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合集下载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作者:薛莲来源:《成才之路》 2013年第32期江苏靖江薛莲一、总体印象2013 年泰州中考历史试卷保持了中考试卷的稳定性,题型题量没有变化。

考点分布九年级略少,占30%,八年级略多,占40%,七年级正常,占30%。

整张试卷涉及约40 个考点,不特别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侧重于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考查。

重点内容反复考查,不因去年考过而回避,如清闭关政策、辛亥革命、中美关系改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等。

《2013 年泰州市中考历史科考试大纲》新增或变动的考点在试卷中明显体现,如夏朝建立者、孔子的政治主张、开元盛世、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政治原因、瓦舍、《汉谟拉比法典》、斯大林模式。

二、试题评价(1)简洁明快,难度适中。

2013 年中考试卷没有繁杂的语言表述,也没有过多的热点迎合。

题干和材料简洁明了、直达主题,版面活泼优美、赏心悦目,让人如沐春风、清新自然。

所有考查内容紧扣《考纲》,能级要求都低于或持平《考纲》能级要求。

材料题学生只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就能轻松作答。

材料题有5 分左右的考查内容因设问的角度比较新颖或需综合概括,部分学生做起来有点犹豫或困难。

但总的来说,这份试卷难度适中,符合易、中、难7:2:1的比例,面向了学生全体,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图文并茂,考查能力。

试题沿用了近年来命题素材丰富的特征,以电影、童谣、地方史、诗歌、图表、报刊社论、历史论著、人物言论、漫画等入题,活化历史,精心设问,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考查重要历史知识点和基本技能。

①运用时序和地域概念,对历史史实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如第2 题,必须记得《史记》记述的时段;第6条要先计算出杨老先生的出生年代,然后得出童谣写作的时期;第17 题、24(3)亦然。

又如第3、5、12 题只要抓住地点“新疆”“圆明园”“两河流域”,选出正确答案是非常容易的。

②史料解读能力。

试卷上最常见的是文字史料。

稳中有变 变中求新

稳中有变 变中求新

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作者:冯汝汉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4年第25期年年岁岁话中考,岁岁年年感受新。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中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014年中考作文命题又让我们眼前一亮。

笔者搜集了全国107个考区共121道作文题,从中可以看出命题者都能遵照新版课程标准之要求,所拟作文题更加鲜活,更加多元,更加富有时代内涵,更加有利于考生尽情写出成长感受。

概括起来,其特点主要有:首先,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请看2012—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型一览表:从上表可知,121道文题仍是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四种形式并存。

话题作文再次“降温”,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都有不同幅度的“升温”。

全命题作文继续“走俏”,且注入了新的活力。

“稳中有变”主要表现在:①半命题有缩小写作范围的趋势,给考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譬如,南京题《只是因为____》,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中选择一个,使这道半命题变为“三选一”,考生选择的空间被限制了,将写作范围控制在一定的情境中。

②许多题目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形象。

仅以江苏为例,扬州的《闲对风光独自游》、南通的《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无锡的《春天,毕竟是春天》、镇江的《走近了,才知道》、泰州的《从终点出发》等题目具体形象,能够引发考生联想,牵出相关写作材料。

③有的考区文体打开“诗戒”,让喜欢诗歌的考生大胆地写诗言志。

譬如安徽题提出“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之要求,浙江宁波、山东济宁、东营等题的写作要求中一改往年的“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为“文体不限”,山东济南、聊城、浙江温州分别明确“如写成诗歌,则不少于20行、15行、16行”之要求。

④大作文外增加微作文。

譬如江苏无锡除了大作文《春天,毕竟是春天》外,还增加了“微写作”,题目是“不要虐待动物”。

北京市中考语文考纲新增了“情境作文”,即10分的“微写作”。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人们对于未来的展望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对于企业和社会组织而言,面对未知的未来,稳中求变和变中求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营策略。

稳中求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稳中求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稳指的是保持企业本身的品牌形象、管理模式和市场定位不变,即公司的“家底”要保证稳定。

变指的是不断地进行内部改革、持续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以保证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振兴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公司的灵魂,其所含的价值观和信仰对公司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稳中求变是指在企业文化方面保持基本、核心、不变的理念和价值观不动摇,但在细节和内容上能够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和时代的变革。

提升管理水平稳中求变也是指企业应在管理标准、流程和人员激励上持续地提升。

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要将自己摆上一个全球化的层面,紧密围绕“打造全球卓越企业”的目标,通过不断地学习、改进管理标准与流程,提升人员激励和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数据化决策稳中求变也指企业在数据化管理方面迎头赶上。

数据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对于各类数据源进行更为准确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这样企业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调整,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对于未来具有更好的应对能力和预判能力。

