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讲义教学教材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讲义教学教材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讲义教学教材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动物的主要类群

根据结构上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2、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p3页图片)

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3、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活、生殖、运动。

生活习性:生活在水草茂盛溪流中,一般固着在水草上

形态:长约一厘米,圆柱形,身体呈辐射对称,身体分不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

方向捕获猎物和进行防御。

结构:结合p3结构图说出右图中各结构名称。

生活:水螅的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即内胚层和外胚层。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想通,吃进去的食物在腔内消化,吸收(细胞外消化),消化

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是特有的攻击和防御

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生殖:出芽生殖(条件好),有性生殖(条件差)

运动:丈量式或翻筋斗式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海蜇营养丰富,具有强热解毒的功效;

珊瑚虫分泌石灰质骨骼堆积成珊瑚礁,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庇护所。

6、涡虫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自由生活方式适应

①涡虫的身体可以分为前后、左右和背腹,背腹扁平,成两侧对称。这样的体型使动物

的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的运动、捕食和防御。

②前端(头部)感觉器官集中,黑色眼点可以感光,耳突产生嗅觉,能够最先感知外界

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

③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身体分为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中胚

层有肌肉,更有利于涡虫运动。

7、寄生种类扁形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寄生生活方式相适应

①这些寄生虫的消化器官很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夺取寄主体内的养

料生存。

②他们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普遍退化

③但他们的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8、常见寄生类扁形动物(P5)

掌握形状,寄主

9、扁形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10、寄生种类扁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寄生种类扁形动物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如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叫米猪肉,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米猪肉后,幼虫进入人体小肠,能发育为成虫,对人体造成危害

生活中为避免寄生虫感染,应该注意:不食用生肉制品,切生、熟肉的刀和砧板要分开,食用螺类时要高温灭菌,尽量避免接触有钉螺的水域等。

11、你认为水螅和涡虫哪一个更高等,为什么?(见第6题)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线形动物的种类

线形动物因体形细长如线而得名,有些自由生活(如土壤线虫)有些寄生在人、动物、植物体内(如蛔虫、丝虫、钩虫、蛲虫、小麦线虫)

2、蛔虫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寄生生活方式相适应

①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②它的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但内部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不能蠕

动,靠吸食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物生活。

③蛔虫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可以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3、蛔虫生活史

成虫在人体小肠内交配,雌蛔虫每天产卵20万粒左右,蛔虫卵随寄主的粪便排出,在适宜的条件下,受精卵会发育成感染性蛔虫卵。感染性蛔虫卵进入人体,人就会得蛔虫病。

4、蛔虫对人类有哪些危害?你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

蛔虫在人体内分泌毒素,能引起失眠、烦躁、磨牙等症状。寄生数量多时会引发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

所以我们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不清洁的生水,管理好粪便,处理杀死感染性蛔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5、线形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成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6、常见环节动物

蚯蚓、沙蚕、蛭(P10、11页图)

7、蚯蚓(P10图)

运动:①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②蚯蚓体壁上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使身体蠕动

肌肉作用:收缩舒张

刚毛作用: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固着、支持、增加摩擦力

呼吸:靠湿润体壁完成呼吸,体壁可以分泌黏液,蚯蚓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蚯蚓环带(靠近头部)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一个套在环带外面的蛋白质环,繁殖时,蛋白质环会携带1到三粒受精卵从蚯蚓身体上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茧内发育成小蚯蚓。

8、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9、蚯蚓为什么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

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10、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11、环节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沙蚕:鱼虾蟹饵料

蛭:唾液中含蛭素,能防止血液凝固,提取制作抗血栓药物

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优良蛋白质饲料

12、大雨过后蚯蚓为什么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13、如何区别某种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

两者身体虽然都很细长,但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有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P15图)

2、蛏的结构功能(P14图)

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外套膜:保护(包裹柔软的身体);分泌物形成贝壳。

足:运动

鳃: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蜗牛等陆生软体动物通过外套膜呼吸)

3、蛏是靠什么结构获取食物?

