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贫富差距扩大及其原因分析

世界性贫富差距扩大及其原因分析
世界性贫富差距扩大及其原因分析

世界性贫富差距扩大及其原因分析

孙兰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世纪是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性贫富差距迅速拉大的时期。少数富翁富得可抵国,多数穷人穷得难以生存,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之一。

一、世界性的贫富差距扩大

1、世界财富急剧向少数人聚集。

当今世界的贫富差距已扩大到这种地步:1996年世界上358位最富的人拥有的财产超过全球近一半人口年收入的总和;1998年世界上最富的225人(其中60人是美国人)拥有1万亿美元财产,相当于世界最贫穷的25亿人的全部收入;全球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销接近24万亿美元,最富的1/5人口消费占86%,最穷的1/5人口消费只占1%,相关86倍。世界上最富的15人的资产超过撒哈拉以南非洲所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2、全世界贫困人口增加和生存条件恶化。

全球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按世界最贫穷国家衡量贫困的标准)的贫困人口,1993年大约是13亿;目前15亿人,5年多的时间里增加了2亿。90年代初,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全世界有1/3(约4亿)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城市贫困人口最集中的是亚洲,而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非洲城市的贫困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占41%。世界城市人口以每周1 00万人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00年城市穷人将增加到10亿。

3、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差距扩大。

199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力开发"年度报告显示,工业化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从1960年到1993年期间增大了两倍,即从5700美元增加到15400美元。据1999年9月15日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世界前10位经济大国排名,美国仍居第一;瑞士以1998年人均年收入4万美元保持世界首富之位。人均年收入100美元的埃塞俄比亚排名最后。人均年收入380美元以下的国家59个;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有33个在非洲,13个在亚太地区,两个在拉丁美洲。全世界人口的1/5生活在高收入国家,他们占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86%、出口市场份额的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以及电话线路的74%;另有1/5的人口生活在最贫困的国家,他们只占有上述各项指标的1%左右。

信息社会使"南北"差距更大。目前,全世界有因特网用户1.3亿人,发展中国家用户1 000万人,占全世界用户的7.8%;发达国家1.2亿用户,占92.2%,每6.8人中就有1名因特网用户,他们的确生活在信息社会,而发展中国家每440人才有1名用户。1997年发达国家每100人的计算机拥用量:美国42台,澳大利亚35台,加拿大27台,德国26台,日本22台。而在拉美,每1120人才有1台计算机;在非洲,平均25125人有1台(每1 89人拥有一台计算机的南非除外)。美国计算机总量多于世界所有国家计算机数量之和,电话在总量上占全世界的60%,州际公路43000英里,平均1.9人就有一辆汽车。前苏联16人拥有1辆汽车,英国3.4人、法国2.6人拥有一辆汽车。

4、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贫富差距的扩大在拉丁美洲最为严重。1998年世界银行发表的《拉美未来10年的发展和各国日程》指出,拉美的最低工资在1980年到1996年期间,下降了30%,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41%上升到50%。据官方统计,墨西哥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和印第安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在危地马拉、巴拿马和巴西,富人的收入比穷人高30倍。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90年代是一个增长与贫困并存的年代,这其中自然有非洲、西亚频繁的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80年代的经济调整改革使得90年代的穷人"雪上加霜"。

5、经济转型国家收入差距扩大。

在转型经济国家贫富差距扩大是一种普遍现象。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1990年到1993年期间,全世界收入下降的人口超过10亿,大多数是在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共和国。由于战乱、贫困和疾病,前苏联和东欧地区有1亿多儿童处于危险之中。格鲁吉亚人的工资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1989年的70%下降到1993年的20%。

1999年2月26日《俄罗斯报》年披露,1998年俄国居民实际现金收入比1997年下降18%;危机爆发后人均月工资为60美元,目前为40~50美元;1998年拖欠工资额为7 70亿卢布,是1997年的1.45倍;儿童补助金欠款从1998年的158亿卢布增至254亿卢布;危机后的退休金数额减少了28%,3300万退休者受连累。1997年贫富收入之差为9. 8倍,1998年上升到14.5倍。俄罗斯人的平均寿命已从1991年的69岁减少到1994年的64岁,比起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寿命还要短。

