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缺陷判断与工艺优化
铸造缺陷质量分析报告

铸造缺陷质量分析报告标题:铸造缺陷质量分析报告摘要:本次报告对一批铸造件的缺陷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供了解决方案,以提高铸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对缺陷的分类、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本报告的目标是降低缺陷率、提高产品质量,并为企业的生产过程提供指导。
一、引言铸造工艺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金属加工方式,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铸造件常常出现各种缺陷。
本报告对以下几种常见铸造缺陷进行了分析:气孔、砂眼、夹渣和缩孔。
二、缺陷分类和特征1. 气孔:气孔是铸造件内部的圆形或椭圆形气体空洞,在表面上通常呈孔状。
这种缺陷的特征是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并且可能与材料中的气体分离有关。
2. 砂眼:砂眼是在铸造件表面形成的小凹陷或孔穴,并且通常有砂粒残留。
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型腔填充过程中砂芯未能完全固化或砂芯破裂。
3. 夹渣:夹渣是铸造件内部存在金属残留或其他非金属杂质的缺陷。
它通常表现为呈条状、点状或块状分布的较暗色物质。
4. 缩孔:缩孔是在铸造件中形成的不完全填充的孔洞,通常位于较厚的截面部分。
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凝固过程中金属收缩引起的。
三、缺陷原因分析1. 气孔:气孔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金属液中溶解的气体、型腔设计不合理、浇注过程中液态金属的气体浸润和释放等。
解决方案包括采取适当的除气处理、改进型腔设计、控制浇注工艺等。
2. 砂眼:砂眼通常与砂芯制备和浇注过程中的温度、浇注速度等相关。
解决方案包括优化砂芯制备工艺、调整浇注参数以及改善浇注系统设计等。
3. 夹渣:夹渣的原因主要与金属液的净化和过滤不足、浇注过程中金属液与非金属杂质的接触等有关。
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净化处理、使用过滤器、改进浇注工艺等。
4. 缩孔:缩孔的形成与金属凝固收缩不平衡、铸造温度过低、浇注过程中金属液的顺流速度等相关。
解决方案包括优化浇注工艺、控制冷却速度等。
四、改进措施根据对缺陷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除气处理:通过采用真空或压力浇注等技术,有效去除金属液中的气体;2. 优化砂芯工艺:提高砂芯的强度和温度稳定性,避免砂芯破裂;3. 加强金属液净化:采用有效的净化剂和过滤器,去除金属液中的杂质;4. 调整浇注参数:合理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确保金属液充满型腔;5. 优化冷却过程:控制冷却速度,减少金属凝固收缩引起的缺陷。
铸造缺陷及其对策.pptx

4、防止方法:
1、优化铸件结构设计,壁厚均匀,过渡平滑,肋板 厚度和分布的合理化; 2、优化浇注系统,控制浇温、浇速使铸件各部位冷 却速度趋于一致; 3、降低有害元素,合理控制合金元素添加量; 4、合理设定开箱时间。
5、补救措施:
1、开止裂孔后焊补; 2、采用工业修补剂; 3、如在重要面,报废重铸。
第16页/共28页
4、防止方法: 1、优化工艺设计,合理设置浇注系统; 2、考虑使用保温冒口、发热冒口; 3、优化铸件结构设计; 4、模拟分析(CAE); 5、调整成份; 6、控制炉料.
第17页/共28页
5、补救措施: 1、轻者焊补或采用工业修补剂; 2、重者报废重铸.
