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索绪尔与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理论的比较研究

索绪尔与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理论的比较研

No.12.2011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BeijingElectricPowerCollege教育改革与实践囤

索绪尔与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理论的比较研究

范洪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索绪尔与乔姆斯基是语言学界有深渊影响的两位语言学家,一个被称为语言学界的鼻祖;一个被称为语言学界划时代的

使者,对两位语言学家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关于语言与言语,普遍语法等相关理论,为学术研究奠定扎

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索绪尔;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理论

中图分类号:H3l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规约人类交流的有力工具,任何一种语

言都具备使该言语社区得以顺利交流的特点.因此本文结合索绪

尔与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比较两位语言学家相关理论的异同,并

结合相关语言现象加以解析.

,索绪尔的相关语言学理论

(一)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被称为2世纪语言学的开山鼻祖.对于

索绪尔而言,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语言系统现象,及语言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及语言各成分之间组合的规则.索绪尔将语言看为是任意的符号系统,并且提出了语言与言语;共时与历时等相关概念;他关于描写语言学与历史语言学的划分为他赢得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的殊荣.在索绪尔时代,描写语言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在语言学领域的地位日渐削弱.

众所周知,每一个伟大思想都是时代智慧的结晶,索绪尔也毫

不例外.在索绪尔的研究时代新语法主义(neogrammarians)比较流行,例如索绪尔的老师Osthoff和Brugmann,他们都非常强调语音学和方言学,而这两个研究领域关于声音变化的规律原则对索绪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声音的绝对性质是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结果.因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所以绝对没有理由说明声音的一种变化不适用于该声音的所有情况.声音系统是我们发出我们所说语言的工具,如果声音系统中的某个元素被加以修饰,那一定会产生不同的发生结果.例如,英语中的塞擦音S与唇齿音0,如果发音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势必会导致发音的混淆.如果整个体系发生了改变,那么这个发音体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但是整个体系发生变化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从某种程度卜而言,索绪尔证明自己是一个新语法学家,他也F常钦佩新语法学派所取得的成就,例

如该学派所提出的错误类~(falseanalogy)观点,尤其是其声音变

化效果的监控对于语言学的进化而言作用很大.同时索绪尔还受

到美国语言学家,耶鲁大学比较语言学家W.D.Whitney的深远影响,此时的索绪尔虽沿袭了新语法学派的传统,但却对语言符号系统提出了质疑.根据Whitney的观点,语言是建立在…定社会传

统上的机构,语言中包含有很多在某一言语社区很普遍的用法,这些用法是词语与形式的宝藏,其中每一个用法都是任意的和受到

定规约性的符号.

(二)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149.02

索绪尔的重要重要贡献主要取决于他的普通语言学理论.根

据索绪尔的观点,语言学家从不会试图决定正在研究的目标的性质,没有最基础的时间研究,一门科学也不会产生其合理的理论.

尽管《普通语占学课程》是索绪尔两名学生(查尔斯.巴利和阿尔帕特.薛施蔼)整理的的课堂笔记,但在其讲义中,索绪尔讨论了语言

的特点;规定了语言学家的任务;并对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语等

相关概念做出了历史性的区分,并描述了语言学中的符号学系统. l,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索绪尔的根本观点是: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他认为,语言是一

个符号系统,符号是施指(声音行象)和受指(概念)的联合.施指

与受指之间没有天然的联系.通过符号系统的任意性,索绪尔指

出卢音与意义;能指和所指没有自然的或无法避免的联系.语言(或文字)从本质上而言是任意的,按照这种任意性的观点我们对

周围任何事物的命名都是偶然任意的行为.例如:英语中用book

表达一种事物,而汉语则用/Shu/都是偶然任意的,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在语言学中存在两种影响语言的任意性的情况:首先为

拟声词,例如英语中的bang,crash,汉语中的叮当,坪唠,其次为合

成词,某些复合词的构成并不是完全任意的,在它们的声音与意义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但是对于索绪尔而言,所有的语言首

先都具备最基本的特性——任意性,然后经过不同的过程将这些符号融合在一个语言体系之中,无论是怎样变化的过程,语言的最基本特点以及语言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2,语言与言语

在区分语言系统与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索绪尔提出了语

言(1angue)与言语(parole)的关键区分.Langue是指语言系统,即

语言的形式;parole是指真正使用的语言,通过语言系统使得言语行为得以进行.Langue是个体在习得语言过程中所掌握的一套

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能够实现个体的语言体系.Parole是实际

使用操作的语言,个体使用言语的过程既包括个体使用语码表达个人观点的过程,也包括个体创造性的使用语言的心理机制.索

绪尔认为”区分语言与言语的过程,就是在区分群体形式和个体形式,基本形式和附加形式”.Lange与parole的区别是语言符号任

意性的必然结果,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目标.

3,共时与历时

索绪尔的另外一个重要贡献是他区分了关于语言的共时研究

作者简介:范洪涛(1978一),女,辽宁盘锦人,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外语教学.

149

No.12.201l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BeijingElectricPowerCollege教育改革与实践囤

与历时研究.语言存在于时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共时

语言学又被称为静态语言学,重要研究语言的状态而不考虑该语

言状态是如何进化的.历时语言学又被称为进化语言学,研究在

定J力史时期内语言所经J力的变化.没有共时语言学就会有J力

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现象是语言使用者拥有的唯一现实,是语言

学家能够处理的现实问题.对于共时语言学家而言,他们会从某

语言的使用者中搜集大量的数据,分析这些语言现象从而决定

该语言的现实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说共时语言学要优先于历史语

言学,这是因为一个语言学家必须首先描述该语言的状态,然后才

能对该语言的进化过程加以比较.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描述某一语

言状态时,关于该语言前期状态的相关知识可以省略;只有了解了

某一种语言的前期状态才能更深入的分析该语言的当前状态.(1)

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新词层出不穷;(2)某一社区的语言形式也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人会使用不同形式的语言,例如正式语言与非正式语言;标准语言与行话等;(3)某种语言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意昧着某些特征突然被另外一些特征所取代.