失业救济水平较低是造成失业人员贫困的重要原因。在失业救济水平较高的匈牙利,1 993年有失业人员的家庭仅占贫困家庭的17.5%,而同期这一比例在俄罗斯为63%。实际上,失业只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还应归结为经济体制的转轨本身。在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下过于平均的分配这一不合理现象得到了改变,收入差距的扩大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例如,在波兰只受过很少正规教育的人,其贫困的可能性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9倍,在罗马尼亚这一比率为5倍。经济转型国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也影响到收入差距的变化。1995年6月,俄罗斯10%的富有地区(主要是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和莫斯科地区)得到了总收入的44%,而20%的贫困地区(主要是北高加索地区和伏尔加地区的共和国)只得到了总收入的5%。转型过程中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为暴富群体的滋生提供了机会。这一点在俄罗斯特别突出,在私有化过程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手段大量聚集私有财产,从而跻身富人阶层。

二、世界性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与结论

1、贫富差距的扩大在当代世界具有一定普遍性,与经济全球化有一定关系。

经济全球化好似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效应,又有负面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加强,阻碍经济交往的障碍日益减少。这就使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大企业家和商家有机会赚全世界的钱。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力量,一是跨国公司,主宰全球的投资、生产和贸易;二是

国际银行或金融中介,控制世界金融。在利润利益的驱动下,它们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在全球活动。近年来,资金铁主要流向还是发达国家,其次是经济增长快、市场潜力大、投资环境看好的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轮到低收入国家的外资则微乎其微。非洲国家吸收的外资仅相当于流向发展中国家外资的5%。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一些新兴工业经济体的资金大量流出。资金匮乏仍然是制约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经济落后必然造成贫困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跨国流动能力越来越强,它可以抛开本国的支持,流向劳动力廉价的国家或地区,这既可以要挟本国为留住资本而降低税率而出台优惠政策,又可以向其他国家讨价还价;无论是本国还是他国,牺牲的都是劳工的利益,从而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据调查,德国股份司的税收在全国税收中的比例由1960年9.5%下降到1998年的3.8%;而工资收入税所占比例则由12%上升到28%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利益仍是各国考虑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处境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的挤压,与发达国家并非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国际多边谈判中,发达国家极力推动达成对自己国家有利的协议。跨国公司尽管表现了某些"无国界"的特点,但是,跨国公司主要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跨国公司的利益可以说基本上是发达国家的利益。在全球以资产排名的前100家大公司中,发展中国家只有两家。美国爱德化·S·赫尔曼认为,全球化是"支持上等公民--跨国公司支配的体制","为全球少数人服务,因而损害大多数人,孕育金融的不稳定性并且加剧环境的危机"(引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

2、贫富差距扩大与知识和教育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知识和教育可以使亿万人脱贫,也能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世界目前贫富差距正是反映了各国和各类人员知识、教育和科技水平的差距。在科技使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世界上,能否拥有一部电话也会成为贫富差距扩大或缩小的原因,因为信息变得非常重要。在拉美,电话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之外电话线路就减少一半。与营养、计划生育、工程建筑和统计有关的各种信息,可以帮助亿万人摆脱贫困;而没有必要的信息,他们只能陷于贫困和黑暗。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死亡,与他们的父母不懂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常识有关。所以,教育是关键。收入只有美国1/10的哥斯达黎加儿童死亡率很低,与工业化国家不相上下,原因是教育搞得好。该国政府坚持经常向民众进行医疗卫生和预防疾病的宣传。在玻利维亚,没有上过学的母亲的孩子死亡率要比接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母亲的孩子死亡率高2至3倍。

知识差距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缩小知识差距和改善生活条件的关键是解决信息问题。缺乏信息的情况不可能很快完全消除,但是,减轻这个矛盾是可以做到的。这对公平合理、可持续和迅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驾驭全球知识猛增的局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机会和威胁并存。注意教育分配的调控,已为许多国家所重视。因为决定劳动质量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实际上,教育也是促进收入分配平等的最有效的因素之一。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讲,大力加强教育,建立健全教育援助制度;加强培训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教育状况,才能增强其就业和收入的竞争力。