通过身体后面的入水管吸入水,水流经身体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残渣。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5、大多数软体动物都有贝壳,所以它们比环节动物高等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软体动物是要比环节动物高等,但高等的原因是运动、呼吸、神经、生殖器官更发达高等了,而不是因为有贝壳的保护。

6、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珍珠粉可入药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7、节肢动物概述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占所有动物种类总数的80%以上,也是分布范围最广动物类群,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甲壳类、多足类、蛛形类(P17图)

大多数节肢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昆虫类)某些种类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多足类)有的身体分为

(蛛形类、甲壳类)节肢动物不同的

身体分部与它的运动方式及防卫机制是相适应的。

8、蝗虫结构及功能(P16图)

头:触角(分节,有触觉、嗅觉)

复眼(视觉)感觉、取食

口器(咀嚼式,取食)

胸:两对翅膀:前翅保护、后翅飞行运动

三对足:前足、中足(爬行);后足(跳跃)

腹:气门(气体进出)

气管(气体交换)呼吸、生殖

生殖器官(生殖)

9、轻捏蝗虫身体,坚韧的体表(外骨骼)对蝗虫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0、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起保护作用

不同点:昆虫的外骨骼和附肢分节,可使运动更加灵活,还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而软体动物的贝壳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

11、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

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适应陆地陆地生活。

繁殖能力强

有翅会飞,增加了活动范围和取食范围(有翅的意义)

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分节意义)

感觉器官发达

用气管呼吸,呼吸系统完善

体型较小,对空间和食物需求

12、总结蝗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同11题)

1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4、比较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相同点:身体都分节

不同点:环节动物:体节没有具体分化,体表湿润。

节肢动物:体节有了分化,足和触角分节,且体表有外骨骼。

第四节鱼类

1、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2、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①体形: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流线型(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②体色:皮肤有色素细胞,背面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

③体表:有鳞片,分泌黏液(保护、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⑤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感觉器官)

⑥鱼鳔:调节鱼体比重,帮助鱼停留在不同水层

⑦游泳:通过尾部躯干部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动力:尾部和躯干部摆动

平衡:背鳍、腹鳍、臀鳍、胸鳍调节身体平衡,其中背鳍起关键作用;

控制方向:尾鳍

⑧用腮呼吸:(鳃是呼吸器官)

鳃包括四个部分:鳃盖、鳃丝、鳃弓、鳃耙。

鳃的位置:在头部两侧。

呼吸: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这是在呼吸。

过程: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水中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结果:水中的CO2增多、O2减少;鳃中有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鳃有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

鳃呈扇形

有多个鳃片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每个鳃片的鳃丝即多又细

4、鳃为什么是鲜红色?

鳃里面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新鲜的鱼鳃丝是鲜红色)

5、为什么鱼儿离不开水?

鱼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鱼离开水时,鳃丝黏结在一起,相互覆盖,减少与水的接触面积,加之空气干燥,鱼无法从空气中得到最够的氧气,使鱼窒息而死。

6、比较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探究鱼鳍的作用

剪鳍法(对鱼伤害)

模拟实验法(不可靠)

直接观察法(无法分辨)

捆绑鱼鳍法(较科学)

7、鱼只靠鳍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

不全面,鱼体内开始有了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鱼脊柱两侧附着发达的肌肉,产生动力,所以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类的共同特征

生活在水中;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用腮呼吸;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6、叫鱼不是鱼的动物

鲸鱼、美人鱼(哺乳动物)、娃娃鱼(两栖动物)、章鱼、鲍鱼、鱿鱼(软体动物)、甲鱼、鳄鱼(爬行动物)。

7、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鱼便停止了浮头,这是什么道理?

夜晚,藻类不光合作用,且呼吸水中氧气,所以黎明时氧气含量最少,鱼儿跳出水面以便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天亮之后,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中氧气含量大增。鱼便停止了浮头。

8、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请根据以下提示设计实验进

行验证。提示: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短时间内使用BTB对鱼没有毒害。

设置甲乙两个烧杯,放等量清水和BTB

甲中放一小鱼,乙中不放小鱼,20到30分钟后观察甲乙中水色变化

甲中蓝色变黄色,乙中无变化。

第五节两栖类和爬行类

1、青蛙的结构、功能、生殖、发育

感觉:眼睛后方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呼吸:蝌蚪用腮呼吸

成蛙用肺呼吸,但肺结构简单,不发达,所以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运动: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可跳跃)

趾间有蹼(适合划水)

生殖:雄蛙鸣叫:求偶,吸引雌蛙

抱对:青蛙产卵和排精的行为,提高卵的受精率。

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

受精卵。

发育: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变态发育(幼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体有着较大差异的发育叫做变态发育)

2、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变态发育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3、常见的两栖动物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4、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陆地生活方式相适应?(以

蜥蜴为例)

运动:有颈:可以使头灵活的转动,便于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能贴近地面迅速爬行

保护:皮肤干燥,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即可以保护身体,有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呼吸:肺比两栖动物发达,只靠肺呼吸就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较大,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是卵能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

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鲁科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