二,乔姆斯基的相关语言理论

(一)乔姆斯基在语言学理论方面的贡献

乔姆斯基被称为语言学界划时代的使者,也被称为一个多产

的语言学家.他认为语言的普遍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考察,一个是内容的普遍性:另一个是形式的普遍性.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可以解释人类的一切语言,他将该语法称为转换牛成语法.转换生成语法使得乔姆斯基闻名于世:根据转换生成语法,每一

个句子不但符合特定语言的语法规则而且也符合适用于所有语言的普遍语法的深层结构,符合人类的天生能力.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概念的提出对于很多学科,诸如心理学,文学,社会学,人类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据乔姆斯基,小孩子获得语言知识是一

种构造理论的行为,他绝不是单凭经验学会了语言.语言需要

模仿,模仿是语言的基础,但是语言不仅仅是模仿,而且主要不是模仿,主要是创造新的言语,这就是语言的创造性.乔姆斯基认为,这种创造和生成新的语言的能力是人的天赋能力,是内在的机

能.人都有一本天赋的词典,具有分辨语词变化的能力.说话人

通过一系列结构规则可以生成这种语言的句子的深层结构,即在每个句子表达出来以前就在大脑中存在的概念结构.形成了这种句子的深层结构之后,他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的句子.在乔

姆斯基看来,人们在说话之前他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深层的语言结构或是思维能力,而且会形成一个内在的正确的句子.乔姆斯

基认为,深层结构通过”转换部分”可以转换成表层结构,这就是通过说话时的语音所表达出来的句子,表层结构是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代表旬了的意义.例如:将”JohnsawMary?’’转换成另一个具有相同意义的不同的语法结构MarywasseenbyJohn?由此可见,

乔姆斯基很注重两种语言结构的转换关系,但是在两种结构中他更加强调的是深层结构.转换语法学家在心理语言学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儿童的语言习得方面产生深远影响.除了我们

先前谈到的作品之外,他也提出了许多语言学领域的新理论,例如150

语言的天赋论;普遍语法规则;特殊语法与转换语法.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人类先天的遗传基因是人类语言具有普遍语法的关键, 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存在于人类大脑的某一个地方,因此儿童天生具备语言能力,这中存在主体身上且能解释语言的普遍性的东西叫做天赋的语言获得机制(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或LAD).所谓”机制”是指儿童学习第一门语言时所用的一般概念

和原则.因此,儿童一旦呱呱坠地,其遗传基因显然就已经先存着

所有必须用于语言学习过程的全部语言信息,即普遍语法.该方法是一种反应对语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经验主义哲学,使成为心理学的一个语言学分支.乔姆斯基运用公式PG=a.UG代表特定语法和普遍语法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一个特定语法来自普遍语法经过一些特定语言的暴露.从参数a的变化看,可能会有各种具体的语言.例如,当a=中国,然后a.UG将会是汉语语法;而当a=英语,然后将a.UG将是英语语法.乔姆斯基同时也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之间的区别,这类似于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 (二)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根据乔姆斯基,某一特定语法指语法规则由结果暴露的语言

数据所内化.这种与语言运用相对的潜意识的语言知识,乔姆斯基用语言能力标签.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是他在最理想的条件下的战术知识,同时也是一个人在适当条件下对语言的特殊使用的语言表现.他认为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在一般情况下,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乔姆斯基的语言运用的概念类似索绪尔的言语概念,而他语言能力的使用或多或少不同于索绪尔的语言.索绪尔把语言作为一

个社会的产物,而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思想所特有的. 索绪尔的语言是~个静态的概念,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它是在语言产生过程中的一种潜在能力.然而,这两个语言

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持有语言学研究的任务是处理语言或

语言能力而不是言语或者语言运用.乔姆斯基说,他的语言理论

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有一定联系,索绪尔是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而他是区别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但是他认为必须否

定索绪尔的下述观点:语言是意义和声音的网络.他认为语言能

力是一种创造过程,他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创造性.

三,结论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认为语言存在着二元结构,即

能指和所指的结构关系,在乔姆斯基那里是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的关系,认识语言就是要认识它的结构.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于我

们学习语言(特别是外语),学习各类语言(包括人机对话的语言)

的转换技术,区分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理解语言的表层含义和深层

含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RobinsR.H.AShortHistoryofLinguistics.Beij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ResearchPress,1997.

【2]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80.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

