生完成说一说。

6.说说这凶课你的收获。

7.生读和背诵这首诗和课后的两首古诗。

第7课时

教学内容:山水田园篇之感受自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在古代诗歌中,诗人用描写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理解诗人与自然融合相亲、和谐交流的智慧。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人与自然融合相亲、和谐交流的智慧。

教学过程:

1.学生读古诗《山亭夏日》。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3.介绍我国古代着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同学之间交流。

4.欣赏描写夏天的两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客中初夏》。

5.学生背诵古诗《山亭夏日》。

6.小结:说说你这节课的感受。

第8课时

教学内容:思乡怀人篇之思念情怀。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古诗的美和诗人借景表达思乡怀人、离愁别绪等思念情怀。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的思念情怀。

教学过程:

1.学生读古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领略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念情怀。

3.介绍“千古才女——李清照”。

4.欣赏思乡情怀的另外两首古诗《江楼感旧》、《次北固山下》。

5.小结: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6.背诵古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第9课时

教学内容:咏物言志篇之借物抒情。

教学目标:

学习理解古代诗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和梅花顽强、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欣赏古诗的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古代诗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和梅花顽强、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1.出示古诗《雪梅其一》,学生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

学习诗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和梅花顽强、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3.了解古代诗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欣赏古诗《冬景》、《归雁》。

5.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6.背诵古诗《雪梅其一》。

第10 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篇之虚心求教。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虚心是一种良好品质,对我们人生很重要,从小培养学生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理解虚心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

1.读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任人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悟一悟:

孔子倡导广泛学习,虚心求教,学无定师。以书本为师,以他人为师,以实践为师,以一切可学之人为师。他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不断汲取各路溪流,最终汇成浩浩荡荡的大江。在生活中,我们要以谦虚的心态,发现和学习别人的优点,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

4.读《孔子让路》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5.说说你周围的哪些人可以作为你的老师。

6.小结:这节课你有何感想

7.写出这节课的心得。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篇之学思结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孔子的读书方法——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做到熟读精思、好学深思,才能真正学到本事。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思结合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生读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故事《刘羽冲读死书》。

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做到熟读精思、好学深思,才能真正学到本事。

4.说一说:你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小学生吗

5.把本课所学的名句背下来。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篇之勤奋上进。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学有所成。让学生从小养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教学过程:

1.读孔子的话:“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读故事《牛角书生》。

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你能找出与勤奋上进主题有关的成语吗

5.背诵本课的名言。

第13课时

教学内容:做事篇之自我反省、少说多做、珍惜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珍惜时间、先做后说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养成自我反省、珍惜时间、先做后说的品质。

教学过程:

1.自我反省的意义。

读曾子的话,理解其含义,说说你有何启发

2.读故事《万斯同闭门苦读》,你有何收获

3.少说多做是什么意思

4.《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珍惜时间的重要意义。

读《司马光警枕惜时读书》的故事,从中你有何收获

6.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7.你能把本课所学的名句背诵下来吗

第14课时

教学内容:做人篇之坦率真诚、恪守信用、安贫乐道。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从小做人要坦率真诚、恪守信用、安贫乐道。

教学重难点:

理解坦率真诚、恪守信用、安贫乐道的含义,培养坦率真诚、恪守信用、安贫乐道的良好品质。

1.读孔子的话,理解其意义,知道坦率真诚的重要性。

读故事《王安石冷对阿谀奉承的“马屁精”》,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同学间交流。

2.理解恪守信用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读孔子的话,理解其意义。

故事《季札重信挂剑》告诉我们什么

3.安贫乐道的意义是什么

读孔子的话,理解其含义。

故事《曾子弘道》告诉我们什么

4.收集美德少年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听。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孝敬篇之尊敬父母、顺从父母、关爱父母。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从小孝敬父母的良好美德。

教学重难点: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良好美德。

教学过程:

1.孝敬父母的含义。

读孔子的话,什么是孝

故事《汉文帝孝敬母亲》告诉我们什么

2.顺从父母,你是怎样做的

理解孔子的话,他告诉我们什么

从故事《芦衣顺母》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关爱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做

