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控制与预防

合集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及预防探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及预防探析

外界不 良因素的刺激和诱惑 , 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 新生代农 民工的犯罪 , 多数 与其受教育 阶段 的畸
形成长过程有关 。由此 , 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
康不佳 , 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在“ 留不下的城市”
和“ 回不去的乡村” 之间 , 越来越多 的新生代农 民 工偏离了人 生航 向, 迷失 在犯罪 的丛林里 。新生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学报 2 1 年 第 1期 ( 01 总第 19期) 0 Ju a o t atShoo P hnzo uip o mte o121(u 19 or l fh Pr col f CZeghuM n i ̄Cm ie . , 1Sm, ) n e y C e tN 0 0

1 学校和家庭教 育的缺失、 . 管理 的疏漏 , 使得 农民工子女成为犯罪的潜在主体。由于户籍制度
的限制 , 民工 子女无法像城市孩子一样按 户籍 农 选择就读学校 , 通常只能上一些农 民工子弟学校 。
这些学校 的硬件设施及教学质量与其他正规学校
足, 得到社会的认 同。调查显示 , 新生代农 民工大
何振 忠: 生代农 民工 的犯罪及预 防探析 新
法学研 究
能力也较强 。然而 ,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二 、 生代农 民工 犯罪 的预 防 新
远不及同龄 的城市青少年 ,这就容易产生心理落 差 ,造成 自卑感 和逆 反性 ,以致走 上犯罪道路 。
美国社会学家戴维 ・ 马茨 阿提 出的 “ 漂移理论 ” 认为 ,大多数少年犯罪人是一些漂移者 ,他们既
为总检出率为 2 .5 ;行 为问题 与 自我概念显 5 % 著正 相关 ,其 中行 为 因子 分裂 样、抑郁 、攻击
性 、违纪与 自我概念总分 的相关程度 极其显著 。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 生代农 民工 , 实远 不是 一个 “ 民工 ” 其 农 的词
所能 概括 。他 们 的成长环 境 、 长经 历与 他们 的父 成
辈差 异巨大 ,相对 优越 的物 质 条件 、见 多识 广” “ 的 经历 让他们普 遍缺乏 吃苦 耐劳 的 品性 . 而是 思想 反
群体 , 那将 会 使 他们 产 生 失 望 、 望 的悲 观 辽 t 绝 、 y
基 金项 目 : 山东省 教 育 厅 人文 社 科 课题 ( 0 0 阶 段 性 研 究成 果 。 J1 WB 9)
作 者 简 介 : 树 密( 9 5 ) 男 , 姚 1 7 一 , 山东 曹 县 人 , 想政 治 教 育 讲 师 , 学 硕 士 , 师 研 究 方 司: 学 . 盲 思 法 律 未 憩


