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集输技术

地面集输技术
地面集输技术

地面集输工艺技术

第一节工艺流程及其优化

整个地面集输系统主要分为井口、采气管线、阀组、集气管线和增压站,井口套管产出的煤层气经油嘴节流后,油嘴后压力变为0.1~0.2MPa,随后进入采气管线,采气管线主要采用PE100聚乙烯管。各井产气由采气管线汇集到集气阀组进行集中,完成单井计量和阀组总计量,然后通过集气管线到达集气增压站,集气增压站入口压力在0.05MPa左右。在集气增压站煤层气经过简单过滤分离处理后,增压外输,外输压力为0.6MPa。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井口采气管线和DN250以下集气管线采用PE100聚乙烯管线,与钢管相比,聚乙烯管线完全能够满足集输系统压力要求,而且工程费用较低,管线耐腐蚀性高。整个系统中,阀组仅起到汇集和计量的功能,不提供增压作用,只有在集气增压站才进行增压,系统中只进行一次增压,减少了压缩机的数量。综合来说,整个集输工艺与传统石油天然气工艺相比,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增压技术,引入了PE100聚乙烯管材,降低了工程投资,实现了煤层气地面集输低成本的目标。

一、井口工艺流程

在井口流程中,井口仅有机械式压力表就地显示压力数据,所有远传数据在阀组进行集中采集并远传。

水通过抽油机从油管中抽出,直接排放到井场附近的排污池,自然蒸发;煤层气从环空产出,通过采气管道,进入煤层气采集系统,系统压力0.2MPa(G)。当采气系统检修时,打开放空阀,通过放空管把井口里的煤层气连续排放到大气中。井口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0-2。

放空管

图10-2 井口主要工艺流程

二、阀组工艺流程

井口来的煤层气到达集气阀组后,进入集气阀组的生产汇管,经总计量后直接集气进入管道,整个集气系统从井口到增压站为一个封闭系统,集输压力通过系统自动调整平衡;单井煤层气计量时,首先进入计量汇管,经流量计计量后,再进入生产汇管;每口井的采气管道在集气阀组都有放空流程,当采气管道检修时,打开放空阀,进入放空汇管,经放空管放空;生产阀组汇管上设有安全阀,当采、集气管道压力达到0.4MPa(G)安全阀起跳,将超压部分气体排放至放空管。单井流量、温度、压力和阀组总流量、温度、压力通过RTU利用移动GPRS无线传输至监控中心。阀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0-4。

流量计

图10-4 后期阀组主要工艺流程

三、集气增压站工艺流程

气井产出气体通过集气管线靠井口压力输送到增压站,集气阀组来的煤层气进入增压站的进站管线,压力为0.05MPa(G),经2台高效旋流立式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煤层气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增压至0.7MPa(G),经计量后外输。

在分离器的入口管道上设有紧急关断和紧急放空阀,当出现事故时立即关闭紧急关断阀,同时打开紧急放空阀,进入放空系统。

当压缩机的进气量不能满足压缩机进气要求时,打开压缩机的旁通阀,使压缩机的出口煤层气回流至压缩机入口,进行流量调节。

压缩机组的进口汇管设有调压放空系统,压缩机事故停机时,导致压缩机入口压力增高,通过调压放空阀将超压部分的气及时放空去放空系统,从而保持其它压缩机组的正常运行。

后期增压站主要工艺流程为:

图10-6 增压站主要工艺流程

第二节集输管网

一、采气、集气管线管材

随着煤层气气田的不断开发,金属管材耐腐蚀性差、成本高、运输安装不便等缺点逐渐显露出来,尤其在地震烈度较高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地区及地形复杂的山地地区,金属管道可能产生断裂及大量漏气而引起燃气漏失和着火爆炸事故,同时由于金属管线腐蚀快等原因,人们已开始把眼光投向了非金属管材。目前,适合于煤层气气田采气管线的非金属管材有:聚乙烯管(PE)、钢骨架塑料(钢丝网)复合管、钢骨架塑料(孔网状)复合管、柔性复合管。各种材质管道的性能情况见表10-1。

表10-1 管材性能对比表

根据表10-1比较可见,聚乙烯管和柔性复合管均体现了很好的优势,刚度和柔度好,抗蠕变性强,耐磨,内壁光滑且不结垢,节能节材效果好,且压力损失小,无污染,施工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适应于煤层气田的开发。本工程首次采用了PE100聚乙烯管线做为集输系统采气管线材料,集气管线部分管材也采用PE100聚乙烯管线,新材料的引入,既能满足集输系统的要求,又大大降低了管线投资。

由于煤层气采气部分的管网压力一般在0.1~0.3MPa之间,结合煤层气气体性质和现场实际情况,采气管网的设计压力一般选在 0.4MPa,在此设计压力下,对不同材质制造厂进行询价,得出各种材质管道的费用情况见表10-2。从表10-2中可以看出,在管径小于等于DN100时PE管综合费用最低。管径为 DN150和DN200 时,柔性复合管综合费用最低。

表10-2 管材经济性对比表单位:万元/km

了DN50~DN600范围内PE管和无缝钢管在安装费、建筑费、主材费、预制费和总造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由于穿越工程和水工保护随现场变化较大,在比较过程中未考虑穿越工程和水工保护费用。各规格PE管和无缝钢管计算形成数据见表10-3。

表10-3 PE管、钢管管线投资对比表单位:元/km

根据表10-3中的计算数据分析可得,随着管径的增大,PE管和无缝钢管的所有费用都有所增加,将表中数据绘制成与管径的变化关系曲线可得如图10-9、图10-10、图10-11。

图10-9 管径与主材费关系曲线

图10-11 管径与管线总投资关系曲线

由管径与管线总投资关联曲线看出,当采气、集气管道的公称直径≤DN200时,采用PE管道投资低。当采气、集气管道的公称直径>DN200时,采用钢制管道投资低。

煤层气气田地形复杂,常常敷设于山地及河谷地带,非金属管道不需要防腐、连接方便、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可得到保证。经过两年多的实际运行,聚乙烯管和柔性复合管在煤层气气田中的优势逐步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非金属管道在煤层气气田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但是,在实际应用工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因抗紫外线性能弱,非金属管道必须埋地敷设。

