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4 实验报告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14 实验报告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14 实验报告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年月日

华理大物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 电桥法测中、低值电阻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平衡电桥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自搭电桥,且用交换法测量电阻来减小和修正系统误差; 3.学会使用QJ-23型惠斯登电桥测量中值电阻的方法; 4.学会使用QJ-42型凯尔文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直流平衡电桥的基本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B A R R ,称为比率臂,Rs 为可调的标准电阻,称为比较臂,Rx 为待测电阻。在电路的对角线(称为桥路)接点BC 之间接入直流检流计,作为平衡指示器,用以比较这两点的电位。调节Rs 的大小,当检流计指零时,B ,C 两点电位相等AB AC U U =;BD CD U U = ,即B B A A R I R I =;S S X X R I R I =。因为检流计中无电流,所以X A I I =,S B I I =,得到电桥平衡条件 Rs R R Rx B A =。 三.实验仪器 直流电源,检流计,可变电阻箱,待测电阻,元器件插座板,QJ24a 型惠斯登直流电桥,QJ42型凯尔文双臂电桥,四端接线箱,螺旋测微计 四.实验方法 1.按实验原理图接好电路; 2.根据先粗调后细调的原则,用反向逐次逼近法调节,使电桥逐步趋向平衡。在调节过程中,先接上高值电阻R m ,防止过大电流损坏检流计。当电桥接近平衡时,合上K G 以提高桥路的灵敏度,进一步细调; 3.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时,所选取的比例臂应使有效数字最多。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 (0.0010.002) S RS R m ?±+ 仪 =,其中 S R是电阻箱示值,m是所用转盘个数,RS σ ? ' = X R= X R σ= 所以 2 297.80.1 X R=±Ω, 3 1995.40.8 X R=±Ω 2.不同比例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4.用开尔文电桥测量低值电阻 铜棒平均直径d=3.975mm(多次测量取平均)(末读数-初读数) 电阻 2 4 R L L S d ρρ π ==,由下图中的拟合直线得出斜率00609 .0 4 2 = = d k π ρ ,则电阻率 () m k d ? Ω ? = ? ? ? = =- - 8 2 3 2 10 56 .7 4 10 975 .3 00609 .0 142 .3 4 π ρ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 由度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缝纫机头; 2.学生自带三角板、铅笔、橡皮;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符号(见教科书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l、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的接触特征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 类; 3、选定投影面,即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 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 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 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五、实验要求: l、对要测绘的缝纫机头中四个机构即a.压布、b走针、c.摆梭、d.送布,只绘出机构示意图即可,所谓机构运动示意图是指只凭目测,使图与实物成比例,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2、计算每个机构的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 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3、对绘制的机构进行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确定机构级别等)。 六、思考题:

《机械设计基础》本科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一:平面机构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加深对本课程学习内容及研究对象的了解。 要求:1、认真观察陈列柜,仔细揣摩分析 2、结合有关的实验展柜和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回答下列简答题,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 分批地组织学生观看、听讲陈列柜的展出和演示。初步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JY-10B型机械原理陈列柜,共10柜,有近80个常用机构。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 第1柜机构的组成 1 机构的组成:蒸汽机、内燃机 2 运动副模型: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 第2柜平面连杆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形式:①曲柄摇杆机构;②双曲柄机构;③双摇杆机构 2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①对心曲柄滑块机构②偏置取冰滑块机构③正弦机构④偏心轮机构⑤双重偏心机构⑥直动滑杆机构⑦摇块机构⑧转动导杆机构⑨摆动导杆机构⑩双滑块机构 第3柜连杆机构的应用 1 鄂式破碎机、飞剪; 2 惯性筛; 3 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 4 鹤式起重机; 5 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 6 插床模型。 第4柜空间连杆机构 RSSR 空间机构、4R 万向节、RRSRR机构、RCCR联轴节、RCRC揉面机构、SARRUT机构第5柜凸轮机构 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圆锥凸轮、槽状凸轮、等宽凸轮、等径凸轮和主回凸轮等多种形式;移动和摆动从动件;尖顶、棍子和平底从动件等;空间凸轮机构 第6 柜齿轮机构类型 1 平行轴齿轮机构;2相交轴齿轮机构;3交错轴齿轮机构