3、反贫困是各国普遍重视的战备问题

面对世界性贫富差距的扩大,反贫困问题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无可回避的问题。各国相继提出各种反贫困战略。在70年代以前,先增长、后分配模式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采用,这些国家普遍认为只要加速经济增长,实现国家工业化,就能自然地摆脱贫困。他们把生产和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分配和就业次之。结果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贫困加剧。如,印度仅1972~1977年的5年间,贫困人口就增加了1350万墨西哥1955~197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6.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由1950年的181美元增至1970年的661美元。而贫困却有增无减。1970年,墨西哥有64%的在职人员低于维持最低生活的收入水平,有近2/3的居民得不到医疗,1/3以上的居民栖息在贫民窟里。这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墨西哥病",在当时甚至具有某种普遍性。

以斯里兰卡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采取了重分配而轻增长的模式。在70年代前,斯里兰卡政府一直在粮食、教育和卫生等方面维持庞大的福利补贴开支。由于各种福利补贴费用过大,严重影响了投资的增长,而长期的低增长也使高福利政策失去了基础,最终使国家经济发展陷于停滞,贫困人口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反弹。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实行增长与分配相兼顾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这些国家和地区保持着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同时消除贫困的成绩也是明显的。韩国经济的全面高速增长使这个196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7美元的国家贫困发生率从1965年40.9%下降到1986年的7.7%,而且消除了农村的绝对贫困。进入80年代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出现了严重恶化。除东南亚、南亚的一些国家外,其他地区特别是非洲和拉美国家的经济出现了长期的停滞、倒退局面。目前,各国的调整都是以市场为取向的,而在市场条件下,穷人的利益最易被忽视,穷人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将损害经济增长,使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下降;(2)减少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价格补贴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穷人的打击更大;(3)如果在巨额财政赤字和生产萎缩条件下放开价格,减少进口,将使物价失去控制,其最大受害者也还是穷人。

4、与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当前贫富不均等程度居中偏上,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处于中间偏上位置,基尼系数明显低于非洲和南美的一些国家,略高于亚洲的一些国家(世界银行,1996),与印度大体持平,基尼系数比印度约高4个百分点。从十等分组的收入比例来看,中国的富人没有印度的富人富,中国的穷人比印度的穷人穷。"中国居民收入研究课题组"根据1988年和1995年两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居民收入的不均等程度无可争辩地扩大了,按照国际标准,这种扩大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测算出的基尼系数从38.6%扩大到46.2%。这种不均等程度的扩大相当普遍,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或某一人群组。

今天,消除贫困仍然是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85%以上。从整体上看,中国城镇居民不存在生存意义上的贫困,只有极少数人处于绝对贫困之中。但从社会影响的角度考察,城镇的贫困问题也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对世界主要国家贫富差距与经济水平的研究分析——基于非参数方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对世界主要国家贫富差距与经济水平的研究分析——基于非 参数方法 作者:王子琛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 刊名: 商场现代化 英文刊名: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2010(27) 参考文献(3条) 1.陈昌兵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模型分析[期刊论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01) 2.王轶群27个主要亚洲国家贫富差距与经济水平探究[期刊论文]-学术论坛 2008(11) 3.张筱莉对世界500强企业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期刊论文]-统计教育 2007(1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陈淮.Chen Huai这个世界的贫富差距有多大[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2000(7) 2.刘晓欣从虚拟经济角度看国际贫富差距的原因[期刊论文]-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王大超.卢萍关于当代国际贫困、反贫困与国际安全问题的反思[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1) 4.陈向红运用法雷尔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分析研究[期刊论文]-广东建材2008(6) 5.郭占辉中国封闭式基金业绩的持续性研究[学位论文]2006 6.傅勇战略机遇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期刊论文]-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5) 7.李杰豪.LI Jie-hao"人类安全"析论[期刊论文]-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3) 8.张华新地区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例[学位论文]2006 9.凌有江.Ling Youjiang对经济全球化的几点思考——兼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期刊论文]-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3) 10.包恒新当今世界最大的道德挑战--关于贫富差距问题的道德思考[期刊论文]-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7) 引用本文格式:王子琛对世界主要国家贫富差距与经济水平的研究分析——基于非参数方法[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10(27)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

