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七年级的第一节活动课,可以分为三个小活动。

第一个阶段是探究“寻找历史”的途径。师生合作,广泛的搜集意见,大致列出寻找途径,供学生在后面的活动中作为参考和依据。

第二个阶段是“寻找历史”。以兴趣为导向,以小组为单位,以开放性原则,将寻找历史的路程上所出现的趣事记录下来。

第三个阶段是展示历史。以分组的形式,通过演讲、模拟导游、展示幻灯片的方式将在“寻找历史”的过程中所记录下来的内容展示给大家,并且做出评价。

在本节课的整个流程中,无论是对途径的征集、小组的讨论还是展示评价,都需要建立在高度开放和协作的历史课堂之上,而互联网络就是这种开放性和协作的最好工具和体现。所以这节课我选择了网络历史教学。

学生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课程,在一开始的学习中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并获得初步的历史学科思维与方法,至关重要。故本节课就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获取探寻历史的方法为首要的目标,同时注重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实现方面,本节课需要学生提前掌握信息网络的相关技术。通过调查,学生已经普遍掌握网络投票、论坛交流、幻灯片制作三个方面,在活动进行前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几分钟的网络地图应用指导便可。

活动目标

1、通过在多种资源中寻找历史,对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重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生的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开放式的评价,培养学生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和自信心。

3、通过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探究、历史文化名人、英雄人物和事迹等,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流程

[说明]柯林武德说:今天由昨天而来,今天里面就包括有昨天。而昨天里面复有前天,由此上溯以至于远古;过去的历史今天仍然存在着,它并没有死去。大江东去,淘尽了千古风

流人物,淘不尽的却是他们曾经奋斗过、挣扎过的历史的痕迹。透过一座古城池、一个古战场、一块石碑,一枚古币、一幅字、一卷画、一套古色古香的家居摆设,像一条条航路,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这时候,历史就不再遥远,不再抽象。

[投票]在活动课以前,通过投票形式,汇总教师与学生的想法,大致列出寻找历史的途径。为学生“寻找历史”的活动提供线索,学生可以依此挑选“研究途径”,可以自由的与同道之士组成小组共同探究,也可自成一家搞单干。在找到各种寻找历史的途径之后,需要去逐个落实,这是一个学习相关知识的最佳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过程。

历史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朝代或者某个地域,它是贯穿整个人类发展阶段和人类生存地域的。要想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寻找历史,途径越多,收获也就越大,成就感、自信心也就越强。

[探究]

学生根据研究途径的不同,在论坛上参与到自己的讨论小组,并且协调分配任务。在论坛的小组讨论区内围绕着小组选定的途径而进行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之中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允许组内或者组外任何成员,乃至非本班的同学但拥有共同爱好者进行讨论、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在网络时代如何通过互联网与别人进行交流、协作,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必备的技能之一。

通过在探究过程当中对于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问题的综合能力。

[汇总]

在小组活动区内,通过投票评选出小组的优秀作品,以此进行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并将这些成果进行展示。

开放形式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说话的语言艺术。而通过展示,学生在收获成功的基础之上,收获了自信。

[展示]

在同学们的参与之下,在寻找历史的征程上,我们又开辟了、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新航路。接下来就让我们沿着航路去寻找、重温那已逝的岁月。分成了三种方式进行展示:

1、旅游组:在活动期间,将寻找到的历史,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利用地图和地图上面的标注,设计一条文化旅游路线,并且介绍沿线的历史风景。

2、讲演组:一桌、一椅、一人,讲述发生在历史长河中沉浮的那些人和物。

3、展示组:以寻找到的历史为素材制作出精美的幻灯片,拉近历史与我们的距离,讲述这些幻灯片背后的故事。

在展示的过程之中,学生需要使用课件制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网络地图软件,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并且通过网络地图,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总结

1、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课堂已经不再限定于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固定的参与人。在这堂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一个或者几个活动小组,而小组的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而开放性的评价和参与,最大限度的扩大了活动的全面。乃至,活动课结束之后,活动小组、网络地图仍然可以伴随学生,随时参与到这个开放的活动中来。

2.活动的成功,肯定了学生的创作力。肯定大家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让每个同学在分享成功的同时,平添一份为班级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而就活动内容,通过学生设置问题、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了面对困难、永不妥协的优秀品质

历史活动课教案

历史活动课教案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一寻找历史》 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关注 身边的历史。 2、逐渐形成历史的方法,并在其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 3、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 4、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代表参与交流的能力。 5、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一个长期性的平台、创办一个长期性的园地。 活动过程: 1、广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①《我家的历史》。让学生展开家庭调查,可写“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有小学生活等内容;或请家长帮助,制作一份家庭亲属世系表,写出从高祖、父母到“我”这一辈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并标出性别的称谓。 ②《我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让学生收集曾经参观过的名胜古迹的有着介绍资料、照片和门票等,制成一份图片说明。或用一张8开