重庆大学汇编实验报告3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题目实验3:汇编程序的循环结构的使用 实验时间2013年4月15 实验地点DS1421 实验成绩实验性质□验证性 设计性□综合性教师评价: □算法/实验过程正确;□源程序/实验内容提交□程序结构/实验步骤合理;□实验结果正确;□语法、语义正确;□报告规范; 其他: 评价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排序算法,来熟悉和掌握利用汇编语言实现循环处理能力的程序。 二、实验项目内容 1 编写一个整数数组内的元素排序的程序 2 需要排序数组大小为10个DW的整数 3 按照从低到高输出这10个数字 4 要求撰写必要程序模块设计图和主要的流程 三、实验过程或算法(源程序) assume cs:code,ds:data data segment dw 1234h,2a45h,345bh,45c7h,5678h,4321h,5432h,6543h,7654h,0d765h table db '0123456789abcde'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db 32 dup(0)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i,0 mov ax,stack mov ss,ax mov sp,32 mov cx,9 s0: mov ax,ds:[si] push cx s1: add si,2 cmp ax,ds:[si] jb change s2: loop s1 xchg ax,ds:[si] xchg ax,ds:[di] mov si,0 mov di,0 pop cx loop s0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si,0 call show mov ax,4c00h int 21h change: mov ax,ds:[si] mov di,si jmp s2 show: push es push di push ax push bx push cx push dx mov ax,0b800h mov es,ax mov di,160*12+2*10 mov cx,10 show1: push cx

大物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

试验名称: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h 实验目的:是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和测定光电管的 光电特性曲线。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如图8.2.1-1所示。其中S 为真空光电管,K 为阴极,A 为阳极。当无光照射阴极时,由于阳极与阴极是断路,所以检流计G 中无电流流过,当用一波长比较短的单色光照射到阴极K 上时,形成光电流,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U 变化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8.2.1-2所示。 1. 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 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U 的增加而增加,加速电位差增加到一定量值后,光电流达到饱和值和值I H ,饱和电流与光强成正比,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当U= U A -U K 变成负值时,光电流迅速减小。实验指出,有一个遏止电位差U a 存在,当电位差达到这个值时,光电流为零。 2. 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频率之间的关系 当U=U a 时,光电子不再能达到A 极,光电流为零。所以电子的初动能等于它克服电场力作用的功。即 a eU mv =2 2 1 (1) 根据爱因斯坦关于光的本性的假设,每一光子的能量为hv =ε,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ν为光波的频率。所以不同频率的光波对应光子的能量不同。光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h ν之后,一部分消耗于克服电子的逸出功A ,另一部分转换为电子动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A mv hv += 22 1 (2) 式(2)称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3. 光电效应有光电存在 实验指出,当光的频率0v v <时,不论用多强的光照射到物质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根据式(2), h A v = 0,ν0称为红限。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同时提供了测普朗克常量的一种方法:由式(1)和(2)可得: A U e hv +=0,当用不同频率(ν1,ν2,ν3,…,νn )的单色光分别做光源时,就有 A U e hv +=11 A U e hv +=22 ………… A U e hv n n += 任意联立其中两个方程就可得到 j i j i v v U U e h --= )( (3) 由此若测定了两个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所对应的遏止电位差即可算出普朗克常量h ,也可由ν-U 直线的斜率求出h 。 因此,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的关键在于获得单色光、测得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确定遏止电位差值。 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法测量普朗克常量。 1. 在577.0nm 、546.1nm 、435.8nm 、404.7nm 四种单色光下分别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根据此曲线确定遏止电位差值,计算普朗克常量h 。 本实验所用仪器有:光电管、单色仪(或滤波片)、水银灯、检流计(或微电流计)、直流电源、直流电压计等. j i j i v v U U e h --= )(,求斜率,得到普朗克常量h. 入射光波长λ/nm 365nm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 由度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缝纫机头; 2.学生自带三角板、铅笔、橡皮;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符号(见教科书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l、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的接触特征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 类;