“ 生 代 农 民 工 ” 现 实 状 况 新 的
绪。 他们游 离 于体制 之外 , 极 力想 融 入城 市 , 却 虽 但
不 被城市 社会所认 同 , 使得 他们 在城 市 处于 非城 非 乡、 进退 失据 的尴 尬状态 。如果农 民 f 长期 没 有
进 入 主 流 阶 层 的 通 道 . 成 为 一 个 相 埘 凝 的 J 而
样 ,第 一代农 民工能及 时拿 到工 钱就 知足 了 , 而
在 新生 代农 民 T眼里 , 获得城 市 的 平等 待 遇 , 比工 钱更 重要 , 了关 心薪水 . 关心 工作 时间 、 除 还 工作 环 境、 培训机 会 、 社会 保 障等 。 们很 多人甚 至 已经 不 他 会 种地 , 们 学 历更 高 , 野更 宽 , 性更 强 ; 们 他 视 个 他 平等 意识 比较强 。 要求 平等 就业 、 等 待遇 、 平 平等 地 参加 各种 社会活 动 尽管 “ 新生代 农 民工” 已习惯 了城市 的生 活 , 早 但城 市却 并没有把 他们 作 为 自己的正式 成 员 问题及对策研 究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对 社会攻 击性 的群 体犯罪 。
( ) 罪 手 段 智 能化 三 犯
究人群 对社会 现象 的一致特 性 ( 包括 身份 、 位 、 地 利益和 归属 ) 的
共识及 其对 社会关 系的影 响。 学者从社 会认 同的角度 认 为, 有 新
新生代 农 民工 的整体文化 程度相 对较高, 对外 界信息的接受
1 新 生代农 民工 的人 口学特 征 。根据我 国第 五次人 口普 查 .
新 生代农 民工 犯罪呈 现愈 益明 的 团伙作 案特征 ,主要包
的数据 , 有学者 从人 口社会学 的角度 , 为新生 代农 民工具有 以 认 括 : 1地 域性 。地域 性是指 犯罪 团伙成 员主要 是由来 自同一地 ()
在 生代农 民工对制度性 身份的认可 在减{ , 民身份被赋 予 丁更 多 能 力和对新 鲜事物 的学 习和接 纳能 力明 显较 强 。 实施犯 罪时 。 ;农 对
方面 , 新生 代农 民工的受 教育程度 明 显高于老 一代农 民工 , 女性 外来人 员和犯 罪分 子 , 由于 集居 在同一 社区 , 相互 认识 , 相互 影
农 民工 的受教 育水平 普遍 偏低 :新生代 农 民工外 出时问 明 显较 响 , 逐渐 形成犯 罪团 伙 。() 众性 。从众性 是指 新生代农 民工 4从 短 , 省流动 的比例较高 , 内流动 的比例较 低, 山省份 和流入 犯 人 员在周 围人 员的影 响下 , 体产生 的一种随 大流 的、 其 跨 省 流 个 与
对 于什么 是 “ 新生代 农 民工” 没有 具体 的界定 。一 般认 为, 在我 国, 所谓新 生代 农 民工 , 是指 J 8 年 以后 出生的 、6周岁 以上 的 90 l 从农 村进入城 镇务 工的青 年农 民工 。目前 , 生代农 民工 的人数 新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告。报 告数 据显示 , 2 0 0 8 年 度和 2 0 0 9年度 , 扬州三 成 的刑事案 人数所 占比重最大 , 甚 至有 的还 未满 1 6周 岁, 且多 为男性 。 0 件 犯 是新 生代 农民工 。 无 独有 偶 , 随后 的一个 月里 , 全国各 地市 中级法 院 陆续公 布

新生 代 农 民工 违法 犯罪 的现状
新生代 农 民工 , 是指 那些 出生于 8 0 后, 年龄 通常 处于 l 6 . 3 O
周岁 的在异 地 务工 , 但却 仍保有 农村 户籍 的所有 人 的总称 。 0 他 分类 中 , 新 生代农 民工 违法犯 罪都 占相 当 比重 , 而 且这 一 比例呈 们诞 生于现代 城 乡二元化 、 信息、 制度 多样 化的背景 下 , 在 生存就 上 升趋势 。 据此, 根 据 国家统计 局和 相关法 院审 理新 生代农 民工 业, 交往 以及 生活环 境方面 较 旧时农 民工提 出更 高要求 。 因此 他 违 法犯罪 相关 数据 显示 , 新生代 农 民工违法 犯罪 具有 以下特 点 : 们与 旧时农 民工 实则是一种 传承与 被传承 , 发展与 变革并进 的关
由于市场 竞争 激 烈, 就 业压 力 巨大 、 加入 农 民工队伍 的人 数 不断增 多 , 导致 农 民工 的就业压 力 、 生存 压 力不断 增强 。根据 国
底, 扬州市 中级法 院发布 了一份 以新生代农 民工 犯罪为主 题 的报 家统 计局相关 数据 显示 , 新生代农 民工犯罪 时年龄 2 O - 2 8 周 岁的
( 四) 暴 力犯罪 , 团伙 性犯 罪趋 势增 强
新 生代农 民工 主要 来源 于乡村 , 乡土风 情 , 乡村 观念 比较 深 厚 。他 们常 常聚居 在 同一个 地方 , 出入于 同一个 场所 , 因此 常常

社区警务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预防

社区警务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预防

社区警务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预防发表时间:2012-06-06T08:05:59.48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3月(下)供稿作者:王俊岭1 刘帅2 王英才3[导读] 公安机关不注重在管理中主动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违法犯罪情报信息。

王俊岭1 刘帅2 王英才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0-01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为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也引发了新的社会治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公安机关必须立足于社区警务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预防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合,有效的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