读孔子的话,理解其意义。

故事《怀橘遣亲》说明了什么道理

4.了解儒学大师王阳明与贵阳。

5.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从今以后你会怎么做

国学经典读本

国学经典读本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国学必读书籍介绍 国学必读书籍《论语》:做事先做人,高处修身最关键。《尚书》:为政之道,亦即为人处事之道。《大学》:人生修炼的大课堂。《中庸》:中庸之道是做人立身之本。《戒子书》:自律与自控是人生成功的基石。《道德经》:领悟做人玄机,掌控人生进退。《增广贤文》:低处修身,高标做人。《弟子规》:圆融的处世决定人的一生。《朱子家训》:良好的家教是成功的基础。 篇二:中华经典诵读国学读 《中华经典诵读国学读本》(1年级下册)中的拼音纠错 沅江一中语文组李永兴 偶翻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小学一年级(下)《中华经典诵读国学读本》,发现《读本》所选的内容确实非

常经典,能起到传统的启蒙教育作用。遗憾的是白璧多瑕,现特指正如次: 1、第1页,骆宾王《咏鹅》中“曲项向天歌”的“曲”字拼写成了“qǔ”。“曲”字有两个读音:①表示乐曲之类的意义就读qǔ ②其余读qū,如曲突徙薪、委曲求全、曲径通幽等。诗歌中的“曲”应该是“弯曲”的意思,应读“qū”。 2、第28页《百家姓》之二十七中的“令狐”的“令”拼写成了“lìng ” 实际上“令”是个多音字,共有三个读音:①读lìng,释义较多,如命令、法令、时节、古代官名、美好、对别人亲属的敬称、词调名和曲调名等;②读líng ,与“狐”连用,为古地名或复姓,如《神雕侠侣》中的主角令狐冲③读lǐng ,用作量词,是纸张数量的一种单位。 复姓“令狐”出自姬姓。晋国名将魏颗因征战有功,景公把令狐这块地赏赐给他作封邑。其子魏露面就以封邑名为姓,形成令狐姓。故令狐应读líng hú。 3、第32 页《百家姓》之二十八把

省府路小学国学读本教学与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国学教学读本与教学策略研究”实验方案 贵阳市省府路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提出: 国学经典诵读,在许多方面对孩子的教育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养;促进了学校、家庭的和谐;国学经典诵读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为了更好落实贵阳市教育局“传统文化(国学)进校园试点项目”的工作目标,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国学经典诵读是培育优秀子女的发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 面对着现代社会,有那么一些人新不顾、道德滑坡、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孩子们只迷恋于电子游戏、电视网络、各种特长班学习的今天,更需要人们重拾信仰。因此,我们提出课题“国学教学读本与教学策略研究”,其宗旨是坚持以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为指导,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以国学经典教育理念为依据,对少年儿童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使少年儿童浸润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砥砺品行、健全人格、涵养性情、提高修养,成长为知识广博、德行高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 二、实验预期目标:

(一)打好汉语语言文字基础; (二)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三)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 (四)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形成共同的良好的价值取向;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校正日常行为规范。 三、研究重点: 以经典诵读为核心,以知识积累和文化感悟为辅助,采用适合少年儿童认知水平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来激发学习国学的兴趣,认识国学的价值,增进国学的素养。 四、实验原则: (一)坚持以经典的精神和思想浸润心灵的原则。 (二)坚持以传统文化知识增进学养的原则。 (三)坚持以文言诵读发展语文素养的原则。 (四)坚持以历史经验培养行为规范的原则。 (五)坚持传统性与科学性、经典性与趣味性、严谨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五、课题研究即校本课程具体操作内容与方法与策略: (一)校本课程具体内容: 以吉林摄影出版社编著的一套(8本)中选了六本为我校的国学经典校本教材读本,一年级诵读《三字经》《古诗八十首》(一年级开始背诵,三年级背完);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四年级诵读《五经》;五年级诵读《论语》;六年级诵读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 2010年9月至11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学习。这次学习分为两种学习方式,一是通过网络听教学视频(教授讲座),二是学习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略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深刻地领会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国学经典源远流长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四、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在国学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在国学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XXX市国学院到我县XXX乡举行“国学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这是我县70万人民的光荣和自豪,是我县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在此,我代表全县70万人民向前来参加授牌仪式的市领导、国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县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领导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它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像流水一样,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庄子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亘古常青。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条件和文化主题与古代社会虽然已有本质的不同,但是历史不能割断,文化无法终结,研究国学,学习国学,继承历史,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学本固基,指导人生,成就事业;研究国学,学习国学,充分挖掘其优秀成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