鲁科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1、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 ①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②森林古猿进化的证据是化石; ③人与猿的分界是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①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睾丸;它的 作用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它的作用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②生殖过程: 部位:输卵管 受精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分裂: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分裂形成胚泡 怀孕移动:胚泡边分裂边向子宫方向移动 种植:胚泡植入子宫内膜;怀孕开始 过程:胚泡中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在第8周左右成形,发育为胎儿 胎儿形成营养: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 场所:在子宫内的半透明液体环境羊水中 时间: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在40周左右时发育成熟 分娩过程:成熟的胎儿和胎盘,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 重点: 受精的部位:输卵管;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

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3)青春期 ①青春期的特征是身高突增(显著特点);进入年龄一般男孩晚于女孩 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 性器官迅速成熟(最重要) ②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③月经是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导致的,但月经的形成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 变化有关。 2、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 既可以构成细胞有机物也可以提供能量 维生素——人体每日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很重要 (既不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 胡萝卜素 促进钙的吸收 水(约占体重60%-70%)可以构成细胞 无机物无机盐但不提供能量

鲁科版五四制生物初二下册同步全解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要点精讲 一、眼和视觉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视觉的形成 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光敏感细胞→ 视神经→大脑,产生视觉。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二、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形成的原因 (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 2.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眼球中的睫状肌总是处于收缩状态,久而久之,睫状肌发生持续痉挛,一旦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这就造成

假性近视。中小学生的近视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引起调节紧张的因素,视力可以好转或恢复到正常。否则,如果不加重视,则睫状肌的痉挛就不能消除,变凸的晶状体就不能恢复正常,再进一步发展,眼轴会变长,成为不可恢复的真性近视。 (2)矫正方法: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3.预防近视眼的措施 (1)三要: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2.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3.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2)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耳是用来接受声音刺激的感觉器官,由于耳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得以实现,使人们能尽情地享受音乐艺术之美。但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并非都是和谐悦耳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声音反而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这样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噪音。如刺耳的鞭炮声、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喇叭声等。 三、耳的保护 1.减少和消除噪声; 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 4.避免中耳炎; 5.避免外耳道感染。 四、其他感觉器官 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能产生嗅觉。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咸,产生味觉。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触、压、痛等刺激的功能,产生触觉。 典型例题 【例1】患近视眼的人看不清__________(请选择:远处、近处)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线所形成的物像,落在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__________透镜加以校正。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展开与折叠 3 截一个几何体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 有理数 2 数轴 3 绝对值 4 有理数的加法 5 有理数的减法 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 8 有理数的除法 9 有理数的乘方 10 科学计数法 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 近似数 13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 用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 3 整式 4 合并同类项

5 去括号 6 整式的加减 7 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容器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1 等式与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探寻神奇的幻方 总复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1 线段、射线、直线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3 角 4 角的比较 5 多边形和圆的认识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 同底数幂的除法

4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5 整式的乘除 6 平方差公式 7 完全平方差公式 8 整式的乘除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3 平行线的性质 4 用尺规作图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3 数据的表示 4 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总复习题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学期第一章 认识生物测评卷B

鲁教版六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B(鲁教版)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机器人、火山、钟乳石都不属于生物。馒头上长的“白毛”是霉菌,属于生物。本题选D。 2、在进行调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A.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能单独到偏远的地方,不攀爬高处,不下水 B.为了观察得更准确细致,可以把阻碍观察的树枝折去 C.不管是什么样的生物,只要观察到就要做记录 D.要注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生物,比如:空中偶尔飞过的昆虫,枯枝落叶中的爬虫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调查活动。A、C、D三个选项都是我们进行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而在进行调查活动时,我们不能破坏植被,B选项不正确。本题选B。 3、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下列哪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A.观察时要仔细思考,多提出问题 B.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C.观察只要认真就行,不需要有目的 D.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观察法。题目中中A、B、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C选项说法不正确。本题选C。 4、植物的生长有向光性,这种特征是 A.对光刺激做出的反应 B.光给植物的能量 C.植物独有的特点 D.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是植物对光的刺激做出的反应,是植物应激性的特征的体现。本题选A。 5、下列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A.仔细观察某种生物,以得到关于该生物的资料 B.人口普查 C.森林资源调查