3、选定投影面,即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 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 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 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 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五、实验要求: l、对要测绘的缝纫机头中四个机构即a.压布、b走针、c.摆梭、d.送布,只绘出机构示意图即可,所谓机构运动示意图是指只凭目测,使图与实物成比例,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2、计算每个机构的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 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3、对绘制的机构进行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确定机构级别等)。 六、思考题: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 2、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重庆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3种UTP线缆的制作;了解3类UTP线缆的作用并能将其用于实际的网络组网;了解与布线有关的标准与标准组织 了解计算机网络组网的层次化原则;掌握局域网组网中从物理层到网络层所应完成的一般任务;掌握PING和IPCONFIG等命令的使用 学会简单组网;培养初步的协同工作能力 二、实验项目内容 5类UTP与6类UTP双绞线; 布线有关的标准组织及标准; 3种UTP线缆的作用和线图:直连线(Straight-thru),交叉线(Crossover)和反接线(Rollover); 制作直连线并进行网络互联的练习; 计算机网络组网的一般任务和层次化原则; 按要求进行网络拓扑连接和配置; PING和IPCONFIG实用网络工具

三、实验过程或算法(源程序) 按照网线的制作步骤制作网线: 准备工作:准备RJ45卡线钳一把,水晶头,网线; 制作步骤:共有四步,可以简单归纳为四个字:“剥”,“理”,“插”,“压” 1.剥线:剥线的长度为13mm~15mm,不宜太长或太短; 2.理线:按顺序整理平,遵守规则,否则不能正常通信; 3.插线:一定要平行插入到线顶端,以免触不到金属片; 4.检测:发射器和接收器两端的灯同时亮为正常。 (2)组网 在交换机上用做好的网线连接相邻的电脑,最后在cmd中用Ping命令检查是否连接成功。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和(或)源程序调试过程 (1)结果及分析 有两种网线水晶头接线的方式:交叉线和直连线。我选择的是直连线式,按照双绞线颜色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的顺序插入并压制好,检验发现只有2,3,6,7连上了,然后跟同组的同学合力又做了两根,都能全部连上。把做好的网线连接到交换机上,成功验证了简单组网。 (2)个人小结

《机械设计基础》本科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一:平面机构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加深对本课程学习内容及研究对象的了解。 要求:1、认真观察陈列柜,仔细揣摩分析 2、结合有关的实验展柜与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回答下列简答题,完成实验报告。二、实验原理 分批地组织学生观瞧、听讲陈列柜的展出与演示。初步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JY-10B型机械原理陈列柜,共10柜,有近80个常用机构。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 第1柜机构的组成 1 机构的组成:蒸汽机、内燃机 2 运动副模型: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 第2柜平面连杆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形式:①曲柄摇杆机构;②双曲柄机构;③双摇杆机构 2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①对心曲柄滑块机构②偏置取冰滑块机构③正弦机构④偏心轮机构⑤双重偏心机构⑥直动滑杆机构⑦摇块机构⑧转动导杆机构⑨摆动导杆机构⑩双滑块机构 第3柜连杆机构的应用 1 鄂式破碎机、飞剪; 2 惯性筛; 3 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 4 鹤式起重机; 5 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 6 插床模型。 第4柜空间连杆机构 RSSR 空间机构、4R 万向节、RRSRR机构、RCCR联轴节、RCRC揉面机构、SARRUT机构 第5柜凸轮机构 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圆锥凸轮、槽状凸轮、等宽凸轮、等径凸轮与主回凸轮等多种形式;移动与摆动从动件;尖顶、棍子与平底从动件等;空间凸轮机构 第6 柜齿轮机构类型 1 平行轴齿轮机构;2相交轴齿轮机构;3交错轴齿轮机构

