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施工设计说明

国家大剧院施工设计说明
国家大剧院施工设计说明

国家大剧院声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分析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西长安街沿线,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包括地下车库近4.66万平方米)。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音质设计和噪声控制两大部分。下面我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室内音质设计 ·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这些指标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进行音质参量计算和将来竣工后的音质测试提供目标和依据。 大剧院的厅堂平面设计 ·室内音质的评价标准: 1、主观评价指标——合适的响,较高的清晰度和明晰度,足够的丰满度,良好的空间感,没有声缺陷和噪声干扰。 2、客观物理量——声压级,混响时间,反射声的时间分布,反射声的空间分布。 ·其基本原则有: 1、充分利用直达声 2、合理分布前次反射声 3、正确地控制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 4、注意避免和消除声音缺陷和噪声影响 ·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为看得清楚、听得清晰,各类厅堂都有个长度的限制。厅堂的宽度会涉及到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组织,与音质的空间感有重要关联。厅堂的高度不仅影响竖向早期反射声的组织,而且影响早后期声能比和混响声能的大小及方向。厅堂的体积和每座容积都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厅堂的体型更是关系到是否存在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影区等音质缺陷。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的专业意见。 二、混响时间分析 在厅堂(室内)声学设计中,混响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指标。声音在室内衰减的过程称之为混响过程。声音在室内将从稳态开始衰减,直至衰减到其声能为原有声能的百万分之一时,这段时间被称为“混响时间”,也即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记作(RT或T60)。 在厅堂内,适度的混响时间,可使音乐丰满,语言宏亮、饱满。过短的混响时间使声音干涩无力;混响过长将使语言清晰度降低,音乐缺乏节奏感和力度,唱词模糊还清。 因此,在厅堂音质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性质和要求,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混响时间。但混响时间并非决定厅堂音质的唯一指标。噪声控制也非常重要,也是室内音质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声学材料分析

国家大剧院参观解说词 (志愿者)

国家大剧院讲解词 (参考使用) 讲解规定路线: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当天开放剧场、纪念品店门口结束(参照当天剧场开放的短信,调整讲解路线的前后顺序。因有随时关闭剧场的情况,请注意查看更新短信) 开场概况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国家大剧院,我是志愿讲解员***,接下来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剧院。 国家大剧院是在2007年9月基本建成完工的,于12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演出。 这里的总建筑面积是21.7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是11.89万平方米,它差不多是当今美国两大表演艺术中心的面积之和。它们就是肯尼迪艺术中心和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如游客询问剧场不开放原因,请向其说明。由于有些演出团体和大剧院签订的演出合同中规定了对于演出装台、彩排等的版权保护,所以对于某些剧场不能开放的情况请您谅解! 当然,如果您能很幸运地看到在剧场舞台上的彩排,也请您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欣赏一番。由于演出版权问题,请您不要进行拍照和录像。感谢您的配合。 北水下廊道 现在我们进入的就是国家大剧院的北水下长廊,它长达80米,直接通向大剧院的内部空间。 请您往上看,廊道上方就是您在外面看到的人工湖。这片人工湖的总面积达到了3.55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湖水的平均水深为50厘米。表面看上去,它跟别的湖水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实它是由22个扇形小湖组成的。每个小湖都相互独立,只有当湖面水位下降10厘米,这22个小湖才能露出真面目。您可能会问,既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这种设计不但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检修工作,而且还非常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使用。 人工湖的设计是国家大剧院外部景观的又一亮点。如果我们从空中俯视,湖面上的国家大剧院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充满了轻盈、灵秀的美感,同时,这片湖面也给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增添了祥和的气氛。

