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图片

国家大剧院图片
国家大剧院图片

国家大剧院图片

篇一:国家大剧院建筑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无论从它的建筑功能分区、体形设计以及建筑技术结构特点来说,都是相当完美与值得我们借鉴的。

国家大剧院是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该建筑主要是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整体是壳体结构,是世界最大的穹顶建筑。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半椭球形钢结构壳体,东西长轴212.2米,南北短轴143.64米,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整个壳体风格简约大气,其表面的材质是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余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经巧妙拼接呈现出唯美的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国家大剧院内部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内部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彰显国家大剧院的恢宏与奢华。歌剧院的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

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1.6秒的极佳效果。

国家大剧院的内部音乐厅洁白肃穆,色调风格宁静、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音乐厅

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2019个(含站席)。众所周知,歌剧院最重要的是音乐厅里面的声学效果,音乐厅内部无论从天花板、墙面还是座位都是经过特殊的声学处理,使得国家大剧院里面的声音效果达到了极致。天花板使用纤维石膏成型板制成,材质厚重,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的低频混响时间,使低音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天花板上看似凌乱的沟槽实际上经过了特别的声学设计,使声音能够被扩散反射,更加均匀、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实是特制的声扩散装饰板。为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俗称“龟背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音乐厅舞台四周的墙面采用了声学扩散墙,墙面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凸凹起伏、不规则排列。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经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地发挥表演水平。音乐厅的侧墙则采用与天花板类似的声扩散装饰板,墙壁表面轻微凹凸的效果同样经过特殊设计。通过这些凹凸不平的纹理,能将声音均匀地扩散反射至音乐厅空间内的每个角落。

国家大剧院在声学技术上又很多创新方面,外部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

防止雨噪声,戏剧院的mLs声扩散墙面,音乐厅gRg声扩散装饰板,金属透声装饰网,还有音乐厅的单侧透明隔声玻璃等许多声学技术,将国家大剧院声学效果设计达到了极致。成为了北京市的一处地标性建筑。

篇二:国家大剧院调研报告

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班级建122姓名鲁浩

学号2101011212191指导教师李英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国家大剧

院主体建筑钢结构超椭球体壳为一个超大空间壳体,壳体是经过精确数字计算得出的系数为

国家大剧院调研成果报告

2.24的超级椭球,它集建筑、材料、设备等高科技于一身,其外围护装饰板面积约36000平方米。巨大的壳体是建筑与结构的融合体,墙

面与顶面浑然一体没有界限。整个钢壳体由顶环梁、钢架构成骨架,弧形钢架。

大剧院壳体除部分为玻璃幕墙外,其它均为钛金属复合板装饰,总面积约30800平方米,共使用了20000多块。钛金属板最外层“贴膜”钛金属是日本进口的,并对其进行了特殊氧化处理以经得起将来的清洗。其特点为化学性质稳定常态下不易被氧化,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自重轻、强度高、耐腐蚀、15年不变颜色。

国家大剧院内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主要上演歌剧、舞剧、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音乐厅洁白肃穆,

色调风格宁静、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真丝墙面烘托出传统热烈的气氛,主要上演话剧、京剧、地方戏曲等演出。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多样性可能的多功能剧场,整体色调清新、风格典雅,可以适应室内乐、小型独奏独唱、小剧场话剧、小剧场

歌剧、现代舞等多种艺术门类的演出。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歌剧院,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是整个大剧院之中最大的一个厅。歌剧院形状为马蹄形,但这仅为装饰金属网围合出的形状,其真正的剧场平面近于矩形。金属网后的墙面凹凸不平,对声

国家大剧院参观解说词 (志愿者)

国家大剧院讲解词 (参考使用) 讲解规定路线: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当天开放剧场、纪念品店门口结束(参照当天剧场开放的短信,调整讲解路线的前后顺序。因有随时关闭剧场的情况,请注意查看更新短信) 开场概况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国家大剧院,我是志愿讲解员***,接下来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剧院。 国家大剧院是在2007年9月基本建成完工的,于12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演出。 这里的总建筑面积是21.7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是11.89万平方米,它差不多是当今美国两大表演艺术中心的面积之和。它们就是肯尼迪艺术中心和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如游客询问剧场不开放原因,请向其说明。由于有些演出团体和大剧院签订的演出合同中规定了对于演出装台、彩排等的版权保护,所以对于某些剧场不能开放的情况请您谅解! 当然,如果您能很幸运地看到在剧场舞台上的彩排,也请您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欣赏一番。由于演出版权问题,请您不要进行拍照和录像。感谢您的配合。 北水下廊道 现在我们进入的就是国家大剧院的北水下长廊,它长达80米,直接通向大剧院的内部空间。 请您往上看,廊道上方就是您在外面看到的人工湖。这片人工湖的总面积达到了3.55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湖水的平均水深为50厘米。表面看上去,它跟别的湖水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实它是由22个扇形小湖组成的。每个小湖都相互独立,只有当湖面水位下降10厘米,这22个小湖才能露出真面目。您可能会问,既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这种设计不但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检修工作,而且还非常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使用。 人工湖的设计是国家大剧院外部景观的又一亮点。如果我们从空中俯视,湖面上的国家大剧院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充满了轻盈、灵秀的美感,同时,这片湖面也给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增添了祥和的气氛。