【语言哲学】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乔姆斯基(1928——)生于美国的费城。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他的父亲是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乔姆斯基曾在滨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自1951年到1955年在哈佛大学进行研究工作;从1955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现代语言系任教,同时在电子学研究实验室兼职。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语言学,语言哲学和逻辑等。乔姆斯基把语言研究和数学,现代数理逻辑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语言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形成了一个语言学的新派别,即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语法结构》(1957),《语言理论的当前问题》(1964),《语法理论面面观》(1965),《笛卡尔派语言学》(1966),《语言与精神》(1968),《美国权力与新官僚》(1969),《知识问题与自由》(1971),《生成语法的语义学研究》(1972),《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1975),《语言论》(1975),《规则与表达》(1980)。 乔姆斯基研究的不是一般语言现象,即语言的运用,而是语言能力。他的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被理想化了的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言知识”。他认为语言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向人们提供选择语法时要依据的标准。生成语法就是这样的语法理论,它的中心思想是:某一语言的语法应该生成所有的句子。他认为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在一般情况下,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乔姆斯基说,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有一定联系,索绪尔是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而他是区别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但是他认为必须否定索绪尔的下述观点:语言是意义和声音的网络。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创造过程,他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创造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承认经验在人类掌握语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他认为经验不能单独起作用。经验只具有激发天赋语言能力的功能。在人类天赋语言能力问题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可以相通的: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都认为精神具有天赋的结构和原理。但是,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他毋宁相信理性主义的假设。虽然经验主义者也承认人类有一定的禀赋,但是为了满意地说明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以及对其他各种事物的认识,乔姆斯基认为,必须假定人类具有一种比经验主义者所承认的简单禀赋丰富得多的天赋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十分复杂的性质;只有根据这个假设,人们才能够说明为什么许多人尽管只有少许经验,而人们却能获得基本上一致的认识;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的理论基础就是这种认识论的“天赋原理”。这个天赋假设认为: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能力之一是语言能力,这种能力对理性主义学说起到了两个基本作用:它提供了一个对语言材料进行初步分析所需的感觉系统以及一个很精细的确定某一种语法的图示。这两个基本作用同时也是精神能力的具体体现。乔姆斯基认为,人类的天赋语言能力,假如受到适当的启发,就会构造出一套语法;人们就会知道那套语法所生成的那种语言。我很怀疑这种天赋能力的存在,人不可能具有这种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人的语言能力绝不是天赋能力,而是后天能力。人具有提供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如人脑,发音器官等,但是不会自然带来说话的能力。我们相信经验主义的假设,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后天形成的,它不是如同饮食一样属于人的本能习惯,而是人的基础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从出生到学会说话前的数个月时间,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极为关键的阶段。幼儿的脑每时每刻都以惊人的,无法观察的方式接收,贮存和转换大量的语音信号,这些信号来自语言,对幼儿来说还不是语言。但是,它们是获得语言的基础。我们假定,最初的语言能力一经出现,它一定发展很快,而且语言的创造能力也飞速提高。这里有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我的大女儿两岁那年见到饼干时,把饼干叫“干饽”,她此前没有见过饼干,或者见过也不认识;但是她见过也吃过玉米面的饽饽,而且她脑子中有“干”的观念,于是,他创造性地把“干”与“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干饽”的概念。两个字的语法关系,完全合乎汉语语法的要求。也是那一年,她竟然能作出几句诗来,春节时,她一人在家,我问她妈妈做什么去了,她脱口说出:黄狗汪汪(狗的叫声),我妈拿棒,打狗咣咣(打狗的声音)。多么美妙的四言三行诗。没有人教过她读诗,这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创造性能力。我的二女儿,在她第一次欢呼下雪时,把雪叫做“白雨”,因为前一年的冬雪,她还不懂“雪”是什么,但是当年下雨给她留下了印象,雪的白颜色,她看来已经知道,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白雨”的概念。儿童习得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但是,这不能归结为天赋能力。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来源于他对儿童语言的研究。他认为小孩子无论生活在什么语言环境中,他总可以很

对比语言学

第一章绪论 1.1什么是对比语言学 比较:同类语言中亲属语言之间求共性 对比:不同语言间 e.g.汉英对比求个性 1象限:同一种语言内部共时对比 2象限:同一种语言内部的历史比较,找出演变规律,以建立语言学史. 3象限:不同语言间的历史比较,一般限制亲属语言之间,目的在于谱系分类,构拟原始古语。 4象限:共时的语际之间的对比。有三种类型 A、多种语言对比找出人类语言的共性和倾向性的规律 B、多种语言对比以便找出语言的以便建立语言类型学 在A 、B 中对比的语言愈多愈好,对比的语言愈不同愈好 C、两种语言对比,目的在于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不同点, 给出解释(一般说来解释都归于民族精神和历史)

e.g. .第1象限名动形的区别 “不”—剔除n 不-桌子* ―很‖—剔除一般的v 很-看*/喜欢书 ―加宾语‖-剔除adj 很-好 e.g. 第2象限上古和近代汉语的区别比较 上古-国代-中古-近代-现代汉语 注:汉语小词类分25种 1.2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兼有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重在其异,找出产生的原因,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注:对比研究要切割小类-小类动词-动词× 英语心理动词-汉语心理动词√ 注:汉语心理动词研究-1篇论文 英语心理动词研究-1篇论文 二者对比,发现问题-1篇论文、 注:历时是动态的过程解释答案可能要 共时是状态的过程回到历史中去 1.3对比语言学的分类 对比语言学的分类

―2‖研究对比语言学的性质和任务,解释对比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 “5‖运用对比语言学原理、方法已经运用其他一些语言学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探索不同语言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用在于检索完善理论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认识;检索某种语言学理论的可行性;可对语言进行比较准确精细的分类,促进语言普遍现象研究。 注:理论对比是双向的对比应用对比是单项的对比 e.g. x (被动范畴) x (被动范畴) X(a) X(b) A(xa) B A语言的被动范畴在 B语言中是如何表现的 ―6‖探讨对比语言学应用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和对比的语言有关的语言活动中去,特别上应用于外语教学或其他语 言教学活动中去。