国家大剧院建筑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无论从它的建筑功能分区、体形设计以及建筑技术结构特点来说,都是相当完美与值得我们借鉴的。 国家大剧院是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该建筑主要是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 国家大剧院整体是壳体结构,是世界最大的穹顶建筑。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半椭球形钢结构壳体,东西长轴212.2米,南北短轴143.64米,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整个壳体风格简约大气,其表面的材质是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余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经巧妙拼接呈现出唯美的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国家大剧院内部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内部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彰显国家大剧院的恢宏与奢华。歌剧院的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1.6秒的极佳效果。 国家大剧院的内部音乐厅洁白肃穆,色调风格宁静、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音乐厅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2019个(含站席)。众所周知,歌剧院最重要的是音乐厅里面的声学效果,音乐厅内部无论从天花板、墙面还是座位都是经过特殊的声学处理,使得国家大剧院里面的声音效果达到了极致。天花板使用纤维石膏成型板制成,材质厚重,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的低频混响时间,使低音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天花板上看似凌乱的沟槽实际上经过了特别的声学设计,使声音能够被扩散反射,更加均匀、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实是特制的声扩散装饰板。为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俗称“龟背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音乐厅舞台四周的墙面采用了声学扩散墙,墙面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凸凹起伏、不规则排列。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经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地发挥表演水平。音乐厅的侧墙则采用与天花板类似的声扩散装饰板,墙壁表面轻微凹凸的效果同样经过特殊设计。通过这些凹凸不平的纹理,能将声音均匀地扩散反射至音乐厅空间内的每个角落。 国家大剧院在声学技术上又很多创新方面,外部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防止雨噪声,戏剧院的MLS声扩散墙面,音乐厅GRG声扩散装饰板,金属透声装饰网,还有音乐厅的单侧透明隔声玻璃等许多声学技术,将国家大剧院声学效果设计达到了极致。成为了北京市的一处地标性建筑。

101387-网络WiFi-国家大剧院最佳实践090309-383

IToIP最佳实践 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 国家大剧院最佳实践CN-081230-20090309-BR-SX-V1.0

目录01 02 04 07 11

典型应用 典型应用在有线无线一体化的网络之上,国家大剧院实现了包括Web网站、票务系统、OA系统、MIS系统、监控系统等在内的多个复杂IT系统的稳定运行及高效管理,并实现了端到端的信息直通;基于最先进的IP存储产品构建的艺术媒体资料库更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此外,大剧院还采用了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其以业务应用流程模型为核心,采用面向服务(SOA)的设计思想,按需装配的组件化结构,实现了业务的端到端管理。通过这一智能管理平台,国家大剧院实现了有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存储系统、用户接入的统一管理,同时也实现了网管由传统的“粗放式”向“精确式”的转变。 实际上,国家大剧院的网络及IT设施几乎覆盖了H3C所有的产品线,不但是H3C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极致应用,更是其创新IToIP理念的完美实现,使大剧院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剧院工程副总指挥建设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 金德钧 事实证明,H3C公司准确地把握了国家大剧院对网络系统的高标准要求,为我 们搭建了一个高可靠、高安全、高性能、可扩展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打造了一 个全高效、安全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的运营网络平台,极大提升了国家大剧院的 信息化管理水平,稳定保证了国家大剧院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而在统一网络 平台的基础上,H3C帮助国家大剧院成功整合了内部复杂的IT系统,为大剧院 提供了一个整合、高效、简洁、个性化的IT基础平台,实现了端到端的业务信 息直通。 众所周知,国家大剧院作为一座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剧场,其独 具匠心的建筑风格和品质,不仅增加了建筑难度,而且对大剧 院内的整个有线网络平台、无线网络平台和安全系统都提出了 非常高标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业内领先的、拥 有丰富网络服务经验、强大的服务体系、服务产品和服务能力 的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国家大剧院的战略合作伙伴,也就 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尤其是H3C专为大剧院部署的WLAN无线网络解 决方案,使网络全面覆盖整个场馆,为国家大剧 院提供了无限畅通的无线网络,使馆内每位观众 以及工作人员可以尽享网络之便捷。同时,还为 入口通道区域大屏幕多媒体演示,建筑群管理及 现场网格化管理,无缝WiFi Phone,全方位无线 监控,无线门禁,无线人员及设备故障定位等业 务提供了互联网接口,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确保了我们对大剧院的高效管理,赢得了我和同 事们的高度认可。另外,国家大剧院之所以被称 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剧场”,也是和H3C提供 的S9500无线控制器+WA2110型AP的有线无线 一体化的瘦AP解决方案密不可分的。 因此,我非常感谢H3C所做出的不谢努力 和卓越贡献,正是由于他们安全、快速和 便利的WLAN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和服 务,才使得大剧院的整体信息化网络系统 完全满足了场馆实际应用的需要,超越了 我们的预期水平。馆内整个网络平台具备 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扩展行和开放 性,并为大剧院未来在此平台之上扩展新 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江苏大剧院江苏大剧院建设项目建筑设计说明