变中求新变中求新是指企业在核心上必须有所改变,长期持续的伴随着变化才有可能创造新的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敢于面对变化,从而开创出新道路。

技术的创新随着市场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更新换代,企业必须抓住机会,不断地从技术方面进行创新。

比如,企业可以从产品、流程、服务等方面出发,立足于技术的创新,来提升产品的质量、加强流程的透明度和提高服务的质量。

创新的产品和业务模式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创新的产品和业务模式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比如在互联网+时代中,有很多企业发掘互联网的优势,面向更广泛的市场进行创新型产品的研发和营销,然后进行市场推广,获得了极为不错的市场口碑和用户反馈。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稳”字当头
1.重视基础,突出主干
试题仍然立足于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科基础知识、 试题仍然立足于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科基础知识、 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没有偏题怪题。 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没有偏题怪题。很多选择题对基础知识的考 查很明显,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基础知识后,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查很明显,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基础知识后,题目就会迎刃而解,如 18题 18题:“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社会主 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社会主 ”“ 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19题的“ 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19题的“文化建设是思想道 题的 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等都是 ”“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明显的错误选项,考生只要基础知识扎实,就不会做错。 明显的错误选项,考生只要基础知识扎实,就不会做错。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二)“变”在其中
1.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关注 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2008年文综试题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立意, 2008年文综试题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立意,实现了 年文综试题从知识 命题原则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立意和素质立意并重的 过渡。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情感、 过渡。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如第21 21题 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 28第 态度、价值观。如第21题“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第28第 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29第 问概括“ ⑶问“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第29第⑴问概括“家庭消费方 面发生的主要变化” 36、37题 谈谈你的看法” 认识” 面发生的主要变化”、第36、37题“谈谈你的看法”或“认识” 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 等,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体现人文关 怀。 整份试题力求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整份试题力求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引导学生增强社 会责任感和价值判断能力。素质教育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体现, 会责任感和价值判断能力。素质教育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体现, 也将对全省新课程改革起到显著的导向作用, 也将对全省新课程改革起到显著的导向作用,从而有利于素质教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育的进一步推进。 育的进一步推进。

变中求稳,稳中求新--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变中求稳,稳中求新--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考查 了两个离子方程式 , 共计4 分 。选择题第 1 0 题离
子方程式 正误判 断 的考查算 作化 学用语 的考 查 的 话, 也只有6 分。 这样必答题8 5 分, 今年化学 用语考查 只占了l 0 分。 2 0 1 3 年的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突 出考查学科 的 核心知识 、 主干知识和 “ 四能 ” , 坚持 以能力测试 为主 导, 不 回避 热 点 , 试 题 理 性 回 归教 材 。 如 必 考 题 中的 7 道选择题 ( 6 分/ 题, 共4 2 分) , 分别 考查了离子方程式 的正误判断 , 阿伏伽德罗常数 , 电化学 、 盖斯 定律 的 应用 , K S P 及溶液p H 计算 。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作为 新课 改新增加 内容 以前均有考查 , 2 0 1 3 新课 标高考 理综 化学试题 出现在第 2 8 题, 2 0 1 3 新课标 高考理综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题基 本上 和2 0 1 2 新课标 高考 理综化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题基本一样 ,均 以苯 的 同系物为载体考查有机物的相关化学性质 。 ( 3 ) 试 题 结构 稳 定 遵循考纲 ,表现在试卷 的结构方 面——教材有 必修 模块和选修模块 , 2 0 1 3 新课标 理综化学 试题满 分1 0 0 分, 有必考 和选考 两部分试题组成 , 即为我们 常说 的超量命题 , 限量答题 。必考题( 8 5 分) 含7 道单 选题 和3 道简答题 , 选考题( 1 5 分) 含3 道简答题 , 分别 来 自《 化学 与技术》 选修模块 、 《 物质 结构与性质 》 选 修模块 和《 有机化学基础》 选 修模块 , 考生任选 1 题作 答。 试题结构和 1 1 、 1 2 年 的新课标高考理综试题完全 样。2 0 1 3 年 的化学试题题境简单 、 设问直接 , 考生 容易理解题意 , 试题涉及较广泛 的基础知识 , 突出中 学化学的重点 和难点 ,体现重点知识 的考点相对稳 定的精神 , 这样命题既有利于控制全卷 的难度 , 又有 利于引导考生重视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 、 基 本 经 验 的落 实 。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历史试题简评东阳市教研室胡龙品今年是浙江省进入新高考的第三年,今年的历史试卷充分体现了浙江省单独命题以来命题思路和技巧的稳打稳扎与日臻成熟,平实而不平庸,稳重而不失灵动,继承中又带着创新,重视主干知识、思维创新、价值观引领,符合学情生情。