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 如果说,索绪尔语言学说的提出是语言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那么,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提出,则是语言史上的又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即“乔姆斯基革命”。1916年,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开辟了现代语言学的新纪元,而1957年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乔姆斯基对结构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的挑战,则标志着语言学中的“乔姆斯基革命”的开始。 英国当代语言学家约翰·莱因斯评论道:“不论乔姆斯基语法理论正确与否,它无疑是当前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的语法理论。任何不想落后于语言学发展形势的语言学家都不敢忽视乔姆斯基的理论建树。目前,每个语言学‘流派’都要对照乔姆斯基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来阐述自己的立场。” 一、乔姆斯基其人 乔姆斯基1928年12月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在费城中心中学毕业之后,乔姆斯基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语言学、数学和哲学。1951年他完成硕士论文《希伯来语语法》。1951年1955年,乔姆斯基以哈佛大学学术协会会员身份从事语言学研究工作,写出《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Linguistic Theory),后回到宾夕法尼亚,取得了博士学位。1957年,他把自己的博士论文缩写成《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在荷兰出版。此后,他的语言学思想开始在语言学界、心理学界和哲学界引起重视。不久,他便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语言学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句法理论若干问题》(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1966),《笛卡尔语言学》(Cartesian Linguistics)(1966),《语言与思维》(Language and Mind)(1968),《对语言的思考》(Reflections on Language)(1975),《规则与表达》(Rules and Representations)(1980),《支配与制约讲稿》(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1981),《语言知识》(1986)。这些著作使他的生成语法理论不断发展。 转换生成语法从产生到现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五十年代到1965年,着重研究了形式语言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转换语法,可称为“第一语言模式时期”(the First Linguistic Model);第二时期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个时期,语义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可称为“标准理论时期”(Standard Theory);从1970年开始,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普遍语法,可称为“扩充时标准理论时期”(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1949年,乔姆斯基在巴尔-希列尔(Y·Bar- Hillel,1915-1975)的鼓励下,提出了一套描写语言潜在形态的规则系统,1951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了硕士论文《希伯来语语法》,1953年,他在《符号逻辑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对美国描写语言学的方法作形式化描述的文章《句法分析系统》(System of Syntactic Analysis)。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诺姆·乔姆斯基,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 治活动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1928年12 月7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早年就学 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语言学、哲学和数学,1947 年,在哈里斯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言学。1951 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 语素音位学》,1955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 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从1955年秋天开始,他 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 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言 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 乔姆斯基把语言研究和数学、现代数理逻辑结 合起来,提出了新的语言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 形成了一个语言学的新派别,即转换生成语法学 派。他的语言学和哲学著作有:《句法结构》(1957)、 《当前语言学理论中的争端》(1964)、《句法理论 的若干问题》(1965)、《语言学的笛卡尔主义》(1966)、《语言和心灵》(1968)、《知识和自由问题》(1971)、《生成语法的语义学研究》(1972)、《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1975)、《语言论》(1975)、《规则与表达》(1980)等。 乔姆斯基研究的不是一般语言现象即语言的运用,而是语言能力。他的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被理想化了的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言知识”。他认为语言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向人们提供选择语法时要依据的标准。生成语法就是这样的语法理论,其中心思想是:某一语言的语法应该生成所有的句子。他认为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在一般情况下,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乔姆斯基说,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有一定联系,索绪尔是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而他是区别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但是他认为必须否定索绪尔的下述观点:语言是意义和声音的网络。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创造过程,他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创造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来源于他对儿童语言的研究。他认为小孩子无论生活在什么语言环境中,他总可以很快的学会这种环境中的语言,他不仅可以听懂别人的讲话,而且可以学会这种语言的运用,不仅是他听到过的可以讲出来,而且他可以根据这种语言的语法创造出许多新的有效的句子。依据乔姆斯基,小孩子获得语言知识是一种构造理论的行为,他绝不是单凭经验学会了语言。语言需要模仿,模仿是语言的基础,但是语言不仅仅是模仿,而且主要不是模仿,而主要是创造新的言语,这就是语言的创造性。乔姆斯基认为,这种创造和生成新的语言的能力是人的天赋能力,是内在的机能。人都有一本天赋的词典,具有分辨语词变化的能力。说话人通过一系列结构规则可以生成这种语言的句子的深层结构,即在每个句子表达出来以前就在大脑中存在的概念结构。形成了这种句子的深层结构之后,他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的句子。在乔姆斯基看来,人们在说话之前他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深层的语言结构或是思维能力,而且会形成一个内在的正确的句子,它仿佛是人们说话时的台词。乔姆斯基认为,深层结构通过“转换部分”可以转换成表层结构,这就是通过说话时的语音所表达出来的句子,表层结构是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代表句子的意义。由此可见,乔姆斯基很注重两种语言结构的转换关系,但是在两种结构中他更加强调的是深层结构。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评析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评析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分类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由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由Searle继承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一套更加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此理论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尤其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课题之一。本文对两位学者就言语行为理论所作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评析,并指出了其作用与不足。 一、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 (一)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索绪尔就把人类语言分为“语言”和“言语”。到上世纪s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又进一步把人类语言分为“语言能 力”(compr(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performance)。但真正对语言使用进行认真研究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出言语行为理论的是牛津大学哲学家Austin。他于19ss年在哈佛大学进行讲座时提出了关于言语理论的观点,此后于19s7年发表了著名的论作《论言有所为》。书中不仅探讨了语言的使用问题,而且对“为何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这一观点进行了系统、具体的论述。他提出:“语言不仅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工具,而且是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 (二)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成果 在((论言有所为》书中,Austin明确地把话语分成叙事句(performatives)和指陈性的语句,即施为句(consta-lives)。前者描述所做的事情,而后者是说事同时也在做事。他指出叙事句的功能在于断言或陈述、报道事实,是有真假之分的句子,如:1 am an English teacher.说此话时,此人只是陈述了自己是英语教师这一事实。施为句则不具有报道,描述或表述的功能,而是在说话的同时实施了某种行为。Austin认为对施为句不能用“真假”衡量,而是用“适宜性条件”或“得适宜性条件”“诚实”或“不诚实”“真实”(authentic)或“不真 实”(inauthentic)“使用得当”(i n-yoked)或“使用不得当”(misinvoked)来衡量(张莉,2005) 如:I declare the ceremony open.此外,两者的句法特征也有所不同。前者可以用副词hereby来修饰,而后者则不可(张春隆,1994)。 Austin把言语行为分为五类:裁决类(verdictive),如“描述”、“预估”;施权类(exercitive ),如“命令”;承诺类(commissitives),如“应允”;阐述类((expositive ),如“否定”;表态类(behabitive ),如“埋怨”。Austin后来还根据施为动词的有无,把施为句进一步划分为显性施为句和隐性施为句(explicit/implicit performatives)。显性施为句即直接实施某个行为的语句,它们包含有施为动词。隐性施为句间接实施某个行为的语句,它们不包含施为动词。 在此书的后半部分,Austin重新讨论了在什么意义上说话就是说事这个问题。他开始尝试语言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词和句子,而是应该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他提出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由三个层次的行为构成,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所表达的是字面意思,如:I have a gun.其言内行为所表达的就是