江苏大剧院建设项目建筑设计说明 位于奥体西面的江苏大剧院,是中国规模仅次于国家大剧院的现代化大剧院,预计在2016年底完工。该剧院目前工程进展如何呢?南京晨报记者昨日来到了江苏大剧院的施工现场进行探访,据了解,江苏大剧院四个大厅,即歌剧厅、戏剧厅、音乐厅和综艺厅,本月底前将全部封顶,今年10月底前四颗“水滴”造型将成形,而年底前“水滴”将全部披上金属幕墙。 音乐厅开始装幕墙,歌剧厅还在主体施工 昨日上午10点钟,记者来到了位于奥体中心西侧不远处的江苏大剧院施工现场,一进院子便能看见竖在空地上的“荷叶水滴”设计图展板,在展板的后面有两个圆弧形的球体建筑,那是四颗“水滴”中的戏剧厅和综艺厅,三个巨大的塔吊矗立在两个球体建筑周围,来回运着建材。沿着工地上的便道继续往前,音乐厅出现了眼前,它的工程进度是最快的,不仅主体早就封顶,连外部的球形钢结构也完工了,工人们正站在弧形的屋面上,放置接下来用来安装金属幕墙的长条形卡槽,“风大,注意安全啊”,地面上一位施工负责人向屋面上的工人喊着话,让他们注意安全。

音乐厅的旁边则是歌剧厅,它的工程进度则“拖了后腿”,其他三个厅“水滴”造型已经能够看出来了,可它还在封闭施工,目前还没有封顶。不过说到施工的难度,歌剧厅是最大的,最大的难度就是要深挖十多米藏住可升降舞台。歌剧厅配备了最高可以上升十多米的舞台,那就必须得给予舞台足够的放置空间。 “水滴”外披金属幕墙材质为钛金板 在歌剧厅前面的空地上,安置着一排银色外观的屋面材料,上面还开了小窗户,在阳光底下非常的耀眼,一开始还以为是什么太阳能板,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将来要给四个大厅弧形面披上的金属幕墙,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便是钛金板。 “这是一个样板,施工之前做给指挥部审核的,有问题就在上面进行修改,修改好了就做成这么个标准件,所有的金属幕墙都是按照这个样板模子来实施”,负责现场施工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江苏大剧院的歌剧厅、戏剧厅、音乐厅和综艺厅,85%的外立面都使用这种金属幕墙,其余的则是玻璃幕墙。而这个金属幕墙的样板差不多60厘米厚,除了最外面一层是用来装饰的钛金板,里面还有很多成分,这位负责人介绍,钛金板的里面是一层铝镁锰,这是用来防水的,然后是保温棉、隔音层、吸音层等,不仅要求里面冬暖夏凉,还要有环绕立体的音效。 本月底全部封顶,10月底前四“水滴”成形 由于歌剧厅施工难度较大,拖了工程进度,还处于主体施工阶段,不过因为地下舞台的施工已经结束,速度也随之加快,“月底前,歌剧厅就会封顶,也就意味着所有工程全部实现封顶”,现场这位负责人还介绍了“水滴”的施工过程,首先是进行内部的主体建设,比如歌剧厅层高在5层楼左右,那么先把内部的舞台和功能厅建设好,主体封顶以后,在这个主体外面再罩上一层弧形球体的钢结构,然后在这个球体的钢结构上拼装金属幕墙和玻璃幕墙。

国家大剧院实习报告

国家大剧院实习报告

国家大剧院实习报告 这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激昂旋律,流淌着曼妙乐章。 这里是表演艺术的殿堂,承载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汇聚世界艺术交流的碰撞。 晶莹剔透的椭圆形外壳,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再加上极其清澈的湖面的点缀,宛如一颗亮丽的水上明珠,“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这就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之一——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国家大剧院的大名了,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它的图片我就被其独特的外形所吸引,如今终于能够亲临国家大剧院近距离感受这一伟大的建筑作品。2011年9月13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中国国家大剧院进行实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细心的讲解和对大剧院的参观,我对国家大剧院这一建筑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获益匪浅。 整体感知 这是从国家大剧院入口左方所看到的景象。国家大剧院为独特的壳体造型,它创造了三个世界之最,其中的两最就是在外形上,它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穹顶,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它是世界最深建筑,地下