整体而言体现出在求稳中求变、在求变中求新。

在立足历史学科、关注社会生活、体现新课程理念方面,对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研究今年的高考卷,对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改进和完善中学历史教学,备考来年的高考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一、试题命题特点(一)注重主干知识,突出能力考察与前两年的试卷相比,2011年注重在平稳中过渡,整份试卷注重主干知识,把教材的内容在试题中活化、迁移。

知识的落脚点和选项的设置都贴近学生的学情,与中学教学相吻合,依托课本又超越课本。

以选择题为例,第13题(唐宋五大名窑)、第15题(会馆)、第16题(新文化运动)、第16题(西安事变)、第21题(马克思主义传播)、第22题(印象主义画派)都是以相关的教材主干知识为依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根据这些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体现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

非选择题第38题第(1)问考察分封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三个主干知识;第(2)问根据第一问的答案考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39题第(1)考察《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二战爆发、苏德战争爆发、《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雅尔塔会议、苏军攻克柏林这些基本历史史实。

让学生阐述苏联在这些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

(二)创设材料情境,活化所学知识与前两年的试卷相比,2011年整个试卷秉持了“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题理念,除了选择题的第12题和第23题采用直接表述以外,其余题目都创设了材料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又没有完全脱离学生所学知识,通过问题激活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稳妥推进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稳妥推进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稳妥推进,稳中有变,变中求新--------2009年浙江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及2010年备考复习建议温州市第十五中学李荣强由于2009年是浙江省理综自主命题的第一年,所以试卷追求的是“稳妥推进,稳中求变”的思想,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今年试题的命题思路清晰,充分体现“稳妥推进,稳中求变”的鲜明特点,体现了向新课程的过度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主要还是基本理论知识:新课程增加的知识在选择题中体现的比较明显,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和实验化学中实验原理都是新的知识,占的比值为2道题共12分值。

这也说明了新旧教材的不同,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课改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未来高考发展的趋势——“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非选择题的考查内容都在意料之中:第27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对速率平衡的影响条件,要求学生学会对图表的阅读能力,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绘画能力等知识,本题主要来源于课本《化学反应原理》。

题型很平常,非常接近平时训练的题型和难度,符合样卷类型。

第28题考查学生阅读实验装置的能力,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以实验为载体的科学探究性试题的面世,是化学高考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2009年浙江高考化学部分试题能够较理想地以物质制备、生产流程、环保和物质性质等为探究载体,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体现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高低。

尤其第27、28题两道题的确彰显了高水平的探究性,考生要想比较顺利地对文字、图形、表格、流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归类,确实要求考生须通过实验探究与思维加工,再与所学知识进行关联和整合,方能圆满解决此类题。

对2009高考实验题具体分析如下:一、2009年新考纲要求与2009年高考实验题内容对照二、实验专题新考题变化今年高考试卷与往年相比总体上还是以平稳过渡为主,稳中有变化,与今年高考的命题主导思想吻合。

稳中求新稳中求变——2018年高考成语、语病、补写题评析

稳中求新稳中求变——2018年高考成语、语病、补写题评析

稳中求新稳中求变———2018年高考成语、语病、补写题评析■陕西省商洛市商南高级中学韩延明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教育部修订颁布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既体现新“考试大纲”的精神,又尽量保持与往年的衔接照应,以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试题的“新颖”“变化”突出表现在第三大题“语言文字运用”的第17、18、19题。

这三道试题继续考查成语运用、语病辨析和句子补写三种能力。

与2017年相比,考点不变,题量不变,继续保持稳定态势,但在命题形式上大胆创新,变化之大前所未有。

三道试题均从一篇阅读材料出发来设题。

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采取了回到文章中填空的方式;考查病句,改变了以往正确或错误四选一的命题模式,而是在文章中设置病句,让考生选择修改恰当的一句;补写题改变了过去主观题的形式,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考查考生对句子结构等方面的掌握。

仔细比对,全国卷三套试题对成语运用、语病辨析和句子补写的考查,同中有异,相互补充,体现出有机的统一。

其相同点有三个:一是综合性强。

从形式上看,三套试题都将三个考点融合在同一语言材料之中,相当于增加了一道阅读题,在具体的、相对完整的语境中,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从语言基础的角度上看,由于有了短文语境的辅助,题目的难度与往年相当,但是增加了阅读量,强调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是考点相同。

试题考查的都是成语运用、语病辨析、句子补写三个考点,而且考查的重点都在辨析能力和精准度,如义近成语、形近成语的辨析,不同语气及表达方式的句子的辨析,以及语言是否连贯、简明的辨析。

三是题型相同。

与之前不同,句子补写由主观题改为客观题,这样,三道试题都以选择题的方式命制,重在考查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四是试题位置和分值相同。