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

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 (2009-05-15 08:59:28) 转载 分类:百草园 标签: 习得语文 理论学习 教育 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 20世纪五十年代,来自美国的乔姆斯基在其研究中发现:有许多现象是传统的,是由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无法解释的。于是,他创立了生成语法学。这种新的语言学观点自20世纪50年代创立以来,在语法学界甚至整个语言学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对语言学的看法,过去语言学家们认为业已解决的许多问题又重新提出来加以讨论 (De Beaugrand,1993:147)。生成语法学,这种新的解释角度正如约翰?莱昂斯所说的那样,“不论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正确与否,它无疑是当前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的语法理论。"(刘润清,2002:206)。在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角度:乔姆斯基采用唯理主义作为其认识论的基础。乔姆斯基坚持了17世纪法国的笛卡儿创立“我”可以怀疑一切。认为来自外面的感觉经验是错乱的,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的。对于人何以会说话而又是怎样学会说话的这一问题的回答,代表了乔姆斯基的基本语言观点。他站在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哲学立场上,公开主张先天论。乔姆斯基在研究中发现,尽管儿童智力还不十分发达,学习诸如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还相当困难,但他们却能到五六岁时很容易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而且,他们接触的语言材料是十分有限的,相当部分不标准、不合语法,然而,儿童学会的句子是无限的,他们会说以前从来未说过的句子,也能理解从未听过的句子。总之,儿童内化了语言的规则,“用有限的手段表达无限的思想” (刘润清,2002:p207-208)。考虑到儿童既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语言教学,也没有什么明显证据可以看作本族语者语言直觉的来源,乔姆斯基声称儿童天生具有一个“语言习得机制LAD”(Chomsky,1965),尽管语言的规则非常抽象,但由于有了这样一个“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只要稍许接触语言材料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自己的母语(Brown ,1987:19)。“语言习得机制”包含所有自然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能够解析这种普遍现象的一套原则和规则系统就构成了生成语言学家所指的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是人类特有的,是遗传所赋予的,我们人类天生就具有一套普遍语言规则。正像乔姆斯基所说的那样,“普遍语法可以看作是某种人类共有的、先于经验而存在于个人之中的原则系统”(Haegeman,1991:10)。我们说话的能力一部分基于天赋原则和普遍语法中提供的参数,一部分则基于我们对某一特定语言接触的触发经验。根据这些构成成分,我们便发展起某一具体语言的语法:即该语言的核心语法。

【word】 索绪尔与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理论的比较研究

索绪尔与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理论的比较研 究 No.12.2011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BeijingElectricPowerCollege教育改革与实践囤 索绪尔与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理论的比较研究 范洪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索绪尔与乔姆斯基是语言学界有深渊影响的两位语言学家,一个被称为语言学界的鼻祖;一个被称为语言学界划时代的 使者,对两位语言学家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关于语言与言语,普遍语法等相关理论,为学术研究奠定扎 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索绪尔;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理论 中图分类号:H3l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规约人类交流的有力工具,任何一种语 言都具备使该言语社区得以顺利交流的特点.因此本文结合索绪 尔与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比较两位语言学家相关理论的异同,并 结合相关语言现象加以解析. 一