国家大剧院声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分析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西长安街沿线,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包括地下车库近4.66万平方米)。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音质设计和噪声控制两大部分。下面我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室内音质设计 ·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这些指标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进行音质参量计算和将来竣工后的音质测试提供目标和依据。 大剧院的厅堂平面设计 ·室内音质的评价标准: 1、主观评价指标——合适的响,较高的清晰度和明晰度,足够的丰满度,良好的空间感,没有声缺陷和噪声干扰。 2、客观物理量——声压级,混响时间,反射声的时间分布,反射声的空间分布。 ·其基本原则有: 1、充分利用直达声 2、合理分布前次反射声 3、正确地控制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 4、注意避免和消除声音缺陷和噪声影响 ·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为看得清楚、听得清晰,各类厅堂都有个长度的限制。厅堂的宽度会涉及到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组织,与音质的空间感有重要关联。厅堂的高度不仅影响竖向早期反射声的组织,而且影响早后期声能比和混响声能的大小及方向。厅堂的体积和每座容积都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厅堂的体型更是关系到是否存在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影区等音质缺陷。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的专业意见。 二、混响时间分析 在厅堂(室内)声学设计中,混响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指标。声音在室内衰减的过程称之为混响过程。声音在室内将从稳态开始衰减,直至衰减到其声能为原有声能的百万分之一时,这段时间被称为“混响时间”,也即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记作(RT或T60)。 在厅堂内,适度的混响时间,可使音乐丰满,语言宏亮、饱满。过短的混响时间使声音干涩无力;混响过长将使语言清晰度降低,音乐缺乏节奏感和力度,唱词模糊还清。 因此,在厅堂音质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性质和要求,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混响时间。但混响时间并非决定厅堂音质的唯一指标。噪声控制也非常重要,也是室内音质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声学材料分析

江苏大剧院江苏大剧院建设项目建筑设计说明

江苏大剧院建设项目建筑设计说明 位于奥体西面的江苏大剧院,是中国规模仅次于国家大剧院的现代化大剧院,预计在2016年底完工。该剧院目前工程进展如何呢?南京晨报记者昨日来到了江苏大剧院的施工现场进行探访,据了解,江苏大剧院四个大厅,即歌剧厅、戏剧厅、音乐厅和综艺厅,本月底前将全部封顶,今年10月底前四颗“水滴”造型将成形,而年底前“水滴”将全部披上金属幕墙。 音乐厅开始装幕墙,歌剧厅还在主体施工 昨日上午10点钟,记者来到了位于奥体中心西侧不远处的江苏大剧院施工现场,一进院子便能看见竖在空地上的“荷叶水滴”设计图展板,在展板的后面有两个圆弧形的球体建筑,那是四颗“水滴”中的戏剧厅和综艺厅,三个巨大的塔吊矗立在两个球体建筑周围,来回运着建材。沿着工地上的便道继续往前,音乐厅出现了眼前,它的工程进度是最快的,不仅主体早就封顶,连外部的球形钢结构也完工了,工人们正站在弧形的屋面上,放置接下来用来安装金属幕墙的长条形卡槽,“风大,注意安全啊”,地面上一位施工负责人向屋面上的工人喊着话,让他们注意安全。

音乐厅的旁边则是歌剧厅,它的工程进度则“拖了后腿”,其他三个厅“水滴”造型已经能够看出来了,可它还在封闭施工,目前还没有封顶。不过说到施工的难度,歌剧厅是最大的,最大的难度就是要深挖十多米藏住可升降舞台。歌剧厅配备了最高可以上升十多米的舞台,那就必须得给予舞台足够的放置空间。 “水滴”外披金属幕墙材质为钛金板 在歌剧厅前面的空地上,安置着一排银色外观的屋面材料,上面还开了小窗户,在阳光底下非常的耀眼,一开始还以为是什么太阳能板,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将来要给四个大厅弧形面披上的金属幕墙,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便是钛金板。 “这是一个样板,施工之前做给指挥部审核的,有问题就在上面进行修改,修改好了就做成这么个标准件,所有的金属幕墙都是按照这个样板模子来实施”,负责现场施工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江苏大剧院的歌剧厅、戏剧厅、音乐厅和综艺厅,85%的外立面都使用这种金属幕墙,其余的则是玻璃幕墙。而这个金属幕墙的样板差不多60厘米厚,除了最外面一层是用来装饰的钛金板,里面还有很多成分,这位负责人介绍,钛金板的里面是一层铝镁锰,这是用来防水的,然后是保温棉、隔音层、吸音层等,不仅要求里面冬暖夏凉,还要有环绕立体的音效。 本月底全部封顶,10月底前四“水滴”成形 由于歌剧厅施工难度较大,拖了工程进度,还处于主体施工阶段,不过因为地下舞台的施工已经结束,速度也随之加快,“月底前,歌剧厅就会封顶,也就意味着所有工程全部实现封顶”,现场这位负责人还介绍了“水滴”的施工过程,首先是进行内部的主体建设,比如歌剧厅层高在5层楼左右,那么先把内部的舞台和功能厅建设好,主体封顶以后,在这个主体外面再罩上一层弧形球体的钢结构,然后在这个球体的钢结构上拼装金属幕墙和玻璃幕墙。