三道“选择题”都处于第17、18、19题的位置,分值都是每题3分。

2018年全国卷三套试题对成语、语病和补写的考查,都是结合材料阅读设题,文字表述及题目设置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作者:薛莲
来源:《成才之路》2013年第32期
一、总体印象
2013年泰州中考历史试卷保持了中考试卷的稳定性,题型题量没有变化。

考点分布九年级略少,占30%,八年级略多,占40%,七年级正常,占30%。

整张试卷涉及约40个考点,不特别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侧重于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考查。

重点内容反复考查,不因去年考过而回避,如清闭关政策、辛亥革命、中美关系改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等。

《2013年泰州市中考历史科考试大纲》新增或变动的考点在试卷中明显体现,如夏朝建立者、孔子的政治主张、开元盛世、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政治原因、瓦舍、《汉谟拉比法典》、斯大林模式。

二、试题评价
(1)简洁明快,难度适中。

2013年中考试卷没有繁杂的语言表述,也没有过多的热点迎合。

题干和材料简洁明了、直达主题,版面活泼优美、赏心悦目,让人如沐春风、清新自然。

所有考查内容紧扣《考纲》,能级要求都低于或持平《考纲》能级要求。

材料题学生只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就能轻松作答。

材料题有5分左右的考查内容因设问的角度比较新颖或需综合概括,部分学生做起来有点犹豫或困难。

但总的来说,这份试卷难度适中,符合易、中、难7:2:1的比例,面向了学生全体,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图文并茂,考查能力。

试题沿用了近年来命题素材丰富的特征,以电影、童谣、地方史、诗歌、图表、报刊社论、历史论著、人物言论、漫画等入题,活化历史,精心设问,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考查重要历史知识点和基本技能。

①运用时序和地域概念,对历史史实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如第2题,必须记得《史记》记述的时段;第6条要先计算出杨老先生的出生年代,然后得出童谣写作的时期;第17题、24(3)亦然。

又如第3、5、12题只要抓住地点“新疆”“圆明园”“两河流域”,选出正确答案是非常容易的。

②史料解读能力。

试卷上最常见的是文字史料。

如第8题用改编的《回乡偶书》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认识。

第15题用丘吉尔对斯大林的评价,考查斯大林模式。

数据图表也是史料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23(4)问“根据表格概括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就要求学生掌握看表格、做表格型材料题的方法。

表格中主要呈现了1978年、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的数据,学生按数据反映的情况直接作答即可。

24(3)问“结合柱状图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785年和1845年煤和钢铁年消费量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学生先要看懂柱状图,再联系英国在这一时间段与此有关的事件即可形成正确判断。

幽默有趣、意味深长的史料是漫画。

24(4)问一幅漫画上画着冒着浓烟的烟囱、排放的污水,一幅漫画呈现了拥挤的交通,答案显而易见,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

③提炼和概括能力。

如21(3)“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做这类题目,学生首先
要知道每幅图片反映的信息,如图一(图略)说明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意识;图二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商业繁荣的产物;图三展示了宋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根据这些信息,概括主题就非常容易了。

22(3)“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需要学生具备从一段话中寻找中心句的能力。

(3)接轨高中,凸显梯度。

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继承发展,是泰州中考命题的原则。

今年中考试卷与前几年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关注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

加大经济史考查比重,设问限定角度,开放性问题形式灵活多样。

如此一来,凸显了试卷的梯度,形成了一定的区分度,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水平的考生得到了有效甄别。

如21(1)“从政治的角度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1(4)“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2(4)“分析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

”23(2)“唐太宗是实践孔孟治国思想的典范,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统治政策”。

都是要求学生根据角度答题的。

又如21(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23(5)“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24(5)“第二组同学打算在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一篇短文,题目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请你帮助他们列出简要提纲。

”这三道开放性问题三种风格,形式多变,而不像以前试卷上启示类、认识类开放性问题一种模式,显得单一刻板。

(4)期待圆梦,弘扬爱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青年学生去奋斗去实现,所以历史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弘扬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责任感、呼唤时代正能量。

第22题以“民族复兴”为切入口,考查了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香港回归等内容。

第23题以“民生”问题为切入口,考查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唐太宗“贞观新政”、唐玄宗“开元盛世”、三民主义、改革开放及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5)白璧微瑕,出卷之难。

一些选择题和材料题平时我们都见过、做过,新颖感不够;《时代》封面“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3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表” 与2012年中考试卷雷同;第24题探究题知识点容量、时间跨度不大,没有能充分体现对学生思维过程和学习探究能力的考查。

知易行难,中考试卷年年出,各方面年年要有很大提升、创新实在不易。

不可否认,今年的中考试卷总体质量较高,比之以往,又向前迈了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