我国收入差距大的原因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1)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收入差 距扩大的直接原因。首先,改革开放以前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了共同贫穷。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了包括分配体制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打破传统体制以及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以激发社会经济活力,这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从我国改革的轨迹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一直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价值规律为基本规律的市场经济具有使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倾向. 第三,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收入差距更趋扩大。(2)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基本原因。(3)对收入分配的调控特别是对高收入者的调控尚不完善、不到位,也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4)历史和自然等原因也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不可忽视的因素。(5)少数人因不合理甚至非法收入而暴富。 我们认为,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由于体制和政策不够合理等主要原因所导致的。 (一)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通过工业产品定价、农产品统购派购等政策,形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提取了大量农业剩余价值;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又确立了以城市征收制度为一元、农村征收制度为另一元的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结构,农民的税负偏重。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城乡税制的“二元”结构,直接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拉大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 居民收入呈东、中、西递减现象,这固然有区位环境、基础条件等历史因素,但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由东向西的经济推进序列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有着直接关系。这些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倾斜的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三)行政垄断行业收入大大高于其他行业,拉大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许多行业陆续走向市场,既得利益和职工个人收入主要由其市场竞争力所决定。而一些因政府限制市场准入造成的行政垄断行业,诸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等,凭借其垄断特权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职工的收入水平是其他行业无法相比的。 (四)分配政策缺位导致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两极分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依靠诚实劳动勤劳致富者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因条件不足、能力不济、机会不均等而难以摆脱困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同时,由于税收调节不到位,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过高的个人收入得不到有效调控,过低收入者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不仅如此,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法制建设滞后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少数人“钻政策空子”,获取大量非法收入,拉大了收入差距。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时期”,而我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这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共鸣。如何看待这两个最基本的判断呢?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判断在总体上是不甚准确的。 关于第一个判断,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存在着相当大的贫富差距,只是在“二元结构”和“城乡分治”的条件下,这一差距不仅非常复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起来,使得人们一般不去注意它罢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由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社会阶层构成的多样化,过去被掩盖了的贫富差距显性化和阶层化了,当然在某些领域内也相对地拉大了。过去,你和你周围的人相比,差距不大;农民多么困难似乎与你无关。 关于第二个判断,应当说,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并不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贫富差距,实质使用一定的方法,在规模均衡,比例对等的社会成员之间,对收入和财富积累惊醒比较所得出的差距,不是有两个人或两个群体,拉出来一比就是贫富差距。 同时,应当指出得失,中国目前的实际贫富差距,特别是乡村内部和城镇内部的贫富差距,比改革开放以前确有拉大,但在国际上还是属于中等程度。考虑到中国在人口、幅员、区位(一端临海,一端处于大陆深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考虑到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和经济发展中的最敏感阶段这一事实,这种程度的差距应当说是仍处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领导干部要树立新的市场经济理念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中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世界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在坚持自立、平等、竞争、效率、求利、开拓等市场基本理念前提下,需要形成对市场经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以便更好地前进。 一、关于预期理念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一种趋向:任何一个利益主体在事发之前都对事情进行预期,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政府),都会实现一种互相的预期,使经济能够内在地调整。我国每年都要为经济增长速度制订预期目标就是如此。自觉地认识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并注意运用人们的预期来调节自我和群体的经济社会活动,这就是预期理念。 二、关于信用理念 所谓信用理念,是指清晰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交易实现的,而这种交易是建立在遵守诺言的契约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原意指“延期支付”,由于交易中“延期支付”的承诺最能解释契约的实质,因而信用就远远超出原来的狭义,而成为市场经济普遍的、基础性的现象。西方市场经济新的理论成果信息经济学论证了对信用的需求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信用就是指掌握信息的乙方不骗对方的承诺。博弈轮则揭示了重复博弈以及人们对长远利益的追求,就一定要讲信用。 三、关于比较优势理念 所谓比较优势理念,是指自觉地意识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应该强调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利用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 比较优势的理念来自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市场经济是以分工和利益互换为基础的,有了分工和利益互换,每个经济主体都必须在交易过程中强调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是由于各经济主体在交易中依靠比较优势才能占有相应优势地位,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而市场经济强调的不是各个方面都要占有的绝对优势,而是在某些方面相对占有的比较优势。正因为市场经济

