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药物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及其应用

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及其应用

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及其应用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因此,研究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及其应用对于维护人们的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心血管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研究问题及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头号杀手,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虽然已有许多心血管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该领域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药物的有效性、不良反应和治疗策略的个体化等。

二、研究方案方法2.1 文献回顾:针对心血管药物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回顾,整理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现状。

2.2 试验设计:根据心血管疾病的不同类型,设计涵盖不同药物的临床试验,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2.3 数据采集: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包括临床指标、生理参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为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2.4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心血管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影响因素。

2.5 结果呈现:通过图表和描述性统计等方式,直观地展示研究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和解释。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对患者临床试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心血管药物在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等疾病中具有不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例如,ACE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可能导致干咳等不良反应。

而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但可能增加患者的糖代谢异常风险。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个体差异对于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提示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四、结论与讨论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及其应用在改善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个体化治疗水平。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加强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探索,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基因检测和生物标志物,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在现代社会中,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重大疾病之一。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医学界不断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目前关于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一、日常生活习惯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日常生活习惯对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一些最新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首先,饮食方面,膳食改善被认为是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期的一项系统评价发现,高纤维膳食摄入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此外,Omega-3脂肪酸也被证明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并可通过降低三酰甘油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机制发挥作用。

除了饮食,运动也是重要的因素。

研究表明,适度而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二、药物治疗与管理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被开发出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抗凝血剂:抗凝血剂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

传统的华法林已经被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所替代,它们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这些NOACs包括达比加群酚鹰脲钠、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

最新临床试验结果表明,NOACs相对于华法林在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栓塞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疗效。

2. 高血压药物:早期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是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键。

最新研究发现,ACE抑制剂与ARBs等类别药物在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某些特定种类的降压药物如C型钙离子拮抗剂也显示出很好的疗效。

3. 胆固醇调控药物:胆固醇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他汀类药物被广泛用于调节胆固醇水平,并已被实践证明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P C I 治 疗前 给 予 3 0 0 mg口服 :已服 用 阿 司 匹林 治 疗 的在 P C I 治疗 前 给予 1 0 0 ~ 3 0 0 m g 。
防治、 中西 医结合 防治 心血 管 疾病 。
抗 血 小 板 治 疗 是 防治 心 血 管 疾 病 的核 心 策 略 之一 , 在 临 床上 使 用 广泛 。 全 面 了解 各 类抗 血小 板 药 物 的 特点 和临 床 适 用 范 围有 助 于 我 们对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的合 理 选 择 和 规 范化 用 药 ,从 而 降 低 出血 风险 , 最 大 化抗 缺 血 治疗 的临 床 获益 。 本 文 就 目前 抗 血 小 板药 物 的进 展 及 相关 临床 应 用 和 指南 推 荐
抗血小板治疗 .高危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严 重血 管 事 件 。 目前 常用 的抗 血 小 板药 物 分 为 以下 几 大类 。 1 . 1 环氧化酶 1 抑制剂 阿司匹林是经 典的环 氧化酶 ( C O X) 抑制剂 , 已广 泛 应 用 于心 、 脑 血 管 动脉 血 栓 性 疾 病 的一 、 二
0 . 1 3 3 k P a ) 、 糖尿病 、 血脂异常 、 肥胖 ( 体质量指数 ≥ 2 8 k g / m z ) 、早发 心 脑血 管疾 病 家族 史 ( 男< 5 5岁 、
产物方可起效 ,遗传多态性影 响氯吡格雷反应 的 变异性 , 荟萃分析提示 C Y P 2 C 1 9 基 因变异使接受 氯吡 格雷治 疗 患者 的主要 心血 管事 件 ( MA C E ) 风 险 增加 。 普 拉 格雷 类 似 于 噻氯 匹 定 与氯 吡格 雷 , 也是 类 前 体 药 物 .需 经 肝 脏 的 生 物转 化 方 能 发挥 抗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6 8 8 . 2 0 1 3 . 0 5 . 0 0 2