第18页/共28页
2.夹砂
的不同大小、形状的 孔洞缺陷的总称
缩孔 缩松
形状不规则,孔壁粗糙,常伴有粗大 树枝晶.夹杂物.裂纹等缺陷;
是细小的分散缩孔,断口呈海绵状;
疏松(显微缩松) 不作严格区分;
第3页/共28页
气 孔
第4页/共28页
针孔
2、裂纹、冷隔类缺陷
定义
缺陷名 称
特征
宏观(肉眼、PT、R T、MT、UT)或微 观(显微镜)判断发现 有开裂状纹络
1、铸件内部裂纹可采用超声波探伤(UT)、 磁粉探伤(MT)或射线探伤法(RT)进行检验; 2、铸件表面的裂纹可采用染色探伤法(PT)来 帮助确定,大部份是肉眼可直接发现的。
第24页/共28页
3、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或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壁厚相差悬殊, 过渡圆角小; 2、铸造合金中有害元素(P、S等)超标,珠光体 元素过量; 3、铸件开箱过早,冷却过快; 4、合金收缩率大; 5、肋板设计不合理。
铝合金的铸造缺陷及其解决方案

铝合金的铸造缺陷及其解决方案关键信息项:1、铝合金铸造缺陷的类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造成铸造缺陷的原因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决方案的具体措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施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预防铸造缺陷的策略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行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铝合金铸造缺陷的类型111 气孔气孔是铝合金铸造中常见的缺陷之一。
气孔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其尺寸大小不一。
112 缩孔和缩松缩孔是由于铸件在凝固过程中,金属液补缩不足而形成的较大孔洞。
缩松则是分散的细小缩孔。
113 夹渣夹渣指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存在的非金属夹杂物。
114 裂纹裂纹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
热裂纹在凝固末期高温下形成,冷裂纹则在较低温度下产生。
12 造成铸造缺陷的原因121 熔炼工艺不当熔炼过程中,如果温度控制不合理、熔炼时间过长或过短、搅拌不均匀等,都可能导致合金成分不均匀,气体和夹杂物含量增加。
122 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浇注系统的结构和尺寸如果设计不当,可能导致金属液的流动不畅,产生卷气、冲砂等问题,从而形成气孔、夹渣等缺陷。
123 模具问题模具的温度不均匀、模具的排气不畅、模具的表面粗糙度不合适等,都可能影响铸件的质量,导致缺陷的产生。
124 铸造工艺参数不合理包括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冷却速度等参数,如果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铸件的凝固过程,从而引发各种缺陷。
13 解决方案的具体措施131 优化熔炼工艺严格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采用合适的搅拌方式,确保合金成分均匀,减少气体和夹杂物的含量。
压力铸造缺陷、问题及对策实例集

压力铸造缺陷、问题及对策实例集1. 压力铸造缺陷:气孔问题:气孔会导致零件强度下降,影响使用寿命。
对策:通过改善流道设计,提高压力控制和浇注温度控制,以减少气体的溶解度和排气孔。
2. 压力铸造缺陷:夹杂物问题:夹杂物会降低零件的强度和延展性,导致裂纹产生。
对策:控制熔化金属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减少夹杂物的进入,提高熔化金属的纯净度。
3. 压力铸造缺陷:疏松组织问题:疏松组织会导致零件强度下降,并可能在应力作用下产生断裂。
对策:优化热处理工艺,以提高零件的组织致密性和强度。
4. 压力铸造缺陷:收缩缺陷问题:收缩缺陷会导致零件尺寸不准确,影响装配和使用。
对策:通过优化铸造工艺参数,控制冷却速率和热胀冷缩差异,减少收缩缺陷的发生。
5. 压力铸造缺陷:冷隔离问题:冷隔离会导致表面质量差,甚至出现冷隔离带。
对策:通过优化浇注系统,使金属流动均匀,避免重金属成分积聚。
6. 压力铸造缺陷:沟槽问题:沟槽会导致零件表面不光滑,影响美观和功能。
对策:优化模具设计,控制浇注温度,避免金属流动速度过快导致沟槽产生。
7. 压力铸造缺陷:冷流痕问题:冷流痕会导致零件内部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裂纹。