(完整版)鲁教版六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六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我国大陆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张丽珠。 3、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4、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P3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 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的分类: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P14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P1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 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的条件都应相同。②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除了需要对照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 4、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关键: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5、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例如:不能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 6、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例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土壤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P21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3、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为什么细嚼馒头越嚼越甜? 4、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鲁教版 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英语教材全解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全解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听力部分(满分20分) Ⅰ听句子选择与句子内容相符的图片。每个句子读一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A B C D E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 4 _________ 5 _________ Ⅱ听对话及问题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正确的答语。每段对话读一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6 A Her bike is los t B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bike C She doesn’t like riding 7 A He takes a bus B He rides a bike C He walks to school 8 A Thirty minutes B An hour C An hour and thirty minutes 9 A By ship B By air C By bike 10 A Less than two miles B More than two miles C Two miles Ⅲ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正确的答语。对话读两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1 How does Mr Li go to work? A He goes to work by bus B He goes to work by boat C He goes to work on foot 12 How does Mr Li’s wife go to work? A She goes to work by car B She goes to work by bus C She goes to work by boat 13 How does Mr Smith go to work? A He goes to work by car B 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 C He goes to work by boat 14 How does Mr Smith’s brother go to work? A He goes to work by taxi B 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 C He goes to work by motorbike 15 How does Tom go to work? A He goes to work by bike B 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 C He walks to work Ⅳ听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短文读两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Mr Brown has a car In the morning he 16 his children to school in his car Then he drives to work Mr Brown and his children do not have 17 at home but Mrs Brown does She does not go to work She stays at home She does some shopping and cleaning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she 18 goes to see some of her friends, has tea and talks a lot with them Then she cooks 19 20 二、笔试部分(满分80分) Ⅰ单项填空(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21 —How does your sister go to school? — A Once a day B Two miles C By bus D Twenty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8、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 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 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需要较 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 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5、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6、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 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7、三、生物的分类? 8、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9、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10、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1、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2、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13、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14、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5、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 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6、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7、(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18、【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19、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0、(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1、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 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25、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 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6、6、生态系统的组成:? 27、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8、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题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题 出卷时间:xx、3、31 一、我来决策(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的答案栏中。每小题 1、5分,共4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 1、原始的大气的组成成分中一定不含有() A、水蒸气 B、氢气 C、甲烷 D、氧气 2、原始大气在当时的自然条件长期作用下,形成了() A、简单的无机物 B、简单的有机物 C、复杂的有机物 D、各种有机物 3、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研究发现,()生物的化石是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 A 、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4、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A、生存斗争 B、过度繁殖 C、适者生存 D、遗传变异 5、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遗传和变异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 6、下列哪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A、森林面积减少 B、生物进化 C、外来物种入侵 D、环境污染 7、某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标志是() A、生物种类减少 B、食物网简化 C、生产者遭到严重破坏 D、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A、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措施的多样性 9、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你认为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10、数百年前,我国的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了荒山秃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是() A、北方寒流长期袭击 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期干旱,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11、自然保护区的对象是() A、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B、珍稀濒危动植物 C、所有生物 D、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 12、除()外,均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科学计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近似数 1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整式 4合并同类项 5去括号 6整式的加减 7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容器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探寻神奇的幻方 总复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直线 2比较线段的长短 3角 4角的比较 5多边形和圆的认识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同底数幂的除法 4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5整式的乘除 6平方差公式 7完全平方差公式 8整式的乘除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综合与实践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性质 4用尺规作图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2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表示 4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回顾与思考复习题总复习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第一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探究轴对称的性质 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七巧板 第三章勾股定理 1探究勾股定理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3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实数 1无理数 2平方根 3立方根 4估算 5用计算器开方 6实数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第五章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 1.集体的基本特征: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②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③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团结的作用)①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②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③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4、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 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适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5.怎样为集体添光彩?(如何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①首先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②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③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6.为什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怎样维护?¥ ①国家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②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7.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原因)?中学生应怎样参与社会生活?(怎么做?)(原因)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怎么做?)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可以结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通过参加各类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8、我们应怎样对待复杂的社会生活? ①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②参与社会生活,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盲目从众心理。③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④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9.怎样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①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②一方面从众心理可以使人们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③我们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分清从众与盲目从众,提高自我控制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 10.我们应养成哪些亲社会行为?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让。谦让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做到先人后己,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英语下册课文