关键词:社区警务;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预防一、新生代农民工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数据: 2008 年, 农民(主要是35 岁以下的农民工) 犯罪人数达到52.96万, 占生效判决罪犯总人数的52.58 %,自2004年来农民工犯罪年平均递增4.88 %。

据统计,流动人口犯罪占整个上海市犯罪的50 %以上,在广州则高达80 %, 深圳竟高达97 %。

即使在内地大城市如成都, 近年来由流动人口引发的刑事案件一直占犯罪总数的83 %以上。

[3]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公安机关必须立足于社区警务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预防。

二、社区警务在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预防中的地位社区警务(Community-Oriented Policing),也叫社区导向警务,其原则是:预防为主、警民合作、社区导向、综合治理。

[2]犯罪学理论认为,一切违法犯罪的根源于社会,社区警务的理论与实践证明解决违法犯罪问题必须立足于社区,依靠社区群众是解决治安问题的出路。

举全社会之力与警方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犯罪产生的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虽然知识文化程度有所提升,但是受到当前充斥社会的各种有害价值观与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开放活跃,违法犯罪的手段智能多样,管理难度加大,但是共同一点就是他们在大城市中处于社会底层,往往栖身于工地和城中村,甚至有的地方形成了农民工专们聚居的社区,犯罪学理论认为所有的犯罪行为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那么解决违法犯罪也离不开社区这个小环境。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控制与预防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控制与预防
21 0 2年 1月
湖北 警官 学 院学报
J u a f Hu i o r lo be n Unie st l e v riyof Poi c
J n. 01 a2 2
第 1 总 第 14 期 2 期
No. S rNo. 2 1 e. 14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犯 罪 的控 制 与预 防
降低 , 至失灵。 甚 因此 , 生 代 农 民工 犯 罪 问题 产 生 的 原 因 新 及 应 对 策 略 开始 成 为 人们 关注 的 焦 点 。特 别 是 在 2 1 0 0年
传 统的农 民工大 多有着强烈 的土地情 结, 往往渴望将 来 回到家乡重新耕种 自己的土地 , 但是新生代农 民工大多 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城务工或从小跟 随父母来 到城 市 , 他们对 土地的依赖情 结淡漠 , 甚至对农业生产有着本能 的 排 斥。他们渴望在城 市里永久居 留, 取得城市户 口成为真 正的城 市市民, 他们迫切地想融入到城市 中并得到城市 的
王英才, 刘 帅 , 俊岭 王
( 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 , 北京 10 3 ) 0 0 8
【 摘
要 】 生 代农 民工 的 出现给 社 会发 展 注入 了新 鲜血 液 , 这 一群 体 的 出现 也 引发 了一 系列 的社 会 治安 问 新 但
题 , 重影 响 了社 会 的稳 定 。 严 因此 , 社 会 和公 安机 关两 个 角度 分析 新 生代 农 民 工的犯 罪 问题 、 索控 制和 预 防新 生 从 探
间, 总数 达 一 亿左 右 的 新 生 代 农 民工 已经 成 为 农 民 工 的 主 体 ”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的 出现 , 得 农 民工 由传 统 的 亦 工 亦 。 使 农 形 式 向全 职 非 农 形 式 转 变 , 由追求 谋 生 向追 求平 等及 与

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风险感知与防范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风险感知与防范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风险感知与防范策略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农民工工作的年轻人,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技能,但也面临着道德风险。

本文从这一主题出发,深入探讨了这一群体在城市生活中所面临的道德挑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范策略。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风险感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各种道德风险,这些道德风险可能来自于他们自身的道德观念和认知,也可能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往往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于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诱导和引导。

其次,在城市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可能会遇到各种诱惑和挑战,比如打工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人际关系复杂等,这些都会加剧他们的道德风险感知。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风险类型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道德风险,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种类型。

首先是工作中的道德风险,比如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虚报工时等问题;其次是生活中的道德风险,比如道德沦丧、与人交往中的道德问题等;再次是社会环境中的道德风险,比如道德沦丧现象的泛滥、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多元等。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风险防范策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各种道德风险,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范策略。

首先,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

其次,应该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引导。

再次,应该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道德自觉和责任感。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风险防范实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如何具体防范道德风险呢?首先,他们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以任何方式违反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

其次,他们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不得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利益。

