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防治

合集下载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先从掌握松毛虫的基本特征开始。

松毛虫是一种危害林木生长的害虫,属于毛虫科,主要以松树为食。

其特征是体长约2-4厘米,身体呈淡绿色,背部有黑色细毛,略呈毛毡状,毛上密布粉末状的毛鳞。

松毛虫在生命周期中有越冬代和夏季代两个阶段。

越冬代是指虫体越冬至次年春季开始孵化,这个阶段是防治松毛虫的关键时期。

抓住越冬代对于防治松毛虫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抓越冬代松毛虫呢?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方法:1. 查找越冬虫卵:越冬代的松毛虫在秋季将卵产在松树的树干、树枝和枯叶上,并用粘液固定,形成卵块。

可以在松树的树皮、树枝和落叶上仔细查找这些卵块,并将其摘除或烧毁,以减少虫源。

2. 捕捉越冬松毛虫:越冬代的松毛虫喜欢在白天在树干上曬太陽,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白天仔细搜索松树的树干和树枝,将其捕捉并摧毁。

可以在松树的周围放置带有松毛虫陷阱的黏纸,吸引并捕捉过路的越冬代松毛虫。

3. 使用物理防治措施:除了直接抓捕松毛虫外,还可以采用物理措施进行防治。

在松树的树干上涂抹含有杀虫成分的树脂状胶体,当松毛虫触碰到杀虫胶体时,会被粘住并死亡。

还可以通过安装松毛虫陷阱网,在松树周围建立屏障,阻止松毛虫进入。

4. 使用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可以选择一些松毛虫的天敌,如蜘蛛、鸟类等,引入松林中,让其自然捕食松毛虫。

可以选择一些对松毛虫有杀灭作用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进行浸种松树。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是一种重要的防治策略。

通过查找越冬虫卵、捕捉越冬松毛虫、使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松毛虫的数量,保护林木的生长。

最重要的是,防治松毛虫要持续进行,定期检查松树及周围环境,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松毛虫的数量不会过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石硫合剂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石硫合剂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石硫合剂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石硫合剂是一种由硫磺和石油制品混合而成的灭菌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于林业生产中。

以下是关于石硫合剂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的介绍。

石硫合剂可以用于松毛虫的防治。

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会给森林造成严重的破坏。

石硫合剂可以通过喷洒或涂抹的方式施用在松树上,能有效地杀死松毛虫,减轻其对
森林的危害。

石硫合剂对于树木的病害防治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一些真菌性病害如白腐病、树黏病等,可以通过喷洒石硫合剂来预防和治疗。

石硫合剂中的硫磺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能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轻病害对林木的影响。

石硫合剂还可以用于森林地区的灭鼠工作。

在一些鼠害较为严重的地区,通过喷洒石
硫合剂可以有效地灭除鼠害,减少其对森林的危害。

石硫合剂对鼠类有毒作用,能迅速杀
死害鼠。

石硫合剂还可以用于森林的防火工作。

森林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会给森林造成严
重的破坏。

石硫合剂具有一定的防火效果,可以用于喷洒在森林林缘或沿山林受火蔓延方
向的防火带上,起到一定的防火隔离作用。

石硫合剂还可以用于森林土壤的改良。

石硫合剂中的硫磺成分具有杀菌和杀虫的功能,可以清除森林土壤中的病害菌和虫害,从而改善森林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
物的产量。

石硫合剂在林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松毛虫、病害、鼠害和森林火灾
的防治,同时也可以用于森林土壤的改良。

石硫合剂的使用能够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
产量和质量,对于促进林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实施方案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实施方案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实施方案马尾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以松树、杉树等针叶树为食,严重危害了森林资源的健康。

因此,针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下面将介绍一套可行的防治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马尾松毛虫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对森林地区进行定期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马尾松毛虫的孳生地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同时,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马尾松毛虫的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次,针对马尾松毛虫的生物特性,我们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式。

引入天敌昆虫,如天敌蜂等,对马尾松毛虫进行天敌防治,通过建立生态平衡来控制马尾松毛虫的数量,减少其危害。

同时,可以利用马尾松毛虫的天敌真菌进行生物防治,通过喷施真菌制剂来控制马尾松毛虫的数量,减少其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此外,化学防治也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重要手段之一。