Unit 1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2d Grace:What did you do in class today,Sarah? Sarah:W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TV shows.My classmates like game shows and sports shows. Grace:①Oh,I can't stand them.I love soap operas.②I like to follow the story and see what happens next. Sarah:Well,I don't mind soap operas.But my favorite TV shows are the n ews and talk shows. Grace:They're boring! Sarah:③Well,they may not be very exciting,but you can expect to learn a lot from them.I hope to be a TV r eporter one day., Section B 2b When people say “c ulture”,we think of art and history.①But one very famous symbol in American culture is a cartoon.We all know and love the black mouse with two large round ears—Mickey Mouse.②Over 80 years ago,he first appeared in the cartoon Steamboat Willie.③When this cartoon came out in New York on November 18,1928,it was the first cartoon with sound and music.The man behind Mickey was Walt Disney.④He became very rich and successful.In the 1930s,he made 87 cartoons with Mickey. Some people might ask how this cartoon animal became so popular.One of the main r easons is that Mickey was like a common man,but he always tried to face any danger.⑤In his early films,Mickey was unlucky and had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sing his house or girlfriend,Minnie.⑥However,he was always ready to try his best.People went to the cinema to see the “little man” win.Most of them wanted to be like Mickey. On November 18,1978,Mickey became the first cartoon character to have a star on the Hollywood Walk of Fame.Peo ple today expect to see more than just a little mouse fighting bad guys,but many still know who he is.Who has a pair of ears more famous than Mickey's?,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材料(鲁教版)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讲义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讲义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动物的主要类群 根据结构上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2、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p3页图片) 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3、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活、生殖、运动。 生活习性:生活在水草茂盛溪流中,一般固着在水草上 形态:长约一厘米,圆柱形,身体呈辐射对称,身体分不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 背腹。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 方向捕获猎物和进行防御。 结构:结合p3结构图说出右图中各结构名称。 生活:水螅的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即内胚层和外胚层。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 消化腔,消化腔与口想通,吃进去的食物在腔内消化,吸收(细胞外消化),消化 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是特有的攻击和防御 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生殖:出芽生殖(条件好),有性生殖(条件差) 运动:丈量式或翻筋斗式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海蜇营养丰富,具有强热解毒的功效; 珊瑚虫分泌石灰质骨骼堆积成珊瑚礁,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水生生物提 供栖息场所和庇护所。 6、涡虫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自由生活方式适应 ①涡虫的身体可以分为前后、左右和背腹,背腹扁平,成两侧对称。这样的体型使动物

五四制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五四制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篇一:鲁教版五四制初二上册数学期末_试题3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测试题 (包括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实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半圆 B.三角形 C.线段 D.长方形 2.底边长为10cm,腰长13cm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A.40cm2 B.50cm2 C.60cm2 D.70cm2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ABC中,若∠A+∠B=∠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 B.在△ABC中,若∠A︰∠B︰∠C=3︰4︰5,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 C.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4︰5,那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n?1,2n,n?1(n?1)那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尺规作图作?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 以O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 2 2 D, 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 以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

于点P, 则作射线OP即 为所求. 由作法得△OCP≌△ODP的根据是( ) . A. SASB. ASA 5.下列说法: 4 等于-2;③12 12 C. AAS D. SSS 1 的算术平方 4 根是 72 ;④(?π)的算术平方根为π.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2 B.2个 C.3个 D.4个 A.1个 6.如图3,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A,B,C,已知SA?64,SB?225,那么正方形C的边长是() A.15 B.16 C.17 D.18 7.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10cm,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A.100cm2 B.75cm2 C.50cm2 D.25cm2 8 ?2,则(m?n)等于()

鲁教版(五四制)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五四制)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人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够对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还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生物分类的方法 (1)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2、调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观察 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探究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探究实验(六步)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走进物理 第一节有趣有用的物理第二节走进实验室 第三节向科学家一样探究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运动和静止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测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声的利用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第四节光的折射 第五节光的色散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极其测量 第二节密度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第三节重力 第四节二力平衡 第五节摩擦力 第六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第七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第二节液体压强 第三节连通器 第四节大气压强 第五节流体压强 第八章浮力第一节浮力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节浮力的利用 第九章简单机械功 第一节杠杆 第二节滑轮 第三节功 第四节功率 第五节功的原理 第六节机械效率 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一节动能 第二节势能 第三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四节水能和风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第十一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二章电压和电阻 第一节电压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三节电阻 第四节变阻器 第十三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测量电阻*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第十四章电功率 第一节电能 第二节电功 第三节电功率 第四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五节焦耳定律 第十五章安全用电 第一节家庭电路 第二节探究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三节防止触电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第十六章物理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磁现象 第二节电生磁 第三节电磁铁 第四节电动机 第五节磁生电 第六节发电机 第十七章电磁波 第一节电话 第二节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节无线电通信 第四节现代通信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十九章热和能 第一节物质的分子构成 第二节分子热运动 第三节内能及其改变 第四节比热容 第五节热机 第六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二十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能源 第二节核能 第三节太阳能 第四节能源革命 第五节能源与环境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 识点总结 https://www.360docs.net/doc/c01273554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 8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 就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 像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对于需要 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 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5、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6、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7、三、生物的分类 8、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9、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10、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1、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2、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13、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14、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5、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 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6、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7、(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18、【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19、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0、(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1、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 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25、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 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6、6、生态系统的组成: 27、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8、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