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周长达600余米,周围是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壳体外围被水色荡漾的人工湖环绕,湖水如同一面清澈见底的镜子,波光与倒影交相辉映,共同托起这个巨大而晶莹的建筑。其实这面湖的产生来源于之前这块地上的大坑,这块地之前打算建设一座办公楼,最终项目被取消,留下了一个挖好的大坑,设计师安德鲁根据现状,将此处设计为一个大的水面。从远处看去,整个建筑与湖水是紧密接触的,其实当我们走进建筑内部才发现,建筑外围1米多范围的一圈并没有湖水,湖水与建筑其实是隔开的。整个壳体风格简约大气,宛若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壳体表面由20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的巧妙结合,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透过渐开的“帷幕”,金碧辉煌的歌剧院尽收眼底,而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充满一种了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内部览胜 我们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依次经过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三大剧场。通过这条路线的游览,我感受到国家大剧院已远非寻常的演艺中心,而是一座渗透着科技、浸染着艺术的城市······ 从大剧院北入口进入,我们首先经过的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 玻璃天花板,白天,上方的湖水波光 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 壁上,同时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 装饰相映成趣,让徜徉其中的人们仿 佛步入到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 界”;夜晚,在两列玲珑剔透的玻璃 灯柱的一路指引下,观众逐渐远离入口处的喧闹, 前方散发着神秘气息的金色铜门后一场好戏即将开 场,一次浪漫惬意的旅程就要起航。北水下长廊东 西两侧设有艺术展厅,常年举办各类艺术展览。 穿过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

国家大剧院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

国家大剧院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 时间:2008-5-5 0:00来源:互联网发布评论 国家大剧院工程位于长安街人民大会堂西侧(见图1),采用的是法国著名建筑师安德鲁的设计方案,由法国ADP公司和SETIC公司分别完成建筑和结构、机电初步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施工图设计。 剧院部分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地下车库面积约4.5万平方米。 中区包括三大建筑实体:歌剧院(O区)、戏剧场(T区)、音乐厅(C区),均处于钛合金和玻璃的圆形壳体之下, 剧场之间为共用的公共大厅,地下设有设备机房及各剧院的技术用房等。中区圆形建筑周围环绕着人工湖,观众通过人工湖下的通道进入公共大厅。圆形建筑和人工湖之间-12.00m标高处设置了室外消防通道(F区),通道上设有标高为-3.08 m和-7.00 m两层的人员疏散天桥。 北区(N区)人工湖下为主要水下入口通廊、商店及汽车库。 南区人工湖下S1-S3区为南入口水下通廊、多功能厅、职工餐厅等。热力和制冷机房设在地下S4区,地下S5区设有总排风排烟机房和废气烟气总出口。 一冷热源及空调水系统 1.1 概况 空调水系统如图2和图3。 国家大剧院冷热源用量和设备选择如下:

由于内区办公等风机盘管系统需全年供冷,冷却塔冬季使用,所以在制冷机房内设置冷却水集水箱,集中补水,以防止冬季市政水及塔底集水盘内存水冻结,室外管道采取电伴热措施。 冬季使用冷却塔制冷, 采用与冷水机组并联的板式换热器及2台冷却水循环泵(1备1用)供应冷源水,可节省制冷电能。 空调采暖冷热水为四管制系统, 变流量运行;冷热水各设3个二级泵系统,分别为风机盘管系统、空气处理机组系统、辐射地板系统。其中风机盘管空调冷水系统全年使用,风机盘管(包括少量散热器)热水系统和热辐射地板系统冬季全天运行,以保证冬季夜间值班采暖的需要。冷热辐射地板系统分别需要大约18/21℃冷水和45/35℃的热水,设置三通水温调节阀,使7℃冷水和60℃热水分别与各系统回水混合调节到需要的冷水和热水水温。 空调冷热水系统分别采用闭式气压罐定压,各设置补水调节水箱和2台补水泵(其中各有一台备用),补水泵受系统压力控制启停,当水系统受热膨胀后,压力高于停泵压力时,膨胀管道上的电磁阀打开,使膨胀水量回收到补水箱。 1.2 冬季冷却塔制冷分析 1.2.1冷却水和室外空气的热量交换

游国家大剧院作文

游国家大剧院作文 篇一:国家大剧院音乐会观后感 聆听音乐品味高雅 —国家大剧院音乐会观后感 2014年10月12日,怀着对国家级剧院的憧憬和对音乐的向往,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国家大剧院,观赏聆听由北京交响乐团演奏的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曾经在北大百年纪念堂聆听过姜波强先生的钢琴独奏,轻快灵动的旋律在偌大的纪念堂里回响,令人沉醉,让我一度认为音乐会就应当在音乐中与作者和演奏者对话,而表现力则是次要的。这次的音乐会,却给了我别样的震撼。 在金色的大厅内坐定,看着手里的节目单,我心中充满了期待。上午十点整,在观众的掌声中,乐团指挥谭利华先生走上台来,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即将演奏的作品。在之后的演奏中,每个部分结束后谭先生都会向观众讲解作品的内涵及背景,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部作品。 演奏在气势宏大的序奏中拉开序幕,强烈而热情的节奏引我们进入了美国快节奏的生活中。指挥投入的神情,小提琴演奏者一致的动作,各个乐器间的高度契合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觉得这更像是一场表演而非单纯的演奏。在第一乐章结束后短暂的静默里,