对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的感想

对中国贫富差距的感想 一、贫富差距现状 1、贫富差距引起两极分化数字证明: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74。(按照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平均,收入差距过小;0.2-0.3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收入差距比较小;0.3-0.4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偏大;0.5以上为收入分配高度不平均,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0.6以上为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收入差距悬殊。) 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按五等份收入分组,城镇最高收入组人均为51456元,最低收入组人均为10354元,前者是后者的近5倍。而根据北师大经济学教授钟伟统计,大陆50个富豪的资产即相当于5000万农民年纯收入,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相当于九亿农民两年的纯收入。此外,人民银行统计发现,中国银行体系总计8940亿元存款中的80%,集中由20%存户持有。 感性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园里,所接触的社会阶层最多的就是教师和学生。可能这也是两个差距比较悬殊的阶层。教师是一项令人羡慕的工作,尤其是大学教师。工作稳定,报酬不低,各项福利待遇应有尽有。而学生生活水平因家庭收入不同而差距明显。据自己了解,生活费最低的每月就400左右,而花费多的则没有上限。而象高档服装、笔记本电脑等奢侈品在校园内也并不鲜见。由学生影射出来,他们背后的群体会有怎样大的贫富差距。由此可见,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存在,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2、两极分化引起的仇富现象 中国人现在对那些一掷千金的人的形容词中最常用的就是“非富即贵”。富人一掷千金理所当然,旁人无话可说。而那些达官贵人又为什么能一掷千金呢?国家公务员的工资能支撑他们的豪宅名车吗?!中国人也由此产生了仇富心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国家,如果有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差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重要对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对产生这种现状进行原因分析,以使人们能够更正确的理解和对待收入差距。关键词: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人们的收入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三步走”的第二步——在20世纪末人们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也已经在20世纪末顺利实现了。我们现在正朝着第三步迈进。可是就在我们为到下个世纪中叶,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奋斗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因素,有转型期的特定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也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要想正确的理解中国的收入差距,必须对中国收入差距类型及原因有着很好的理解。现在中国收入差距大体可以分解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以及不正当收入差距。下面主要介绍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以及对出现此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一、地区差距现状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1981年至1999年,按现价折算,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倍,西部地区增长了9.5倍,以中部地区收入为1,东、中、西三大地带的收入比例从1981年的1.20:1:1.80改变为1.48:1:1.10,中西部与东部的收入绝对差额由79元,8元扩大到1999年的2299元和1844元,分别扩大了29倍和231倍。城填居民人均收入地区差距变化[1]针对这种地区间差距的扩大,有人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即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外)放到全球来认识,按实际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美元值,可划分为四个世界: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深圳。1999年,上海和北京人均gdp分别为15516美元和9996美元,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8320美元),上海和北京两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2%。第二世界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中上等收入地区,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等沿海省份人均gdp均高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3960美元),六省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8%。第三世界是下中等收入地区,包括沿海地区的河北、东北、华北中部部分地区,人均gdp均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口占总人口的26%。第四世界包括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低收入地区。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1790美元),人口约6.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0%。二、地区差距原因1.历史因素在中国,不同地区在改革的初期所面临的初始条件是不同的,初始条件的差异也构成了不同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的收获各不相同。首先,这些初始条长期累积起来的商品经济观念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历史上,东部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居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比较浓,对市场的理解和参与意识较深。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相对比较保守,习惯于固守本土观念,缺乏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流动性相对较差。所以,当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的时候,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由于积极地参与便首先分享了改革的“红利”,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由于行动迟缓而丧失了先动优势,从而使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其次,东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存在差异。虽然在六、七十年代中国政府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在工业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增强了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和工业基础,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弥补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加上六、七十年代所建立的军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经营困难,不但没有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反而成为这些地区的沉重包袱。2.政策因素中国政府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的GDP增长率排在世界首位,2007年的GDP总量排在世界第四位。但我们在充分肯定已有成就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它是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不相符的,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背离的。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是由许多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共同造成,其中,与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密切相关。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收入分配政策因素分析 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改革收入分配政策,以满足社会各因素分享经济发展利益的要求,并提高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劳动者的积极性受挫、社会需求不足等。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在初次分配领域 1.以效率为先的政策 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每人都可以分到“蛋糕”,但由于份量太小,使得大家都吃不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适当调整所有制形式,允许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与此相适应,在收入分配上允许先富,先富带动后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分配,这一系列体现效率优先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的积极性,使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人们的个人能力、勤劳程度、对社会生产要素占有量以及地区、行业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又由于积累优势,产生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使得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2.工资性收入较低,工资增长较慢 我国的初次分配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工资收入占GDP比重较低,工资增长较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但我国居民的工资增长却没有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如表1所示,我国1978年的分配率为15.6%,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06年分配率为10.9,而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率普遍在54%-65%之间。 (1)在我国,工资性收入在收入构成中占60%以上的比例,工资报酬的多少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我国现在的工资收入水平比较低,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发展速度,使国民无法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以低工资去追求高经济发展的模式,会加剧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低工资意味着低劳动力成本,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劳动力的剩余价值更大量地转化为