北京游攻略

地铁沿途景点 地铁1号线 【苹果园】石景山游乐园 【军事博物馆站】军事博物馆玉渊潭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塔 【木樨地站】首都博物馆 【复兴门站】百盛购物中心 【南礼士路站】白云观民族文化宫 【西单站】西单商业街什刹海北海公园 【天安门西站】天安门广场故宫国家大剧院 【天安门东站】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 【王府井站】王府井商业街东方广场 【东单站】东单商业街 【建国门站】建国门商业街日坛公园古观象台秀水街国贸商城 【四惠站】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 【四惠东站】中国紫檀博物馆 地铁2号线 【西直门站】北京动物园北京海洋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积水潭站】郭守敬纪念馆 【鼓楼站】钟鼓楼 【安定门站】地坛公园 【雍和宫站】雍和宫国子监 【东直门站】簋街 【东四十条站】保利大厦和敬公主府 【朝阳门站】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 【建国门站】古观象台日坛公园建国门商业街 【北京站】北京火车站赛特购物中心 【崇文门站】新世界购物中心天坛公园 【前门站】前门商业街大栅栏 【和平门站】琉璃厂文化街 【宣武门站】庄胜崇光百货 【长椿街站】报国寺古玩市场牛街礼拜寺 【复兴门站】百盛购物中心 【阜成门站】月坛公园 地铁4号线 【北宫门站】颐和园 【圆明园站】圆明园 【动物园站】动物园 地铁5号线 【雍和宫站】雍和宫国子监 【天坛东门站】天坛

【和平里北街站】地坛公园 【张自忠路站】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和敬公主府 【东单站】东单公园 地铁10号线 【国贸站】北京银泰中心北京电视台(新址) 【金台夕照站】中央电视台(新址)世贸天阶 【呼家楼站】团结湖公园 【农业展览馆站】农业展览馆 【太阳宫站】太阳宫公园 【北土城站】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西土城站】元土城遗址公园 【巴沟站】万柳公园 地铁13号线 【大钟寺站】-大钟寺 地铁八通线 【高碑店站】中国紫檀博物馆兴隆公园 景点及官网: 故宫http://www.d https://www.360docs.net/doc/df7953986.html,/ 8:30 60元(60岁以上凭有效证件半价)两小时故宫游览方案一: 1. 午门 2. 太和门 3. 弘义阁(皇朝礼乐展) 4. 太和殿 5. 中和殿 6. 保和殿 7. 乾清门 8. 乾清宫9. 交泰殿10. 坤宁宫11. 御花园12. 神武门 交通状况 故宫博物院地处北京市中心,周边环绕的其它著名游览地有: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中山公园(社稷坛)、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和王府井商业街等。 午门(故宫博物院的南门,自2011年7月2日始只作为观众参观入口):从天安门经端门即可到达,或从东华门或西华门沿东、西筒子河路前行均可到达。 午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天安门东 停靠的车辆:1、2、10、20、82、120、37、52、126、99、203、205、210、728路、专1路、专2路公共汽车和1号地铁线 午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天安门西 停靠的车辆:1、5、10、22、37、52、205、99、728路、专1路、专2路公共汽车和1号地铁线 神武门(故宫博物院的北门,自2011年7月2日始只作为观众参观出口):与景山公园隔街相对 神武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故宫 停靠的车辆:101、103、109、124路无轨电车和202、211、685、619、

国家大剧院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

国家大剧院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 时间:2008-5-5 0:00来源:互联网发布评论 国家大剧院工程位于长安街人民大会堂西侧(见图1),采用的是法国著名建筑师安德鲁的设计方案,由法国ADP公司和SETIC公司分别完成建筑和结构、机电初步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施工图设计。 剧院部分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地下车库面积约4.5万平方米。 中区包括三大建筑实体:歌剧院(O区)、戏剧场(T区)、音乐厅(C区),均处于钛合金和玻璃的圆形壳体之下, 剧场之间为共用的公共大厅,地下设有设备机房及各剧院的技术用房等。中区圆形建筑周围环绕着人工湖,观众通过人工湖下的通道进入公共大厅。圆形建筑和人工湖之间-12.00m标高处设置了室外消防通道(F区),通道上设有标高为-3.08 m和-7.00 m两层的人员疏散天桥。 北区(N区)人工湖下为主要水下入口通廊、商店及汽车库。 南区人工湖下S1-S3区为南入口水下通廊、多功能厅、职工餐厅等。热力和制冷机房设在地下S4区,地下S5区设有总排风排烟机房和废气烟气总出口。 一冷热源及空调水系统 1.1 概况 空调水系统如图2和图3。 国家大剧院冷热源用量和设备选择如下:

由于内区办公等风机盘管系统需全年供冷,冷却塔冬季使用,所以在制冷机房内设置冷却水集水箱,集中补水,以防止冬季市政水及塔底集水盘内存水冻结,室外管道采取电伴热措施。 冬季使用冷却塔制冷, 采用与冷水机组并联的板式换热器及2台冷却水循环泵(1备1用)供应冷源水,可节省制冷电能。 空调采暖冷热水为四管制系统, 变流量运行;冷热水各设3个二级泵系统,分别为风机盘管系统、空气处理机组系统、辐射地板系统。其中风机盘管空调冷水系统全年使用,风机盘管(包括少量散热器)热水系统和热辐射地板系统冬季全天运行,以保证冬季夜间值班采暖的需要。冷热辐射地板系统分别需要大约18/21℃冷水和45/35℃的热水,设置三通水温调节阀,使7℃冷水和60℃热水分别与各系统回水混合调节到需要的冷水和热水水温。 空调冷热水系统分别采用闭式气压罐定压,各设置补水调节水箱和2台补水泵(其中各有一台备用),补水泵受系统压力控制启停,当水系统受热膨胀后,压力高于停泵压力时,膨胀管道上的电磁阀打开,使膨胀水量回收到补水箱。 1.2 冬季冷却塔制冷分析 1.2.1冷却水和室外空气的热量交换

国家大剧院排水系统

!建筑给排水! 中国国家大剧院水消防系统的控制 刘文镔徐雷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摘要介绍了国家大剧院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湿式自动喷水、干式自动喷水、预作用自动喷水泡沫联用、雨淋、水幕及水炮等各消防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并绘制了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水消防系统控制 国家大剧院水消防系统复杂,共设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消防水炮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干式、预作用自动喷水泡沫联用)、雨淋系统和水幕系统,现将各系统的控制应用分述如下。 !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 剧场区消防环道上水泵接合器使用时,由消防队员电话通知消防控制中心远控或手动开启室外消火栓泵。 !%&室内消火栓系统 系统工作原理见图!。 图!室内消火栓系统工作原理 在消火栓箱内配置有消防按钮。当火警时,打碎或开启消火栓箱的玻璃门就可按消防按钮直接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启动消火栓水泵系统。一般在消火栓箱边放有火灾报警器。当火灾时,也可打碎玻璃按动按钮直接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 消防泵房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及远控开启和关闭水泵的装置。 在歌剧院的屋顶设有供火灾初期灭火用的消防水箱和增压稳压水泵及气压罐,由气压罐定压。平时消防管网处于高压状态(属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并保持罐内储存一定水量。由于管网泄漏等原因,系统压力下降到第一设定压力(!’"%$()*+)时,!号增压稳压泵启动;水压上升至第二设定压力(!’"%$,)*+)时,!号增压稳压泵停泵。下次压力又下降到第一设定压力时,&号增压稳压泵启动。如此交替运行。一旦有火情发生,当系统水压下降到第三设定压力(!’"%$")*+)时,输出启动消火栓主泵的信号和声光报警。当消火栓主泵启动后,返回信号切断稳压泵的控制电源,之后由手动恢复控制功能。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系统工作原理见图&。 当火灾发生后,火源周围温度上升,喷头的热敏元件首先受热,脱离喷头,喷头自动开启喷水。同时火灾探测器(烟感、温感)也向消防控制中心输出信号报警。喷头开启驱动水流指示器动作,水流过信号蝶阀和湿式报警阀。火灾初期的水源是屋顶水箱。水流动使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或屋顶稳压泵的压力信号均传至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设备上报警。同时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输出信号可以直接启动自动喷水灭火泵,也可以通过消防控制中心远控启泵。此时湿式报警阀组的水力警铃由经过延迟器的机械水力推动发出声响报警。有压水流经过管网到达着火地点,向开放的喷头供水喷水灭火。! - 给水排水!"#$%&’"$(()&&* +%万方数据

建筑工地参观实习日记(新版)

编号:YB-BG-0924 ( 实习报告)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建筑工地参观实习日记(新版) The internship report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society in practice, open up our horizons, increase our knowledg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ociety.

建筑工地参观实习日记(新版) 备注:实习报告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XX年7月13日星期二晴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一天,对于历来没有来过北京的心里是万分激动。下午我便去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XX年7月14日星期三晴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便来到故宫。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城墙四角各耸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