以心血管疾病为基础的老年病科疑难重症病种探索及治疗进展

以心血管疾病为基础的老年病科疑难重症病种探索及治疗进展

以心血管疾病为基础的老年病科疑难重症病种探索及治疗进展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在老年人中,心血管疾病往往伴随着多种其他病症,因此被归为老年病科疾病之一。

本文将针对以心血管疾病为基础的老年病科疑难重症病种进行探索,并介绍治疗进展。

老年人心血管病种的特点之一是多发性,很少有单一的心血管病,常见的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等。

在老年人中,存在多种并发症的情况,病情复杂多变,给临床诊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针对老年心血管病种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性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老年人心血管病种的首选方法之一,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等。

对于合并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进行心律控制药物的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针对冠心病患者,包括冠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一些严重的心脏病症,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引起了关注。

例如干细胞治疗,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通过注射干细胞可以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改善心脏功能。

另外,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的应用也为老年心血管病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老年病科临床中,还存在一些疑难重症病种,治疗难度较大。

例如,老年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等疾病,其治疗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治疗。

对于这些病种,需要临床医生进行精确的诊断,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病科的发展也日益重要。

在老年心血管病种科疑难重症的治疗中,各个学科间的合作非常重要。

临床医生、心血管专家、外科医生等都需要通力合作,制定一套全面、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寻找老年病科疑难重症病种新的治疗途径和方法。

总结而言,以心血管疾病为基础的老年病科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种之一。

老年心血管病种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GLP-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GLP-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918:29:15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40306.1724.012GLP 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柯志强1,2,马倩倩2,李 丹3,赵辛元4,刘 超1,苏正定2(1.湖北科技学院咸宁医学院,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咸宁 437100;2.湖北工业大学工业发酵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 430068;3.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4.湖北科技学院咸宁医学院,国家级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咸宁 437100)doi:10.12360/CPB2022090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4)03-0426-05中国图书分类号:R322 11;R341 6;R587 1;R54;R977 6摘要: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ucagon likepeptide 1,GLP 1)由肠道内分泌细胞产生。

GLP 1受体激动剂(GLP 1receptoragonists,GLP 1RAs)促进葡萄糖相关的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GLP 1RAs还能抑制胃排空、食物摄入和限收稿日期:2023-10-21,修回日期:2024-01-10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NoB2021224);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项目(NoZY2023F149)作者简介:柯志强(1985-),男,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药理,E mail:kezhiqiang86@163.com;苏正定(1965-),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细胞信号传导机制和结构生物学、糖尿病和癌症靶向药物设计及甾体生物转化新技术,通信作者,E mail:zhengdingsu@hbut.edu.cn;刘 超(1973-),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药理,通信作者,E mail:liuchao@mail.hbust.edu.cn制体质量增加。

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进展作者:孙显云刘兵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摘要: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地应用他汀类药物来治疗高血脂症,有很多临床资料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仅可以降低患者体内血脂水平,还具有抑制炎症、抑制血栓形成、稳定动脉粥样斑块、调节血管平滑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等一系列非降脂类的药物治疗作用,本文主要是对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就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的还原酶抑制剂,最早在临床上是作为降脂药物使用,但是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能够降低血清中的低密度胆固醇水平以外还能够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抑制炎症、抑制血栓形成、稳定动脉粥样斑块、调节血管平滑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等一系列非降脂类的作用。

本文主要就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1.1、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一直以来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心脑血管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也呈现上升趋势,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同时高血压也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在20%以上。

陈文兰等[1]根据高血压水平将83名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以及瑞舒伐他汀组,每个月随访一次,发现瑞舒伐他汀组经过治疗后血压下降比常规治疗组更加的显著(P < 0.05),这样便可以认为在改善患者血压和患者左心室肥厚方面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加的显著。

还有学者[2]采用辛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并且对比采用贝那普利治疗组的疗效,发现在治疗6个月以后,联合用药组患者血脂有所下降,血压稳定,总的有效率为98.5%,而贝那普利组总的有效率仅仅是83.33%,结果可以认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效果更加的显著。