重庆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七

开课学院、实验室:数统学院DS1421实验时间:2013年03月17日

由于matlab中小数只能是四位,所以我在编程的过程中将距离扩大了1000倍,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所求得的结果。 运行程序之后我们得到的结果为: 我们可以得到当金星与地球的距离(米)的对数值为9.9351799时,只一天恰好是25号。 8.编写的matlab程序如下: x=0:400:2800; y=0:400:2400; z=[1180 1320 1450 1420 1400 1300 700 900 1230 1390 1500 1500 1400 900 1100 1060 1270 1500 1200 1100 1350 1450 1200 1150 1370 1500 1200 1100 1550 1600 1550 1380 1460 1500 1550 1600 1550 1600 1600 1600 1450 1480 1500 1550 1510 1430 1300 1200 1430 1450 1470 1320 1280 1200 1080 940]; [xi,yi]=meshgrid(0:5:2800,0:5:2400); zi=interp2(x,y,z,xi,yi,'cubic'); mesh(xi,yi,zi); xlabel('x'),ylabel('y'),zlabel('高程'); title('某山区地貌图'); figure(2); contour(xi,yi,zi,30); 运行程序我们得到的结果如下所示: 山区的地貌图如下所示:

等高线图如下所示: 三、附录(程序等) 6. y=18:2:30;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 实验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年月曰

实验一、机构学(现场课)实验二、齿轮参数测定 实验三、零件设计(现场课)实验四、减速器拆装

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及啮合传动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 (1) 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确定模数 m 和压力角〉: (2) 通过测量齿顶圆直径d a 和齿根圆直径d f ,确定齿顶高系数h a *和顶隙系 数c* ; (3) 通过标准齿轮公法线长度与实测公法线长度的比较,判断齿轮的变位类 型,并计算变位系数X ,确定齿轮是否根切; 2. 观察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过程,测定重合度。 3. 确定变位齿轮的传动类型 、实验仪结构及实验原理 1. 实验仪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仪结构图 齿轮轴1、2固定在台板上,其中心距为 100土 0.027mm,齿轮1的轴颈上可 分别安装2#、3#、5#、6#实验齿轮,齿轮2的轴颈上可分别安装1#、4#实验齿轮, 1#齿轮可分别与2#、3#齿轮啮合,4#齿轮可分别与5#、6#齿轮啮合,共组成四对不 同的齿轮传动。实验仪还配有4块有机玻璃制的透明面板,面板相当于齿轮箱体的 一部分,面板上刻有齿顶圆、基圆、啮合线等,两孔同时安装在齿轮轴 1、2的轴 颈上。面板I 和面板II 分别用于齿轮1?2和齿轮1?3两对啮合传动,面板III 和 面板IV 分别用于齿轮4?5和齿轮4?6两对啮合传动。 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原理 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有五个:z 、m 、〉、h a *、c*,其中m 、〉、h a *、c*均 有机玻璃面板 齿轮轴2 齿轮轴1 E0U + Q.027

重庆大学CAD实验报告1

CAD课程第1次实验报告任务及模板 实验一AutoCAD基本图形绘制 (成绩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线、园、园弧等命令 2、掌握对象捕捉的方法 3、掌握图幅设置、视图控制 二、实验项目内容 (1)将图幅设置成2号图纸放大100倍。 (2)完成图1-1的绘制,采用多种坐标形式。 图1-1 基本绘制命令练习 (3)采用line、arc、circle、solid、trace绘制图1-2