的历史意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今天XXX国学院把我县XXX乡做为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必将掀起我县国学教育的热潮,必将推动我县国学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沧海不拒溪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拒土石,故能成其大”,XX县国学教育的明天有我们的成长历程,更有你们的心血和汗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沧县国学教育明天的辉煌,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祝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 一、国学经典 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 2.古今贤文(劝学篇)................. (3) 3.古今贤文(真理篇)................. (4) 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 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 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 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 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 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 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 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 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

贵阳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贵阳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凄神寒骨凄,使……感到悲伤(《小石潭记》柳宗元)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桃花源记》陶渊明)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生气(《北冥有鱼》庄子) D.高者挂罥长林梢长,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 .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校长威尔逊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 B.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C.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D.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3 . 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 B.《简?爱》中,简?爱正沉浸在筹备自己婚礼的喜悦中,梅森突然出现了,他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丹特上校的妻子还活着! C.《水浒传》中,绰号为“青面兽”的人与一帮好汉合伙干了一件大事——智取生辰纲。 D.《昆虫记》中,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食粪虫的劳动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他还称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 4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污秽(huì)愧作(zuò)深恶痛绝(wù) B.屏障(píng)字帖(tiè)悲天悯人(mǐn) C.迸溅(bèng)缠绕(rào)鲜为人知(xiān) D.遗憾(hàn)凛冽(lǐng)锲而不舍(qiè)

国学经典进校园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国学经典进校园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名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等优良品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从2019年上学期开始,我校遵照教育局《2019年“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指示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的意义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并让他们受益终生。 三、活动主题 经典启迪人生,国学伴我成长 四、基本目标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发展记忆能力,开发智慧潜能;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培养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传统美德代代传承。让广大中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充满自信、充满朝气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五、主要内容 学校选择《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中庸》、《大学》、《老子》、《庄子》、《孟子》、《诗经》、《礼记》等进行诵读、学习。 六、工作安排与措施 (一)诵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1.每日一读:每天安排15分钟时间进行诵读,或学习新篇目,或温习旧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2.利用研学课每周一节课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备课,制定教学计划。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教案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教 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礼运大同篇》之理想社会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孔子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形态,珍惜当今的和平年代,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孔子的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课文。 二、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 三、给学生讲解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桃花源记。 说一说:千百年来,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理想社会是人们一直向往的,你喜欢这样的世外桃源吗?同学之间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行为习惯篇之勤劳谨慎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勤劳、谨慎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讲究卫生、勤劳谨慎的优良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勤劳谨慎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1.学生读课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3.讲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含义。 4.名句欣赏及含义理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宋)苏轼 5.把课文背一背。 第3 课时 教学内容:勤劳节俭篇之勤俭节约。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勤俭节约的含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 教学过程: 1.学生读课文: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2.理解课文的意思。 3.故事《勤俭持家》。 让学生明白勤俭持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4.收集勤俭节约的名句。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西方有位学者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无庸置疑的是,我们都认可童年对于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性。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 ·国学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对立物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狭隘地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从事特定的职业做准备。它试图通过早年的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一劳永逸地学得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然而,过早的专业学习、过细的专业划分,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甚至是比较长的时间。当学生经过数年学校教育,学成单一的技能毕业时才空缺,也许已经由于转岗或在职塔训等其他途径而得到补充。而仅仅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既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没有其他技能,势必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某种特定的技能,:也不是为受教育者谋求某种职业而做准备。它的目的不是获得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要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它不在于叫人思考什么,而在于叫人如何思考。它精心设置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科学原则和方法在内的一系列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旨在唤起学生对一切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因此,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西方通识教育的最基本形式。西方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西方文明"和"经典研读"两大门类。一些具体的课程,都是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来的。 我国的通识教育,也有必要以中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经典为核心,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三百千千"、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为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在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领会他们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弘的历史意识,从而能对各种事务应付裕如。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作为家长,不能简单快捷地给予孩子多少"黄金",而是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和耐心,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接受通识教育,学会"点金术",从而令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国学经典教育是博雅教育 香港岭南大学前任校长陈坤耀曾解释博雅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教导人"学识广博,生活高雅"。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是博雅教育的另一种表达。"博雅"一词由"博"、"雅"两个单字组成,分别说的是知识和为人两个方面:"博"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雅"就是要德行完美,气质优雅,摆脱庸俗,走向卓越。