选择合适的农药,对马尾松毛虫进行喷洒或喷施,以达到控制其数量和危害的目的。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最后,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森林的健康水平,也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森林的抚育和管理,保持森林的良好生长状态,提高森林的自然抵抗力,减少马尾松毛虫的滋生和危害。

同时,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减少人为破坏和砍伐,保持森林生态平衡,也能有效减少马尾松毛虫的危害。

总之,针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工作,需要综合运用监测预警、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森林资源管理等多种手段,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全面提高防治效果,保护森林资源的健康。

希望以上方案能够为广大森林资源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共同为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松毛虫(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以针叶树为食的害虫,对森林和林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它的幼虫会在冬季找到地方越冬,然后在春季孵化并开始摄食。

在防治松毛虫方面,抓越冬代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松毛虫的越冬代是指已经进入冬眠阶段的松毛虫幼虫或蛹,通常会选择树皮、树洞或森林底层等隐蔽的地方越冬。

抓捕越冬代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成虫的数量,从而降低松毛虫种群的增长速度。

抓越冬代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人工抓捕:在越冬地点周围设置松木桩或板,供幼虫或蛹越冬。

然后在冬季适当时候进行人工抓捕,将越冬代集中起来进行处理,如进行焚烧或沉水等方式。

2. 化学控制:在越冬地点周围喷洒杀虫剂。

这些杀虫剂会对越冬代的松毛虫幼虫或蛹起到杀灭作用,从而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3. 生物控制:利用天敌或寄生虫来控制松毛虫的种群增长。

一些天敌或寄生虫如蜘蛛、蜻蜓、蜜蜂等会捕食松毛虫幼虫或蛹,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4. 机械轧杀:在越冬地点周围设置捕捉器具,如特制的胶带或纸张,害虫附着在上面后无法逃脱,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抓越冬代虫是防治松毛虫的重要环节,但并非完全取决于这一措施的效果。

还需要结合其他防治方法,如合理施用杀虫剂、清除越冬地点、加强病虫害监测等,形成综合防治的策略。

还需要进行长期、持续性的防治措施,以保持松毛虫种群的低水平,防止大规模破坏的发生。

在实施上述防治方法时,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

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和控制措施,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用。

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监测松毛虫的生长和种群状况,及时调整防治策略,确保防治效果。

松毛虫害的预防和处理

松毛虫害的预防和处理

园艺园林主枝进行轻短截,约剪掉枝长的1/3,剪口留饱满芽;第3年,主干上留的每个主枝,选留2~3个侧枝并进行轻短截,原主枝连续培养延长枝,延长枝轻短截,向斜上方生长,内膛短枝不修剪。

第4年,继续轻短截各主、侧枝延长枝,继续扩大树冠。

最终形成在主干上分生了3~5个主枝,主枝上生长侧枝,侧枝上生长副侧枝和结果母株,形成短主干上部自然开心的树冠。

3.2 修剪时间一是在休眠期进行。

即冬春修剪。

抚顺地区宜春剪。

二是生长季节修剪。

即夏季修剪,目的在于调节养分的合理分配。

3.3 施肥肥水的使用,立足有利于增加结实量。

施肥分为施基肥和追肥。

施基肥于9~10月进行;第一次追肥应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次应在7月上旬至中旬。

3.4 除草松土及时清除平榛园内杂草,每年可进行4~6次除草松土,最好是在雨后或灌水后进行,前几年可间作低矮作物。

3.5 灌水新定植的苗木,必须及时灌水。

一般生长期灌水2~3次,结合追肥同时进行。

第1次于发芽前进行;第2次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幼果膨大和新梢生长旺盛期,保证当年产量的关键;6月下旬如遇少雨可进行第3次灌水。

7月份进入雨季,要注意排水。

松毛虫害的预防和处理刘长霞(清原县国营杨树崴林场,辽宁 清原 113300)松毛虫,也称为毛虫、火毛虫,是最主要的松树林害虫。

松树在工业建筑中应用广泛,其本身也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但是松树林一旦大面积发生松毛虫害,松树的生长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情况的发生。

如何有效预防松毛虫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

1 营林技术防治1.1 营造混交林南方混交林的营造可以选用栎类、栗采等壳斗科与豆科植物,或是樟树、桉树、檫树、枫香树、杨梅树、相思树、木荷、木莲、木楠等,北方混交林的营造可以选用刺槐、山杏、沙棘、大枣等,混交林的混交方式可以采用株间、块状、带状等。