再次,他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和职业操守,不得参与任何违法违纪的活动。

五、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风险防范效果通过上述的道德风险感知与防范策略的实践,可以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道德风险的感知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风险防范意识。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报告

地 打工 ,本 人 留在 老家 ) 的 占 2 . 28 %,曾经 是 流动
握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在问卷调查中, 共计发放调
查问卷 5 0 50份 ,回收 5 4 26份 ,回收率为 9 . 49 %。深
入个 案访谈 新生农 民工 和新生代农 民工罪犯 2 0人。 0 在 本 报 告 中 ,新 生 代 农 民工 是 指 1 8 90年 以后
时间大约为 3 天 ,7. . 5 46 %的休息 时间是在 4天 ( 含)
以下 ;3 . 7 %表示 休 息 时间 没有 达 到 自己闲 暇 的需 4
要 。从 加班态 度看 ,5 I 83 %的新生 代农 民工赞 同 “ 不
从职业类型看 , 新生代农 民工主要是 以普通员
工和一般性服务人员为主。其 中, 普通打工者 ( 流
水 线作 业工 人 、文员 、辅 助性 工勤人 员 、工矿 企 业 打工 者 等) 占 4 . ,服 务 行业 人 员 占 2 . 40 % 62 %。从 工作 变换 看 ,7 .%的 新 生 代 农 民工 更换 过 工 作 , 1 8
从受教育程度看 ,新生代农 民工 的平 均受教 育程
务行业人员 ,更换工作频繁
度相对较高,高中以上学历程度的合计达 7. 0 %,其 7 中,高 中 ( 中专 、中技)的占 4 . 0 %,大专毕业 占 7
1. 7 %,本科 以上学历 的 占 1 . 2 2 %。初 中毕 业及 以下 7
江 、山东 、河南 、北京 5 省市 ,对新 生代农 民工权 个 益保 护与犯罪预防 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
本次调查采用参与观察 、问卷调查 和个案访谈 的 方法 ,课题组深入广东省 D市的企业 和社 区进行为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 农 民工 的特点
有 追求 更 高 质量 生 活 的动 力 。
( ) 迫 切 需要 融入 城 市 二
当下新生代农 民工 的总数 占整个农 民工 群体总 数的 6 0以上 ,这个巨大的群体拥有着不 同于传统农 民工群体 的独特 的特点 ,无论是在外 出动机 、发展
目标 、职业 选 择 、生 活 方 式 等 方 面 都 发 生 了 根 本 性
由于人们都有 安全需要 ,因此对 于新生代农 民
工来说工作安 全、生 活安全 的需要 对他们 的行为影 响极大。 目前虽然国家颁 布 了劳动 浓 ,但 是在实际 的社会生活 中对新生代农 民工 的劳动安全保 障的制 度却很难落实 ,新生 代农民工随时面临失业 的危险 ,
并 且 由于农 民工 在 社 会 阶 层 的分 层 中处 于 较 低 的 层
[ 作者简介] 王英才 ,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治安管理研究方向硕士研 究生 。刘 帅 ,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治安管 理研 究方 向硕 士研究生 。王俊岭 ,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治安 管理研 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
7 6
乡土情结 ,在工作 、居住及 日常生活诸 多方面并不 重视 以同乡为伴 ,更 多的是考虑 个人 自身 的需求 和
了社 会 的稳 定 。 因此 ,从 社 会 和 公 安 机 关 两 个 角 度 分 析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犯 罪 问题 ,探 索 控 制 和 预
防新 生代农 民工犯 罪的措施 ,对 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 键 词 ] 新 生代 农 民 工 ;犯 罪 ;控 制 ;预 防 关 [ 中图分类号] D 1 9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62—99 (0 2 1 0 7 3 0 2 1 )0 — 0 6—0 3