太原新力惠中学校简介 校园介绍 学部介绍

太原新力惠中学校唐明校区 高中部简介:太原新力惠中高中部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唐明路11号,独立的校园环境幽静,教室宽敞明亮,设施功能齐全,布局科学规范。现有在校教职工100人,在校学生700余人。 2018年,双语学校教师40余人加盟高中部,给高中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面对广大家长及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高中部全体教师紧紧抓住机遇,持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为我校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经过全体高中部师生共同努力和家长的支持,学校发

德育处的二十一法则,囊括了学生在校,离校、家校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同时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校的良好氛围。 教研活动常抓不懈,从推门课、赛讲课、示范课到同课异构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提高师师互学,师师互竞、师师互赢的务本教风。 新力惠中高中部教风正学风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有希望,家长有指望,学校有远望,是初三优秀学子必选的一所可靠之校。 初中部简介: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太原新力惠中初中部由4 个教学班、120 名学生,发展成为拥有30 个教学班、1100 余名学生的民办名校,正稳步向“两个学部、20 轨制、3000 名在校生”的发展目标挺进。教学实践中,初中部秉持学校“重基础、重落实、重人格、重特长”的办学理念,及“修德、博学、务实、拓新”的校训,“样样落实,天天坚持”的校风,在发展中形成“八道风景线”——激情早读、无声

自习、高效课堂、整齐路队、无声餐厅、海量阅读、自主管理、培养特长。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过去的2018 年,新力惠中学校迎来大规模、来自山西现代双语学校等名校名师团队的加盟,为初中部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小店区真武路初中校区的落成,壮实了学校发展的基础。 办学理念 为人生打基础,与学生共发展。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全面、习惯良好、学业优秀、人格健全”的初中生。 强基础、强能力、强习惯、强兴趣 初中部采用小班制(35—40 人/班)教学,小组化自主管理与学习的体验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成长中体验, 培养学生生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在 此基础上,特别注重强化学生四个方面能力的提升:习 惯养成、能力培养、兴趣选择、学力提升。 教育特色 ★学生“参与管理、体验管理、理解管理、学习管理” ★从正确的教育理念出发,坚持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中心,推行小组化轮流管理模式,让学生“参与管理、体验管理、理解管

国学经典读本

国学经典读本 篇一:国学必读书籍介绍 国学必读书籍:做事先做人,高处修身最关键。:为政之道,亦即为人处事之道。:人生修炼的大课堂。:中庸之道是做人立身之本。:自律与自控是人生成功的基石。:领悟做人玄机,掌控人生进退。:低处修身,高标做人。:圆融的处世决定人的一生。:良好的家教是成功的基础。 篇二:中华经典诵读国学读本 (1年级下册)中的拼音纠错 沅江一中语文组李永兴 偶翻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小学一年级(下),发现所选的内容确实非常经典,能起到传统的启蒙教育作用。遗憾的是白璧多瑕,现特指正如次: 1、第1页,骆宾王中“曲项向天歌”的“曲”字拼写成了“q ǔ”。“曲”字有两个读音:①表示乐曲之类的意义就读qǔ②其余读qū,如曲突徙薪、委曲求全、曲径通幽等。诗歌中的“曲”应该是“弯曲”的意思,应读“qū”。 2、第28页之二十七中的“令狐”的“令”拼写成了“lìng ”实际上“令”是个多音字,共有三个读音:①读lìng,释义较多,如命令、法令、时节、古代官名、美好、对别人亲属的敬称、词调名和曲调名等;②读líng ,与“狐”连用,为古地名或复姓,如中

