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蔬菜产品的污染,主要是由于栽培环境受到污染而形成的“环境污染型”,生产环节中栽培措施不当造成的“生产污染型”,以及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过程措施不当而造成的“产后污染型”。要防止和控制蔬菜的污染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控制。

一、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1、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建立在水质、土壤和大气无污染的地域,这是蔬菜基地首先条件。

2、远离工矿企业、生活区和医院等污染源3000米以上,如有山、河流隔离带最佳。

3、基地农田灌溉用水、土壤、大气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蔬菜洗涤用水要达到人饮用水标准。灌溉水应是深井水或水库等清洁水源,避免使用污水、塘水等地表水,基地上游没有排放有害有毒物质的工厂和其他污染源。

4、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基地,但基地要距离主干线公路线100米以上。

此外,基地土壤未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过,土壤中农药、有毒物质、重金属、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低于允许的标准。

二、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进行有效的科学栽培管理,科学的栽培管理是指通过人为地创造符合蔬菜生物学特性要求的

生产环境,使蔬菜茁壮成长,增加抗逆性,抵抗病虫危害,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

(一)栽培环节

1、选用优良品种。蔬菜不同品种之间,对病虫害的抗性是有差异的。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必须选择抗病虫草害能力强和对有毒有害物质富集力低的品种。种苗必须经过检疫,新品种先试验后推广。

2、种子消毒。购买包衣种子,推广药剂拌种、药剂浸种、温汤浸种技术,低温和变温处理种子。

3、茬口安排。实行合理的轮作、间作、套作,十字花科蔬菜(白菜、甘蓝等)、茄科类蔬菜(茄子、辣椒等)、葫芦科蔬菜(黄瓜、苦瓜等)切忌连作,提倡水旱轮作。

4、场地的清洁和消毒。场地包括育苗场地和栽培场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对残枝、败叶、根茬等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温室大棚在高温歇茬季节,在棚内灌水后把大棚封严进行高温闷棚,利用太阳能消毒。保护地土壤在蔬菜定植前15-20天,用1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淋土壤或用多菌灵、苯来特等药物消毒。

5、培育壮苗。壮苗标准:无病虫害、生长整齐、植株健壮,茎粗、节间短,叶片肥大、厚,叶色正、有光泽,根

系发达,须根多。育苗措施:苗床土壤进行彻底消毒或用基质育苗,推广塑料育苗盘、营养钵培育蔬菜苗,带土移栽,减少根系损伤。针对土传病害,进行嫁接育苗。

6、中耕除草。中耕除草的目的是改善蔬菜根系通气状况、保墒、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发生危害。中耕深度7-10厘米,根据蔬菜种类、植株大小不同而异,根系浅的要浅耕,根系深的要深耕,近根处宜浅、远根处宜深。无公害蔬菜除草结合中耕进行,不要使用除草剂,以人工除草为主。结合中耕除草分期分批进行培土,减少防止植株倒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7、植株调整。通过引蔓、整枝、打杈、去叶、摘心等进行植株调整,改善群体结构,使之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发生危害。藤蔓蔬菜在植株拔节时及时搭架引蔓。植株调整应在晴天进行,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病害感染。植株调整的重点是摘除病叶、老叶、无效侧枝和病果、虫蛀果等。

(二)病虫防治环节

蔬菜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整过农业生态系统出发,充分发挥自然调控因素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防治方法做到多样性、协调性,把害虫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最终使农业生态系统稳定。病害的防治应是消除不良环境条件影响,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条

件的抵抗能力。培育、选用抗病虫品种,提高对病害、虫害抵抗能力。调节作物生育期,躲过害虫危害盛期。改变农田生态条件和农田生物群落,恶化害虫的生活环境。除草以农业方法和物理方法为主。

1、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①病虫害种类多。

②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

③害虫演替发生规律复杂。

④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重要病虫害。

⑤病虫害抗药性越来越强。

2、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应是通过一系列的栽培管理技术,根据农田生态环境,改变某些因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主要是通过采用抗病虫品种、合理轮作、翻耕整地、清洁田园、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等农艺措施,提高蔬菜的抗逆能力,有效地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是发展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关键措施。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应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防治病虫害最理想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虫害;利用微生物和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害虫;利用抗生素防治害虫;利用有益动物防治害虫;利用害虫不育性防治害虫。

4、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是利用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有方法。主要包括晒种、温汤浸种,太阳能高温消毒、灭病灭虫,嫁接栽培;诱杀法,人工捕杀等。

5、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使用的所有农药必须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严禁使用未取得登记和没有生产许可证有农药,以及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在蔬菜上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无毒、无残留、低毒、低残留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掌握用药浓度和恰当的施药方法、保证用药质量、合理混用药剂、交替或轮换用药、保证安全间隔期等问题。

(三)施肥环节

1、蔬菜吸收肥料特点

①蔬菜是喜肥作物。蔬菜是吸肥较多的作物,多数蔬菜对养分吸收量大,吸肥能力强。

②蔬菜是喜硝态氮作物。蔬菜对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都能吸收,但更容易吸收硝态氮,施硝态氮增产效果比较明显。

③蔬菜是喜钙作物。钙素不足,大量的草酸得不到中和,番茄、辣椒、大白菜等容易发生生理性病害。

④蔬菜是喜硼作物。蔬菜特别是根菜类蔬菜含硼量高,是一般大田作物的几倍到几十倍,甜菜、芹菜、甘蓝等容易发生缺硼性生理性病害,施硼增产效果明显。

2、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肥料种类

①农家肥。堆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泥肥、饼肥等。

②无机矿质肥料。矿物钾肥、硫酸钾、矿物磷肥等。

③微量元素肥料。硼酸、硼砂、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铜、钼酸铵等。

④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肥等。

⑤其它肥料。骨粉、氨基酸残渣等。

3、无公害蔬菜施肥原则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其它肥料为辅;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如确实需要施用,应掌握下列原则:

①禁止施用硝态氮肥。

②控制用量,一般施用氮肥总量每亩不超过24公斤。

③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比例为2:1。

④少用叶面肥。

⑤最后一次追肥应在收获前30天进行。

三、无公害蔬菜的收获及采后处理

(一)蔬菜的收获。蔬菜收获时尽量在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清晨进行,避免在阴雨天、晴天中午和露水大的时候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