(2)为保证接口处的连接质量,PE管应采用电热熔连接。

(3)PE管是一个新的材料,没有国家的标准可以参照执行, 具体使用效果有待于考证,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

(4)考虑到非金属管的抗冲击能力较弱,建议穿越处尽量不要采用。

施工过程中管道采用埋地敷设,管道管顶距地表深度必须保证在冻土层以下,管道通过石方地段管沟开挖时比管底设计标高超挖0.2m,在管子下沟前用细土回填超挖部分,管顶回填细土0.3m,细土最大颗粒直径不应大于10mm,后回填原土石方,但石头的最大颗粒直径不应大于250mm。管道穿越井区内4级道路均加保护钢套管,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管道通过高陡坡地段,确保管道回填土的稳定及管道安全营运,用草袋堡坎保护和灰土截水墙保护。管道穿越水沟时深埋并加护套管,防止洪水冲刷管道,确保管道安全运行。气田周边环境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管道开沟回填及施工作业过程中,肯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施工过程中本着爱护生态保护环境出发,管道施工及地貌恢复完毕后,及时恢复自然地貌,作好生态保护。

三、管线凝析水处理

充分结合煤层气田的特点,积极吸取城镇燃气管网的实践经验,采用设凝水缸来解决管道积水的问题,根据地形起伏,合理选择管道的低点并在此处加设凝水缸,利用管道自身的压力将管道中的凝结水定期排出,保证了管道的输送能力,提高输气效率,也大大减少了工程投资。管线凝水缸结构如图10-12。

图10-12 凝水缸结构图

第三节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

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由增压站站控系统、阀组远程终端单元及增压站站控系统组成阀组RTU与增压站站控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采用GPRS 无线传输。井口阀组的工艺数据通过计算机通讯电缆上传至RTU,RTU将现场工艺数据通过GPRS无线网络上传至增压站站控系统,增压站站控系统与远程监控终端通过广域以外网进行数据通讯。

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为四层网络结构,第一层为现场的检测仪表,如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流量计等。第二层为井口、阀组区设置的RTU。第三层为增压站站控系统。第四层为网络访问终端。现场检测仪表将温度、压力流量等工艺数据通过总线信号上传至RTU;RTU将采集到的工艺数据通过GPRS网络上传至增压站站控系统。增压站设置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增压站DCS将现场重要的工艺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中。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广域网将现场工艺数据发布到以太网上,远程监控终端可以通过广域以太网及必要的身份验证直接查看增压站必要的生产工艺数据。

系统各层网络在功能上完整且彼此独立,各层数据层层上传。用户不但能够实现操作、监视、记录和数据管理功能,还能够进行参数计算、用户自定义键、报表的生成和处理、流程图和趋势图的动态操作与显示等。控制系统采用PLC 冗余控制器,按照故障安全和容错性要求,其电源、CPU、通信均按照1:1冗余配置,保证在电源、CPU和通信链路故障的情况下系统均能可靠运行,整套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数据采集主要检测参数包括以下方面

1、井口数据主要采取就地显示方式,不进行远程传输。主要参数有井口采气管线压力。

2、阀组设置RTU,将流量计监测到的参数通过GPRS方式,传输到增压站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监测。阀组主要监测数据有阀组单井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管线温度、压力和阀组汇管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管线温度、压力,同时提供上述参数的就地显示。

3、增压站是整个数据传输的中心,设置数据采集与监控中心,站内5台压缩机PLC控制柜通过RS-485接口利用MODBUS RTU协议将压缩机参数传输至监控中心;已建CNG站3台发电机组PLC控制柜通过RS-485接口利用MODBUS RTU协议将压缩机参数传输至监控中心;已建CNG站3台压缩机PLC控制柜通过RS-485接口利用MODBUS RTU协议将压缩机参数传输至监控中心;同时显示阀组流量、压力和温度参数。增压站设置2个工业电视摄像头,视频信号传输至控制室视频监视器。压缩机棚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当可燃气体浓度超过设定值时报警,报警信号传输至仪表间可燃气体报警器上。增压站内主要监测的参数有CNG来气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外输总流量(一级计量)、外部来气总流量(一级计量)、进站汇管温度和压力、外输汇管温度和压力、压缩机煤层气出口汇管温度和压力、压缩机煤层气入口汇管温度和压力、外来气管线温度和压力、压缩机入口分离器液位、电动阀门(进站紧急切断阀、旁通阀、放空阀、压缩机入口分离器液相出口控制阀)阀阀位。站控系统具有完备的安全联锁控制机制,当五台压缩机全部事故停运时自动关闭紧急关断阀,同时自动打开紧急放空阀进行放空,防止系统压力过高。分离器液位到达高液位时,排污阀门自动打开,当分离器液位达到低液位时,排污阀门自动关闭。所有电动阀门在连锁控制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人工干预,进行手动操作。