的素描纸,分别贴上各个名胜古迹的图片、照片和门票,并写上简单的图片说明。 ③《我所喜欢的历史人物》。让学生收集一位自己最喜爱或最熟悉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并用一张8开的素描纸,画出历史人物的肖像。 [ ④《我读过的历史书籍》。让学生列出读过的历史书籍,并写出内容简介;或让学生把书带到课堂上来,准备向同学们介绍和推荐。 ⑤《我看过的历史电视剧和电影》。让学生列出看过的有着历史电视剧和电影的名称,尽可能找到相关的剧照,并写出故事梗概。 2、每个小组推荐1、2名代表讲述。若有不完善者,可由其他同学补充。 3、本着“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由师生共同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组。活动小结: 通过本节课活动,学生纷纷呈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由于学生动脑想了,动手找了,动眼看了,动口讲了,从而亲身体会和感受了历史的真正存在,发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昨天的一切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一切即是明天的历史。 【篇二: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奇思异想】 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奇思异想 } ——《公元纪年法》活动课教学设计 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王焕龙 一、活动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授课人:

【情景导入】 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 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 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冋走近北京人 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 的兴趣,。冋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21课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清北京城和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2、了解长城的建造、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图片,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2、展示和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悟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长城的学习,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时期,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气势宏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正是其杰出的代表,凝聚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性、本质及精华,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浓郁色彩,展示了我们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学情分析 故宫和长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两座文化遗址,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多数学生都听说过。但是课前经过调查,去过北京的学生很少,因此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采用了材料收集、教师引导、图片观察、小组交流、畅谈感悟、体会突破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故宫和长城。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精讲深化、设疑讨论、列表分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 问题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步骤: 自学检测 做《导与练》上的填空和选择题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临高二中历史科 一.课题:走进临高的历史 二.教学背景 此次学生亲自参与历史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考察、参观、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了解临高的本土文化,,让学生了解在自己身边的发生过的历史事 件、存在的历史痕迹,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历史,感受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让学生知道临高的历史文物,历史名人等, 进一步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历史文物的定义和现况; 2、了解临高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 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借助网络查找有关临高历史古迹的资料,并能用电子简报、幻灯片等形 式整理加工信息。并结合经济学原理、社会公德、环境保护意识等,从多角度提 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 收集有关临高历史的资料,探讨问题,能由探讨活动获得发现和新的认知,培养出对研究问题的信心和乐趣。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现探究 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导入1、出示临高历史古迹的相片。 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提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历史文物 你对临高的文物古迹有什么了解呢? 创设情景,引 出本课主题: 走进临高的历

新课3、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文物古迹以及临高文物古迹的现状。 4、指导学生查找临高文物古迹的现状。 史。 提出和选择课题1、教师提问:你会选择什么作为你的研究方向? 2、小组讨论,通过对文物古迹的认识,确立研究的大致方向。 3、在老师的帮助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终确定课题。例如“身边的 古迹”“古迹的风光”“文物建筑的保护”等。 从课题内容和 目标、课题的可 行性和探究性、 等多角度出发, 帮助学生确定 课题。 活动过程一、搜集资料。 通过访问、上网搜索、上图书馆查阅等方式进行。活动分两个阶段 进行:(1)寻找学校附近、家附近的文物古迹,询问身边的人临高有什 么文物古迹。(2)按开始的分工各小组进行资料的搜集,例如上网查找、 到图书馆查找、在报纸上查阅、询问专家等。并对搜集回来的资料进行 删选,整理。 网络搜索:临高的文物古迹、临高的历史名人、临高的文物古迹 二、社会调查 (1)下课后可以到公园询问老人;然后到居委会等有关部分进行 采访调查,找找临高的文物古迹。 (2)周末时可以到博物馆、文史馆、图书馆和网上查询本地区的 历史资料,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文物古迹。 三、参观访问 1、参观临高角,知道解放海南岛的历史。 2、参观临高的文庙古寺,了解临高的过去与现在。 通过让学生访 问老师、家里的 老人等,让学生 对临高的文物 古迹有大概的 认识和了解。 交流所研究的 成果,对成果进 行展示,总结本 次活动。 小结:同学们,你们对临高的历史古迹有什么了解呢?请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一下。 四、展示活动 1、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包括采访稿,调查表,小相 册、照片、倡议书等。 2、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谈学习的体会。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授课教师:严力学校:椑南中心校 教材:____七年级历史_____第__二__章(单元) 第__5__节(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 教案 21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七年级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基础。依据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以及教材的“弹性”,本课设计着眼于“史前到南北朝时期”“身边”的历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主要史前遗迹、古城遗址、名人足迹、以及村社地名与姓氏由来等,理解历史就在身边。 2.通过调查、访问,以及对有关资料的收集、阅读、整理等,理解学习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3.通过活动,理解家乡历史的演变,感受和认识历史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难点】感受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针对不同乡镇的历史,重新划分学习小组。即史前遗迹组(赣马镇、城头镇)、古城遗址组(班庄镇、塔山镇、海头镇)、名人足迹组(夹山乡、金山镇);另外,村社名称和姓氏由来让全班学生参与。主要方法是调查、访谈、讲述、讨论、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每当提起历史,我们都会认为历史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观看《赣榆印象》,体会赣榆古今变化。 师:这段视频再现了赣榆的昨天与今天。同学们想要了解这些历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历史的变化。 [学习新课] 师(PPT):(展示)《赣榆区地图》 我们的家乡——赣榆区,有“黄海明珠”的美称。她位于江苏省东北端、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临东海县,北与山东省的临沂、日照市接壤,南以新沭河为界,同海州区毗邻。全区面积140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9.9万。我们再来看一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乡镇?大家来看一下地图 师(PPT):《赣榆区行政区划》 赣榆一共有18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24个村委会。 那么,从远古至南北朝时期,赣榆有哪些史前遗迹、古城遗址、名人足迹?你的村庄、你的姓氏是怎样由来的?课前老师已经发配好任务,并且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这上面三个组同学,有的已经把材料给老师了,并且帮助老师一起完成了课件制作。接下来有他们为同学们展示成果。首先请第一组同学——史前遗迹组闪亮登场! 第一组:史前遗迹组(板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2018年秋最新编辑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16年秋改版最新审定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6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北京人基本概况。 【学习难点】 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归纳梳理,识记1到3题的知识点。第3题注意让学生结合前面内容比较归纳。