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招标与评标

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投标 背景情况: 在中国没有哪一个建筑方案的选择受到如此多人的关注——酝酿了40余年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经过两年的国际设计竞赛,终于以法国机场公司(ADP)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清华大学协作的方案尘埃落定。国家大剧院工程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被提上日程,1958年,中央批准国家大剧院立项,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并由清华大学完成了建筑设计方案,选址在人民大会堂的西侧。可是由于国家财力和政治运动的影响,便搁下了。改革开放后,文化部曾重提兴建国家大剧院之事,但却有很大的争议,主要是建与不建或建在哪里。这之后的几年,文艺界倡议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呼声很高,到1996年,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才被正式明确下来,1997年将大剧院建设地点确定在人民大会堂西侧。 1998年1月8日,中央决定成立“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建筑设计方案采取邀请方式为主进行国际招标。国家大剧院投资估算25.5亿元,外汇额度1亿美元,其来源将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这样,跨越近40年的国家大剧院工程的建设终于拨开云雾,正式开始。国家大剧院工程建设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建成,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确定设计方案和进行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招标,约一年时间;第二个阶段进行主体工程施工,约一年半时间;第三个阶段进行装修、设备安装及调试、室外工程,约一年半时间。 1998年4月,中国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对设计方案的招标采取国际竞赛的方式进行,向国内外征集设计方案,先后有中、美、加、英、法、日、德、意、奥等国家的36家建筑单位投标,提交了44个设计方案。当时经过包括3位外国建筑师在内的11人评委会评选,认为这些方案均未达到要求,但从中选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英国塔瑞法若建筑设计公司、日本矶崎新建筑师株式会社、中国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和德国HP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5个方案开始第二轮设计,并邀请了国内4家单位参加第二轮设计。在第二轮评选中,英、加、法三国的三家公司分别与三个中国的设计院联合再次递交方案。经过第三轮评选,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的设计方案最终被采纳。据媒体报道,第三轮投票时国家大剧院专家评议委员会主席吴良镛、副主席加拿大的埃里克森、香港建筑师潘祖尧等七八位评委均没有参加。 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竞赛文件 1.前言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最高表演艺术中心。自50年代起,几经论证和策划,历时近四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政府决定投资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区段兴建国家大剧院,它将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汇集世界现代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于一身,贡献人类表演艺术事业发展的宏伟巨作。为此,我们热忱邀请关心中国现代化建设,富有创新精神及丰富设计经验的国际、国内设计单位参与这一意义深远的设计方案竞赛。将国家大剧院真正建设成国际一流的艺术殿堂。中国人民将由衷地感谢你们的友谊和贡献。 本次竞赛活动在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监督下按有关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进行,以保证竞赛活动的合法和公正。 2.工程概况 2.1甲方: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 2.2项目:国家大剧院工程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内容包括一个2500座的歌剧院,一个2000座的音乐厅,一个1200座的话剧院和一个300-500座的小剧院和其他附属设施(详见设计任务书)。 2.3地点:国家大剧院基地位于北京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及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

国家大剧院考察报告

美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考察报告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察时间:2015.11.05 考察地点:国家大剧院 指导老师: 填写时间:2015年11月14日

(一)北京以及国家大剧院的简单介绍 2015年11月1日上午,我们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为期七天的艺术考察拉开了序幕。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同时也是中国陆海空交通的总枢纽。北京已经成功举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 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我们学校一共安排了6个地方进行考察,有颐 和园、故宫、居庸关长城、十三陵、国家大剧院和 国家博物馆。我选择国家大剧院进行介绍和分析。 有人描述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 为鸡蛋、汽泡或是帝王的巨大陵墓。而那卵型、半 透明的造型,的确是个奇观。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

(二)国家大剧院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从北入口走入大剧院,依次经过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三大剧场。剧院入口并不高,墙壁上雕刻着高低起伏的不规则线条,勾勒出光影的律动,与故宫外墙一致的暗红色调,不求一鸣惊人,自然平和又不乏热情。 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人民大会堂以西 “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 总述 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著椭圆型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在大剧院巨大的外壳下,覆盖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商店、停车场以及各种各样的设施。3个主要演出场所设有大约6000个观众座席和非常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剧院的“街道”和公共大厅宽敞明亮,人来人往,使得整个剧院就像一座生机四溢的都市。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设计师 这一浪漫设计出自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之手。保罗·安德鲁生于1938年,是法国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建筑科学院的院士。安德鲁设计了雅加达机场、开罗机场、大阪关西机场以及我国的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新体育馆。 招标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总体概况国家大剧院项目位于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动脉长安街上,位于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西侧。用地南北长约450m,东西宽约220m(北端)、250m(南端),总占地118900m2,总建筑面积约219400m2。国家大剧院于2001年底开工,2007年9月底开始调试并试营业,2007年底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是一幢由曲线构成的巨大超椭球壳体。高45.9m,东西长轴212m,南北短轴144m,壳体四周为35500m2的景观水池。水池周围是39600m2的绿化种植了各种树木、灌木。 国家大剧院观众主入口位于其北侧长安街上观众次入口及演员入口位于其南侧人大南侧路。大剧院在地下与地铁天安门西站连通,人们可乘坐地铁经由地下通道直接进入大剧院。观众车辆由基地东北、西北侧进入地下车库,基地东南、西南为贵宾、货运及消防车辆入口。 为了给大剧院周围创造良好的环境,货运卡车、后勤服务车辆及布景道具运输车等出入口均设置在隐蔽处。基地北侧的地下设有近1000辆小汽车及约14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库及附属用房。基地中部壳体除三个剧场外,地下设有贵宾休息室、演员附属用房、录音及演播室、舞台设备机房、机电设备用房等。其中包括五个排练厅(一个大排练厅约600m2,两个中排练厅各约300m2,两个小排练厅各约200m2)、80个化妆间(主要演员和普通演员化妆间)、32间琴房及录音演播室等设施。艺术家们可在大剧院享受一流的服务设施。基地的南侧地下设有小剧场、餐厅及附属用房。 在公共区域及三个剧场的外廊中设置了展厅、新闻发布厅、图书资料室、休息厅、咖啡厅商店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根据使用要求,既可独立使用,又可结合在一起。这样灵活的设计除满足演出功能外,还可满足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要求。