对策:优化浇注系统,控制金属流动方向和速度,减少冷流痕的产生。
8. 压力铸造缺陷:灰斑问题:灰斑会降低零件的密度和强度。
对策:加强金属液的搅拌和过滤,减少灰斑产生。
9. 压力铸造缺陷:烧痕问题:烧痕会导致零件表面质量差,影响产品外观。
对策:控制铸模温度和冷却速度,避免金属液温度过高导致烧痕。
10. 压力铸造缺陷:渗透性差问题:渗透性差会导致零件内部孔隙和缺陷。
对策:加强模具密封和浇注压力控制,提高渗透性,减少缺陷的发生。
基于数值模拟的导叶铸造缺陷分析及工艺优化

VOI57 NO.0 . 1
铸
造
・1 3 ・ 03
F UNDRY O
பைடு நூலகம்
基 于数 值 模 拟 的导 叶铸 造 缺 陷分 析及 工 艺 优 化
盖登 宇 ,王世 滨 ,李庆 芬 ,褚 元 召 ,邵 晶涛
(. 尔滨 工程 大学材化 学院 ,黑龙江哈 尔滨 10 0 ;2 哈 尔滨工程 大学机 电学院,黑龙 江哈 尔滨 10 0 ; 1哈 50 1 . 50 1
3 大庆 油 田钻 井 四公 司 , 黑龙 江 大 庆 1 3 1 ) . 6 4 2
摘 要 :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分析 了导叶铸件容易出现缩孔、缩松缺陷的位置,与生产实际吻合。针对铸造缺陷建立了导
叶铸件 合理 的温度场。利用滚 圆法设计 出 了导 叶铸件 的环形本体补贴 ,形成 了导叶铸件顺序凝 固时所 需要 的温度梯度 场 。优 化 的工 艺 解 决 了导 叶 铸 件长 轴和 瓣 体 上 缩 孔 、缩 松 等 缺 陷 的 问题 。
GAI n — u , ANG h — i ’ L n — n , De g y ’ W S i n, I b Qi g f 。 CHU Yu n z a , e a — h o’ SHAO i g t o J n -a 。
( . olg f tr l c n ea dCh mi l n ie r g H ri E gn e i nv ri 1 C l eo e i i c n e c gn ei , abn n i r g U i s y e Ma a S e aE n e n e t
by t tm ied t he op i z ech nol y. og
Ke r s: n m e ia i ua in t m p r t r il; h ik g a i ; h ik g o o i ; o me o yWO d u r l m lt ;e c s o e a u ef d s r a ec vt s r a e p r st n u e n y n y n n
铸造缺陷及其对策

某铸件在浇注过程中,由于模具表面存在油污和杂质,导 致金属液中混入杂质,最终在铸件表面形成明显的夹渣。
解决方案
保持模具表面干净整洁,避免油污和杂质混入金属液;采 用过滤网或过滤器等措施,去除金属液中的杂质。
裂纹案例
裂纹
在铸造过程中,由于铸件结构不合理、模具温度不均匀或金属液冷 却过快等原因,导致铸件中产生裂纹。
夹渣
总结词
夹渣是由于铸造过程中熔渣混入金属液中,在铸件凝固时未能及时浮出而形成的 夹杂物。
详细描述
夹渣通常表现为不规则的块状或颗粒状,大小不一,对铸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 命有一定影响。夹渣的形成与金属液的净化程度、浇注系统和模具的设计等因素 有关。
裂纹
总结词
裂纹是铸造过程中由于金属液的冷却收缩而产生的缝隙,通 常表现为细长的线性缺陷。
加强生产过程监控
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3
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安全意 识。
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
引进现代化铸造设备
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铸造设备,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推行精益生产管理
引入精益生产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生产流程, 降低生产成本。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05
铸造缺陷的修复与处理
焊接修复
总结词
焊接修复是一种常见的铸造缺陷修复方法,适用于修复裂纹、断裂等缺陷。
详细描述
焊接修复通过将焊料熔化填充铸造缺陷,冷却后形成坚固的连接,实现对铸造缺陷的修复。焊接修复 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等优点,但需注意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热影响区和焊接应力,可能导 致新的缺陷或变形。
铸造工艺缺陷及解决措施

补救措施
概率因子
0.5
缺陷名称
跑火
分类
残缺类缺陷
定义和特征
鉴别方法
形成原因
金属液充型剧烈,易使型芯破裂造成跑火缺陷
防止方法
控制浇温,充型要平稳.