通过林间合理密植形成合适的林分郁闭度,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的环境,进而建立起自控能力较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马尾松是零陵区主要的营造林树种,在零陵分布极为广泛,随处可见。

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的毁灭性和灾害性害虫,马尾松树木一旦发生松毛虫,没有及时防治,就会连片毁灭。

因此,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对零陵林业经济和森林生态体系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马尾松毛虫特征马尾松毛虫又叫松毛虫、毛辣虫,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省,主要寄主是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

成虫体长24~35毫米,灰褐色或灰白色,前翅上有明显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8~9个黑斑,翅中央有一个白点。

卵近圆形,粉红色。

幼虫体长4.5~6毫米,体色分黑白与红黄二型,胸部的背面有二丛深蓝色毒毛。

腹部1~6节,背面均生有蓝黑色片状毛,体侧有白色的长毛。

蛹椭圆形,暗褐色或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

茧灰白色,后期变污褐色,有散生的黑色短毒毛。

二、马尾松毛虫发生特点马尾松毛虫是零陵区主要病虫害之一,也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持续成灾时间最长的历史性害虫,其在零陵区寄主林分面积3.2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邮亭圩、珠山、水口山、石岩头、富家桥、凼底、菱角塘、石山脚等乡镇,邮亭圩镇、珠山镇、凼底乡为常灾区。

据统计,常年发生在400~1000公顷,大发生的1991年、2001年分别达到1000公顷、2530公顷,每年因材积损失和松脂减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7万元。

松毛虫发生代数因地区和年份不同而异。

零陵区马尾松毛虫一般发生2~3代,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裂缝中越冬,也有在树下杂草丛内或石缝下越冬,越冬幼虫于来年4月下旬前后老熟。

第一代幼虫发生较为整齐。

松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卵成块产于松针上。

初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的习性,4龄以上的幼虫食量大增,能将针叶食尽,形同火烧,严重的影响松树生长,甚至使松树枯死。

其大暴发具有一定周期性,一般3至5年发生一次。

三、马尾松毛虫潜在的危害性马尾松毛虫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产生危害。

松树被害后,轻者造成生长量损失、松脂减产、种子产量降低,严重者形如火烧,导致蛀干害虫大发生,致使松树大面积死亡。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在冬季会越冬代留在树上,等待春天到来后再次活跃。

要想有效地防治松毛虫,就需要在越冬代出现之际进行抓捕和防治。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的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松毛虫的越冬代。

松毛虫是一种鳞翅目昆虫,成虫爬上树干产卵,卵孵化后变成幼虫,幼虫食树叶,然后脱皮变成成虫。

成虫越冬,春天到来后再活跃。

这就是所谓的越冬代,它是松毛虫的一个重要生活史阶段。

针对松毛虫的越冬代,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进行有效的防治。

可以选择手工抓捕的方法。

在冬季来临之前,可以利用天气逐渐变冷的时候,观察树木的树干和树枝的表面,寻找并手工抓捕成虫和卵。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松毛虫的数量,从而减少它们的危害。

除了手工抓捕,还可以选择化学防治的方法。

这主要是指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在越冬代出现之际,可以选择使用一些对松毛虫有特殊杀灭效果的药剂进行喷洒。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越冬代,防止它们在春季危害树木。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一定要注意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进行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还可以选择生物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寄生虫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在越冬代出现之际,可以选择释放一些对松毛虫有天敌作用的生物,比如一些天敌昆虫或寄生虫。

这样可以帮助减少松毛虫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除了上述的方法,还可以选择农艺防治的方法。

比如及时修剪树木,移除枯枝败叶,保持树木的健康,清理树木周围的杂草和落叶等措施。

这些都可以帮助减少松毛虫的生存环境,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松毛虫的目的。

针对松毛虫的越冬代,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防治。

无论是手工抓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还是农艺防治,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

在实施防治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选择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有效地防治和控制松毛虫的危害,保护树木的健康生长。

落叶松毛虫对林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落叶松毛虫对林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落叶松毛虫对林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落叶松毛虫是一种以落叶松为食的林木害虫,是我国北方森林重要的防治对象之一。

落叶松毛虫能够严重危害落叶松林,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

本文将就落叶松毛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作简单介绍。

1. 造成经济损失落叶松毛虫能够大量吞食落叶松树枝、嫩叶和年轻的树干,对落叶松林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损害。