,索绪尔的相关语言学理论 (一)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被称为2世纪语言学的开山鼻祖.对于 索绪尔而言,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语言系统现象,及语言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及语言各成分之间组合的规则.索绪尔将语言看为是任意的符号系统,并且提出了语言与言语;共时与历时等相关概念;他关于描写语言学与历史语言学的划分为他赢得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的殊荣.在索绪尔时代,描写语言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在语言学领域的地位日渐削弱. 众所周知,每一个伟大思想都是时代智慧的结晶,索绪尔也毫 不例外.在索绪尔的研究时代新语法主义(neogrammarians)比较流行,例如索绪尔的老师Osthoff和Brugmann,他们都非常强调语音学和方言学,而这两个研究领域关于声音变化的规律原则对索绪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声音的绝对性质是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结果.因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所以绝对没有理由说明声音的一种变化不适用于该声音的所有情况.声音系统是我们发出我们所说语言的工具,如果声音系统中的某个元素被加以修饰,那一定会产生不同的发生结果.例如,英语中的塞擦音S与唇齿音0,如果发音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势必会导致发音的混淆.如果整个体系发生了改变,那么这个发音体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但是整个体系发生变化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从某种程度卜而言,索绪尔证明自己是一个新语法学家,他也F常钦佩新语法学派所取得的成就,例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一、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1、思想渊源。受笛卡儿的固有思想、洪堡特关于语言能力的观点“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能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的语言行为”、雅克布逊的音位学说(探索语言音位的普遍现象,不同语言的音位结构只是表面现象,底层体系却是一样的)、海里斯的成分分析法可以改进为形式化的句法规则。 2、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儿童天生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它使一切正常儿童只要稍许接触语言材料就能在几年内习得母语。 3、普遍语法UG。普遍语法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的最基本东西。乔姆斯基认为,普遍现象就是一组特征,一切语言必须从中选择自己的特征。普遍现象有两种:形式普遍现象和实体普遍现象。实体普遍现象指的是描写世界各种语言必须使用的有关音位、句法或语义的范畴,形式普遍现象指语法要满足的抽象条件,也就是抽象的规则。是出现在语法中的规则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途径。 4、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语言能力是指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说话的人/听话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包括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个别语法是人类出生以后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学习掌握的,两者属于内部语言;语言运用是对这种知识在适当场合下的具体使用,属于外部语言。比较如下: 语言能力潜含的,只在语言行为中才能观察稳定的,长久的 语言运用表露在外的,可直接观察瞬息多变的 同样的语言能力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为不同的语言行为(运用),语言运用永远不会完全反映语言能力,因为说话人受着记忆、情绪、劳累等条件的限制。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与索绪尔的语言的区别,见下表: 索绪尔的语言社会角度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团体惯例的集合静态的 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心理学角度是人脑的特性之一动态的,生成语言过程中的潜在能力相同点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或者语言能力。 5、语言学的任务。是要揭示儿童大脑的初始状态和内化了的语法规则,因此,语言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研究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揭示人脑的实质、人的知识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研究语言能力就是为了建立一种反映语言能力的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是对语言能力作出的形式化的描写,用一套公式将其内容表达出来,即以具体语言为出发点,探索出语言的普遍规律,最终弄清人的认知系统,思维规律和人的本质属性。

语言学名家

1. 索绪尔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瑞士语言学家,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 《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提出了全新的语言理论、原则和概念,为语言的研究和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索绪尔语言理论以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基础,认为语言学只能"就语言而研究语言",排除任何非语言因素(如社会的、物理的、言语的……)的干扰;而就语言来说,必须区分共时和历时,语言学只研究共时的语言系统,排除任何历时因素的干扰;而就共时的语言系统的研究来说,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实质,"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论断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什么是语言形式?概言之,就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后来有广泛影响的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以索绪尔的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 萨丕尔 萨丕尔(Edward Sapir,1884-1939)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成为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萨丕尔长期研究语言学和人类文化学的有关问题,重视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思维的联系,提出"语言影响人类关于现实世界概念系统的形成"这一设想,经他的弟子沃尔夫(B.L.Whorf)发展,形成语言相关性的学说,被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一假说成为人类文化语言学的基础。萨丕尔的代表作是《语言论》及身后出版的论文集《萨丕尔论语言、文化和个性文集》。 3. 布龙菲尔德 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美国语言学家。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这时,他已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如区分粘附形式和自由形式、关于直接成分的分析、配列学说等等。 4. 哈里斯 哈里斯,语言学家,美国描写语言学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认为是继布龙菲尔德之后"美国新语言学的发言人"。哈里斯学术贡献体现在他把"分布关系的逻辑"作为结构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建立了一整套描写语言的严格的技术,对美国描写语言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1951年的出版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被认为标志着一个新的时期的诞生,有人把它称作"后布龙菲尔德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描写语言学因为哈里斯的努力而呈现出精密的分析手续和高度的形式化,"分布"成了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参考文档】英语语言学论文-精选word文档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英语语言学论文 篇一: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学术堂为了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站为大家特意收集整理了语言学相关的论文题目,总计336个,供大家参考,其中包含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汉语言学等类别的论文题目,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共同完善。 原文地址:/ptyuyan/36951.html 1、普通语言学论文题目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 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论语言学研究的论域构成与价值流变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威廉·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论析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浅谈结构主义与生成语言学论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索绪尔《普通语言学》评介汉字速记符号的符号学分析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索绪尔是符号学的创始人。 索绪尔认为,人类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而且人类的其他活动也是符号系统,应该有一种科学来分析这些活动,找出支配它们的惯例体系。 人类活动是传递意义的,只要这些活动起着符号的作用,那就一定存在着一套惯例体系,否则就失去交际意义。 事实上,社会上使用的一切表达方式,原则上都以群体规范为基础,换句话说,都已惯例为基础。绝对任意的符号是最接近符号学理想的符号,作为一切表达系统中最复杂、最广泛的系统,语言也最具有典型性,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惯例性使得语言学可以作为整个符号学的“总模型”,而非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是那么明显。 索绪尔关于任意性的论述已成为名言警句,在他之后的布隆菲尔德的结构主义、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基本都接受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而忽视和否定了语言的象似性。萨丕尔更是在《语言论》中之处语言的任意性是一条普遍原则。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尽管语言符号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存在一定的任意性,但在构成上位范畴或下属范畴时,尤其是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句法层面)时,都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是有理可据的。 一、象似性的存在 词法角度:从词法角度来看,象似性较强的是合成词(如blackboard)和派生词(如productivity)。 句法角度:小句内部语义的象似性、小句与小句之间语义结构的象似