国家大剧院建筑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无论从它的建筑功能分区、体形设计以及建筑技术结构特点来说,都是相当完美与值得我们借鉴的。 国家大剧院是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该建筑主要是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 国家大剧院整体是壳体结构,是世界最大的穹顶建筑。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半椭球形钢结构壳体,东西长轴212.2米,南北短轴143.64米,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整个壳体风格简约大气,其表面的材质是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余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经巧妙拼接呈现出唯美的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国家大剧院内部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内部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彰显国家大剧院的恢宏与奢华。歌剧院的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1.6秒的极佳效果。 国家大剧院的内部音乐厅洁白肃穆,色调风格宁静、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音乐厅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2019个(含站席)。众所周知,歌剧院最重要的是音乐厅里面的声学效果,音乐厅内部无论从天花板、墙面还是座位都是经过特殊的声学处理,使得国家大剧院里面的声音效果达到了极致。天花板使用纤维石膏成型板制成,材质厚重,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的低频混响时间,使低音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天花板上看似凌乱的沟槽实际上经过了特别的声学设计,使声音能够被扩散反射,更加均匀、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实是特制的声扩散装饰板。为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俗称“龟背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音乐厅舞台四周的墙面采用了声学扩散墙,墙面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凸凹起伏、不规则排列。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经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地发挥表演水平。音乐厅的侧墙则采用与天花板类似的声扩散装饰板,墙壁表面轻微凹凸的效果同样经过特殊设计。通过这些凹凸不平的纹理,能将声音均匀地扩散反射至音乐厅空间内的每个角落。 国家大剧院在声学技术上又很多创新方面,外部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防止雨噪声,戏剧院的MLS声扩散墙面,音乐厅GRG声扩散装饰板,金属透声装饰网,还有音乐厅的单侧透明隔声玻璃等许多声学技术,将国家大剧院声学效果设计达到了极致。成为了北京市的一处地标性建筑。

参观国家大剧院_小学生日记

参观国家大剧院 参观国家大剧院 2010年7月29日小区居委组织我们去中国国家大剧院。在那里我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结识了许多朋友。其中一位叫“圆圆”。早上阳光明媚,偶尔有凉风吹过,树上的小鸟“喳”“喳”的叫着因为居委会的阿姨带我们去国家大剧院参观参观,在路上我一直非常兴奋,希望快点到,下车一眼望去只见一个巨型的像鸵鸟蛋一样的建筑物坐落在水池中央,它犹如宫殿一般雄伟壮观、美丽非凡,大剧院的周围是四合院,挺立的松树围着个水池。我们向里面走,一进大剧院人非常多,进去后立了一个牌子,上面仔细的介绍国家大剧院,看完后我才知道国家大剧院建于2001年12月13日,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有人工湖、绿地等。我们在水下长廊,上面的潺潺流水,像仙境一般,好象自己在水底龙宫,顺着石板往前走,有一扇门上面贴着石头,我们进去后,顺着楼梯上到了第二层,第二层有一些音乐家的图片,我们是要从上往下看,所以我们上到了四层,四层有照片展厅,有场戏的照片、有跳舞的照片、拉奏小提琴的图片、优美歌厅的图片、是个艺术资料中心,我在那学到了许多知识。我和圆圆照了几张照片就接着走,来到走廊里发现有许多假人模,由成吉思汗的、有女王的、外国歌唱家的、外国指挥家的等。他们的服装很漂亮、很具有风格特色。还有著名指挥家的手印、用水晶做的国家大剧院、白银做的指挥棒等等。来到第三层有个开放的图书馆和一个咖啡厅,大人们在休息我和圆圆在玩捉迷藏,大人继续走我么跟着来到了一个音乐厅,是开放的但每人演出我很沮丧,我看了看布置有指挥台、合唱台、演奏台等。参观完这个如梦如幻的艺术殿堂后,我想到了:这么雄伟壮观,华丽辉