开发部技术部对接流程

浙江莱蒙童鞋有限公司文件 ---浙莱企管总字【2015第15号】--- 《开发技术部运作体系---管控细则规定》 开发部 1、开发部在接到业务部下达的样品确认制作单后,开发部经理要仔细审核相关制作确认标准,并合理规划后、将制作确认样需要的时间提供给业务部,方便业务部制定计划时间并与客户沟通交流。 2、确认样鞋经客户最终确认后,业务部将客户信息及时反馈给开发部,开发部在规定时间内、按对应的客户货号制定详细的色卡、工艺书等技术资讯转交至技术部进行技术调板和产前试做。技术部技转需参与到开发试做过程。同时,互通技术部给予对应的技术支持,并将对应的相关材料数据归档编号保存,所护送的技术标准必须规范安全,否则生产大货所出现的对应问题将接受追查; 3、开发部必须保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确认鞋的制作,为大货生产互动技术部提供技术支持。 4、明确规范的工艺制作要求: (1)楦形风格、放码量、码差、皮质、后处理要求; (2)面料的风格、线条流畅、样板的划料配图、鞋底本码长度、是否有整套模具; (3)材料裁向标注、批皮宽窄和斜度要求; (4)机拥宽度、拼缝链接标准、丝印标准、搭头宽度、针车用线等需做明细的说明; (5)处理剂及鞋底用胶、后处理油漆调配均要求明细说明; (6)内外原因的工艺注意要求及材料标示工艺。特殊的后处理工艺、檫皮要求(批皮、特殊工艺的稳定度),甚至鞋配饰扣等都需全部标示到位,涉及大货能否正常生产,需吻合实际生产的技术支持; 5、开发(或复制)产品交验审核的注意事项: (1)样品鞋的全套资料(含样品编号、样板、样料色卡、计划用量、面皮价格、以及制作的工艺要求和面皮、底材供应商的联系电话); (2)工艺图片及核对是否符合客户要求; (3)如有差异,审核人必须做好质量异常记录并予以处理到位;

陆上油气田油气集输安全规定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颁布日期】971231 【实施日期】980701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储运 【名称】陆上油气田油气集输安全规定 【标准号】SY6320-1997 【章名】全文 陆上油气田油气集输安全规定 Safty regulation of petroleum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in land oil and gas field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油气田原油、天然气的采集、输送、处理、储存过程中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的油气集输与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BJ 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74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 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 7231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 GBJ 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J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J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J 50151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J 50183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JGJ 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SYJ 4油田油气集输规范 SY/T 001096 气田地面管线和设备涂色标准 SY 0031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 0043油气田地面管线和设备涂色标准 SYJ 45原油电脱水设计规范 SY 0075油罐区防火提设计规范 SY/T 0076天然气脱水设计规范 SY/T 0511石油储罐呼吸阀 SY/T 0512石油储罐阻火器 SY/T 05251石油储罐液压安全阀 SY 5225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SY/T 5537原油输送管道运行技术管理规范 SY 5690石油企业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及配备规定 SY 5719天然气凝液安全管理规定

盘河“金三角”油藏开发工艺配套技术

盘河“金三角”油藏开发工艺配套技术X 张克娟,王燕霞,张克义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临盘采油厂,山东临邑 251500) 摘 要:针对盘河“金三角”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加强工艺技术配套,并先后采取了套管全井加厚、提高水泥返高、小泵深抽、压裂控缝高等技术。通过工艺技术配套应用,盘河“金三角”油藏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矿化度;腐蚀;压裂;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T 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1—0116—01 1 盘河“金三角”油藏基本概况 盘河“金三角”位于盘河构造南部,临邑断层上升盘。由盘40-80块、盘40-斜892块、盘40-斜93块三个含油断块组成,年产能12.1×104t。 2 盘河“金三角”油藏开发技术难点 2.1 矿化度高 盘河“金三角”油藏地层水总矿化度平均89949. 94mg/l,地层水型为C aCl2,为高矿化度地层水,高矿化度地层水对套管及井筒管、杆、泵产生腐蚀性损害,易造成套漏、管漏、杆断。“盘河金三角”的盘40 -斜92井综合含水上升到50%后仅生产了5个月就因腐蚀造成抽油杆断躺井。盘40-斜94井、盘40-斜95井高含水,由于矿化度高腐蚀严重,生产一个月左右光杆就会出现腐坑。 2.2 结蜡严重 盘河“金三角”油藏原油凝固点在24~39℃,含蜡量3.9%~30.38%,油井结蜡严重。从作业过的起出杆、管描述情况来看,结蜡位置在800m以上,油管内壁结蜡层厚度在2~3mm左右。 2.3 渗透率低 盘河“金三角”油藏除盘40-80块主力砂组渗透率高以外,其他区块不同砂组渗透率较低。盘40-80块三砂组孔隙度平均为16.1%,渗透率平均为27.1×10-3Lm2。 2.4 油水层间互,压裂效果差 盘40低渗区块由于油层深、厚度薄、跨度大,且油水层间互,没有很好的泥质隔层,2008年曾压裂了5口油井,有2口井压后出现全水。 2.5 水井注水状况变差,欠注严重 盘河“金三角”油藏2008年开始注水,初期注水压力较低,基本能完成配注,但注水过程中注水压力上升快,注水状况变差。 3 盘河“金三角”油藏开发工艺配套技术 针对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完井开始进行技术攻关,加强工艺技术配套与应用,使油藏开发逐渐走向良性循环。3.1 高矿化度工艺配套 为有效的减缓套管的腐蚀,延长油水井的使用寿命,盘河“金三角”2008年以来开发的油水井共65口井采用全井壁厚9.17mm的油层套管。 由于地层水矿化度高对水泥返高以上长井段套管的腐蚀更为严重,盘河“金三角”油水井水泥返高平均上返到1377m。 对于含水超过50%的油井,井口投加缓蚀剂,减轻管、杆腐蚀,目前已经在5口井上投加缓蚀剂,从作业起管柱的情况看腐蚀大大减轻。 3.2 凝固点高工艺配套 针对“盘河金三角”油藏凝固点、含蜡量高且油层存在弱水敏的特点,主要采用热油循环与自流洗井维持油井正常生产,在管柱上配套防漏洗井器生产,可以有效避免洗井液进入地层,对油层造成伤害。 3.3 低渗油井工艺配套 针对渗透率低、供液较差的油井采用小泵深抽技术。小泵深抽工艺主要是根据油井具体情况,通过加深泵挂,降低井底流动压力,增大生产压差,提高地层渗流能力,达到增加油井产能的目的。 3.4 油水层间互压裂工艺配套 针对“盘河金三角”油水层间互,没有很好的泥质隔层,压裂后出现高含水的现象,在认真分析压裂施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应用压裂新技术,精心工艺设计,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应用的压裂工艺技术:小规模施工结合变排量技术,砂埋底部油层增加对下方水层的遮挡作用,并采取变排量施工; 优化压裂井段及射孔技术,对距离水层较近且可能连带压开的油层采取避射或限射;对微裂缝发育的地层采用前置暂堵技术,即在泵入前置液中期,加入一段低砂比的混砂液,既可起到打磨孔眼降低摩阻的作用,又可起到暂堵微裂缝降低滤失的作用; 对生产井段上下都有水层很难进行压裂改造措施的井,采取了前置液加油容性粉陶+变排量+控水覆膜砂综合控水压裂技术。 116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1期 X收稿日期3 :2011-11-1