世界性贫富差距扩大及其原因分析

世界性贫富差距扩大及其原因分析 孙兰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世纪是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性贫富差距迅速拉大的时期。少数富翁富得可抵国,多数穷人穷得难以生存,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之一。 一、世界性的贫富差距扩大 1、世界财富急剧向少数人聚集。 当今世界的贫富差距已扩大到这种地步:1996年世界上358位最富的人拥有的财产超过全球近一半人口年收入的总和;1998年世界上最富的225人(其中60人是美国人)拥有1万亿美元财产,相当于世界最贫穷的25亿人的全部收入;全球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销接近24万亿美元,最富的1/5人口消费占86%,最穷的1/5人口消费只占1%,相关86倍。世界上最富的15人的资产超过撒哈拉以南非洲所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2、全世界贫困人口增加和生存条件恶化。 全球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按世界最贫穷国家衡量贫困的标准)的贫困人口,1993年大约是13亿;目前15亿人,5年多的时间里增加了2亿。90年代初,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全世界有1/3(约4亿)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城市贫困人口最集中的是亚洲,而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非洲城市的贫困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占41%。世界城市人口以每周100万人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00年城市穷人将增加到10亿。 3、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差距扩大。 199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力开发"年度报告显示,工业化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从1960年到1993年期间增大了两倍,即从5700美元增加到15400美元。据1999年9月15日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世界前10位经济大国排名,美国仍居第一;瑞士以1998年人均年收入4万美元保持世界首富之位。人均年收入100美元的埃塞俄比亚排名最后。人均年收入380美元以下的国家59个;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有33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就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展开论述,并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作对比,试图阐释一些本质内涵。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造成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四点原因,最后 即针对分析的四点原因提出了四点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贫富差距、美国、教育、农业、再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持续经济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即便是这一片美好之中,同样也涌动着几股暗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 可能很多人多会惊呼,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其实,贫富差距是不论什么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同处一个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伟大导师马克思曾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做出过这样的论断: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而事实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 下表反映的是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1965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单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1班 学号200941450151 姓名郑兰信 指导老师张新华

目录 摘要. (3) 前言 (4) 第一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5) 1.1城乡居民整体收入差距扩大 (5) 1.2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呈不断扩大趋势 (6) 1.3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明显 (7) 1.4 城乡居民金融性资产差距严重 (9) 第二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的原因 (11) 2.1经济结构体制当面原因 (11) 2.2 制度方面的原因 (12) 2.3 政策方面的原因 (13) 第三章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15) 3.1 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推动劳动就业创新 (15) 3.2 加快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 (16) 3.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7) 3.4加强农村财税体制与税收制度改革 (17) 3.5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素质 (17)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 会的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就是,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不断拉大,其 中最突出的就是城乡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成为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而正确认识并对待这种差距的存在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城乡民收入差距现状着手,将城乡居民收入进行对比,找出照成这种现状的成因,以及给出着实可行的建议,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以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统筹城乡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对策原因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完善。我国的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随之而来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增长。但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已经出现了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其中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尤为突出,而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关心的问题了。众所周知,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进步,但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会带来一系列的贫困,矛盾,冲突的社会问题,这也是人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这不但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不利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现阶段真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将能有效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注意公平公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发展。 所以基于这种背景下,本文将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着手,分析其成因,给出合理建议,为我国改革发展出谋划策,我认为这一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 国 贫 富 差 距 现 状 及 对 策 分 析 信息技术系 05级4班 沈珊珊(2047)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2]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