方法指导二: 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点。教学生学会使用歌谣的方法记忆重要知识点: 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北京人在周口店, 会用工具人形显。 山顶洞人不一般, 磨制石器把空钻。 长相更像现代人, 人工取火能御寒。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部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9 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11课时 [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 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初经济的繁荣” 1)、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4、大运河的开通 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 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打出讨论题后,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论据”: 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 ②思考〔动脑筋〕2提出的问题; ③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 ④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决定了老师对待教学的一个态度,同时也是对教学课程的态度与责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_教案1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表格、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目标。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 (2)通过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我们就身边的变化说起,主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探讨。下面请各个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做好展示准备。 学生活动:汇总本组成员搜集的资料。 二、授课环节 1、老师:有请第一组的同学,大家欢迎。 同学A:欢迎大家来到“服装展放映厅”。喜怒哀乐勾画出不同的人生,衣食住行承载着变幻的生活,有请我们的“衣秀”秀一下,秀出服饰的变化。

同学B:改革开放前,流行的服饰都印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绿军装、列宁服、旧事旗袍、白衬衫蓝裤子、中山装等,改革开放后,流行的服饰张扬着个性,色彩艳丽的服饰无不透漏着时尚的气息,优雅的职业装、可爱的蕾丝公主裙、清新田园套装、个性的乞丐服。。。 同学A:是啊,将完美视为一种标准,将不完美视为独一无二的特色与创新。 同学B:曾经的时尚演绎着曲阳的生活变化,而未来的时尚潮流将由我们引领! 老师总结:改革开放前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需要凭布票来购买。在当今社会,服饰不仅仅是遮羞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显示风度的一种方式。 2、老师:感谢第一组同学的精彩演说。下面有请第二组的同学给我讲解饮食方面的变化。 主持人:你知道有哪些野菜可以食用吗?(在盒子里拿出一些野菜让大家辨认) 马齿苋、蒲公英、香椿、荠菜、人情菜、车前草、灰菜 主持人:下面请大家观看一组图片(玉米面饼子、红薯面窝头、豆渣饼子、杂面条)老师对这些食物熟悉不? 老师:太熟悉了,小时候我家饭桌上最多的就是玉米饼子,咬一口,越吃越多,难以下咽,印象太深刻了!此生不再留恋此物!(大家笑) 主持人:以前的人们吃的怎么样? 学生:不好 主持人:说明当时中国的食品比较匮乏。大家看我们现在的饭桌(出示图片)今天我们不仅吃的好,而且还讲究营养均衡。我们曲阳还有闻名全国的特产哦。下面让我们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曲阳的特产。 同学A:曲阳鸭梨——曲阳鸭梨是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特产。曲阳鸭梨果形美观,皮薄汁丰,核小肉细,甜脆爽心,因其具有清咳祛噪、润肺滋肾、明目怡神的功效而备受广大民众喜爱,特别是在东南亚市场久负盛名。曲阳县鸭梨种植主要分布在晓林乡和燕赵镇,鸭梨有着上千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两地党委、政府坚持“特色兴乡”战略,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鸭梨种植业。“一年春光惹人醉,万亩梨花作雪飞”。梨花怒放的花海,古老厚重的文化,勾勒出特有的梨乡风韵。曲阳县广邀天下宾朋相聚在梨花盛会,前来曲阳旅游、发展。 同学B:曲阳灵山缸炉烧饼——已历千年传承曲阳缸炉烧饼,是保定的有名小吃,据考证有千年的历史,堪称中国北方面食中的佼佼者。薄、香、酥、脆,这是曲阳缸炉烧饼最为人称道的特点。“薄”,是说缸炉烧饼薄似蝉翼,轻如熟宣。“香”,主要来源于芝麻。曲阳缸炉烧饼所用的芝麻需去皮炒熟,这样才能使芝麻细腻光滑,久嚼鲜美,越品越香。“酥”,指缸炉烧饼入口即碎,生津细嚼即化,假使失手落地,便如片片花瓣裂开。“脆”,指缸炉烧饼咀嚼干脆,不坚硬,软硬适宜,不粘牙,口感难忘。除了薄、香、酥、脆之外,缸炉烧饼还有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三国鼎立 宁远县教师进修学校刘平 【课程标准】 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史实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又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中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材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发挥的空间。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看过《三国演义》和相关读物,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在中学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学习过曹操的作品《龟虽寿》与《观沧海》,对曹操有一定的认识。 七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够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但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②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③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④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究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③通过音频《赤壁怀古》,联系语文知识创设历史情景 ④通过设置游戏对地图上错误信息的查找,使学生加深三国时期地理位置的认识 ⑤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重点和难点]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三、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四、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附:板书设计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四、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