图1-2基本绘制命令练习 (4)采用pline的命令绘制图1-3 图1-3基本绘制命令练习 请对上面的过程进行抓图,并进行说明。要求对命令、参数、过程进行详细的叙述。 三、实验过程 1、将图幅设置成2号图纸放大100倍。 命令: limits 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 指定左下角点或[开(ON)/关(OFF)] <0.0000,0.0000>: 指定右上角点<420.0000,297.0000>: 594,420 命令: zoom 指定窗口的角点,输入比例因子(nX 或nXP),或者 [全部(A)/中心(C)/动态(D)/范围(E)/上一个(P)/比例(S)/窗口(W)/对象(O)] <实时>: s 输入比例因子(nX 或nXP): 100 2、完成图1-1的绘制,采用多种坐标形式。 命令: line 指定第一点: 5000,5000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5000,15000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15000,15000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 15000,5000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 c

命令: line 指定第一点: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10000,0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0,10000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 @-10000,0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 c LINE 指定第一点: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10000<0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10000<90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 @10000<180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 c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材料

标准文案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 由度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缝纫机头; 2.学生自带三角板、铅笔、橡皮;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符号(见教科书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l、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的接触特征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 类;

3、选定投影面,即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 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 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 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 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五、实验要求: l、对要测绘的缝纫机头中四个机构即a.压布、b走针、c.摆梭、d.送布,只绘出机构示意图即可,所谓机构运动示意图是指只凭目测,使图与实物成比例,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2、计算每个机构的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 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3、对绘制的机构进行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确定机构级别等)。 六、思考题: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容? 2、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 . .. .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 由度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缝纫机头; 2.学生自带三角板、铅笔、橡皮;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符号(见教科书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l、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的接触特征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 类; 3、选定投影面,即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 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 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 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 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五、实验要求: l、对要测绘的缝纫机头中四个机构即a.压布、b走针、c.摆梭、d.送布,只绘出机构示意图即可,所谓机构运动示意图是指只凭目测,使图与实物成比例,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2、计算每个机构的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 计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3、对绘制的机构进行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确定机构级别等)。

重庆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书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实验课程名称: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实验指导教师: 学 院: 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及类别: 信号与信息处理 (学术) 学 号: 姓 名: 实验日期: 成 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具体实现方法和重要的设计工具。重点是在如何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系统级设计的方法上,对可编程器件发展的最新动态有所了解。实验基本要求如下: 1.正确掌握Quartus II的使用方法、Quartus II环境中的使用技巧; 2.应用Quartus II SOPC开发工具SOPC Builder进行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 3.应用Quartus II的软件开发工具Nios II IDE进行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 4.应用C语言完成电子钟的程序的设计。 5.掌握在NiosII IDE环境下进行软件仿真调试的方法。 6.掌握在Nios开发板硬件上进行软件调试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1.装有Quartus II和Nios II IDE软件的PC机 2.JTAG下载线 3.DE2开发板,其中DE2开发板如图1所示。 图1 DE2开发板 三、实验原理 1、Nios II软硬件开发流程

图2 Nios II 软硬件开发流程图 2、电子钟程序流程图 图3 电子钟程序流程图 标准系统组元件UART PIO DMA 用户定义的元令 ...

四、实验内容 1.SOPC Builder基础实验实验 通过SOPC Builder构建一SOPC系统,如图4所示,系统中包含Nios II CPU、定时器、Flash、sram接口、sdram接口、JTAG串口、LCD、Button、七段显示(8位)外围设备。 图4 SOPC Builder构建的SOPC系统 2.NiosII基础实验 1.搭建好SOPC系统之后,点击generate生成顶层模块,将构建的顶层模块 添加到Quartus II顶层图中。然后完成各功能模块的连接,如图5所示,

大物实验报告2(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282-22 大物实验报告2(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大物实验报告2(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实验原理】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惰性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辉光球外表为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流加在电极上。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场,球内稀薄气体由于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 的电场、电势分布再均匀对称,故辉光球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这其实是分子的激