诺欣妥——划时代的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诺欣妥——划时代的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诺欣妥——心衰治疗的划时代进展重庆合川人民应用曹优文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而且一直是心血管领域尚未被征服的“挑战”。

心力衰竭的治疗经历了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强心、利尿、扩血管)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也就是从洋地黄到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的重大变迁,从而实现了心力衰竭治疗较大获益。

现在认为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神经内分泌激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是近20年来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重大进展,RAS抑制剂、交感神经抑制剂因此走进心力衰竭治疗的舞台中央。

ACEI、ARB、B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近几年无论是使用率,达标率都稳步增加,心力衰竭的预后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是,是不是心力衰竭就被我们攻克了呢?没有!实际上至从ACEI;BB;MRI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心力衰竭的治疗遇到侄楛,没有发展和进展。

心力衰竭的治疗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那么,心力衰竭治疗怎么样优化呢?实际上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亟须转变理念好在ARNI的出现心力衰竭的诊治——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今天就一同来回顾一下ARNI走过的历程2014 ESC发布PARADIGM-HF试验,在心力衰竭领域激起一层涟漪,研究中位随访27个月,提前终止试验。

结果显示:主要终点事件减少20%,心血管死亡减少20%,全因死亡减少16%,再住院率减少21%。

研究提示,诺欣妥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显著优于ACEI。

PARADIGM-HF试验是心力衰竭治疗中重要的里程碑,诺欣妥双重阻断RAS和NPS降解所获得的惊喜促使2016,2017ESC\ACC 重新修订了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对于2—3级心功能的慢性心力衰竭,如果能耐受ACEI,ARB,推荐使用ARNI替代,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预死亡率。

那么,急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启动抗RASS治疗时,直接应用ARNI替代传统ACEI,ARB是否可以呢?2018AHA/ACC,发布了PIONEER-HF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ADHF住院患者,无论既往有无心衰病史,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院内起始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8周可较依那普利进一步降低NT-proBNP水平(46%/25%)、减少心衰再住院率。

心血管药物研发趋势与现状

心血管药物研发趋势与现状

心血管药物研发趋势与现状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类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变得尤为重要。

心血管药物的研发不断推动着医学进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研发趋势和现状两个方面探讨心血管药物的最新发展。

第一章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其发病率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根据全球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而这一数字在发展中国家更加惊人。

因此,研发心血管药物迫在眉睫,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第二章心血管药物研发的最新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血管药物研发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药物研发注重个体化治疗,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因此,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更加注重精准医学的理念,将个体的基因型、表型和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通过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应用,研发出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的药物,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的目标。

第三章心血管药物研发的现状目前,心血管药物研发主要围绕靶点药物和新药靶点的开发展开。

通过对现有药物的剖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新的靶点,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指导。

例如,靶向Ang-2-Tie2通路的新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外,针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干细胞治疗也是一个前沿的研究方向。

通过干细胞的培养和移植,可以实现血管再生和损伤修复,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心血管药物研发的挑战与前景心血管药物研发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临床试验的时间和费用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