指挥始终闭着双眼,仿佛在与交响曲的作者交谈,听他诉说浓浓的乡愁。接着,在几个哀伤的和弦之后,英国管独奏开启了整个交响乐中最著名的乐章—第二乐章。长笛与双簧管的交替演奏让整个旋律充满奇异的美感。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 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第三乐章的开始使整个音乐厅内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清丽明亮的旋律使听众们不自觉地扬起了嘴角。灵动的音符在大厅上空跳跃盘旋,中间部分悠长而婉转,使我仿佛看到了离家的游子即将归乡前的喜悦。 进入第四乐章后,整个乐曲突然变得激昂而宏大,仿佛一股情感的洪流,一下子喷薄而出。在威武而雄壮的乐曲声中,我仿佛看见了游子与家人团聚的欢乐场面。作者所有的情感,在辉煌的旋律中完美收场。 演奏结束,场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指挥在谢幕两次后,观众们的热情仍不减退。最终,谭先生又指挥乐团为大家演奏了一段,大家才心满意足的离开。至此,音乐会圆满结束。离开国家大剧院,我的心还久久不能平息。我钦佩那些演奏者的专注和投入,以及一个乐团默契的配合。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给我了一个接触高雅艺术的机会,希望将来还能够有幸来到大剧院,聆听音乐,品味高雅。 ---环境144班 篇二:去北京旅游(900字)作文

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招标与评标

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投标 背景情况: 在中国没有哪一个建筑方案的选择受到如此多人的关注——酝酿了40余年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经过两年的国际设计竞赛,终于以法国机场公司(ADP)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清华大学协作的方案尘埃落定。国家大剧院工程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被提上日程,1958年,中央批准国家大剧院立项,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并由清华大学完成了建筑设计方案,选址在人民大会堂的西侧。可是由于国家财力和政治运动的影响,便搁下了。改革开放后,文化部曾重提兴建国家大剧院之事,但却有很大的争议,主要是建与不建或建在哪里。这之后的几年,文艺界倡议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呼声很高,到1996年,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才被正式明确下来,1997年将大剧院建设地点确定在人民大会堂西侧。 1998年1月8日,中央决定成立“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建筑设计方案采取邀请方式为主进行国际招标。国家大剧院投资估算25.5亿元,外汇额度1亿美元,其来源将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这样,跨越近40年的国家大剧院工程的建设终于拨开云雾,正式开始。国家大剧院工程建设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建成,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确定设计方案和进行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招标,约一年时间;第二个阶段进行主体工程施工,约一年半时间;第三个阶段进行装修、设备安装及调试、室外工程,约一年半时间。 1998年4月,中国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对设计方案的招标采取国际竞赛的方式进行,向国内外征集设计方案,先后有中、美、加、英、法、日、德、意、奥等国家的36家建筑单位投标,提交了44个设计方案。当时经过包括3位外国建筑师在内的11人评委会评选,认为这些方案均未达到要求,但从中选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英国塔瑞法若建筑设计公司、日本矶崎新建筑师株式会社、中国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和德国HP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5个方案开始第二轮设计,并邀请了国内4家单位参加第二轮设计。在第二轮评选中,英、加、法三国的三家公司分别与三个中国的设计院联合再次递交方案。经过第三轮评选,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的设计方案最终被采纳。据媒体报道,第三轮投票时国家大剧院专家评议委员会主席吴良镛、副主席加拿大的埃里克森、香港建筑师潘祖尧等七八位评委均没有参加。 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竞赛文件 1.前言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最高表演艺术中心。自50年代起,几经论证和策划,历时近四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政府决定投资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区段兴建国家大剧院,它将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汇集世界现代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于一身,贡献人类表演艺术事业发展的宏伟巨作。为此,我们热忱邀请关心中国现代化建设,富有创新精神及丰富设计经验的国际、国内设计单位参与这一意义深远的设计方案竞赛。将国家大剧院真正建设成国际一流的艺术殿堂。中国人民将由衷地感谢你们的友谊和贡献。 本次竞赛活动在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监督下按有关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进行,以保证竞赛活动的合法和公正。 2.工程概况 2.1甲方: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 2.2项目:国家大剧院工程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内容包括一个2500座的歌剧院,一个2000座的音乐厅,一个1200座的话剧院和一个300-500座的小剧院和其他附属设施(详见设计任务书)。 2.3地点:国家大剧院基地位于北京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及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

