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转型升级思路及重点项目

合集下载

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一、产业定位和目标1.1产业定位:将不锈钢产业定位为高端制造业核心领域,注重发展高压容器、超导材料、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

1.2目标:到2025年,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不锈钢企业,实现不锈钢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进口依存度降至30%以下。

二、技术创新与研发2.1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设立不锈钢技术研发中心,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2.2建立不锈钢行业创新券制度,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研发。

2.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运营体系,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

三、优化产业结构3.1加快不锈钢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积极推进“互联网+”发展,引入智能制造技术,提升不锈钢产业的数字化水平。

3.3培育和发展不锈钢下游产业,促进产业链深度集成。

四、加强国际合作4.1深化与国外优秀不锈钢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4.2扩大出口市场,探索新兴市场,加大对质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的出口力度。

4.3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标准机构的合作,提高不锈钢产品国际竞争力。

五、加强人才培养5.1加大对不锈钢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不锈钢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5.2开展行业技能竞赛和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5.3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

六、加强政策支持6.1减免不锈钢产业相关税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6.2优化不锈钢产业区域布局,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6.3建立健全不锈钢产业技术创新引导基金,支持企业科研与技术创新。

七、加强环境保护7.1加大对不锈钢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7.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不锈钢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7.3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八、加强监管与执法8.1建立健全不锈钢产业监管与执法机制,加强对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8.2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严禁出现低端劣质产品流入市场。

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分析

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分析

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不断升级也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企业都需要寻求一条有效的路径和对策,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针对目前的现状,国家应重视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企业也应该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更新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二、市场变化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产业企业需要适应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销售方式。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并在销售方面提供更加专业和贴心的服务。

三、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也应向国际市场拓展。

企业需要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市场需求,并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和营销。

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企业应遵守当地的法规和规定,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人才队伍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人才队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企业需要有一支具备创新意识和实战经验的团队。

同时,国家也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五、资金支持资金支持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应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研究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企业也应主动寻求资金支持,积极筹集各种经费,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支持。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对策分析的探讨。

在这个变革的时期,企业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决心来进行调整和升级,同时也需要国家的政策和支持。

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钢铁行业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钢铁行业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钢铁行业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钢铁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资源约束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钢铁行业必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首先,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如高端钢材的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加强产学研合作。

钢铁企业应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此外,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二、优化产品结构目前,我国钢铁产品存在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因此,优化产品结构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要提高高端钢材的生产比例。

加大对高强度汽车板、高性能电工钢、高档不锈钢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满足汽车、航空航天、能源等高端制造业的需求。

同时,加强对特种钢材的研发和生产,如耐蚀钢、耐磨钢、高温合金等,拓展钢铁产品的应用领域。

另一方面,要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例如,为建筑行业提供具有防火、抗震、耐腐蚀等特殊性能的钢材,为机械制造行业提供高精度、高强度的零部件用钢。

三、推进绿色发展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推进绿色发展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加强节能减排。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加大对污染物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实现达标排放甚至超低排放。

贯彻国办发〔2015〕62号文件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贯彻国办发〔2015〕62号文件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贯彻国办发〔2015〕62号文件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推动旅游投资和消费持续增长,深化旅游综合改革,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促进全省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为导向,以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不断扩大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各类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将山东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省旅游消费总额达到9000亿元,年均增长12.9%;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3.8次,年均增长10.2%。

到2020年,全省旅游消费总额达到1.2万亿元,年均增长11.2%;接待国内游客9亿人次,年均增长7%;接待入境游客550万人次,年均增长3.6%;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超过5次,年均增长10%。

旅游产品品质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构建起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城市、旅游度假区、旅游特色镇村等多层次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建立安全卫生、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基础设施完备的环境,旅游业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动力产业、协调发展的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的先导产业、开放发展的窗口产业、共享发展的民生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美丽文明新山东”的重要载体。

二、重点工作任务(一)以旅游目的地建设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1.科学编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以旅游为主导,用全域旅游思维、生态旅游理念,编制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融文化、教育、体育、交通、商贸、养生、养老于一体,增强宜居宜业宜游功能,将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国土利用、环境保护规划,强化相互衔接和协调,统筹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配置。

三化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三化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三化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三化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______对__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____”“互联网+”等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化发展为引领,以信息化应用为支撑,以智能化改造为主攻,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试范引领与全面推进、统筹推进与分业施策、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联动推进煤炭、电力、建材、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实施“三化”改造,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引领全市工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____年,通过“三化”改造,全市煤炭、电力、建材、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融合发展深入推进,集聚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更有成效,成为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绿色化: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体系全面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基本完成,重点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以及节能降耗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同行业平均或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别比“十二五”末降低__%、__%以上,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__%以上。