的主角令狐冲③读lǐng ,用作量词,是纸张数量的一种单位。 复姓“令狐”出自姬姓。晋国名将魏颗因征战有功,景公把令狐这块地赏赐给他作封邑。其子魏露面就以封邑名为姓,形成令狐姓。故令狐应读líng hú。 3、第32 页之二十八把复姓“端木”拼写成了“duān jū”。端木姓是孔子弟子端木赐的后代。后省文为端氏,或避仇改称木氏。“端木”应读成“duān mù”。 还有之二十九中的“段干”拼写成了“duàn gàn”。据和上记载可知,春秋时期老子的儿子李宗,先封于魏国的段邑,后封于魏国的干邑,后来“以邑为氏”合封邑名儿称段干氏。后来段干复姓有的改为单姓段,有的单姓干。据(第六版)收集的词条来看,“干”作姓时读gān 。由此可推断复姓“段干”应读“duàn gān”。 4、第40页中把轻声词拼写成了非轻声词的有三处: ⑴每年要给漳河河神娶媳妇(xí fù)⑵还要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投到河里送给河神当妻子(qī zǐ)⑶过几天给他送个漂亮的媳妇(xí fù)。 普通话里有一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媳妇”如果拼写成非轻声词“ xí fù”表示两个意思:①儿子的妻子;②弟弟或晚辈亲属的妻子(前面加亲属称呼,如弟媳妇、孙媳妇)。“媳妇”读成轻声词xí fu时也有两个意思:①妻子②泛指已婚的年轻妇女。而根据故事内容来看,很显然是把漂亮女子投到河里给河神做妻子。

国学朱子家训 勤俭节约教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下册)第二单元《朱子家训》第三课勤俭节约篇 《勤俭节约》第一课时诵读教学说课稿 2014年3月28—3月29日,我有幸参加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任课教师培训。两天的培训使我对《国学》有更深的认识。这次全镇教研活动,我在不专业的情况下有幸任教这门课程,只希望对今后全镇开着这门课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妥之处,希望老师们批评指出。 教材: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作为地方教材在全市102所幼儿园、小学、初中使用,并被纳入必修课计划。《勤俭节约》是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下册)第二单元《朱子家训》第三课教学内容。意在教育学生从小具有勤俭节约的美德。 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古诗的学习,学生不陌生,但是吟诵教学,学生和我一样刚刚接触。难度很大。 学法分析: 《国学》教育读本的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因此,我主要才用引导法,诵读法欣赏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陶冶学生勤俭节约的情操。 教法分析: 主要才用ppt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穿插音频、视频文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吟诵。在学生学习激情提高的情况下,我采用学生分组和师生合作吟诵的方法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出示农民在田地劳作(插秧、种小麦)图片。师质疑:看了这些图片,你们会想到哪些恰当的诗句来? 生举手发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语句,它出自《朱子家训》。 出示课题《勤俭节约》 二、“读一读”模块教学 活动一: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简介《朱子家训》(出示课件) 简介《朱子家训》 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朱子家训》又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其作者为明末的朱用纯。朱用纯,字纯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以506字的《朱子家训》最有影响,300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以明白晓畅的句子阐述人生的深刻道理。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它不但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朱子家训》。出示《朱子家训》图片: 【设计意图:知道《朱子家训》的大概内容讲的是什么?】