补救措施
概率因子
0.3
4.脉纹
缺陷名称
脉纹
分类
多肉类缺陷
定义和特征
鉴别方法
形成原因
硅砂在573℃发生相变膨胀,浇注时铸型表面易产生裂纹.
形成原因
铸件凝固收缩过程中,厚断面处或热节处金属液凝固缓慢,大气压力将具有一定塑性的铸件表层凝固壳压陷
防止方法
1.修改铸件设计,避免断面厚度突然变化,或在厚薄断面交接处加大圆角,设置工艺补贴,以改善顺序凝固条件.
2.如有可能,应增加冒口,设置冷铁或辅助浇道,确保正确的凝固顺序和补缩.
3.采取与防止缩孔有关的措施.
11.金属液中的氧化物和低熔点化合物与型砂发生造渣反应,生成硅酸亚铁、铁橄榄石等低熔点化合物,降低金属液表面张力并提高其流动性,使低熔点化合物和金属液通过毛细管作用机制,渗入砂粒间隙,并在渗透过程中,不断消蚀砂粒,使砂粒间隙扩大,导致机械粘砂或化学粘砂 12.浇注系统和冒口设置不当,造成铸型和铸件局部过热
3.降低浇包浇注高度.
4.浇注前检查是否漏放压铁或漏紧箱卡和紧箱螺栓.
5.造型时,上型应多扎通气孔并在适当部位设置数量足够的出气冒口.
补救措施
1.单件或小批生产的铸件,可采用打磨或切削加工等方法去掉多余金属.
2.大量生产时,抬型严重的铸件应报废
概率因子
8.型漏(漏箱)
缺陷名称
优化砂型铸造工艺降低产品缩松缺陷

优化砂型铸造工艺降低产品缩松缺陷优化砂型铸造工艺降低产品缩松缺陷砂型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铸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砂型铸造会出现一些缺陷,其中之一是缩松缺陷。
为了降低产品缩松缺陷,需要对砂型铸造工艺进行优化。
一、合理选择砂型材料砂型铸造的关键是砂型材料的选择,合理的砂型材料可有效降低产品缩松缺陷的发生。
首先,要选择颗粒度适中的砂料。
粗砂颗粒度大,容易导致缩松缺陷;细砂颗粒度小,易造成胶结,增加缩松的风险。
其次,要注意砂型材料的粘结性和透气性。
适当增加粘结剂的使用量可以提高砂型的粘结性,减少缩松的发生;而适当调整砂型材料中颗粒粒径的组成,可增强砂型的透气性,从而减少缩松缺陷。
二、优化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的设计对于减少产品缩松缺陷至关重要。
首先,要合理选择浇注系统的位置和方式。
浇注系统的位置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泡,以减少缩松缺陷的发生;浇注方式应选择自上向下浇注,以保证熔液流动的稳定性。
其次,要合理设置浇口和冒口。
浇口的设计应尽量减少液体的冲刷,避免产生气泡;冒口的设置要合理,以保证熔液的顺利排出,并避免二次气泡的形成。
三、控制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对于减少产品缩松缺陷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降低浇注温度可以减少热应力,避免砂型的开裂和产生气泡;同时,降低浇注速度可以减少液体的冲刷,减少空隙和气泡的形成。
四、加强砂型干燥和预热砂型的干燥和预热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缩松缺陷的发生。
在砂型铸造前,应进行充分的干燥,以减少砂型中的水分含量;同时,预热砂型可以提高砂型的热传导性和热容量,有利于产品的凝固过程,减少缩松的风险。
五、加强工艺控制和过程监控优化砂型铸造工艺的关键是加强工艺控制和过程监控。
要建立完善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范,明确各个环节的工艺要求和操作要点;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导致缩松缺陷的问题。