——信息化:积极推进_G网络建设,____年底前新一代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和主要县城全覆盖。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水平明显提高,建成投运__工业大数据平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___%实现“上云”,中小企业“上云”率达到__%以上,培育“数字企业”____户以上、“两化融合”贯标企业__户以上。

——智能化:落实工业互联网发展“___行动”,积极探索_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大数据+”在传统产业领域的融合应用。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保持企业竞争力,企业需要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计划。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

1.产业定位和目标设定首先,企业需要对产业进行清晰的定位,明确其所处行业的状况和发展方向。

然后,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包括市场份额、利润增长、技术创新等。

这些目标需要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相匹配,并具有可度量性和可操作性。

2.客户需求调研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趋势,以便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方向。

这可以通过与现有客户的交流、行业报告的研究、竞争对手的调研以及社交媒体分析等方式来进行。

3.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为了实现产业升级,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这包括与科研院所、高校或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4.人才培养和组织架构优化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和组织架构。

企业应该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通过培训和绩效考核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优化组织架构,减少决策层级,提高沟通和协作效率。

5.资金和资源调配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企业应该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寻找合适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享资源和风险,减少开支并提高效益。

6.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成功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企业应该制定全面的市场推广计划,通过广告、宣传、促销等方式,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7.监测和评估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企业应建立监测指标和评估体系,对转型升级的进展和效果进行跟踪和分析。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产业转型升级是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优化,使其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

为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包括财政激励、减税和减费、技术研发支持等,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政策支持的重点应放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创业。

2.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的资金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同时,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建立产业联盟、产业园区等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创新研发、共享资源等合作项目。

同时,还可以引进优质的创新资源,吸引相关企业和机构进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同时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创新。

通过建立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5. 加强市场拓展和营销能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面向市场,加强营销能力和品牌建设。

政府可以加大对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宣传支持,提供相应的市场信息和市场准入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市场入口难题。

6. 推动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应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供应链的建立。

7.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和研发,在新兴产业中培育壮大一批有实力的企业。

总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和市场拓展;企业要加强创新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营销能力;市场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机会。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包括:
1.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实现制造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推动数字化生产、智能制造设备、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2.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重点推动节能减排、资源有效利用、环境友好材料等绿色技术的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3.创新驱动:重点推动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加强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一批技术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4.服务化转型:重点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加强售后服务、技术服务等服务领域的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5.跨界融合:重点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开发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化转型升级思路及重点项目
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搞好优质安全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合作社为主攻方向,加快科技创新,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市农业跨越式发展。

重点围绕产业技术升级、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调整、质量和效益提升、发展方式转型、营销业态升级等方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二、具体五大项目
1、加快建设年产20亿公斤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按照"做大总量、提升加工、集群发展、跨越赶超"的要求,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粮食、油料、畜禽、蔬菜、果品等产业加工水平。

做大做强粮食加工业。

重点支持高密恒丰、望乡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面粉加工及传统面制主食品生产,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开发生产特色保健挂面、调理快餐面、方便食品等多品种、多档次的面制食品。

突出发展肉食深加工。

重点支持安丘振祥食品公司等加强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等产品精深加工,增加肉制品加工品种,提高肉制品加工能力。

发展特色蔬菜加工业。

重点发展食用菌、安全食品等精深加工,
扶持发展蔬菜保鲜冷藏、速冻加工和脱水加工,努力推进农产品进出口。

2、培育壮大20家龙头企业项目。

坚持政策扶持、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多元投入的方法,通过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加大扶持政策落实力度,突出扶持粮食、蔬菜、畜牧等产业重点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迅速扩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份额。

积极支持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盘活资本,整合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打造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和行业"航母",增强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3、积极推进1万亩标准化种养基地项目。

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优势农产品集中区兴建生产基地。

鼓励加工企业通过订立产销合同、开展经济合作等方式,直接参与加工专用原料生产,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加工专用原料基地。

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与高产创建示范片、健康养殖小区、标准化园艺基地建设等项目的有效对接方式和联结机制。

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推进农产品包装标识上市,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记录,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国家标准采标力度,建立农产品质量档案和可追溯制度。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设施农业和原料基地建设,培育形成满足不同层次加工需要的农产品生产集中区和优势产业带。

4、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项目。

积极推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按照"加快培育一批、迅速规范一批、努力提升一批"的工作要求,多主体培育以农户为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抓好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

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和吸收基地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产品、劳力、资金参股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适当反哺农民,提高农民收益,实现农企"双赢"。

5、抓好投资4.5亿元财银合作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在寿光维多利现代农业发展公司、诸城中丰粮油物流有限公司、滨海山东中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昌乐山东三洲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潍坊分行合作贷款4.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3.9亿元,流动资金贷款6000万元,由中央财政进行贷款贴息,重点搞农产品精品物流园、粮食物流中心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