煌的国家大剧院是多少智慧和辛苦的汗水凝聚起来的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要离开这里了,我依依不舍的望着国家大剧院的倒影,这次难忘的旅行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了解了音乐的重要性,知道没有音乐,生活会变得枯燥。所以我们要重视音乐、了解音乐。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覆盖、庇护、包围和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2]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人工湖面积达35500平方米,人工湖水深为40厘米,3.5万平方米整个水池分为22格,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为了保证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采用了一套称作“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国家大剧院结构由三个功能区组成。北入口、地下车库;功能区包括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等;南入口、餐厅、机房等服务区。 中国国家大剧院外景 大剧院南部入口与北部入口“水下走廊”一起延伸至地下6m之处,观众通过水下长廊进入大剧院。北侧主入口为80米长的水下长廊。南侧入口和其它通道也均设在水下。观众进入大剧院时会发现他们的头顶之上是一片浅浅的水面。在入口处设有售票厅,水下长廊的两边设有艺术展示、艺术品商店等服务场所。国家大剧院北入口与北京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相连,国家大剧院南门比邻地铁二号线和平门站,并有能容纳1000辆机动车和15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根据安德鲁的设计大剧院从长安街后退了70米,空出70米全部变成绿地。 中国国家大剧院内部

国家大剧院内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公共大厅的地板铺着20多种颜色不一、花纹各异的名贵石材,公共大厅天花板由名贵木材拼贴成一片片“桅帆”,木质的红色深浅不一,明暗相间。来自法国的著名画家阿兰·博尼用超过20种不同的红色点染大剧院的各个部分。整个大剧院的墙面丝绸铺设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 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芭蕾、舞剧,有观众席2416席;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有观众席2017席;戏剧场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有观众席1040席;小剧场观众座位556席,上演室内乐、小型独奏独唱、小剧场话剧、现代舞等。 各剧院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练琴房、演员候场区、换装间、服装整烫间、道具间、演员休息厅。舞台技术用房设有音响控制室、灯光控制室、调光器设备间、音响设备室、摄像机房等。在歌剧院的屋顶平台设有大休息厅,在音乐厅的屋顶平台设有图书和音像资料厅,在戏剧场屋顶平台设有新闻发布厅。 大剧院共有五个排练厅,位于四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一个大排练厅主要用于合成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主要用于舞蹈排练,一个用于乐队排练;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灯光设计 在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上,安装有506盏“蘑菇灯”。与长安街上其他建筑物在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不同,国家大剧院壳体上面的“蘑菇灯”散发的是点点光芒,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剧院概况 剧院简介

浅析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特点

浅谈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特点 [内容提要]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壳体周围是人工湖及由大片绿植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不仅美化了大剧院外部景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东南几处萧”和具有雅俗弹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建筑特点设计理念 一、关于国家大剧院 (一)国家大剧院介绍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长安街以南、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占地面积11.893万平方米,分为国家大剧院工程和天安门广场西侧环境改造及地下停车场工程两部分,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国家大剧院建筑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整体上体现了21世纪世界标志性建筑的特点。中心建筑为独特的椭球体,四面水池环绕,建筑主体与绿化广场、道路水池有机构成一个水上明珠建筑造型,大剧院是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和北京最新标志性建筑;是中国的最高艺术殿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象征。(二)背景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二、设计来源 1999年,安德鲁领导的巴黎机场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竞赛中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夺标。1999年7月,获选为最终的建设方案。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安德鲁这样形容他

参观考察报告500字.doc

参 观 考察 报 北 京告 -----2013 目录: 1、实习心得 2、调研路线分析 3、具体设计分析 4、总结 实习心得 在欢声笑语中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一路上我们都是异常的兴奋车厢里充满了我们的嬉闹声这也就奠定了我们此行的基调整个行程可以总结为辛苦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在这十天中我们几乎都是早出晚归挤公交挤地铁穿梭在各大公园各大景区一处接着一处的走整整一天几乎都是在走每天我们都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酒店又饿又累的赶紧的找个馆子去吃饭当我们吃饱饭精神稍稍缓过来的时候就会积聚在各个宿舍男女生混到一块儿玩儿着各种游戏一点儿也看不出我们的疲乏到了睡觉的点儿我们会很快入睡而且一个个睡的死沉每天都是这样充实的度过的白天让我们锻炼了体力增长了见识增加了专业知识晚上的活动又让我们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让同学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班级更加和谐。 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过或长或短的旅行可是从来没有像这次能有这么多人陪伴从前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天一站就累得不想动惮了游览一天在就得休息一天所以收获也不会很大这次我们一帮人说说笑笑的走完了一站而且还跟着老师能学到很多东西从前的旅行我们总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一些东西很少去研究一些建筑的设计呀构造呀以及人文的一些东西拍照片也总是以人物为主这次我们有意无意的去研究了这些东西不单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去观景而是以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去欣赏分析照片也不再是以人为主而是以好的设计好的构造为主无论哪一站我们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次的实习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一个普通游客与一个专业人士游览的区别。 这次的实习也有些不近人意的地方虽然说游览了很多地方但也错失了很多该去的地方行程路线事先安排也有些纰漏造成时间的浪费这次我们大多是看了一些建筑却遗漏了很多好的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我们的设计大多是针对现代的公园广场小区的我们应该多去些好的现代公园广场以及一些在呼市看不到的高档小区别墅群等所以说这次的实习也有些不近人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调研路线分析 我走过的路线:园博园→香山系列→植物园→颐和园→天安门系列→国家大剧院→奥体中心→宋庄→ 798艺术区→北京大学→中关村科技园→西单→王府井→国贸系列→中国酒店千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 在园博园看到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造园水平看到了最新的建筑形式景观设计手法看到中国传统的一些造园手法国外的建筑形式景观设计等这里边涵盖了太多的学问包括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展示陈设设计等一系列学问让我们大饱眼福在香山颐和园等地看到了最系统的中国古典建筑与造园形式在奥体中心国家大剧院央视新址看到了中国最新建筑结构形式以及现代的景观设计形式在宋庄及798看到了当代艺术设计的一些潮流