国家大剧院《文明观演礼仪常识》内容

《文明观演礼仪常识》内容 国家大剧院邀您――共同打造文明观演艺术殿堂 尊敬的观众朋友: 欢迎您来到国家大剧院,演出场所是为广大观众提供精神文化产品,进行各种精彩文艺表演的艺术殿堂。为了营造安静、优雅的欣赏环境,使您和他人得到最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剧场规范化服务,还需要您的支持和配合。 1、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专场除外) 对于年幼的儿童,光线暗淡的剧场环境,长时间的安静观看,他们可能并不喜欢。为了适应孩子的天性,我们将有儿童专场欢迎他们。请您遵守剧场规定,1.2 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内(儿童专场除外)。观演过程中如果您的孩子不能继续正常观看演出,请您配合场务人员在不影响其他观众的情况下适时将孩子带离剧场。 2、请您在演出开始前进入剧场,以免迟到 观众进入大剧院需要安检,请您预留出时间以免迟到。通常情况下演出前60分钟可以进入大剧院,演出前45分钟可以进入剧场,这样您可以提前感受到剧场的艺术氛围,也可以从容做好观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迟到观众请在等候区等候,待曲间(幕间)入场,就近入座 对于迟到观众来说,不仅使您因看不到精彩的开场或得不到完美的艺术享受而遗憾。而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剧场更加影响了多数按时入场观众的欣赏效果。所以如果您偶然迟到,请您遵守剧场的有关规定,等待曲间(幕间),按照场务人员的指引,轻声入场就近入座。待中场休息时可以回到自己的座位。 4、请您在观看演出时着装整洁、不酗酒、不吃有异味的食品

剧场是欣赏文艺表演的艺术殿堂,也是重要的社交场所。请您在观看演出时着装整洁大方,不酗酒、不吃有异味的食品,特别不宜穿背心、短裤、拖鞋入场。对于观看交响乐、芭蕾舞等高雅艺术的观众,仪表着装更为讲究,为表示对艺术家的尊重,一般应着比较正式的服装。 5、进入剧场后请您对号入座,请勿将食品、饮料、塑料袋等带入场内 进入剧场后请您凭票入场,对号入座。频繁的调整座位会影响您和他人的观演,也会对剧场的观演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此外,请勿将食品、饮料、塑料袋等带入剧场。塑料袋发出的声音会影响其他观众的观演。大剧院内设有多处咖啡厅,观众可在开演前或中场休息时在咖啡厅食用食品、饮料。 6、请将摄影器材寄存在衣帽间,未经允许,演出过程中谢绝拍照、录像 离开剧场,总有些东西令您记忆深刻,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音乐旋律和舞蹈语言,对生活的艺术再现和超越。请安静享受这一艺术瞬间,闪光灯和快门留不住永恒,只会影响表演者和您的完整感受。为了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保护演员和大多数观众的利益,在演出期间未经许可谢绝私自录音、录像、拍照和使用闪光灯。 7、乐章之间请勿鼓掌 如果您欣赏的是音乐会,为了艺术家保持饱满情绪以及其他观众的完美体验,请您不要在乐章之间鼓掌,待演奏完毕指挥明确示意后,请您对艺术家报以热烈掌声。 8、演出期间请您保持安静,请勿私下交谈,接打手机 进入剧场后请您将手机调至震动或关闭,这是您对艺术家的尊敬,也是您对其他观众的体贴。请不要在演出中随意走动和私下交谈,如有任何问题,请示意场务人员。 9、谢幕时,请不要提前离场 演出剧目结束后,演员谢幕是整个演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演员表达对观众谢意的一种高雅艺术化礼仪。作为观众也应以礼相待,向艺术家表示敬意和感谢。在谢幕过程中,观众应在最后一个节目谢幕时热烈鼓掌,待演员退场后或大幕关闭时再顺序退场。

国家大剧院考察报告

美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考察报告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察时间:2015.11.05 考察地点:国家大剧院 指导老师: 填写时间:2015年11月14日

(一)北京以及国家大剧院的简单介绍 2015年11月1日上午,我们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为期七天的艺术考察拉开了序幕。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同时也是中国陆海空交通的总枢纽。北京已经成功举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 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我们学校一共安排了6个地方进行考察,有颐 和园、故宫、居庸关长城、十三陵、国家大剧院和 国家博物馆。我选择国家大剧院进行介绍和分析。 有人描述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 为鸡蛋、汽泡或是帝王的巨大陵墓。而那卵型、半 透明的造型,的确是个奇观。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