综上所述,优化砂型铸造工艺是降低产品缩松缺陷的有效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砂型材料、优化浇注系统设计、控制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加强砂型干燥和预热,以及加强工艺控制和过程监控,可以显著降低产品缩松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铸造缺陷判断与工艺优化 凝固模拟最终目的是预测铸造缺陷,优化铸造工艺。如何使用模拟系统来优化工艺是广大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本章主要讨论如何进行缺陷预测,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模拟分析系统。
8.1 缩孔、缩松 8.1.1 缩孔缩松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缩孔缩松是常见的铸造凝固过程产生的缺陷,欲预测缩孔、缩松缺陷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进行纯凝固传热计算[第1种计算](参见本书5.3.1 纯凝固传热计算)或基于耦合的凝固计算[第4种计算](参见本书5.3.4基于耦合的凝固计算)。选择第1种计算还是第4种计算要看具体情况,第1种计算计算速度非常快;第4种计算最慢但最准确。华铸CAE系统建议对于新产品可以先采用第1种计算比较几个铸造工艺方案选出最优方案,然后再用第4种计算进行分析。
2、注意设置如图8-1所示的“液相线”、“固相线”、“临界固相率”、“相变收缩”、“液态收缩率”,参见本书5.3.1 纯凝固传热计算中的“合金属性浏览/设置”。 图8-1合金的物性参数
特别是“相变收缩”和“液态收缩率”将影响缩孔缩松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对于铸钢、铸铝而言“相变收缩”可以取值在0.02-0.04之间, “液态收缩率”可设为0.0001;就铸铁而言“相变收缩”可以取值在0.0001-0.01之间, “液态收缩率”可设为0.00003-0.00008; 3、对于一般的重力铸造,最好选择“重力补缩”功能,系统可以计算出缩孔、缩松缺陷。 8-2
8.1.2 缩孔缩松缺陷的分析步骤 计算完毕后,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注意涉及到缩孔、缩松的原始数据种类主要是 *.TEM 和 *.DFC两类文件。其中前者是温度文件,后者是重力补缩缺陷文件(如果了选择“重力补缩”功能的话)。
全面合理的缩孔缩松缺陷的分析步骤为: 液相分布—>缩孔形成—>Nyma缩松。
第一步:液相分布 主要是观察铸件凝固期间液态分布情况,尤其是补缩通道的畅通情况,孤立液态区的状况等,以此来判断铸造的凝固收缩缺陷可能发生的部位。操作步骤如下: 1)在后处理菜单的“数值画面”中选择“液相分布”; 2)在“液相分布”的对话框中选择凝固计算的第一个TEM文件,如 凝固200000.TEM。确定后系统会显示该凝固时刻的液相分布图。 3)在后处理的工具栏上选择“Gr”按钮进入新型图形显示系统。利用如图8-2所示的工具条中的各种显示功能显示铸件的凝固进程。系统建议采用“—>”按钮(后一个文件)一步一步地显示。找到某一部位刚刚产生液态孤立区的时刻。在屏幕的左下角会有该时刻的具体时间显示。此时选择菜单“判断”中的“判断连通性”。系统会显示如图8-3的孤立液相区图,并为每一个液相孤立区编上一个号。进一步选择菜单“判断”中的“查看孤立区信息”即可得到每个孤立区的体积(网格数),如图8-4所示。 图8-2 新型图形显示系统的工具条
图8-3 孤立液相区图 图8-4 孤立区的体积 8-3
孤立液相区会进一步冷却凝固,最后有可能产生缩孔缩松缺陷。因此比较同一铸件的不同铸造工艺,如果从孤立液相分布来判断工艺的优劣,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 对于同一部位出现的孤立区而言,出现的时间晚比早好。晚意味着补缩通道断开的迟,补缩效果较好。 2) 对于同一部位出现的孤立区而言,孤立区体积小比大好。 3) 对于同一部位出现的孤立区而言,孤立区分散比集中好。 注意:凝固过程中液相孤立区的变化是动态的,一定要找到某一孤立区刚刚形成的关键时刻,依据上述三条原则比较工艺方案。