性。 二、一些学者对象似性的论述 1.皮尔斯 皮尔斯将符号分成: 象似符(icon):具有复制性质的符号,如脚印、照片等。 标志符(index):可以作为课题标记的符号,如水银柱升降与温度高低之间的关系。 象征符(symbol):能以直观的方式表示比较抽象的内容的符号,如天平象征公平。 2.海曼(Haiman) 海曼将象似性分为两大类: 成分象似:语言成分与人类的经验成分象似,即形式与意义相对应。 关系象似:语言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与人类经验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关系象似还可进一步分为: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和句式象似性等。) 3.冀望(Givon) 冀望(1989)明确指出:“人类语言有一定程度的非任意性,即象似性。”他在论述语言符号象似性的时候提出了顺序象似性,并认为在句法层面上有两个次原则:线性顺序语义原则、线性顺序语用原则。(要点是比较重要的信息和不容易获得或不容易预测的信息往往在线性序列中首先出现。) 4.韩礼德

对比语言学

第一章绪论 1.1 什么是对比语言学 比较:同类语言中亲属语言之间求共性 对比:不同语言间 e.g.汉英对比求个性 语言内部 历时21共时 3 4 语言外部 1象限:同一种语言内部共时对比 2 象限:同一种语言内部的历史比较,找出演变规律,以建立语言学史. 3象限:不同语言间的历史比较,一般限制亲属语言之间,目的在于谱系分类,构拟原始古语。 4象限:共时的语际之间的对比。有三种类型 A、多种语言对比找出人类语言的共性和倾向性的规律 B、多种语言对比以便找出语言的以便建立语言类型学 在 A 、B 中对比的语言愈多愈好,对比的语言愈不同愈好 C、两种语言对比,目的在于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不同点, 给出解释(一般说来解释都归于民族精神和历史)

e.g. .第 1 象限名动形的区别 “不”—剔除 n不-桌子* “很”—剔除一般的v很-看*/喜欢书 “加宾语”-剔除 adj很-好 e.g. 第 2 象限上古和近代汉语的区别比较 上古-国代-中古-近代-现代汉语 注:汉语小词类分25 种 1.2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兼有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重在其异,找出产生的原因,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注:对比研究要切割小类-小类动词-动词× 英语心理动词-汉语心理动词√ 注:汉语心理动词研究-1 篇论文 英语心理动词研究- 1 篇论文 二者对比,发现问题- 1 篇论文、 注:历时是动态的过程解释答案可能要 共时是状态的过程回到历史中去 1.3 对比语言学的分类 对比语言学的分类

索绪尔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学 我国的索绪尔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从那时起,索绪尔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至今对许多研究者具有吸引力。索绪尔研究在我国经历了引进与传播(20世纪30-60年代)、解释与评价(20世纪70-80年代)阶段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了认识与再认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国内语言学界开始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冲破传统认识上的局限,重新认识索绪尔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审视对索绪尔的评价。笔者认为,这个阶段的研究按照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以下分别加以阐述。 1、对索绪尔符号学语言观的探讨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语言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对于索绪尔符号学语言观的探讨一直是国内索绪尔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语言符号的性质的探讨上。例如,乐眉云就曾根据索绪尔的语言观,把语言符号的性质概括为六对矛盾的统一,这六对矛盾分别是:任意性与约束性、社会性与心理性、不变性与可变性、相关性与区别性、形式与物质实体、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乐眉云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分析,她认为,上述的每一对矛盾体中的两个方面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存在于语言符号当中的,同时,这六对矛盾也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乐眉云,1997:5)她的这种观点,表明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语言符号性质的认识已经达到了辩证的高度,而不仅仅是把索绪尔提出的每一条语言特征孤立看待。但是,这个角度的研究仍然只局限于探讨语言符号的性质,并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来发掘索绪尔对于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并且,这方面的研究也往往只局限于索绪尔的理论本身,而很少提到索绪尔之后的语言学理论在语言符号的性质方面对索绪尔理论的发展。 2、对索绪尔语言哲学观的探讨 国内语言学界对索绪尔语言哲学观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

试论乔姆斯基语言天赋论的可行性及其面对的质疑

试论乔姆斯基语言天赋论的可行性及其面对的质疑 作者:韩超越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1期 摘要:乔姆斯基是英语语言学界的标志性人物,也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他建立的转换生成语法为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除此之外,他提出的语言天赋论也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乔姆斯基对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提出了质疑,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语言天赋论”这一概念。他坚信人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与普遍的语言知识,否定语言是后天学会的。本文在陈述语言天赋论的提出过程和含义的同时,旨在从语言天赋论的合理性及其积极意义的方面论证它的可行性,并通过普特南对大猩猩进行的实验找出语言天赋论存在的缺陷与弊端。 关键词:乔姆斯基;语言天赋论;合理性;积极意义;缺陷 作者简介:韩超越,女,吉林长春人,汉族,1991年1月出生,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2 一、语言天赋论的提出过程和含义 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他不仅是美国语言学家,还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目前,88岁高龄的乔姆斯基仍作为荣誉退休教授任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富有探索精神也许是科学家们的共同品质,但对于乔姆斯基来说,他同样具备这样的重要品格,可以说他是一位敢于探索,勇于钻研的语言学家。最初,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来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他便另辟蹊径,试图探寻出一种新的方法。就这样,在反复的研究与实践中,乔姆斯基逐渐建立起了著名的转换生成语法。 在乔姆斯基之前,美国语言学的主流是布龙菲尔德和萨皮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这个学派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大为推崇。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知识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来自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并通过刺激一反应的学习模式逐渐积累的。乔姆斯基对行为主义者的观点并不完全赞同,因为他发现语言的习得过程是一个远远超过行为主义者想象力的复杂过程,如果仅仅用“刺激”、“反应”和“强化”等概念来对此进行描绘是远远不够的。乔姆斯基还发现语言习得的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儿童的语言经验和儿童的语言能力之间是不对等的,后者远远丰富于前者。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语言先天性思想”即“语言