(二)国家大剧院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从北入口走入大剧院,依次经过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三大剧场。剧院入口并不高,墙壁上雕刻着高低起伏的不规则线条,勾勒出光影的律动,与故宫外墙一致的暗红色调,不求一鸣惊人,自然平和又不乏热情。 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

国家大剧院电声系统深化设计

《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电声系统深化设计》 Intensive Sound System Project for Opera Hall of The National Grand Theater of China 987124 乌日乐 Wu Ri Le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我国的重点文化工程以及中国最高表演艺术中心。她位于大会堂西侧,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耗资约26.6亿元人民币。 国家大剧院内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3个不同类型的剧场,总坐席6000多个。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的主要剧场,建筑面积22529平方米,使用面积14644平方米。其中,观众厅面积2400平方米,有观众席位2500个;观众厅最大视距40米,最大俯角28°。歌剧院主要上演各类歌剧,因此,电声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即要有自己的特色,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和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按照建声为主、扩声为辅的原则,使电声与建声完美结合,保证声音良好的还原和再现。 因此,国家大剧院正处于建筑设计、施工阶段,急需音响系统的建设,所以对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电声系统进行深化设计就成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以便能顺利的完成系统工程招标。 本毕业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设计依据 这一部分是剧院电声系统设计必须参照的一些设计标准的具体内容。 歌剧院扩声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国家大剧院本身的实际使用功能,即要有自己的特色,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和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按照建声为主、扩声为辅的原则,电声系统设计要与歌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紧密配合,使电声与建声完美结合,保证声音良好还原和再现,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歌剧院的扩声系统设计思想、手段和方法要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设备要采用技术含量高、能够体现当前最新科技水平的产品,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按照标书提供的技术要求,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音乐与人声兼容型一级标准。 歌剧院扩声系统的再现声音质量,不仅要满足客观测试指标的要求,还要满足主观听音评价要求,要采取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音质评价方法,使再现声音在听闻方面能够符合歌剧院的各种功能。在保证语言清晰的条件下应尽量保持声源原有音色。在建筑声学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和控制界面的早期反射声的强度和延时时间量,以获得最佳声音效果。 歌剧院物理指标应该至少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最大声压级(空场稳态准峰值声压级dB ):100 H Z -6.3KH Z范围内平均声压级≥103dB ?传输频率特性: 50H Z -10KH Z以100 H Z-6.3K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允许+4- -12dB,且在100 H Z-6.3KH Z内允许≤±4dB ?传声增益(dB): 100H Z -6.3KH Z的平均值≥-4dB(戏剧演出) ?声场不均匀度(dB): 100H Z ≤10dB, 1.1KHz和6.3KH Z ≤8dB ?系统总噪声级:≤NR-25 二、法国巴黎机场建筑公司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电声系统方案简介 在这一部分中,我将对法国设计者提出的电声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简单介绍,以便与下面我设计的方案进行对比。 三、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电声系统的深化设计 在这一部分中,详细描述深化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电声系统设计方案。 在我的深化设计中,我将采用计算机厅堂声学设计软件(EASE2.1),对歌剧院电声系统进行模拟测试。EASE软件是一种用于厅堂声场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它存有各种房间体形、吸音材料、扬声器等资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计,计算出房间的混响时间,描绘出声场分布图、声线图和各种声学特性曲线,为厅堂音质设计和音响工程施工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电声系统、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覆盖、庇护、包围和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2]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人工湖面积达35500平方米,人工湖水深为40厘米,3.5万平方米整个水池分为22格,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为了保证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采用了一套称作“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国家大剧院结构由三个功能区组成。北入口、地下车库;功能区包括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等;南入口、餐厅、机房等服务区。 中国国家大剧院外景 大剧院南部入口与北部入口“水下走廊”一起延伸至地下6m之处,观众通过水下长廊进入大剧院。北侧主入口为80米长的水下长廊。南侧入口和其它通道也均设在水下。观众进入大剧院时会发现他们的头顶之上是一片浅浅的水面。在入口处设有售票厅,水下长廊的两边设有艺术展示、艺术品商店等服务场所。国家大剧院北入口与北京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相连,国家大剧院南门比邻地铁二号线和平门站,并有能容纳1000辆机动车和15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根据安德鲁的设计大剧院从长安街后退了70米,空出70米全部变成绿地。 中国国家大剧院内部