特别是在年幼的树木上,它们能够吃掉整个树冠,导致树木死亡,给林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 引发环境问题落叶松毛虫在大量侵袭后,会造成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修改多样性,影响土壤的形成和保护。

落叶松毛虫的足迹和排泄物也会导致土壤的雪崩和侵蚀,加速了沙漠化的发生。

3. 影响人民生活落叶松毛虫的大面积侵袭不仅对森林和环境造成危害,对人类的生活及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也是无可避免的,会导致林木资源减少,失业率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二、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例如利用大扁小蜂、红蜘蛛、瓢虫等天敌对落叶松毛虫进行控制。

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但是生物防治方法需要天敌种类较丰富,同时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因此生物防治无法应用到所有的环境中。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落叶松毛虫的重要防治方法之一,可以使用有毒的农药剂对落叶松毛虫进行控制。

但是,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较大,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化学防治方法需要在严格的安全管理下进行。

3. 土地防治落叶松毛虫可以通过土地培育、土壤调理等方式来控制。

主要是通过土地与植物的抗性,控制落叶松毛虫的繁殖与发生。

土地防治方法适用范围较广,而且可以增强植物的抗虫能力,同时改善土地质量,加强森林与环境的生态功能。

但是土地防治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团队。

4. 机械控制机械控制是一种可靠的防治落叶松毛虫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利用手动或机械给树皮涂上粘油剂等方法,将落叶松毛虫拦截在树皮表面从而控制落叶松毛虫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松毛虫的防治
摘要:松毛虫是我国广大面积森林危害最强的昆虫,松毛虫灾
害可以使大面积森林枯死。

因而对松毛虫的防治是我们病虫害防治的重点也是难点。

松毛虫种类众多、分布面积广、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强、生命力强。

抗药能力也较强。

又面临天敌不断减少。

所以,对松毛虫的防治是我国林业防虫的重点。

关键字:松毛虫防治方法天敌保护森林
中图分类号:s763.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key is the area of forest in harm the strongest insects, adult disasters can make large forest to die. so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key is we the focus of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is also difficult point. adult are numerous, wide distribution area, a strong ability to adapt and fertility is strong, strong vitality. the resistance are stronger. also faces dwindling natural enemies. so,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key is the focus of the insect forestry in china.
key words: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of prevention and cure adult
前言:森林是地球的肺,地球蓝天碧水永续利用,必须有一个
健康的肺。

而健康的肺必须有大面积的森林,为我们人类吐故纳新,吸烟止尘。

防风固沙,涵养水分。

森林的茁壮成长也是在保证我们
的地球旺盛的生命,而保护好森林,比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不让小小的昆虫来跟我们抢蓊蓊郁郁的森林,林业的首要任务。

国家规定:各地的造林设计方案里必须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1.松毛虫的种类及其分布
1.1 松毛虫的描述:松毛虫,顾名思义是一种昆虫,它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

食害松科、柏科。

我国最早在1530年广东《龙川县志》里就记载了松毛虫害的发生。

松毛虫成虫为大、中型蛾子。

雄蛾触角呈羽毛状,雌蛾呈短栉状。

口须向前伸,覆有鳞片和毛。

雄蛾腹部细窄,末端尖型;雌蛾腹部圆胖,末端圆型;中后足胫节端距。

前翅4、5脉同出自中室底角;6、7脉同柄;8脉出自中室上角;9、10脉同柄短。

后翅4、5脉有短的同柄,出自中室底角;8脉和7脉在近翅基部有一点上吻合或二者间有一非常短的横脉形成一个小基室,并有有小短附脉。

1.2 松毛虫的种类:每一种类的松毛虫有一定的分布地域和寄主。

主要种类有---落叶松毛虫、赤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德昌松毛虫、马尾松毛虫、文山松毛虫。