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人体为另一电极,气体在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 【实验现象】 辉光球通电后呈静止样。当人手触摸时中间电极出现放电致球壳触摸处。五颜六色的闪电会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球内出现放电现象。一旦手离开,闪电消失。 【实际运用】 霓虹灯,把直径为12-15毫米的玻璃管弯成各种形状,管内充以数毫米汞柱压力的氖气或其他气体,每1米加约1000伏的电压时,依管内的充气种类,或管壁所涂的荧光物质而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多用此作为夜间的广告等。 日光灯,亦称“荧光灯”。一种利用光质发光的照明用灯。灯管用圆柱形玻璃管制成,实际上是一种低气压放电管。两端装有电极,内壁涂有钨酸镁、硅酸锌等荧光物质。制造时抽取空气,充入少量水银和氩气。广泛用于生活和工厂的照明光源。

华理大物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 电桥法测中、低值电阻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平衡电桥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自搭电桥,且用交换法测量电阻来减小和修正系统误差; 3.学会使用QJ-23型惠斯登电桥测量中值电阻的方法; 4.学会使用QJ-42型凯尔文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直流平衡电桥的基本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B A R R ,称为比率臂,Rs 为可调的标准电阻,称为比较臂,Rx 为待测电阻。在电路的对角线(称为桥路)接点BC 之间接入直流检流计,作为平衡指示器,用以比较这两点的电位。调节Rs 的大小,当检流计指零时,B ,C 两点电位相等AB AC U U =;BD CD U U = ,即B B A A R I R I =;S S X X R I R I =。因为检流计中无电流,所以X A I I =,S B I I =,得到电桥平衡条件 Rs R R Rx B A =。 三.实验仪器 直流电源,检流计,可变电阻箱,待测电阻,元器件插座板,QJ24a 型惠斯登直流电桥,QJ42型凯尔文双臂电桥,四端接线箱,螺旋测微计 四.实验方法 1.按实验原理图接好电路; 2.根据先粗调后细调的原则,用反向逐次逼近法调节,使电桥逐步趋向平衡。在调节过程中,先接上高值电阻R m ,防止过大电流损坏检流计。当电桥接近平衡时,合上K G 以提高桥路的灵敏度,进一步细调; 3.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时,所选取的比例臂应使有效数字最多。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 1.交换法研究自搭电桥的系统误差 (0.0010.002) S RS R m ?±+ 仪 =,其中 S R是电阻箱示值,m是所用转盘个数,RS σ ? ' = X R= X R σ= 所以 2 297.80.1 X R=±Ω, 3 1995.40.8 X R=±Ω 2.不同比例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4.用开尔文电桥测量低值电阻 铜棒平均直径d=3.975mm(多次测量取平均)(末读数-初读数) 电阻 2 4 R L L S d ρρ π ==,由下图中的拟合直线得出斜率00609 .0 4 2 = = d k π ρ ,则电阻率 () m k d ? Ω ? = ? ? ? = =- - 8 2 3 2 10 56 .7 4 10 975 .3 00609 .0 142 .3 4 π ρ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模板

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器的组成原理,加深对机器总体的感性认识。 2.了解机器中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3.了解常用的机械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和应用,对其具有感性认识。 二、实验仪器设备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展示柜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参观实验室中机械原理展示柜,主要了解机构的组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机构、间歇机构和一些常见机构的组合。 2.参观实验室中机械设计展示柜,主要了解常用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蜗杆蜗轮、螺栓联接、带传动、链传动、联轴器、轴和轴承等。 四、思考题 1.机器是由什么组成?机构是由什么组成?什么是运动副? 2.铰链四杆机构有哪三种基本类型?铰链四杆机构可以演化为哪些其他四杆机构? 3.凸轮机构是如何分类的?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4.齿轮机构根据齿形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5.轮系有哪些类型?轮系有哪些功用并列举应用实例? 6.螺栓联接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螺纹的种类有哪些? 7.带传动和链传动有什么特点? 8.常见的滚动轴承的类型有哪些?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根据实际机械和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加深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并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 二、实验仪器设备 各类机构模型及实物机械(如:内燃机模型,缝纫机模型等);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的符号(见教科书或《机械设计手册》中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以内燃机模型为例,绘制内燃机的机构运动简图。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缓慢转动机器,沿着运动传递的线路仔细看清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注意:有些相互连接构件间的相对运动非常微小),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确定运动副的类型: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特点,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类型。 3.选定视图平面:一般选择与多数构件运动平面平行的平面为视图平面。 4.绘制机构示意图的草图:凭目测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运动副代表符号,从原动件开始,按各构件的连接次序,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构件,逐步画出机构示意图的草图。 5.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数,并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6.测量机构运动尺寸:对转动副测量回转中心间的相对尺寸,对移动副测量导路方向线和与其有关的其他运动副间的相对尺寸。 7.选取适当的比例尺,并按照该比例尺绘制内燃机的机构运动简图。 8.选取实验室中其他任意的机械或实物模型,重复上述步骤绘制另一机构运动简