想要融入城市 的生活 环境 ,因此他们往往 并不重视
[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 中 国人 民公 安 大 学校 级 课 题 《 生 代 农 民 工 对 社会 治 安 影 响 的研 究 》 ( 目编号 : 新 项 l S S 1 )的阶段性成 果。 lK 0 1
0 1 [ 收稿 日期] 2 011— 1 — 1
身利益受 到侵害 时,往往 具有更强 烈的反应 ,更加
迫 切 的需 要 公平 对 待 。
( ) 消费观念转 变—— 消费需求更强烈 五 老 一辈农 民工 为了家庭为 了赡养老人 往往勤俭 节约、精打 细算、量 人为 出 将节省 下来 的钱 寄 回 家中 ,而用 于 自身 的消 费极少 ,并且 仅 限吃 、穿 、 住 、行这些基 本的生 活消费上。但是 ,新生代农 民 工却往往没有来 自家庭 的生 活压力 ,因此 收入所 得
本熟 悉 的 家 乡 来 到 城 市 ,但 是 仍 然 可 以生 活 在 一 个
相对缩小 的熟 人社会 中。但是 ,新生代农 民工 由于
活 ,还想要努力的过上和城市人一样 的生活 。因此, 他们不仅需要获得基本 的生活条件保 障 ,同时还具
文化素质 比老一辈农 民工高 ,因此他 们的个性更强 , 个人的需要也相差较 大,这些 因素使得他 们迫切 的
2 1 ,诈骗的占 15 .% . %。
( )安 全 需要 保 障 不足 二
因此在遇 到 自身权 利被侵 害时 ,往 往选择沉 默。他 们认为只要 赚 到钱 吃点亏无 所谓。但是 ,对 于新生 代的农 民工来说却 不 同。他们 大多数人接 受过初高
中教育 ,对法律 知识有所 了解 ,维权意识 也更加强 烈。他们工作不仅 仅为 了解决生存 需要 ,而且更重 视 自身的发展 和来 自社会 的尊重 ,因此 当他 们的 自
传统 的农 民工大 多有着强烈的土地情节 ,往往
渴望 将来 回到 家 乡重 新 耕 种 自 己 的土 地 ,但 是 新 生
代农 民工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就 直接 进程务工或从 小
跟 随父 母 来 到 城 市 ,他 们 对 土 地 的依 赖 情 结 淡 漠 ,
的变化 ,具体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 ( 一) 外 出动机从 单 纯的 “ 生” 向 “ 谋 生活”
发展 。
( ) 权 利 意识 强烈 四
们 的收入往往难 以满足其强 烈 的消 费欲望 ,所 以就 极容易导致侵财 犯罪案件 的发生。例如有 调查结果 显示 ,在 “ 新生代农 民工 ” 犯罪 中,以侵犯 财产为 目的 的 犯 罪 比 例 占 到 8. % ,其 中 抢 劫 的 占 1O
生活 的需要 ,加之对工作条 件 的要求也极低 ,他们 主要是 以 “ 谋生” 为主要 目的。但是 ,新生代农 民 工来到城市务工不仅 仅是要获得报酬 维持基本 的生
( 三) 乡土情结淡薄 传统的农 民工往 往十分重视乡土情结 ,在外 出 务工时往往要 同乡结伴 ,居 住、工作甚至 日常行为 都要和 同乡一 起 ,这样 就使 得农 民工 即使离 开了原
21 0 2年第 1 期
武汉公 安干部学院学 报
2 1 N .1 02 o
新生 代农 民工 犯 罪的控制 与预 防
王 英 才 ,刘 帅 ,王俊 岭
( 中国人 民公安 大学,北京 10 3 ) 0 0 8
[ 摘 要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促 进 了社 会 的 发展 ,但 这 题 ,严 重影 响
转 变
甚至对农业生产 有着本能 的排斥 。他们渴望在城 市 里永久居 留,取 得城市 户 口成为真 正的城 市市 民 , 他们迫切的想融入到城市中并得到城市的认 同。
传统 型的农 民工大 多都 是在农 忙季节过后到城 市从事一些体力 型的工作 ,赚取相应 的报酬 补贴家 庭生活开支 ,或者一部分农 村少地 的人 为了养家而 来 到城市 务工。这些农 民工之所 以从农 村走 出来 , 完全 出于生存 的需要 ,他 们几乎没有 长期 留在城市
传统 的农 民工 由于文化素质相 对较低 维权意识 淡薄 ,并且往 往有 “ 多一事 不如 少一 事 ” 的观念 ,
4. % ,盗 窃 的 占 2 . % ,故 意 伤 害 的 占 90 , 78 63 .% 涉毒的 占 4 1 ,杀 人 的 占 2 8 ,组 织 卖淫 的 占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