国家大剧院 案例分析

共建调研报告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是一座造型新颖前卫的建筑,建成后成为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和首都新时代的标志性建筑。 安德鲁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可见,让建筑外部宁静而内部充满活力,让人们在从外到内的过程中感受气氛的变化,就是它在设计时最主要的想法。 那么围绕着这个最初的想法,建筑师是如何用建筑语汇表现的呢?为此,我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近距离感受这座建筑,并根据我个人理解,从以下三点阐述:第一在场地设计上,为了强调这座建筑外部宁静的气氛,好像与世隔绝,设计师让建筑向后退了70m,周围全部用来种植绿化,让其远离喧嚣的大街(如图1)。不仅如此,为建筑精心设计了“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的水池,让“巨蛋”坐落在水上,如此既利用水这一安静的元素烘托建筑,又使建筑和倒影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夜晚加入灯光,更加美丽。(如图2) 图1总平面图

第二在入口的处理方式上,设计师选择采用地下入口的方式(如图3),让主体建筑更加独立的存在。门厅功能十分清楚,两边是附属空间,正对入口的是通往建筑主体功能大厅的水下通道,屋顶用玻璃材料,水池正好在头顶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波光粼粼的晕,让这个走道光线丰富而充足,与门厅的黑暗形成对比,具有极好的引导性(如图4,5)。安德鲁曾说“大剧院的水下入口是我的得意之作,也是我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因为这个水下走道正是大剧院从室外过度到室内的过渡空间,此处正好形成空间序列上的一个小高潮,是“宁静”转向“活力”前奏,是最能表达作者设计意图的空间。 图2 图3图4 图5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一)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我走近看到一个圆圆的半球坐落在很浅的水中,这是个人工湖,据说面积达到35500平方米。那个圆圆的半球就象一个透明的蛋落在了美丽的长安街南岸。我的一个朋友曾对我说,“如果参观了鸟巢,就一定要再参观大剧院。大剧院就象鸟巢了的大鸟生出的金蛋。” 走进大厅感觉就不同了,里边建筑恢弘。大剧院内有5层建筑,中间是歌剧厅、西侧是戏剧厅、东侧是音乐厅三个主厅,另有橄榄厅、水下长廊、展厅、艺术厅、新闻发布厅和花瓣厅、艺术精品长廊等等还有5个排练厅以及录音厅等等。每一片地的装潢采用的大理石都来自于国内的不同产地,因为花色不同,给人带来的视觉与感受不同。在剧院内我感到象走迷宫。因为厅太多,来不及体会,就匆匆而过。直到5层坐在花瓣厅看独唱演出。站在同层我观看演出服装艺术展品,大厅中回荡着男女高音歌唱家的歌声,感觉动听、悠雅、美妙。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我走出这个国内最大的剧院。顶着天空的骄阳再次观赏这座美丽的殿堂。它的壳体钢结构耗费6475吨,整个耗资31亿元人民币。它的提出是由开国总理周恩来于20世纪50年代批示的,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它的主体建筑60%在地下,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高。这个大剧院的设计方是法国巴黎机

场公司,主设计人是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他曾经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进入一块梦想之地”。他认为,这个半球就象一颗生命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他说这就是他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经过参观,使我对大剧院的了解更深入了一层。它,含有丰富的内涵,徜徉其中,将会感受艺术的陶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个国家大剧院是21世纪初在长安街的崭新的建筑标志,它的存在也给美丽北京的长安街装扮了一个流动的人工湖,使人们的视觉更宽阔,更轻松。祝愿这座美丽的建筑象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一样牢固,长久。 这个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二) 有朋友邀请我到新建的国家大剧院去看歌剧,大剧院之壮观美丽出乎我的意料,剧院中的所见却令人瞠目,写给大家开开眼界! 因为在规划行业工作,以前对大剧院的设计风格并不看好,甚至认为它也是北京浮躁的建筑风气的一个案例,行业中揶揄的“鸟系列”中,“鸟蛋”当然是首当其冲,总觉得在庄严肃穆、风格统一的天安门广场中建这样一个大剧院实在有些怪诞,所以虽然大剧院的建筑帷幕拉开已有些日子了,也从没有想去认真地欣赏,只是远远的望着那个巨大的蛋壳不以为然。 今日走近她,却不得不慨叹她的壮美,虽然并不见得认可她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但是她创造的现代、豪华和宏大却不得不令人叹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