油气集输

油气集输 油(气)田开发包括(油藏工程)(钻采工程)及油(气)田地面工程. 油气集输系统的功能:将分散在油田各处油井产物加以收集;分离成原油,伴生天然气和采出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油田商品(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汽油)以及这些商品的储存和外输.同时油气集输系统还为油藏工程提供分析藏油动态的基础信息. 油气集输系统工作内容(1)油井计量(2)集油(3)集气(4)油气水分离(5)原油处理(脱水)(6)原油稳定(7)原油储存(8)天然气净化(9)天然气凝液回收(10)凝液储存(11)采出水处理 工艺流程:收集油井产出的油,气,水混合物,按一定顺序通过管道,连续地进入各种设备和装置进行处理,获得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并将这些产品输送到指定地点的全过程. 集油流程大体分三类:(1)产量特高的油井(2)计量站集油流程(3)多井串联集油流程. 我国石油界按流程中最有特色部分命名集油流程:(1)按集油加热方式(2)按集油管网形态(3)按通往油井的管线数量(4)按集油系统的布站级数(5)按流程的密闭性(开式集油流程和闭式集油流程之分) 加热流程适用于倾点和粘度较高的石蜡基原油. 多井串联集油流程:优点:钢材耗量少,建设速度和投产见效快.缺点:①计量点,加热点多而分散,不便于操作管理和自动化的实施②各井的生产相互干扰,流程适应能力差并不便于调查和改造. 选择流程依据:(1)集油流程的选择应以确定的油气储量,油藏工程和采油工程方案为基础(2)油气物性(3)油田的布井方式,驱油方式和采油方式以及开发过程中预期的井网调整及驱油方式和采油工艺的变化等(4)油田所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地震烈度等自然条件以及油田所在地的工农业发展情况,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居民点和配套设施分布等社会条件(5)已开发类似油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选择原则:(1)满足油田开发和开采的要求(2)满足油田开发,开采设计调整的要求和适应油田生产动态变化的要求(3)贯彻节约能源原则(4)充分利用油气资源(5)贯彻”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原则(6)注意保护环境.

配套工艺和配套工具设备模板

目录 一、油田基本情况 二、常规机采配套管柱 ( 一) 、防漏热洗管柱 ( 二) 、管柱找隔水管柱 ( 三) 、负压抽油管柱 ( 四) 、液力投捞多级分注管柱 ( 五) 、油层保护管柱技术 三、配套机具应用情况 四、典型经验及教训 准东采油厂辖区共探明含油面积149.3km2, 各类石油地质储量12811×104t, 其中: 已动用含油面积83.6km2, 动用石油地质储量8814×104t; 未动用含油面积65.7km2, 石油地质储量3997×104t。投入开发的主要油气区块为火烧山油田,北三台油田、沙南油田、马庄气田。各油气区块储层性质差异大, 开发中表现出的问题各异, 集中表现在油田综合含水上升, 油田大面积水淹、水窜, 地层压力下降, 洗井液漏失严重, 清蜡困难等, 为有效控制油田综合含水的上升, 解决清蜡难题, 准东采油厂进行了三期油田综合治理, 其中在机械采油

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分层注水、隔水抽油、负压抽油、分层压裂、防漏热洗、油层保护等项目, 经过不断的完善实验, 已形成适合我油田情况的系列配套管柱, 在油田生产中取得了 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常规机采配套管柱 准东采油厂常规机采配套管柱: ( 一) 、防漏热洗管柱 自九零年起我厂就开始了防漏热洗管柱技术的研究, 先后采用了以下几种管柱工艺: 1: 泵( 带有特殊结构固定凡尔) +Y341-114封隔器+单流凡尔+筛管 该管柱的缺点是Y341-114封隔器, 耐反压差小, 易解封; 施工时需将原抽油泵的固定凡尔换掉, 泵修检时无法配套。 2: 泵+筛管+卡瓦封隔器+单流凡尔+筛管 由于卡瓦封隔器在坐封时要加一定的压重, 这 使得抽油泵发生弯曲, 影响泵效。 3: 泵+筛管; 可钻封隔器+单流凡尔 该管柱分两部分施工, 工序复杂, 可钻封隔器留在井里给以后其它作业造成不便, 钻磨时又会

油气集输

教学内容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我校油气储运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四川省特色专业。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从1998年以来,我校油气储运专业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均按重点批次招生;历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均在98%以上。 本课程是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四大主干专业课之一,在全国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也属于主干专业课程。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署下,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跨国油气管道紧锣密鼓的建设,“陕京输气复线工程、川气出川、海气登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规划、建设,全国天然气主干线的联网,开创了我国天然气工业的新局面,迫切需要大批思想素质高、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依据本专业面向21世纪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整体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课程建设必须体现:以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为出发点,拓宽专业面,加强专业基础理论,紧跟科学发展新技术,体现储运大工程的思想,注重创新思维,突出储运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技开发规律、通用性技术的学习,强调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加强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学习,强化提高创新设计能力的训练。按照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层次性的标准,构建能力型综合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将油气集输理论与工程应用、工程优化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学科有机地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之中,体现当今《油气集输》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水平。 课程的系统目标是面向高等教育新形势、拓宽基础和视野、培养能力和素质、促进教育现代化,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油气集输的基本理论、方法、系统工程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知识模块按体现教改教研最新成果和能力型素质教育课程新体系而展开。该体系由基础知识模块、实践环节模块组成,各知识模块及其对应学时为: 一、基础知识模块 1、绪论(1学时)