大物实验报告

大物实验报告 大物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示波器。 2、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各种电信号波形、测量电压和频率的方法。 3、掌握观察利萨如图形的方法,并能用利萨如图形测量未知正弦信号的频率。 【实验仪器】 固纬GOS-620型双踪示波器一台,GFG-809型信号发生器两台,连线若干。 【实验原理】 示波器是利用示波管内电子束在电场或磁场中的偏转,显示电压信号随时间变化波形的一种电子观测仪器。在各行各业与各个研究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如下 1、示波器的基本结构与显示波形的基本原理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台湾固纬公司生产的通用双踪示波器。基本结构大致可分为示波管(CRT)、扫描同步系统、放大与衰减系统、电源系统四个部分。“示波管(CRT)”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如图1所示的。可细分为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 1)电子枪

电子枪包括灯丝F,阴极K,控制栅极G,第一阳极A1,第二阳极A2等。阴极被灯丝加热后,可沿轴向发射电子。并在荧光屏上显现一个清晰的小圆点。 2)偏转系统 偏转系统由两对互相垂直的金属偏转板x和y组成,分别控制电子束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偏转。 从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若不受横向电场的作用,将沿轴线前进并在荧光屏的中心呈现静止的光点。若受到横向电场的作用,电子束的运动方向就会偏离轴线, F灯丝,K阴极,G控制栅极,A1、A2第一、第二阳极,Y、X 竖直、水平偏转板 图1示波管结构简图 屏上光点的位置就会移动。x偏转板之间的横向电场用来控制光点在水平方向的位移,y偏转板用来控制光点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如果两对偏转板都加上电场,则光点在二者的共同控制下,将在荧光屏平面二维方向上发生位移。 3)荧光屏 荧光屏的作用是将电子束轰击点的轨迹显示出来以供观测。 4)显示波形的原理图 2 图 3 图4 在竖直偏转板上加一交变正弦电压,可看到一条竖直的亮线,如图3所示。在水平偏转板上加“锯齿波电压”扫描电压,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指导老师:

目录 1.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及分析 (3) 2.实验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5) 3.实验三、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 (6) 4.实验四、渐开线齿轮的参数测定 (8) 5.实验五、台虎钳的拆装、结构分析和夹紧螺杆的强度校核 (10) 6.实验六、减速箱的拆装和轴系的测绘………………………………………..13.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及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根据实际机构绘出其运动简图的技能; 2. 巩固机构结构分析原理及活动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量具: 1. 机构模型、直钢尺, 2. 三角扳、铅笔、橡皮擦和草稿纸(学生自备)。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思考问答题: 1.机构运动简图有什么用途?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什么问题? 2.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选择构件的不同瞬时位置,会不会影响运动简图的正 确性? 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量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有什么帮助? 4. 你对这次实验有何认识、意见和建议?

实验二、刚性转子动平衡演示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刚性转子不平衡的危害; 2. 了解刚性转子不平衡的利用; 3. 掌握用动平衡机进行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YYW—300型硬支承动平衡机; 2.Ф200mm刚性转子; 3.各种不同重量的小平衡块或数个M12螺栓; 4.配重用电子小天平。 ,实验转速可取 四、实验思考问答题: 1.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2.同一转子在不同的动平衡试验机上测得的不平衡质量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3.工程上规定许用不平衡量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绝对平衡是不可能的? 4.你对这次实验有何认识、意见和建议?