美国的贫富差距及原因(较全)

美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这是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作出的科学分析。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状况如何,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纵向来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那种普遍性的赤贫和营养不良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西方国家的贫困标准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对美国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收入分配状况作一分析。 一、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贫富状况 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 从下表可见,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1965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但进入70年代以后这种趋势发生了变化,70年代后半期收入差距开始呈现扩大倾向。对20%收入最高者和20%收入最低者的平均收入进行比较,两者的差距在1974年是7.5倍,1992年扩大到了10.2倍。1977~1992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部分几乎都归入富裕阶层手中。在这15年间,美国全国60%的人的收入在不同程度上都下降了,只有40%的人的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最穷的20%的人的税后收入绝对下降了12%,而最富的1%的人的税后收入却增长了136%,其平均收入从约20万美元增至48万美元左右。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深层原因透视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深层原因透视 指导教师:学生:李璐 摘要: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有其必然性和非必然性,存在着合理因素和非合理因素居民收入分配实质上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和结构的反映,非合理因素形成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可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中探询原因。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分配结构的变化,进而在改革实践中导致一些领域的失控,从而婕罟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解决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要提高认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好第二次分配。 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必然性和非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快,绝大多数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约75%的居民初步过上小康生活,13%的居民接近小康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长为2003年的262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了4.5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由343.4元提高到8472.2元,提高了4.1倍。1979年到2003年24年间,城镇和乡村居民家庭的人均收人,分别以年平均6.8%和7.1%的速度增长,消费水平以年平均6.2%和6.4%的速度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不仅远高于我国改革开放前,也远高于高收入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但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也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居民基尼系数,1978年为0.16,1990年达到0.343,1995年为0.389,2000年为0.397,尔后继续上升,2OO1年超过国际警戒线的0.4,为0.459,2002年达到0.465 ,2003年达到0.458。这一差距已远远超过法、德、意、英等欧洲经济发达国家④,也高于日本和美国,已开始逼近巴西、墨西哥等一些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的拉丁美洲国家的水平。居民收入差距为什么会不断扩大?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分层的本质是人群占

世界各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

世界各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完善社保扶贫抑富 巴西:扶贫减困加大社会项目投入 巴西曾是世界上贫富差别最大的国家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2003年以来,巴西政府把扶贫减困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社会项目投入,七年间使200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31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巴西缩小贫困差距的成果受到联合国的赞誉,总统卢拉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因在社会领域取得的成功被授予“全球国务活动家”奖。 向贫富不均宣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创造了年平均增长10 .1% 的“巴西奇迹”。但是,由于政府没有实施合理的分配政策,经济快速发展创造的财富大部分被少数人占有。全国近50%的财富集中在占全国人口10 %的富人手里,而50%的穷人只能分摊全国10%的财富。1 9 6 0年,巴西的基尼系数为0.499,到1989年上升到0.647。这表明贫富差距不会因财富的蛋糕做大而自动缩小。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使巴西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巴西经常发生各种规模的全国大罢工,农村的无地农民社会抢占大庄园主的土地,城市治安恶化,经济发展长期止步不前。2002年,工人出身的卢拉在大选中获 胜很大程度上是广大中下层人民对社会分配不公的反抗。 2003年1月左翼劳工党领导人卢拉开始执政后,把消灭饥饿和贫困作为优 先目标,就职当天就宣布了“零饥饿“计划,成立了社会发展和反饥饿部,承诺