新型喷浆材料与配套工艺技术研究

新型喷浆材料与配套工艺技术研究项目论证报告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屯煤矿 杭州求是支护器材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二○○七年七月

目录 1.项目的必要性 1.1国内外喷浆技术的发展 (1) 1.2干(潮)喷浆技术存在的问题 (2) 1.3改性喷浆材料湿喷技术的特点 (2) 1.4我国改性水泥和混凝土的研究水平及在煤炭系统应用的意义 (3) 2.研究开发内容 2.1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研制 (4) 2.2聚合物改性水泥研制 (4) 2.3湿式混凝土喷射机研制 (4) 2.4湿式水泥浆喷射机研制 (5)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最终目标 3.1研发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 (5) 3.2项目最终目标 (6) 4.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4.1项目关键技术 (6) 4.2项目创新点 (6) 5.研制开发的技术路线,实施的方式、方法、步骤 5.1聚合物改性的研制方案和方法 (8) 5.2喷射机的开发思路和方案 (9) 5.3项目实施的步骤 (9) 6.技术、经济可行性及可靠性分析、论证 (9) 7.对安全、环境、健康的影响性分析 (10) 8.现有基础、技术条件,保证体系 (10) 9.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9.1环境效益 (11) 9.2速度效益 (11) 9.3质量和安全效益 (12) 9.4经济和社会效益 (12) 1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按年、月的详细进度计划) (12) 11.经费计划(费用性、资本性分开,尽量列出明细) (13) 12.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 (14)

新型喷浆材料与配套工艺技术研究项目论证报告 一、项目的必要性 喷射混凝土是煤矿井巷支护技术、设计和施工方法的一次重要变革,在井下施工中喷射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喷射混凝土具有速凝的特性,其施工必须采用特定的混凝土喷射机进行喷射作业。 1.国内外喷浆技术的发展 1907年,美国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单罐式混凝土喷射机,随后又出现了双罐式混凝土喷射机、直筒转子式干式混凝土喷射机、“U”型料腔转子式干式喷射机;70年代美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开始研制湿式喷射机;80年代,国外已逐渐淘汰干式、潮式喷射机,开始推广应用各种型式的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同时,各种改性混凝土开始在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及日本商业化应用。 部分国家喷射混凝土作业中干喷与湿喷所占比例 国外混凝土喷射机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已从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喷射质量差的罐式喷射机发展为具有上料、配料、搅拌、外加剂添加与输送、喷射为一体,具有智能控制水平的湿式混凝土喷射机组。 我国混凝土喷射技术起步较晚,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混凝土喷射技术并在岩巷进行试验。1965年,我国研制出第一台双罐式混凝土喷浆机。随后也沿着国外的道路探索前进,其中以煤科总院南京研究所为最具代表性。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目前仍以干(潮)式喷射机为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喷射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从国外引进的湿式混凝土喷射机进入国内大型水利工程,如二滩水电站,黄河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等,近几年来,国内也开始研发湿式混凝土喷射机,但实际应用的技术水平尚有待于提高。

油气集输工艺分析示范文本

油气集输工艺分析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油气集输工艺分析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在我国石油事业的建设中,油气集输是非常重 要的一项工作,其主要将我们日常油田开采工作中所采集 的石油以及天然气等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收集。在本 文中,将就我国的油气集输工艺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 讨。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oil industry,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job. It refers to a series of processing and gathering work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collected by daily oil exploration work.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油气集输工艺分析(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油气集输工艺分析(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油气集输工艺分析(通用版) 摘要:在我国石油事业的建设中,油气集输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主要将我们日常油田开采工作中所采集的石油以及天然气等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收集。在本文中,将就我国的油气集输工艺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Abstract:IntheconstructionofChina'soilindustry,oilandgasgatheringandtransportationisaveryimportantjob.Itr eferstoaseriesofprocessingandgatheringworkofoilandgasresou rcescollectedbydailyoilexplorationwork.Thisarticleanalyzes anddiscussestheoilandgasgatheringandtransportationtechnolo gyinChina.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技术 Keywords:oilandgasgatheringandtransportation;process;

技术开发部基础知识(工艺部分)

技术开发部基础知识(工艺部分)

一、水泥基本知识 1、定义 胶凝材料: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成坚固的石状物,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统称为胶凝材料,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例如:沥青、树脂)两大类别。无机胶凝材料分水硬性和非水硬性(气硬性)两种。非水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故又称气硬性胶凝材料(例如:石灰、石膏、耐酸胶结料)。 水泥: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状浆体,既能在空气中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常称为水泥。 2、分类 水泥的品种很多,按其用途和性能,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以及特性水泥(专用水泥和特性水泥通常称为特种水泥)三大类。通用水泥是指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六大品种。专用水泥则指有专门用途水泥,如油井水泥、砌筑水泥等。特性水泥是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一类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中热水泥、膨胀水泥,自应力水泥等。 按其组成分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以及少熟料或无熟料水泥等几种。 3、通用水泥 ⑴、硅酸盐水泥(Portland cement):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

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硅酸盐 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在 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重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 合材料的称II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II。包装袋应采用红色印刷水泥名 称和强度等。 ⑵、普通硅酸盐水泥(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 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掺活 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重量5% 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重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掺非活性混合材 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10%。包装袋应采用红色印刷水泥名称和 强度等。 ⑶、矿渣硅酸盐水泥(Portland blastfurnace-slag cement):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泥),代号P·S。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掺加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20%-70%。允许用石灰石、窑灰、粉煤灰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中的一种材料代替矿渣,代替数量不得超过过水泥重量的8%,替代后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不少于20%。包装袋应采用绿色印刷水泥名称和强度等。 ⑷、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ortland pozzolana cement):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简称火山灰水泥),代号P·P。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加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20%-50%。包装袋应采用黑色印刷