《机械设计基础》本科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一:平面机构认知实验 、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 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加深对本课程学习内容及研究对象的了解。 要求:1、认真观察陈列柜,仔细揣摩分析 2 、结合有关的实验展柜和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回答下列简答题,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 分批地组织学生观看、听讲陈列柜的展出和演示。初步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JY-10B型机械原理陈列柜,共10柜,有近80个常用机构。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第1柜机构的组成 1机构的组成:蒸汽机、内燃机 2运动副模型: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 第2柜平面连杆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形式:①曲柄摇杆机构;② 双曲柄机构;③ 双摇杆机构 2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①对心曲柄滑块机构②偏置取冰滑块机构③正弦机构④偏心轮机构⑤ 双重偏心机构⑥直动滑杆机构⑦摇块机构⑧转动导杆机构⑨ 摆动导杆机构⑩双滑块机构第3柜连杆机构的应用 1鄂式破碎机、飞剪;2惯性筛;3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4鹤式起重机; 5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6插床模型。 第4柜空间连杆机构 RSSR空间机构、4R万向节、RRSR机构、RCCF联轴节、RCR(揉面机构、SARRU机构第5柜凸轮机构 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圆锥凸轮、槽状凸轮、等宽凸轮、等径凸轮和主回凸轮等多种形式;移动和摆动从动件;尖顶、棍子和平底从动件等;空间凸轮机构第6柜齿轮机构类型 1 平行轴齿轮机构;2相交轴齿轮机构;3交错轴齿轮机构 第7柜轮系的类型 根据轮系中各齿轮的几何轴线是否变动分: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 第8柜轮系的功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传动减速器 第9柜间歇运动机构 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齿式棘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超越离合器、外槽轮机构、内槽

重庆大学数控加工实验报告

数控加工实习报告 目录Ⅰ、数控综合实习目的及要求... ... ...................................... . (1) Ⅱ、实习步骤 (1) Ⅲ、实习内容 (1) 一、零件三维实体造型 (1) 1、零件分析 (1) 2、建模顺序 (1) 3、建模过程 (1) 二、零件CAM 及数控加工过程 (4) 1. 实践环境 (4) 2. 加工条件 (5) 3. 操作过程 (5) 三、快速原型制造的实践过程 (10) 1. 快速原型制造的基本原理 (10) 2.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10) 3. 数据准备过程 (11) 4. 实验步骤: (11) 5. 实际快速原型制造原理及分析 (14) IV、实习体会 (14) V、参考文献 (14)

数控加工实习报告 Ⅰ、数控综合实习目的及要求 1 、熟悉三维建模(MDT); 2、了解CAD/CAM及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了解快速原型制造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4、熟悉网络化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5、掌握零件从CAD、CAM 到数控加工的完整过程或零件从CAD建模到快速原型造出原型零件的全过程。 Ⅱ、实习步骤 1、零件的三维CAD 建模,主要学习MDT6.0 进行零件三维建模,并最终完成一个三维零件的绘制。 2、CAM软件的应用,主要是运用Mastercram9.0对已经绘制的零件进行仿真分析; 3、数控加工的实际操作,本阶段主要使用TV5 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来完成一个零件粗加工以及精加工。 4、快速原型制造数据准备及控制软件的应用,本阶段主要学习使用Rpprogram 进行零件的设计分层以及采用CPS250B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加工零件的过程;Ⅲ、实习内容 一、零件三维实体造型 1、零件分析 本次建模根据学号抽取到15号零件(圆轴)该圆轴可经一次旋转及两次倒角得到。 2、建模顺序第一步采用“旋转”特征,得 到基本实体;第二步采用“圆角”特征, 倒圆角;第三步采用“倒角”特征,倒角。 3、建模过程 1.建立工作平面,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