1.3 松毛虫的分布与寄生树种。

落叶松毛虫分布在我国北部,朝鲜、日本、俄罗斯等。

寄生树种为落叶松。

赤松毛虫分布在我国的辽宁、山东、台湾、江苏、河北等地。

寄生树种为赤松。

油松毛虫分布在我国华北、山东、四川等地。

寄生树种为油松、马尾松。

云南松毛虫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福建、浙江、湖南、湖北、贵州。

寄生树种为云南松、思茅松、侧柏、柳杉。

思茅松毛虫分布在我国
江南一带的大部分森林,寄主为思茅松、南亚松、云南松、马尾松。

德昌松毛虫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

寄生树种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

马尾松毛虫分布在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省。

寄生树种为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

文山松毛虫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

寄生树种为云南松、马尾松、思茅松。

2.虫灾的发生规律
松毛虫灾害的发生区划分为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

常灾区多分布于大面积纯林地带。

马尾松毛虫成灾,在海拔 500米以下的低丘陵地区。

云南松毛虫、德昌松毛虫发生于500~1000米的林区。

文山松毛虫的成灾区海拔高达1200米。

落叶松毛虫灾害多在天然林区,成灾区海拔高度可达2000米。

没有防治的情况下虫灾自然生态环境和地理分布、世代多少、天敌资源、地形地势、森林类型、寄生树种数量和质量、植被情况、气候条件等都密切相关。

一般是年发生。

世代多的马尾松毛虫间隔时间短,约3~4年爆发一次,年发生1世代的赤松毛虫约10年左右爆发一次。

油松毛虫在2~3代区,约3~5年爆发一次。

松毛虫在环境条件对它特别有利时,就能产生数量积累发展成灾。

在营养丰富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健壮、成虫体长、翅展增大。

雌雄性比、蛹长、蛹重、产卵量、世代分化比率等均有利于后代增殖。

气候也能直接影响松毛虫的分布和世代的多少,影响整个生物种群间的动态平衡,从而诱发间歇性周期发生和数量变动而达到虫灾。

在光、热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发育期缩短。

长期干旱时寄主植物内部水分减少、糖分增加。

幼虫的取食量
增大,促使害虫增加繁殖量。

3.松毛虫的防治手段
3.1 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实行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综合的防治。

定期检查、检测。

做到防患于未然。

3.2 营林技术措施。

积极营造混交林,有疏残林及时补植速生的乡土树种,保留亚乔木和伴生树种,培育生物群落复杂、郁闭度良好的多层林分,适当密植。

加强幼林抚育,切忌过度打枝,增植蜜源植物, 培养丰富的天敌资源。

选择抗虫品种较强的树种培育。

3.3 生物防治。

利用松毛虫的天敌,各种益鸟的保护和招引。

吃松毛虫的鸟近100种,杜鹃的食料中60%是松毛虫。

以鸟治虫是我国一种传统而及其有效方法。

林区应当严格禁止枪杀鸟群、损害鸟巢及雏鸟,可在虫害高发地区设置人工巢箱,招引招引鸟类。

对松毛虫捕食性天敌应加以重点保护;天敌少的林区,可采取人工助迁方法引移天敌种群。

还可人工繁殖松毛虫昆虫天敌,如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螳螂、蠋敌等用于防治。

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松毛虫杆菌以引发松毛虫的生命病源。

还可以经人工复制的松毛虫核型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等。

3.4 化学防治。

用于防治松毛虫幼虫的化学农药有敌百虫、达净松、辛硫磷、溴氰菊酯、对硫磷等。

适于在虫源地区越冬前后应用,可减少杀伤天敌。

3.5 物理及人工防治。

在松林矮小,人口稠密的地区。

可采用人工捕杀幼虫、梳茧、摘卵和黑光灯诱蛾。

用塑料薄膜阻止越冬幼
虫上树。

用纸围树基部诱虫越冬等方法。

其他防治手段。

如射线不育、性外激素招引、特异性杀虫剂等也有一定效果。

4.综合防治药品与生物的放用量
生物防治:a、白僵粉剂(每克含量100亿孢子),每亩用量0.5千克。

白僵油剂(每毫升含量100亿孢子),每亩用量100毫升。

白僵乳剂(每毫升含量60亿孢子),每亩用量150毫升。

b、青虫菌六号液剂每亩100克,或苏云金杆菌制剂。

c、在松毛虫卵期释放的赤眼蜂,每亩5~10万头。

d、黑光灯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在越冬前后进行。

常用药剂有50%马拉硫磷乳剂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

90%晶体敌百虫 2000倍液剂。

结束语:
森林给了我们清洁的环境,纯净的空气,优美的风景,碧阴的享受。

保护好森林是我们重要任务。

也是爱护自然,造福子孙的重要手段。

只要我们携起手来,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综合治理,就一定能把病虫害防治好,保护好森林,保护好地球,给我们自己一个美丽的生存环境。

给子孙永远的蓝天碧水。

参考文献:
[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国林业出版社的
[2] 杨维田、刘立功《病虫害防治》金盾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