第二步:缩孔形成 主要是利用重力补缩原理来预测缩孔/缩松的形成。重力补缩原理如图8-5所示,一液态区域开始时全部为液体,随着温度降低,部分液体变为固体,同时体积会收缩。因为在重力的作用下,该区域的上端会产生孔隙,从而形成缩孔、缩松。
图8-5 重力补缩原理图 对于一般的重力铸造,在规划计算时如选择了“重力补缩”功能,系统可以计算出缩孔、缩松缺陷。显示缺陷的步骤是:
1)在后处理菜单的“数值画面”中选择“缩孔形成”,弹出如图8-6所示的对话框: 2)在对话框上端选择DFC文件,因为缺陷在记录时是累加的,因此可以选择最后一个DFC文件,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一个,然后逐一向下显示。注意,如果没有DFC文件,说明您在计算时没有选择“重力补缩”功能。 3)设置好显示临界(默认为4%,即0.04)以及孔松临界(默认为9%,即0.09)。所谓显示临界就是当某一缺陷的孔隙率小于该临界值时不予显示,认为问题不严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显示临界可以看作是一个质量要求的尺度(或是探伤级别),此值越小,对质量的要求越高。所谓孔松临界是指判断某一缺陷是孔还是松的一个标尺。当一缺陷的孔隙率大于该临界值时就认为是缩 8-4
孔,否则为缩松。显而易见,同一计算结果,此临界值越小,缩孔越多,反之缩松越多。建议值为50%。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有设为100%才反映出缩孔的
图8-6 缩孔形成及分布对话框 情况,小于100%都夸大了缩孔缺陷。对于铸铁请注意阅读后续的相关章节。
4)按确认后,系统就会显示如图8-7所示的铸造缺陷。用户也可按“Gr”进入新型图形显示区,动态显示缺陷形成过程。 本图形画面用黑色表现缩孔,紫色表现缩松,黄色表现液相。
图8-7 缩孔形成及分布 8-5
第三步:Nyma缩松 根据著名的Niyama教授提出的判据来判断缩松,对于铸钢件来说非常有效。操作步骤如下:
1)在后处理菜单的“数值画面”中选择“凝固排序”,弹出如图8-8所示的对话框。选择所有的TEM文件,进行“序化”,得到NYM文件。
2)在后处理菜单的“数值画面”中选择“Nyma缩松”,弹出如图8-9所示的对话框。 图8-8 凝固排序
输入合适的判据值,默认为400(最大值为1000)。一般说来判据值越大,显示的缩松缺陷越多。 按确认即可显示缩松区域。 用户也可按“Gr”进入新型图形显示区,动态显示缺陷形成过程。
图8-9 Nyma缩松 实践中,使用效果也存在差异,有效果非常显著的,也有效果不甚显著的。建议用户在进行预测和决策时,将本功能与上述的“缩孔形成”功能互相参考,避免单一地迷信Niyama 判据。 8-6
8.1.3 对铸铁件缺陷预测的思考 铸铁件生产因其凝固方式的特殊性以及众多的影响因素而使模拟仿真变得比较困难。合金成分、石墨化膨胀、铸型刚度、结晶形核等都影响着铸件的最终质量,因而欲准确模拟铸铁件的生产过程,除了宏观充型流动及凝固传热等模拟外,还应考虑结晶、组织、石墨化膨胀、铸型刚度等因素,进行微观的仿真模拟。 铸造微观模拟技术的发展已有近20年的历史,许多学者在不同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相当一部分研究集中在铸铁方面,包括结晶形核、组织演变和石墨化过程。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研究仅停留于理论研究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际上即便有了微观模拟手段,如果需要输入铸型刚度系数、石墨化膨胀系数,绝大部分用户还是无法确定。那么,在目前条件下如何使用好铸铁件的模拟系统?我们的建议是: 1)多方案的比较; 2)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结合。 