最新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

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 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大巫岚初级中学黄秀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爆发、扩大、转折、胜利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历史材料,截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模拟战地采访,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情景和历史人物心态的创造性能力。通过撰写新闻稿件,举行新闻发布会,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搜集和交流材料,培养学生相互之间学习交流的良好习惯。通过模拟战地采访,培养学生的机智、灵敏、善于应对和揣摩人物心态的表现能力。 3.通过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明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各国人民的相互支持,浴血奋战,只有团结,才能战胜邪恶。 二、活动资源:历史教材,历史资料片,网上资源等。 三、活动准备: 1.由教师将所教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设定组长一人,由其负责将组员按照特长进行活动分工。每组设有记者,负责新闻采访、新闻稿件撰写和新闻的发布。记者的身份分别是苏联、美国、英国、德国四大国记者。每组再找一人,由他们担任苏联、美国、英国、德国四大国首脑的角色(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化装,能模仿所扮角色的言行,效果更好)。余下的组员也编成小组,根据需要分别扮演所需要的角色,如总统助理、首相秘书、总理办公室主任、主席的保镖、二

战时期的各国士兵、各国的普通群众等。在角色安排好以后,教师应指导各组组长,要求各组组员认真完成小组布置的任务。 2.采访顺序:可以按照二战的爆发、扩大、转折和胜利几个步骤顺序进行采访(为了增加真实情境,可在采访时设计一些情节以烘托气氛,如听音乐、看报纸等)。要求学生扮演者要态度认真严肃,具有专业素质。 3.采访记者要注意设计一些采访切入点或借助一些话题巧妙地进行采访,力求展示记者的聪明机智。被访者也要注意与之配合,但不可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浪费时间,影响活动的进行。若采访对象是军人,或是医生、军人的母亲,采访者要注意称谓、采访的方式和态度。 4.教师最好能同学生把采访的内容情节设计好,拟出采访的提纲、问的问题、采访的时间。注意所提问题一定要依据当时的历史情境,被访问者也要结合所处时代回答问题,使采访活动具有时代感、历史感。 四、活动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在教室里创设反法西斯战争的模拟场景。墙上图画,同学适当化妆,多媒体播放战争场面。经过布置,教室俨然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小战场”。 第二步:参与活动,学习知识。师生双方在模拟的“小战场”中学习。采访活动开始后,可以分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进行新闻发布;二是模拟新闻发布会,安排记者进行一些提问,对新闻内容进行质疑,等等。 第三步:总结教学,转化情感。临下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内容,启发学生通过“反法西斯战争”的“参与”和“活动”,自然地感悟到战争的残酷,感悟到世界人民的团结、英勇。并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区前列。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进度

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通过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领域内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以及观察、想象能力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2、过程与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这条主线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有哪些”。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

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以此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 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难点: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语一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设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模型?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导语二播放一段有关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的课件,然后提问:该片段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请大家预习课文。 导语三人从哪里来呢?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人由神创造的,像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我国的女蜗造人。二是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你同意哪一观点?学完了本课,你或许可能找到答案。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