国学经典教育与素质教育

国学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何为“素质”? 素,本义是白色的丝绸,白色的蚕茧,抽出白色的细丝,织出白色的丝绸。引申为一切白色或一切淡色,如白马素车、素衣素裤、素净等等,后来人把不施脂粉也叫素,如素面朝天等。质,顾名思义,就是本质,原本的质地,本来的状态。理解了什么是“素”,什么是“质”,人的“素质”一词就好理解了。素质本是个抽象的名词,它不象不着脂粉的“素面”那样有形有象,看得见,摸得着,它是无形无象的东西,可感受而不可触摸。一个人的素质高低,稍有境界的人都能感觉的到,却不一定都能说得清楚。 素质教育就是把所有的观念、知识、习惯等等一切后天的东西,全部放下来,返回到人先天的最初的本来面目,即返本归真的状态,就是人的本性、佛性,就是人得之于天的最本质、最原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素质的最本质的含义。这是素质的最高层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论述教师的职责,把“传道”放在“授业解惑”的前面,也是这个道理。因为韩愈看到了“传道”比“授业解惑”更重要,是为学的根本,“传道”是其目的,“授业解惑”只是获得真知、获得人生智慧及其人生常识的一种途径而已。 令人遗憾的是,现今的体制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似乎一浪高过一浪,而成效越来越让人失望。一说搞素质教育,人们想到的就是办个舞蹈班、开个绘画班、书法班、武术班等等。素质教育现场会所展示的也都是这些,似乎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全部。似乎素质教育就是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学生素质的提升仅表现在吹、拉、弹、唱等技能、技艺的掌握,却始终未见其道德层面的升华。看似娴熟的技艺,若只限于技术层面的练习,学到的只是皮毛,只是“技”,而非“本”,孔子云:“本立而道生”,乐曲背后的深厚内涵——道,则永远不可能被吸纳。 素质教育如果仅停留在单纯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而没有一个从人性的高度立足于“道”的层面上的改革教育的总的纲领,那注定要失败的。如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改革教育的纲领,那么在此纲领的笼罩下,那些以前成问题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许能有妥当的解决办法或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不再成为问题矣。这个总的纲领,应当从人性之高度予以深思,以人性的标准去善加衡量与抉择。全球读经推广第一人著名教育家王财贵说:“当今中国,乃至于全世界,所面临的教育苦恼,乃是出于教育思想之偏离人性之本质而造成的,这是属于思想性的、哲学性的、典范性的失落。如果不从根本上作系统的转向,只在枝微末节上欲求修订,则不但无济于‘长期发展’,且致治丝益棼,最终贻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与进步之大好契机。如果教育改革能从根本上着力、能触及问题背后的根源,则走出目前教育所面对之困局,则并非困难之事。一切枝微末节上的困难与问题,亦将随着根本问题之解决,而得迎刃而解也。因此,吾人当注目于根本理念之转变,从此处下力即可正本清源,即可令教育起死回生,人才从而可以得而辈出,造就堂正优雅足以作为世界典范的新中国。”“吾人以为教育当从偏失于人性之处,回归于人性本身,此即是一根本性的、系统性的教育改革之转向处。以此即能正本清源而使教育归于其位也。教育当定位为‘开发人性的工程’,教育之本源与动力即在于‘人性’也,此何有疑哉?往圣先贤可以为吾人作证也,东方西方概莫能外也。顺此道者,教育兴、民族兴!逆此道者,

安徽省七年级国学经典读本(72页)

《国学经典读本》初中第一册 先秦部分 一、《诗经》四首 1、鹤鸣 《诗经·小雅》 [正文]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乐彼之园,爰有树檀[3],其下维萚[4]。他山之石,可以为错[5]。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 1 ]皋(gāo):沼泽。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 [ 2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 3 ]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檀:紫檀树。 [ 4 ]萚(tu?):落下的树叶。 [ 5 ]错:磨玉的石块。 [ 6 ]榖:楮树。 [导读]《诗经·小雅·鹤鸣》可以看作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向前走,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残枝枯叶。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用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进而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从而形成一幅

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图画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充满诗意。读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2、伐木 诗经·小雅 [正文]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2]。出自幽谷,迁于乔木[3]。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4]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5]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注释] [ 1 ]丁丁:伐木的声音。 [ 2 ]嘤嘤:鸟和鸣的声音。 [ 3 ]幽谷:深谷。乔木:高树。 [ 4 ]相:视,看。 [ 5 ]矧:况且。伊:这。 [导读]诗章以鸟鸣求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朋友,表现了古人对待友情的真诚态度。 3、楚茨 诗经·小雅 [正文]为宾为客,献[1]酬[2]交错。礼仪卒[3]度[4],笑语卒获[5]。[注释] [ 1 ]献:主任劝宾客饮酒。 [ 2 ]酬:宾客向主人回敬。 [ 3 ]卒:尽,完全。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 教案

第一篇礼仪篇 主题一孝敬为先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吟诵课文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意思: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孝顺的子路》。 6、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吟诵。 7、作业:吟诵课文。

主题二尊师习礼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吟诵课文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意思: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曾子避席》。 6、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吟诵。 7、作业:吟诵课文。 主题三谦逊礼让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吟诵课文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意思: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孔融让梨》。 6、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吟诵。 7、作业:吟诵课文。 第二课劝学篇 主题一学方有为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方案(正文)

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学术典籍与学术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怀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二、教育目的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三、实施范围 本学期三、四作为试行年级,下学期小学阶段全面实施。 四、教育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国学教育内容