油田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

油田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 发表时间:2019-08-13T09:12:28.4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0期作者:陈辉 [导读] 通过不断对油田油气技术工艺进行研究发展,可以更好地确保所开采出来油气质量。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港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当前阶段,我国油田事业飞速发展,在对油田进行开采过程中,不断进行油田油气技术可以很好地将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上去,确保企业可以持续发展。通过不断对油田油气技术工艺进行研究发展,可以更好地确保所开采出来油气质量。 关键词:油田油气;集输;处理工艺 1油气集输技术分析 1.1原油脱水技术 原油的脱水技术在油气集输工艺技术中尤为重要,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原油脱水技术繁琐复杂,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使用大罐沉降技术将游离水脱除,第二部分是利用平挂电极与竖挂电极交直流复合电脱水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在大罐中由于油水的密度不同,互相不会融合,利用重力和浮力双重作用使得油水分离,在分离之后收油装置会收集分离沉降后的原油。再利用平挂电极与竖挂电极之间的复合电极形成高压电磁场,水珠在高压下不断变形,同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快速的实现聚结,再次有效沉降。对于不同种类的油来说要适当变通处理方法。稠油的油水密度相差较小且粘度较大,用传统的脱水技术耗资较大,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利用多次大罐沉降技术之后可以通过高温加热的方法提升温度,加快沉降的速度以此来有效提高稠油的分离效果。 1.2原油集输技术 当前阶段,我国更多的是对低渗透以及小断块油田进行开发,通过对原油集输技术进行研究,可以很好地降低原油开采过程中原油的损耗。在进行原油集输过程中,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技术就是对相应的运输流程进行简化,具体就是通过将管网进行串联,以将原油的运输效率进行提升,并且降低原油在运输过程中所出现的损耗。此外,在集输上,对采油企业以及原油加工企业采取并行化处理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使得原油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呈现出一体化状态,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原油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关于稠油集输技术方面,将稠油原油六道加工技术工艺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可以对传统稠油加工技术进行改善,在输送过程中采取集输化方式,避免稠油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高损耗现象,确保稠油的运输效率以及运输质量。当前我国在对高含水原油集输工艺进行改善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对其进行预处理,在对高含水量原油进行处理过程中,通过对三相分离器进行应用可以很好地对原油和水分进行分离,真正将原油的质量提升上去。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所采用的工艺还很难将原油当中的大部分水分去掉,只能去掉一部分水分,并且同国外高含水量原油预分离技术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1.3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 由于油气集输路线较长,采取混合集输的技术能够使集输效果更明显,该技术现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效果良好,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新型技术。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是将两种技术相结合,同时发挥其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不仅优化了运输技术、提高了运输效果,也减少了经济成本的投入,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展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还应当不断深入研究电热技术,多次检验混合输技术的效果,更好的为石油事业做出贡献。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成果我们应当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2油气集输处理工艺 油田产物是油气水三相的混合物,经过油气水的初步分离,降低了混合物的含水率,之后,对原油和水进行彻底的分离,将原油中的游离水和乳化水分离除去。分离获得的天然气经过除油净化处理,计量后用于加热炉作为燃料进行燃烧,剩余的天然气通过压缩机系统输送给天然气处理场所,实施进一步的净化处理,获得的商品天然气外输。分离出来的含油污水经过深度污水处理,除去其中的油和悬浮颗粒,使其达到注入水的水质标准后,经过注水泵加压,输送至注水干线,经过配水间进入注水井,达到水驱的开发效率。油气水三相分离的工艺技术措施,主要依靠油气水的密度差异,利用重力沉降分离的原理,获得油气水三相的初步分离结果。为了提高原油破乳脱水的效果,应加强对破乳剂的研制,选择高效的原油破乳剂,通过管道的热化学脱水和电化学脱水技术措施,将原油中的乳化水脱除,促使外输原油的含水达到标准的规定。对含油污水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含油污水的除油技术措施,通过气浮选等技术,将含油污水中的浮油分离出来,经过收油处理,使其作为油田产物的一部分,作为油田产量的补充。而含油污水中的悬浮颗粒,通过过滤设备的作用,选择最佳的过滤材料,保证悬浮颗粒的含量达标,对含油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进行化验分析,达到水质标准后,方可注入到油层。 3油气集输储运工艺设计要点 3.1 站外油气集输储运工程设计重点 站外油气集输储运工程设计要选择适合的模式,例如单井集油模式,这种模式下,要做好单井计量方法选择,科学布置阀组间,选择适合的集输管材。其次,要做好工艺计算。工艺计算包括热力计算、水力计算、强度计算,以计算结果为参考实施标准化设计。做好地面工程建设规模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和简化,将机械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根据目标进行配置功能,进而实现中小型站场或大型站场中多个生产单元同时运行的目的。 3.2站内油气集输设计重点 油气处理主要包括油气分离与脱水等环节,石油企业要结合油品性质,采取相应的油气分离技术与脱水技术,优化工艺流程,本着“大型模块化、小型一体化”的原则建站,将传统油田地面建设转变为“搭积木”式的快速建设,建设周期短,成本低,安全可靠。对于油气分离可以建立一体化集成装置,原油通过来液阀组进行收集和计量,进入缓冲罐在通过增压泵加压进入一级分离器,油气水分离后原油进入储油罐,天然气进入加热原油,再次进入二级分离器,分离器要配置加药口,分离后还要科学处理污水。 3.3 外输工艺设计 油气集输储运过程中原油外输工程设计占据重要的地位,要科学设定建设规模,选择适合的管材,优化外输管线设计。外输管线的设计首先要确定参数,包括水力计算、热力计算和强度计算,科学计算出外输管线的外径,合理设置中间站。外输管线线路设计要注意走向,铺设方式也要选择最适合的,管线防腐蚀维护也要注意,科学设置热力补偿区,确定固定墩位置。输油管道要设置清管设备,设置清