对于一个新产品一定不要模拟了一个方案就对该方案盖棺定论:有问题还是没问题。实际上科学的使用铸铁件模拟系统的方式是:在多个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CAE技术很大好处是在实际生产之前对铸造过程进行虚拟仿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经济性。它允许使用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多个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的工艺来。由于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对于铸铁件的模拟应特别注意通过多方案比较来优化工艺。 铸铁件的缩孔缩松缺陷分析步骤与本章“8.1.2 缩孔缩松缺陷的分析步骤”基本一致。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1)更重视“液相分布”的液相孤立区的观察、对比。注意比较多个工艺方案,对于同一部位出现的孤立区而言,孤立区体积小比大好、孤立区分散比集中好、出现的时间晚比早好。 2)注意铸件各孤立区最后的凝固部位,是铸件的热节,也往往是铸件容易出现缩孔、缩松的部位。 3) 对于过共晶铸铁,同一铸件同一液态孤立区中心比边缘危险。原因在于孤立区边缘先凝固,析出的初生石墨相会产生石墨化膨胀抵消收缩,同时也会使剩余的液相含碳量降低,从而使剩余液相凝固产生的收缩缺陷比前面已凝固的外围大。 4)对于过共晶铸铁,同一铸件不同液态孤立区之间的比较:过早出现的孤立区较危险,因为在较早出现的孤立区部位,冷却速度较快,该部位的凝固 8-7
有可能按介稳定系来进行,初生石墨不能充分析出,故较危险。特别是如过凝固过快,出现麻口甚至白口,则该孤立区出现的收缩缺陷的可能性更大。 5)对于一个液相孤立区最终是否出现收缩缺陷,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合金、浇注温度、孕育、球化、铸型刚度等等。如前所述,一孤立区最后凝固的部位是最危险的部位。模拟出现孤立区了,实际上不一定会出现铸造缺陷(要看实际生产条件),但一旦出现铸造收缩缺陷基本可以肯定会出现在孤立区的最危险部位。实际上就是不出现铸造缺陷,如果实际测试孤立区的最危险部位也会发现这些部位硬度偏低,枝晶粗大。 因此通过比较液相孤立区可以从多个方案中选出最优的铸造方案,也可以判定可能出现收缩缺陷的部位。 实际上不管影响因素多么复杂,对于同一铸件的不同工艺方案,同一部位的液态孤立区越大,对自补缩条件的要求越高,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越大。而较小的、分散的孤立区对自补缩条件要求的不是很高,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6)可以比较不同方案的“缩孔形成”,但因缩孔形成采用的是重力补缩原理(参见图8-5),在铸铁,特别是球铁的缩孔的预测中会存在误差。一般说来,利用重力补缩预测的缺陷,比实际发生的缺陷的位置偏高。 如图8-10所示,某一孤立液相区形状如图(1),利用重力补缩预测的缺陷如(2)所示,位置偏高。而实际可能存在的缺陷会位于两个热节处,参见图(3)。而通过观察“液相分布”可以知晓该孤立区的热节(最后凝固部位)所在位置。因此,建议将“缩孔形成”与“液相分布”结合起来来判断。但更主要是依据上述的液相分布方法来优化工艺。 7)“Nyma缩松”判断对铸铁的效果不如铸钢,故仅供用户参考。
(1)某液相孤立区 (2)重力补缩预测的缺陷 (3)实际可能存在的缺陷
图8-10 重力补缩可能产生的误差(铸铁)
8)就目前而言(华铸CAE9.0),反映碳当量、合金成分、铸型刚度等对铸造收缩缺陷的影响;但孕育、球化还没有充分考虑。因此特别强调孤立液相区的判断、强调多方案的比较优化。实际上对于孕育、球化、铸型刚度永远都不可能做到定量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