各年级学生重点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 三、四年级:《大学、中庸》。 五、六年级:《道德经》。 六、课时设置及教学方法 1、三、四年级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为国学指导课。 2、语文早读课开设20分钟诵读国学经典。 3、大课间。上午,各班语文老师在班内放录音师生跟读,或教师领读。下午,校园广播配古琴曲,学生抄经典或描经典。禁止各科教师占用读经、抄经时间写作业。 4、教学方法(参考):“以量变,求质变。” (1)一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先规定任务,然后第一遍让学生高声自己读,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有困难和容易读错的地方。第二遍教师带读,正音。第三遍、第四遍,指导学生断句停顿,同时要求学生点读,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分小组读,推火车读,相应的播放音频或视频。诵读要求学生达到读通顺、读正确,追求量和遍数,不求一步到位,但求磨杵成针。每次诵读,能有四分之三的孩子基本上很熟练地读出来,就可以放一放了。一节课要有一定的量,长短夹杂,不断调换孩子的胃口,把旧的内容换成新的,不要总是停留在昨天学过的书页间,要有新的内容不断补充,在读经的过程中,根据时间,扩充诗文。大课间诵读主要用来温故,重复指导课的内容,加深印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齐读、摆背诵擂台等等。 (2)国学课堂的精讲和体验

国学经典读本(一下)

一年级下册《三字经》

必背: 《三sān字zì经jīnɡ》 人rén之zhī初chū,性xìnɡ本běn善shàn。 性xìnɡ相xiànɡ近jìn,习xí相xiānɡ远yuǎn。 苟ɡǒu不bú教jiào,性xìnɡ乃nǎi迁qiān。 教jiào之zhī道dào,贵ɡuì以yǐ专zhuān。 昔xī孟mènɡ母mǔ,择zé邻lín处chǔ。 子zǐ不bú学xué,断duàn机jī杼zhù。 窦dòu燕yàn山shān,有yǒu义yì方fānɡ。

教jiāo五wǔ子zǐ,名mínɡ俱jù扬yánɡ。养yǎnɡ不bú教jiào,父fù之zhī过ɡuò。教jiào不bù严yán,师shī之zhī惰duò。子zǐ不bù学xué,非fēi所suǒ宜yí。幼yòu不bù学xué,老lǎo何hé为wéi。玉yù不bù琢zhuó,不bù成chénɡ器qì。人rén不bù学xué,不bù知zhī义yì。为wéi人rén子zǐ,方fānɡ少shào时shí。亲qīn师shī友yǒu,习xí礼lǐ仪yí。香xiānɡ九jiǔ龄línɡ,能nénɡ温wēn席xí。孝xiào于yú亲qīn,所suǒ当dānɡ执zhí。融rónɡ四sì岁suì,能nénɡ让rànɡ梨lí。弟dì于yú长zhǎnɡ,宜yí先xiān知zhī。

首shǒu孝xiào弟dì,次cì见jiàn闻wén。知zhī某mǒu数shù,识shí某mǒu文wén。一yī而ér十shí,十shí而ér百bǎi。百bǎi而ér千qiān,千qiān而ér万wàn。三sān才cái者zhě,天tiān地dì人rén。三sān光ɡuānɡ者zhě,日rì月yuè星xīnɡ。三sān纲ɡānɡ者zhě,君jūn臣chén义yì。父fù子zǐ亲qīn,夫fū妇fù顺shùn。曰yuē春chūn夏xià,曰yuē秋qiū冬dōnɡ。此cǐ四sì时shí,运yùn不bù穷qiónɡ。曰yuē南nán北běi,曰yuē西xī东dōnɡ。此cǐ四sì方fānɡ,应yīnɡ乎hū中zhōnɡ。曰yuē水shuǐ火huǒ,木mù金jīn土tǔ。