油气集输工艺分析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708 油气集输工艺分析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编写人:xxxxx 审核人:xxxxx 油气集输工艺分析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摘要:在我国石油事业的建设中,油气集输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主要将我们日常油田开采工作中所采集的石油以及天然气等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收集。在本文中,将就我国的油气集输工艺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oil industry,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job. It refers to a series of processing and gathering work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collected by daily oil exploration work.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技术 Key words: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process;technology 0 引言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分析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分析 Analysis on 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摘要 在我国石油事业的建设中,油气集输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主要将我们日常油田开采工作中所采集的石油以及天然气等资源进行一 系列的加工、收集。在本文中,将就我国的油气集输工艺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华北油田采油五厂的油藏具有“三高”特点,油气集输工艺多采用三管伴热方式集油,耗能高、管理难度大。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分别从集油工艺、地热资源利用及发电余热回收等方面出发,采用了常温集输、双管掺水、高温地热井的开发利用和发电余热回收等油气集 输技术,全面实施节能降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4年底,累计节约燃油达8500 t。 华北油田第五采油厂位于冀中南部地区,油田分布在河北省的 3个地区、8个县市,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开采的油藏具有“三高”特点,即原油黏度高、含蜡高、凝固点高,原油物性差,属中高黏度油藏。全厂共有 579口油井、251口水井和 85.37 km 输油管线和93.4 km 输气管网。油井地面集输工艺多为三管伴热集油模式,油田生产中耗能高、管理难度大。自 2011年以来,针对不同的油田和区块不

同的油品物性及现场实际情况,分别从集油工艺、地热资源利用及发电余热回收等方面出发,全面实施节能降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年累计节约燃油达8500 t。 1 双管掺水集油工艺 深南油田共包括泽70、泽10和深南3个断块油田,有油井110口,开井81口。原油经8座计量站计量后集中在深一联合站处理。深一联的日处理液量1235 t,日处理油量495 t,水量740 t。 油田生产的主要特点: 1)原油物性较差,黏度高,属稠油油藏。 2)该地区地表水较浅(仅为 80 cm),易对管线造成腐蚀。 3)单井集油方式全部采用三管伴热集油工艺。 4)站内脱水采用电脱水处理工艺。 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线自投产以来腐蚀比较严重,穿孔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深南油田的正常生产。 2)单井集油管线采用常规的三管伴热保温方式,散热较大,而且因为深南油田地表水较浅,热水管线的大部分热量被地表水吸收,热能损失大。单井的热能损耗达1.9×105kJ/h,深一联每年的燃油量高达3650 t。3)随着油田的滚动开发,油井含水越来越高,矿化度高达14 000~15 000 mg/L,造成的腐蚀愈加严重,腐蚀速度为 0.105 3~0.148 9 mm/a,

油气集输工艺

油气集输概述 摘要油气集输流程是油田地面工程的中心环节。本文对油气集输概念以及工艺流程进行简单叙述,举例介绍了地面油气集输各个工作站的作用,以及加热设备、油气水分离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关键词:油气集输油气水分离加热设备 一、油气集输的概念及任务 油气集输是将油田开采出来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收集、储存、输送和初步加工、处理的生产工艺过程。油气集输生产不同于油田物探、钻井、测井、修井作业及采油等生产作业。它既有油田点多、线长、面广的生产特性,又具有化工炼制企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工艺复杂、压力容器集中、生产连续性强、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特点。 油气集输,作为油田生产油气整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整体操作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油气集输主要负责的任务有四个方面:1)将开采出来的石油气、液混合物传输到处理站,将油气进行分离以及脱水,使原油达到国家要求标准;(2)将合格的原油通过管道输送到原油储存库进行储存;(3)将分离出来的天然气输送到再加工车间,进行进一步的脱水,脱酸,脱氢等处理;(4)分别把经过处理,可以使用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给客户。由于油气集输涉及到整个油田的各户钻井,因此,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渐深入,油气集输生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且,一个油田的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开发建设的整体技术水平。 二、油气集输的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油气集输的一般全过程是 油气井产出的油气,从井口到达外输站的全过程,要经过一系列的设备进行保温、分离、计量和净化工作,这些工作的先后顺序、衔接组合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矿场集输流程。但是油气集输的整个流程,会因为油田内蕴含的油气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差异,地理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利用价值和方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油气集输方案。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性价比相对最高的一种设计流程。尤其技术流程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整个油气集输流程,尽量全程封闭,以减少油气在运输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2、最大限度地收集油田中所出产的油气资源,把油气资源最大限度地生产加工成为符合使用标准的原油、天然气等相关产品。 3、充分利用油田矿井中的流体压力,适当提高并控制整个流程系统内部的运作压力,以逐步扩大输出半径,减少中转环节,以避免中转环节造成的油气损耗。 4、合理利用系统中的热量,做好对整个油气集输流程的温度的整体控制,做好保温控制的同时,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热耗。 5、在同等条件限制下,采用相对性能较高,整体工艺及操作较为简便的系统,以提高整体效率。