其次,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特殊的生理状况和药物代谢特点,安全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药物的价格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注意事项
经常评估临床状况:血压、肾功能(测定血浆肌酐)、血钾水平、 是否正在服用利尿剂以及哪种利尿剂和剂量、有无血容量不足现 象(直立性低血压、肾前性氮质血症或代谢性碱中毒等)、血钠水 平
在治疗开始阶段应隔1-2周监测肾功能和血钾1次,以决定剂量调 整的速率;以后仍要定期监测。
心血管药物治疗 进展
1
心血管药物治疗的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抗栓、抗凝治疗 心绞痛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高血压用药原则 脂质调节剂在临床中的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的最新药物治疗进展
2
一、ACS药物治疗进展
溶栓、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抗血小板 和抗凝治疗联合使用
在ACS、急性心肌梗死时药物以其不 同的作用部位、时间 起到充分的抗栓、抗凝、抗血小板聚 集的作用 达到提高疗效、减少用药剂量的目的
导延迟则呈相加作用 与胺碘酮同时应用可引起心脏停跳 与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同时应用有心动过缓或停跳的可能需谨慎
26
四、钙钙通道拮抗剂
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 NF-GITS)、尼莫地平、 尼群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依拉地平;后四种为长作用时间的药物,作用平 稳,对心率影响较小,水肿亦轻
钙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2)
T通道阻滞剂Mibefradil(博思嘉)通过细胞色素 P450系统的生物转化作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与 许多药物发生危险的相互作用停止使用
维拉帕米由于有明显心脏抑制作用不宜与β阻滞剂联 合应用
硝苯吡啶单独应用的抗心绞痛疗效不理想 硝苯地平与β阻滞剂并用,疗效比各自单独应用好 硝苯地平与硝酸酯类共用,可引起低血压及心动过
面更有效 血栓溶解后仍有再次血栓形成的可能 故需要与充分抗凝治疗相结合
16
肝素作为AMI溶栓治疗的辅助 治疗
溶栓梗死相关血管未能再通的患者肝素是否有利并 无充分证据
对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增加心脏破裂的倾 向
此情况下以采用皮下注射肝素治疗较为稳妥 及时调整肝素剂使用时间为48-72h Hi 7500U Q12h 2-3d 存在体循环血栓形成的倾向,可适当延长或改口服
阻断血小极聚集的最终环节——阻 断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的 结合
理论上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持续时间长,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
阿昔单抗(静脉制剂)
14
HeartⅡ试验显示着将适应证放宽至全部 ACS患者疗效与阿司匹林安慰剂组相比无
明显差异
目前GPⅡb/Ⅲa静脉制剂仅限于介人 治疗的ACS患者
药物主要有4大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贝丁酸类 烟酸 胆酸鳖合剂
39
八、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神经内分泌抑制性药物可有效的抑制交 感、体液因子的激活,阻断心衰的发生 和发展,改善预后 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抗剂(ARB) β受体阻断剂 抗醛固酮药物螺内酯(RALES)
抗凝药物
17
低分子量肝素
倍增效应 普通肝素的2-4倍 l分子因子Xa--激活产生数十个分
子的凝血酶 预防血栓形成效应>优于普通肝素
18
其它抗凝药物
水蛭素(Hirudin)及其衍生的肽类 水蛭素作为特异性的抗凝血酶药物 其有效抗栓作用常与出血并发症相伴随
从而大大限制了该药的使用
19
二、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进 展
对于ACS患者为达到迅速抑制TXA2生成 先给予较大剂量(300mg/d)3d后改用小剂
量维持 剂量超过300mg/d不增加临床抗血栓疗效
反而明显增加其副反应
11
噻氯匹定
P.O 24-48h起作用,3-5d达高峰 停药后作用能维持4~6天 开始服用的剂量为250mg Bid 1-2周后改为250mg Qd 起作用慢,不适合急需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
硫苯卓类:地尔硫卓(diltiazem,硫氮卓酮) 苯烷胺类:维拉帕米(verapamil 异搏定)、
异搏静(tiapamil)
27
钙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窦性心动过缓,轻度房室传导阻滞 轻度心功能不全者 心率快者 慢性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 糖尿病者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者
28
情况 该药的主要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
少 应用时需注意经常检查血象 一旦出现上述副作用应立即停药
12
氯吡格雷
该药化学结构与噻氯匹定十分相似 但较噻氯匹定起效快,抗血栓活性强 其副作用亦明显低于噻氯匹定与阿司
匹林相近 首次剂量为300mg、后75mg Qd
13
血小板糖蛋白膜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脂溶性小吸收不完全、首过效应小、半衰期 长、个体差异较小、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半衰期6-9小时、 比索洛尔可达15小时
25