幼儿园勤俭节约教案

幼儿园勤俭节约教案 【篇一:国学(朱子家训--勤俭节约)教案】 修文县六桶镇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大型教研活动资 料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下册)第二单元《朱子家训》第三课勤俭节 约篇 《勤俭节约》第一课时诵读教学说课稿 2014年3月28—3月29日,我有幸参加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 任课教师培训。两天的培训使我对《国学》有更深的认识。这次全 镇教研活动,我在不专业的情况下有幸任教这门课程,只希望对今 后全镇开着这门课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妥之处,希望老 师们批评指出。 教材: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作为地方教材在全市102所幼儿园、小学、初中使用,并被纳入必修课计划。《勤俭节约》是贵阳市国学教育读 本(下册)第二单元《朱子家训》第三课教学内容。意在教育学生 从小具有勤俭节约的美德。 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古诗的学习,学生不陌生,但是吟诵教学,学生和我一样刚刚 接触。难度很大。学法分析: 《国学》教育读本的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因此,我 主要才用引导法,诵读法欣赏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陶 冶学生勤俭节约的情操。 教法分析: 主要才用ppt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穿插音频、视频文件。让学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吟诵。在学生学习激情提高的情况下,我采用学 生分组和师生合作吟诵的方法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出示农民在田地劳作(插秧、种小麦)图片。师质疑:看了这些图片,你们会想到哪些恰当的诗句来? 生举手发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语句,它出自《朱子家训》。 出示课题《勤俭节约》

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XX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 当今“国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国学”不仅荟萃了中华人文知识的精粹,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体和推动力量,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事准则,是人类珍贵的精神遗产。开展“国学教育”,是为了“继承民族文化精品,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把“国学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持久地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报国理想,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期望活动达到的效果 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师生中形成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励志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水平,让经典和传统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经典诵读内容 《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荀子》《史记》《古文观止》《世说新语》《宋词选注》等,以及语文课标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 四.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二)开展国学阵地教育 1.利用校园文化墙、名人广场、教学楼等布置经典名句和书画,各班班级文化建设要体现国学教育特色(要求各班自行制作)。 2.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相应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3.各班每期办一次墙报,可以是经典摘抄、经典改写、古诗配画、自写古诗等。 4.每天中午或下午休息时间播放国学经典诵读或音乐。 5.充分利用校园艺术节、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展示国学经典。通过文学社、书画社、播音社、剪纸社等学生社团活动,增强学生的

行走在国学经典中的德育教育

行走在国学经典中的德育教育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东山小学郭红艳 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国学》是我校的校本课程,在小学生中进行国学教育,让师生亲近经典,在阅读中实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为学生的德育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作为一名班主任兼国学老师,我将国学教育和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班级的德育管理离不开小干部们,班委会成员的德育渗透结合了《论语》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领导者品行端正,就是不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要求去做;如果领导者品行不好,即使下了命令,也没人会听。在管理班级中,小干部自己课堂不讲话,才能有效的管理其他同学;小干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才能检查督促其他同学认真完成。班级通过这些小干部的影响,会逐步形成这种严格要求自己的好风气。 在班级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还推行一句国学经典: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是说人如果没有信用,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这句话点名了人与人相处要讲诚信,老师答应学生的事情会做到,同样,同学之间互相承诺的事情也一定会完成。和这句话意思相近的还有“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与礼,远耻辱也”。诺言要符合道义,对人恭敬要合乎礼仪。孩子们在一个教室相处,既要讲求诚信,又要合乎礼仪,下课后一味的疯赶打闹是很难得到别人尊敬的。

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还从具体事例中进行国学思想的渗透。“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这句话教会了我们宽恕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我的东西被他人不小心撞掉在地上,我不会生气,如果他帮我捡起来,我会跟他说声谢谢,再检查自己是否也有像他一样的行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我学习你的踏实,改掉浮躁的坏习惯,剪纸,下棋,篮球,音乐,每个人都有特长,我们互相学习,改正缺点,共同进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与人的交往不能太自以为是,否则朋友会越来越少,甚至排斥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使我们懂得时间的珍贵,珍惜时间才能学有所成。 德育教育同样延伸在学生的各个方面。“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句话是说,父母的年龄一定要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高寿而开心,一方面为他们年老而担忧。在一次班会上,学生诵读了这句经典后说出了自己的体会:每当我们生日时,爸爸妈妈总是会替我们高兴,庆祝,但我们什么时候又牢记了他们的生日呢?读了这句话,我要牢牢记住爸爸妈妈的年龄和生日,我也要提他们庆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周末学生在公园看见路人把刚吃完的零食袋扔在了地上,一个大姐姐过来把零食袋扔进了垃圾桶,见到这样贤德的人,她也主动去把周围的垃圾一一捡起。这都是国学经典教给孩子们的。《笠翁对韵》中“家对国,治对安,地主对天宫”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原则,公平公正的人,关于这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