古云集难动用储量配套开发工艺应用

古云集难动用储量配套开发工艺应用 X 钟飞翔1,刘正云2,冀金英2,王宇慧2,刘旭辉2 (1.中原油田采油五厂,河南濮阳 457001;2.中原油田采油三厂,山东莘县 252434) 摘 要:通过水平井工艺技术、低渗油藏改造技术、地面注水、集输、电力等配套实施,对古云集油田难动用储量进行分类开发,形成产能规模,难动用储量得到有效开发。 关键词:难动用储量;水平井;玻杆深抽;地面配套 中图分类号:T E 3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8—0154—011 概况 难动用储量是指在当前技术条件或现行国际油价条件下开发经济效益差的探明储量。古云集油田难动用储量一是油层厚度薄、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直井开发效益差;二是油藏埋藏深、层系单一、物性差,压裂投产投入高、效益低、风险大。按照分类研究、分类治理、整体配套、综合提高的原则,开展综合性技术攻关并加以整体配套,实现难动用储量开发的产量规模、储量动用程度、采油速度、开发效益综合提高。一是利用水平井开发薄层油藏;二是应用超前注水技术,实施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2 配套工艺技术应用2.1 水平井工艺2.1.1 替浆工艺。传统的替浆工艺一般是将管柱下至人工井底,再从油管(或套管)替入顶替液,将泥浆替出井筒外。古云集油田水平井一般为筛管完井,泥浆浸泡时间较长,为保护油层一般采取反替浆减少替浆用液,根据液面数据、地层压力高低和钻井过程的泥浆漏失情况,进行分段替浆。分段替浆是将管柱下至预定深度,将部分泥浆反替出井筒外,再加深管柱将部分泥浆反替出井筒外,依次将全部泥浆分段反替出井筒外的工艺。分段替浆可以提高替浆的成功率,减轻泥浆的漏失量。 2.1.2 生产管柱工艺。防落物丢手管柱:水平段防落物是减小水平井事故风险、提高水平井利用率的重点技术;防落物丢手管柱主要由丢手短节(反扣油管扣)、Y 441防落物封隔器、 筛管、丝堵。首先将封隔器下到设计位置后,从井口油管打压,液压经油管传到封隔器,封隔器坐封;卸压后再打压,最后缓慢卸压至0MPa,打掉坐封球座;提升管柱0.1m 左右,取出吊卡,正转油管若干圈,进行倒扣丢手(丢手为反扣油管扣),或者投球打压丢手。 大直径丝堵防落物管柱:防落物管柱或者空心桥塞能有效将水平段与垂直段隔离分开,但增加了通井、起下管柱的工序,延长施工周期,同时时间长了不易造成新的井况风险。为此,研制5大 直径防落物丝堵,有效解决生产管柱防落的难题。2.1.3 增产措施工艺。水平井射孔工艺:由于常规电缆射孔枪和油管输送点火棒无法到达水平射孔层段,因此应用新的射孔技术——定向射孔技术。低边四相位射孔工艺是指在水平井射孔枪在下至水平段射孔层段,射孔枪采用偏心设计,射孔枪安装轴承,在重力作用下,使射孔枪在水平段射孔弹始终朝下,从而保证射孔弹射向下半部套管的不同方位。采用液压起爆射孔,根据射孔层段垂深和起爆工作液密度,预先设置起爆压力,在调整管柱至合格后,通过地面水泥车打压起爆射孔。 水平井酸化技术:水平井开采井段长,在钻井、完井过程中所需的钻井液、完井液液量较大,存在着作业周期长、工作液浸泡时间长、井下条件复杂等特点,导致地层伤害,近井地带油层堵塞,产能下降,影响水平井开发的效果。水平井和直井的酸化处理过程存在显著的差别,对水平井来说,其酸化长度较大、酸用量较大、费用较高。根据造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优选适合的酸化药剂,确定连续油管酸化施工工艺。 2.2 玻杆深抽工艺 卫53块、云9块油层上界在2800m 以下,平均动液面在2100m 以下,平均日产液量在10m 3左右,由于泵挂深、液面深,杆柱负荷重,造成常规抽油杆频繁断脱。因此,应用玻璃钢抽油杆深抽工艺,克服杆柱负荷重的难题,主要工艺为下部钢抽油杆采用高强度抽油杆,将三级杆组合调整为二级杆组合。去掉了3/4 ″杆薄弱环节,满足深抽的需要,减少了杆断几率。应用4口井,平均泵效由28.2%提高到36.0%,功图显示平均最大光杆载荷由90.2kN 下降到75.4,N ,平均机采系统效率提高5.1百分点。2.3 分注工艺技术 在开发中由于层间渗透率级差大,各层之间吸水极不均匀,造成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对应油井含水迅速上升,必须实施分层注水。3 井下一级两段分注。为充分动用古云集沙一 154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8期  X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钟飞翔,男,工程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110mm 2..1:2012-02-19 :

油气集输流程

《油气集输》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了高等数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奠定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课程较全面地介绍了油气集输系统的任务、研究对象和油气集输流程以及各主要工艺环节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油气集输研究对象、流程及发展;油气性质、烃系的相特性、相平衡计算;油气混输管路的参数和术语、混输管路的特点以及气液两相管路的压降计算,分离方式、分离级数和分离压力的选择、油气两相分离器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离器设计的工艺计算方法、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结构、原理和界面控制;原油乳状液的定义、生成机理和其性质、原油脱水各方法的原理、所用容器设备的结构以及影响脱水效果的因素;原油稳定的原理、方法和原理流程、原油稳定深度以及工艺方案的确定、比较和选择。使学生掌握油气集输的基本内容和工艺流程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油气集输的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系统掌握油气集输系统各工艺环节的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较快地承担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本章主要讲述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和在油田建设中的地位、油气集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油田主要产品及其质量指标、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油气集输流程以及油气集输设计的评价标准等问题,以期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油气集输这门课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并且对油田油气集输所涉及的内容有较全面的认识。本章的重点为油气集输的工作内容、油田产品及其质量指标和油气集输流程等部分的知识。 一、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和在油田生产中的地位 1、研究对象由石油院校的院系构成和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安排可以了解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主要任务是寻找石油资源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学院):主要任务是通过钻井,采出石油,使石油由地下流至地面上来,这时流出的石油包含了水、砂、硫、盐等杂质;同时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还开设了《油库设计》、《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等课程,它们所涉及到的理论是为储存和运输商品原油、天然气以及石油产品服务的。 因此说油气集输(也叫作油气田地面工程)是继石油工程之后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它把油田中分散的油、气进行集中、输送和必要的处理加工,使之成为石油产品,即商品原油和天然气。 由此可以看出,油气集输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油、气田生产过程中原油及天然气的收集、加工和输送问题。 2、地位油田的工业开采价值被确定后,在油田地面上需要建设各种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附属设 施,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