β阻滞剂的 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撤药综合症 首次剂量综合症 可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周围血管病,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
滞,窦性心动过缓等 血甘油三酯升高,HDL降低,血尿酸升高。 抑郁、阳痿、失眠、多梦等,多见于脂溶性β阻滞剂 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人服用β阻滞剂 洋地黄可减轻β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但对减慢心率,房室传
速、加重心绞痛,应减少用量 硝酸酯类如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联用可加强抗心
绞痛效果
29
五、抗心律失常药物 近20年来新品种发展少
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仍然是心律失常预防和治疗
的主要措施 新品种由于安全性的原因而限制了其开发 近5来上市的新药仅有伊布利特、多非利特 药物治疗的进展主要在于对老的抗心律失常药的
度大约是单一药物时的2倍,即约降低8- 15%
37
联合用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根据高血压病人的个体差异
临床上伴合症采取“量体裁衣”的治疗方 法
掌握好联合用药,剂量个体化
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和顺从性
提高高血压控制率
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38
七、调脂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 的应用进展
液体潴留和心力衰竭 防止低血压和首剂反应 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血肌酐大于2.5mg/dl、血钾大于5.0mmol/L时不宜使用螺内酯
(醛固酮拮抗剂)
41
咳嗽
ACEI引起的咳嗽特点为干咳 见于治疗开始的几个月内 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尤其是肺部淤血所致
的咳嗽 停药后咳嗽消失,再用后干咳重现 高度提示ACEI是引起咳嗽的原因
口服制剂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的结果 显示其反而增加死亡率
口服GPⅡb/Ⅲa拮抗剂在剂量、生物 利用度和安全性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15
抗凝治疗
凝血酶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最终 形成血栓的关键环节
因此抑制凝血酶至关重要 抑制途径包括抑制其生成即抑制活化的因子
X和直接灭活已形成的凝血酶 目前认为抑制前者较后者在预防血栓形成方
7
溶栓治疗的禁忌证
1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 2.颅内肿瘤; 3.近期(2~4周)活动性内脏出血; 4.可疑主动脉夹层; 5.未控制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 6.抗凝药[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3],已知的出血倾向; 7.近期(2-4周)创伤史; 8.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 9.近期(<2周)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10.曾使用链激酶过敏(5d-2年内使用者); 11.妊娠; 12.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23
三、β受体阻滞剂近30年来心 血管药物治疗的重大进展
临床应用的有30余种,不同的类型性能 近似
心脏选择性:β1受体 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 剂量越大选择性越差 胰岛素分泌受β2受体的影响,β1受
体选择性强的药物较少引起糖代谢的失 常
24
脂溶性或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
脂溶性高吸收好、肝代谢,半衰期较短、首 过效应明显、个体差异大、通过血脑屏障 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美多心 安)
组间比较:P<0.01
31
伊布利特 普罗帕酮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QTc间期实测值(msec)
药后QTc间期变化
[500,520) [520,540) [540,560) [560,580) [580,600) [600,620) [620,640) [640,660) [660,680) [680,700) [700,720) [720,740) [740,760) [760,780) [780,800) [800,820)
21
硝酸酯类
降低心肌耗氧量、舒张冠脉、增加 心肌供血 硝酸甘油 二硝酸异山梨酯 5-单硝酸异山梨酯
22
硝酸盐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因及 注意事项
主要头痛、面部潮红和低血压——用较 小起始剂量、给乙酰水杨酸减轻头痛
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与β阻滞剂或 地尔硫卓等并用
连续应用硝酸盐2—3周可出现耐受性 每天用药间歇时间应在8小时以上
再评价 更安全有效地合理应用已有的抗心律失常
30
伊布利特/普罗帕酮药后 心房颤动/扑动转复率
伊布利特(n=101)转复率%:
90分钟内54.46(n= 47)
24小时内59.59(n= 55)
普罗帕酮(n=100)转复率%:
90分钟内21.00(n=21)
24小时内30.77(n=24)
组内比较:P<0.01
3
ACS不同的发生机理 与药物应用差别
ACS-ST段抬高MI(STEMI) 冠脉血栓 性闭塞率90% 以红血栓为主,含有较多的纤维蛋 白,故血栓较为稳定
非ST段抬高MI (NSTEMI) 冠脉血栓性 闭塞率20%-40% 以白血栓为主,含有较多的血小板 和较少纤维蛋白
4
不稳定性心绞痛(三种类型) 冠脉血栓性闭塞率10%
例次
伊布利特 普罗帕酮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