要让所有巴西人都能吃上一日三餐。“零饥饿”计划不仅限于向贫困家庭发放基本食品,而且还鼓励发展家庭农业,为贫困地区创造就业机会,加强教育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饮水和卫生条件,目的是使贫困家庭通过政府的救助提高自身脱贫能力,融入社会发展进程。当年10月,巴西政府将过去由多个部门发放的助学金、基本食品、燃气补贴、最低保障金等整合为“家庭救助金计划”,以便统一管理,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 “零饥饿”计划 “家庭救助金计划”是“零饥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给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享受“家庭救助金计划”的家庭必须持身份和收入证明在当地政府登记,而且每两年重新登记一次。政府发给符合条件的家庭一个银行卡,每月定期打入救助金。持卡人可以到银行提取现金,也可以到任何超市和商店购物。这种方式把联邦政府的社会救助金直接发到救助对象手中,避免了被地方官员贪污挪用的可能性。 普及教育和提高健康水平是帮助贫困家庭脱贫的基础。尽管巴西实行免费教育,但是仍有不少家庭因贫困让孩子去当童工。因此,巴西政府把领取救助金与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挂钩,规定15岁以下儿童的上课出勤率必须达到85%,16岁和17岁少年的上学出勤率必须达到75%,七岁以下儿童必须按卫生部规定的日期打预防针,怀孕妇女必须按期进行围产期检查。只有凭学校和卫生部门的证明才能继续领到救助金。 救助金不仅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吃饭问题,促进了教育和卫生普及,而且还成为不少贫困地区主要的资金来源。穷人拿了这些救助金后全部用于消费,从而激

浅谈收入差距过大危害

浅谈收入差距过大的危害性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是收人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这种贫富差距过大主要表现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个人差距等四个方面。表现在基尼系数上,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扩大,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人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收人差距的扩大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国,在一定时期出现收人差距的扩大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收人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就会影响社会公平,带来严重危害。

(一)收入差距拉大动摇了诚实劳动的思想。当人们的收入过大,人民目睹了太多的非法致富、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当权者很难从现实中用诚实劳动的高尚思想教育人民并要求他们效仿。而当一个国家的民众开始在思想上与行动上藐视和不相信诚实劳动,会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 (二)收入差距拉大加剧了社会结构的分化。改革三十多年来,社会各阶层获利的程度不一样,由此就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阶层。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利益结构和分层结构之下,已经开始形成社会分化的动力系统,在这个动力系统的推动之下,在未来的若干年中,社会阶层将会呈进一步分化的趋势,加剧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并由此构成中国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因此,社会差距的拉大,加剧社会结构的分化,引起各种社会矛盾。 (三)收入差距过大,会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削弱党的执政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但事实上已经存在富的越富,贫的越贫的现象。如果听任利益分化不断扩大,就会造成两极分化,这与社会主义本质是相违背的。贫富差距扩大,并在富豪之中混杂部分侵吞改革成果的富者,恶化了分配关系,削弱了政府的凝聚力,加剧了人们各自对社会贡献与所得不相符的矛盾心态。尤其是我国历史上有具有平均主义色彩的传统分配体制,广大群众对收人不公的承受能力是非常脆弱的。过度的贫富悬殊,对于公民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冲击,造成人们的心理失衡,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四)收入差距过大阻碍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过大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制约经

中国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中国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据联合国数据,201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突破了0.55,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亿美元的家庭达393户,世界第八。但按世界银行每天 2美元的标准,中国贫困人口依然有1亿多(超过韩国 总人口两倍)。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就表明社会 处于可能发生不稳定的状态。2012年,我国将继续推进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社会公平。 【命题视角】 命题角度1.2012年,国家继续坚持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很好地解决当前贫富差距,特别是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2)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命题角度2.如何克服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 (1)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公平。 (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 (5)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5)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创新设计】 1.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贫富差距拉大的危害是 ①损害社会公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②有利于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③激发劳动者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 ④抑制人们的消费意愿,不利于扩大内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贫富差距拉大,会损害社会公平,抑制消费需求,故C应选。②③不属于贫富差距拉大的危害,而且都是错项。 2.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2012年两会代表们提议案最多的主题。下列缩小贫富差距的做法是 ①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 ②提高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重 ④2012年继续进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保障民生成为了历届政府工作的重点,①②③ ④都是我国政府近几年发展民生的具体措施,故全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