国家大剧院内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公共大厅的地板铺着20多种颜色不一、花纹各异的名贵石材,公共大厅天花板由名贵木材拼贴成一片片“桅帆”,木质的红色深浅不一,明暗相间。来自法国的著名画家阿兰·博尼用超过20种不同的红色点染大剧院的各个部分。整个大剧院的墙面丝绸铺设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 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芭蕾、舞剧,有观众席2416席;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有观众席2017席;戏剧场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有观众席1040席;小剧场观众座位556席,上演室内乐、小型独奏独唱、小剧场话剧、现代舞等。 各剧院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练琴房、演员候场区、换装间、服装整烫间、道具间、演员休息厅。舞台技术用房设有音响控制室、灯光控制室、调光器设备间、音响设备室、摄像机房等。在歌剧院的屋顶平台设有大休息厅,在音乐厅的屋顶平台设有图书和音像资料厅,在戏剧场屋顶平台设有新闻发布厅。 大剧院共有五个排练厅,位于四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一个大排练厅主要用于合成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主要用于舞蹈排练,一个用于乐队排练;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灯光设计 在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上,安装有506盏“蘑菇灯”。与长安街上其他建筑物在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不同,国家大剧院壳体上面的“蘑菇灯”散发的是点点光芒,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剧院概况 剧院简介

浅析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特点

浅谈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特点 [内容提要]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壳体周围是人工湖及由大片绿植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不仅美化了大剧院外部景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东南几处萧”和具有雅俗弹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建筑特点设计理念 一、关于国家大剧院 (一)国家大剧院介绍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长安街以南、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占地面积11.893万平方米,分为国家大剧院工程和天安门广场西侧环境改造及地下停车场工程两部分,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国家大剧院建筑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整体上体现了21世纪世界标志性建筑的特点。中心建筑为独特的椭球体,四面水池环绕,建筑主体与绿化广场、道路水池有机构成一个水上明珠建筑造型,大剧院是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和北京最新标志性建筑;是中国的最高艺术殿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象征。(二)背景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二、设计来源 1999年,安德鲁领导的巴黎机场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竞赛中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夺标。1999年7月,获选为最终的建设方案。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安德鲁这样形容他

国家大剧院五周年院庆重点演出剧目

12月22日(周六)9:00-17:00,大剧院四大剧场16场演出好戏连台、公共空间流动风景精彩不断、特别策划活动让人耳目一新……现将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活动抢先曝光。 好戏连台(四剧场玩PK,十大院团艺术家齐聚) 1. 歌剧院(4场) 第一场(9:30-10:15):中国民族民间舞集萃专场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 第二场(10:45-11:30):中国民族民间舞集萃专场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 第三场(13:30-14:15):歌剧专场演出(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运河谣》片段) 第四场(15:00-15:45):歌剧专场演出(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运河遥》片段) 看点:坐在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里,无论是观看风情浓郁的《紫气祥云》《梵境》《洛神》等民族民间舞,还是聆听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中的动人咏叹,都将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 2. 音乐厅(4场) 第一场(10:00-10:45):交响乐专场音乐会(中国广播电影乐团,指挥:范焘[微博],首席:吴正明[微博]) 第二场(11:15-12:00):民乐作品音乐会(中央民族乐团,指挥:吴林励) 第三场(14:00-14:45):交响乐专场音乐会(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微博],指挥:邵恩) 第四场(15:30-16:15):合唱音乐会(中国武警文工团,指挥:郑健) 看点:清新肃穆的音乐厅里,可以体验中国顶尖交响乐团奏响的气势恢弘,抑或沉浸在二胡、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的悠扬诉说中,而磅礴大气的军旅合唱会让人倍感震撼。每场音乐会前,各团团长还将为观众进行讲解。 3. 戏剧场(4场) 第一场(9:30-10:15):戏曲专场演出(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 第二场(10:45-11:30):戏曲专场演出(国家京剧院[微博]) 第三场(13:30-14:15):话剧专场演出(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风雪夜归人》片段) 第四场(15:00-15:45):话剧专场演出(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风雪夜归人》片段) 看点:置身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观看迟小秋、魏春荣等著名戏曲艺术家现场表演,在京剧《锁麟囊》、昆曲《牡丹亭游园》等经典节目中寻觅中国戏曲的大雅之美;抑或在大剧院院庆大戏、吴祖光经典话剧《风雪夜归人》中体验感人肺腑的人性情怀。 4. 小剧场(4场) 第一场(10:00-10:45):室内乐音乐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 第二场(11:15-12:00):室内乐音乐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 第三场(14:00-14:45):合唱音乐会(国家大剧院青年室内合唱团,指挥:焦淼) 第四场(15:30-16:15):合唱音乐会(国家大剧院青年室内合唱团,指挥:焦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