索绪尔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索绪尔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索绪尔确定了语言学的任务,做了有历史意义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共时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区分,并提出了将语言价值的研究作为共时语言学研究的重点。 说到语言,它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而索绪尔将语言学集中于共时的语言的研究,缩小了范围,从而使研究更为深入透彻。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说遇到两条分叉路,第一条是关于语言和言语的选择。语言学包括两个方面,言语的语言学和语言的语言学,前者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即言语为研究对象,它是具体的、变化的;后者是主要的,它以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是抽象的、稳定的。作者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因为他认为语言由于其特性应该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在确定了语言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后,我们又遇到了第二条分叉路,一条通往历时态,一条通往共时态。因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即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自然或必然的联系,语言符号的价值没有外在因素的介入,完全取决于它们在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而要想研究系统内部的关系就必须着眼于一个相对静止的语言状态,因为“只有通过语言的状态,属于语法研究范围的各种关系才能得以建立。”这样,语言学又定位于对共时态语言的研究。 共时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语言价值的研究。价值概念包含单位、具体实体、同一性、现实性、共时语言学和语法等概念,可以说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索绪尔用象棋这个类比对语言价值加以说明,指出棋子的各自价值取决于它们在棋盘上的位置,同样,每个语言要素从它们与其他要素的对立中获得价值。对于价值,应该重点掌握如下两点:语言价值依赖于语言系统,依赖于要素之间的相互区别对立;价值体现于语言机构内部横向的组合(即语段关系)和纵向的聚合(联想关系)两个向度。

(完整)索绪尔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的联系和不同

(完整)索绪尔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的联系和不同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索绪尔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的联系和不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索绪尔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的联系和不同的全部内容。

索绪尔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的联系和不同索绪尔:语言可以被作为一个由特异的要素所组成的正式系统来分析.这些要素的例子包括他所提出的语言符号的概念。 每个语言符号拥有不同的侧面:能指和所指。能指(signifier),意味着一个词语的“形状”,或是它的语音构成。(如单词中字母的排列顺序,或是它的音位。)所指(signified),意味着一个词语的概念构成,在我们听到或者阅读到能指的时候浮现在脑海中的概念或是事物. 在索绪尔看来,一种语言系统是一系列声音的差别和一系列意义的差别的组合.语言是由人类说话的能力生发出来的社会产物。 索绪尔语言理论以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基础,认为语言学只能“就语言而研究 语言”,排除任何非语言因素(如社会的、物理的、言语的……)的干扰;而就语言 来说,必须区分共时和历时,语言学只研究共时的语言系统,排除任何历时因素的干扰;而就共时的语言系统的研究来说,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实质,“语言是形式,不 是实质"的论断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乔姆斯基:乔姆斯基对语言的研究强调:语言原则是一种所有人类共享的固有设定.这一理论被称作普遍语法。 乔姆斯基指出语言的核心是句法。声音和意义并不能自发地生成联系,而建立声音与意义之间的联系也并不能形成语言,这些能够产生的只是句法。人类的语言实际上并不仅仅为沟通、交流而存在。根据乔姆斯基的观察和理论,孩子生来就具有自然的语言。 在孩子们开始发展他们的能力之前,语言就已经被规定存在了。人类的思想并不是一张空白的纸,而是一种交际特征。语言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识。 相同点: 乔姆斯基继承发展了索绪尔的音位概念等部分理论。 两人都在寻找一种在语言中起普遍的永恒的作用的力量,索绪尔偏重于从语言本身寻找,而乔姆斯基则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科学假说,认为是先天构造,人类天性的一部分。 乔姆斯基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区分类似于索绪尔对言语和语言的区分. 12级对外汉语一班 卞政贻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区别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区别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是既联系密切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分析两者的区别及其关系,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外语教学 一、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定义 不同时期的语言学家对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有不同的表达。20世纪初,瑞士学者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提出了语言学的“语言”和“言语”(langue and parole)的概念。索绪尔认为,语言是某一语言集团共同认可的一种语言体系、一种规范、一种语法;言语是指语言行为,是句子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现。索绪尔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认为语言是一种语言体系、一种规范。而乔姆斯基更多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语言是一个人,头脑中的产物。 20世纪6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提出了“语言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linguistic potentialand actual linguistic behavior)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应用语言学家巴克曼和帕尔默(Bachman and Palmer)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他们认为语言能力主要由语言知识和策略能力这两大部分组成。语言知识包括结构知识和语用知识,策略能力包括目标确定能力、估计衡量能力和策划实施能力。根据与前面各理论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这里的语言知识可以和本文提到的概念“语言能力”相对应,外语能力可以和“交际”能力相对应。 综前文所述,关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界定,各类定义不同,但可以概括为:“语言能力”(competence)即具有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能听、说、读、写语法上正确的句子;“交际能力”指运用语言于交际的能力。 二、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 能力在前,交际行为在后,表示能力决定行为。在使用母语的情况下,受到教育的成年人都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但在实施语言行为时,也会出现某种差错,例如用词不当或前言不对后语等等。在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情况下,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都重要。但在学习时只重语言能力而忽视交际能力,能说出许多话,但不符合英语语用规则,就会造成交际失误。值得注意的是,戴维托强调指出,能力不是自动转换为行为的,就是说encoding,decoding是一个大脑和其他器官并用的过程,要经过互相作用、匹配和运作。 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虽然是两个概念,但没有语言能力就不可能有基础坚实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两者不可分割。语言能力包含有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获得。语言知识反映语言交际的规律。语言运用能力也可以说是在具体交际场合中将语言知识生成具体话语以完成交际活动的能力。交际能力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